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第三课:亚伯兰到了应许之地(12:4-9)
两个主日,我们经历了4000年漫长的旅程,这个主日,我们终于到了应许之地。创世纪12:4-9节有一些地名和专有名词,需要大家一一找出来,并借助于网络,尽可能自己考查这些名词的基本含义,特别是那些地点的具体位置和历史变迁。这些名词至少包括:哈兰、迦南、示剑、摩利、伯特利、艾、南地。大约7个地点,构成了应许之地的“北斗七星”。这七个地点可以延伸到新约世代,因此,检索全部圣经也是预习的题中之义。
两个主日,我们经历了4000年漫长的旅程,这个主日,我们终于到了应许之地。创世纪12:4-9节有一些地名和专有名词,需要大家一一找出来,并借助于网络,尽可能自己考查这些名词的基本含义,特别是那些地点的具体位置和历史变迁。这些名词至少包括:哈兰、迦南、示剑、摩利、伯特利、艾、南地。大约7个地点,构成了应许之地的“北斗七星”。这七个地点可以延伸到新约世代,因此,检索全部圣经也是预习的题中之义。
弟兄姐妹平安。欢迎大家来到圣经第一卷书创世记的系列课程。上个主日我们讲了历史课,今天我们上地理课。基督教信仰,并且只有基督教的信仰,既是历史性的启示,又是地理性的启示。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信仰不是文学虚构,我们的信仰不是道听途说,我们的信仰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我们的信仰是真实的。
任牧平安。这两天有人要商榷上次主日讲章中应用的部分,在群里也引起一些讨论。我理解加尔文主义的“取代神学”(教会是新以色列)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一说犹太人就神经过敏,但他们自己却推崇什么荣耀神学。另一个背景可能是倪派,只谈生命和属灵,一碰到“世界”就跑,就指控别人成功神学。这派其实是教会里的禅宗或佛教徒。知道你很忙,如果有时间,盼望能帮助被商榷的学员。谢谢牧师。
任牧:谢谢你为我们讲解创世记及问答与回应。关于《约书亚记》中亚干在当灭的物中犯罪得罪耶和华,请听任牧对这段经文的讲解,并对我们在恩典之下的人有何警示和教诲。
这个主日亚伯拉罕到了应许之地。使徒书信和教会传统常常指着创世纪12章和15章见证因信称义的真理,诸位可以自己寻找相关的经文,将旧约和新约连成一体。另外,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与中东危机是密切相关的,请大家自己查考一下叙利亚危机的来龙去脉。
历史,历史性的启示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我们所信的神是历史当中真实存在的神。历史这个概念就意味着这是真事,这是真实的。所谓你所信的是真神。何以见得你所信的是真神?因为祂进入过历史,祂真实地存在过。为什么要信基督?因为祂是真的。所以圣经说你不要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人物,不要被无穷的家谱搞得晕头转向,信神就信真正的神,信神就信历史性的神,在人类历史当中进入过人类历史当中的神。第二,所谓历史性的启示就是这位神所讲的话具有预言性,具有应许性,并且逐一的都在历史当中应验了。人类的历史就是应验圣经预言的历史。祂是真的,祂的话是真的,我信祂。
我们的神为什么如此吩咐亚伯兰呢?要离开那个地方,要离开他的民族,要离开他的家庭。这和我们一般印象的上帝,有爱呀,保卫家庭呀,尊重掌权者,诸如此类的,好像这个教导是针锋相对的。那上帝吩咐他一定有他的道理,因此今天实际上我们要讲的是创世记第11章这三部分的内容。为什么要离开巴别塔?为什么要离开闪的家族?为什么要离开他的父亲他拉
感谢主,我们从这个主日开始创世纪的课程,请大家为此祷告,保守我们以下两年的天路历程。先建议大家再通读一遍创世纪,从整体上对这卷书有个基本印象。另外有读者提醒我这卷书的名字是“创世记”,不是“创世纪”。但实际上这两个名字是通用的,尽管可以解释为侧重点不同。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中文圣经用的都是“创世纪”(这可能和史记的传统有关),而基督教用的是“创世记”。我个人觉得可以通用,不必相强。这个主日我们重点解释创世纪12:1-3,并同时介绍创世纪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感谢神的话语。我们今天来讲讲苦难。宗教的共同课题是苦难,但基督教的答案与众不同。彼得前书2:19-25可以这样分成4个部分:一、为神受苦(19)、二、人的苦难(20-21);三、神的苦难(22-24);四、靠神受苦。人生最大的试探是苦难的试探。而以罪面对苦难乃是魔鬼作王的第一兵法:它先制造苦难,然后带领我们以罪治罪,最终它在交战双方之上安设座位。世界之王就是用苦难把人类变成了人妖、太监和泼妇。然而神的意思正相反,祂要藉着苦难将我们建造成祂的儿女,大丈夫;将教会建造成基督的新妇。
尊敬的不寐牧师您好!想必您听闻了大清国小贵子的事儿吧,热闹极了。我看过您多年前那些必然要照耀汗青的政论文字,不世之才啊……不知道今天您能否评价一下太监小贵子这事儿。大清国时无英雄,竖子之评乏善可陈。我们切盼,切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