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门书 导读三章

      腓利门书 导读三章无评论

腓利门书是保罗书信中最简短的一篇。如果说神的话语都是带着能力的,相对来说,腓利门书是这一真理生动的见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要把最被忽视的“道”重新靠圣灵的帮助显在人前和我们的心中。在我的计划里,完成福音书中的路加福音和旧约(“律法和先知”)部分的约书亚记原文释经之后,我们将选书信部分的腓利门书作为最新释经课程。这25节经文的课程从3月1日开始,大约在5月初完成,基本上每周一课。

在进入经文解释之前,我推荐并试译了三篇经典的导读文章供各位参考。Martin H. Franzmann和John G. Nordling都是路德教会的神学教授,而Donald Guthrie的背景则是加尔文主义的。就我个人来说,至少在腓利门书的解释上,我无疑支持前两位的观点;但Donald Guthrie的观点也值得借鉴。至于Donald Guthrie所援引的两位现代派新约学者的“新观点”,John G. Nordling已经作了很系统的反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这些文章所提供的线索寻找更多的资源去探索。但我觉得John Knox的问题和所有“高等批评”一样,根源于拒绝承认圣经的真正作者是上帝,在这一大前提之下,他们所指控的一切问题和所提交的一切答案都是假的,至少是以偏盖全,实在不值得如此认真对待。所以在我的释经课程里,我从始至终将避免像三位作者那样,花费那么多时间与“高等批评”等所有伪学问纠缠。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圣经本身。另外,我们这里的释经课程关切的中心是原文释经,这将继续是我们这里的学习重点。

除参考这里提交的三篇“导论”之外,参加学习的读者应该预备以下功课:1、熟读、最好能背诵腓利门书。2、对比阅读歌罗西书——不仅注意两封信结尾问安中的共同人名之间的关联,更应注意两封信件中神学上的呼应。3、为了更清楚这里的神学主题,第一课的思考题安排如下:腓利门书共有几处反复使用“耶稣”和“基督”的名称,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为什么?从本书看“为什么整本圣经都指向基督”。认识神(被神所认识)是基础,在这基础之上,“我”以及“人”和教会是怎样被更新的?4、阅读使徒行传,注意相关历史背景。5、阅读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浪子的比喻”(路加作为保罗的同行者,该福音书与保罗书信有诸多神学上的联系)。

愿神保守、带领、祝福并使用我们的学习。

The LORD bless thee, and keep thee:

The LORD make his face shine upon thee, and be gracious unto thee:

The LORD lift up his countenance upon thee, and give thee peace.

一、Martin H. Franzmann

耶稣应许保罗:“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使徒行传23:11)。在使徒行传结束的地方,保罗看见主的话是这样应验的:(保罗在罗马监禁中)“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使徒行传28:31)。保罗在罗马被囚(公元59-61年)并不是他宣教生涯的中断,正相反,那使他硕果累累。否则,我们至少不可能拥有所谓“狱中书信”那些丰富多彩的成果:这就是歌罗西书,以弗所书,腓利门书和腓利比书。

……从前,阿尼西母从他的主人腓利门处逃了出来,他席卷了主人的财产而去,一如当时很多奴隶经常所为(18)。阿尼西母辗转来到罗马,并和保罗建立了联系。保罗使他归信,而且保罗非常喜爱这个年轻的奴隶,阿尼西母赢得了“有益处”这样的名字,又预备去服侍保罗传道(11)。

保罗有意将他留在自己身边,何况阿尼西母的主人腓利门也是从保罗归信的,保罗可以因此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保罗在基督里尊重所有本来的个人联系,包括主奴之间的关系(哥罗西书3:22ff;以弗所书6:5ff)。因此他打发阿尼西母和推基古一同返回歌罗西,推基古也是持歌罗西书的信使(歌罗西书4:7-9)。保罗写了一封信给阿尼西母的主人,在这封信里,保罗为逃跑者恳求仁慈和饶恕。

保罗是靠着信心提出他的请求的,而通常说来,处理捕获逃跑者是极为棘手的,这使得保罗的恳求更为光彩照人。藉此我们可以想象,使徒与他的归信者们之间联结的那种力量。保罗甚至走得更远;他暗示,他盼望阿尼西母还能返回来参与他的事工(腓利门书13,14,20,21)。

除了提摩太后书以外,腓利门书是保罗唯一的“私人信件”——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是正式公开的教牧书信。路德将此信中对待阿尼西母的保罗刻画为基督的效仿者,自己向阿尼西母的主人求情,仿佛自己没有这样的权柄一样:“正如基督为我们如此请求父神,圣保罗也这样为阿尼西母祈求腓利门。因为基督也将自己的权柄放在一边,反而谦卑自己,为说服天父因基督的缘故而平息怒火,不行使公义的权柄反而在恩典中接纳我们……因为我们都是天父的阿尼西母,若我们相信,我们就知道这一点”。

所有的人都是从神那里逃跑的奴隶!任何人只要像逃跑的奴隶一样归回神,就已经像儿子一样被接纳了。只有这样的人,只有像保罗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腓利门书》这样的书信。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 purpose, and meaning of the NT,pp.121-122,127-129, Martin H Franzmann (1907-1976) was an eminent theologian of the Lutheran Church – Missouri Synod at Concordia Seminary in St. Louis.

二、Donald Guthrie

在教会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腓利门是歌罗西教会的成员,他因某种原因藉保罗归正。他的奴隶阿尼西母劫掠了他逃往罗马,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保罗。因这位使徒的影响他变成了一位基督徒,而且证明他对保罗的传道颇有裨益。但这位使徒已经说服阿尼西母有义务返回去,就写了这封珍贵的信件恳请腓利门像对待一位“亲爱的兄弟”一样重新接纳他。

无法确知阿尼西母如何以及为什么造访这位被囚的使徒。有论者说——并非不可能——以巴弗可能偶然接触过他(阿尼西母),或者通过其他信徒的中介结识了他;以巴弗作为阿尼西母主人腓利门所在教会的牧者,将阿尼西母带给保罗并寻求保罗的建议。但这一点我们只能猜测。

但这一传统观念的理论受到E.J. Goodspeed和J. Knox 的挑战。二人都论证说腓利门不是这位奴隶的主人。尽管传统认为,腓利门书是写给腓利门、亚腓亚和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的,但除了歌罗西书4:16-17节以外,人们对亚基布一无所知。在那里,保罗告诉歌罗西教会尽他从主所受的职分。Knox论证说,这“职分”与关于阿尼西母的信件密切相连……可以安全地说,这一对传统的重构努力更是可接受的。

根据歌罗西书4:9,阿尼西母是歌罗西人。可以这样推测,因保罗的恳请他所犯下的罪责被宽恕,并且,他变成了歌罗西教会的有用之材。E.J. Goodspeed和J. Knox进一步将他等同于后来以弗所的同名主教,依格那修(Ignatius)在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提到过他的名字。Knox指出,在依格那修书信中的段落和腓利门书中语言有近似性,他依此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似乎没有确实的理由反驳奴隶阿尼西母后来成为以弗所教会主教的理论,但仅仅同名本身也不能完全证实这一点。

Knox进一步发挥他关于阿尼西母的想象:作为以弗所教会主教,届时他负责收集和发表保罗书信。由于他自己切身的兴趣所在,阿尼西母刻意将腓利门书这封短信收了进来。有很多雄辩的理由证实,在这一假说之前,收集工作已经存在。但是,同样,也没有确实的证据否认阿尼西母是保罗书信的最早收集者,当然也没有理由反证。这都是主观推测。

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1990, pp.660-667. Donald Guthrie (1915 – 1992) was a conservative New Testament scholar. Guthrie was a gradu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B.D., Th.M., Ph. D.). From 1949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82 Guthrie was lecturer in New Testament studies at London Bible College (now London School of Theology)

三、John G. Nordling

在任何程度上,传统神学都坚持两点:一方面,阿尼西母逃离腓利门;另一方面,保罗为阿尼西母求情给腓利门写信。基本上可以说,腓利门书大约写于主后53-63年这十年之间。更困难的是确认保罗写此信的地点。

书信本身显示,保罗写此信的时候正“为基督耶稣被囚”(腓利门书1,6)和被“捆锁”(腓利门书10,13)。但是保罗写此信是指的是哪一次被囚?这个句子“ἐν φυλακαις”,“in imprisonments”(复数,多次监禁),在保罗受难的记述中分别出现过两次(哥林多后书6:5; 11:23),这表明,在他最后在圣殿被捕之前(使徒行传21:33,约主后57年),已经多次被囚,随后囚于耶路撒冷(使徒行传21:33;22:30)、该撒利亚(使徒行传23:33-26:32,特别是使徒行传24:27;26:29),和罗马(使徒行传28:16,20)……

平衡各种观点,罗马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可为腓利门书的写作地点。在第四世纪,耶柔米(Jerome)记述说阿尼西母逃往保罗所在的罗马。在以后的世纪中,可能始于五世纪之初,有诸多附加于腓利门书25节之后的文字追认该书写于罗马。优西比乌斯(Eusebius)证实,保罗虽身陷罗马“并没有人禁止(传道)”(使徒行传28:31),这表明虽然保罗在房子里被囚却拥有很多同工和朋友,而且可能有文书帮助撰写书信。

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之间的联系是更重要的证据,足以显示两封书信在同样情境下完成的。既然在腓利门书23-24和歌罗西书4:10-14有那么多共同的人名,完全可能,保罗同时写了这两封送往歌罗西的书信,尽管收信人不同却有关联。因此传统上一直认为,通过人名在两封相关书信最后问候语中的联结(5个在腓利门书23-24;6个在歌罗西书4:10-14),实际上显示保罗的写作在罗马。事实上,在最后问安中提到的很多人名与新约其他地方关于罗马的记载紧密相联。这些同样的名字对歌罗西的收信人至少一定很熟悉,否则,保罗根本不需要提到他们。

毫无疑问,我们简明扼要地支持传统的观点:腓利门书的目的是化解腓利门和阿尼西母之间的怨仇,一个先前逃跑的奴隶被保罗归正,他如此渴望得到主人的恩惠。但是,近年来,有一些雄辩的反应批驳传统的观点。迄今为止,关于腓利门书传统理论最具戏剧性的挑战者是John Knox(1900-1990);直到今天,他的理论仍然影响一些基督徒对腓利门书的理解。

(John Knox有三个主要观点:第一,以弗所主教阿尼西母为自己考虑将该书信收入正典;第二、亚基布才是教会的负责人并是真正的收信人;第三、保罗写此信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传道方便,而不是化解恩怨,因阿尼西母对自己“有益处”——译者注)

Knox将腓利门书视为保罗对阿尼西母的公开呼召,这一观点最大的缺陷是把人心的败坏强加于保罗(继而强加于阿尼西母——译者注)。也许保罗事实上希望、甚至需要阿尼西母留在身边并在被囚的困境中服侍他(腓利门书13b)。但是,这些最多不过是保罗思想中的第二位的事情;而且,这丝毫不应该阻碍绝大多数读者这样的看见,即保罗的首要目的和教牧关切是基督里的和好——涉及腓利门、阿尼西母和所有歌罗西腓利门所在教会的众信徒。

对我们来说,腓利门书的传统释经比Knox的“新思想”将继续更有价值:阿尼西母确实逃离了腓利门;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这个奴隶和他的主人在基督里和好,而且也是恢复基督徒在教会里的合一,而这合一因阿尼西母的盗贼以及负罪逃往罗马的行径严重地破碎了。

Concordia Commentary: Philement,2004, pp. 3-19. John G. Nordling, M.Div., M.A.,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Exegetical Theology, Concordia Theological Seminary.

附录1:歌罗西

歌罗西位于亚细亚省的吕加斯谷,在以弗所东方约160公里处。昔日为弗吕家的重镇,但至新约时已经没落,邻近的老底嘉的希拉波立(歌罗西书4:13)的重要性都凌驾乎其上。

两位旅客阿尼西母和推基古离开以弗所之后,两人沿着迈安德河(门德雷斯河)往东走,横过小亚细亚。到了弗里吉亚,他们沿着河的支流利吉斯河转向东南方,穿过群山围绕的河谷之地。美丽的景色在他们眼前展开,一群群绵羊在肥美青葱的草原上吃草。(羊毛产品是这一带地方的主要收入之一)。沿着河谷继续前行,两个旅客经过的地方,在右边是富甲一方的城市老底嘉:罗马政府在这地区的行政中枢。在他们左边对岸之处可以望见赫拉波利斯,这地方以庙宇和温泉闻名遐迩。在这两个城市里均设有基督徒会众,同样在歌罗西──一个位于河谷上游约16公里以外的小镇──也有一群基督徒会众。

两位旅客的目的地是歌罗西。他们都是基督徒。至少其中一人很熟悉这一带地区,因为他本是歌罗西人。他名叫阿尼西母,本来是个奴隶,现在正打算回到主人那里去。他的主人是当地会众的成员。与阿尼西母结伴同行的是推基古:一个自由人。他们两人是使徒保罗派出的使者,把保罗致“歌罗西与基督联合的圣民和忠信弟兄”(《圣经新世界译本》)的一封信带给歌罗西的会众。据考查,保罗从未到过歌罗西。以巴弗曾在歌罗西人中间辛勤工作,这群主要由非犹太人构成的会众很可能是由他建立的。如今以巴弗正与保罗一起留在罗马。

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曾在以弗所停留了三年。但歌罗西教会的始创人不是保罗(歌罗西书2:1),而可能是以巴弗(歌罗西书4:12-13)。这是一个外邦人占多数的教会 (歌罗西书1:27)。保罗虽未访问过他们,但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歌罗西书1:3)。

歌罗西书是保罗在罗马监狱中写的(歌罗西书4:18)。由于以巴弗带来了教会的近况。保罗得知教会正受某种异端的威胁,所以一方面写信称赞教会的表现,另一方面更警戒他们谨防错误的教训(维基)。

歌罗西(colossae)在亚西亚境内,原属弗吕家区,古时为弗吕家区的一个大城。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图herodootus说,歌罗西大城居民众多,建筑物拥挤,梅安得(maeander)河支流莱苦斯(lycus)河从城外流入,经过城下隧道,然后在城外一里处再度出现。该城南离一高达7200尺的革母山(cadmus)九里。古时有大道由以弗所通至东方的伯拉大河边,歌罗西城为必经之地,该大道由山上的隘口通过,因此有重军把守。纪元前481年,波斯王薛西(xerxes,即亚哈随鲁王,以斯拉记4:6。亚达薛西王则在其后)曾进兵亚西亚境,欲攻希腊,但止于歌罗西。纪元前4l0年,古列王亦曾进兵至此而回。

歌罗西与老底嘉同为黑羊毛产地,附近山中亦产称为染料的化学原质,因此商业繁盛,来往的商人众多。纪元前120年至纪元后200年间曾多次大地震,最后在纪元后64年一次大地震中,歌罗西全城被毁,以后重建,但商业渐衰,起而代之者是老底嘉城。

歌罗西最初属吕底亚(lydia)王国统治,以后则归别迦摩王国。纪元前335年被希腊王亚力山大远征波斯时所征服,开始接受希腊文化。纪元前200年由叙利亚王所管辖,叙利亚王安提阿库(antiochus)把一部分歌罗西人迁徒至巴比伦,又把二千户犹太人迁至此地,于是犹太教亦影响了此城的居民。

歌罗西与老底嘉及希拉波立三城鼎足而立,歌城位于东,老城位于西,希城在北方(参圣经地图6)。歌城离老城不过三十余里,因此两城居民时有来往,保罗写此书信时曾请他们问候老底嘉信徒安(歌罗西书4:16),又告诉他们要把这书信交给老底嘉信徒阅读,而且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歌罗西书4:16),又说以巴弗为此三城的教会多多穷苦(歌罗西书4:13)。可见三城居民关系密切。

罗马帝国征服亚西亚后,由歌罗西通往别迦摩的古时大道改由城西的远处经过,因此歌罗西日渐衰落,变成小城,但开始有罗马军队在此驻守,于是歌罗西人也接受罗马的政治思想及种种迷信。

纪元后1720年歌罗西被大地震所毁,至今已不复存在,土耳其人在此城西重建一城名“但尼斯理(denizli)”(苏佐扬)。

附录2:腓利门书释经课程需要参考的地图

参考:保罗生命的最后旅程

63 – 67 A.D.  Paul is Set Free from Prison。Paul is released from prison in 63 A.D. and travels to the island of Crete (Titus 1:5). He then goes to Nicopolis in Macedonia (Titus 3:12). From 64 to 67 A.D. Paul fulfills his goal of visiting Spain (Romans 15:28) and Britain.

67 – 68 A.D. Paul is Again a Roman Prisoner。The Apostle Paul, once again a prisoner in Rome, writes a letter to his friend Timothy (2Timothy). It is Paul’s last writing before he dies a martyr’s death around the middle of 68 A.D.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