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证道:有个地方叫阴间(路16:19-31)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福音经文是路加福音16:19-31,“19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20 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21 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22 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23 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24 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25 亚伯拉罕说,儿阿,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26 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27 财主说,我祖阿,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28 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30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31 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感谢神的话语。“上回书”我们说到,耶稣吩咐我们不要既侍奉上帝,又崇拜玛门。我们知道,不同宗教都有对贪婪的批判,那基督教有何不同?不仅如此,如果我“不听劝”,坚持侍奉玛门,你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今天,神要告诉我们祂的真理。圣经主要不是道德教训,神的话是带着能力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耶稣和路加都没有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比喻,因此在教会传统中,对此多有纷争。包括加尔文在内的一些观点认为这是比喻;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这是事实。地狱或阴间是真实存在的,耶稣所描述的状况是真实存在的——祂是从天上来的,祂也下过阴间,祂了解死亡与生命的全部真理。这段经文讲的“阴间”似乎不是最后审判之后不信者下到的那个地方,而是不信的死人等候最后审判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总体上将这两者视为一处。我把今天的信息划分为两部分:19-22讲死亡之前的人间;23-31讲死后的人之状况,并让我们从上面两种状况中习得一些重要的面对生命的真理,让我们怎样在人间行走在道路、真理和生命之中。愿主与我们同在,阿门!

一、在人间(19-22)

1、不平等与平等

显而易见,耶稣在这里使用的是一种对比:财主与乞丐,阴间与天国等等。从创世记开始,我们就看见神创造的工作和救赎的工作都是“一分为二”或“分开”的工作。从伊甸园的两棵树,巴比伦和迦南,埃及和迦南、玛门与上帝,地狱与天国等等,神确认我们的选择自由,也呼吁我们在基督里作出正确的选择。圣经让我们意识到,每天、每件事情,甚至每说一句话,我们都处于地狱和天国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从上帝那里汲取力量,以便作出正确的选择。面对今天的经文,你必须做出选择,你是财主,还是拉撒路?你或者是财主,或者是拉撒路。最终的结局也一样表示,没有中间道路。不仅如此,圣经在这里非常诚实、非常理性地将人间的不平等显示给我们。从人的角度看,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所谓人人生而平等不过是一种滥情或欺骗。无论是财富、相貌、出生或恩赐,都是不平等的。圣经并不是赞同这种不平等,而是强调,人间的不平等是罪的一种结局,是人自身无法解决的困境。问题不是财富,而是罪。人的平等努力不过在重复一种新的不平等。人类的平等主义运动是一场毫无成效和意义的嫉妒与折腾。因为人类自身追求平等的运动,其实质是追求另外一种不平等而已。因此,所有的革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以一种新的不平等取代旧的不平等。不过这样的认识并非要否认所有正义的抗争和维权活动,让基督徒对所有的个体性苦难和受压迫的事件耸肩去表示廉价、属灵的“遗憾”。圣经要藉着这些事件提醒教会去爱底层的人,同时要带领双方归向基督。不仅如此,圣经提醒人类,任何极端的政治行动最后的结局都不可能是理想的,当乞丐“站起来了”,他不可避免地进入财主的罪,或者滥用正义扮演上帝。人类的自由宪政体制是对这种悲剧深刻的反省和理性的反应,但是,即使在所谓自由社会,我们仍然看见,人与人的不平等只是被法律加以尊重,而不是被政治运动铲除。要之,财主和乞丐的二元对立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基督来,要我们在祂里面仰望一种属天的平等。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圣经关于平等的真理。第一、创造的平等:人都是被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的,没有人是上帝——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绝对没有中国文学所鼓吹的那么大。卡通化的人论是魔鬼的计谋。第二、审判的平等:用圣经上的话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财主和拉撒路都死了。第三、救赎的平等。耶稣为所有的罪人而死,所有的人都因信称义。没有任何人有信仰的特权。这里我们反对各种形式的诺斯替主义和教皇精神。今天的信息重点在第二个方面:一个人在世间的地位和财富不是衡量他们灵魂与属天价值的标准;所有的阶级都要归于死亡;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信与不信者的最终归宿不同,而只有在上帝的审判里面,这种最后的“不平等”仍然是平等的,是公义的。

2、财主的生活:衣食父母与邻居

路加福音16章是两个关于财主的故事。前者说财主的仆人是会使用钱财的人,后者说一个财主不会使用钱财。耶稣不是谴责钱财,而是提醒门徒怎样正确地使用钱财——用钱财去爱人。财主的罪不在他有钱,而在他崇拜钱财,并把钱财用在宴乐之中,而且完全用于自己的宴乐,不顾别人的死活。这个财主活在我们里面,他是我们的代表。Ἄνθρωπος:人,人的代表。他是什么人呢?“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诸位,如果我们有基本的诚实,我们就知道,这是我们从一出生就拥有的,也是不断被教导的人生理想和活着的目的——不仅仅是基本的吃穿之需,而是要穿得最好,吃的最好。上帝从来没有否认人的日用饮食,吃什么,穿什么,但上帝憎恶人的穷奢极欲。无神论的世界不了解上帝的憎恶,这使得我们除了“穿好、吃好”再没有别的“幸福”了。当这样的种族富起来了,除了消费以外这个国家没有文明。我们先看看人类的“时装文化”。我们或许可以看见圣经里的时装发展史。最初人犯罪,无花果树的叶子是人最早的服饰,那时候是被迫的,是为了遮盖罪。然后事情就起了变化,老奸巨猾的人类精心制作了衣服,把遮羞物美学化,开始以耻为荣;这就是“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的阶段。这个转折可以用一段婚外情来解释——起初没羞没臊,后来就“爱情了”(电视剧《香气迷人》)。不仅如此,从圣经的语境中我们知道,这两种服饰乃是犹太宗教文化与埃及文化的合作,代表信仰和世俗合流,代表“腐败”被“文化”了(马太福音27:28、箴言书7:16、以西结书27:7、创世记41:42、历代志上15:27、出埃及记28:5)。不仅如此,服饰主要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需要别人欣赏——人的尊贵需要人来荣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代表尊贵,因为这是当时的祭司、贵族或王储的着装。我们对尊贵的理解除了“有钱”,就是“人上人”——能够面对他人蛮不讲理地活着,要求别人嫉妒我们,一报当年我们嫉妒别人之仇,这是人的荣耀。我常常看一些文革时候的图画或照片——把“铁践”踏在一些可怜虫的身上,用“铁拳”掐住别人的脖子,这是人的荣耀。我们渴望成为上面那个人,乃是因为我们同时也是下面那个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我们自己将想当上帝,为了这一点,我们需要把别人视为地狱。从这里可以知道财主对拉撒路的态度。拉撒路在我的门前的惨状是我的荣耀必要的装饰——看一眼拉撒路我才知道自己活在幸福之中。但上帝要撕碎人的衣服,耶稣的衣服被抓阄分掉,代替所有的罪人赤裸裸挂在十字架上。然后是上帝的服装业,让每个罪人“披戴基督”、“脱去旧人、穿上新人”。我们再看看“食文化”。εὐφραίνω:Tense: Present;Voice: Passive;Mood: Participle。to gladden, make joyful。人被什么事搞得如此快乐呢?λαμπρῶς:splendidly, magnificently,of sumptuous living。这两个字常用于描述宴会之类的奢侈生活。吃,并且吃得穷奢极欲。这是人生理想:一方面只追求钱财;另一方面,钱财只用于肉体享受。吃同样是一种炫耀和报复;而且,由于长期的饥饿恐惧,我们渴望“天天吃好的”。καθ’ ἡμέραν:every day。没有任何宗教感,富起来了以后,就是天天吃好的,然后举着牙撬棒穿越人群,走向墓地。“我今天把聚会中最好的东西吃了”;“今天你吃(好的)了没有”。“食文化”和“时装文化”是人性的百无聊赖,也是扯淡和撒谎,但两者都是源于伊甸园里的犯罪。夏娃亚当嘴馋于先,编制裙子于后。人背叛上帝乃是因为全心为肉体安排,财主和我们都是亚当夏娃的后裔。

3、乞丐,一个需要上帝帮助的人

人们都注意到,这个乞丐与财主不同,他有名字,叫拉撒路。Λάζαρος,这个字的含义是whom God has helped,即上帝帮助的人。这个名字出自旧约אֶלְעָזָר,英译是Eleazar,中译为“以利亚撒”。以利亚撒在旧约大为有名,他首先是亚伦的儿子大祭司,然后是一位抬约柜者,圣殿重建时期的祭司,大卫王的一位勇士,一个利未人,一位被掳于巴比伦又回归的犹太人……从这个名字的历史背景里面,我们或许可以知道,人类并不尊重上帝所帮助的人,而上帝所帮助的人,在耶稣时代,开始被以色列的宗教社会沦到底层。但奇妙的是,在人间享受荣华富贵的财主却连名字都没有,上帝并不纪念他。相反,拉撒路有名字,他是在生命册上的。这是耶稣“比喻”中唯一一个有名字的人物。因此,更可能这不是一个比喻。名字代表永生,在耶和华里永在——因为是耶稣称其名,代表他与上帝之间的关系。财主的可怜就是他的生命价值在于他与钱财的关系,他的生活与上帝无关。拉撒路很穷,但他活在一种属天的关系里面。财主过着一种没有未来的生活,而拉撒路的生活每天都是一种开始。财主在“混吃等死”,拉撒路在等候复活。新约里有两个拉撒路,另一个从死里复活,是玛利亚的兄弟。从这个名字上我们也知道,拉撒路是因信称义的(以弗所书2:8),他得救并不是出于他的义。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需要强调。我们一定要明白,财主被定罪绝对不是因为他有钱,或者他是在人间一个道德败坏的人。耶稣这里并没有对这个财主的“生命”或“人品”作出具体的评价。财主被定罪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因为他的不信。不仅如此,拉撒路被放在这个财主的门前,也许说明这个财主有很多客人进进出出。换句话说,这个富人是受人尊贵的,很可能是个“道德高尚”、“做人很怎样”的人。他唯一的罪就是不信基督,并因此缺乏对人的怜悯。这个故事深刻的地方在于,这个故事绝非一个因果报应、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东方宗教故事。不能把这个故事按无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加以解读,所谓富人将因为有钱而被惩罚进入阴间,穷人因为代表正义而最终进天国,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要知道,天国里的亚伯拉罕也是富人。所以这不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图景:富人下地狱,穷人进天堂。天国不是贫富的翻转和补偿,末日是信与不信的结算中心。圣经从来没有把穷人视为正义的化身,当然,富人也不是。穷人和富人都是罪人;他们在上帝面前唯一的区别是信与不信。拉撒路也不是一个“义人”。当然,他很可怜。他的可怜不是用于说明他的义,而是用来说明财主的不信。他被放在财主的门口,上帝已经给了财主正确使用钱财的机会,但财主没有按神的旨意做。财主蔑视乞丐可能也源于犹太教的一个传统,因为满身生疮的人被视为不洁。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乞丐的情况。ἐπιθυμέ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1) to turn upon a thing;2) to have a desire for, long for, to desire;3) to lust after, covet;of those who seek things forbidden。“渴望”,长期渴求。在我们的一生里,很有可能我们长期追求的东西永远不会得到。这是最可能的一种人生。但我们要知道,这种匮乏同样可能包含着神的美意。然后是一个转折,ἀλλά:但是!KJV翻为moreover未必恰当。财主不仅没有帮助乞丐,反而只有狗近前来。ἔρχομαι,Tense: Present;Voice: 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Mood: Participle。狗常常来,而且不是一条狗,是很多狗:οἱ κύνες。人在世间真的很孤独。不过关于狗的“道德状况”,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加尔文解释说,狗是用来对比财主的冷酷的,因为狗都比财主有同情心。如果我们从圣经自身对狗的观感来说,狗群在这里未必代表同情。诗人这样说:“犬类围着我。恶党环绕我。他们扎了我的手,我的脚”(诗篇22:16)。“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救我的生命脱离犬类”(诗篇22:20)。使徒也说,“应当防备犬类”(腓立比书 3:2a)。耶稣也说,“不要把圣物给狗”(马太福音7:6a)。而启示录22:15说,“城外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淫乱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并一切喜好说谎言编造虚谎的”。所以我们或许应该这样来看,狗仗人势来落井下石,是这个罪恶的世界常有的现象;犬类这些“畜生”是揭人伤疤的,而且喜欢成群结队,以多数的名义专门欺负个人。但我要提醒我的一些朋友,人咬狗是错误的。不仅如此,拉撒路也无力将这些狗赶走,也没有人帮助他。我们看见的拉撒路不是一个革命者,也不是一个天天和狗打架的无赖。拉撒路在人间的完全无助使他只能求助于上帝。因此最后,有“很多天使”(ὑπὸ τῶν ἀγγέλων)与“很多狗”形成对比,神国的“服役的灵”与人间的狗群形成对比。诸位,让我们凡事依靠神,我们只做祂喜悦的事。

4、人人都有一死

最后两个人都死了。然而我们看见一个极大的翻转。这应了一句政治口号:人人都有一死,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首先我们看见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在生前人怎样骄横或怎样窝囊,都要死的。但这样一种看法不能走极端,好像既然人都要死的,就一切皆空,就人生无梦。我们可以想象无数的死亡文学。其中有几种比较矫情的,一种叫“视死如归”,一种叫“大无畏”或“我不怕死”,还有一种就是“死去元知万事空”的苍凉。这都不是真的,前两者代表精神胜利,后者代表精神失败。死亡是一个不可逾越、无法回避、人类也不可能战胜的难题。人生不过是死亡的预备,这是我们存在最残酷的现实。人的一切努力和成就,都不能胜过死亡。其次,但是,死亡本身不是空,而是给生命带来真正的意义。一方面,死亡不是一了百了,准确地说,根本不存在死亡一事——死亡之后人仍然活着。这个问题下面会继续讲。另一方面,人怎样活着决定了人在死亡之后怎样活着。我们现在看见拉撒路和财主在生前不平等,但在死亡面前平等,但在死后有新的不平等为他们存留。但第二个不平等是公义的,与他们在生前的信仰状况密切相关。第三、我们看见以死亡为中轴,两个人的命运完全翻转过来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两场宴席、两个中心的对比。拉撒路升天,是天使的工作。这说明他不是靠自己的行为得救,不是得道成仙,不是灵修而成精。这个问题我们不用多谈。然后他“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这个句子在圣经里常用来指天上的盛宴,羔羊的筵席(马太福音8:11、约翰福音13:23),这与财主的盛宴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富人也死了,被埋葬了;他的一切荣华富贵确实转眼成空。但不仅如此,他的命运还没有结束。不过他的葬礼也代表最后的哀荣,与他的葬礼形成对比的是,乞丐没有葬礼。乞丐也不需要葬礼。第四、我们看见这位财主的盛宴一直到死才结束: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宾客盈门,死而后已。感谢神用死亡终止了那没完没了的犯罪。人的理想是:“我不想死,因为我坏事还没有做绝”。神说,不。第五、基督徒怎样面对死亡。大家可能记得耶稣说过另外一句不近人情的话:“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路加福音9:60)。从下文我们知道,财主可能是被他的五个弟兄埋葬了,想必是葬礼极其隆重。这是最早的“湖南腊肉”的隐喻,基督徒当从这尸体崇拜的恶习中率先出来,除非葬礼是为了“传扬神国的道”。另一方面,基督徒本应该是世界上最能平安面对死亡的人,因为我们已经在基督里胜过了死亡。与无神论者一同鬼哭狼嚎或煞有介事地大办丧事,或者被死亡吓得屁滚尿流者,并非真正的信徒。当然我们同情信心的软弱,因此更当求主用真理来坚固我们,而不是在死亡面前出卖我们的信仰,甚至转向异端和异教。

二、在阴间(23-31)

1、面对死亡的不同表情

面对人间的不平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反应。面对财主和拉撒路这幅图画,人间有如下司空见惯的文化表情。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朋友:月儿弯弯照九州,高楼本是穷人修;马克思:人类有史以来的历史,就是一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历史;屈原: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高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不如归去派: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佛教:继续轮回;成精神学:他们要彼此相爱,互相洗脚;刘邦项羽:彼可取而代之矣;毛泽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胡锦涛:要和谐……面对人间不平等的不同反应,从根本上说,源于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宗教对死亡有不同的观念。对无神论者来说,死亡是绝对的终点,因此,他们把所有的“正义解决”孤注一掷地放在了此世。这个孤注一掷、不择手段的正义事业如果失败,就“一切皆空”;这个“人间正义”如果成功,不过是另外一场犯罪活动。这些功成名就者为了免除在上帝面前的恐惧,无神论文化本身就是人编制的紫色衣袍——既然死是绝对终点,因此任何滔天罪行都不会被清算。死是终点这种观念,给一切罪犯提供了免责和逃罪的安慰。于是从中产生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牛二精神,进一步发展就是“连死都不怕,还怕(更加犯罪地)活着么”。这种精神穿越政治的篱笆,成为一种民族精神。圣经却将我们直接导入死亡之后更遥远的世界。“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诸位,死亡在基督教信仰中,仅仅是一座中间的短桥,无论善恶,所有的人都要在桥那边集合,然后给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去。在那边有另外一个一分为二的分别过程,财主下到阴间受苦,拉撒路在天国与神同在。不仅如此,圣经指着人类面对死亡的眼泪和恐惧多次提醒这个遗忘的族类——死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死是从罪来的;起初,在无罪的世界,是没有死亡的;最终,在基督再来的时候,也再没有死亡。只是由于死作了王,在这个王的长期统治之下,魔鬼让人类对死亡习以为常。这个过程是逐渐完成的,如果我们读创世记3-11章,就会很清楚地看见人类生命不断被缩短的过程。当死亡逼近家门的时候,上帝呼召亚伯拉罕从迦勒底的吾珥启程,开始了永生之路。但整个人类都卧在死亡的咒诅之下。面对死亡习以为常的态度,使我们足以拒绝基督和祂的十字架——既然死亡才是正常的,永生就是无稽之谈。既然死亡是正常的,罪就是无稽之谈。既然死亡是正常的,救赎就是无稽之谈。所以保罗这样说,“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罗马书5:14);“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么”(罗马书5:17)。基督是死亡之桥后面的审判者,财主因自己罪的缘故,进入阴间;而拉撒路因信称义,与主同在。今天,你面临重要的选择:死亡是“终点”还是“中点”,这是“重点”。藉着启示我们知道:死人仍然活着,自己还是自己,每个人都永垂不朽。对不起,死亡对非信徒并不是一种“解脱”,死亡将把被救的和失丧的彻底分开,二者以不同的方式永垂不朽。

2、对不起,有一个地方叫阴间

耶稣藉着这个故事向全人类展示了死亡之后的景象,特别是阴间的情景。当然,有人说这里的描述仅仅是比喻。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种解经是魔鬼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把阴间淡化处理,让罪人忘却审判,使他们心安理得地在人间作撒旦的仆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再一次看见加尔文的理性主义神学成了同谋。这是加尔文对3节的“理性解释”:And, lifting up, his eyes in hell. Though Christ is relating a history, yet he describes spiritual things under figures, which he knew to be adapted to our senses. Souls have neither fingers nor eyes, and are not liable to thirst, nor do they hold such conversations among themselves as are here described to have taken place between Abraham and the rich man; but our Lord has here drawn a picture, which represents the condition of the life to com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our capacity。阴间和天国的状况,当然是超越我们的理解能力的,是我们所不能明白的。但神所启示出来的信息,我们只能凭着信心加以领受。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44谈到,“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什么是“灵性的身体”,坦率地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不过在耶稣登山变相的时候,彼得等人看见了摩西和以利亚,与耶稣在这里描写的拉撒路和亚伯拉罕有类似之处。阴间和天国之间的对话能完成,说明天堂与地狱的分离不是在人类所习惯的空间里的,这也可能是“灵性的身体”所能完成的。退一万步讲,我们若知道“our senses”无法确知死后的事,我们就不应该反过来斩钉截铁地宣布死后的情况一定不是怎样怎样的。加尔文的论证在逻辑上恰恰是自相反驳的。与其这样“知道”,不如把它放在奥秘之中。不过更诚实的作法是,我们应当尽可能按耶稣的解释去理解;不能用我们的理性去审判启示。不仅如此,改革宗之所以特别强调基督徒在此世荣耀神,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觉得阴间的事不是特别重要的,有意无意淡化了生命的真理。好,现在让我们离开加尔文,藉着这段经文看看阴间的情况。第一,阴间是真实存在的。一方面:没有一死百了。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另一方面,上帝没有“爱”到不给人预备地狱的程度。这里我们要再一次警告“上帝是爱”那种滥情神学或普救主义。第二、阴间有痛苦;而且这种痛苦不是瞬间和短暂的,那是永远的痛苦。being in torments,ὑπάρχων ἐν βασάνοις。这个痛苦是持续不断的。注意“受痛苦”与“极其痛苦”的前后呼应。这里我们再一次警告那种控告:“上帝是无所不能的”。第三、在阴间能够看见天国的荣耀,能够明白在人间不明白的很多属灵的真理。ὁρά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to see with the eyes,to see with the mind, to perceive, know;to see, i.e. become acquainted with by experience。终于看见了,见棺材才掉泪,到地狱才明白,才知道,才经历。财主不仅认识亚伯拉罕是父,而且也认识拉撒路,这两方面的事实说明,他是一个不信的罪人。第四、阴间有哭喊,有眼泪,有哀求(φωνήσας εἶπεν);这一点,与拉撒路在人间的乞求形成对照。但阴间的祈求不再蒙垂听,而且阴间不再有悔改重生。悔改已经没有意义了。死人悔改不是圣经的真理。第五、阴间距离天国很遥远(μακρόθεν),中间有深渊,两方面都无法逾越;“神也不能更改”。这是说阴间乃是罪人与上帝隔绝的地方。不仅如此,阴间也不能对人间发挥影响。因此,所谓“在天之灵保佑”之类的观念,不是圣经的真理。这一切意味着,死亡是决定命运的关键点,从此一切都不能再更改。第六、阴间痛苦最主要的特点是干渴,因为“在这火焰里”(ἐν τῇ φλογὶ:in this flame)。耶和华是爱,也是烈火。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启示录中将会更深入地讨论。

3、来自天国的儆醒

但是神就是爱。真正的爱首先是把阴间的真实告诉我们。明明有阴间却不讲,这不是爱。另一方面,将阴间的情况提前警告给我们,这更是神的爱。我们现在还有选择的自由。我们继续读下面两节经文。“25 亚伯拉罕说,儿阿,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撒路也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得安慰,你倒受痛苦。26 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我们看见,有来自天上的声音审判罪人:这就是25-26亚伯拉罕的话。这番话不断告诉阴间的人,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出于上帝的公义。这些话也是对我们这些像财主一样活希望像财主一样活着的人说的。事实上亚伯拉罕的话语包含三个强烈的对比。第一、ἀγαθός καί κακός:good things and evil things,所谓“享过福”对比“受过苦”。从原文我们能更清楚地看见这里的真理是深刻的。财主自己“知道了善恶”,并自己选择了所谓的“善”;结果却是下在阴间;落在不善之中。这是亚当以降人类犯罪的原因和结果。人取代上帝分辨善恶的结果,就是离开上帝,离开生命树,走向死亡。神藉着亚伯拉罕与财主的对话也审判了整个人类。第二、παρακαλέω与ὀδυνάω:he is comforted, and thou art tormented(Tense: Present; Voice: Passivem; Mood: Indicative);“得安慰”与“受痛苦”。一方面,财主与拉撒路的生前与死后的状况发生逆转,另一方面,两个人在死后的安慰和痛苦形成对照。各位,我们在这孤独的人间都在寻找安慰,今天让我们想一想,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安慰。你所渴望和找到的安慰是否是一种安慰。事实上,不断的寻找和不满已经反复向我们说明,在人间根本不存在一种真正的安慰。然后我们重新思考一下我们因信基督以后所面临的“痛苦”,这痛苦正孕育着属天的祝福,因为这是“分娩”的痛苦。第三、“一生”与“现在”的对比:τῇ ζωῇ σου,νῦν。这同样是深刻的——人有可能用短短一生的享乐换取永远的痛苦。这里面常常有一种误解,仿佛死后上天国是很虚无缥缈、很短暂的一个事件,而我们所谓的一生才是最重要的,是很漫长的旅程。正相反,我们的一生真的转瞬即逝,但死后的“人生”才是漫长的,永远的。这个儆醒是晴天霹雳了,为要苏醒所有忙忙碌碌犯罪的人群——短暂的一生如果不归向基督,我们就可能活在永远的黑暗之中。不仅如此:beside all this,καὶἐπὶ πάσιν τούτοις。圣经进一步说:“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我们再一次看见,上帝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 χάσμα μέγα:a great gulf,一道深渊。没有谁能逾越。死后的结局无法改变,因此,就把人间的重要性显明出来——我们在人间的这段时间,对我们在永远中的命运,具有决定性。人间的局势可以被翻转,但死后的局势无法再翻转了。你现在还有机会,但死以后再没有机会了——阴间里的呼求不再被垂听。这是上帝对人间的呼喊,呼喊所有要向阴间奋勇前进的人群。上帝在教会里呼喊,我们这些被呼喊回来的人,要去呼喊。

4、“我就是道路、真理与生命”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度过我们在人间的生活,以便让我们能够为永远作好预备。让我们来读最后五节经文。“27 财主说,我祖阿,既是这样,求你打发拉撒路到我父家去。28 因为我还有五个弟兄。他可以对他们作见证,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29 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30 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31 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藉着这段信息,我们首先看见,财主之死,或者人类不断死亡的悲惨事件一点也不能让那五个弟兄,或者整个人类认罪悔改,接受基督。我愿意冒“灵意解经”的指控,故意将“五个弟兄”想象为“五大洲”,财主与他的五个弟兄代表了人类的整体状况。在我们自己的身边,我们的亲人和熟悉的人的死亡,并没有让我们的灵魂苏醒。这就是我们存在的基本状况。有的时候,上帝任凭我们的宠物死亡了,也是要给我们一种死亡的教育。其次,财主在阴间对真理的认识仍然是一知半解的,他只是因为痛苦才意识到了悔改重生的重要性,但他仍然没有找到道路、真理和生命。财主盼望他的弟兄怎样重生呢?是要看死人复活的神迹。各位弟兄姐妹,今天,可以说所有的宗教都走的是这条道路,即使一些基督教的教会也未能幸免——向后倒的神迹、医治的神迹,变金子的神迹、成精的神迹等等,成为崇拜的中心。真正的基督徒当然不否认神迹,不仅因为耶稣是神,圣灵是神,也“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马太福音24:24)。但总的来说,新约的神迹是为见证“基督是谁”服务的;是“信道”的“伴随”者(马可福音16:17、加拉太书5:22-23)。而且,“彩虹之约”确立的“自然律”以及耶稣所说的“邪恶淫乱的世代没有神迹”,为神迹的滥用划定了神学上的界限(创世记8:22、马太福音12:39、16:4)。不仅如此,神迹不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保罗断然否定了这样的信仰:“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哥林多前书1:22-24)。如果“神迹”成了信仰,基督教就不是基督教了,基督教就沦落为邪教、萨满教。教会不是跳大神和坐禅或变魔术的地方。第三、同样重要的是,神藉着亚伯拉罕的回答,深刻地揭示了人靠神迹归向上帝的不可能性——如果我们足够了解人性的话,对神迹的贪得无厌将使任何神迹变得毫无意义。事实上旧约有复活的见证:列王记下4:8-37;13:20-21,再有一个以利亚也是一样。而所谓要神迹的人,无非要不断将耶稣钉十字架。所以耶稣这里也是指着自己死而复活说的,耶稣复活的神迹不仅没有让很多犹太人相信,他们反而封锁消息,否定耶稣复活的神迹。亚伯拉罕也是针对这一切在说预言。第四、因此,οὐχί:Nay。亚伯拉罕断然否定了财主的神学。最后的答案是唯一的,我们在这世界上要真的为永远作预备,只有一条道路——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基督教布道的中心信息不是个人的灵修,不是我们作什么才得永生;而是我们要领受和相信上帝在基督里为我们做了什么。而要归入这样的真理,只有靠神的道,无论是得救,还是成圣,都是圣灵,藉着神的话语在我们身上的工作,因为只有基督的道才是生命和灵。约翰福音6:63,“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这就是拉撒路比财主富裕的地方,比一切穿着“属灵”的紫色衣服更讨神喜悦的地方。什么是道?摩西与先知:Μωϋσέα καὶ τοὺς προφήτας,代表整本旧约,代表圣经。代表神的道(路加福音9:35;24:27;申命记18:15)。ἀκουσάτωσαν αὐτῶν:let them hear them,命令、祈使,必须听:They must hear。我们要胜过阴间的权柄,必须在活着的时候成为听道者。基督是摩西与先知的道,是道成肉身,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很多人来教会不是带着耳朵来的,而是带着看人的眼睛、敞开的喉咙与灵魂附体般手舞足蹈来的。因为 “他们也是不听劝”——只是他们不听道!今天,让所有精心制作紫色衣袍的人和所有专注神迹的人抬起头来,“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路加福音9:35)。什么是圣灵的工作,让我们明白真理(约翰福音16:13)。因此启示录反复8次说:“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示录2:7;2:11;2:17;2:29;3:6;3:13;3:22;3:9)。

各位弟兄姐妹,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仍然是我们生活的主题和内容。昨天我上网看到一些网友在讨论一则旧闻:《重庆“厂花”死家中,五年无人知》。张苏玉有亲人、有邻居、有同事,她曾是沙区白鹤林的原重庆第二针织厂“厂花”,长期下岗,生活贫困。1964年出生的张苏玉在家中死亡5年多才被发现,此时的她已成一具白骨。对此,重庆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孙元明表示,“人情冷漠比死亡本身还要可怕”……记者这样描写现场:床上的白骨呈仰卧状,枕着枕头,身上盖着被子。白骨右臂举在头部旁边、左臂平放在腹部,身上的衣服整整齐齐,连扣子都扣得很工整。床上的被褥等都积满灰尘,到处是苍蝇蛹和死掉的蛆虫、老鼠的脚印。在骷髅的头部,放着三本相册,里面大多数是一个漂亮女子的单人照以及她和家人的合照。枕头旁还有一本日记本,上面工整地记录着从1993年到2000年7月的一些日常生活:比如到医院看病、购物的金额等。最后一页日记没有日期,上面写着:一个月没吃肉了,好想吃回锅肉、烧白……这是我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我不敢过于滥情说张苏玉就是拉撒路,但她的命运照射出这个世界就是财主和乞丐组成的人间。今天,愿我们清楚地听见并去感恩赞美这道:“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约翰福音 12:35-36a)。对于基督徒来说,读到这样的新闻不仅要有义愤,更应该从中激发我们的爱心——我们看见了财主对他弟兄的爱,这激发在人间的人学会怎样相爱。如果你爱你的亲人,在活着的时候带他们归主,免得他在阴间受苦;如果你被亲人所爱,当听见他们在阴间为你悔改重生所发出的哀求,因此,我们更当在人间带人归向摩西和先知所传的道,就是基督。不仅如此,财主和他的弟兄的分离,让我们重新思想我们与家人怎样一同穿越死亡,在桥那边一起参加羔羊的宴席。人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死别,人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我们在基督里确保我们与家人在永远中不再分离。今天这福分临到我们了。你真的爱你的丈夫和妻子吗?你真的爱你的儿女吗,你真的爱你的父母吗,你真的爱你的兄弟姐妹吗?渴望永不分离的你们,你们去,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一起受洗。阿门!

任不寐,2010年9月26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