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危机与重建(创9:20-27)

      主日证道:危机与重建(创9:20-27)无评论

这段经文是创世记中寓意丰富的信息之一。要明白这段信息,首先要了解这段经文的背景:人类由于恶贯满盈,经历了一场大洪水的审判。因神的恩典蒙恩得救的一家人,“重生”之后,继续被罪追赶。一方面挪亚醉酒,显出人肉身的软弱;另一方面,魔鬼仍然在含的身上控告人。当然,神继续开始祂的拯救工作,一方面,在闪和雅弗的身上遮盖挪亚的罪;这预表基督在十字架上对人类一切罪的遮盖;另一方面,藉着挪亚的咒诅和祝福,从律法和福音两个方面,将人类带向十字架上那位救主。

主日证道:天高地远,春去秋来(太20:1-16)

有人将这个比喻称为最伟大的比喻,对这个比喻的领受也丰富多彩。这是唯有马太福音才有的比喻,要理解这段经文,首先要回到语境之中。马太福音19:27-30提供了一个基本背景,使这个比喻的论点只能是:门徒蒙召跟随耶稣进天国,但在实际的天路上,很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马太福音19:30);或者,“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马太福音20:16)。

《神学》第五期选读:大舅给我的机会/索菲

今年年初我得知我的大舅得了绝症,是晚期的晚期,他极其痛苦,多次求死,甚至希望我妹妹为他积累安眠药自杀以寻求解脱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他是年前被救护车从乡下送到城里的医院急救的。后来在短短的连续3个月的时间他经历了3次开腹大手术。当化疗进入第三个阶段,大舅的食欲没有了,那时,一个多月以来他都进食不多。

问答与回应:被欺辱的牧者及其出走

      问答与回应:被欺辱的牧者及其出走无评论

MIT的早晨:同意绯红的看法,F女士是一种普遍现象——打击牧者,分散羊群。所以也期待先生对这类现象加以评论,不要护犊子哦:)日影飞去 [2011-09-06 11:06:41 PM] 说什么呢?恩雨堂赶走了曾牧师、恩光堂赶走了林传道、恩福堂逼退了李牧师、恩典堂瓜分了成牧师……北国以色列就这样亡于亚述。其实这本该是“举国”披麻蒙灰的时候,金牛犊下却开始庆功了。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主日证道:饶恕(太18:21-35)

      主日证道:饶恕(太18:21-35)无评论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饶恕”。希腊文“饶恕”(ἀφίημι)的意思是“放过对方”、“让他/她/它走”、“忘记之”——这包含了外在的命令。圣经中的“饶恕”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饶恕”有一个最大的区别,这个区别是什么呢?传统中的饶恕是双方的关系,而圣经中的饶恕涉及第三方。是“靠着第三方的面子”当事双方当彼此饶恕:一方面,神饶恕我们,是我们彼此饶恕的前提、基础、动力和样式;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彼此饶恕,我们必要承受来自神的责备、惩罚和审判。这第三方就是这个故事里的“王”或“天父”,而父神是藉着基督这个中保,将这样的真理解释给我们。

连环画:玛土撒拉——2011年中国之夏(2)

编发这组图片的时候,特蕾莎修女那句“跌倒”很多“基督徒”的话一直在耳边萦绕:“事实上,我常常感觉不到上帝的存在;我常常觉得自己活在同类中如同活在地狱里”。余生也晚,但从未摆脱“特蕾莎情节”。特别是“全职侍奉”以来,十字架之路对我来说,常常就是死荫的幽谷。但走的多了,也就成了路——这才是我的生活,我为此才被生到这个世界。

《神学》第四期选读:开学的第一天/张米睿

第四期《神学》和读者见面了,但愿那感动我的灵同样感动你们。创办《神学》的宗旨之一,也是让弟兄姐妹除了本教会的证道信息以外,也能领受圣灵在普世教会怎样分粮。这一期《神学》更清楚地体现了我们这种努力。我也为这些作者感谢神,愿他们所领受的,能遮盖很多罪,能祝福很多人。我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些粗浅的感动,诸位自己可圈可点。

启示录 第十四课:你为何流泪(启7:13-17)

我们把这段经文分成三个部分,也代表基督徒一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救赎(13-14);第二阶段是侍奉(15);第三阶段是带领(16-17)。相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可以表述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我们曾经在哪里,并是从哪里出来的,怎样出来的;现在,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做什么。将来,我们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新生活。

启示录 第十三课:回家(启7:9-12)

      启示录 第十三课:回家(启7:9-12)无评论

今天的经文比较短,但内容很重要,信息也比较丰富。求神帮助我们。我要与各位一起分享的主题是“回家”——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有一天,事实上已经开始了,我们和我们的儿女,从世界各地启程,返回我们真正的故乡,结束千百年来我们“反认他乡为故乡”的悲剧历史。西方人藉着希腊哲学寻找故乡,所谓世界的本源、本质、原一,这是一条形而上学之路。中国人藉着中国文学寻找故乡,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