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概论 第九课:基督钉十字架(约18-19)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约翰福音18-19章。我们被带到了人类历史的轴心。十字架是基督教数千年以来的标志(哥林多前书1:23;2:2;路加福音9:23;14:27)。因为围绕基督钉十字架,天国和世界连接在一起,死亡和生命连接在一起,过去和未来连接在一起;我们每个人和上帝连接在一起,并因此互相联系在一起。十字架是人类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事件,人类联合起来虐杀了上帝的儿子;十字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情,即上帝藉着祂儿子在十字架上的受难与复活,胜过了魔鬼、死亡和世界,并拯救了人类。圣灵就是要藉着十字架让我们认识神,认识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让我们可以信祂,就因祂的名字得生命。

今天我们藉着十字架主要要学习三方面的功课。第一、认识人或我们自己。人是什么呢?十字架下的人类才是真实的人类。首先,人是罪人,是出卖、否认、背叛并杀害上帝的儿子的人。其次,人自己不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是罪人。一方面,“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路加福音9:55);另一方面,“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正如耶利米书17:9所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这意味着,在启示真理之外,我们关于人的知识都是假知识(哥林多后书5:16)。最后,人是神救赎的对象,应该是十字架下的血和水浇灌的门徒,是将耶稣藏在自己坟墓和生命里的新人。所以诗人说,“耶和华阿,人算什么,你竟认识他。世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诗篇144:3)。如果说中国人的全部知识是人凭人的肉体对人的认识,那么,中国文化根本缺乏关于上帝的特殊启示,并因此拒绝圣经从上帝启示的角度对人的认识,为继续给各种不是神的做奴仆(加拉太书4:8)。第二、认识神。一方面,罪人不认识上帝,不能见神的面,也不能接受神(创世记4:4;出埃及记33:20;耶利米书24:7;约翰福音1:18);另一方面,只有十字架上的基督将上帝启示给了我们。十字架上的上帝,才是我们一直寻找的神,或者更准确地说,才是那曾经创造我们,又来寻找我们并将再来寻找我们的神。这是启蒙的开端(箴言9:10)。第三、认识人与神的关系。上帝是与人有关系的上帝,是与每一个人有关系的上帝,十字架上的基督显明了这种关系:神爱人、审判人;人恨上帝,人都拯救和审判。人与神的关系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拒绝十字架的人,是没有意义的人,或者,只是靠假意义活着的人。

约翰福音18-19章就是耶稣受难记,这场十字架叙事包括四个方面:被捕、受审、处死、埋葬。当然,你也可以将这四个阶段看成每个人的一生(人一出生就“哇”各种肉体拘捕了,在偶像和他人的审判中服役,被判处死刑缓期70执行,下葬中复归尘土)。如果我们返回旧约的相关预表,如以赛亚书53:1-12,诗篇22和69,就会有更整体的认识了。约翰福音关于十字架的记述,和符类福音不同,他特别强调了基督在钉十字架过程中的主权,因此将一个悲惨事件同时赋予了荣耀的含义,这是荣耀的顶峰。正因为这样,像电影《耶稣蒙难记》等类的解读圣经,是我们应当靠约翰福音加以平衡的。世人对十字架一直有那样的误解,不能藉着十字架认识神,又因自己的愚拙就拒绝了十字架。十字架一边是死亡,但另一方面更是复活。这事乃出于神。愿十字架的智慧和大能(哥林多前书1:17-29),与我们同在。阿门。

一、被捕(18:1-11)

1、汲沦溪(1-3)

约翰福音18:1-11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间是死地(1-3);基督以永生的神和生命的主(4-9);耶稣要代人出死入生(10-11)。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内容。重要的时刻开始了,圣灵带领我们随着基督到达一个地方,叫汲沦溪。根据旧约的相关信息,汲沦溪就是死亡之地和罪的坟墓(列王记上2:37;5:13;列王记下23:4,6,12;历代志下15:16;29:16;30:14);汲沦溪就是人间真相,是“抛尸的全谷和倒灰之处”(耶利米书31:40)。道成肉身进入世界,进入马槽,进入汲沦溪——耶稣已经到了“人类文明的中心”或“人间的谷底”。而且这里聚焦在汲沦溪的一个园子,约翰福音没有提名为客西马尼,但显然是一个地方(马太福音26:36;马可福音14:32)。Γεθσημανί或cגַּתשֶׁמֶן 的意思就是“榨油机”,或者类似“绞肉机”(士师记16:11;创世记28:18)。这是死地的缘由:罪将人间变成绞肉机,乐园变成了死地。但基督将牺牲自己的肉体恢复乐园。墓园和乐园之间的张力,从创世记到十字架,从客西马尼到髑髅地,贯穿始终。不仅如此,基督是另外一位大卫,是王(撒母耳记下15:23)。这是春天里的花园,死亡中孕育着前所未有的重生。

汲沦溪里的定居者是什么人呢?首先,“犹大领了一队兵”,卖主的人或魔鬼的化身领导着军队,他们是罗马人(约翰福音18:12)。其次,“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政治、文化、宗教精英带领着各种打手,他们是犹太人。罗马和犹太两拨人构成人的总和,都是全副武装的人。他们告诉我们为何人间是一个巨大的酒榨或绞肉机。这个绞肉机是这样工作的,或者说,这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灯笼与火把是猪文化的代表,是用来分蹄的,专门看别人的罪,从不反省、认罪、悔改。灯笼与火把的主要功用是搜集、窥探和整理‘控告别人的罪。或者说,罪人的文明就是所有对替罪羔羊的寻找。每一个人就是这样一只残酷的小灯。举证极端之后,灯泡们或火把们都怀揣利刃,就成了行动着的绞肉机。每个人都是手持兵器者。我们人类,就是甲骨文中的“我”,我们是凶手。生命的意义就是打着灯笼找替罪羊,抓获、审判,处死,埋葬。耶稣屹立在汲沦溪,阻挡了我们的去路。我自己在这队伍中,如同雄赳赳奔往大马色路上的保罗。杀人留血,我们的脚奔跑;一直到我们遇到了耶稣,祂静静地问我们:你们找谁?

2、耶和华(4-8a)

上帝的儿子主动站在汲沦溪,主动出来,拦阻了人类犯罪杀人。“你们找谁”这个神圣的追问。类似于上帝对亚当的追问:那人,你在哪里。我们寻找的一切猎物或控告杀害的一切对象,都是在控告和杀害基督。耶稣这个问题也将旧约中所有你不能理解的杀戮还原了,所有杀戮的真正对象,是上帝的儿子,是人子,是耶稣。如今实体出现在我们面前。人类寻找杀害的任何一个个体生命,如今基督代替了他。祂是谁?这段经文三次出现“我就是”,I am。我以前讲过,这就是上帝的名。而耶和华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就是我是,我就是生命。唯独神是一切道路、真理和生命的本体。另一方面,耶和华表明上帝和人的关系,祂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并且是活人的神(创世记2:4;出埃及记3:13-15;马太福音22:32)。祂是生命,就要把生命赐给一切相信祂的。所以,现在我们看见,在死亡之地,生命的主找到了人类,就是凶手和死人,为让一切人因信基督而得生命。耶稣就是耶和华,就是上帝,而没有人能在上帝面前站立得住。所以约翰福音18:6节说,“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但人是瞎眼的,不认识神。所以当耶稣再一次问他们,给他们机会的时候,他们再一次重复自己在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又再一次重复“我就是”。拿撒勒人耶稣,这是一个包含了蔑视的称呼,贬低受害者,这是凶杀策略,以求内心的平衡。

3、马勒古(8b-11)

耶稣来是代替罪人受死的,而祂自己受害,就将魔鬼权势下的人,就是那些信祂的人,父神赐给祂的人,拯救出来,免遭灯火和兵器,反得重生,直到永生。“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如果没有耶稣,“这些人”就成了受害人。但这样的救赎真理对人来说是难解的。西门彼得要自己反抗。事实上,我们不要神的救赎,我们不要十字架的救赎。我们希望靠自己的肉体寻找自由。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我们都是带刀的彼得。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是带刀的彼得,只有耶稣是唯一在世界里彻底解除武装的人。也因此,耶稣与所有异教灵修不同。但同时,基督的信徒,或者基督徒,与世人没有任何区别。彼得身上的刀和来抓捕耶稣的人身上的兵器是一样的。换言之,基督徒或我们这些蒙恩得救的人,和别人不过一样(申命记9:6;使徒行传10:26;14:15)。但就在我们用旧人的方式反抗罪的时候,我们自己又回到了罪中。罪人用罪的方式反抗罪,罪就加倍得胜,不仅将我们同时陷入罪中,而且,所激起的罪会加倍回头报复我们(约翰福音18:26)。

马勒古的耳朵被切掉,也算咎由自取,好叫“凡有耳的都应当听”。不过Μάλχος(מֶלֶךְ)意思就是王。王是世界的普世价值或全民信仰,所以后来彼拉多反复问耶稣,你是马勒古吗?不仅如此,王作为一种精神偶像,活在每个罪人的身上,使他不仅不能接受任何扎心刺耳的福音,而且,必然要起来报复。王代表不可一世和唯我独尊与居高临下:毛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所有的马勒古都是专门侵犯别人但自己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的马勒古都会在收到侵犯的时候加入报复和杀戮的队伍。所有的马勒古钉死了耶稣。更有讽刺意味的事,这个马勒古是大祭司的奴隶,但任何奴隶都将自己想象成大祭司或王。耶稣首先禁止彼得成为马勒古,而耶稣自己首先不是马勒古。上帝的智慧是用那杯取代马勒古。耶稣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一方面,耶稣要求门徒彻底放弃肉身的抵抗,免得落入魔鬼永远得胜的网罗。另一方面,耶稣告诉我们,罪和死亡使人类都伏在上帝的愤怒之下,若非赎罪羔羊,人与神不能和好。那杯,在旧约中代表神的愤怒(以赛亚书51:17,22;耶利米书25:15,17,28;以西结书23:34);而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告诉我们,“这杯”代表祂的流血牺牲,为此缔结神与人的新约(路加福音22:20;哥林多前书11:25-26)。耶稣每一天就这样吩咐我们每一位“剑在匣中待时飞”的基督徒:你在新约中,你是新人了。

二、受审(18:12-19:16)

耶稣被捕之后,审判开始。人对人的审判,罪人对罪人的审判,这是文明的秀场。罪人的审判表明了两个常识。一方面,人是别人罪证的采集者和揭发者。人是神所造的,敬畏上帝和禁止杀人的诫命,像绳索一样缠绕着每个人。换言之,罪人杀罪人,若不给别人(其实是给上帝)提供“呈堂证供”,就不得平安。为此,罪人或凶手首先都是证据收集者。窥探、收集、整理、编造、揭发、举证,世人就这样成了魔鬼的使者,就是控告弟兄的人。另一方面,控告者在控告中都自以为神。论断和审判的权柄只属于神,但罪人在对别人的审判中,篡夺了神的荣耀。世人喜欢开会议论和审判一个具体的人的缺陷和罪。即使最不堪的人,也觉得自己有权审判别人。更重要的是,罪人需要审判别人,转移自己被定罪的焦虑和压力,并在审判别人的过程中,遗忘自己的罪,反而在别人的罪中自以为神。这耶稣的十字架迎头痛击了人的审判,并在人的审判中将神的审判临到世人。这一大段经文,包括两方面的审判叙事,首先是犹太人的审判,然后是彼拉多的审判。犹太人的审判根据是宗教或嫉妒;彼拉多审判的根据是政治或恐惧。人的审判与真理无关。

1、犹太人的审判和彼得的否认(18:12-27)

(1)预备(12-18)

夜间逮捕与连夜审判是罪人的司法习惯,这是黑暗动物的一场黑暗行动。不仅是为了避免光天化日之下作恶的不安全感和可能遇到的搅扰,也是为给受害者带领威慑和羞辱。夜里从床上将人提起来,半夜用脚踹开别人的房门,所有暴政下走卒都喜爱这种黑暗的游戏。但这个流氓团伙一定要人多势众。“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多数不仅确保必胜,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搭便车,作恶却不负责任。事实上拿住一个拿撒勒人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但人类喜欢在别人的罪中有份,趁机也踩那受害人一脚,分享一点儿得胜的荣耀。所以我们看见,越是面对毫无还手之力或手无寸铁的人,打手和看客越是群情激昂。这个流氓游戏的中心环节,是将人打倒在地,然后五花大绑。συνέλαβον τὸν Ἰησοῦν καὶἔδησαν αὐτὸν,抓住并且捆绑。δέω这个字有牢牢捆住的意思:创世记22:9说,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如今耶稣代替了所有罪人的位置,显明人被罪捆绑的那种绝境,也显明耶稣成了献祭的羔羊。

当时的大祭司是该亚法,他的岳父是亚拿。这里的审判重点是说亚拿对耶稣的审问。亚拿在公元5年曾任的大祭司,公元16年被罗马免职。亚拿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犹太人按习惯继续称之为大祭司(路加福音3:2;使徒行传4:6)。大祭司在当时的巴勒斯坦是政治和宗教权力的代表。但人间的上层社会是由裙带关系组成的贵族阶层,这的的确确是肉体的统治。这是一种根据肉体需要反复无常的统治。他们曾经在耶稣被众人拥戴的时候,赞扬过耶稣,甚至为耶稣辩护过(约翰福音11:49-53)。当然,上帝也使用他们来宣告耶稣的弥赛亚身份。但是,宗教领袖会审时度势地变换立场。特别是,当他们自己的传统和利益不断遭遇耶稣的挑战的时候,他们就会起来,毫不脸红地推翻以前的恭维,翻脸成审判者,要置耶稣于死地。善于恭维的人一定善于诽谤。这是人间的祭司对大祭司的审判,正如后面是人间的王对万王之王的审判。人间祭司的工作是把别人做成牺牲来献祭给神。我们的老我都是这样的祭司,都是亚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要将祭司的工作进行到底。

圣灵接下来让我们看耶稣的门徒。首先,耶稣的门徒是一群罪人组成的,是出卖、背叛和否认主的信徒:犹大、“那门徒”或“那个门徒”,还有彼得。这里提到的“那门徒”或“那个门徒”,没有给名字,有人说他就是约翰自己(约翰福音13:23;20:2;21:7)。我倾向于接受这个观点。若是如此,我们就更能理解为何约翰反复说,自己是耶稣所爱的门徒了。一方面,一个被耶稣爱的人也曾背弃自己的主,另一方面,即使背弃了主,主仍然爱我们。教会都知道三次否认主的彼得,但是,罕有人注意这个未名的使徒,这个“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比彼得更可耻苟合与背叛。约翰这样记载是很有勇气的,他不仅诚实地记载了彼得的软弱,更诚实地记载了自己的丑行。这一点很像马可福音的马可(马可福音14:51)。在这里,约翰把自己描写得比彼得更不堪。这是真的经历过十字架又在基督的十字架上有份的门徒。“作家”们都矢志要在自己的出版物中丑化一下自己的私敌,我成为基督徒后就告别了“文学”。其次,我们看见了“不义的底层”:“看门的使女”。看门的已经是底层,看门的使女是底层的底层,最被凌辱的人也要找人凌辱。无产阶级或流氓无产者只剩下揭发和告密这个下贱营生了。最后,我们看彼得。站在那一堆炭火和杀害耶稣的人为伍的彼得。这真是火湖的预备,也真是火的试炼。

(2)审判(19-27)

审判正式开始。所有的审判几乎都是煞有介事的盘问,都是没事找事。但这个审判是精心设计的。“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他的教训盘问他”。控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关于耶稣的门徒。我们要知道,此时耶稣的门徒几乎都吓跑了,还有的已经背叛。这个审问也是残酷的,甚至是卑鄙的,就是逼迫耶稣供出祂的门徒来。但耶稣根本没有回答这个问题。魔鬼精于挑起内战和相咬相吞,但耶稣不会为了自己而指控和出卖别人。第二、关于耶稣的教训。耶稣的回答实在精彩:“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I have spoken openly to the world。一方面,耶稣的讲论从来没有什么秘密或掩藏的罪在其中,祂都是公开讲论的。这也是所有传道人传道的样式。“你们看我写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另一方面,对完全公开的讲论进行秘密调查和假冒审判,无非出于审判者自己的恨与恶。而这个动机本身,更是神审判的对象。这个多此一举的审判已经同时被神审判了。同时,耶稣指明了大祭司审判是机会主义的。他们一直没有审判,只等待一个没有风险的时机。这些教痞或讼棍本来对耶稣有意见,但一定要选择一个墙倒众人推的时机趁机踩踏和杀害耶稣。而人都是落井下石者,“那听见的人”,没有一人现在起来为耶稣作证。

控告者是不能容忍被控告者不予配合甚至反诉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何况他们关心的根本不是事实问题,而只是要致耶稣于死地。因此,他们必然要将控告变成拷打,“刑讯逼供”。但一般来说,执行肉体刑的总是奴才,奴才总是比主人更凶残。换言之,奴才是靠出卖凶残这种色相谋取雇佣关系和换取赏钱的。这个打人的差役将人性的伪善、凶残和下贱显示给了我们。他的主子不一定总是个体权力,更经常的可能是普世价值或人民意志。我们在任何一个新闻事件中,都能看见骂的最凶的那个道德斗士,他不过是谄媚民意换取钱名的奴才而已。骂得越凶,越证明他实际上是奴才。耶稣则向我们展示了“打左脸给右脸”那种品质。但耶稣给打手的右脸不是苦大仇深,而是静静的怜悯:“耶稣说,我若说的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的是,你为什么打我呢?”所有恨基督的人都被抓到现场:“你为什么打我呢?”亚拿的审判显然失败了,他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证明自己审判是恶的。于是转到他女婿手里。这就是历史,上一代人未完成的罪恶,交给下一代人进行到底。

然后我们看见彼得另外两次否认主名。这里又有两位揭发者。一位是未名的,可能就是你和我。另外一位是“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控告与真理和公义无关,只是为了发泄私怨。但卑鄙和伪善的事,他们的控告总是打着捍卫真相、保卫教会、为了真理、甚至为了爱和诚实的名义。这一切的控告者,本质不过就是,“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在这世界里,马勒古也有几个好朋友。鸡叫之前,就是黎明到来之前,彼得三次否认主。一方面,没有人靠自己的肉体能跟随基督,彼得充分见证了我们的人性。信仰上的自吹自擂是完全的无知。也正因为如此,愿教会远离任何名人的见证。另一方面,我们常常是在最后一刻,否认了主,不再忍耐。不仅如此,三次否认,也显明我们常常的软弱。因此让我们感谢神,借着彼得的软弱赦免我们,接纳我们,并反过来坚固我们。另外请注意彼得的三次“我不是”和耶稣三次的“我就是”的对比,这是人的不是与神的是之间的对比。约翰这里用自己对比彼得,似乎彼得比约翰状况更好一些。所以,约翰的用意更可能是:即使坚强如彼得,也不能跟随基督的十字架道路。

2、彼拉多和犹太人的联合审判(18:28-19:16)

(1)彼拉多与犹太人(18:28-32)

犹太人作为控告者,显示了假冒敬虔的样式:根据宗教仪轨,他们恐怕染了污秽。但他们绝对不惜一切犯杀人的大罪。宗教徒总是这样,在外表上表现得非常热心,是典型的律法主义者。但是,他们对别人的生命毫无一点点的怜悯之心。甚至正相反,越是宗教徒,越是冷血。或者说,他们只是用火热的宗教生活在杀人越货。这里提到逾越节的宴席,不过是让我们想到,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但这逾越节的羔羊不仅是为犹太人赦免,也是为外邦人。就这样,彼拉多出场了。他代表罗马帝国,代表世界里的王,与万王之王对面。上帝藉着犹太人或罗马帝国的扩张,找到的罗马人。彼拉多要倾听犹太控告者的揭发,接近“这人”。彼拉多在这场审判中大约提出了八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给犹太人的:“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彼拉多这个问题,也是给所有人的。这人间是藉着控告别人堕落成绞肉机的。但如今圣经这样追问我们:“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圣经自己给所有控告指明了一个常识性的答案:“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马太福音27:18;马可福音15:10;创世记4:4-6)。

犹太人实在是蛮不讲理的控告者:“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他交给你”。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控告。不是这个人有罪,所以我们控告他。而是,既然我们控告他,那么,他一定有罪。我熟悉这种逻辑:你若没有错,别人为什么骂你呢?这类问题几乎让所有人一时语塞。根源在于,“我们”本身根本就不是真理的化身,“我们”只是罪人,“我们”本身根本不构成控告的合法性。彼拉多对犹太人的宗教纷争毫无兴趣,也不可能意识到此时此刻,他处于人类历史上的焦点时刻。从始至终,彼拉多都想在十字架事件上置身事外。这也是一种普世价值。对罗马人来说,犹太教及其内部的纷争实在是愚蠢无聊得不可理喻。所以他巴不得不干涉犹太人的内政;而且,他更不想在杀人罪中有份。然而犹太人不依不饶:“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他们之所以找彼拉多,只是想借刀杀人。按罗马法律,罗马属地没有死刑裁判权。但彼拉多不是无辜的。

(2)彼拉多与耶稣(18:33-38a)

彼拉多没有马上按犹太的要求处死耶稣,他开始审问耶稣。彼拉多就这样被逼着来到了耶稣的面前。这似乎有很多的普遍性。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面,本来“过得好好的”,生活一如既往。但是,突然在一个深夜,一个完全想不到的事件,一些完全无关的人,用一场风波,将你带到耶稣的面前。彼拉多遭遇耶稣,很像约翰福音8章那个行淫的妇人。可以打个比方,这厮很像那场淫乱事件的奸夫,那条“漏网之鱼”。不仅如此,我们遇到耶稣,都是上帝事先预备好的。即使彼拉多到巴勒斯坦做巡抚(公元26-36年),也是为遭遇耶稣这一天服务的。一些加拿大移民,就是在这里认识基督的。这是神的恩典。但是,不是每一位遇到耶稣的人都会成为基督的门徒。然而彼拉多是什么人呢?Πιλᾶτος,这个拉丁文的意思就是armed with a spear,就是带着兵器的差役和带着刀的彼得,就是甲骨文中的“我”。他的一生也证明了他的信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马勒古就是彼拉多,彼拉多就是马勒古。这个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罗马高官,实际上不过就是人间绞肉机上的一个零件。一个罪人,一个必然在杀害基督的罪中有份的人,一个本应该因此投靠救恩的人。

在彼拉多和耶稣的对话中,彼拉多共问了耶稣七个问题。这是每一个外邦人、每一个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中国人都有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是犹太人的王吗?”世人首先关心的是政治问题和王权问题。每个人都是权力偶像崇拜者。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构成威胁,或者,代表一种资源。耶稣的回答是提醒彼拉多,要思想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并思想他面前的是谁。但无论是处于自己的冥想,还是人的什么知识,若非圣灵的启示,你都不可能认耶稣是基督。第二个问题:“我岂是犹太人呢?”彼拉多的意思是,我对你们宗教的问题没有兴趣。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神是谁”、“基督是谁”,那么第二个问题的实质是“我是谁”——我与众不同,我出类拔萃。第三个问题:“你作了什么事呢?”虽然彼拉多无意于宗教事端,但对耶稣引起的政治风波感兴趣,因为似乎已经形成了政治动乱。圣灵也藉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思想基督所作的。耶稣说,“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耶稣将基督信仰与彼拉多的信仰完全分别出来了,也将政治基督徒开出教会。第四个问题:“这样,你是王吗?”彼拉多没有记住“不属于世界”,只记住了“国”,因此再一次关心“王”的问题。耶稣告诉他,基督是万王之王,是真理。第五个问题:“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这句名言一方面表明世人不知何为真理,另一方面表明,人对真理没有兴趣。我们只关心利害与悲喜,不关心是非和天国。在很多人一生里,娱乐是主要的幸福,态度是主流的容颜,都与真理无关。但真理的审判无人逃脱。

(3)彼拉多与犹太人(18:38b-19:7)

彼拉多确认耶稣自己和祂的言论不构成政治威胁。但他不得不考虑犹太人的反应。“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彼拉多这句话是在宣告耶稣是无罪的。这话也出于神,告诉我们耶稣是无罪的羔羊,是逾越节的代罪羔羊。彼拉多希望释放耶稣,并非他要主持正义。因为我们看见一个很奇怪的反应,既然你查不出他什么罪了,本该释放他。然而,彼拉多要用政客的方式解决耶稣的冤案。他援用了犹太人自己的规矩:逾越节的特赦。而且彼拉多的用词具有挑战性:“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他没有提耶稣的名字,而是说耶稣是“犹太人的王”。这可能是对犹太人的羞辱,也可能是在炫耀权力。但犹太人拒绝了彼拉多的建议。犹太人呼喊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Βαραββᾶς,这个字的希腊文的意思是son of a father or master,父亲的儿子。但希伯来文בַּר与אֲבַגְתָא合用,可以指“神所赐的儿子”。或许犹太人的呼喊有这样的隐喻:我们要人的儿子,不要神的儿子。这是人的自由选择。我们总是选择坏的,放弃好的。我们总是选择人本的道理,离弃神本的启示。因此,在这世界里,强盗必胜,邪恶必胜。这就是人类的历史。这是人民所要的:“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使徒行传3:14)。巴拉巴是杀人犯(马可福音15:7)。这是人类对伟人的真正定义。

彼拉多选择肉体刑来安慰犹太人的愤怒。下文告诉我们,彼拉多到这里仍不想处死耶稣,但是,他为了讨好犹太人,也为了在耶稣身上显示自己的权力,“当下彼拉多将耶稣鞭打了”。拷打一个自己相信无罪的人,主要是为了取悦于人,这一幕充分显示了人性的黑暗。然后我们看见罗马士兵开始羞辱耶稣,小鬼总是比阎王更凶残。兵丁要在耶稣的苦难中作乐。一边是耶稣的伤口,一边是人们很开心。耶稣蒙难这个现场,将这种冲突展示给我们看。人的悲剧更在这个地方:恰恰是因为别人的不幸,我们很幸福。不仅如此,我们要利用这种悲剧充分娱乐。罪人都是恶搞的天才,而且哪里最扎心,往哪里动刀子。首先他们用荆棘作冠冕。人实在有想象力,这是带血的王冠。一方面,士兵将他们对世界之王的所有嫉恨以及世界之王的权力本质表现出来了。另一方面,耶稣为世人的罪,遭遇了最惨无人道的伤害。其次是紫袍,这是王服(启示录18:16)。各位一定很奇怪,现场从哪里找来这名贵的布匹的?害人取乐,同样有很多志愿者。人类不计血本地损人不利己。第三是话语羞辱:“又挨近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阿”。羞辱一定是“挨近的”,他们生怕你听不见。第四就是“用手掌打他”。人堕落成畜生,不仅是打人者,而是殴打毫无还手能力或根本不会还手的人。

我们没有听见耶稣说什么,神的儿子在这刑场上沉默着,就如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我们的主也给我们一个示范,就是在人间所有的刑场上,我们应当像被宰杀的羔羊一样默默无声。我们最多能看见那忧伤和充满怜悯的眼睛,听见祂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彼拉多以为这样可以向犹太人交账了。波拉多说,“你们看这个人”是的,这话出于神(撒迦利亚书6:12-13),为让整个人类瞩目看基督。一方面,耶稣站在罪人的位置上。另一方面,祂为人蒙难受死。彼拉多这句名言也有多重含义:指着耶稣的无助和可怜让犹太人放过他,指着耶稣被肆意摧残,警告所有犯上作乱者。然而彼拉多三次重复:“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身体刑不能满足犹太人的欲望,犹太人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他们不仅要杀害耶稣,而且要以最残忍的方式杀害耶稣。重复呼喊十字架,显明了他们的决心。“十字架”就这样被带到了现场。处死耶稣真正的理由是:“他以自己为神的儿子”。这个理由也见证,人类就是要处死上帝的儿子。

(4)彼拉多与耶稣(19:8-11)

彼拉多“越发害怕”。这个恐惧也是多重原因的。除了担心政治动乱不可收拾之外,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这样:万一耶稣真的是上帝的儿子。也许恰恰是由于这样的担忧,彼拉多第三来到耶稣的面前,他想问个究竟。彼拉多提出了另外两个问题。彼拉多的第六个问题是:“你是哪里来的”。这一次耶稣没有回答。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解释耶稣的沉默,一种说法是,耶稣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没有必要重复(约翰福音18:36)。另一种说法是,祂的沉默等于否认了彼拉多审判的权柄。但既然耶稣一句不答,我们也可以就此沉默。但彼拉多这个问题本身,也出于神。这既是对耶稣的追问,就是追问我们每个人思想耶稣是谁,也是对每一个彼拉多的追问:“你是哪里来的?”耶稣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呢?祂是为我们的失丧。耶稣的沉默显然是彼拉多烦躁起来,他第七个问题是:“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彼拉多的回答显示,他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耶稣从哪里来。而彼拉多这个问题,也是再一次为自己下定义:我是王。而耶稣的回答显示,祂要顺服神的旨意,定意上十字架。而彼拉多及人的审判什么都不是。不仅如此,十字架表面上是世人对神的儿子的审判,但同时,更是上帝在基督里对世人的审判。

(5)彼拉多与犹太人(19:12-16)

第三次对话使彼拉多不仅进一步确信,耶稣没有什么罪,更重要的是,耶稣的话语的确带着能力,让他不敢杀害耶稣。但是,犹太人开始用该撒来威胁彼拉多。政治偶像是彼拉多的软肋,他必须在该撒和基督之间做出选择。用该撒否认上帝,这是罪人的普遍反映。如果该撒不高兴了,我们就会轻而易举地放弃上帝。原因很简单,该撒关乎我们一切属世的利益和荣耀,而耶稣基督什么也不是。理性的选择总是政治的,但信仰的选择总是救赎的。这就是冲突。我们在这里甚至可以看见彼拉多的某种良善,但是,人的良善是有限度的。没有人会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良善。人的善总是在某个限度内是可能的,一旦触及这个底线,刚刚有的一点良善就会让位于杀害。彼拉多的最后投降也显明无神论者和假基督徒的可怜:任何从人来的威胁都可能让他们起来犯罪。“彼拉多听见这话”,足以显示“人言可畏”。一个不信者,就是人言的奴仆。而只有真正信基督的人,只是上帝话语的奴仆,福音的仆人,必然无所畏惧。什么时候我们不怕世人的话语威胁了,不怕与凯撒决裂甚至被凯撒弃绝、杀害了,什么时候,我们才可能是基督的门徒。

世界里开始上演自己的“最后的审判”。彼拉多半推半就地坐在了审判上帝儿子的席位上。我们先看彼拉多审判地点和时间。这个地方希腊文叫λιθόστρωτος,中译“铺华石路”,原文的意思就是铺石头的路。希伯来文叫厄巴大,意思是“高台”。这可能是一个建造高出的审判庭。诗人预言过着磐石做成的高台。“但耶和华向来作了我的高台。我的神作了我投靠的磐石”(诗篇94:22)。值得注意的是约翰在这里常用“双语”进行报道,以便让我们时时注意,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在现场。时间是“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按犹太人的规矩,这是宰杀逾越节羔羊的时间。最后我们看看彼拉多的表演。彼拉多一旦坐在恶人的座位上,坐在亵慢人的座位上(诗篇1:1),就开始成为合格的罪人了。彼拉多反过来想利用这件事,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是通过杀害耶稣,来震慑巴勒斯坦这个火药桶。所以,“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我们看见犹太人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但他们并没有失去仇恨:“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αἴρω,中译“除掉”,其实原意就是“把他竖起来”。他们也没有失去狡猾:“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互相厌恶的犹太人和彼拉多成了朋友。

三、处死(19:17-30)

1、髑髅之地(17-22)

耶稣钉十字架的过程,约翰写得很简洁;没有很多渲染,甚至没有鼓励一种仇恨犹太人和凶手的情绪,也没有营造一种苦大仇深、哀转久绝的文学气氛。这不仅因为基督已经胜过了死亡,无需指着魔鬼的权势,就是死亡来控告死亡。而且,这是圣经对十字架的看法:十字架主要不是对人的控告,而是对人救赎,而这一切,出于上帝的计划。这一点很重要。耶稣受死的过程可以简单地记述为:一个地方(17)、两个强盗(18)、三样文字(19-22)、四个兵丁(23-24)、五位门徒(25-30)。首先,从汲沦溪到各各他,道成肉身进入世界,从死地到死地。髑髅地(注意,是髑髅,不是骷髅,可参庄子《至乐》):κρανίον,a skull。各各他,גֻּלְגֹּלֶת。这个希伯来字最早出现在出埃及记16:16 ,“耶和华所吩咐的是这样,你们要按着各人的饭量,为帐棚里的人,按着人数收起来,各拿一俄梅珥”。这个字就是“(吃饭的和帐棚里的)人”。换言之,就是吃喝拉撒睡的普通人。髑髅地演绎和编造很多文学,恨生失理而已。 曹植 《髑髅说》:“顾见髑髏,块然独居”;苏轼 《髑髅赞》:“黄沙枯髑髏,本是桃李面。”耶稣说:成了。其次,两个强盗(18),两个带冰刃的人或“我”。这两个人是人类的两个代表。我曾打比方说,左边西方文明,右边东方文明。后来东方文明就成了我的仇敌。无论如何,耶稣列在罪犯中间,神在人间。其次、三种文字(19-22)。这三种文字代表三种文明,所有文明。所有人都在现场,都在基督的死上有份。感谢神,耶稣为所有人的罪死了,为叫所有人都因信称义。但只有真正信基督的有福了。

2、十字架下(23-25)

现在我们看十字架的人类。一方面是四个兵丁(23-24),他们代表拒绝接受基督救赎的旧人,那些带着兵器的老我。圣灵藉着他们的目光让我们看见耶稣的衣服。但世人看基督的衣服和我们的看法不同。他们瞩目看耶稣的衣服,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羞辱基督教的信仰。按圣经整全的启示,上帝用衣服遮盖亚当和夏娃,挪亚被遮盖,一直到基督的血衣,代表基督的义袍,基督的遮盖,代表基督的赦罪和我们因信称义。这是我们核心的信仰,就是基督的义,基督里的义。但这个核心信仰,一直倍受世人羞辱、耻笑和变卖。基督教数千年历史,嘲笑和控告不断。但万变不离其中:耶稣的血不能遮盖基督徒的罪。这个吵闹就是亵渎圣灵的罪。当然,神也使用这些兵痞,代表罪人的因恩得救。另一方面,十字架下是基督的门徒。耶稣的血遮盖了谁,祂的血和水重生了谁?这里有五位门徒:四位女人,一位使徒。参考马可福音15:40;16:1,这四位女性应该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和耶稣母亲的姐妹撒罗米。请注意这里的用词:母亲、姐妹、妻子和“女儿”(抹大拉的马利亚?)。撒罗米在这里似乎获得了身份的独立,不再成为西庇太儿子的母亲了(马太福音20:20)。几乎在任何文化中,女性的地位都是是附属性的的,但在十字架下,她们以男人四倍勇气站在那里。马利亚的希伯来字就是米利暗(מִרְיָם),本是背叛的夏娃。但是,出埃及之后,她是红海凯歌的“歌星”,是赞美神的人(出埃及记15:20),又是因罪被神惩罚由被神医治和赦免的人(民数记12:15)。撒罗米原意就是“女所罗门”,意为平安。

3、十架三言(26-30)

我们要特别说说约翰福音中的十架三言(福音书共有“十架七言”)。这显然也是约翰特别编辑的。第一句话,“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约翰福音19:26-27)。这是耶稣对母亲马利亚和使徒约翰说的。首先,基督让我们在十字架下彼此相爱如家人。其次,我讲过,同时,耶稣对母亲的爱,就是将母亲交给教会,这驶向新天新地的方舟。但是,最后,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约翰记载耶稣这些话,总是服务于约翰福音20:31那个目的的,就是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神。事实上,神迹之书(约翰福音2-11章)、荣耀之书(约翰福音12-20章)都服从这个宗旨。正因为如此,耶稣前后呼应地称呼马利亚为“妇人”(约翰福音2:4;19:26).真的很遗憾,如此重要的信息,被和合本的“孝道”给弯曲了。约翰福音6:42,“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事实上,否认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犹太人和所有敌基督的人共同的纲领。而耶稣自己一再宣告,祂是神的儿子,马利亚和约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不仅如此,耶稣对马利亚的“人性关怀”中也包括这样的信息:他称马利亚为妇人,实际上也拿去了马利亚作“上帝的母亲”这个重担和试探——从此,马利亚在以弗所真正得了自由与平安。第二句话,“我渴了”。一方面,这印证诗篇69:21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另一方面,无非在强调,耶稣同时是完全的人。第三句话:“成了”。It is finished(Τετέλεσται,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这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完全了上帝的救赎计划。不仅如此,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死刑犯这样宣告,因为上帝从始至终掌控着十字架事件的过程,以完成祂自己的神圣目的。不仅如此,“成了”也告诉我们,上帝已经在并只在基督里启示自己和自己的救恩,因此,旧约的启示方式和异教的神迹演义,都被终止了。基督以来,在没有耶稣式的神迹,也再没有先知式的默示,这本该是犹太教和整个人类不得不正视的历史事实。2000多年来,上帝没有再藉着任何人(除了假基督和骗子)假话语和基督的神迹临到任何人,因为“道”已经成了“肉身”;在新约中,上帝只是在基督里说话,或为基督说话。因为一切启示在基督里已经“成了”。这也恰恰是住耶稣自己宣告的:“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 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马太福音11:12-13)。

四、埋葬(19:31-42)

1、腿与肋;血和水(31-37)

耶稣的十字架出于上帝的计划。这是31-37节经文特别强调的。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根据出埃及记12:46、民数记9:12和诗篇34:20等处的旧约预言“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这也代表耶稣是没有残疾的羔羊,是逾越节的献祭。“应当在一个房子里吃,不可把一点肉从房子里带到外头去。羊羔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出埃及记12:46)。另外,这里的相关背景是申命记21:22-23,“人若犯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耶稣这逾越节的羔羊,承担了我们的咒诅。第二、根据撒迦利亚书12:10的预言,“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世界是仰望扎自己的人,但信仰让世人仰望或信仰自己所扎的基督。这是一个伟大的反转,告诉我们何为信仰。当然,血和水有很多的解释,其中值得推荐的一种解释说:上帝在基督里重造新人:用亚当的肋骨,造出夏娃。事实上,基督的教会是基督的新娘,是从水和血出生的。请注意约翰福音19:34与约翰福音1:29-35以及约翰一书5:5-9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耶稣要经历血与水的洗礼并用血和水给教会洗礼,这就是圣灵的洗礼。另一方面,以此证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不仅如此,血和水更是为了证明耶稣是真实的人。约翰自己为这一切作了现场见证人,并告诉我们,记述这一切是让我们信基督(约翰福音19:35)。而约翰在他的时代就开始面对一种攻击,所谓的幻影说(Docetism)。马吉安(Marcion)主张,耶稣在十字架上受苦只是耶稣的化身及假象,并且否认肉身复活。我同意天主教的这个看法:“马吉安份子是基督教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敌人”。但血和水将这最危险的敌人彻底拆毁了。

2、约瑟和尼哥底母(38-40)

黑色的星期五,夜幕降临。亚当们开始窸窸窣窣地出现了。约翰福音19:38-42是讲耶稣埋葬的真实性,耶稣不仅真的死了,而且真的埋葬了。上帝使祂像亚当一样沉睡,要造出教会这位新娘来。这里有两个人见证人,也是教会的种子。首先,两位见证人,是按犹太人的律法逻辑,告诉我们这个见证是真的。其次,这两个人是基督的信徒,是教会的雏形。第一个人是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符类福音提到过他。他本是犹太公会的成员,却没有屈从犹太公会。有人解释说,亚利马太与撒母耳记上1:1中的“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是一个地方。这是以法莲支派的地方(创世记41:52;48:20),以法莲的首城就是撒玛利亚(以赛亚书7:9)。第二个人就是尼哥底母(约翰福音3:1-5;7:50-51),他是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也是犹太公会的成员。约有一百斤的没药和沉香,这代表他对耶稣极大的尊崇。经过血和水的灵洗,他愿意将最好的献给基督。门徒虽在中恐惧,但信心开始了春天般的增长。这两个见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来自犹太社会的上层。不仅如此,按旧约作者的行文习惯,以法莲和犹大合起来常常就代表整个以色列人(以赛亚书11:13;以西结书37:19;何西阿书 6:4),即整个教会。

3、新坟墓与新乐园(41-42)

最后,圣灵带领我们的注意力返回“园子”。这个场景与整个十字架的故事开篇处首尾呼应,也让我们返回伊甸园。首先,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我们可以说,这是人间最后一座坟墓,因为耶稣复活之后,死亡不再掌权了。死亡已经死了。不仅如此,我们像约瑟一样,如果耶稣占领了我们的坟墓,我们就不需要再去那里了。基督徒的归宿与坟墓无关,也因为如此,基督徒的扫墓除了有一点文化上的纪念意义,在真理上毫无必要。约翰在这里也可能在使用双关,让我们返回创世记中约瑟的髑髅地。创世记50:24-26,“24约瑟对他弟兄们说,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顾你们,领你们从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25约瑟叫以色列的子孙起誓说,神必定看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搬上去。 26约瑟死了,正一百一十岁。人用香料将他薰了,把他收殓在棺材里,停在埃及”。创世记包含着一个悲剧,从创世记1-2章“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乐园,变成了创世记结束时候悲悲惨惨吓到阴间、藏于坟墓的结局。但是,约瑟的遗言埋藏着巨大的盼望和奥秘,就是基督。耶稣的下葬将乐园和坟墓都连接在一起,要用祂的复活将坟墓变成空坟,在死地开辟新天新地和新乐园。这是星期五的晚上,春天的傍晚。在无边的黑暗和死亡中,在人间那座最后的坟墓里面,守望着基督的复活,和我们每个人的新生。春天的米利暗呵,你当歌唱:“因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地上百花开放、百鸟鸣叫的日子已经来到”。阿门。

任不寐,2013年5月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