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 第二课:起风波(加1:6-10)

      加拉太书 第二课:起风波(加1:6-10)无评论

6 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7 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8 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9 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10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6 I am astonished that you are so quickly deserting him who called you in the grace of Christ and are turning to a different gospel— 7 not that there is another one, but there are some who trouble you and want to distort the gospel of Christ. 8 But even if we or an angel from heaven should preach to you a gospel contrary to the one we preached to you, let him be accursed. 9 As we have said before, so now I say again: If anyone is preaching to you a gospel contrary to the one you received, let him be accursed.10 For am I now seeking the approval of man, or of God? Or am I trying to please man? If I were still trying to please man, I would not be a servant of Christ.

根据对第一课反馈的情况,从第二课开始,我会将授课内容略作调整。就是将“释经”部分和“证道”部分分开,以减少大家的学习压力。释经部分主要诠释希腊文的字义和结构。这是以后每课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关于真理的应用,这方面的内容,我主要放在“主日证道”里讲;这部分内容,不再放入讲义中,单独作为“主日证道”另外编发。我注意到,每课的信息量太大,会影响学习的质量。对第一部分内容阅读有困难的读者,可以直接阅读“主日证道”,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读者走进来。不过我还是建议所有参加学习的朋友,不要越过第一部分的信息,因为释经乃是证道的基础。另外有一个好消息通报:除了网络上的“同学”以外,在这座城市里,参加加拉太书学习的人数在上两周已经翻了三倍。感谢主。

一、第六节

6Θαυμάζω ὅτι οὕτως ταχέως μετατίθεσθε ἀπὸ τοῦ καλέσαντος ὑμᾶς ἐν χάριτι [Χριστοῦ] εἰς ἕτερον εὐαγγέλιον

6 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

上节课我们讲到,3-5节以基督十字架为中心,天地呼应形成一个交叉结构,这个结构包含着基督教的基本真理,神在这磐石上将教会建立起来。当这一切成就之后,神说阿门。我们可以将这一幕与创世记联系起来,“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神看着甚好”。这时候,蛇进入亚当夏娃的居所,或者说,进入教会。“天起了凉风”,神来找人——神“希奇”亚当那么快离开了创世记2:17节刚刚吩咐的诫命。这正是加拉太教会的境况。在6-10节,圣灵借保罗来找加拉太人,因为魔鬼在那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θαυμάζω,to wonder,wonder at,marvel,中译“希奇”。这个动词打断了1-5节由基督教基本真理构建的教会属天情势。“恩惠”和“平安”被扭曲,“天起了凉风”(创世记3:8)。神很希奇亚当这么快就堕落了,因此来找他。这就是加拉太教会遭遇的根本问题。

这个动词θαυμάζω是“现在式”,这个动词引出的教会问题并没有过去,而是正在发生中。我们也可以从“属灵”的意义上这样解读:圣灵通过这个“时态”,将我们今天的教会和加拉太教会并列在一起:加拉太教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天我们的教会正遭遇的问题。我们就是加拉太人。这个动词是陈述语气,保罗讲述的问题并非无中生有或小题大做——加拉太教会的问题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已经非常严重了。这个动词是主动语态,保罗介入加拉太教会不是由于那里人的邀请,不是被动的,乃是他主动的——人犯罪了,要躲藏;但神主动来找人。当教会出现问题,圣灵会主动做重建的工作,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通常,教会领袖往往堕落成重建的仇敌。

连词ὅτι(that)引出一个宾语从句,告诉我们保罗希奇的是什么:加拉太教会这么快背弃基督的恩典,转向“别的福音”。这个问题之所以严重,乃是因为他们的背叛不仅将基督教更改了,所传的基督根本不是基督,也是由于他们正走向灭亡。“别的福音”乃是魔鬼的工作,这一幕,是重现了创世记2:15-3:5的一幕:耶和华刚刚将律法和福音指示给人,魔鬼就进来,将真理更改了;人立即转从了魔鬼的“福音”。

ταχέως,quickly, shortly,“这样快”。这个副词强化了问题的可耻程度。总有人不满旧约的神对人的愤怒,这些人应该好好学习这个字,当知道人的不义超过任何人能容忍的极限,但人却反过来责备神的不容忍。创世记6:7b 耶和华说,“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神“后悔了”,愿我们能借这个副词多少体会一下神的心肠;神一直在容忍,直到人的犯罪变本加厉使神“走投无路”,只能将自己的儿子为总是这么快犯罪的人类钉在十字架上。这个词今天也给我们一种警醒:教会的败坏和衰落之快,超乎人的意料。欧美教会的衰败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我目睹过一间教会的分裂,也是转瞬之间。这就是“别的福音”的“力量”。要抵挡这种危险,唯有让神的道永远位于教会的中心,片刻不能松懈。也许,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就是人重新犯罪和离开神的速度,因此上帝是光,福音要以光速才能追赶上我们这群无头的苍蝇或任意而为的悖逆之民。

μετατίθημι,to transpose (two things, one of which is put in place of the other)。这个字的原意是改变住所。这是一个非常有深意的字。摩西祷告说:“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诗篇90:1)。神是听祷告的神。我们本来住在黑暗里,靠神的恩典,迁入他爱子的国度里(歌罗西书1:13),住在基督里;但是,我们“这样快”地搬家,又搬回撒旦精心制作的“新开发区”里面了。或者,本来基督在天上为我们预备了住处(约翰福音14:2-3);但我们喜欢撒旦的建筑艺术——大城(创世记10:12)或“鸟巢”(启示录18:2)。同样,这个字的时态是“现在式”,表明搬家运动正在持续进行——教会可以住在世界里面,但问题是,世界也进驻在教会里面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动词既是关身语态,又是被动语态。KJV翻译为“are so soon removed”。人离开神是两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有属灵的背景,“被”魔鬼摇动;另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人把犯罪的责任推给神或他人,甚至完全归给魔鬼,但这个语态否定了所有这些借口——犯罪乃是蛇和人密切合作的结果。开发商和房客在这方面有了双方同意的契约,这个共同一致的契约废弃了神的约。另外,请特别注意,这个动词的主词是“你们”,是复数,这将加拉太教会的领袖和会众都囊括进来——他们不需要互相推卸责任,每个人在搬家行动中都有份。正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在加拉太教会随风摇动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捍卫真理。这个复数再一次粉碎了对旧约之神的谴责——在神面前,那城里没有一个义人。

介词ἀπό(out)。遗憾的是,中英译本都没有很好地重视这个介词。这个字告诉我们,加拉太人要从基督的恩典、即神在基督里的拣选和呼召中迁出来,告诉我们教会所要出离的地方。那个地方是由神的工作建造的,“建造”这个动词就是起初神在亚当中“建造”夏娃时所使用的。加拉太教会要离开的是神的工作,所以这个介词引出的是一个动词分词结构,核心字是καλέω,him that called(KJV),him who called(ESV)。关于谁是him,释经上有分歧,有人说是父神,有人说是基督,也有人说是保罗或圣灵等等。不过按保罗书信的习惯,呼召的主体常常是父神或神(罗马书4:17;8:30;9:11,24;哥林多前书1:9;7:15,17;加拉太书1:15;帖撒罗尼迦前书2:12;4:7;5:24;提摩太后书1:9;罗马书11:29;哥林多前书1:26;以弗所书1:18;腓立比书3:14;提摩太后书1:9)。Burton 和Lightfoot都持这种观点。我理解,这个him之所以指代不清,也许就是神的意思了,乃是指三位一体的神,而且是神的工作。注意这个动词的时态是“过去式”:清楚地告诉我们,十字架上的救恩已经完成,不需要人自己再寻找其他的福音来“弥补”救赎的工作了。但教会的问题是,人总是无法克制自己参与救恩,这是一种信仰之癌。耶稣是在十字架上说:成了;人说,还没有。

接下来的介词是ἐν,翻译上有歧义:它是指原因、凭借或目的?Into(KJV)还是in(ESV)?是召你们进入基督的恩典,还是奉基督的恩典召你们?我偏向于“处所”之意,即“在基督的恩典里”,这也是ἐν最通常的意思,而“在基督里”,也是保罗神学的核心命题之一。这处所是双重含义:在基督的恩典里召你,召你进入基督的恩典。这个介词进一步告诉我们,基督徒已经住在什么地方了。加拉太教会忘记自己已经在基督里,在恩典里,却以为自己还在律法之下,正是加拉太教会的问题所在。χάριτι [Χριστοῦ]。χάριτι:恩典。唯独恩典是保罗神学、特别是加拉太书的核心命题(加拉太书5:4;罗马书5:2)。忘恩乃是人的本性。拒绝并忘记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赚取的恩典,是加拉太教会的主要问题。Χριστοῦ(基督),有些版本没有这个字,有人猜测这个字可能是对χριτι的进一步解释,是后人加上的。我不知道。

εἰς:into(KJV), are turning to(ESV), 中译“从”。事实上,这个介词比ἐν更有动作的意味。ἐν是安静地住在基督里,εἰς表示已经起来,选择一个新的方向,并且要往那里去,而且正在行动之中。当然,这个介词不仅表示方向的改变,也表示进入的深度。进入,进去了,陷进去了,不能自拔,如同吸毒。更指精神上的方向,灵魂已经投靠过去了,接下来是身体,所谓全身心的投入。旧约中,亚伯拉罕及其后裔沦陷在迦勒底,又沦陷于埃及,又沦陷于巴比伦。选民一直是“持续沦陷,持续需要拯救”。这种不能靠自己拯救也不能靠自己走天路的状况,不仅粉碎了“一次得救终生得救”的胡言乱语,而且告诉我们,道必须位于教会生活的中心去引领我们,“我们活着乃是靠神口里的话”。

最后引出“罪魁祸首”: ἕτερον εὐαγγέλιον:别的福音。我们一定要记得,真正摇动教会的力量不是无神论,而是假基督。起初魔鬼并不是直接反对神的话,而是利用和弯曲神的话。另一方面,所有人间的理论都冒充福音。它们之所以成功,乃是因为这些思潮更得人心,讨人的喜悦。正因为如此,加拉太人把他们视为福音,把撒旦的使者当天使。ἕτερον,另外一个。这个字也揭示了假福音包含一种阴谋:就是通过并列、互相承认、我也不否认你的合理性等等借口,要求与基督的福音平起平坐。这种“宽容”姿态在现代社会更具有“政治正确性”,更让人乐于接受。因为他宣称自己只是另外一个福音,并不否认原来那个福音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种姿态比“基督就是唯一的道路、真理和生命”要讨人喜欢多了。然而,这“另外一个”的姿态,实质上仍然要更改原来的福音。不仅如此,若真理就是一个,这话就是说谎的,是地地道道的谎言。当然这是戈培尔式更狡猾的谎言——混同部分真相的谎言,比完全说谎,对罪人更有说服力。

二、第七节

7ὃ οὐκ ἔστιν ἄλλο: εἰ μή τινές εἰσιν οἱ ταράσσοντες ὑμᾶς καὶ θέλοντες μεταστρέψαι τὸ εὐαγγέλιον τοῦ Χριστοῦ.

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

ὃ,这个字译为连接词which;通过这个字引出7节的定词短语,将7节与6节相连,组成一个复合句,来说明假福音的本质是什么。因此有人反对圣经这样分节,建议把这句短语(οὐκ ἔστιν ἄλλο)并入第六节。这个我们不用去管他。第7节从两方面定义或揭露“别的福音”在本质上是什么。魔鬼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得人心,但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以弗所书6:17),一剑穿喉。让我们在这里惊叹神的智慧,赞美神的道:“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来书4:12)。所以我们接下来看神怎样使用保罗戳穿假福音的真面目。

首先是否定方面。保罗告诉我们,“别的福音”不是什么。οὐκ。神说“不”!。这个“不”一方面是对加拉太人的愚昧善变说的,另一方面乃是斥责魔鬼。这个“不”就是创世记3:14-24对人和魔鬼双方的否定和审判,但对两者说“不”的目的不同。神在这里主要是审判“别的福音”,目的是赶走魔鬼,拯救和挽回教会。所以我们看见批判主要是针对别的福音的,并没有将教会视为仇敌。对教会的态度更多是“怒其不争气”、“恨铁不成钢”。保罗对“别的福音”的审判,完全不落入魔鬼的圈套,完全不去争论什么“同样有理”、“彼此并存”、“不同宗教之间平等对话”等等伪善道理;他直截了当、单刀直入地宣布:那根本就不是福音!因为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福音。

这里保罗使用了与ἕτερον相近义的字ἄλλο。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接近,用在这里表示强调;“重复”是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常用的修辞手段。其中也包含一种反讽的意味:你们说是另外一种福音,根本不存在什么另外一种福音。这就是保罗想表达的。不过,这两个字之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前者是指“两者之一”,后者是指“另外一个”。前者的意思是,人在两种“福音”中比较,选择一个讨自己喜欢的(ἕτερον)。但是,后者的意思是,你选择的那个“福音”并不是真正的福音;因为根本不存在第二个福音或第N个福音(ἄλλο)。这里也告诉我们什么叫“自由选择“——人自以为选择好的,实际上总是选择坏的。这是人类的择劣文化。神还是人,巴拉巴还是耶稣(约翰福音18:39-40)?什么是人的选择呢?“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使徒行传3:14)。从这里我们也能明白,“这是证明他们沉沦,你们得救,都是出于神”(腓立比书1:28,另参以弗所书2:8);耶稣更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翰福音15:16)。若不是神拣选了我们,没有人愿意选择福音。

其次是肯定方面。εἰ μή,if not, conjuction,except, but。既然“别的福音”根本不是福音,那么,它是什么东西呢?这个连词将“别的福音”的本质揭示出来;告诉我们所谓“别的福音”唯一的目的是什么。中译“只不过是”,很恰当。神一眼看穿了别的福音的本色:就是不要基督和他的福音,就是敌基督(诗篇2)。因为任何“别的福音”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更改和不信是一样的罪。

为什么这样说呢?“别的福音”有两大目的:第一是摇动教会,第二就是敌基督,手段是通过另辟道路来更改基督的福音。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是谁。τις,pronoun,1) a certain, a certain one2) some, some time, a while。中译“有些人”。我想这个字的含义应该比“有些人”的意思更广泛,包含某些思潮、某些东西,某些手段,其中也包含魔鬼的工作。这个代词在这个从句里作主语;这种“东西”是什么呢?与οὐκ(不)形成对偶的是εἰσιν(是),保罗用这个动词(Tense: Present、Mood: Indicative,主词是第三人称复数)表示肯定,来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本质。首先,它是给教会带来不安和骚动的力量。这里的意思是,传假福音的,不过是一种“搅扰”: ταράσσ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to agitate, trouble,a thing, by the movement of its parts to and from)。这首先是正在发生的搅扰,而且不是一般的搅扰,而是一种“运动”,足以混乱、分裂和颠覆教会。这个字也用在马太福音2:3和约翰福音5:7等处,意指平静水面陡起波澜和风暴,包括用恐惧等办法使身体和精神摇动。搅扰教会常见的手段,是用某些可怕的后果先吓唬信徒;并借此挑起风波,将教会置于风浪中。耶稣让教会成为磐石(彼得),但魔鬼将教会还原为芦苇(西门)。这是个“现在持续时”告诉我们,教会里的不安,信徒里面的摇动不是暂时的,而是一直在持续;而且目前那些人可能还在加拉太教会里。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保罗的勇敢和“不讲人情”与现在和事老式的牧师实在有天壤之别。

其次是敌基督。θέλω,to will, have in mind, intend,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这个动词最早出现在马太福音1:19:“她丈夫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地羞辱她,想要暗暗地把她休了”,即“愿意”。这代表一种非常强烈的意愿或目的。那些人最终的目的是抵挡基督。这种风波的实质,或者我们可以说,教会里一切风波的本质,就是魔鬼千方百计向神的儿子争夺原本属于它的产业。但魔鬼抵挡基督的手段是μεταστρέφω(to turn around, turn around,to change from one thing into another or from one state to another,Tense: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nfinitive)。这个字的主要意思是“偏离”、“更改”。拒绝福音还不是直截了当的拒绝,乃是更改;一如起初魔鬼对神的话。而且从时态上看,魔鬼更是期望一举成功。魔鬼这个“意愿”永远不会更改,所以它日夜奔波,遍地游行。认清它的本质,是教会自卫战争的第一步。

三、第八节

8ἀλλὰ καὶ ἐὰν ἡμεῖς ἢ ἄγγελος ἐξ οὐρανοῦ εὐαγγελίζηται [ὑμῖν] παρ’ ὃ εὐηγγελισάμεθα ὑμῖν, ἀνάθεμα ἔστω.

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接下来审判或战争深入,审判转向假福音背后的人,以及这些人后面的黑暗权势。第6-7节是事实判断,告诉我们教会的问题是什么和假福音的本质是什么;第8-9节则宣告假福音的始作俑者将被诅咒,无论他们是人是鬼。这是非常全面的审判。

这个转折是通过连词ἀλλὰ(但是)完成的。圣灵在这里扭转乾坤,要把一切更改的福音更改回来。这个字特别值得重视。教会领袖必须对教会出现的任何异端、极端思想特别敏感,对谬误、特别是对“所有宗教和宗派的观点都一样或类似、因此没有绝对真理”之类的老生常谈说“但是”。说“但是”是一种恩赐、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能力。现在一些教会已经“属灵”到不会说“但是”的程度了。首先,因为怕得罪人,为讨好人,他们不敢说“但是”。其次,由于真理上的贫困,他们也没有能力说“但是”。相反,他们常常为罪人向神说“但是”,为人的罪打掩护,用真理换人情。神说那人犯了罪,牧师说,“但是……”;最后,则为了利益,为了教会数量的增长,教会放低真理的标准,通过真理降价招揽更多的顾客——神的圣殿堕落到求人进来,而把每个千呼万唤召进来的人视为对教会的怜悯,神不再是怜悯,这一切已经成了北美社会的一道风景线了。如今教会领袖常常对人的一切观点说阿门。这些没有“但是”的教会很兴旺,也必然像所多玛一样“繁荣昌盛”。另外一方面,就是教会的专制和个人崇拜,滥用“顺服”的道理,使信徒丧失了为真理向教会领袖说“但是”的权利。

当然,不要滥用“但是权”,“但是权”的动机和归宿只能是福音真理。没有真理装备和根基的人,成了“但是病患者”,这同样是一个严重问题。他自己不明白真理,满足于昨天半夜里参考书上看到的一知半解,今天他要现炒现卖,就是要来对传道人说“但是”。结果你讲什么他都“但是”,甚至你的口误也成了他但是的对象,并精于对传道人的话断章取义,无限上纲。这些“但是派”碰到一起,必然沦落为完全的意气之争和专为言辞争辩,就是摸象的瞎子要大打出手,他们以为自己在为真理而战,甚至都发誓要为对方上十字架。这样的人前来参加聚会和学习或上网,根本不是想领取什么真理,他来的唯一目的就是“但是”。往往越是无知和一知半解的人,越是喜欢“但是”,因为他们知道了一点,若不把那一点倾倒出来,倾倒在别人身上,就痛苦万状。加拉太教会最初那么快跟从异端,必是自负自己的经验和传统,自负自己对真理的一知半解或“独到发现”,因此一遇到搅扰的机会,就将计就计跟着跑了。

这里有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字,就是“我们”:ἡμεῖς。这个第一人称复数把保罗及“一切与他同在的众弟兄”都放进去了。真理之下没有任何人有特权,所以审判首先是从“我们”开始的——我们自己首先是但是的对象,我们首先要上十字架。有人到教会里指点江山,却总把自己撇清和摘出去,好像自己是神。这是基督教信仰特别容易造成的属灵自负,那里对人深刻的洞见,转过来被中国知识分子援为“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属天资源。圣经对人的论断让他们把自己想象为圣经的作者,因此圣人,成为人上人。有人特别喜欢引用圣经责备和论断别人,结果忘记了圣经中所有的第二人称(你,你们)都首先是指每个人,包括“我”自己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圣经第二人称的试探”,或者“你(们)之陷阱”。总把圣经针对“你们”的话语应用到别人身上,这种作为同样当被诅咒;因为他把神的真理变成了魔鬼控告弟兄的工具了。我们当知道,像神一样论断善恶,是最大的试探。因此,像圣经那样审判人,只有神才拥有这样的权柄。所以保罗首先把自己和身边的支持自己的人,都放在真理之下,带到十字架下面。另外,在教会里任何人不能扮演基督。我遇到一位牧师,常常自我感动,用基督的口吻谈论自己愿意给“你们”洗脚、“我爱你们,愿意为你们死”之类。这是不允许的。如果你有这个爱好,好好先把自己的脚洗干净,好好先把自己的老我治死了,就算做神的工了。彼此洗脚,缺了彼此,只剩下我;要为别人死,忘记了基督为你死,就成了教会里的不法之人了。所以读加拉太书的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自己首先是加拉太人,其次才可能是保罗;就像行淫的妇人那个故事,我们首先是那妇人,其次可能是法利赛人,但不可能是耶稣。

其次,保罗没有拉帮结派,好像我们这拨人不能得罪。这种精神是现在各样教会里的人际圈子特别需要注意的。保罗批评加拉太教会与分门结党没有任何关系。那个“但是”不仅仅对别人有效,对“我们”更有效。所以“我们”在“但是”针对的名单上,排名第一。这就是神的教会与世界任何组织的不同。神的教会不是桃园结义,不是梁山聚义,不是家族企业,不是老乡会;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对自己圈子里的人无原则的袒护,对圈外的人无原则的排挤和敌视。

圣灵藉保罗对人的否定实在令我们震撼。不仅“我们”在里面,而且“天使”也在里面。ἄγγελος ἐξ οὐρανοῦ:天上来的使者。我理解这个字的意思也包括那三分之一堕落的天使及其代表者,也包括地上冒充天使的,特别是那些有名望的、有权柄的。这就是真理的勇气了。保罗为坚持真理,不仅不徇私情,而且不畏强权。今天一些教会是何等趋炎附势、落井下石呢?强权不仅包括有权力的人,也包括有名望的人,还有所谓的人多势众。我常看见那些人批评被权势排挤的人,那种勇气、那种张狂、那种与权势同仇敌忾为要引起赎买的效忠姿态,其程度之夸张,实在不忍卒读。但反过来,一遇到“从天上来的使者”,就完全是低眉顺眼,极尽谄媚之能事。这是一种特殊形势的偶像崇拜。当然,习惯于冒充“从天上来的使者”的人,应该警惕了。

这里需要注意“传福音”这两个动词的在语法上的不同。εὐαγγελίζηται:Tense: Present;Voice: Middle;Mood: Subjunctive;“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这里是假设语气;但是“我们所传给你们的”,那个“传福音”是εὐηγγελισάμεθα:Tense: Aorist;Voice: Middle;Mood: Indicative;这里使用的陈述语气,而且是过去时态。这里面特别需要领受两个功课。第一、教会存在一种批评前任传道人的坏传统。如果确有错误,也应当用爱心说诚实话;但一些批评完全服从世俗的政治逻辑,就是为了树立自己——不是真正的高举基督——而贬低前任,夸大别人的错误。第二、任何对假福音或别的福音的批评,一定要以自己已经有了真福音为前提。所以我们注意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由于真理装备不足,遇到任何挑战就不堪一击,更谈不上护教了;另一种就是无知无畏,不知道也冒充知道;也许真爱主(其实还是爱自己的风头),却不是按着真知识——有时候,因为他根本没有真知识。

所以注意παρ,παρά’这个介词(from,of at,by,besides,near,”contrary to,” or “besides.”),这个介词在第九节重复使用。它的功用是比较两种“福音”,这种比较是以保罗已经拥有真理为前提的。没有真理,就跟本不认识异端,就更谈不上鉴别和批判了。没有真理的教会领袖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丧失了在真理的根基上保卫教会的能力和资源;结果就必然靠血气争战,或者成为和事老,这两方面都可能造成教会的分裂。愿圣灵让我们记住这个介词,特别是这个介词后面的“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是会变的,只有持续活在基督里的那个“我们”,所传的福音,才可能是纯正的福音。

最后是审判。ἔστω,”be” or “let be” (third person singular imperative of ‘to be’) Tense: Present;Mood: Imperative。Imperative这个“祈使语气”,显示“任凭”之意。这里进一步告诉我们,人被诅咒出于自己的犯罪,神有时候——由于我们无法测度的真理——会任凭他们成为ἀνάθεμα(neuter noun,a thing set up or laid by in order to be kept,a thing devoted to God without hope of being redeemed, and if an animal, to be slain; therefore a person or thing doomed to destruction,a) a curse;b) a man accursed, devoted to the direst of woes)。在旧约中,这个名词首先出现在申命记13:17,意思是“那当毁灭的物”。这句咒诅非常严厉。但不仅是咒诅,保罗也在陈述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实。

另外注意ἐάν,if,这个审判是针对传假道者的。这也是对所有传福音的人一个警告。让那些好做师傅的,好出风头的,为虚荣和利益传道的,以敬虔为得利门路的,以教会为恩怨结算中心因此成为福音绊脚石的,号称做梦得了呼召却根本不每天查考圣经的,等等,不至于滥用讲道台。这个字确实让我们“恐惧战兢”,才能做成“得救的工夫”(腓立比书2:12)。今天太多的人喜欢讲道,你可以从他们今天所“分享”的内容中,认出他昨天刚刚看了哪本参考书。有人反驳我说:基督说“你们去”。我说,整本马太福音27章零19节经文都在讲“你们来”(包括马太福音28:20),然后才在这样的基础上,吩咐“你们去”。若“不来”(到基督里经受装备,在旷野里经历神和祂的话语),“去”可能是被咒诅的。这就是亚伦的两个儿子的借鉴。为此旧约四次重复提到拿答和亚比户的悲剧(利未记16:1;民数记3:4;26:61;历代志上24:2)。有人说我是靠基督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是的,但很多拿答和亚比户并非真的靠着基督和祂的道,而是靠着自己的“酒气”擅闯圣所。

这里要注意的相关真理是,若没有对圣经真理完整的把握,就不要冒充使徒。所谓大家轮流讲圣经的作法,谁有感动谁讲道的作法,是不符合真理的。这些证道和查经一定是断章取义的。这叫“诗篇14:1”现象:“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有人没有读过前面半句话,就“布道”说:神说,没有神。这个现象非常普遍。保罗的书信基本上都分两部分:前面是因信称义的真理,那里面充满了争战、不“和睦”与“不属灵”;后面是谈在前者的基础之上,信徒的成圣或品格。但是,现在后半部分成为布道的唯一中心,于是“和睦”、“谦卑”等“属灵”就成了教会区别于世界的主要特征了。这种思潮完全忘记了,和睦是在前面真理基础之上的和睦;若没有为真理的争战,或者说,若没有建立在通过争战显明的真理的基础之上,教会的和睦就是夏娃与蛇的和睦。现在教会里一切的极端现象,从本质上说,就是“诗篇14:1”现象。魔鬼聪明,断章取义以“谦卑”控告任何人,无论怎样控告,无论控告谁,都貌似有理。这是最常见的“诗篇14:1”现象。

四、第九节

9ὡς προειρήκαμεν, καὶ ἄρτι πάλιν λέγω, εἴ τις ὑμᾶς εὐαγγελίζεται παρ’ ὃ παρελάβετε, ἀνάθεμα ἔστω.

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第9节的结构与第8节的结构很相似,不过动词的语法特征及其神学意义仍然值得特别提出来。第一个动词是προειρήκαμεν,“我们已经说了”,主语是“我们”。这表明保罗在这里所称述的观点是代表“大公教会”的;或者说,是由教会印证过的,是来自圣灵,而不是来自自己的个人意见。这很重要。因为我们接下来会知道,搅扰加拉太人的那些假使徒,对保罗进行了非常残酷的个人攻击和控告。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很可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保罗这封措辞激烈的来信,一定是因为被伤害了,所以马上反过来公报私仇。不容否认,教会里确实有这种情况,有人打着属灵的旗号,进行个人报复;这种行径无论引用多少圣经经文,仍然是受诅咒的对象。所以保罗首先告诉我们,他的观点不是来自个人恩怨,而是为了基督的教会,是出于一切与他同在的弟兄姐妹的共同见证。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第二个动词:λέγω,主语是“我”,即“我说”。保罗把话语的合法性建造在圣灵里面,或者说归功于教会;但把责任自己承当下来。请注意:他没有把自己淹没在人多势众、法不责众的“我们”心态里;反而告诉加拉太人,特别是仍可能在那里的假使徒们,现在这封信件就是我写的。他像一位无所畏惧、不顾一切的斗士。这种诚实是在令人感动。他仿佛怕别人不明白,还加了两个字:ἄρτι πάλιν。“现在”,“此时此刻”,毫不回避“又一次”,还是我,愈战愈勇。动词λέγω时态是“现在式”,我正在说——“这就是我的立场”。Right here, right now!相比之下,当面属灵背后蜚短流长,顶着“马甲”像外邦人一样控告弟兄,以及躲在乌合之众里欺软怕硬、“大家都说你不好”等等推卸责任的狡猾现象,应该反省了。

不过这里稍微有些争议。有人认为“我们已经说了”,是指第8节中的话;另外有人认为是在写这封信之前某种场合下说的。后面这种说法似乎更合理些。这就意味着,加拉太教会的问题更严重,他们是一个屡教不改的教会(加拉太书3:4)。所以第三个动词προειρήκαμεν是“完成式”。保罗的意思是,我(们)一直在告诫你们,你们当记得;可是你们还是忘记了!并且是很快忘记了!καὶ:“而且”,“又”。我现在又说了,希望这次你们牢记,今后不要重蹈覆辙。这个连词面向未来了。

“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圣经特色”的用语。圣经在某种意义上是神的话语重复。这种重复当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侧面启示相同的真理。不过重复本身也有重要的神学意义,因为神的“絮叨”是基于对人至为深刻的认识和永不更改的爱。一方面,人有“这么快”就离开基督真理的本事,另一方面,魔鬼遍地游行,刚撒下的种子很快就可能被吃掉。注意约拿书和那鸿书对尼尼微的两次审判就明白人是什么了。这种重复在整本圣经中屡见不鲜。这里面的真理将“一次得救终身得救”的伪神学再次驳倒了。

如果说第8节主要针对的是“天上来的使者”,第9节审判则临到了地上所有的人。这个审判顺序是从旧约先知那里延续下来的传统。εἴ τις,whoever, whatever:所有人都囊括在其中,没有任何人有特权排除在外。所以发生在保罗和加拉太教会之间的分歧,这不仅是一个人和整个国家的战争,这是圣灵面对整个世界的战争;而整个世界背后的王就是魔鬼。保罗这句话会让所有有名望的,或者自以为有名望因此应该在这名单之外享受特权或豁免权的人不舒服。我们当知道,世界是以特权来维持的,这是世界真正的意识形态和荣耀,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信仰。这荣耀被彻底破碎在这个小个子身上了。没有一个人在基督的真理面前站立得住,这启示是从神来的,这是保罗勇气的真正来源。

第三个动词是“他们传福音”:εὐαγγελίζεται:Tense: Present;Voice: Middle;Mood: Indicative。这个动作正在进行,而且是事实,而且他们有责任在其中。保罗这里没有无的放矢或捕风捉影,那些人被咒是他们配得的。第四个动词是“你们领受了福音”,παρελάβετε:Tense: Second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已经领受了的。动作完成、是事实,而且是你们主动愿意领受的。这里面也包含着对加拉太人多变的责备——既然是你们自愿选择的,现在你们为什么出尔反尔呢?诸位当记得,这也是旧约以色列人的习性。约书亚问他们,你们是否愿意接受耶和华的约,是否愿意只以耶和华为神,他反复问他们,他们反复说“我们断不敢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别神”(约书亚记24:16-23)。但到了士师记,他们就开始背叛了自己的誓言。这就是以色列人,这就是教会。这就是我们。

五、第十节

10Ἄρτι γὰρ ἀνθρώπους πείθω ἢ τὸν θεόν; ἢ ζητῶ ἀνθρώποις ἀρέσκειν; εἰ ἔτι ἀνθρώποις ἤρεσκον, Χριστοῦ δοῦλος οὐκ ἂν ἤμην.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保罗知道6-7节,特别是8-9节的话是扎人心的,人们必然要反击,你是靠什么权柄这样说话呢?第10节是对上面四节经文的回答。这个回答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是“自绝于人类”,保罗把自己与所有人分别出来;第二步是“舍己”,把自我也消灭掉,将自己视为一个完全交出主权的奴隶。有很多传道人可以做到第一步,但很难做到第二步。正相反,人们做第一步恰恰是为了到达与第二步相反的目的,就是我先与别人分别出来,然后成为别人的王或审判官。最后是第三步,舍己不是造就一个虚无主义的和尚或相对主义的诡辩士,而是要把万有都归给基督。基督站在中心,成为保罗一切权柄的来源和一切争战的归处。不仅如此,由于基督所应许的同在,保罗是靠圣灵在争战,是在活出基督的爱。

γὰρ:因为。这一切是因为……基督。这个字用在这里,是要引出总结性的信息。这个总结可上溯到加拉太书1;1:正因为传道不是出于人而是出于基督,才不会讨人喜欢而只讨神的喜欢。反过来也对,那些总是讨人喜欢的,一定不是神所呼召的。

保罗首先将自己的生命放在一个时间的起点上。这是他与旧世界的分界线。这条线分割着他自己的现在和过去,也分割着自己与所有攻击者。代表这个意思的字就是ἄρτι,now。这是保罗在这里第二次使用这个字。他要表达的意思是:现在我已经不同了,这就是加拉太书2:20所说的:“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基督徒的生命里,教会的历史中,应该有一个“now”。是改变的时候了。一个没有“now”的生命毫无生气;一个没有“now”的教会,就是“也不冷也不热”的教会(启示录3:15-16)。

ἀνθρώπουςἢ τὸν θεόν:人还是神,这是保罗神学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基督教的核心问题之一。基督徒每天每件事都面临这样的选择:到底是人还是神。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特别是传道人,必须搞清楚这个问题。基督教真理不允许任何骑墙的可能。想讨人喜悦的人最好不要做牧师,因为你的结局就是被诅咒。不过人类文明的核心问题,就是讨人的喜欢;假使徒更改福音的根本方向,就是把讨神的喜欢的福音,更改为讨人喜欢的“福音”——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种“改革”永远会“成功”的。文明是这样开始的,撒旦讨夏娃和亚当的喜欢,从此人类告别乐园,进入城市。终结这种改革事业的就是大洪水。

注意,“得人的心”和“讨人的喜欢”之间,有一种递进的关系。事实上,为要“得人的心”,你只能“讨人的喜欢”,为此成为他人态度或喜怒哀乐的奴隶,你为别人的喜欢疲于奔命。当然这绝非爱人如己的“无私奉献”;讨好人只是为了“示恩”,是一种道德交易,目的是换取无原则的支持和更低成本的交易。不仅如此,为要“讨人的喜欢”,很多时候就要卖主(犹大),就要钉死主(彼拉多)。这是另外一种奴隶状态。世人常常抱怨自己活着很累,乃是因为你交出了一切自由给魔鬼,生活就成了镣铐下的舞蹈。表达这种奴隶状态的字实在形象,这个字就是πείθω,原意是说服;转译为“得(人的)心”。要“说服”别人,由于你根本没有真理,由于人不可能说服另外一个人就只能依靠交易,就是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你想说服任何一个人,并必然以出卖神的形象为代价。

与这个动词搭配的是ζητέω,这个动词的意思就是“追求”、“寻求”。我们常说人生要有所追求,这个字就是了。但所谓人要有追求是什么意思呢?马太福音2:13,“他们去后,有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这是新约里第一个“追求”的用法。有一首歌说“多少脸孔,茫然四处漂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人们都在寻找,或者说都在追求。所有人类的追求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找到那个孩子,然后到正追求着的希律王那里,兑换赏钱。希律代表世界的王,代表世界的游戏规则;住在这世界里的人,为功成名就和荣华富贵,只能去追求希律所追求的,然后和希律之间进行交易,有时候通过计划,有时候通过市场。所以你的人生被你的追求所决定。与希律交易的人生具有普遍性,将小基督杀死在自己的心灵里。现在假使徒在加拉太教会要做的是同一件事。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能看见,一个罪人所能追求的是什么。第三个动词是不定式,表达追求的目标或目的。ἀρέσκω,1) to please;2) to strive to please,to accommodate one’s self to the opinions desire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Infinitive。我们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所有要出卖的产品或项目,必须满足别人的需要。这个原则进入教会,基督就白白死了。讨人的喜欢,就是拿基督的真理做交易;加拉太教会之所以被异端摇动,不仅因为他们愿意被讨好;也因为他们按自己的传统,以为可以靠行为,和神的救恩做交易。一个千百年来沉浸在交易习惯中的人,不相信真有爱和伟大这回事,不可能相信白白的恩典,觉得因信称义是骗人的。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教会容易被讨好而出现摇动的根本原因。由于我们没有真爱,我们不相信、不接受而且中伤神的爱。

保罗靠主把自己从这种泥坑分别出来。与“现在”呼应,他最后使用了一个副词ἔτι, yet, still,意思是“仍然”。显然,一个仍旧讨好人的人根本没有重生,他仍活在过去。很多基督徒的“现在”或“重生”是假的;因为他们“仍然”为人活着,或在人际关系的枷锁中,被个人恩怨所捆绑,而不是活在基督的恩典和自由里。

最后一句话翻译起来有些难,因为ἄν是一个小品词(particle),没有中文和英文对应的字。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人,但绝不可能是基督的仆人。这里主要用于强调这种决绝的语气。一方面,基督和祂的福音是唯一的,另一方面,基督的仆人也是唯一的。为了突出这一点,保罗再用一个副词ἤμην,意思是truly, assuredly,“的的确确”、“完完全全是这样”。这个副词的时态是“过去不完成时”,通常表示重复或连续的动作。简单地说,这个副词传递的信息时:如果我仍旧讨好人,那么过去我反反复复、四处奔跑所传的一切一切,都是假的,都不过是表演。感谢主,这句话实在是对所有传道者的警告。

不过最后一节经文不能滥用,或者说,不能反过来运用。一个小偷偷了东西,周围的人都指责他。他不能说:“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如果你是绊人脚的,让人跌倒的,教会的弟兄姐妹都在圣灵的感动或催逼之下看见了,责备你,你又不悔改,就不能用这句经文为自己辩护,那样,你也就是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这句话只有在这种意义上是正确的:不为基督而为罪去追求得人心,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基督的仆人。

最后两个字是δοῦλος Χριστοῦ:基督的奴隶。我们或者做罪的奴隶,或者做真理的奴隶。没有第二条道路。有无神论者无知地吹嘘说:我不想做任何人的奴隶,我要做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谎言。你仍然是别人的奴隶,当然也常是自己的罪的奴隶。沦为自己的奴隶的人更可怜,更加自由无望。因为看守和犯人都是自己。事实上,他们误解了什么叫基督的奴隶。基督是神,就是道路、生命和真理。作基督的奴仆就是自由。现在让我们重新看看保罗的自由。正因为他是基督的奴仆,所以,我们今天所领受的一切信息,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人间锁链的自由人。他在这里说话的姿态,比人间任何自以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的自由人,更自由。保罗的话语所代表的真理和自由,是我们在世界里根本看不到的,但恰恰是我们一直真正需要的。求神将这样真正的自由赐给我们,阿门!

任不寐,2009年9月24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