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 第四课:作见证(加1:11-17)

      加拉太书 第四课:作见证(加1:11-17)无评论

11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12 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13 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14 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15 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16 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17 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独往阿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士革。

在我们进入第四课的内容之前,需要先回顾一下前三节课的基本内容,以及前四节课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一节课(加拉太书1:1-5)我们谈到圣灵为教会构建了基要真理;第二节课(加拉太书1:6-10)讲教会被摇动,神差遣保罗来归正教会;第三课(“History”)为第四节课(1:11-17)以及后面课程的预备,我们回顾了基督教的旧约观念;第四节课的核心信息是,神怎样使用保罗为真理的见证,来归正教会。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神使用保罗个人生命的历史、特别是保罗的归信为真理作见证;第二是使用保罗关于旧约的神学为真理作见证。前者延续到第二章结束;后者一直持续到第四章结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保罗归正历史的第一部分。

一、第十一节

11Γνωρίζω γὰρ ὑμῖν, ἀδελφοί, τὸ εὐαγγέλιον τὸ εὐαγγελισθὲν ὑπ’ ἐμοῦ ὅτι οὐκ ἔστιν κατὰ ἄνθρωπον: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我素来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

第一个动词,就是“我告诉你们”。Γνωρίζω,γνωρίζω,to make known。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直译是“我使你们知道”。首先,在理解这段信息之前,我们要明白当时的情势。假使徒在加拉太教会控告保罗,控告的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1、保罗的使徒身份不合法;2、保罗归主前干过很多坏事;3、保罗突然热心福音事业,动机不纯,其心可诛。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保罗不得已地谈到自己。我们将看到保罗勇敢地站出来,直面这些控告。这是作门徒的责任和勇气。保罗在这里表达的是主动态度(主动语态,陈述语气)——你们关心的那些关于“我”的问题,我要在基督里“主动”地告诉你们。这是胜过魔鬼控告最有效的办法。任何躲藏只能中了撒旦的诡计。

其次,这个时态意味着,保罗过去并没有向加拉太教会作过“个人见证”。基督的仆人是只传基督、不传自己的。讲个人实在是不得已的,是形势所逼。第三,这个动词在保罗书信中代表很正式、很庄严的宣告,要引出一个重要的真理话题。在某种意义上,圣经是“不讲理”、只是宣告或告诉的书。最近我们已经领教了,不许女人讲道让很多人七窍生烟。起初神创造天地,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圣经只是将真理“告诉你们”,并不辩论,也不诉诸“科学理性”的证明。那些为真理使用科学证明的人,实在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最后,这个动词可以上溯到创世记2:17,“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分别善恶树(וּמֵעֵץ, הַדַּעַת טוֹב וָרָע)中的动词词根就是ידע,就是“知道”。这里面的真理是:人自己本不知道真理,人不知道还以为知道或靠自己知道,就是犯罪的根源;真理是从神来的,是神告诉人的。

连词γὰρ,有的古卷写作δέ,我们没有更权威的证据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后者的语气更重一些,而前者有转述原因的意味。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因为保罗想调整一下严厉的语气,称加拉太教会里的人为ἀδελφοί(ἀδελφός,a brother),就是“弟兄们”。虽然加拉太教会的人走错了路,甚至很深地伤害了保罗,但保罗仍然称他们为弟兄。很多释经者都称,相对来说,加拉太书没有对收信人赞美的话,表示保罗很生气。我不太同意这种多数意见,我理解加拉太书的开门见山同样表现出一种爱;而且这一句“弟兄”,如果我们想象一下那些残酷的背后中伤,实在该为保罗的大度热泪盈眶。“记仇”是人的本能,但圣灵可以胜过这种本能。此外,这里的“弟兄”是复数。我们一方面看见加拉太教会整体上的偏离;另一方面看见保罗没有拉一派打一派,没有使用人间的诡计。最后,这里的称呼没有提到“姐妹们”,绝非说教会里没有姐妹,也绝非说姐妹在教会里没有责任;原因很简单,男人在教会里负责。有“女权主义者”将新约中的弟兄一词一概译为弟兄姐妹,实在是在更改神的话。

接下来保罗要用自己的生命经历为加拉太书1:1中“不是由于人而是由于基督”等基本真理作见证。当然,我们一方面又领略了保罗的“唠叨”,但另一方面,我们当知道这不是简单的重复。保罗这里不仅强调传福音不是出于任何别人的意思,也不是出于他自己的意思——从后面的内容我们看见,保罗何以说自己传福音是不得已的(参哥林多前书9:16)。所以我们要特别警惕所谓个人自告奋勇式的福音热情,因为那些热情往往把传福音视为一项工作,一种职业,甚至自我实现的社会理想。

二、第十二节

12οὐδὲ γὰρ ἐγὼ παρὰ ἀνθρώπου παρέλαβον αὐτό, οὔτε ἐδιδάχθην, ἀλλὰ δι’ ἀποκαλύψεως 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

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

11-12节中,οὐκ……οὐδὲ……,这个“既不……也不”的句式,在加拉太书1:1使用过。但这里又多了一次否定副词:οὔτε(也不),与后面连接ἀλλὰ,一同组成一个复合句。这个复合句包含三重否定,然后通过ἀλλὰ转入肯定:“不是……不是……也不是……而是……”。第一个不是,是总体上的否定,保罗讲自己传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那个人(ἄνθρωπον)字前面没有冠词,表示人的属种,包括所有出于人的计算和志趣,包括别人,也包括自己。保罗要表达的意思包括:我自己并没有传福音的长期预备和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传福音是突如其来的,完全是出于神。接下来的两个否定,进一步解释第一个“不是”。一方面,不是间接从别人那里领受的;另一方面,也不是直接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在12节中,有三个核心动词,在神学上至关重要。这三个动词分别代表了三种文化或三种神学观念,它们分别是:领受、教导和启示。

领受。παρέλαβον,παραλαμβάνω,Tense: Second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to take to, to take with one’s self, to join to one’s self,to receive something transmitted。保罗接受福音和传福音,不是从人领受的。παρὰ,这个介词常用在动词后,引出中介之意。因此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福音不是从他人那里间接领受的。显然有人控告说,即使保罗传了纯正的福音,也是从别的使徒那里领受的;或者,保罗所传的福音,根本没有经过教会领袖的同意或授权,因此教会没有必要听从保罗的教导、而应该直接听从其他使徒的教导。然而保罗告诉他们,一方面,他所传的福音确实不是从人领受的;但另一方面,除了基督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成为福音真理的源头或出发点,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这就是唯独圣经的态度。传道人当然是神使用的器皿,但使人归正的不是传道人,而是他所传的道。从谁领受福音,是教会需要明白的第一个真理问题。如果你所相信的根本没有圣经根据,仅仅以什么神学和名人的理论为根据,无论那些观点如何讨你喜欢,你都不可能是真正的基督徒。

教导。ἐδιδάχθην,διδάσκω,Tense: Aorist,Voice: Passive,Mood: Indicative。to teach。这个动词是被动语态。一方面,保罗将福音从人的教导中分别出来,这使基督教和所谓的“教育科学”区别出来。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教育与教会之间的不同:教育是要发展人性中的潜能并达成人的义;圣经却要告诉你人的罪与神的义。因此,出于人的教导,在通常的意义上,必然是抵挡基督的。这当然不应导致一种反智主义的极端,但足以显示,通过人的教导接近真理,绝无可能。教育不能使人成为基督徒,更不能使人成为传道人或牧师,尽管牧师和传道者需要教育,但这教育的核心是基督的装备。另一方面,人接受福音真理确实是被动的,但不是被人所动,乃是被神所动。因此,任何仅仅因为某个人特别“动人”的理由而归信的,这样的信心不可能是真正的信心。教导比领受更体系化,今天特别表现为神学的职业化与世俗化,以及教牧人员的专业化。这种潮流把福音贬低为一种人间体系可以左右的普通学问,不仅造成了一个庞大的靠教导吃教的学阀阶层和属灵上的精神贵族;而且,这种理性傲慢和滥情表演把基督教真理的启示品质践踏殆尽。不仅加尔文在那里把圣经改变成“要义”或他的教导,今天,灵恩派竟然连“祷告”都可以开学教导了。

启示。ἀλλὰ,but,转折。这个转折将前面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否定了,引出的动词就是启示,而且是耶稣基督的启示。ἀποκαλύψεως,ἀποκάλυψις,laying bare, making naked,a disclosure of truth, instruction,manifestation, appearance。这个动词在路加福音2:32,“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在那里,“启示”这个动词中译为“照亮”。所以我们就更清楚,第一、是神主动用真理来照亮我们,我们被动地接受从神来的真理。第二、基督教的真理是启示真理,而不是理性真理。基督教的真理不是理性思辨或教育的结果,相反,启示真理是一切理性道理的基础和最后的审判。第三、启示真理不是主观妄想或白日梦,是以基督和祂的道为渊源和归指的,有神的话语或圣经作为客观标准。第四、明白和接受启示真理,乃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工作。这一点,保罗在后面将要特别地告诉我们。

我们知道,东方宗教和哲学讲领受,讲真理是个人修为的结果;希腊理性和现代科学讲教导,基督教讲启示。最大的启示真理是道成肉身。这一真理是所有利用科学的方法护教的神学无法完成的使命,更是个人靠做梦无法领受的。最后我们再一次看见保罗神学中的“基督中心论”,一切都是出于基督,并归向基督。不过这里的̓Ἰησοῦ Χριστοῦ到底是启示这个动词的主语还是宾语,一直争论不休。我个人的观点是两者都是。因为在保罗的书信中,这两种意义都使用(参哥林多前书2:10;哥林多后书12:1;哥林多前书1:7;帖撒罗尼迦后书1:7;加拉太书1:16)。也就是说,神在基督里启示我们,又将启示的目标归向基督。

三、第十三节

13Ἠκούσατε γὰρ τὴν ἐμὴν ἀναστροφήν ποτε ἐν τῷ Ἰουδαϊσμῷ, ὅτι καθ’ ὑπερβολὴν ἐδίωκον τὴν ἐκκλησίαν τοῦ θεοῦ καὶ ἐπόρθουν αὐτήν,

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逼迫残害神的教会。

保罗接下来要讲,既然他所传的福音,以及自己的归信,是从启示来的,就完全是被动的;不仅如此,既然是从启示来的,人喜悦与否就不重要了,人只能顺服神的启示。所以在哥林多前书4:3,保罗说,“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何以保罗说自己也不论断自己呢?其中有一种含义是:我归信是出于神,也不是我自己“决志”的结果,靠我自己,我不可能成为基督徒,只会继续在犹太教中犯罪。保罗接下来开始讲自己归主的历史。保罗的归正代表了所有信徒的归正模式,大同小异。我们从这里将要看见,一个完全不可能成为基督徒的“坏人”,一个基督的仇敌,怎样成为被神使用的仆人。这道理实在让人愤怒和讥诮,我很同情那些愤怒和讥诮的人——他们竟然以为只有保罗是基督的仇敌,自己在神面前是个义人;他们不明白神的智慧和大能;他们生命里没有神的爱。

现在,保罗要直接面对第二项控告,就是关于自己曾经是坏人的指控。关于保罗的“丑闻”是从道听途说开始的,这是人间一切控告的基本模式。Ἠκούσατε,ἀκούω,Tense: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你们已经听过”。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假使徒已经向加拉太教会详细介绍了保罗的过犯;我们应当很熟悉那些绘声绘色的“阿哈”表情(诗篇35:21, 35:25;以西结书36:2)。魔鬼不会放过你的“历史问题”,这是所有基督徒都必须明白的;有时候,它们会很“属灵”地提醒你不配做基督徒。它希望靠这些把柄让你永远作它的奴隶,并控制你,使你无法在基督里重生。另一方面,加拉太教会对保罗的丑闻显然是喜闻乐见,所以魔鬼的控告比基督的福音,在人间更有人民的基础。加拉太教会或者更多的人民群众,对保罗的传闻四处打探,见猎心喜,如数家珍,如获至宝,念念不忘;然后一群苍蝇开始扮演天使天军。这就是人间或教会里的“阿哈”现象。人并不痛恨罪,他们喜欢看见你犯罪。因为别人的丑闻不仅娱乐我们,更使我们在践踏别人的时候显为义。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来看看保罗怎样在基督里胜过那空中掌权的。与世界里的一切掩盖、逃避和战战兢兢以及互相揭发、反戈一击不同;保罗要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自己比他们所攻击的还要怀,但基督的血足以洁净他的罪。因为圣灵指着圣经,指着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告诉我们:耶稣的血不是洗脚水,耶稣是神的儿子——“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9)。控告保罗的人显然在践踏基督的血。因此控告保罗的人当警醒这些话:“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说话干犯圣灵的,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马太福音12:32)。

于是保罗开始谈自己过去罪恶的生活。ἀναστροφήν,ἀναστροφή,manner of life, conduct, behaviour, deportment,所行的事,过去的生活。ποτε,once,以前所作的,曾经,过去的。我有理由怀疑,那些控告者向加拉太教会说谎,故意省略了“过去”这个字。这种谎言智慧是从他的父魔鬼继承来的。在这里我们看见,基督往往拣选最容易被魔鬼控告的罪人,来显出救恩的胜利。神已经把保罗的过去钉在十字架上了,保罗讲自己的过去乃是为了细数神的恩典,并不是要回头看。向加拉太教会传讲基督找罪人为罪人死这样基本的真理常识,保罗也是不得已的,传道人必须对教会的愚昧充满忍耐,因为利用教会愚昧的势力,乃是魔鬼。因此,对过去的关心,基督徒与世界完全不同。世界关心你的过去是为控告基督,或者让你返回埃及,要把你捆绑在过去;但我们自己有时候要比世界更热心讲述自己过去的罪,是为了把荣耀归给神,不是要表演忏悔的深刻或抢占论战的优势,只为感谢和赞美。我们比控告者更了解自己的过去,因此我们用自己为基督作见证,献为活祭,这样侍奉乃是理所应当的。一方面,基督确实来找罪人,不找“他们义人”;另一方面,神的恩典真是够用的,我确实被神找到了——神也这样找到了加拉太教会的人。

ἐν τῷἸουδαϊσμῷ,在犹太教中,并不是在基督教里。这里包含一种反讽的意味。我们知道控告保罗的,主要是犹太人,或者固守犹太传统的“基督徒”。保罗这里告诉我们,他以前所犯的罪,正是在犹太教里做下的。而眼下,那些控告保罗的犹太人,却正在实施他们所控告的罪行,正是保罗当年对基督的教会所干的。所以保罗这里也在传递基督对那些控告者的召唤,希望他们从控告者转变为真的门徒。世界的伦理、宗教往往是吃人的,因为它们仰仗自己一套道德面孔,这种道德面孔一方面使他们忘记自己是罪人,另一方面,一定要通过吃掉别人,就是把别人当成道德坏人来肯定自己。

我们在这里所学到的功课是,面对控告,你要加倍诚实地承认自己的罪,不是向人,不是向控告者,而是向神。你必须在神面前知道,你比所有控告更坏,你的的确确是个罪魁。保罗谈到自己的罪包括两方面,一是逼迫(ἐδίωκον,διώκω,Tense: Imperfec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不断地逼迫);一是残害(ἐπόρθουν,πορθέω,同样的时态;to destroy, overthrow,他的逼迫确实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我们注意保罗怎样强调自己的败坏。一方面,这两个动词的时态显示,以前的保罗是在连续不断地犯罪。因此,若没有基督的启示,或者更宽泛地说,如果没有神的介入,人会一直犯罪下去,不撞南墙绝对不会回头。这就是我常说的,基督信仰绝对是一个被动事件,人靠自己不可能成为基督徒。即使所谓已经成为基督徒的,如果没有正常的团契生活和教会生活,特别如果没有活在道中,也会随着属灵年龄的增长养成犯罪的习惯,靠自己不可能每天悔改重生。因此基督徒每天都需要基督,需要从外边来更正和救赎的力量。另一方面,保罗这里用了“极力”一词,来强调自己犯罪的严重程度。这个καθ’ ὑπερβολὴν,意思是,超过极限了,超过底线了。保罗在这里要表达的态度就是:我比你们知道的还坏,我已经败坏到了极限。

保罗犯罪的极端程度还不仅仅是针对邻居的,他是直接践踏神的教会。τὴν ἐκκλησίαν τοῦ θεοῦ。单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这个教会不属于任何人,是属于神的。这是神的教会,我先讲几句“题外话”。任何人不可把神的教会视为自己的产业和地盘,任何把教会视为“我的教会”的人,就成了大罪人(帖撒罗尼迦后书2:3)。而且,这样的教会领袖经营教会,绝对不可能凡事以怎样对教会有利而为,只是凡事怎样对自己有利而为。我“有幸”结识过一些这样的“牧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堕落成世界上最滑稽的人。这样的教会领袖成了福音的绊脚石。但神绝对有办法移动这绊祂教会的脚的(马可福音9:42)。

现在我们回到主题上来。我们对教会的任何践踏,都是在践踏神。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基督向他显现。复活的主质问他:“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使徒行传9:4b)。神爱自己的教会,爱自己的儿女,任何对信徒的残害,都被神视为对基督的逼迫。因此从这里我们更知道,保罗的确罪恶滔天;但另一方面,神竟然拣选了这样的人为自己的门徒,我们就看见,神在基督里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所以保罗这样作见证:“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以弗所书3:18-19)。然而那些控告者似乎有充分的人间正义和道德优势来打到保罗:谁都可以成为基督徒,保罗不可以——即使保罗开始传福音了,教会仍然不相信他,排挤他、拒绝他,甚至控告他。这里我们也看到,很多时候,由于中了法利赛人的酵,教会比社会更不明白神的爱。

从保罗归正后在教会里所遭遇的一切,我们就知道所谓的教会不过就是蒙恩的罪人,而真正的信徒的人生,一定是十字架的人生。今天,所谓阻挡真理的人,所谓福音的绊脚石,往往正是教会里的领袖人物。这些对真理一知半解却对名利斤斤计较的人,组成了当代教会的敌基督轴心,他们比世界更是福音的仇敌。教会永远是阻挡保罗的教会,正如世界永远是钉死基督的世界。但是,基督永远是胜过世界的基督,并是使用门徒更新自己教会的主。“教会往往比想象得更黑暗”,一些教会领袖比人们想象的更愚昧、邪恶和狭隘,但对于了解旧约以色列人历史的人来说,对于真正了解初期教会历史的人来说,对于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来说,对于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这一切不过是必须接受的常识。这也显出另外一个真理:教会、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基督和祂的道——如果没有道和十字架的真理,教会随时都会成为魔鬼的合伙人,随时都可能被掳到巴比伦,向希律的宫殿献上弟兄的头颅。

四、第十四节

14καὶ προέκοπτον ἐν τῷ Ἰουδαϊσμῷ ὑπὲρ πολλοὺς συνηλικιώτας ἐν τῷ γένει μου, περισσοτέρως ζηλωτὴς ὑπάρχων τῶν πατρικῶν μου παραδόσεων.

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显然,有人怀疑保罗传福音的动机,没有他们自己的动机纯正。他们甚至可能控告保罗传福音有政治目的,因为保罗一度是那样的“爱国愤青”,是犹太社会里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控告者一定会提醒保罗的听众,保罗的手沾满了殉道者(司提反等)的鲜血;而今天,他们可能控告保罗是一个卖国贼,是一个恨自己祖国的人。也许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那在我们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启示录12:10)的常用手段。第一是控告历史问题,包括道德问题和合法性问题。可以将这两种控告统称为道德控告,它要利用的是现有的名门正派体系以及多数的愚蠢和道德的骄傲。使徒的身份是从神来的,但是那个体系僭越神,控告一切不通过他们衙门的人缺乏传福音的合法性。同时,这些控告指向人过去的罪,在所有人都是罪人的前提下,这种控告永远得胜。第二是政治控告,一方面,用大义名分包括爱国等常见的旗号来控告,它所依靠的是国家的仇恨和暴力;另一方面则是诛心,就是按自己的阴暗来中伤别人信仰的动机,这是控告的最高境界。约伯记1:9,“撒但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把福音热情和归信察己知人地解读为政治野心或名利欲望,是撒但的智慧。动机控告是政治控告的顶峰,它向控告者自己里面一切的阴暗求援——那人一定是这样的,因为我自己就这样。这个控告不给出任何证据来说明,它何以证明自己的动机比受害人的动机更属灵。动机分析永远自我指认,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魔鬼的使者却乐此不疲。这两种控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绝对不以圣经为根据,他们偶尔使用圣经只是为了断章取义地控告弟兄;同时,自以为神,控告者把只属于神的领域归为自己——只有神是验人内心肺腑的(诗篇7:9),但控告者在那里宣告自己的主权。

现在我们来看看保罗怎样面对政治控告。保罗必须把握一种界限,他的辩护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基督。保罗说他自己在世界里也曾经是很著名、很杰出的人,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从未“数典忘祖”。在民族主义成为主要意识形态的世代,这个控告是毁灭性的。今天、过去都一样。προέκοπτον,προκόπτω,Tense: Imperfec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to beat forward,to go forward, advance, proceed。中译“长进”,大约有“先进文化的先进方向”、“进步”、“杰出”等等含义。保罗说,我也曾在“祖国”因爱国爱教爱祖宗自以为了不起,而且仿佛鹤立鸡群。συνηλικιώτης,one of the same age, an equal in age。ἐν τῷ γένει μου,in mine own nation。显然,控告者攻击保罗不爱国。保罗说,他曾经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民族主义愤青,而且在爱国学问上登峰造极。但这一切优秀品质恰恰成为保罗残害真理的理由。保罗逼迫基督教,乃是出于对本民族宗教信仰的狂热。保罗曾经特别爱国,却成了真理的仇敌。

需要特别注意保罗在这里使用的对比,就是极力犯罪和更有长进、更加热心之间的联系。对世界偶像的热心,使保罗更积极地抵挡基督。περισσοτέρως,more abundantly,more in a greater degree,more earnestly, more exceedingly,especially, above others。ζηλωτὴς,one burning with zeal, a zealot。名词。更有长进、更加热心都是为极力犯罪服务的。长进主要讲知识,而热心则指向精神状态。保罗不仅有抵挡基督的知识,而且有护犹太教的爱国热情。这种人的确是非常可怕的,这是基督教会真正的敌人,真正需要基督怜悯的罪人。直译ζηλωτὴς,就是“妒火中烧的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人体炸弹。保罗曾是奋锐党人和法利赛人的混合体。所以我们可以想见在司提反殉道的现场,保罗甚至哈哈大笑,因为他心里“喜悦”司提反被害。狂热不仅教人不悔改,而且欣赏自己的犯罪。这样的人靠自己绝对不可能悔改归信。一个一直欣赏自己诡计和罪恶的人,不可能成为新造的人。基督拣选的就是这样一位非基督教的积极分子。

保罗这里的宣告实在是非常杰出的。一方面,他宣告自己更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另一方面,这种极端的民族主义热情,使自己更坏。保罗这里也讲了人间的两种偶像崇拜,一是祖先崇拜,一是时代风潮。时代的捆绑和历史的迷信,是心灵的双重枷锁。加拉太人不仅受犹太人遗传的影响,也更可能受自己民族传统的影响。这一点特别像中国人的处境。我们一方面受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两者联合起来,更可能将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保罗在这里则告诉我们,这些遗传怎样在基督里被更新了。保罗归信基督,不是从祖宗那里继承来的,也不是同时代的人追风的结果。基督徒这个身份,与祖宗无关,与血缘无关,与你是不是一个中国人或犹太人或凯尔特人无关,也与“人家都信”无关。于是接下来,保罗要告诉我们,神怎样裂天而来,而自己的新生命,一切都出于神。

五、第十五节

15ὅτε δὲ εὐδόκησεν [ὁ θεὸς] ὁ ἀφορίσας με ἐκ κοιλίας μητρός μου καὶ καλέσας διὰ τῆς χάριτος αὐτοῦ

然而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

δὲ,but,转折。上面的罪犯,知识长进和宗教狂热,以及民族传统,对生命都毫无意义;恰恰相反,那一切构成老我的本质,从两方面形成抵挡基督的势力。犯罪使我们觉得自己不配称为基督徒,杰出使我们自以为神。救赎的工作是从这两个历史前提开始的。一个恶贯满盈的人,一个自以为义的人,一个完全不可能得救的人,竟是基督所来寻找、拯救和使用的人。基督教的道理让恶贯满盈的人,让自以为义的人都不痛快,甚至发疯。让我们再次表达对这种痛苦的同情。但是,ὅτε,when whenever, while, as long as;无论如何,时间开始了。

“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的神”。动词“分别”的主语是神,不是人。不是我们的知识和热心,更不是犯罪,而是神的恩典,把我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神喜悦这样做。ἀφορίζω,Tense: Aoris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to be well pleased with。“乐意”,这是神的恩典,拣选。神高兴这样做,这是基督教真理的逻辑起点。这是出发点,这是一切原因的原因,只是这个原因不再需要原因。因此所谓“神凭什么拣选保罗这个坏人”,这个问题对基督教是一个假问题,是对真理的无知,也是自以为义——好像自己不是“坏人”一样。神起初拣选雅各(后改名以色列),我们从雅各身上看见了神的道路的超越性。在任何人间道德伦理的意义上,雅各都是一个“卑鄙小人”,神拣选了他,当然也一直对付雅各的罪,直到在创世记最后,雅各成为别人的祝福。所以任何关于“我为什么成为基督徒”的见证,很多都是假见证。真见证只有一个,就是“神乐意”。所以所有见证当如保罗,只为见证神的恩典。至于所谓信基督后得了什么好处之类的“见证”,这尤其不是保罗的见证(使徒行传9;22;26)。事实上,保罗信主前耀武扬威,扬名立万,归主后,教会拒绝,同胞杀伐,跋山涉水,开始了一生的十字架道路。但这是保罗大喜乐的新生活。

现在我们要借助于KJV的翻译,来认识15-16的基本结构。But when it pleased God, who separated me from my mother’s womb, and called me by his grace, To reveal his Son in me, that I might preach him among the heathen; immediately I conferred not with flesh and blood……需要注意,这是一个句子(未完部分在17节)。其中第一个动词εὐδόκησεν(乐意)是分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可译为:“当神乐意的时候……”。这个句子的主动词是16节的προσανεθέμην,“(不)与……商量”。15节这个时间状语从句中,有两个动词,一个是“分别”,一个是“呼召”。

分别,ἀφορίσας。从母腹里分别,这是信仰的起头(参见士师记16:17;诗篇22:9-10;71:6;以赛亚书49:1-6等)。从这里我们看见神无条件的爱。神爱保罗,不是因为保罗行律法,不是因为保罗是个义人,不是因为保罗一生干了什么好事或坏事,而是因为神就是爱。这爱包括对保罗个人的爱,也预备保罗作外邦人的使徒,这是对外邦人的爱。这就是保罗的见证:“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8)。ἀφορίσας,ἀφορίζω,to mark off from others by boundaries, to limit, to separate。神开始作分开的工作,一如创世记中的创造。另外,基督徒回顾自己的一生,将发现,神一直在你生命里预备。人生是为今天的一场准备而已。实如以斯帖记4:14所说:“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神才是历史真正的主宰,我的故事最终乃是“祂的故事”。

在恩典里召我。καλέσας,καλέω,Tense: Aoris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to call。χάρις,“唯独恩典”。保罗谈恩典尤其是真实的,因为他本是神的仇敌,而且看见了基督为他而死,又为他复活。所以保罗说:“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拉太书2:21)。同样,他的蒙召完全是恩典。这是一切自以为义的法利赛式的正人君子型的“基督徒”无法理解的感情。没有认罪悔改的经历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恩之心的,他们也不可能知道基督的恩,更无法理解、甚至质疑得救重生的人的感恩生活。控告者一定是没有蒙恩见证的人,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恩典,他们就践踏神的恩典,嫉妒神将救赎的恩赐给别人,特别是自己一向用来论断的人。他们的骄傲出于他们的父魔鬼,嫉妒是私欲怀胎生出的罪。神叫我们怎样面对这类控告呢,就是回到“唯独恩典”的真理上来。因此,每当人攻击基督徒以前怎样犯罪的时候,神就会在这个时候给我们更大的感恩之心。保罗藉着对自己个人的控告,转向“唯独恩典”这样的基要真理,而这个真理,正是加拉太教会所偏离的。

六、第十六节

16ἀποκαλύψαι τὸν υἱὸν αὐτοῦ ἐν ἐμοὶ ἵνα εὐαγγελίζωμαι αὐτὸν ἐν τοῖς ἔθνεσιν, εὐθέως οὐ προσανεθέμην σαρκὶ καὶ αἵματι,

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我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

16节告诉我们神“乐意”的内容和目的。这个内容就是将基督启示给他,为让保罗将基督传在外邦人中。ἀποκαλύψαι,12节的这个字“启示”在这里重复使用。Tense: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nfinitive。这个动词不定式表示目的,修饰15节的主动词“乐意”。一方面,基督是神所喜悦的独生子,另一方面,神喜悦将独生子赐给我们,因为他爱世人。这里首先是对保罗的爱,然后是对外邦人的爱——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首先我们在这里看见启示真理的中心就是基督,就是υἱὸν αὐτοῦ,祂的儿子。保罗在这里回到“三位一体”和“基督中心”的基要真理上,这是加拉太教会需要回归的基本真理。然后保罗向加拉太教会表明,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基督的福音,而不是摩西的律法,才是他向外邦人传讲的真理,才是教会应该回归的真理。

但是,保罗所要传讲的福音或信息,必须是自己用生命经历过的,而不是来自参考书或道听途说。ἐν ἐμοὶ,“在我里面”。信仰是一种内在的经历。或者说,启示的领域是内在的,这与理性知识不同。没有这种内在更新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接受基督的。同样,勉强把内在经历说成外在的成功见证的,并不了解基督信仰的真髓。因为这个“里面”是和“启示”相关的,领受启示乃是内在的,属于奥秘领域;但是,又以神的话语为“客观标准”。另外,用生命经历基督,乃是传福音的前提。有了这种内在的经验,才可以去传基督。因为你不可能去传你自己根本没有经历过的真理。为什么有些传道让人昏昏欲睡,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就某种神学教材进行鹦鹉学舌。

ἵνα,that,目的是,in order that, so that。传基督是目的。εὐαγγελίζωμαι,Tense: Present,Voice: Middle,Mood: Subjunctive。虚拟语气,显示神呼召人但并不勉强人。另一方面,有了基督就要去传基督。注意,这里是传基督,不是传人。所以哥林多后书4:5说,“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传福音的目的简单而明确。大多的“个人简介”和“个人见证”已经将教会的崇拜中心瓦解了。另外,这个动词的时态是现在持续式,传福音是终身的事业,没有什么“安息年”,你要连续、不间断地传福音。也因为魔鬼的摇动,教会需要不断在真理上天天更新建造。传道人在传道中得安息。

ἔθνος,in the OT, foreign nations not worshipping the true God, pagans, Gentiles,Paul uses the term for Gentile Christians。外邦人。这是保罗独特的使命。εὐθέως,straightway, immediately, forthwith。立即,中译没有翻出来。保罗对神的呼召更为热切和主动。这个“立即”也涵盖17节的动作,就是立即前往阿拉伯等。当你生命里经历了基督,当保罗在大马士革的路上看见复活的基督,他的生命彻底改变了。他自己也没有办法再过以前的生活。他“立即”变成了连自己也不认识的人,站在世界面前让世人瞠目结舌。也许我们在这里可以理解以前的世界不接纳他,不相信他。因为保罗的转变实在太匪夷所思,超越了人可怜的理解能力。但是答案只有一个:“在人是不能,在神则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马可福音10:27)。

现在我们看一看另外一条对保罗的控告,这条控告显出控告者的本质: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没有耶路撒冷教会的授权,或者没有教会领袖的认可。因此保罗在这里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在归正后立即去和那些领袖商量。这告诉我们,一些人控告保罗乃是因为“不被商量,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缘故。所以我们看见,没有基督真理的教会是怎样的败坏:很多教会领袖特别追求自己被尊重,特别渴慕来自人的荣耀,他们就是路加福音15章里的大儿子,觉得任何人去传福音,成为基督徒,都需要到他们那里投靠、送礼、取得入门许可证。如果没有这套程序,他们就变着法子,阴阳怪气地阻挡你。他们往往并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不快,那些控告的理由一定是冠冕堂皇的。但保罗在这里直接告诉我们事实:他没有立即去拜访那些人。这里的罪状可能有两个,第一是没有去商量,第二是没有立即去商量——教会领袖已经专横到这种程度了,连迟到都成了含怒到日落的理由。

下面是保罗的回答。προσανεθέμην,προσανατίθημι,Tense: Second Aorist,Voice: Middle,Mood: Indicative。to lay upon in addition to,to communicate, impart。σαρκὶ καὶ αἵματι, with flesh and blood。这个动词是整个句子的主动词。保罗说自己没有与任何人商量。不与人商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都是属血气的,来自人的建议不过是在弯曲和抵挡基督的真理而已。一方面,保罗告诉加拉太教会的人,我的确没有和他们商量。另一方面,保罗想表明,这些控告本身也确实显示,那些人的的确确是属血气的。因此我们藉着保罗也当从教会领袖的堵截封锁中将自己解放出来,但不要反过来去送礼,来消除阻拦。我们当继续行在基督的呼召里,因为掌握历史的是神,不是我,也不是别的什么属血气的人。

七、第十七节

17οὐδὲ ἀνῆλθον εἰς Ἱεροσόλυμα πρὸς τοὺς πρὸ ἐμοῦ ἀποστόλους, ἀλλὰ ἀπῆλθον εἰς Ἀραβίαν, καὶ πάλιν ὑπέστρεψα εἰς Δαμασκόν.

也没有上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独往阿拉伯去。后又回到大马士革。

16节是强调保罗与人的分别,这个分别的对象在17节将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包括进来。保罗告诉我们,所谓教会里有名望的人,同样是属血气的平凡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保罗这个评论不仅仅是指别人的,他和彼得做过同样的见证,就是警告教会里崇拜名人的,他们自己也是人,性情和我们一样。使徒行传10:26,“彼得却拉他说,你起来,我也是人”;使徒行传14:15,“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从行文结构上看,耶路撒冷“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应该与16节中“属血气的人”不是同一个概念,最多是从属关系。就是说,保罗让我们知道,即使是“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也同样是“属血气的人”。这有两种可能,耶路撒冷“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可能,或者没有,参与对保罗的控告,以及对加拉太教会的搅扰。仅仅从这封书信的内容来看,我们无法作出清楚的判断。

17节余下的部分是讲归正的保罗属灵生命的肯定方面。16-17节也有一个οὐ……οὐδὲ……ἀλλὰ组成的复合句。既不……也不……但是……。我们可以将16-17节中的复合句与11-12节的复合句一一对应,你将会发现这两个句子在逻辑上的紧密关联。不是出于人的意思,因此又回到大马士革;不是从人领受的,因此没有与人商量;不是人教导的,因此没有去耶路撒冷去见那些教导人的使徒;而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因此按启示直接去了阿拉伯……按这样的分析,13-15节可以视为分别讲保罗向罪而死,以及向基督复活;于是13-15节构成交叉结构的中心,而11-12节和16-17节分别构成交叉结构的上下两翼。大家可以自己将这个结构示意图画出来。

耶路撒冷(ἀνῆλθον εἰςἹεροσόλυμα),还是阿拉伯(εἰςἈραβίαν)并大马士革(εἰς Δαμασκόν),这是一个基督教的问题。保罗不仅去了阿拉伯,而且又一次(πάλιν)去了大马士革(εἰς Δαμασκόν)。这三个地名前的介词是一样的,εἰς——归正后,你要去哪里?是进入中心城市,是靠信仰升到功成名就的地位,还是成为基督的仆人,进入阿拉伯的沙漠,以及大马士革外邦人的凶险之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神学生毕业了,像世界一样盼望找一份好工作,像耶路撒冷一样。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保罗与人商量,属血气的人可能会给他一个进军耶路撒冷的动议,去“牛津”和“哈佛大学”神学院的动议,但保罗只顺服神的呼召。对于新生的保罗来说,我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神吩咐他,叫外邦人知道基督是谁。

关于大马士革(Δαμασκόν,Δαμασκός,silent is the sackcloth weaver),人们争议不多。查考旧约历史,我们知道大马士革代表外邦人之地,而起初乃是亚兰王国所在地(创世记10:22)。保罗两度进入大马士革,第一次是残害教会,结果在那里被归正,第二次则要在那里传福音,从那里,神使用保罗向西开始了福音征服全球的历史。但是,关于阿拉伯(Ἀραβίαν,Ἀραβία;意为steppe-dwellers,就是草原上的居民)一直众说纷纭。

将圣经简单明了的意思复杂化,是释经学的错谬之一。我的观点是,保罗去阿拉伯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为将基督传在外邦人中。根据上下文,保罗在阿拉伯的时间不会很长,但有重要的神学意义。阿拉伯人可以涵盖从迦南一直到中国西部高原广泛地域的居民。这一地区位于东方无神论和约旦河流域一神论之间的混杂信仰地带。因此列王记上10:15以降,以及耶利米书25:24将阿拉伯人称为杂族。阿拉伯的希伯来字根是:ערב,意为“夜晚”,有日落之意,转意为黑白混杂:the mingled people。圣经将人类分三类:外邦人,杂族,和以色列人。前两者多数混为一谈。但在加拉太书中,更清晰地将外邦人和杂族分开。保罗归正后,先向东往杂族中传福音。从宗族渊源上看,阿拉伯人是以实玛利以及以扫家族后裔。从旧约中我们知道,上帝对以实玛利以及以扫家族有特别的计划,有管教也有祝福,当然救恩和审判同样临到他们。所以我们注意,保罗在向西、向欧洲传福音之前,神差遣他去过东方,到过阿拉伯世界。这让启示录中的巴比伦面对审判的时候,无可推诿。人们关于启示录中的巴比伦有无限多的猜想,我的观点的,巴比伦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巴比伦,巴比伦就是巴比伦。神差遣保罗向东进入阿拉伯,又向西进入欧洲,这一切启示都是高于人的意念的。

任不寐,2009年10月19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