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穿越教会的黑暗(加4:12-20)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的证道经文是加拉太书4:12-20,“12 弟兄们,我劝你们要象我一样,因为我也象你们一样。你们一点没有亏负我。13 你们知道我头一次传福音给你们,是因为身体有疾病。14 你们为我身体的缘故受试炼,没有轻看我,也没有厌弃我。反倒接待我,如同神的使者,如同基督耶稣。15 你们当日所夸的福气在哪里呢?那时你们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来给我,也都情愿。这是我可以给你们作见证的。16 如今我将真理告诉你们,就成了你们的仇敌吗? 17 那些人热心待你们,却不是好意,是要离间(原文作把你们关在外面)你们,叫你们热心待他们。 18 在善事上,常用热心待人,原是好的,却不单我与你们同在的时候才这样。19 我小子阿,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20 我巴不得现今在你们那里,改换口气,因我为你们心里作难”。感谢神的话语。各位弟兄姐妹,路德曾藉着加拉太书转向宗教改革,我们正藉着加拉太书穿越教会的黑暗。真正的基督徒当像圣经一样诚实,就是比社会更能面对教会存在的问题,包括教会在历史上干的那些脏事,以及教会今天正发生的风风雨雨。主耶稣说,“阴间的门不能胜过她”——一方面,教会有阴间的权势,但另一方面,基督徒最终能在基督里得胜。我相信,面对社会和教会的双重黑暗,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过这样清高的感叹:我不愿意和人打交道,因为人让我害怕;尽管我们自己也是人。事实上,有史以来人类世界唯一有资格说这样的话的人只有一位,就是耶稣。这唯一无罪的人不仅没有清高到释迦摩尼“看破红尘”的程度,相反,他转过身来进入“滚滚红尘”;而且爱人到这种程度,为我们所有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不仅如此,基督并不仅仅是一个舍己为人的道德事件,祂的复活将胜利宣告给我们,让我们可以靠着这样的胜利重新面对自己,在教会的黑暗中不断走向自由。今天这段信息,保罗告诉我们直面教会黑暗的三种姿势:第一是人际关系的更新,这涉及教会里全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对真理的顺服,这涉及人与上帝的关系。第三则是重生的反复,这涉及人与自己的关系。当然,这三组关系的背后,归根结底是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因此,我们这篇讲章也相应地划分为三部分,我们照样把这组信息放在“交叉结构中”。12a是第一部分,与之对应的第三部分为19-20,中间是主干部分,12b-18——我们在真理里面成为弟兄,我们在真理里面像孩子一样慢慢长大。愿主耶稣基督的真理与我们众人同在。阿门!

一、人与邻居(12a)

1、全新的关系1:弟兄们

当我们从洗礼中重生,当圣灵带领我们呼喊“阿爸,父”,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随之而来——所有呼喊“阿爸,父”的人就成了弟兄姐妹。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第一,上帝之下人人平等。所有教皇制被宣布为非法,教会里人对人的权势和精神奴役、情感暴政都被宣告无效。第二、基督里面彼此相爱。我们都穿越过人生的荒漠,在人群中孤独如狼。根本原因在于,在基督之外,人际关系或弟兄关系的本质为该隐和亚伯所奠基,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对人是狼,是彼此嫉妒、物竞天择和彼此相恨。这是人看人越看越讨厌的根本原因。由于长期浸淫在这样的敌对状态或战争状态之中,我们很难一下适应或能够顺利进入弟兄姐妹的状态。就像在中国的人际竞争的绞肉机里面出来的人,很难一下子适应陌生人见面互相微笑致意这种文化。我们常常经历这种笑话(略)。这种传统给了我们一种非常紧张的生存状态——无父之孤儿,无兄弟姐妹之独子。第三、独生子女现象。可以这样类比,魔鬼在世界一直执行一种更深刻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个没有弟兄姐妹,这个没有弟兄之爱也不爱姐妹的独生子女,常常体会一种孤独。常常在教会里张扬着自私自利。他们的特点是永远没有安全感,不相信任何人,又缺乏爱的意愿和能力。他们的口号是“我要”,而不是“我给”。在独生子女文化中浸淫过的人,即使进入教会也残留着时刻防范、要争抢些什么的临战表情。我们要知道,认同这样一种关系需要时间。孤独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都刚刚回家。不过既然我们在基督里有了手足之情,家里人不要玩虚的;家里人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敌我关系。而弟兄姐妹之间,要爱护和帮助那最软弱和最需要帮助的人。而既然是弟兄关系,就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好,因为对方和你一样是人;也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坏,因为他们是你的弟兄。新一年,我们能否认信这种关系。求神帮助我们。第四,先说“弟兄们”。正因为如此,圣灵使用保罗首先爱他们——不是别人先把我们当弟兄姐妹,我们要先把别人当弟兄姐妹——哪怕加拉太教会的人暂时偏离了真理,哪怕因为这种偏离,加拉太教会不再视保罗为弟兄,反而视为仇敌。我个人最近得到的感动是:要人作自己的弟兄,我们首先要作别人的弟兄;我要不断努力,以便配得上来自弟兄姐妹、来自你们所有人的爱;这爱与宽容有关,无论怎样,加拉太教会的弟兄姐妹仍然是弟兄姐妹,虽然他们偶然偏离真理。弟兄也是人,可能出错,这新的关系要求我们宽容和忍耐。我相信,当保罗呼唤“弟兄们”的时候,他自己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我们仿佛也被召唤,让我们聚集在冬天里如同在春天。佛教说我们聚集在一起是因为缘分,但基督徒聚集在一起乃是因为基督——基督比缘分大,因为祂是神。缘分没有理由,基督是我们的理由,这理由就是神的爱。

2、新关系的实现:劝

当我们唱着弟兄的高调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时候,一定有些忐忑不安——我们怎样才能活出这种弟兄关系来。弟兄的新的活法叫做“劝”。换句话说,这种全新的关系是“劝”的关系。我们要知道,在“劝”之前,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嫉妒;第二、冷漠与幸灾乐祸;第三、仇恨与攻击;第四、互相利用;第五、背后中伤。但“劝”是什么意思呢?δέομαι,to want, lack;2) to desire, long for;3) to ask, beg。我一直这样祈求。与这些旧的关系相对应,第一、劝是爱,是不嫉妒;是希望人好。因为神先爱了我们,而神的恩典是够用的——这从两方面根除了该隐杀害亚伯的动机;被爱的人才能爱,拥有足够的爱才不会嫉妒。嫉妒成性乃因为缺乏爱。第二、关心别人的情况。这和看人神学无关。看人神学是挑刺论断人,并趁机取义;但“劝”乃是在乎别人的软弱,希望提供帮助。这与冷漠相对。保罗没有对加拉太教会的问题高高挂起,甚至趁机讥笑他们。第三、劝必然是好言相劝,不是攻击。第四、保罗劝他们没有任何私人目的,不是要利用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第五、“劝”一定是当面的,不是背后说人。不过劝有两个界限:一方面,不听就算了。我不是上帝,不能审判你。避免劝不成就反目成仇。有时候,本来还没有这么紧张。一劝,一“投入”,若没“产出”,就会生气。另一方面,劝要用真理去劝,保罗若自己不在真理里面,这样的“劝”毫无意义。所以劝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劝不是犬儒和市恩。劝是为了真理,劝;里面一定有责备、有批评。不是为自己求,是为基督求。是为别人的福分求。无论如何,“劝”将人际关系更改了,指向爱与和平。劝取代了大批判和战争,取代了批判的武器也取代了武器的批判。但劝是有 原则的,有真理的坚守在里面。这一点超越了梁山聚义和桃园结义那种功利性的弟兄关系:只有利害,没有是非。世界里的“劝”常常违背真理,甚至鼓励你犯罪,技巧是投鬼所好与投你所好。和平却坚持原则,这是基督徒新人际关系的准则。

3、劝的内容:方向与方法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劝”?感谢主,保罗给了我们一个简明扼要的示范。Γίνεσθε ὡςἐγώὅτι κἀγὼὡςὑμεῖς;as I [am]; for I [am] as ye [are]:或者,become like me, for I became like you。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劝要为听众指名一个明确的真理方向,就是真理认同:“我劝你们要象我一样”。另一方面,劝勉者自己必须与听众有一个身份认同:“因为我也像你们一样”。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你们要象我一样”。Γίνεσθε ὡςἐγώ,γίνομαι,Tense: Present;Voice: 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Mood: Imperative。变得像我一样。有被动意味,基督徒的成长是被改变的,靠着神的话语,也靠着彼此的代祷。你们,整个加拉太教会的人。不是其中某个人。整个希腊-罗马世界,整个外邦知识分子,整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像保罗一样,也都能够像保罗一样。就是从一个以为行为成义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并因此以论断别人不义为己任的道德愤青或圣人候选人,成为单单仰望基督救恩的新人。保罗这样做到了,你们也可以做到:认罪、悔改,信基督。问题是,外邦人怎样才能变得像保罗呢?第一、基督找到你,信道从听道来的。第二、不是说保罗是完美的,而是说,应该像保罗一样归信完美的基督。第三,转变,将过去的“信仰”更新了,正如保罗从犹太教转向基督教。第四、像保罗一样被释放,得自由。愿每一个基督徒都能对世界说,愿你们像我们一样。这是基督徒活在世界里的真正意义。但有一种嫉妒:我祈求你们千万别像我一样。阻拦别人信和成长。这里要警告有名望的,在先的,论资排辈的。我们再看另一方面,“因为我也象你们一样“。这里的“像”是另外一个字:κἀγώ,1) and I;2) I also, I as well, I likewise, in like manner I;3) even I, this selfsame I。很多英文版本将之翻译成过去时态。因为我过去也曾经像你们一样,是一个律法主义者。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劝说者容易成为政工干部,女团支书——好像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教导别人怎样成圣,却忘记了自己不过也是罪人。这将居高临下的宣教姿态取消了,让我们与所有的听众一起仰望基督。还是那句话,不要演上帝。身份认同也让我们对别人有信心。保罗成为基督徒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法利赛人,犹太教的狂热信徒。他手上甚至还沾有基督徒的鲜血。保罗放弃了自己,他盼望加拉太教会的人也能如此。所以我们应该诚实地面对别人的缺点。“都在上帝以下”这种观念取消了鹤立鸡群和玉树临风。我们都是罪人。不要轻易下结论:我对这个人很绝望。我们要知道,连你和我这样的罪魁神都接纳并改变了,无所不能的神就能在任何石头中兴起亚伯拉罕的子孙来。上帝对保罗没有绝望,保罗就没有资格对别人绝望。总而言之,我们从这里与这样的人类文化区别出来:你们不能像我一样(“我怎么这么好”),因为我不像你们一样(“我不像那个税吏”),那是真正的奴隶状态。

二、人与真理(12b-18)

1、人的爱(12b-14)

各位,现在的问题是,“劝”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的捆绑。如果有人对你好,你碍于面子不敢或不愿责备他的错。如果人得罪了你,你的劝从根本上是为了攻击和报复。这两方面是教会关系的重要试探。因此,圣灵藉着保罗接下来要粉碎这些捆绑,不顾一切把我们带到真理面前。请注意,“你们一点没有亏负我”,这句话是下面内容的提纲挈领。保罗的批评不是因为人际关系,也不是为了自己。一方面,你们对我好,但我仍要责备你们在真理上的偏离;另一方面,我责备你们,不是因为你们对我不好,同样是为了真理。愿我能远离因为被爱而弯曲真理的罪,也远离因为受伤和攻击人的罪,以及因为自私而无视会众的偏离。愿我们记得,耶稣为我们受了伤,就不再有什么能真正伤害到我们。一个容易受伤的人和容易被好处感动的人,不适合站在讲道台上,也不适合去传福音。所以我们要明白,加拉太人没有亏欠保罗,而是亏欠了真理。真理不是人情。加拉太教会的爱生动表现在保罗的病上。保罗的病可能是眼病(加拉太书6:11)。不过δι᾽ἀσθένειαν τῆς σαρκὸς,也可以解释为“肉体软弱”,因此有一种可能,保罗第一次传道在真理上有所妥协,他大约讲了一套非常“感人”、可以让人马上举手的那种道。这把加拉太人感动得跟什么似的,一下子就爱上了保罗。或者,也许是因为类似保罗在路司得被打伤了那种情形(使徒行传14:19)——“挨揍”足以成为罪人幸灾乐祸、嘲笑传道人的理由。也有人将之理解为大麻风病、“抑郁症”或哥林多后书12:6-10所说的“刺”。而在使徒行传13章里,马可离开保罗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旅程的艰辛,山高谷深容易引起病患,当地常流行疟疾.。而古代社会,生病常被视为被神咒诅的。不过这里也有一个相关真理,保罗一直没有或未能用神迹和祷告来医治自己的病。14节上半句的中译似乎有些问题。原文是,καὶ τὸν πειρασμὸν μου τὸν ἐν τῇ σαρκί μοῦ οὐκ ἐξουθενήσατε,直译应该是,你们没有轻看我在肉体上所受到的试探。这是KJV的翻译:And my temptation which was in my flesh ye despised not。试探这个字就是“主祷文”里的那个“试探”(马太福音6:13)。不过也有人解读为“你们的试探”。事实上这是双重试探。对保罗来说,疾病或肉体的软弱挑战他的信心。而对初信和慕道的人来说,传道人的疾病和软弱同样是一个拦阻,特别是怀有成功神学那种期待的慕道者。“厌弃”:ἐκπτύω,有另外一个否定性的连词“也不”(οὐδέ)与“轻看”并置。这表明这种试探可能达到极端,就是拒绝肉身软弱的传道人。不过传道人的软弱或疾病也可能成为另外一种试探,就是激发一种过度的爱。加拉太人接待保罗像上帝的使者,像天使;甚至像基督,这在真理上没有什么错(玛拉基书2:7、马太福音10:40、路加福音10:16);但是,与后面的敌视相对比,我们发现,这种尊重有自己的问题。人对人的爱心是有限的,会因为真理的原因而失去。这也提醒我们,弟兄之间若不在真理上相爱,这种爱是靠不住的。

2、人的恨(15-16)

“15 你们当日所夸的福气在哪里呢?那时你们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来给我,也都情愿。这是我可以给你们作见证的。 16 如今我将真理告诉你们,就成了你们的仇敌吗?”巨大的翻转:从天使到仇敌,从眼珠变成疏离——只因保罗讲了真理。“ 你们当日所夸的福气在哪里呢?”福气或新婚之感的失丧至少有四个原因:第一、布道会本身的缺陷,急功近利,迎合人。特别是,成功神学没有兑现。未必传错了,只是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第二、神的美意:受洗前后吃奶。然后要吃干粮,有挑战,有功课。第三、听众的心理:新鲜感过去了。当然,牧者再没有活水的江河流出来。第四、罪上来,老我(特别是人本主义)复活,让我们厌弃上帝的真理。这是保罗的处境。本来,保罗的教导是纯正的,但加拉太教会在生活中自己偏离了真理。起初的热心会非常夸张,自己把自己都感动了。“那时你们若能行,就是把自己的眼睛剜出来给我,也都情愿”。很多基督徒都经历过这个“眼睛剜出来”的阶段。但热心会渐渐变冷。不要被起初的爱心所蒙蔽,要充分估计将来的风雨。相爱会变成敌对。一方面,互相熟悉的豪猪效应。另一方面,罪人与真理为敌。仇敌(ἐχθρός),这个字中包含“恨”,因此我们看见爱与恨之间天翻地覆的转化。这个转化的全部原因在ἀληθεύω,to speak or tell the truth; to teach the truth; to profess the truth。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这个动词在圣经中第二次出现在以弗所书4:15的“惟用爱心说诚实话”。讲真理是出于基督的爱。但人不能接受这种爱。我们从这里看见两方面的翻转。一方面加拉太教会对保罗的爱变成对保罗的恨。另一方面,基督藉着保罗传讲真理的爱,被加拉太教会当做恨。世界恨正确、恨道路、真理和生命(约翰福音1:4-5)。保罗也在重申,传福音不是为了讨好人(加拉太书1:10)。这里面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爱肉体有病的人,怜悯使我们像上帝。加拉太教会爱有病的保罗,厌恶有真理的保罗。这逼迫一些牧者宁愿有病也不愿意有理。就是宁愿讲见证也不愿意宣告福音。人恨传讲真理的人,因为真理首先要我们成为罪人,然后让我们看见自己不过是白白接受恩典的乞丐。蒙特利尔有一间教会,那里的一些弟兄姐妹跟我说,我们不能离开那间教会——因为那个传道人太可怜了(“任不寐太可气了”)。他们不是爱基督,不是爱真理,不是爱教会,是爱上了自己的怜悯。约翰福音和约翰书信不仅是讲爱的,也讲恨(约翰一书3:13、约翰福音7:7)。我这样说不是鼓励我们一定要招人恨,而是说,为了真理,我们要预备好成为世界的敌人;而为了真理,我们弟兄姐妹之间,需要从人情中的相爱,成长到真理中的相爱。人情之爱让我们越活越累,甚至常常反目成仇;但真理之爱虽然经历风雨,最后必得自由。

3、它的爱(17-18)

这风雨与两方面的。一方面,每个人都恨真理,另一方面,趁着真理引起的冲突,魔鬼一定进来搅扰教会。“ 17 那些人热心待你们,却不是好意,是要离间(原文作把你们关在外面)你们,叫你们热心待他们。 18 在善事上,常用热心待人,原是好的,却不单我与你们同在的时候才这样。”这里保罗要我们在因真理而起的风波中认识他们。也认识自己。他们不是善的(καλῶς),你们也不是。人行善的不诚实,不过是人前的表演。首先我们要注意,真理风波一定被魔鬼利用,一定有一个复数的第三者趁机用人情来拉拢因真理而恨恨不已的那些人——这是教会里的落井下石和助纣为虐现象。保罗这里让我们看见律法主义下面的善的三种本质,第一是为了交换。第二是为了获取人的荣耀。第三,或者说根本目的,是把基督徒从基督里排挤出去。“离间”:ἐκκλείω,1) to shut out, to turn out of doors;2) to prevent the approach of one。已经进来的赶出去,没有进来的加以阻止。这个动词和“在基督里”是针锋相对的。联系上文,就是魔鬼或搅扰者对你示好,最终的目的是把你从基督里拉出来,让你回到世界,回到埃及,回到你熟悉的,浸淫多年的人际关系的泥潭里。有些教会很热闹,所谓很温暖,很多时候就是靠这一套、靠“叫你们热心待他们”那种“热心”来维系和巩固的。而如果一旦你不能如愿地投桃报李,就会翻脸,伤心、攻击。热心这个字是ζηλόω,to burn with zeal。这真是一个很生动的字。意思是带着火、达到沸点;带着仇恨、嫉妒和紧张去爱。这种爱有些恐怖,因为有算账紧随其后。这是夹枪夹棒的“爱”。林前13中“爱的颂歌”中说“爱是不嫉妒”,那个“嫉妒”就是这个“热心”。这种包含嫉妒的爱很累人的——你对张三好,我只有比你对张三更好才能收买张三的回报。然后教会之间的竞争就沦落为“比好意”游戏,魔鬼和小人就要利用这种鹬蚌之争——哪个教会饭做得好我就去哪里。哪个教会提供交女朋友和就业机会多的我就去哪里。亲爱的弟兄姐妹,不要找对你好的教会,要找告诉你真理的教会。其次,不要把责任都怪给魔鬼。如同夏娃。“我们自己”也有问题。“在善事上,常用热心待人,原是好的”。警惕热心的异教徒和异端。不要靠着别人的热心去信什么宗教。常常异端和邪教有充足的热心,不仅是出于属世的利益动机,也源于鬼魔的争竞。“他对我这么好,不信不好意思”。这是非常危险的试探,基督徒去传道要首先避免成为试探人的。必须在善事或真理上热心,真理比热心重要,是热心的基础和内容。否则,没有真理或与真理无关的热心,更加危险。“八卦的热心”。保罗对福音的热心是不顾性命的,这是神所悦纳的。有两种“热心”的竞争:为真理的热心和为谬误的热心。保罗的热心和他们的热心。这是你受洗成为基督徒左右为难的属灵背景。保罗曾经那样“热心”过,他认识这狂热。不仅如此,“却不单我与你们同在的时候才这样”,这显明了加拉太教会的热心是虚假的,不过是人前的表演。保罗实际上也告诉他们,没有人真的是善的,哪怕他们对自己曾经那样的爱戴——律法使人知罪。

三、人与自我(19-20)

1、全新的关系:我的孩子们

在这交叉结构中,我们能清楚地注意到我的“弟兄们”与“我的孩子们”之间的呼应关系。如果说“弟兄们”除去了教会里的等级制度,但也留下了一个滥用自由和不负责任的风险。其中最现实的滥用就是从此进入没有牧者的状态,教会就沦落为“小兄弟会”和灵恩派的极端状态之中——独生子女军团进一步变成没有老师的幼儿园或留守儿童。一方面,他们认为每个弟兄都是平等的,因此弟兄可以轮流查经和轮流带领;另一方面,他们宣告每个人都得到了圣灵的感动,因此可以平等自由在主日崇拜中百花齐放,自由释放。这两种思潮将牧者赶出了教会,他们获得的不是自由,而是因为偏离真道,由于讲道台的缺席,让魔鬼趁机进入,让人占领的教会。今天,教会里的所谓黑暗和混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讲道台的软弱、妥协和缺位,一方面造成了教会不断世俗化,造成了世界对教会在欧美的节节胜利;另一方面,则引领教会进入无牧时代,个人任意而行,结果形成教会里的“诸神之战”。感谢神,一句“我小子阿”(τεκνία μου),实在是扭转乾坤。第一、神在教会、在弟兄姐妹之间设立了牧者,而牧者与会众的关系,存在一种真理里面的牧养关系。在这里我们要预防两种极端。一方面,没有牧者的教会绝对不是基督的教会,或者,神任凭其存在,或者因为怜悯,要催逼他们重建。另一方面,有牧者的教会。但牧者不是真正的父亲,因为我们只有一位天父。哥林多前书4:15,“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一并参考:帖撒罗尼迦前书2:6-8)。所以我们要为“神父”瘾特别深的牧者说几句话,这种父子关系有三个界限。第一、从神生的。“为父的”,意思是像父亲一样,前提是“你们学基督的”——牧者在基督里才有资格像父亲一样。要警惕那种父权。使徒约翰常说“从神生的”(约翰一书3:9),这就是说,是圣灵藉着道重生了我们,而不是那个人生了我们。第二、用福音生。这种牧者的心肠或牧养的关系,仅仅表现在“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牧者不是生活上对会众有养育之责,仅仅在福音上对会众有养育之责。在这里,我们要脱离复杂的教会和对不务正业的牧者的追求。第三、生养儿女。“师傅虽有一万,为父的却是不多”;这要我们避免第三个极端,就是那些仅仅有真理教导的人,却没有爱心,只能是师傅,却还不是牧者。牧者首先要有真理的装备和教导的恩赐,如没有这个前提,所有的“爱”都毫无意义,都是魔鬼的伎俩;但随后,要有教导的耐心和爱心。当然,这爱心仅仅与福音真理有关,与属灵表演和助人为乐无关。这牧者的心肠就是像教养孩子一样用真理牧养会众。

2、新关系的实现:再生

那么,什么是像生养孩子一样牧养教会,或者,我们像孩子一样在成长中得自由呢?第一、圣诞或洗礼的自由。上次证道我们讲到圣诞,讲到在基督里我们在法律上,被领养为神的儿女。这是我们的生日,这是我们洗礼那一天。那时候。我们如出生的婴孩,我们需要慢慢长大。第二、孩子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功课。保罗说,“ 我小子阿,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一方面,对牧者来说,“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另一方面,对会众来说,“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我们先说说第一方面。首先,要把会众、特别是刚刚回家的弟兄姐妹看成属灵上的婴孩,这里面包括爱护的责任和教导的权柄。其次,“再生”,意味着不厌其烦、重复的教导。不仅在内容上重复,在形式上也重复。一棵小树今天需要进阳光雨露,明天也需要。我们这个主日要去崇拜,下个主日也是。缺席的结果一定营养不良。不仅如此,“再生”也意味着“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教条毫无道理;同时,无论是个人还是教会,不断的更新和“宗教改革”是正途——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是这个改变不是任意的,也不是人意的,乃是不断回归圣经。最后,再生之苦。这里面有成长的烦恼。这烦恼常常表现为厌烦。这是牧众两方面的功课。对会众要有足够的耐心,如同对待孩子——孩子是慢慢长大的。保罗在这里把成长比喻为再生之痛。这痛不仅是牧者的,也是每位基督徒的。ὠδίνω,to feel the pains of child birth, to travail,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 “产痛”。这种产痛还不仅仅是真理的扎心,也表现为不断重复的繁重。教导是不断的唠叨。牧养教会是一件苦差事。辛苦之一是要重复。刚刚解决的问题会不断重新提出来。旷野42站的问题其实差不多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转向第二方面,牧养关系的目的只有一个,是要基督成型在信徒的心里。而绝不是自己成为信徒的义父。真正的牧者永远不应该追求自己在信徒的心里,而是基督在信徒的心里。我知道来我们教会的一些弟兄姐妹是因为爱我,但我今天加倍劝你们,这个方向要不断地扭转,直到基督成型在你们心里。也请你们怜悯我,不要给我这样的压力,因为我实在知道自己不配,演上帝让我比金凯利还痛不欲生。最后,基督徒的天路历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这是圣诞之后的成长。基督已经进入我们的心,但需要藉着上面说的重复的功课渐渐成长。孩子需要看顾,所以警惕没有牧者的教会,也警惕牧者满天飞的教会。求神怜悯“教会里的留守儿童”。圣诞之后,希律要杀死婴孩耶稣。受洗之后,魔鬼要杀死你里面的小基督。于是有天使出现在你的生活里,带领你逃生,也带领你在圣殿或天父的家里成长。这是耶稣的童年,也是基督徒的童年(希伯来书5:12-14)。这是一个不断靠神的道更新自我十字架过程,是一个不断进入不犯罪的自由的过程。正因为“再受生产之苦”,对基督徒来说,我们每天、每个主日都是洗礼,都是复活节——向罪而死,向基督复活。就是在这样的更新中,我们不断成长,不断走向自由。

3、再生的功课:心里作难

“再生”的确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得事情。保罗在前面谈到了“病”、“恨”,谈到了 “苦”,这里又谈到了“难”。佛教把人间的这些不幸发挥到绝望的高度,不过至少让我们看见通往自由的道路是何等的艰难。我们现在看看保罗的难处在什么地方:

“ 我巴不得现今在你们那里,改换口气,因我为你们,心里作难。”首先,牧者不是神,不可能无处不在。这时保罗不在加拉太教会,所以他渴望此时此刻能在他们身边,与他们同在。确实,牧者不能总是离开教会。当然,教会也不应该离弃牧者。但无论如何,牧者不可能随时在会众身边。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加拉太书,才有了只有靠福音真理和神的道去面对所有问题这样的道理。其次,这难处是“因我为你们,心里作难”。“改换口气”:ἀλλάξαι τὴν φωνήν μου,to change my voice。这话的意思是,保罗何等希望等他见到加拉太人的时候,他们已经改正了错误,他就不需要用这些严厉的话去责备他们。这也可以视为保罗的一种祷告。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因我为你们心里作难”:ὅτι ἀποροῦμαι ἐν ὑμῖν,for I stand in doubt of you。“心里作难”这个字是ἀπορέω,意思是,to be without resources, to be in straits, to be left wanting, to be embarrassed, to be in doubt, not to know which way to turn。我想,做父母的都能体会到这种“左右为难”的心境。因为加拉太教会的人是婴孩,对孩子,不管不是,管也不是;深了不是,浅了不是。这种无奈和无力感,跃然纸上。我也盼望今天所有作儿女的,从这里想一想父母的“为难”。而我们这些曾经是孩子的,也能想一想我们自己曾经怎样让我们的父母左右为难而从来不知,从而能宽容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心里作难。不过保罗的左右为难和不知所措至少传递了三个信息 。第一,爱让人有所顾忌。无论是传道人还是平信徒,我们要把上帝的爱放在第一位,要充分考虑人的语言所具有的敏感性和杀伤力。因此,必须三思而后行。这首先是我的功课。我常常为了审美的快感而信口开河。我们越是爱基督所爱的,我们就会常常体会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为了让别人更多活在基督的自由里面,牧者就必须更多地限制自己的自由。事实上,上帝如不爱我们,处理人类是很简单的事情。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就是上帝的“心里作难”。第二、尽管如此,我们若全面读加拉太书,你会看见保罗的自由,就是他靠基督胜过了这种左右为难,用爱心将真理说出来了,并没有妥协。保罗的左右为难也告诉我们,他毕竟也是人,在个别地方有一种自相矛盾和瞻前顾后的犹疑。愿我们知道,我们的牧者和每一位弟兄姐妹,都不同程度地生活在这样的左右为难的尴尬之中,因此我们实在需要彼此担当,以便在基督里彼此坚固我们的新自由。第三、由于罪,人与人处于隔心的状态,人与人不能互相理解和永远相知。这是传道面对的难处,因此只能求神知了。既然神知道就行,这就是我们最后的自由之路——坦然无惧地把真理宣告出来。然后把结果交给神。各位弟兄姐妹,基督徒额度自由就是不断把左右为难钉在十字架上的过程。愿主耶稣基督的自由常与我们同在。阿门!

任不寐,2011年1月16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