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 第五课:十七年(加1:18-24)

      加拉太书 第五课:十七年(加1:18-24)无评论

18 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19 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20 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21 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22 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23 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24 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

我们紧接着第四课继续学习加拉太书。从行文上可以清楚地看见,保罗在继续讲述自己个人归主之后的见证。从加拉太书1:18到加拉太书2:1,首尾相顾有两个时间概念,分别是“过了三年”,和“过了十四年”。这两段时间合起来,就是十七年,这是保罗从大马士革归主之后到第二次上耶路撒冷的时间。在释经传统上,关于这十七年有很多争议,有人主张后面的十四年包括了前面的三年,因此,从保罗归主到加拉太书2:1,总共是十四年。详细分析原文,我不采纳这种观点。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关切保罗藉着这十七年的见证,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神学真理。

一、第十八节

18Ἔπειτα μετὰ ἔτη τρία ἀνῆλθον εἰς Ἱεροσόλυμα ἱστορῆσαι Κηφᾶν, καὶ ἐπέμεινα πρὸς αὐτὸν ἡμέρας δεκαπέντε

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去见矶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

Ἔπειτα:thereupon, thereafter, then, afterwards,adverb;“后来”、“然后”。保罗在加拉太书中多次使用这个副词,如加拉太书1:21;2:1等。这个表示时间的副词显然对保罗非常重要,因为它总是指向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遭遇基督、悔改重生的转折点。保罗十七年以及以后一生的经历,都和这一时间点有关,都以这一时间点为起点和渊源。这是保罗的“起初”(创世记1:1)。这一点对我们非常重要。一方面,即使再罪孽深重的人,也当知道神怜悯的心肠,祂在基督的代死与复活中,为我们预备了一个“起初”,就是“新的一天”。另一方面,我们要从那一天汲取力量,努力忘记过去,奔向前面的;过新的生活(腓立比书3:13)。

μετὰ ἔτη τρία:after three years;“过了三年”。三和七在希伯来文圣经中都代表完全、属神的数字等。这三年是保罗为主争战不断得胜的三年,圣灵满意保罗的侍奉。后面的十四年,乃是两个七,代表保罗再去耶路撒冷的时候,已经“硕果累累”。马太福音第一章耶稣的家谱,就是由“3”个“14”代组成的(马太福音1:17)。根据上文,我们知道这三年重要的事件是:保罗在大马士革的路上归主受洗之后立即前往阿拉伯,很快又返回大马士革——这三年的大部分时间,保罗是在大马士革及其附近度过的。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保罗归主和这三年传道的主要地点,大约接近耶稣显荣、登山变相的地点。耶稣升天以后,基督在保罗身上的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神的荣耀继续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保罗要把神在他里面的荣耀显明给世界看。这一点,我们在学习加拉太书1:24节的时候将深入讨论。

上节课我们重点讲了阿拉伯的神学意义,今天我们谈谈保罗在大马士革的三年生活。这些经历,比较详尽地记载在使徒行传9:17-22,“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吃过饭就健壮了。扫罗和大马士革的门徒同住了些日子。就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说他是神的儿子。凡听见的人,都惊奇说,在耶路撒冷残害求告这名的,不是这人吗?并且他到这里来,特要捆绑他们带到祭司长那里。但扫罗越发有能力,驳倒住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保罗归主后,神藉亚拿尼亚继续带领他;神不会停止在我们身上的工作,神会差遣使者进入我们新的一天里来帮助我们。第二、保罗见证的中心是耶稣是“神的儿子”,“证明耶稣是基督”;这一点对今天教会有重要的归正意义。第三、真正重生的人不被世界所接纳,旧世界会恨他。

这个仇恨有属灵的背景,就是魔鬼为失去一根柴疯狂地反扑。而且往往是旧日的“战友”和“同胞”成为魔鬼打击你的工具,成为追赶你的“法老”。所以主告诉我们:“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约翰福音15:19)。所谓归主后的“蜜月期”,乃是靠主得胜的争战生活;神藉着胜利将新生命的甘甜赐给我们。这一点正如主所应许的:“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所以注意保罗使徒行传9:16中耶稣是怎样说的:“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一方面,神(的指示)与保罗同在;另一方面,保罗要穿越很多苦难。这就是基督徒的天路历程,一方面与成功神学所描述的在基督里功成名就荣华富贵无关;另一方面,有创造天地万物的神带领你前行,这是真正的平安之路。

我们也可以注意加拉太书中一些数字的对比关系。使徒行传中谈到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因见复活基督的容光,“三日不能见”,这三日和“三年”形成一个对比关系(后面的“三年”和“十五天”也是)。我们遭遇基督并从祂那里死而复活,使我们从短暂的黑暗中进入永远的光明。真正的基督徒都会经历那“三日不能见”的时刻,就是向罪而死;然后就是向主活着,直到永远。不过保罗讲诉自己的三年,有更现实的目的:这三年是保罗独立传道的三年,没有与属血气的宗教领袖的许可和帮助;他也没有试图寻求这种帮助。保罗谈论这三年的目的就是证明他前面刚刚讲过的话:“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这是保罗对这三年生命的见证——一切都出于神的恩典。

ἀνῆλθον εἰς Ἱεροσόλυμα:I went up to Jerusalem。1) to go up;2) to go up to a higher place: to Jerusalem。在旧约中,前往耶路撒冷的动作常用“上”这个字。这不仅因为耶路撒冷是首都,也因为耶路撒冷、特别是圣殿位于山上。但是保罗这次上耶路撒冷的目的不是去圣殿或参观什么圣地,而是去见彼得。一方面,耶稣已经以自己的身体为殿,另一方面,信徒就是主的肢体。因此保罗这次去见彼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主内连接。动词不定式ἱστορῆσαι表示目的,这个字在新约中只出现这一次,同时代的希腊文作者用它表达两种含义:“探究、询问,调查”和“造访”。保罗使用这个动词是要把加拉太人的误解澄清——仅仅是短时间的造访,不可能是在真理上“领受“或被“教导”。这就是15天的目的了。

保罗这里谈了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是彼得,一个是主的弟兄雅各。彼得是门徒的代表,雅各是耶稣属世家族的代表。这是最可能在真理上指教保罗的人物,但保罗告诉我们,他与这两位“巨人”的接触都是短暂的,他素来所传的福音不可能从他们来的。关于彼得,有的版本是彼得(Πέτρον),有的版本是矶法(Κηφᾶν)。一般来说,写作彼得多是西方教会使用的版本,因为彼得是拉丁名称;东方教会的版本多读作矶法(כף),这个希伯来文字的意思就是“石头”。关于这一点可参考约翰福音1:42(英文版)。西门变成彼得的故事,就是芦苇变成石头的故事。现在由扫罗变成保罗的,和由芦苇变成石头的,一个从前逼迫的,一个被逼迫的,住在了一起。这是神的教会。我个人妄想彼得和保罗住在一起十五天的情形,常常热泪盈眶。今天,哪里有保罗和彼得共同居住的房屋呢?今天的“保罗”和“彼得”已经“势不两立”了。我们后面将继续学习彼得和保罗的故事,他们的公开“冲突”(加拉太书2:11-14)和永远的相爱(彼得后书3:15-16)。保罗批评彼得和巴拿巴,与个人恩怨无关;彼得赞美保罗也是如此,都是为了基督,都出于神的爱。

二、第十九节

19ἕτερον δὲ τῶν ἀποστόλων οὐκ εἶδον, εἰ μὴ Ἰάκωβον τὸν ἀδελφὸν τοῦ κυρίου.

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

在19节,保罗转向另外的代表人物雅各,以及“别的使徒”。释经常常为雅各是不是使徒争吵,我不关心这类问题。我关心的是保罗在这里实际上想告诉我们什么。从原文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保罗先说,我没有看见别的使徒,这就排除了加拉太教会的那种误解,没有任何使徒教导过保罗。然后保罗特别提到雅各,我想这也一定是那些控告者不会忘记提醒加拉太教会的——保罗即使不是从12位使徒学的,也是从耶稣的兄弟那里领受的;而且,他们可能会说,保罗没有完全忠实地传讲雅各的教导,比如雅各在雅各书中所表达的观点——这一点我们在导论中已经讨论过了。但是我们注意保罗这里用的动词εἶδον(Tense: Second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to see,to know;大约就是简单的认识一下,见了面之意;这个字的时态也支持这种解读。也就是说,保罗完全排除了那种受教于雅各的可能性。

保罗特别提到彼得和雅各,也许有更深的意义。哥林多前书15:3-8,“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中所谈到的复活信息和相关事实,想必加拉太教会也耳熟能详。因此,他们、特别是搅扰他们的人,可能控告说,保罗在向彼得和雅各学舌,因为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等经历,实在和彼得雅各的见证有诸多相似之处云云。

不过关于雅各可以多说几句。要知道雅各是谁,请参考如下经文:马太福音12:46;马可福音6:3;约翰福音7:1-5;加拉太书2:9,12;哥林多前书9:5;15:7;使徒行传15:13;21:18等。雅各可能是主的大弟弟,也是第一位为主殉道的家人。他死得非常惨烈,每次读到Eus. Hist. Eccl. II1的相关描述,我都震撼不已。然而他起初并不相信耶稣,甚至和其他弟兄讥讽耶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天主教关于马利亚终生为童女的说法是没有圣经根据的。他们说约翰福音19:26-27那里可以旁证,马利亚没有别的孩子,所以耶稣才吩咐约翰照顾马利亚。这是断章取义了,我们注意马太福音12:46就很清楚,马利亚应当是其他几个孩子的母亲。十字架下,这些弟兄和姐妹根本不相信耶稣,所以不可能站在那里。耶稣在十字架上对马利亚和约翰的话,有另外的深意。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谈。

今天我们重点谈谈保罗在耶路撒冷的日子。这段经历首先记载于使徒行传9:26-30,“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士革,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弟兄们知道了,就送他下该撒利亚”。

浪子回家、罪人归主最痛苦的经历,就是被教会所猜疑和拒绝——教会往往在“天上的大喜事”(路加福音15:7)中扮演魔鬼的工具或福音的绊脚石。世界和仇敌抵挡与控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弟兄姐妹的落井下石和百般敌对。但感谢主,神使用保罗经历了这样的十字架道路,并使保罗的经历成为后世的祝福,就是祝福那些因为真的遭遇基督而回家被拒的人,使他们因保罗的见证反过来充满了盼望和力量。我也感谢主让我分享了他赐给保罗的恩典,使我知道十字架的道路,更是恩典的道路。保罗的遭遇粉碎了悔改重生就是蜜月的信仰神话,他显示了作门徒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恩典显多。所以保罗一直说:“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马书5:20);“凡事都是为你们,好叫恩惠因人多越发加增,感谢格外显多,以致荣耀归与神”(哥林多后书4:15)。因为当刚刚进入家门无法应付那些突如其来的控告和拒斥的时候,神将亲自站在我们面前带领我们,为我们开路,将格外的恩典加给我们,并让我们加倍的长进。一方面,我们看见保罗并不绝对的孤独,神在大马士革为他预备了并不情愿的亚拿尼亚,在耶路撒冷为他预备了热情洋溢的巴拿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主在保罗最艰难的时候,亲自向他显现。

使徒行传22:17-21,这是保罗自己回顾在耶路撒冷的日子:“后来我回到耶路撒冷,在殿里祷告的时候,魂游象外,看见主向我说,你赶紧的离开耶路撒冷,不可迟延,因你为我作的见证,这里的人,必不领受。我就说,主阿,他们知道我从前把信你的人,收在监里,又在各会堂里鞭打他们。并且你的见证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时候,我也站在旁边欢喜。又看守害死他之人的衣裳。主向我说,你去吧。我要差你远远地往外邦人那里去”。艰难的保罗,在殿里祷告,主一直与他同在,如今加倍地与他同在。这一幕使我想起摩西类似的遭遇。我们知道每当以色列人遇到苦难或风波,摩西就成了人民攻击的对象;最残酷的攻击来自他的哥哥亚伦和姐姐米利暗,于是神亲自为摩西辩护(民数记12:1-16)。当我们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当我所遭遇的我们不能承受的时候,神就会直接来扶助我们(哥林多前书10:13)。保罗在耶路撒冷的遭遇反过来也告诉我们,他得的真理不可能是从教会来的,相反,教会也一度抵挡他;因此,他的使命和见证只能来自神,而且神一直与他同在。

三、第二十节

20ἃ δὲ γράφω ὑμῖν, ἰδοὺ ἐνώπιον τοῦ θεοῦ ὅτι οὐ ψεύδομαι.

我写给你们的,不是谎话,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

如果我们直译这句话,应该这样:“我正在写给你们的这一切的话,看哪!这是我在神面前写的,因而我没有在说谎”。δὲ:but,now,现在。ἃ, ὅς, who, which, what, that,它引出一个名词短语,作这个句子的主语。这个句子有两个动词,都是“现在持续时”,一个是“写”,γράφω,一个是“说谎”,ψεύδομαι。这里有一个字表达强烈的语气,中译没有翻出来,就是ἰδοὺ:behold, see, lo,有“看哪”等含义。介词ἐνώπιον很重要,in the presence of, before,引出τοῦ θεοῦ,god,神,即“在神面前”。保罗在叙述自己归主后的经历的时候,突然加入这样一句话,而且语气很重。每当保罗用“在神面前”这类的句子的时候,都表达一种很决绝、很无奈但很确定的语气(帖撒罗尼迦前书2:5;哥林多后书1:23;11:31)。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领受这句话。

首先,信是写给加拉太教会的,但同时神也在看着。神在场对见证者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你不能说谎。今天教会里有很多见证,仿佛神不在场,见证者在那里自由发挥,有时候极尽美化自己之能事。其中,越是以自己为见证中心的,真话就越少。圣灵在这里提醒我们,你所的一切话,都必须在神面前交账。另一方面,无论世界怎样误解和攻击你,基督徒有一个最大的安慰,就是只要你在神面前是诚实的,就没有人能控告你。在我们的传统里面,有一种“阮玲玉现象”,古人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流言夺命,口舌杀人。但今天我们知道,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另外的不清白的罪人面前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有神永远可以见证我们的清白和污秽,因为只有祂是公义的,祂就是爱。不过从保罗如此强烈的语气中,我们也能体会到那些中伤对他的伤害。这提醒我们当怎样在神面前管理自己的舌头。出口伤人很容易,但受害者要愈合伤口是何等的艰难。一种伤害可能是瞬间就完成了,但受害者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咀嚼和熨平那伤口。如果没有神,这伤口会吞吃很多的人。

其次,我们要明白如此重的语气所为何来,想要证明什么。也许我们很困惑,何以保罗说完了18-19节以及前面的几句话,就要指着神来证明自己所说的是真的。保罗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他的启示真的是从神来的,“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保罗以前怎样敌基督,因此他反过来热心福音,只能是从神来的;他立即到阿拉伯、又回到大马士革,没有上耶路撒冷;三年后只在耶路撒冷短暂经过,这一切,意味着他所传的,只能是从神来的。因为在阿拉伯、大马士革、叙利亚和基利家,他都不可能与使徒或其他教会领袖同在,只是与神同在。

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的功课是:每当我们传道,我们作见证,是否可以同样理直气壮地宣布:看哪,这是我在神面前说的。要保证这一点,就必须极力追求我们所传的是神吩咐给我们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按圣经来传福音。圣经是从神来的,不按正意分解圣经,只是讲人的一套道理,是不允许的。例如:行律法称义,这样的道理不是从神来的。神不违背自己,因此福音只有一个真理。例如,女人讲道,无论是人的观点,还是社会中确实有所谓的实践,只要它们与圣经的启示不合,无论你怎样认可和喜欢,都只能拿去钉在十字架上,人看为珍珠的,在神眼里可能不过是粪土。讨好人的讲道是你在人面前说的,不是你在神面前说的。最后,在这个谎言成为习惯或智慧的世代,说谎成性也被骗成疾的人,察己知人地不再相信真话,或者如别尔加耶夫所说的,“贱民”不能相信有高尚和真诚这回事,事实上他们拒绝相信圣灵的工作。这就是我们传道的环境,我们需要神的印证。加拉太教会的人,也包括所有世代的人,按照属世的逻辑和自己的名利习惯,不太可能相信保罗所说的。一方面,他们不太会相信一个基督的仇敌真的会成为基督的仆人;这等人往往还把持教会的权柄,但他们连“耶稣拯救罪人”最基本的真理都不相信,也不明白。另一方面,他们也太不相信,一个刚刚归正的人,怎么可能放弃上耶路撒冷去结交有名望的人,就如同他们自己在所有追求中必须攀附权贵、必须通过神学院和名望的人颁发许可证一样。

人间的遗传和人的互相认证,甚至挟耶稣以令天下,收取赎罪券式的学费和买路钱,已经弊端丛生。浸淫于教会“属灵等级制”中的人,把世界上那一套想当然的市侩气拿来,他们不可能相信保罗没有巴结耶路撒冷的使徒。然而人间看重的,神并不看重。耶稣并没有降生在耶路撒冷,反降生在小城,甚至降生在马槽里。东方的博士们受自己的追星传统的影响结果追到了希律的首府,几乎被害。但神的儿子不在那里。约翰一书2:16说,“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是假信徒所追求的。现在一些基督教的大会,不过是想结识或者显示自己是有名望的人。然而越是“名望”们聚集的地方,神的儿子越是不住在那里。因此保罗17年做“边缘人”,以后也是如此,乃是因为神并不住在繁华的中心;乃是因为他只顺服神的差遣。

四、第二十一节

21ἔπειτα ἦλθον εἰς τὰ κλίματα τῆς Συρίας καὶ τῆς Κιλικίας.

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

保罗提醒我们上帝在场之后,继续讲诉自己的见证。21节连同22节一起读,“以后我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保罗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仅耶路撒冷的使徒没有教导过他,就是整个犹大地的教会都没有教导过他——因此,他所传的福音只能是从神来的。

ἔπειτα:与18节第一个字重复;“后来”,通过这个字,保罗把我们带回到他的回忆之中。ἦλθον:ἔρχομαι,to come,to go,到,去。注意这个字和“上”耶路撒冷的对照。字根相同,但动作的方向不同。当然,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我们也能看见,保罗风风火火、马不停蹄地在传福音,根本没有时间巴结谁或者为自己镀金。这当然是真正的效法耶稣的事工,就是马可福音中反复使用的“立即”。考虑当初的交通现状,考虑基督教在当时被逼迫的大背景,保罗这样转战南北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教会所攻击的人,就是这样为主不顾一切摆上的人。所以从这点上我们发现,教会往往和世界一样,一类人负责为主工作,为真理奔波;另一类人负责评论、讥诮和诋毁。不过和世界有一点不同,有“天上的赏赐是大的”这样的终极原则,使真信徒的悲剧变为喜剧,尽管“落在百般试炼中”,却有“大喜乐”(雅各书1:2;彼得前书1:8)。

注意κλίματα一字,中译“境内”,原意是“地带、地区”等。这个名词涵括叙利亚和基利家两地;把这两个地方合并为一个地区,乃是为了与22节的“犹太”作对照,告诉我们,保罗没有去犹大那个宗教明星云集的地方,反而去了外邦之地。关于叙利亚和基利家的地理位置,可参考罗马帝国行省地图。τῆς Συρίας:Syria = “exalted”。叙利亚在纳入罗马帝国版图以前曾经经历赫梯、亚述、巴比伦、埃及、波斯、希腊以及腓尼基各个帝国时期;一直到7世纪以前,叙利亚成了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就是在这里,安提阿发展成为基督教会的差传中心,并反过来成为犹大地教会的帮助。τῆς Κιλικίας:Cilicia =“the land of Celix”。基利家是罗马帝国的贸易走廊,保罗出生于基利家的首府大数。保罗从耶路撒冷出来以后一度返回家乡,一方面可能为躲避追杀,另一方面要向家乡人传福音。在那里,保罗更是教导者,不可能被教导。

当世人把眼光瞄准耶路撒冷和犹大的时候,我们来看看,圣灵怎样在安提阿成了大事。关于保罗怎样“到了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我们在前面已将谈到了;不过关于保罗在那里的侍奉,使徒行传11:19-30有比较详细的记载:“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但内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有古卷作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他到了那里,看见神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站起来,借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人生有多少个17年呢?这17年他几乎没有深入到宗教发祥地犹大地。保罗最美好的年华,是与神同在,是为主争战,而不是与人交往,接受人间的教育。我们在这里首先看见,圣灵把中心转变了,藉着逼迫让神的国度开始扩张,福音传遍地极的计划开始实现(使徒行传1:8)。其次,保罗在叙利亚和基利家的工作,乃是要打通福音从巴勒斯坦通往小亚细亚和欧洲的大通道。这不是人意所能想象和能够做成的。这同样也不是保罗自己能做到的,我们看见圣灵差遣巴拿巴找到了保罗,他们在安提阿“教训了许多人”。这是圣灵的工作。注意使徒行传6:5,“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神早已预备。最后,我们注意到巴拿巴和扫罗曾经在那里负责“捐项”等事工,这告诉我们,教会里没有谁不是神的仆人,没有谁只是领袖。另外注意安提阿的相对位置图——大马士革大约位于安提阿和耶路撒冷的中间点上。

五、第二十二节

22ἤμην δὲ ἀγνοούμενος τῷ προσώπῳ ταῖς ἐκκλησίαις τῆς Ἰουδαίας ταῖς ἐν Χριστῷ

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

从22-24节,保罗告诉我们整个犹大地的教会可以为保罗上面所讲的一切话作见证。这见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既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那里的人不可能教导他。第二、犹大信基督的各教会可以为保罗个人悔改后的重生作证——因为保罗所行的,已经传遍了那一带。

副词ἤμην译为was,Tense: Imperfect;Mood: Indicative;truly, assuredly。连同下面23的动词ἥν都是同一个“时态”,就是Imperfect。KJV这里翻译为“I remained unknown”,意思是“不知道”、“不了解”、“不理解”、“不认识”等;又由于使用的是被动语态,保罗的意思是,他不被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认识或者了解。这个Imperfect表示过去持续发生的状态。保罗在这17年里,在诸般困苦中,一直没有和犹大地(包括耶路撒冷)有密切的联系,他们甚至没有见过他的面。τῷ προσώπῳ:πρόσωπον,the face。by face。“混个脸熟”是今天教会领袖所追求的,但这不是保罗的性格。人偶尔清高一下是可能的,难得是一直这样坚持——这并不是“清高”,而是保罗要顺服更高的真理和使命,为福音不顾一切。这个Imperfect令我们特别感动的是,在这些年漫长的艰难困苦、内有惧怕、外有争战的日子里,在无数次危险和孤独中,没有名望的人帮助他,但神一直与他同在。所以当保罗殉道前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他说:“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从这一切苦难中主都把我救出来了”(提摩太后书3:11b)。所以24节说“他们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

“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ταῖς ἐκκλησίαις τῆς Ἰουδαίας ταῖς ἐν Χριστῷ:the churches of Judaea which were in Christ。教会首先是地方教会,但这教会更是属天的。“信基督的各教会”原意是“在基督里的各教会”。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下文保罗为什么说这些教会因自己的重生把荣耀归给神——只有在基督里的各教会,才会“在我里面”归荣耀给神,因为基督在我里面。这就是圣徒相通,同感一灵。而那些控告保罗的人,可能从始至终就不是基督徒,就不是主的真门徒。或者,他们原来是信了,后面随着环境的变化,可能重新跌倒了。无论是因为骄傲,还是因为嫉妒,这些曾经为保罗赞美主的人,现在分裂了,成了控告保罗的人。从这一点上看,所谓“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也是没有道理的。保罗曾谈到底马的转变,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在歌罗西书4:14和腓利门书1:24,底马还很“属灵”,但等到提摩太后书4:10,底马已经成了“贪爱现今的世界”的人了。另外一个例子是使徒约翰告诉我们的,约翰三书1:9,“我曾略略地写信给教会。但那在教会中好为首的丢特腓不接待我们”。我们看见不仅保罗被抵挡,约翰也一样。丢特腓不接待约翰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好为首”。丢特腓起初归主的时候,想必也很“属灵”。但人若不是一直住在基督里,名望和权力意志对他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试探。一个信徒可能看起来很爱主,甚至也不贪婪金钱,“乐善好施”,但却贪求权力和名誉。有很大的可能,对保罗的攻击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起初他们为保罗悔改赞美主,但一旦保罗名声鹊起,攻击就来了。这里再一次提醒我们:永远不要把世界里的教会看的过于当看的。基督教往往多堕落为“嫉妒教”,在教会里存在的嫉妒之丑恶和横行,有时候比世界更惨不忍睹。

特别是在福音大举征服世界的时候,“嫉妒”是大复兴运动的一部分。基督教的历史,正是从“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开始的,然后进入外邦。这一切之所有可能,乃是因为“在基督里”的缘故。但魔鬼不会甘心退出战场,挑起教会里面的嫉妒纷争,是阻挡福音前进最有效的办法。魔鬼对福音建造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在十字架的道路上,它激动彼得和门徒阻挡耶稣,也激动人民群众诱惑耶稣作王。第二道防线是耶稣坟墓的出口,它动员一切力量在那里堆砌了各种石头。第三则是围绕犹大全地或巴勒斯坦建立防线,试图将基督教限制为一种地方宗教或民族信仰,因此不惜重新差遣“法老的军队”追击保罗进入欧洲,一直到今天。我们当看见自己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我们归主后,后面一定有法老的追兵;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在基督里,我们自己就可能是追打弟兄姐妹的石头。

圣灵用“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一句让我们沉思保罗个人经历在整个福音历史中的属灵背景。也让我们看见犹大在整个福音版图上的位置,更因“在基督里”而让我们看见神自己才是历史进程的主宰。正因为如此,在魔鬼里的势力千方百计阻挡福音,但在基督里的耶和华的军队,一定能靠基督,靠耶和华军队的元帅攻破一切堡垒(约书亚记5:14-15)。起初以色列人怎样在约书亚的带领下,在迦南南部进入应许之地;今天,神使用保罗等,以迦南地北部为出口,进入整个世界,为要把天国赐给世人。

六、第二十三节

23μόνον δὲ ἀκούοντες ἦσαν ὅτι Ὁ διώκων ἡμᾶς ποτε νῦν εὐαγγελίζεται τὴν πίστιν ἥν ποτε ἐπόρθει

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

首先我们一定要知道,23节经文与13节经文存在严谨的对应关系。13经文说:“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23节说:“(他们)不过听说,那从前逼迫我们的,现在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这里有三个字是一一对应的:听说/听见(ἀκούοντες);逼迫/逼迫(διώκων);残害/残害(ἐπόρθει)。保罗过去在犹太中所行的事,同样是“听说”了,但加拉太教会的人和犹大信基督的各教会的人,反应几乎截然相反。加拉太教会的人把这看成控告保罗的证据,但犹大教会的人却为保罗的重生归荣耀给神。对于基督徒在归主以前的罪,甚至在悔改以前的罪,在基督里和不在基督里的人,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加拉太教会所领受的关于保罗的信息显然是片面的。他们只是听说了保罗过去的罪,却没有听说保罗现在怎样“传扬他原先所残害的真道”。这有两种可能性。一方面,控告保罗的假使徒没有把保罗的全部情况,特别是正面的情况介绍给加拉太教会。另一方面,加拉太教会被搅扰的时候,偏听偏信,对关于保罗的负面信息见猎心喜、印象深刻。但两方面都不是在基督里处理这些信息,他们是在罪里处理这些关于保罗的信息。这里面的功课特别有现实意义。同样一件事情,在基督里解读和听说,与不在基督里解读和听说完全不同。

路德在解释第八条诫命,即“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的时候,这样解释:“We should fear and love God that we may not deceitfully belie, betray, slander, or defame our neighbor, but defend him, [think and] speak well of him, and put the best construction on everything”。路德的这个解释实在很深刻,就是我们应该出于爱,按最大的善意去解读别人的意思。同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不同角度去解读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讲道口误,你可以解释为“这是可以理解的失误”,也可以借题发挥为“传道人在基要真理上严重错误”,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动机是什么。专门以恶意来解释别人形成了所谓的刀笔吏传统,一个简单的事实,通过重新编辑和剪裁,通过刻意安排的修辞和语气,可能在价值判断上或者是在褒贬上变得完全相反。通常的情况是,把自己打扮的苦大仇深玉树临风,把对手说成是形同鬼魅,万劫不复。但尽管人心比万物都诡诈,神是监察人心肺腑的。因此,在基督里叙述和听说,就可以避免成为控告者魔鬼的仆从。正因为如此,圣经劝勉弟兄姐妹有什么难处在教会里面解决,而不要轻易到“不在基督里”的外邦人那里征求意见(哥林多前书6:1-8;马太福音18:15-17)。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经常有弟兄姐妹遇到家庭矛盾和婚姻危机的时候,会与世界里的朋友分享或征求建议,但其中有一部分反馈是从魔鬼来的。一方面,他/她自己添油加醋的描述配偶的罪状,私欲怀了胎,已经生出罪来;另一方面,倾听者兴奋地参加控告,并鼓励你红杏出墙甚至妻离子散。

在魔鬼的控告技巧中,重新编辑时间是它司空见惯的伎俩之一。因此保罗这里再一次强调自己重生的时间,特别是对比自己归主前后的不同人生。ποτε:in times past,这个时间副词与νῦν(now)对照,这就是“过去”与“现在”对照。把过去说成现在,这是魔鬼的控告;但把现在活成过去,则是我们自己的堕落,被魔鬼重新追捕了。保罗在这里告诉我们分清过去和现在,而这种分别,完全出于神的恩典。而所谓新的生命,就是为真道作见证的生命。“真道”一词的原文是πίστιν:πίστις:the faith,就是“信仰”、“信心”。保罗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基督信仰、特别是因信称义的真理作见证。

七、第二十四节

24καὶ ἐδόξαζον ἐν ἐμοὶ τὸν θεόν.

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

第一章结束的一句,即24“他们就为我的缘故,归荣耀给神”,与加拉太书1:5有呼应的关系,“但愿荣耀归于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事实上,24节更是11-23节的总结。保罗在这里讲了两方面的事实。一方面,保罗的重生不是由于“我”的缘故,因为“我”本是基督的仇敌,靠我自己不可能成就今天的光景,因此荣耀不能归给“我”自己。另一方面,也与“他们”无关,17年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对保罗的事工有过真理上的重要贡献;与彼得和雅各等的结识只是简短的交往,而犹大地的教会甚至没有见过保罗的面,由于这方面的缘故,保罗的重生与这些人都无关,而是神单方面作的,不是他们作的。于是结论只有一个,就是“归荣耀给神”。“他们就为我的缘故”,保罗先被“我”否定掉了,然后把“他们”也否定掉了,“我”和“他们”都成了基督荣耀的见证。

荣耀只归主(τὸν θεόν),这也与整本加拉太书的主题密切相关。从根本上说,搅扰加拉太教会的那种神学,就是要靠行律法称义的神学,乃是要把荣耀归给自己,或者分享神救恩的荣耀。这一点对今天的教会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当人占领神的教会,把人的荣耀放在中心,就会分门结党,并为荣耀彼此争战。一些教会的衰败,往往就是因为有人要千方百计荣耀自己,不能容忍别人有荣耀,结果教会不断爆发“光荣革命”。加拉太教会受到搅扰,有人攻击保罗,在某种意义上,与这种“荣耀神学”有关。旧约“荣耀”一字(כבוד)最早出现在创世记31:1,“雅各听见拉班的儿子们有话说,雅各把我们父亲所有的都夺了去,并借着我们父亲的,得了这一切的荣耀”。“拉班的儿子们”不知道雅各的所谓荣耀乃是从神来的,这种无知造成了他们对雅各的仇恨,以及他们自己被神所弃。唯有把一切荣誉归给神,归给真正配得荣耀的,平安才能归给在地上神所喜爱的人,归给教会。这正是路加福音2:14节所宣告的崇拜真理。出埃及记24:17更说:“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状如烈火”——那荣耀不是人凭自己可以靠近的。

不过这句话可以这样直译:“他们在我的里面荣耀神”。ἐν ἐμοὶ:in me;found in me occasion and reason for praising God。这里特别提到“在我里面”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基督在我们里面。注意16节,保罗说:神“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因此保罗的新生命不是从自己来的,乃是从神的儿子来的。这一答案更在下文:加拉太书2:20,“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这句话也是回应23节“犹大在基督里的各教会”,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切都出于“一主,一信,一洗”(以弗所书4:5)。

“荣耀”是保罗神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保罗书信中,这个字的名词和动词形式共出现过88次,大部分出现在罗马书和哥林多书中。这有特别重要的神学意义。世界文明的意识形态中心就是荣耀,就是人类如何荣耀自身。于是神看明了这一点,差遣保罗进入世界文明的中心,从巴勒斯坦启程,穿越小亚细亚(加拉太书),直抵欧洲文明的中心希腊(哥林多书)和罗马(罗马书),要把人的荣耀归给神,让人类从属世的荣耀中回归天国的荣耀,带领失丧的人复归神的形象。保罗用自己的生命为这项事业争战,诚如他在哥林多后书10:4-5所说的:“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保罗这十七年就是把荣耀归给主的十七年。“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约翰福音12:23)。阿们!

补充

第四课和第五课可以视为一个单元,就是加拉太书从1:11-24,保罗在这里用自己个人生命的经历为这样的真理作见证:“作使徒的保罗,(不是由于人,也不是借着人,乃是借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父神”,“荣耀归于神”(加拉太书1:1;1:5)。这个真理在1:11-12,以及24被重复。在加拉太书1:11-24这个单元中,加拉太书1:11-12是整个单元的主题,剩下的全部内容是用来证明这以主题的。不仅如此,加拉太书1:13-24构成一个完美的交叉结构,24节是这个结构的中心。其中,13节对应23节,对应的字是“逼迫”与“残害”;14节对应22节,对应的字是“犹太教”和“基督教”;15-16a对应20-21,对应的字分别是“神”、“外邦人”与“神”,“叙利亚和基利家”;16b对应19,对应的字是“属血气的人”与“使徒”、“主的弟兄”;17对应18,对应的字是“耶路撒冷”。这上下两翼是互相补充说明的。最后引出一个结论并回归主题:从神而来,因此荣耀最后归于神。

任不寐,2009年10月3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