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圣诞洗礼+平安夜
2008年12月20日,在一家路德教会,我们的查经小组一同见证了一位姐妹的圣洗礼。这段时间,大雪纷飞,但12月20日却是一个“冬光明媚”的日子。将近中午的时候,浮云散尽,可以在深蓝的天空里看见一些灿烂的光。我告诉孩子们,晚上的洗礼她们可以拍照。这组照片确实体现了她们的“艺术风格”,很好地渲染了“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这个主题。我跟孩子们开玩笑说,这算是“印象派”的摄影。
2008年12月20日,在一家路德教会,我们的查经小组一同见证了一位姐妹的圣洗礼。这段时间,大雪纷飞,但12月20日却是一个“冬光明媚”的日子。将近中午的时候,浮云散尽,可以在深蓝的天空里看见一些灿烂的光。我告诉孩子们,晚上的洗礼她们可以拍照。这组照片确实体现了她们的“艺术风格”,很好地渲染了“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这个主题。我跟孩子们开玩笑说,这算是“印象派”的摄影。
路加福音2:8回答了创世记3:9那个神圣追问:“你在哪里”?人类犯罪之后,人在哪里呢?人在野地,人在黑夜。“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创世记3:23),从此以后,人就“流离飘荡在地上”(创世记4:14)。存在主义说人永远处于“被抛状态”,因为我们在世界里再也找不到家园。而今我们漂洋过海,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住处,安顿自己和儿女,更为栖息无根的心灵。
从美国回来,蒙特利尔铺了一地大雪把我迎回家中,如一块巨大的白布,包着婴孩儿。第二天起来,阳光在雪地和树枝上跳跃着无数天使天军,他们还没有离去。恍惚之间,我回到了中国东北的老家,看见自己走在上学的路上,从水里上来,充满了和寒冷搏斗的孩子气。想来也是一笑。冰天雪地里的童年培养了两种性格,第一就是倔强,那是对寒冷的生物学反应。第二则是盼望或者祈祷——黑土地长大的灵魂更相信有一场胜利在岁月的尽头为自己预备,否则,这周天寒彻就毫无理由。
编者按:在转发“共识”的同时,我也盼望神按祂长阔高深、人所不及的智慧使用这篇文字。根据基甸弟兄的信息,我注意到一些不同评论,因此作以下几点说明。1、我对大会充满着感谢,更感恩我被带到那里,而神借着“约书亚长日”与我同在。2、“共识”在我们的分组(“文化小组”)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最后就必要性表决时90%反对),
2008年12月7日夜晚,在SF多年事奉主的一对夫妇特意来看望我。在湾区静静的沿海公路上,在车里,我倾听着神在他们中间所行的事——几个月来,越来越“奇形怪状”的争战加给他们,然而今天,他们可以和我分享诸般属天的胜利。随着福音的复兴,从另外一个世界发起的进攻也越来越猖獗。我们怎样面对这样的争战,又如何靠主赢得胜利,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信息。约书亚记10:28-43叙述了“约书亚长日”之后的一系列战事,主要内容是以色列人如何靠主夺取了迦南南部诸城,正如耶和华所应许的。
亲爱的弟兄姐妹,各位读者,这是任不寐从美国旧金山向您问候。首先请您原谅我删除了这里的三篇博文,也包括上千跟贴评论。我非常感激一段时间以来诸位对我的厚爱和支援,借着你们的同在,我有清楚的证据知道神是那样的爱我。因此我也相信,当您看完我简短的解释之后,我能从你们那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求神洁净、保守和使用这篇文字,也使之免遭我自己滥情的夸张和世人相反的误读。
使徒行传8:14-17节一直是一个释经难题。特别由于“灵恩运动”,“撒玛利亚的五旬节”更成为聚讼焦点。“使徒在耶路撒冷,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就打发彼得约翰往他们那里去。两个人到了,就为他们祷告,要叫他们受圣灵。因为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他们只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主要问题是:撒玛利亚人既然“奉主耶稣的名受了洗”,为什么没有同时领受圣灵;相关的问题是:腓利的权柄被质疑,而灵恩运动的极端方面更把这段信息列为“重洗”(或the second blessing)的证据。
12 当耶和华将亚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约书亚就祷告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眼前说,日头阿,你要停在基遍。月亮阿,你要止在亚雅仑谷。13 于是日头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国民向敌人报仇。这事岂不是写在雅煞珥书上吗?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14 在这日以前,这日以后,耶和华听人的祷告,没有像这日的,是因耶和华为以色列争战。
这是2008年第一场大雪,从天宇最深处启程,飘散千万里,仍未稍歇。一夜不寐,清早起来,沐浴在漫天恩雨之中,听见有声音响彻迦密山,又寻找于罗腾树下:“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然而站在这无暇世界,污秽使心灵颤栗,却无处藏身。河边寂寞,风运行在水面上,白雪如披——“我是圣洁的,你们要圣洁”。
这些日子,这个故事在我的脑海了翻转了很久。就在这个周末,讲给大家。一场聚会下来,尽管这是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但我心里仍沐浴在平安和感恩之中。因此我更有信心面对这故事背后的沉重,以及我们村里60多年前那些男人和女人。特别感谢网友推荐一些图片,这样我可以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图片,及其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和事件,都是真实的。——又见长河落日,2008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