复活节主日证道:人生第八天(太28:1)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首先感谢我们的主,祂道成肉身,死而复活,祂即将再来。今天我们在主里欢迎新受洗的弟兄姐妹,你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这件事,“使众天使欢笑,使众鬼魔哭泣”。今天是复活节,我喜欢这个春天,新春和红伟正在履行创世记1章28节,会友和张娟奔赴另外一个城市见证一场重生;而你们每个人如候鸟安歇在圣劳伦斯水边。春天是上帝关于复活的PPT,祂教训我们,复活(不是轮回)是真实的,重新开始是完全可能的。

贺电:“神的城阿,有荣耀的事乃指着你说的”

我们选发这组“贺电”,只是为了表明,“蒙特利尔华人基督教会”不过是基督普世教会的一部分;而神的祝福,常常是藉着其他教会弟兄姐妹的见证、代祷和勉励同在。通过与诸位分享这些主内交通,为让我们这刚刚奔赴天路的浪子们刚强壮胆和永记主恩。我们的主让我们都知道,你们这一小群,不要怕;因为祂与我们同在;因为那与我们同在的,比与我们争战的更多。

启示录 第七课:羔羊(启5:6-14)

      启示录 第七课:羔羊(启5:6-14)无评论

我们可以把这段经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历史的主宰和中心羔羊基督,祂是历史的起点和终点(6-7);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围绕基督的三波大合唱。合唱团分别是教会、天使和所有被造物(8-14)——在这排山倒海的气势中,藉着赞美诗歌的内容,我们可以分别讨论两个话题,人类的历史乃是福音史,个人历史也是福音史。愿神与我们同在。阿门!

主日证道:死,还是生,这是个问题(约11:1-45)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从这一周开始,我们进入了复活节期间。中国人刚刚过了清明节。我以前说过,清明与复活节的关系,有一点儿像佛教与基督教的关系——生命的尽头也是新生的起头。拉撒路彻底死了,才开始复活。想一想这种情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天家何处有,牧师遥指伯大尼”。今天的“杏花村”叫伯大尼,也叫蒙特利尔。我们今天的证道经文是约翰福音11:1-45,这是耶稣复活拉撒路的故事,这个故事单独记载在约翰福音中。

神学小说及赞美诗:漏网之鱼(约翰福音8:1-11)

2011年4月5日深夜,北京。沙尘混合着雨水敲击着门窗,所有的城门紧紧关闭。安田躲在房间里瑟瑟发抖,惊魂未定。警察和居委会的大妈们,还有一些网友绝尘而去,他们从安田的床上抓走了她;安田大踏步后退到阳台,躲过一劫。阳台很古老,日新月异,连环堆满了爱情理由。那时清明,路上行人欲断魂。

问答与回应:关于“顺服掌权者”的十五条论纲

湟水河:任弟兄平安!一直在关注你的讲章,对我个人和我周围的一些弟兄姊妹帮助很大!大家在一起交通时也常常讨论你的讲章,总的感觉是”解渴“!谢谢你!有几个问题要请教:1. 面对世界的不公和邪恶(如同你在很多照片中显示的那些),基督徒怎么办?是表现的毫无作为等着神做工吗?我很糊涂。2. 人间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有没有优劣之分呢?读了你的一些文章,我感觉你的意思是人如果不归向耶稣这些制度和体制都差不多(我也同意人不归向耶稣只有灭亡,但是我认为人间的制度有优劣之分),也许我把你的意思理解错了。望回答。3. 请评价一下Richard Swinburne 和Francis A. Schaeffer的作品。在读他们的作品时要注意什么?谢谢!

问答与回应:《教会》为什么控告马丁路德?

慕道: 想了想,还是请教一下博主。一个中国加尔文主义的“机关刊物”,几个加尔文神学者,发了这样一段宏论:“路德因此破坏了建立包涵性教会的整个希望,也因而毁灭了新教的合一远景。有人说得好:“圣餐礼拜成了祸根。”这实在十分可惜,但事实确是如此。结果,路德因此猛烈抨击慈运理和跟随他的人,也抨击加尔文,说过不少十分难听的话。当时合一的希望因而泯灭,也正因为对这一点的争论,整个情势全然僵化”。对这种明显信口开河的言论,您怎么看。

主日证道:……因为神爱世人(约3:16)

今天的福音经文是约翰福音3:16,“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感谢神的话语。我们今天只讲这一节经文。关于约翰福音3:16,常被称为31,373节经文中“最伟大的经节”、“每个基督徒的经节”等。与创世记3:15“第一福音”遥遥相对,路德称约翰福音3:16为“福音经典”(the Bible in miniature);司布真每年愿意传讲一次。

主日证道:“三大战役”(太4:1-11)

      主日证道:“三大战役”(太4:1-11)无评论

今天这段经文是圣经上一则著名的信息——耶稣在旷野为我们胜过魔鬼的试探。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这场争战包括三个方面。正如约翰一书2:16所说的,“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从伊甸园到旷野,这三重试探是类似的。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亚当夏娃遭遇的三重试探:“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世记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