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任不寐

Dr.Les Bayer:静享主爱/任不寐译

      Dr.Les Bayer:静享主爱/任不寐译无评论

(今天在教会里读到这篇短文,很感动。就匆忙翻译出来,急着与真理论坛的弟兄姐妹分享。作者是路德会的属灵前辈,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和他进一步交流。在这圣诞前夕,愿我们借着这样的”礼物”,静候主爱裂天而来,永驻于心——任不寐2007年12月2日)

关于《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祭》一文的现场问答

成树杰院长

 1、“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祭”,这个“祭”字可能不准确,是不是简体中文可以这样用?应该是“纪念”的“纪”而不是“献祭”的“祭”。
 2、文章中有“扩张”、“征服”这样的字眼,特别是关于“两个强盗”的比喻,作为基督徒我们可以理解,但作为一般读者,可能很难接受。所以能不能在最后定稿的时候考虑修改一下。

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祭

      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祭无评论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年1月5日—1834年8月1日)不是第一位来华的传教士,“哀荣”也略逊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另外一位英国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年5月21日-1905年6月3日)。然而马礼逊和戴德生似乎象征着不同的宣教路线,因此使纪念马礼逊同样拥有了当下的象征意义。戴德生的方向是中国内地(China Inland Mission),是把真理推荐给中国属灵需要的呼声(China’s Spiritual Need and Claims,1865年6月25日)。

教会通信:上川岛书简精选

      教会通信:上川岛书简精选无评论

谢谢您转来关于“《读书》事件”的报道。我认为《南方人物周刊:谁的〈读书〉?》(南方人物周刊91期)一文是很不错的。能够相对公平地呈现一场汉语思想文化的纠纷,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和公共媒体来说,这确实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道德难题。尽管某些倾向性仍然可以看见,但超越“主义”和“关系”的努力同样清晰可佩。我没有能力从“关系”的角度对这一事件作出评价。但这一事件引发的关于中国当代思想界的主义分析却有重要的反思意义。

任不寐:行淫时被拿的妇人

      任不寐: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无评论

约翰福音第八章3-11节,讲述了耶稣和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的故事。历史上一直有人称该段经文不属约翰福音,或者认为她应该放在别的地方(如路加福音中);甚至应该排除圣经正典,因为它没有出现在一些较早期的古卷中。在这个问题上加尔文无疑是对的,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拒绝这段经文(29)。而在我看来,正相反,从逻辑关系方面看,这个故事放在这里是非常精当并奇妙无比的——因为前后文谈论的都是罪人的拯救问题,而这个故事可以视为罪及其赦免的生动隐喻。

黛玉出家前后

      黛玉出家前后无评论

一周前看到你的短信问讯,心中充满了感谢。你是我在大陆最牵念的朋友之一,牵念朋友的人同样被朋友牵念就是一种福份了。我想我能理解你劝阻我“学成回国”的理由,一句“人肉筵席”的评论将你我内心多年和中国的“爱情”都道尽了;在欧洲那边,另外一个从这“人肉筵席”九死一生地挣扎出来的姐妹也多次告诉我:她真的、真的很害怕中国人,因为“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面对愚蠢——致李银河女士

      面对愚蠢——致李银河女士无评论

前几天我看到了您的“最新决定”,在各种压力之下,您终于决定某种程度地让步了。这是令我非常难过的消息。我看见我最尊敬的思想者在国家和人民围剿下怎样的孤立无援,而我只是看着她沉陷却无能为力。“多数”构成的严冬再一次在中国作王,您成为最新的祭品被献在他们的犬儒主义宴席上。鲁迅看见他们在吃人是对的。这宴席的外围被称为公共空间,在那里,抗议“章怡和被封杀”构成了我们时代唯一的精神高度。

中国经济的西西弗斯难题

      中国经济的西西弗斯难题无评论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在商言商,间或在《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一些经济评论。因此之故,应邀与该报“读者”胡德平先生有两次比较深入的交谈。一次在胡耀邦先生故居,另外一次则在胡德平的办公室,所谈话题与“政论”无关,全部是针对“中国民营企业”问题的。这些经验使我今天读到《南方周末》刊登的《胡德平:清算“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成绩》这篇文章时,一点也不觉得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