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第二十四课:拉结的勇士们(7:6-13)

      历代志第二十四课:拉结的勇士们(7:6-13)已关闭评论

平行阅读创世记46:21,民数记26:38-40,历代志上8:1-4。便雅悯并非“共”或“只”有三个儿子;因此与创世记46和民数记26相关记载并无矛盾。更可能的情况是:历代志上7章的神学重点是勇士,因此出于便雅悯支派的勇士主要来自便雅悯这三个儿子的后裔;特别是在大卫时代。这是真的。不是每一个以色列人以及便雅悯人都是勇士,就像犹太人中也有犹大。另参提摩太后书4:10-11,“10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11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传道或作服事我)”。启示录2-3章中的教会,也是如此。感谢神,这个记载极为诚实,并且呼喊神的百姓反省更新,特别是那些继续怕死成奴的人。

历代志第二十三课:以萨迦人的勇士(7:1-5)

      历代志第二十三课:以萨迦人的勇士(7:1-5)已关闭评论

教会(历代志上6)造就勇士(历代志上5:12,24;7-8)。历代志是英雄谱,至少有48次论“勇士”;而历代志上7-8章7次论勇士。旧约中的勇士在新约中解释为勇敢(希伯来书10:35,11:34;另参民数记24:18)。而勇士的意义至少有二:第一、以色列的勇士胜过外邦人的勇士(约书亚记1:14,6:2,8:3;历代志下32:21;撒迦利亚书9:13,10:5等);第二、唯有勇士可以扶助大卫作王,胜过世界的王(历代志上12:32-38等)。勇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攻克己身,攻击世界。
“大能的勇士”这个概念贯穿了历代志上第7章。这通篇的勇士旨在强调:以色列行事勇敢。重建基督教与主流基督教的对立,就是勇士与戏精的对立。在我们这个世代,以色列显然比基督教更忠于圣经,亚伯拉罕的“两班后裔”,有一半是假的,是戏精和懦夫。“基督教”整体上就是一群骗子,教会史就是连续的欺诈。一方面,他们用五个唯独欺哄神:都是你的因此我们什么都不必干。另一方面,他们彼此欺哄勾引人入教:只要硬着颈项表演就可以上天堂。基督教就是逃避勇士责任的一场孙子兵法或宗教骗局。他们用教义之裙总结和遮盖圣经。但是感谢神,历代志上第7章打脸40次。我们祈祷,2025年的基督教,真的诚实地进入预苦期,披麻蒙灰、降卑悔改,反省更新。

历代志第二十二课:利未人的分布(6:54-81)

      历代志第二十二课:利未人的分布(6:54-81)已关闭评论

如果说,上个主日的神学主题是教堂音乐事工,那么今天我们的神学应用转教区的建立和分布。这段经文可以交叉结构如上(也可以平行结构如下);重点记载利未支派三大家族的城市乡村或产业。旧约中平行的信息参见约书亚记21:1-42(个别地名有变动)。记载利未人的“分地居住”,归根结底是为了“治理这地”。首先就是祭司或亚伦的子孙——按“神说”建立国度。而“营寨”(טִירָה)这个概念属于军事用语。

历代志第二十一课:圣所中的歌者(6:31-53)

      历代志第二十一课:圣所中的歌者(6:31-53)已关闭评论

利未人三大家族的“歌星”依次是希幔(中间)、亚萨(右边)和以探(左边)。另参历代志上15:19,“这样,派歌唱的希幔,亚萨,以探敲铜钹,大发响声”。值得持续思考的两个问题是:第一、为什么在圣所唱诗如何重要?第二、在神的殿中到底应该如何歌唱,或者,教会流行歌曲是不是圣诗?

鸡汤教普遍认为亚希玛斯(应该不是所罗门的女婿,列王纪上4:1)是报好消息的使者,但也有学者认为他是撒谎者,是传道人的镜鉴。你怎么看?

历代志第二十课:利未支派的家谱(6:16-30)

      历代志第二十课:利未支派的家谱(6:16-30)已关闭评论

上个主日我们重点讨论了“神为什么拣选利未人”;这个主日的神学重点是:“神拣选利未人作什么”:一、教会:1祭司(亚伦一系);2会幕(利未三子的分工);二、政治:1士师),2立王——从摩西到撒母耳充分见证了利未人在政治方面的基本责任,事关治理这地。我们之所以说主流基督教根本不是基督教,原因也在这两个方面:第一、非教会化:用个人和基督的关系取代教会;第二、非政治化,所有教义回避或反对政治,或者公开跪拜世界众王,弯曲为顺服、谦卑与爱。

历代志第十九课:为什么是利未人(6:1-15)

      历代志第十九课:为什么是利未人(6:1-15)已关闭评论

以色列长子的名分不仅归了约瑟和犹大,也归给了利未;如同以色列的“三权分立”。神为什么拣选利未人侍奉圣所(出埃及记28:1)?远离加尔文主义的“不可犟嘴论”(罗马书9:20),绝对主权论和双重预定只是撒但深奥之理。唯有“寻找的就寻见”(马太福音7:8)。有人强调这事与利未人在金牛犊事件中的表现有关(出埃及记32:25-29,申命记33:8-11),但这是在拣选之后。另外有人在出埃及记4:14、20:18-19、民数记18:5-9和中寻找答案;但这些解释或者以偏概全,或者事后诸葛亮,或者同义反复。犹太人有一种又代表性的解释(Book of Jubilees):利未是雅各誓言要献上的十分之一(创世记28:22)。我的领受只是常识。事实上这根本不是难题,摩西五经特别是从出埃及记到申命记,几乎没接经文都告诉你神为什么拣选利未人。这是神的话语:“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约伯记38:2)。

历代志第十八课:东玛拿西的兴衰(5:23-26)

      历代志第十八课:东玛拿西的兴衰(5:23-26)已关闭评论

河东支派中,玛拿西是最令人感动的“同工”。事实上流便失去长子名分,玛拿西与之交叉呼应。但是流便之变完全可以理解,按罪属于活该,但玛拿西得罪谁了呢?祝福从玛拿西突然转给了以法莲,这是一场猝不及防,毫无道理的约伯事件。而这一事实,往往更是人存在的基本处境:我们生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地位中,不是出于我们。在这种不公处境中,循环生长着革命、文学和异教,以及基督教变态的自斫表演和顺服话术;并从这里根除了同工和勇敢。考虑这样的话语前提,遭遇毫无道理不公之镜的玛拿西,仍然在东岸与流便迦得共赴国难,就只能归于信仰的力量了。约瑟给儿子娶这个名字,旨在“忘记过去努力面前的”。一语双关,玛拿西是真正的勇者。

历代志第十七课:迦得与新年信息(5:11-22)

      历代志第十七课:迦得与新年信息(5:11-22)已关闭评论

新年三大盼望:渴望有迦得这样的弟兄,盼望一处巴珊这样的高地或国度,盼望一场对夏甲轴心国的胜利。

谁是夏甲人及教内四大邪教?主流基督教就是夏甲人或撒旦教。主流基督教就是夏甲所生的四个支派:天主教、东正教、路德加尔文的新教以及各种灵恩运动。这四位夏甲拥有一个共同教义:顺服外邦掌权者,粉饰为非政治化。夏甲是埃及使女,综合结论,夏甲人有四大特征。第一、有一位共同的父,就是法老。所以他们爱爹心切,教导顺服之、爱、代祷、绕行、回避。夏甲每次逃跑的方向都是向着埃及和法老。第二、有一位共同的母,就是夏甲,她恨撒拉或主妇。所以,犹太人恨耶稣和保罗,主流基督教加倍恨我们。第三、夏甲也曾蒙恩得救,神怜悯过她 ,救赎过她的孩子。但是,夏甲从未真正悔改,一切“感恩赞美”或“五个唯独”或只经戏子都是宗教表演。第四、偏安旷野,远离中心,最终不能继承产业。所以,“不关心地上事”的主流基督教一无所住;梵蒂冈弹丸之地既是见证怜悯,又显出公义审判。“28弟兄们,我们是凭着应许作儿女,如同以撒一样。29当时那按着血气生的,逼迫了那按着圣灵生的。现在也是这样。30然而经上是怎么说的呢?是说,把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使女的儿子,不可与自主妇人的儿子一同承受产业。31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不是使女的儿女,乃是自主妇人的儿女了”(加拉太书4:28-31)。

历代志第十六课:流便与圣诞信息(5:1-10)

      历代志第十六课:流便与圣诞信息(5:1-10)已关闭评论

神对长子的生命状态要求极高,因为这是对治权的要求。长子身份最终指向基督:约翰福音3:35-36,“35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36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原文作不得见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所以,而非政治化就是非基督化,反政治就是敌基督。罗马书8:28-30,“28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29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30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希伯来书1:6,“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或作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他”;希伯来书2:10,“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另参希伯来书12:22-29中的“诸长子之会所”与“不能震动的国”)。

历代志第十五课:西缅人的超限战(4:24-43)

      历代志第十五课:西缅人的超限战(4:24-43)已关闭评论

神兴起和使用西缅人,主要攻击两种人:含族人和以东人。前者出卖父亲的肉身,后者出卖长子的名分。前者卖父,后者卖子。前者卖肉,后者卖名。不仅如此,以扫和含也算殊途同归:含控告挪亚肉身,而以扫恰恰是因为自己肉身的软弱而出卖了长子的名分。含和以扫的双重罪恶到底是什么?他们就是东西量大邪教:印度教与基督教。大致而言,他们都是撒但的种类,是“你们便如神知道善恶”之后罪在人间获得的两种结构性敌基督表达方式。含对挪亚的善恶论断集中醉酒和下体(肉身、裸体),因而在逻辑上必然导致旨在肉身成道的所有异教的诞生。这是印度中国等东方邪教产生的根源,是为了否定道成肉身和所有神造之人的。然而这种人论是彻底的谎言,因为含无论怎样修肉仍然是挪亚。与此相关,对挪亚醉酒和赤身的控告,包含着双重谎言或双重标准之下的谎言:回避挪亚在方舟事件上的义,偏执挪亚在帐棚中的罪;借此遮盖含和挪亚一样的赤身。以扫出卖长子名分,根本在于出卖治理世界的人的责任。最终结果就是把世界归给该撒的主流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