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福音经文是路加福音15:1-7,“1 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2 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3 耶稣就用比喻,说,4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5 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6 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7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感谢神的话语。路加福音15章有三个比喻,传统上称为“失羊的比喻”、“失钱的比喻”和“浪子的比喻”。这三个比喻逐一演进了人失丧的程度(1%、1/10、1/2-1%、10%、100%);因此将耶稣十字架的救赎置于走投无路的紧急状态。这三个比喻的核心信息是失而复得的属天快乐,三个故事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上帝自己。耶稣通过这三个比喻,来告诉我们人是谁,特别是,上帝是谁。人是失丧的,上帝来找我们,而且是在基督里来找我们。耶稣用这三个比喻至少告诉我们三方面的重要真理。第一、我们迷失了,靠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不是属于我们的家乡,因此我们在哪里都有寄居和过客之感。第二、因此上帝来寻找人,不是人寻找上帝。这一点将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区别出来:无论是上帝不管我们的无神论,还是人自己得道成仙的宗教泛神论。第三、上帝是大有能力的,祂能找到我们,于是有道成肉身,有十字架上的救赎与复活,而祂的话语也带着能力。上帝就是爱,祂不会弃我们于不顾。这三个比喻的结局都是一场欢喜的盛宴,宣告了基督的得胜以及我们所有失丧的罪人因信基督被上帝找到的欢喜。我今天只是讲论第一个比喻,而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础。愿神的能力和爱今天加倍地临到我们,愿我们今天加倍地欢喜快乐。阿门!
路加福音15:1-3告诉我们这一系列比喻的背景。在这个背景里面,我们先来看看基督进入世界之前的状况。地上的人类、世界、城市、社区或者家庭划分为两个部分,一边是众税吏和罪人,一边是法利赛人和文士。换句话说,人类世界划分为高层和底层两个部分,或者是善恶两部分。这是创世记第三章人类吃了善恶树之果之后必然的结局。对人来说,这个二分法是真实的,对上帝来说,这是不真实的。于是神的儿子进入世界,使这个世界成为三维世界,同时宣告所有的人都要在神面前悔改。我们先看看这个二元世界。二元世界是一个无神论的世界,同时,两个阶层都自以为神。这两个阶层都以上帝为仇。众税吏和罪人、法利赛人和文士,分别构成这个世界的两极,对于底层来说,他们的社会理想是推翻上层,有朝一日取而代之。他们因自己的苦难痛恨上帝,同时因自己的苦难把自己想象为受苦的上帝,他们因上帝反对革命而嘲笑上帝。因此,这些社会底层的人归向基督完全出于神的恩典,一定是一个“被动事件”。上层更有理由反对上帝,一方面,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观念剥夺了他们一切的特权与合法性;另一方面,他们不能容忍底层的人士在上帝面前与他们平起平坐。这就是法利赛人和文士攻击耶稣和罪人同席的理由。不仅如此,这个二元世界第三个方面的特点是,两极互相要成为对方的上帝,因此彼此杀戮又彼此需要。在耶稣进入世界之前,这个二元世界就这样平静地运转着,这个平静下面是无数的人杀人、人吃人最后同归于死的暴风骤雨与历史动荡。中国文化是绝对二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这个文化的本质。这种传统影响到中国的教会,彼此需要和彼此论断形成中国教会生活的主流。这两个互相对立的世界在两个方面是有共识:第一,共同反对上帝。我们一定要明白,是这两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杀害了耶稣,这是各各他山上的一幕——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受耶稣。这表明人失丧的程度,我们不仅远离了上帝,而且是上帝的仇敌。上帝不仅是来找祂失丧的儿女,而且是来找以祂为仇敌的人类。第二、他们虽然互相对立却互相需要——这个彼此践踏的人类为了显示自己是上帝一定需要对方是恶的。人间的恶未必对方真是恶的,而是因为我们需要用别人的恶来显示自己的善因此要揭发、暴露甚至虚构、控告别人的恶。因此对人来说,我们不能容忍善,不能容忍基督的善,也不能容忍别人的善。因为在二元世界里,别人的善就意味着自己被显为恶。因此,为了让自己更像上帝,两方面都需要对方是坏人。于是人类的文明就是人寻找坏人然后很快乐、很解放的世界。人类寻找坏人的运动就是道德。道德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别人不好,而在于别人比我不好。道德世界最大的悖谬是:对别人不道德的指控恰恰是因为我们需要别人不道德,我们并不真正的痛恨别人不道德。二元世界,人会为别人的不好感到幸福,我们会为别人的好感到痛苦。这个道德世界最大的痛苦是别人比我们更好。有时候我们会虚伪地赞赏一下别人好,但心里并不真正的情愿。正相反,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别人好的同时,我们就会动员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打开眼睛和耳朵,要猎取关于这个人所有的负面信息,要毁灭这个人在自己心中造成的压迫感。由于人都是罪人,这个调查取证的工作一定成功。比如,如果这个人讲道好,你一定会去问,“那他生命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长得比你漂亮,你一定找她性格上的缺点……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把任何比我们在某些方面好一些的人拉下来,与我们等同,甚至最后放在我们下面。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人犯罪后,因为怕上帝,就需要拉下无花果树的叶子遮盖自己的罪。每个人都成了别人无花果树的叶子。我们找坏人或创造一个坏人不是为了要拯救他,而是因为我们若不找到他就找不到一个遮盖能躲藏上帝的寻找。别人的不道德是我们绕开上帝咒诅的避难所。为此,人不仅要大力制造和宣泄别人的道德丑闻,而且,进一步在踩踏别人的同时与上帝平起平坐,扮演上帝——“我喜欢从果子论断他的树”。如果我们暂时找不到这坏人,我们就会马上找一个第三者的某些优点和这个人对照,把他比下去,没有坏人创造坏人也要上(人上人)。我们的真实用意根本不是赞美第三个人,而是利用第三个人消灭第二个人。然后等完成了这场战役,我们再把道德的屠刀转向你刚刚赞美过的人。夸一个远方的人是为了毁灭身边的某个人。在这样的道德饥渴中,人类无一人幸免。何况对人来说,不满足我的需要就是罪。不仅如此,由于自己并不真的好,又为了防止那个人变好来显示自己不好和说谎,因此就需要持续不断地控告。因此,我们发现,一个人攻击一个人几乎会没完没了,用一生的时间。这不仅是为了第一个罪,也是为了掩盖第二个罪。在这种意义上,每一个人都在找替罪羊。为这样的缘故,耶稣来了。但上帝伟大的地方在于,在人自以为找到替罪羊的同时,上帝藉着人的寻找找到了人。
这个可怜的监狱一样的二元世界的不幸普遍发生在人间所有的领域。即使在牧众之间、弟兄姐妹之间、夫妻之间,都可以看见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影子。文士和法利赛人活在我们自己的身上。由于这些二元结构完全没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二元的平面世界等候一声春雷,裂天而来。上帝要抬起他们因为没有第三位仲裁者和超越的爱而互相厮杀的头颅——耶稣来了!神的儿子裂天而来,这个二元世界变成了三维世界。这世界改变了。首先,“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底层社会的人士连续不断地向耶稣聚集(ησαν,Tense: Imperfect,Mood: Indicative)。因为“天国近了”。ἐγγίζοντες:ἐγγίζ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to bring near, to join one thing to another。路加福音共18次使用这个词,都包含着“天国近了”之意。这是一群什么人呢?πάντες οἱ τελῶναι καὶ οἱἁμαρτωλοὶ:all the publicans and sinners。τελῶναι:众税吏。众税吏和罪人,政治上的罪人和普通道德或律法上的罪人;是社会的渣滓和被蔑视、被遗弃的边缘人(路加福音14:13,21)。他们并不是自己主动来的,他们是上帝寻找来的。路加福音14:35b,耶稣呼喊着:“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为这样的缘故,他们来了。他们来也表明他们承认自己是罪人,需要上帝的救赎。他们来的目的就是听耶稣的道。ἀκούειν,这个动词不定式表示目的:听道,是重生的见证,也是新生命的保证,是得救的确据之一。这是进天国的道路。路加福音多次强调听道的重要性(路加福音6:27,47,49; 8:8,10,12-15,18,21)。这些底层的人靠什么进入天国,不是社会地位,而是听道。其次,耶稣进入世界将上层社会搅扰起来,由于既得利益或属灵的骄傲,基督和祂找到的人都将成为这个上层社会的仇敌。因此福音一定在世界和家庭里造成震荡,耶稣和祂的门徒一定被地上的假上帝宣布为搅乱天下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现在我们来看上层的反应:“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现在我们看见,即使耶稣来了,那个二元世界形成的看人的道德传统仍然起作用。这种精神在教会里发酵,被耶稣称为法利赛人的酵(路加福音12:1)。由于我们都是从二元世界来的,法利赛人的酵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信仰不是我和上帝的关系,而是我和别人的关系——看人而不是看基督,构成这种教会的核心生活。对于法利赛人和文士来说,税吏和罪人的存在是他们得救的确据,因此,他们得救与否完全依赖于这些坏人存在。但对于真正的基督徒来说,我们是否得救与税吏和罪人是否存在、是否得救没有关系,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和上帝的关系。看别人的基督徒根本“没有时间”悔改,也没有可能悔改,因此这种无聊的人生也等于自动放弃了重生得救的机会,他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人民服务是什么意思呢?别人好可怜,没有生命,我们要藉着“帮助”去当他们的上帝。于是他全部的精力都用于关心别人和上帝的关系上了,用于因论证别人不如自己而上帝竟然和她们在一起的抱怨中,用于在这种抱怨中把自己想象为比别人更义、比上帝更高明的优越感中了。但是,他们的善就在看人的同时被显为恶。因为他们的方法是:διεγόγγυζον:διαγογγύζω,Tense: Imperfec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连续不断地攻击,从不休息;而且是背后攻击——这本身就是恶。这个字的意思是,to murmur;低沉连续的声音、咕哝、怨言。他们背后诋毁,但他们诋毁的是什么呢?这种攻击至少有两个目的:第一,耶稣违背了摩西律法,不是神的儿子,因为他与罪人一起。也就是说,耶稣宣称自己是弥赛亚,一定是说谎。第二、耶稣和那些罪人一样,也是一个罪人、社会的渣滓。另外一种可能性是,一个人自己无法爱别人,就对别人的爱心更加痛恨。此外,就是嘲笑——耶稣竟然和那些底层的贱民混在一起。这是世界的表情,这是过去的那个二元世界残留在教会里的表情。文士和法利赛人是什么人呢?一方面,他们不承认自己不过同样是罪人,因此拒绝悔改重生的真理。另一方面,他们不承认上帝是寻找罪人的上帝,他们按二元世界的传统,认为上帝来乃是要寻找他们这些好人。圣经说,神来拯救的就是罪人和病人,而所有人都有病都需要救赎(马太福音9:13)。上帝让我们不要管别人和上帝的关系,专心看自己和上帝的关系(路加福音13:1-4)。耶稣把看人的道路宣布为死亡之路——不承认自己有病不可能得医治,只承认别人有病就成为控告别人的魔鬼的使者。两条道路都走向永火。但人在这飞蛾扑火的路上乐此不疲,不可能回头。这样的人如果信上帝,一定是神的恩典,是被动的事件。圣经有一位法利赛人就是这样被上帝找到的,他就是保罗。有人常常说,这个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信上帝,但是这人错了——因为让人成为基督徒的不是人的工作,而是神的工作。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正因为如此,上帝要自己来找我们,无论是底层的,还是上层的。我们先来看看耶稣是怎样面对悔改的罪人,然后再看看耶稣又是怎样面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耶稣是爱,祂爱罪人:προσδέχεται,προσδέχεται:Tense: Present;Voice: 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Mood: Indicative。to receive to one’s self, to admit, to give access to one’s self。接纳。非常友善的持续的接待。并且,συνεσθίει,συνεσθί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to eat with, take food together with。与……一起吃饭。这两个现在持续式表示耶稣一直在进行的工作。我们一定要明白,人间根本不存在爱罪人之爱。我们的爱只是爱我所爱,是自恋。耶稣的爱是爱不可爱的,这是爱麻风病人的爱。上帝的爱至少有三个方面是人间绝对没有的。第一、爱罪人、第二、爱仇敌,第三、为罪人和仇敌的罪去行动,直至于死。耶稣不仅爱税吏和罪人,也爱文士和法利赛人。祂对他们的责备是爱,而祂对他们传讲天国的道理也是爱。现在我们来看耶稣怎样面对祂的仇敌。“3 耶稣就用比喻,说”。这几个字将二元世界的传统彻底颠覆了,将拯救的信息显明出来;这拯救的信息就是神的爱。这几个字让我们热泪盈眶。对我来说,得罪和恶意攻击我的人,让我作呕,我们会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们,并在自己夸张的躲避姿态中显示自己的厌恶和清高。但这不是耶稣的作法。首先、耶稣的爱没有边界。耶稣没有利用底层的情绪来趁机反击上层社会的傲慢与黑暗。耶稣不是一个革命者、煽动者和宣传家。原文很清楚地显示,耶稣这番话是对两方面的人士说的。耶稣没有蔑视这些自以为是的人,仍然耐心教导他们,给他们讲天国的道理,希望他们悔改。当人遇到莫名其妙的攻击的时候,痛恨,厌恶,绝望。我搞不清楚他们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但神不是这样。神在被攻击被伤害中仍然去爱,去心平气和地宣讲真理。耶稣爱底层的人我们容易理解,但祂也爱仇敌,并且没有把他们视为革命的对象。这一点将基督的信仰与人间的所有伦理区别出来(马太福音5:43-48)。其次、耶稣的爱是永不止息。你能知道耶稣每天的侍奉中,这些道德苍蝇扮演天使天军如影随形没完没了、无孔不入、不择手段的控告和围剿吗?你能容忍你一开口他们就打开加拉太书第五章劝勉你“不要骄傲”、“要荣耀归主”、“要谦卑”吗?我们要知道,对耶稣的宗教毁谤和背后中伤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人可以暂时属灵视万物如粪土,但你无法一直用这种超越的姿态面对着经年累月、四面八方的嗡嗡。这就是我们主的忍耐了。这不仅因为祂的爱,也因为祂的智慧——祂知道这背后是魔鬼的工作。所以我前几天对一位“失败”的姐妹说:那恶者从不休息,当你夸耀自己在基督里的得胜的时候,它更加用花样翻新变本加厉不厌其烦摇头晃脑甚至泼妇骂街一样的方式来试探你,直到你揭竿而起,成为它原则的奴隶。这是我们的主经历过的:路加福音11:53-54,“耶稣从那里出来,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极力地催逼他,引动他多说话。私下窥听,要拿他的话柄”。我们要走耶稣的道路。第三、耶稣公开、光明正大地向他们讲话,这与人的背后攻击和抱怨完全不同。所以我们自己要效法基督。一方面,我们也要做光明的子女(罗马书13:12、哥林多后书8:21、以弗所书5:8);另一方面,我们要有一种预备,一个罪人归主,甚至归主之后,你的身边一定有一群法利赛人和文士,攻击你不配,为了显示他们的义,他们千方百计、没完没了地控告你。有人甚至不择手段阻拦和败坏别的罪人的重生得救,因此成为魔鬼的使者。愿我们知道,成为基督徒会被嘲笑的,而且往往被这个社会的精英人士嘲笑。有慕道友因此不敢宣扬自己的信仰。因此,让我们所有的基督徒要有一颗面对摇头晃脑派的平常心,这摇头是要有的,而且是圣经已经多次咒诅过的(耶利米书 48:27,42-43;诗篇22:7-9,16,20,28)。同时,让我们仅仅依靠主,在成圣的道路上天天追赶,不给魔鬼留地步。不仅如此,我们要常常儆醒,免得自己变成慕道友和弟兄姐妹生命重生中的法利赛人。一个刚刚归主的人更容易陷入这种试探,就是在看人传统中攻击弟兄,控告传道人(提摩太前书3:6)。胜过试探的方法就是我们要承认,我们自己不过就是耶稣刚刚找回来的失丧的羊。
由于我们绝对的失丧,上帝不仅要来找我们,并要亲自带领我们回家。不仅如此,耶稣要告诉世界,人不是人所理解的人,上帝的心肠也与人的心肠不同。法利赛人的痛苦是看见罪人得救并不承认自己不过也是罪人;但上帝看所有的人都是罪人,而上帝的快乐是看见罪人得救。耶稣用牧人和羊的关系将这些道理解释出来了。让我们继续读下面的经文,就是这个比喻的内容:“4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5 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6 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7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我们首先谈谈圣经里关于羊的比喻。这个比喻是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的,一方面,我们是上帝草场上的羊,而且所有的人都是羊(以西结书34:31);法利赛人的问题是,他们不承认自己是羊,他们以为自己是介于上帝和羊之间的一种存在。所有中间人的信仰都是弥天大谎。另一方面,上帝是牧人,只有上帝是牧人,并只有上帝是好牧人。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羊的特点,你将会发现,再没有一种动物像羊这样能代表人的存在状况了。首先,羊是最容易迷路的,而且羊是无意识迷失的——它吃着吃着就走丢了。当然,羊走丢了是它自己的责任。而且没有一只能靠自己找回来。此外,羊是最无防御和自卫能力的,它是所有野兽和猛禽的食物。一方面,若无呼召和拦阻,羊犯罪到底。另一方面,它在罪中完全被伤害,没有任何自救自卫的能力。羊这个希腊字也很有趣:πρόβατα:πρόβατον,any four footed, tame animal accustomed to graze, small cattle (opp. to large cattle, horses, etc.), most commonly a sheep or a goat。这个字的动词形式是:προβαίνω,to go forwards, go on。翻译成中文大约就是中国国歌中的“前进、前进、前进进”,而且是“冒着敌人的炮灰”,“将不回头的事业进行到底”。最后,羊渴望被找回,羊需要牧人来找它。这正是我们的境况:吃着吃着就走丢了。我们不过是羊,没有一个人是真理的发现者或别人的上帝。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羊,而且每个人都是迷失的羊。没有一个人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对另外一只羊的指责就显得非常滑稽和愚蠢。这些羊不在乎牧人来拯救,只在乎别的羊更迷失。不仅如此,即使牧人来了,这些羊自己不跟着走,只是在那里抱怨上帝拯救了别的羊,仿佛自己根本没有迷失一样。这是羊群的普遍情况。正因为如此,这群羊不能自救,羊群里任何一个领袖都是假上帝,都是敌基督。我们现在看第二个方面,只有上帝是好牧人。首先,有并只有一位是寻找者和拯救者。一方面,羊群里对真理的寻找都是乱跑乱撞,这宣告了灵修神学和肉身成道哲学的瓦解,也宣告了所有宗教和文化的局限。羊无论怎样灵修和爱智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羊是不能自救的。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上帝是找人的上帝。对犹太拉比来说,上帝接待回来的罪人。但耶稣这里进一步:这些前来的罪人是上帝主动找回来的。与其说我们一生在寻找什么,不如说我们一生在等候被找到。我们问题越多,仿佛我们自己在寻找真理,那恰恰是上帝在寻找我们。我们越是藏起来,越是渴望被找到。因为隐藏得越深的人越孤独,越绝望,越是热望被找到。大隐乃最急于被找到之可怜虫。最后,上帝是怎样来找我们呢?一方面,上帝祂道成肉身又在十字架上寻找我们。耶稣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10:11);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翰福音12:32)。我们失丧乃是因为我们陷在罪里,成了魔鬼的奴仆。上帝要找到我们,就差遣祂的独生子胜过罪、魔鬼和世界。基督为我们胜过仇敌是找到我们的第一步。第二、耶稣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翰福音10:14);“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翰福音 10:27)。上帝用祂的话语来找我们,这就是所谓“信道是从听道来的”。第三、上帝怎样用祂的道来找我们呢?正如旧约所预言的:“你被赶散的人,就是在天涯的,耶和华你的神也必从那里将你招聚回来”(申命记30:4)。上帝要差遣传道的人,去宣讲祂的话语,并用圣灵与传道者和听道者同在。有人说我一直在等候神来找我,祂在哪儿呢?神说,“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20)。此时此刻,上帝就在我们中间。此外,上帝不仅找到我们,还要亲自带我们回来,直到世界的末了,直到基督的再来。好牧人是爱我们到底的牧人。这就是教会的生活。
那么,上帝是怎样找到我这个个人的呢?在茫茫人海中,上帝会在意我这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吗?一些基督徒祷告的时候常常想,算了,上帝他老人家那么忙,我这点事儿还是自己处理吧。这些想法都出于一个共同的原因:我们并不知道上帝是谁。上帝不是一个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神。魔鬼是受造者,有时空的局限,但上帝不会。正因为如此,上帝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具体的人同在,也有足够的时间倾听你任何的祷告。所以上帝可以被任何信祂的人称为“我的上帝”。上帝不仅是寻找我们的上帝,而且上帝的寻找是细致入微、一个也不少的寻找。祂不仅找到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人,而且还能洞察我的肺腑心肠。这里我们讲一讲耶稣的数学。首先,耶稣是一位数学家,对数字极为敏感。这不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上帝,祂细数过每一只羊。在上帝面前,没有一只羊能躲藏,对上帝而言,没有一条漏网之鱼。这也显示,我们是上帝看为珍贵的羊;当然,我们每个人都要站在上帝的宝座面前接受审判。而且我们要充分地相信,他不会数错,也不会撒谎。其次,更重要的是,在上帝的数学中,1比99更重要。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们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文化里,集体主义、大多数,成为一种文化偶像。在这种文化偶像里面,个别人、极少数、常常因为大多数的利益或主流的借口而被忽略、践踏。这套哲学是残酷的,也是伪善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只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个别人。因此,一种鼓吹大多数、主流、主要方面的哲学,最后将导致没有任何一个个人被关爱。多数仅仅是一种虚构的符号,生活里不存在所谓的多数,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只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常常感受到,当报纸称大多数人民很幸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根本不在其中。不仅如此,几乎没有人在其中。另一方面,这种多数哲学培养了一种麻木不仁天良丧尽的道德逻辑。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生命的悲剧,这种哲学就会用“这只是个别现象”为理由,拦阻你去关心、去爱。这种哲学就这样让我们对别人的生命和尊严视若无睹,并因此使我们成为看客的同时也成为凶手和罪犯的同谋。但这种逻辑可能会伤到自己。就是有一天,悲剧降临到自己头上,这时候,如果你听到有人指着你的悲剧说:这只是个别现象,要看主流,你就会愤怒了,而且会深刻体会到那种多数哲学是何等的残忍。你是否抱怨过没有人关心你?那你自己是否也同样忽略过别人呢?毛泽东扳着手指头教育中国人,就是9个和1个的关系。但是今天,耶稣把99个羊放在旷野里,去找那一个。原因很简单,那99个不过是99个1。如果不关心1个,99就毫无意义。这就是上帝的数学。我们因为上帝的数学而被找到,被爱。在这多数哲学统治的世界里,没有人真正在乎我这孤独的个体,但神在乎。你也不要贪求人能像上帝那样爱你。这使我想起海边玩耍的那个孩子。海水退潮了,留下一些在死亡中挣扎的小鱼。一个孩子捧起一条小鱼放回大海。一个法利赛式的人嘲笑他——那么多小鱼,你救得过来吗?他们在乎你的好心吗?孩子回答:“但这条小鱼在乎”。不仅如此,耶稣是丢了99去找1,也意味着祂抛弃了属天的荣耀降卑到世上。腓立比书2:6-7,“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耶稣寻找我这1个,付出了99个的代价。所以我们要效法主,信基督的道路是要付出99个代价的道路,要舍弃一切跟随主。而且,“找羊”的道路艰苦无比,要舍弃繁华与安逸,进入旷野。我们要放弃埃及到迦南,放弃迦勒底到迦南,正如基督暂时放弃天国到人间。
但是,找羊的代价不是徒然的,牧人有属天的大喜乐,这喜乐不是人间所能完全领受的;但牧人的喜乐会与祂的羊分享,让我们也活在被找回的喜乐之中。注意这个比喻中提到三个地方,就是旷野、家里和天上。而且在这三个地方,分别有三次“欢乐”。我们在每一个地方都有欢乐,即使在难处的时候也是欢欢喜喜的。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有人说路加福音是一卷快乐的书,这是对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三次欢乐。首先是“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这个欢乐发生在旷野,一直延续到回家的路上。这是悔改重生的快乐。这个欢乐是动词,χαίρων:χαίρ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这一方面是牧人的欢乐,是上帝的欢乐。失而复得是人生最大快乐之一。这也是神的快乐。我们当记得,起初,“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世记6:6)。这是上帝的心肠。在基督里把危险和丢失的孩子拯救出来,上帝很快乐。我们的神是有感情的神。人找到丢失的孩子,可能先打一顿屁股。但耶稣把我们背在肩上。所以另一方面,这快乐也是羊的快乐。想象迷路的你突然看见救兵的欣喜吧!不仅如此,我们也因从此以后与神同行而快乐。常有慕道友问:“受洗之后做不成好人怎么办?”受洗之后的生命,乃是在基督肩膀上的生命。不再是你一个人,我成了我们。这也让我们效法基督,找到羊,要帮助他们,不要厌弃他们。其次,主把我们带到家里,带到教会,带到弟兄姐妹中间。“6 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这是在教会生活里的快乐。在教会里,上帝用更多弟兄姐妹的同在坚固我们重生得救的喜乐,也用我们的重生祝福在那里的弟兄姐妹。这第二个欢喜也是动词,一方面是祈使语气,神要我们忘记过去的伤痛,努力前面的;另一方面,这个动词关涉到周围的人,祂让我们与别人一同分享我们的快乐:Συγχάρητέ,συγχαίρω,Tense: Second Aorist;Voice: Passive Deponent;Mood: Imperative。1) to rejoice with, take part in another’s joy;2) to rejoice together, to congratulate。这是“与人乐”:τοὺς φίλους καὶ τοὺς γείτονας,friends and neighbours,快乐是要与人分享的。在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快乐是集体性质的,而且是以聚餐为中心的。这也要求基督徒在教会里不要把自己的阴郁传染给别人,我们要用基督里的快乐去祝福别人。第三种快乐是天上的快乐。“7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这个快乐是名词,χαρὰ:joy, gladness,feminine noun。χαρὰἐν τῷ οὐρανῷ:joy in heaven,天上的快乐。这种属天的快乐和悔改发生关系;而悔改是基督徒一生的成圣之路。文革中向人认罪悔改是痛苦和羞耻的事;但基督信仰告诉我们:向神认罪悔改乃是幸福快乐之源。属地的快乐是逼迫别人悔改,属天的快乐是自己向神悔改。我们一直被罪捆绑,这使不快乐成了我们的生命本质。在这种生命里,快乐也成了假快乐,是“找乐”,苦中作乐,以罪为乐。但认罪悔改会真正解放我们。只有悔改才有属天的快乐。你为什么总快乐不起来呢?从来没有真正的悔改,你的罪仍捆绑你,控告你。一个被控告的人不可能快乐起来。但神给了我们解放的道路,约翰一书1:9,“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当然,我们是靠神的话语才可能悔改的。“我告诉你们”,这是神的道,是基督的灵藉着基督的道带领我们认罪悔改,进入属天的快乐。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即使在难处里面,我们仍然好好学习,天天快乐!
最后,让我们看看“不用悔改的义人”是谁,并用此来做我们今天证道的总结。一般来说,有四种观点。1、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需要悔改的义人(传道书7:20;诗篇14:2,3;罗马书3:10-18);因此,这里的不悔改者是指天上的使者(δικαίοις。原文不是just persons或义人,而是“义者”,just ones)。2、自以为不用悔改的。比如法利赛人和文士,或the Essenes等;他们仍在旷野(路加福音7:29)。3、已因信被称义的。牧人不是不关心他们,而是说,要继续寻找尚未得救的人;只是将他们交给别的牧人看管。4、不是在因信称义严格的真理意义上的“义”,这个字大约相当于“好人”(马太福音1:19、使徒行传10:22)。我将这些理论介绍给大家,由你们自己藉着祷告去领受。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就是指着那些自以为义、拒绝认罪悔改的人。我自己是、至少曾经是这样的法利赛人和文士。我今天越来越知道,那种自义的生活从来没有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控告上帝和别人只是继续使我沦陷在地上的罪中。我们今天看见天地之间的对比:地上抱怨和攻击,天上快乐。圣经上说:基督徒活在地上,如同坐在天上。只要我们听道悔改,向神活着,我们在地就如在天。也愿我们记得,圣经说:“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马书14:17)。所以,“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罗马书15:13)。阿门!
任不寐,2010年9月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