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以赛亚书49-57章。由于以赛亚书53章的重要性,以及我注释这章经文风起云涌的感动和炫目刺眼的光照,我不得不再一次改变学习计划:将以赛亚书49-57章的概论延至下个主日,而这个主日我们将用精读的方式学习以赛亚书53章。这一章经文可以交叉如下:1-3讲耶稣的出生或身世。4-9讲耶稣的受死。10-12节讲耶稣的复活。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就是耶稣之死。从旧约的角度传讲基督和死而复活,这是一种新约传统(加拉太书3:13-14,哥林多前书15,罗马书3-8,以弗所书1:4-7,歌罗西书1:13-20等)。而以赛亚书53章对新约的基督论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马太福音8:17;路加福音22:37;约翰福音12:38-41;使徒行传 8:32–33;罗马书15:21;彼得前书2:22)。
上帝的儿子,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人,在30岁左右的时候在人间被人类用法律杀害,这意味着什么呢?耶稣之死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神,对人和对死亡的所有看法和传统定见;并因此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命,改变我们和神的关系,和人的关系,和死亡的关系。就是在这三组关系的重建中,我们成了新造的人。耶稣之死同时是上帝之死、人类之死和死亡之死。神之死、人之死和死之死,这三个主题可以一一对应上述三重结构。这场死亡事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上帝废掉了统治人类最大的恶,即死亡;同时用耶稣的复活将人类带进信、望、爱之中。而建立在耶稣之死基础上的福音和我有关:“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摩太前书 1:15)。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们,使我们真知道他(以弗所书1:17);“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翰福音20:31)。阿门。
引言:一些基本概念
以赛亚书53章凄美、奇妙而福杯满溢。奇妙首先指上帝话语的奇妙,也包括这一章经文在结构上的奇妙。我们首先需要认识这一章经文中起结构作用、或3次以上重复出现的关键字词,这主要就包括三个方面的概念:人称代词、羊和罪。这三方面的概念显示了何为福音:上帝要进入世人中间,为我们解决罪的问题,从而把我们从死地带入复活和永生。
1、我们,他,我
耶稣之死和人类,和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耶稣之死是因为一种关系的解决。以赛亚书53章有三个反复出现的人称代词,即我们,他和我;这些字首先触及的就是关系问题。“我们”是 每一个地球人,当然首先是基督徒,是认信者。“他”是基督,是第三人。“我”是上帝。“他”是“我们”和“我”的中保,“他”的工作就是藉着死而复活使人与神和好。在我们这个世界里,“我们”缺少这个“我”,也缺少这个“他”。在只有“我们”的世界里,“我们”之中必有人起来假冒“我“或“他”,并为此血战不已。直到有一天,有声音说:看哪,是我!
这三个人称代词也指明了耶稣之死的三大原因。第一、我们——我们是凶手和被救者。以赛亚书531-6中的“我们”及“我们的”在原文中共出现了14次;8次主格,6次所有格(原文是宾格)。14是代表完全的数字(数字7即7 的倍数,如“14代”),我们全都犯了罪,都亏欠了神的荣耀;我们全然败坏。这是我们的福音,这是我们的骄傲,祂是为我们的罪而死,耶稣之死是我们的医治。第一人称将作者和基督徒首先视为耶稣之死的原因;第一人称复数让我们中的任何人永远没有资格指控别人,从而将“第二人称邪教”分别出去了。第二、他——耶稣是自杀。这段经文中第三人称单数出现了41次(主格和宾格以及所有格);其中1次指父神,40次都指子神。40代表苦难,耶稣是自己甘愿受苦受死。第三、我——这事出于神。第一人称我的主格和所有格在8-12中出现了4次,都指父神。耶稣钉十字架出于“我”的计划,为了我的百姓,祂成了我的义仆受难而死;我要使他复活升高。十字架是神的爱,神的公义和神的大能。
很多学者将以赛亚书52:13-15也并入这个单元,在那里,耶和华以第一人称出现,耶稣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出现,等候“我们”在53章中出场:“13 我的仆人行事必有智慧,(或作行事通达)必被高举上升,且成为至高。 14 许多人因他(原文作你)惊奇,(他的面貌比别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 15 这样,他必洗净(或作鼓动)许多国民。君王要向他闭口。因所未曾传与他们的,他们必看见。未曾听见的,他们要明白”。“未曾传与他们的,他们必看见”,这个“传”和“他们”在53:1中就显现为“所传与我们的”。以赛亚书52:13-15也告诉我们,53章中的一切,都出于神的救恩大计;而且神已经预告了最终的胜利。
2、罪
这一章有两个字用来表示罪:פֶּשַׁע和עָוֹן,前者主要指“原罪”,基本含义是背叛,特别是一种亲子关系的颠覆(创世记31;36).。פֶּשַׁע共出现4次:过犯(5),罪过(8),罪犯(12),罪犯(12)。后者主要指“本罪”,基本含义是弯曲和应得律法惩罚的现实罪行(创世记4:13)。这个字出现3次:罪孽(5),罪孽(6),罪孽(11)。换言之,罪在这段经文中出现来 7次。这说明了两个事实:第一、福音的核心是解决罪或生死的问题,“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 6:23)。第二、耶稣降临和受死复活,就是要解决罪的问题,为此,祂被列在罪犯当中,这是耶稣和以马内利这两个名字分别表达的意义(马太福音1:21-23)。
不过这里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罪是什么时候存在的。我们先来看罗马书5:12-14,“12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13 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但没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14 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这节经文至少告诉我们几个事实,第一、罪在创世记2:17或最早的律法之前就存在。第二、亚当先犯罪,因此罪不是从创世记3:2的夏娃开始的。第三、在亚当之前罪就存在,而这一点,恰恰是约翰福音8:44约翰一书3:8所讲的:魔鬼从起初就犯罪。创世记4:7也为旁证。חַטָּאָת(חָטָא,创世记20:6,9,31:39)是“罪”的诱因;而“过犯”和“罪孽”的关系,大约相当于“革命”和“建设”,宁录和巴别的关系,亚当和我们的关系。蛇在创世记3:1之前就是那恶者或罪者,这是显而易见的。第四、在创世记1:1到创世记3:1之间,天使何时堕落,亚当何时犯罪,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需要记住的真理是:耶稣的死亡事件告诉我们基督教信仰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死问题。而这个问题是神要为人解决的问题。
3、公羊、羔羊、母羊
以赛亚书53最中间的两节经文即6-7节中有三只羊:(公)羊、羊羔和母羊。上帝用代罪羔羊的方式来拯救失丧的羊,而母羊同时受到伤害。6节的羊是צֹאן,集合名词泛指所有的羊(绵羊和山羊),在圣经语境中指神的百姓(民数记27:17;诗篇77:20,79:13,80:1,100:3;以西结书34:5, 8; 撒迦利亚书10:2;历代志下18:16;马太福音9:36等)。不仅如此,“羊”这个字的动词词根有migrate的意思,就是迁移、迁徙之意,所有罪人都是乐园之外或朝向乐园的移民。“羊”这个形象也表明,拯救不仅是代赎的关系,也是牧人和羊群牧养的关系,这是耶和华和以色列的关系,是基督和教会的关系。
7节首先出现的是羔羊(שֶׂה),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创世记22:7,耶稣就是代替以撒的那只羔羊,逾越节的羔羊,赎罪日的替罪羊和启示录中掌权的羔羊(约翰福音1:29,36;哥林多前书5:7;利未记16:8;启示录5:6)。羔羊之死,羔羊必死。新约圣经多次宣告这个“新闻”:耶稣必须死(马太福音16:21;马可福音10:33–34,45;路加福音9:22,24:7,44;约翰福音3:14),必要受难(马可福音8:31;路加福音17:25,24:46),必被交到人的手里(马太福音17:22;马可福音14:41;罗马书4:25;罗马书6:10;加拉太书2:20;哥林多前书11:23)。而这一切出于神的智慧和大能(哥林多前书1:18,24;2:2)。相关经文还可以包括哥林多前书15:3-4,,哥林多后书5:16–21;罗马书1:16,腓立比书 2:6–11。耶稣必死是用一个希腊文动词δεῖ来表达的,这个词翻译成英语就是It is necessary,must。耶稣非死不可,耶稣必须死。那么,我们如何能接受a dying messiah?
另外一个羊字是母羊,רָחֵל,ewe(雅歌6:6)。母羊被带到剪羊毛的人面前。这一幕不仅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出埃及记 23:19,34:26;申命记14:21),同日宰母和子(利未记22:28 );更指向了十字架上的 耶稣和十字架下的马利亚(路加福音2:34,约翰福音19:23-27)。值得强调的是,约翰福音19:23-27中提到马利亚的时候,是在士兵剥掉和瓜分耶稣的衣服之时,这与以赛亚书53:7中“剪羊毛”的异象是相关的。我们可以这样应用羊的异象:羔羊指向基督,迷羊指向罪人,母羊指向教会。
4、口
以赛亚书53章有三个口字,与“福音”主题相关。7节两次强调耶稣受害之时“不开口”;9节补充说祂的“口中也没有诡诈”。首先,这些信息等于解释以赛亚书49:2、50:4和51:16的相关信息——神或神所悦纳的口舌与话语,包括“不开口”和“无诡诈”两个方面。其次,耶稣的沉默表明祂在受害之中对神的绝对顺服,以及对人的彻底绝望——哀莫大于无语。第三、耶稣的开口表明祂对神的大信和对人的大爱。一方面,神的仆人没有必要跟人类废话(争辩言词),但另一方面,因为爱却要向罪人讲明真理(务要传道)。箴言26:4-5形象地预告了十字架现场耶稣的说与不说,“4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5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这些信息应验在耶稣身上,祂被审判的时候一句话也不答;但在十字架下仍有言词,十字架上有十架七言。祂所说的都是真的,没有诡诈。我们要从耶稣身上学习说还是不说的智慧,雅各书中管理舌头的教导与此相关。
一、基督的降卑和降生(1-3)
1、人的不信(1)
1我们所传的,(或作所传与我们的)有谁信呢?耶和华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上帝和人的区别在天壤之上,神对基督(耶和华的臂膀)和祂的福音(我们所传的)的意思,与人对福音和基督的看见针锋相对。从上帝的角度看,这是唯一值得人重视的新闻事件和祝福,却是人思想和关注最少的事件;人看为最不公义最悲惨的事件,神却看为最公义甚至是人上好的福分。耶稣之死将人和神的冲突展示给我们。首先,福音真理与人类文化处于对立状态,这是第一个常识。שְׁמוּעָה(report, news, rumour)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撒母耳记上2:24,常译作“风声”或“消息”。这是借着人向人传递的信息,大致可以相当于今天所谓的“新闻报道”。以赛亚书53章是上帝赐给全人类的新闻报道或头版头条,事关全局,举足轻重。路德把our report(我们所传的)翻作 our preaching,这种译法是从新约出发的。这个字的动词词根是שָׁמַע,意思是倾听。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创世记3:8,“天起了凉风,耶和华神在园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听见神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神的面”。“风随着意思吹”,福音临到,但亚当和夏娃不愿意接受神的新闻,反而掩躲藏。他们的反应也写在以赛亚书53章。“躲避耶和华神的面”即这里的“掩面不看”。
福音进入世界和世人拒绝福音,这是福音悖论。亚当和夏娃躲藏在树林(עֵץ)中也有象征性。人类利用树林与神隔离。树林可以代表人的智慧和人的能力。耶稣钉在树林中取出来的一块木头(עֵץ)上,将自己显给丛林中的“高等动物”。木匠的工作也是负责砍伐丛林的。十字架的真理和所有树木的传统都是对立的,实际上,哥林多前书1-2章只是在解释以赛亚书53:1这节经文。神的智慧和大能都是我们无法理解的,而十字架就是神的智慧和大能(哥林多前书1:18-31 ;哥林多前书2:1-9)。约翰福音12:38引用以赛亚书53:1告诉我们犹太人不相信;罗马书10:16引用这节经文谈到包括罗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听从福音。没有人信(罗马书3:11)。因此保罗谈到信基督两个条件:听道(罗马书10:17)与圣灵(哥林多前书2:10)。圣灵是真理的圣灵,藉着圣灵所默示的圣经(约翰福音5:39;使徒行传17:3,26:23)使我们相信。所以说信是神所赐的,不是出于自己,也不是出于行为(以弗所书2:8-9)。“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哥林多前书1:29)。
其次,人之所以不能认识神的智慧,乃是因为人对神的理解,和藉着基督启示的神针锋相对。人对力量、公义和称义的理解都是按巴力或肉体的原则想象的。以赛亚书53:1b可以看为人不信的三个原因。第一、耶和华的膀臂藉着拿撒勒人耶稣显现。膀臂首先代表力量(创世记49:24;以赛亚书40:10-11,哥林多后书12:9),上帝的力量竟然以婴孩、仆人和十字架的方式显现,这与人在伊甸园和魔鬼联合制造的三大神性都背道而驰(创世记3:6)。可以对比夏娃的看见和以赛亚书53章接下来描写的耶稣的形象(参见约翰福音1:46)。第二、臂膀代表惩罚(出埃及记6:6),上帝竟把祂惩罚的手从罪人那里抽回伸向了自己的儿子。祂手有5次的“仍伸不缩”(以赛亚书5:25,9:12,9:17,9:21,10:4),但如今转向耶稣。人的公义是拉麦奠基的(创世记4:23-24),同态复仇的逻辑不能理解代赎的逻辑,因为人里面没有神的爱。犹太人的公义只能到申命记28章,但申命记28章只是十字架的起点。第三,“显露”(גָּלָה)的内容包括因信称义的真理(罗马书1:17,16:25-26)。人的道理是行为称义,肉身成道;神的道理是因信称义,道成肉身。因为“凡有血气的人,在地上都败坏了行为”(创世记6:12b),而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世记6:5b)。因信称义是人绝对不能接受的,教会也是如此。
2、神的降卑(2-3)
2 他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像根出于干地。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
第一、神的降生。降生这个概念首先是属于耶稣的,祂从上面降到下面。2a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圣诞:婴孩和树根,这都是以赛亚书前文相关信息的深化:婴孩作王与耶西的根。首先,“他在耶和华面前”,原文是“他在他面前”。亚当和该隐都是与神隔绝的,摩西也不能见神的面。耶稣在神面前证明祂是无罪的(希伯来书4:13;哥林多后书3:18)。祂和父本为一。其次,嫩芽与树根。嫩芽,יוֹנֵק,这个字是形容吃奶的婴孩(民数记11:12; 申命记 32:25)。根就是耶西的根;而干地就是野地、旷野或沙漠。这是还没有生命迹象的世界(创世记2:5;约伯记30:4-7;耶利米书2:6;诗篇78:17),耶稣在人群如同在沙漠(约翰福音1:10-11)。出于泥土也指明耶稣是末后的亚当(创世记2:7),同时预告了这位自隐的神,在祂公开传道之前,人对祂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知之甚少。祂甚至不会有明确的圣诞纪念日。没有人知道一棵幼苗具体破土而出的时间,但祂的出生将带进一个春天。另外请注意路加福音23:17-21对应的婴孩和树木的主题。马太福音同样从婴孩儿启程,从一个婴孩降生和很多婴孩儿被杀启程;到一根木头(十字架)和一个棺木结束。
第二、神的形象。“他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这里的形象可能同时指生理上的相貌,也指社会地位或社会形象。从生理上说,耶稣的长相可能就是一个普通偏下的水平,绝非含玉而降,也非两耳垂肩;不似拉结,更像利亚。从社会形象来说,耶稣生在贫民家庭(马太福音 13:55;马可福音6:3;路加福音2:24),拿撒勒是让人藐视之地(马太福音 26:71;约翰福音1:46;使徒行传24:5),耶稣的出身更让道德恐怖分子津津乐道(约翰福音8:19,41)。“佳形美容”的意思是美丽(תֹּאַר,创世记29:17)和荣耀(הָדָר,申命记33:17),因此可以分别指向生理和社会两个方向。这个词组曾用来形容大卫(撒母耳记上16:18,17:42),但耶稣根本没有“王者气象”。“我们看见他的时候”,就是耶稣从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的期间。羡慕חָמַד这个字就是创世记3:6中“可喜爱的”。在世人应该“而立”的时间里,耶稣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没有人愿意跟从这样的神。寻找神的人类突然不再羡慕神了。不用说耶稣跟亚历山大和居鲁士相比,祂甚至远远不如“我们”,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都比耶稣更像神。
3、人的弃绝
3 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
以赛亚书53:1-3这三节经文也可以视为交叉结构,3节在解释1节,人是怎样的不信。整个人类和我们都拒绝祂,直到剪除,先驱逐出境,然后清出地球(约翰福音1:5,1:11;路加福音2:7)。围追起于摇篮,堵截远于坟茔;驱逐始于偏远家乡,杀害终于首善之区,安身荒野,亡命乱石。世上最不堪的人也因看见耶稣而恢复生活的勇气,并起来通过践踏耶稣而翻身解放,吃祂自义。而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人类中的一员。
首先,祂被所有的(男)人(אִישׁ)厌恶。藐视,בָּזָה,轻看。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创世记25:34。以扫和宁录都是打猎的,“猎户们”的信仰是“英雄之首”,是“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 若霾起于商,猎户才是“中华文明始祖”。拉伯沙基藐视希西家,米甲和歌利亚都藐视(בָּזָה)大卫。男人们或“男人的荣耀们”认为耶稣或信仰的价值和意义不如一张饼或一碗红豆汤。这是拉麦向他妻子秀肌肉的理由,这更是犹大出卖耶稣的理由,耶稣的价值不如30块钱。“轻看”总是和“尊重”联系在一起的,人是因为特别尊重某种偶像而藐视和出卖基督的。这是一个计算的过程,一种理性选择。“我们也不尊重祂”。尊重,חָשַׁב ,这个字的基本含义就是计算,理性选择。这是上帝的数学:“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世记15:6)。这是人的数学:“我们不是被他当作外人吗?因为他卖了我们,吞了我们的价值”(创世记31:15)。“藐视”和“不尊重”这两个字已经预言了耶稣被人出卖的命运。犹大计算他的血价,彼拉多盘算他的政治利益,于是两个人一同和犹太人交易,将耶稣交给犹太人去钉十字架。这是门徒或自己人和外邦人的联合,凶手是律法主义者以及人民和士兵。这是经济和政治与宗教的联合,上帝的儿子成为牺牲品。这就是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计算者,一个命运的占卜者,一个机会主义者,一个凶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无罪,别人有罪。天父把祂的儿子交给了这样的人类。耶稣之死是一个数学悖论。其次,祂被所有的人弃绝,חָדֵל,rejected, forbearing, transient, fleeting, lacking。这个字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人借着弃绝祂自以为义,正如异教离群索居的秀态——我离你远一点,因为你是那么的恶心,而我是那么的伟大。耶稣是被离弃者,而不是离弃者;尽管只有祂有资格离弃。另一方面,谁和祂都好景不长(诗篇39:4),蜜月几天就离开了,甚至翻脸成仇。这也是一种恼羞成怒,在祂那里被真理扎心,话语难听(以西结书3:27,约翰福音6:60),在祂那里看不到任何红豆汤的幸福(约翰福音6:66)。最后耶稣几乎众叛亲离,保罗走在同样的路上。
3节也可以交叉:人类怎样对待耶稣,我们怎样对待耶稣;中间是耶稣因此在人间的遭际:“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祂是这样的一个人(אִישׁ),אִישׁ在这里重复,指基督成为人。祂成了这样的人类中的一员。祂为女子所生,生在律法之下(加拉太书4:4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立比书2:7)。由于人类和我们的藐视和厌弃、冷血以及不尊重,祂在人间充满痛苦和悲伤,מַכְאֹב,pain, sorrow,肉体和精神都是如此,这是埃及奴隶的苦难和悲哀(出埃及记3:7)。只有耶稣哭了,不见耶稣笑了。这世界塞满了淫民的戏笑(57:4)。常经忧患,וִידוּעַ חֹלִי,acquainted with grief,known with grief。祂被知道了忧患。动词知道יָדַע首现于“智慧树”——耶稣承担了人类像神一样知道善恶的全部恶果。而忧患一词חֳלִי的基本含义就是病,病症,埃及的疾病(申命记7:15,28:59-61;列王记上17:17;列王纪下1:2,8:8-9等)。像神一样的邪教徒就是根本有病的人,耶稣来医治病人。圣经中所有的医治归根结底是这种医治(5)。“知道”的被动语态也可以有这样意思:耶稣被所有根本有病的人知道了,如同亚当和该隐“知道”他们的妻子;祂被所有的患者和犹大强吻,出卖。耶稣这一生在人间遇到的都是病人。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描述耶稣进了埃及去拯救奴隶而成为奴隶,又被法老和奴隶联合施暴的经历。这一幕很像所多玛的人民和精英怎样对待天使,“任我们所为”(创世记19:4-5)。
两个“藐视”将这节经文交叉显现。不过最后这半节经文的原文当如此翻译:we hid as it were our faces from him; he was despised, and we esteemed him not。这句话同样可以交叉结构,面对祂被世人藐视的命运,我们的态度是两个方面:掩面与不尊重。这转向我们和祂的关系。千万不要以为我们比他们人类好多少,我们就是他们。一方面,我们如此冷血,根本不在乎祂在人间正在或曾经遭遇的藐视和践踏。这个我们指向每一代的我们。祂的受辱和受死与我何干。这座熙熙攘攘的城市,涌动在十字架下,但我们都视而不见。而且祂很快会被我们遗忘,仿佛世上从来没有来过这样一个人。这很像中国的一些电视片和一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去了欧洲和西方,欣赏那里的文明,却对耶稣一无所知。对上帝最大的不尊重是掩面不看和完全遗忘,而且是掩面不看祂为我们受苦,彻底遗忘祂的死亡。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他们杀害了苏格拉底,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进。这场丑闻用在人类和耶稣的关系上更为合适。共产主义者去了巴黎,自由主义者去了纽约;他们带回来的只是世俗小学和恐怖袭击的新闻。另一方面,我们根本不尊重祂,因为我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耶稣更值得的尊重的人和事。“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路加福音19:14);彼拉多说:你们看这个人(约翰福音19:5)。教会在这个意义上也算是基督的见证——每当周末,彼拉多指着我们说:你们看祂的教会!
二、基督并祂钉十字架(4-9)
四福音书的重心在十字架,全部旧约从创世记1:1到历代志下36:23(参约翰福音2:21)都在讲论耶稣必受害(路加福音24:46)。第一个字אָכֵן的意思是“这是真的”,这相当于雅各的惊呼:神真的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创世记28:16)。也相当于耶稣常说的,虽然你们不信,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I am who I am。一方面,耶稣之死以外的所谓真理和文化,都是假的,都是虚空,都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另一方面,若非圣灵藉着真理临到我们,没有人能按真理理解耶稣之死。以赛亚书53:4-9多次多方地预告了耶稣之死的方方面面。耶稣之死至少涉及四个问题:第一、耶稣为何死(4-5);第二、谁杀了耶稣(6);第三、耶稣怎样死(7);第四、祂死奈我何——人怎样看耶稣的死(8-9)。这4节经文也可以说是从四个方面在解释耶稣的四大死因:我杀(4-5);神杀(6);自杀(7);人杀(8-9)。
1、祂为我死(4-5)
4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5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耶稣之死的首要原因是,祂为我死。“我们”在这里7次出现,让所有指控别人是杀神凶手的邪教徒闭嘴、跪下、忏悔。这是耶稣之死的第一真相:祂是为我们受苦;祂是为我们的罪受害;、耶稣之死是为我们的平安和医治。4节的忧患和痛苦与3节的痛苦和忧患形成交叉结构,马太福音8:17引用了这句话来解释耶稣所行的神迹;这一点很重要,让我们像借着约翰福音2:11一样认识新约圣经中的神迹(另外参考彼得前书2:24-25)。两个动词“担当”和“背负”依次显示了耶稣之死的替代性质。担当这个字נָשָׂא的基本含义是举起(to lift, bear up, carry, take),十字架是将铜蛇举起来,让所有人都看见自己的罪(铜蛇一定是青铜制作),而耶稣成了我们的罪。罪的重担是我们自己无论如何不能举重若轻的(创世记4:13;13;6),耶稣被这滔天的罪恶举起来了,如同洪水举起方舟(创世记7:17)。如果说“举起”表明的是一种垂直关系,那么背负则强调的是平行关系——一条十字架的道理。סָבַל,to bear, bear a load, drag oneself along。这是雅各对以萨迦的预言(创世记 30:18)。利亚用她的大儿子流便寻见的风茄向拉结交换来与丈夫同床一夜的权利,生子以萨迦,意思是工价。这个背负的工价带来了祝福:“在帐棚里可以快乐”(申命记33:18)。耶稣之死和一个“帐棚”的建立有关,祂要以祂的身体为殿。
但我们不明白耶稣之死。我们所能“知道”只能到律法主义的高度:上帝咒诅了耶稣(申命记 28:59–61)。动词“以为”就是上文的的那个“尊重”或“计算”(חָשַׁב)。我们看到的、盘算的总是外在的现象,就是神在击打他。这是一种青铜的逻辑和进化论的逻辑:上帝与强者同在,弱者出于神的咒诅。这里有两个动词可以指“责罚”和“打击”。翻作“责罚”的是נָגַע,意思是触摸(创世记3:3,20:6,26:11)、降灾(创世记12;17等)。当夏娃夸张地宣称“也不可摸”的时候,她说的“摸”实际上是指蹂躏,那是一种非常粗暴的糟蹋;她要对智慧树按己意任性而为。一些极端的女人一旦“信”了,常常会变成这种状态。不妨命名为“摸教徒”。一些灵恩派的人喜欢说“我被神摸到了”;你就要小心,她要“摸”你了。第二动词是נָכָה的意思是击打和杀害,甚至是对罪人“正义的复仇”(创世记4;15,8:21)。显然,人认为耶稣该死。第三个动词是“苦待”,עָנָה这个字同时出现在4节和7节中,受苦,עָנָה,to be occupied, be busied with,to afflict, oppress, humble, be afflicted, be bowed down——完全被痛苦占有和压倒。这是法老对待奴隶的方式(创世记15:13)。这是原配对待小三、而且是对待忘恩负义的小三的手段(创世记16:6)。换言之,“我们”几乎带着幸灾乐祸的表情在看待耶稣之死;世人认为耶稣之死是罪有应得,犹太人认为耶稣按摩西律法当死”(约翰福音19:7),罗马人认为祂可能是政治犯(约翰福音19:19)。
但5节向愚蠢、自以为是和冷漠的人解释耶稣的死因,这包括两个方面的真理。一方面,祂为我们的过犯和罪孽而死;另一方面,祂的死使我们得平安和医治。原文中没有“哪知”这个字,而是直述他的死因。“受害”这个动词原意是开始,begin(创世记4;26),转意为污秽(创世记49:4;出埃及记20:25)、亵渎(利未记18:21,以赛亚书43:28等),并进一步引申为压榨葡萄和吞吃,刺透、刀杀、杀死(以赛亚书22:2;耶利米书14:18,41:9;以西结书6:13,9:7)。压榨葡萄的异象应验在客西马尼,而刺透应验在约翰福音19:34。那一枪导致耶稣心碎而死(撒迦利亚书12:10,启示录1:7)。“压伤”,דָּכָא,to crush, be crushed, be contrite, be broken(以赛亚书3:15,19:10,51:9,57:15;耶利米哀歌3:34;诗篇89:10,90:3)。诗篇90:3和创世记3:19讲亚当归于尘土,上帝藉着耶稣之死砍碎了哈拉伯的头。就这个字的折断和打碎之意,应验在同钉之人身上(约翰福音19:32)。另外,介词מִ出现四次,中译“为了”‘但这个字的本意不是for,而是from——耶稣是从我们的罪过里面接受的苦害和破碎。这个字反复四次地告诉我们,耶稣之死是替代性的“冤案”。
但是,耶稣之死也是神之死,因此具有任何人之死所不具有的救恩意义:“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一方面,世人都犯了罪,世人不死耶稣必须死;另一方面,耶稣的死使所有归信祂的人脱离死亡,进入永生(平安与医治)。刑罚或管教(מוּסָר)主要是针对儿子的(申命记11:2,箴言1:2,4:1等)。“平安”(שָׁלוֹם)这个字可以将上文的“义人平安”,与下文的“恶人不安”连接起来。祂就是我们的平安(以弗所书2:14)。“鞭伤”(חַבּוּרָה,bruise, stripe, wound, blow)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拉麦诗篇中(创世记4:23;另参出埃及记21:25,诗篇38:5;箴言20:30;以赛亚书1:6) 。在创世记4:23中,这个名词翻译成“损害”。动词חָבַר的基本含义是将两个相关的事务并联在一起,有同态复仇的含义——上帝把人类应得的惩罚加在耶稣身上,如同报仇雪恨。但从耶稣的角度看,耶稣之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以害还害的超越,基督以爱还伤,以恩报怨。这是真正的医治(出埃及记15:26)。医治(רָפָא)和拯救同义(创世记20:17;马太福音 9:21–22;;马可福音 6:56;路加福音6:9),也回应3节的中的病(忧患)——祂所遭遇的所有病人将获得医治。平安和医治也是新约中神迹的主题:“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马可福音 5:34;另参路加福音7:50; 8:48等)。以赛亚书53章中关于病和医治的信息,再一次将医治神迹的解释正本清源。
2、父叫子死(6)
6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耶稣之死真正的“推手“或设计者是上帝。十字架是神的计划,是神的智慧,是神的大爱和大能。以赛亚书53章以及以赛亚书下卷的核心的经文在第6节,这一节经文将耶稣之死的仇恨和悲剧气氛彻底翻转了——耶稣为我们受苦是神的定意,这事出于神。耶稣之死导致的反犹主义和悲情主义,都出于人类的愚蠢和无知。上帝差遣耶稣进入世界去死,这包括两个方面的真理。
第一、上帝眼里的世人是罪人或死人:“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人不能理解耶稣之死,首先是我们不认识自己是谁——神定义我们是罪人。这里羊的形象就是神眼中罪人的形象,自以为是的人不过就是这种可怜的动物,是受造者和有限者和失丧的羊。一方面每个人都离弃了神,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在迷途中自以为神。这是罪的定义,这是罪的根源。“走迷”指向人的“原罪”,“偏行己路”指向人的“本罪”。 “走迷”这个动词תָּעָה主要表示离开父家外出流浪(创世记20:13),人在旷野(创世记21:14),迷路在田野(创世记37:15)——约瑟在田野和亚当在野地用的是同一个字שָׂדֶה,两者也存在呼应的关系(另参创世记50:13)。因此存在一种可能,亚当被造于野地,即使他尚未犯罪,那个环境也存在罪的试探。偏行己路,אִישׁ לְדַרְכֹּו פָּנִינוּ,这句话直译是:we have turned man to his way;我们把人(אִישׁ)转向他的路,或我们转向人各自的路。也许恰恰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上帝将亚当的路修直通往东方的伊甸园。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我们从神转向人,神本主义变成人本主义;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道理,自以为是,因此彼此争竞。动词פָּנָה的意思就是转向,走迷之后并不回头,不仰望神,而是看人。这个过程就是是圣子转向诸子百家的过程,学者转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过程,就是在死人中找活人和天国的过程。
第二、上帝眼里的基督是代罪羔羊或赎罪祭:“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神定意把我们的所有的罪都归在耶稣身上。动词归给פָּגַע也有求情、作中保的意思(创世记23:8),也指到一个地方,遇到一个人(创世记28:11,32:1)。现在到了新的一站,一个总结的时刻,一个终于可以安息的时刻——劳苦担重担的的人,终于到家了(马太福音11:28)。上帝要在基督身上彻底清算人类的罪恶,但这更出于上帝的大爱,祂要借着这场清算彻底解放全人类。父叫子死,为叫人活。
3、圣子自杀(7)
7 他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或作他受欺压却自卑不开口)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
在某种意义上,耶稣是自杀的——祂顺服至死(参使徒行传8:32,耶利米书11:19;腓立比书2:6-8)。7节围绕两只羊可以形成交叉结构。耶稣是在羔羊被杀、母羊失语这种惨绝人寰的人伦悲剧中静默无声,这显示了祂的绝对顺服,证明耶稣之死是一种自杀。首先,被欺压和受苦不开口。欺压,נָגַשׂ,to press, drive, oppress, exact, exert demanding pressure, taskmaster,出埃及记,3:7将之翻作“督工的辖制”。这个字和“受苦”(即4节中的“苦待”עָנָה)一同描述了埃及奴隶的悲哀状况。按人的常理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耶稣闭口不言,拒绝成为斯巴达克斯。祂甚至制止了彼得的反抗。不仅如此,耶稣是完全有能力反抗的(马太福音26:52-54;约翰福音18:36)。因此,耶稣之死只能是自杀,祂在找死,自取灭亡。其次,被宰杀和剪毛时无声:羊被带到屠夫面前或宰杀之地,טֶבַח,slaughter, slaughtering, animal(以赛亚书65:12)。אָלַם,to bind,to be dumb,哑,不说话,沉默。因此7节经文实际上是三次重复强调耶稣的沉默或顺服。不开口正是耶稣在十字架现场的状态:马太福音27:12–14,马可福音15:5,路加福音23:9,约翰福音19:9;彼得前书1:23。
4、祂为人死(8-9)
8 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 9 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
8-9节强调耶稣代死的对象不再是“我们”,而是人:同世的人(דּוֹר,创世记6:9)、活人(חַי,创世记2:7)、百姓(עַם,创世记11:6)、恶人(רָשָׁע)、财主(עָשִׁיר)。这些概念在告诉我们,耶稣是为所有人死的。换言之,所有人都是杀害耶稣的凶手。这个普世救恩和末世审判的真理,正如约翰一书2:2 所说的:“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但是,谁能理解这样的他杀和自杀呢?耶稣之死至少包含着多重苦难:祂受苦,祂为我们受苦,我们不知道祂为我们受苦,祂知道我们不知道祂为我们受苦,我们不知道祂知道我们不知道祂为我们受苦……人对耶稣之死主要有三种反应。第一、想也想不明白,尤其不理解耶稣之死的代赎性质。第二、以为祂是一个罪犯。第三、以为祂是一个好人或伟人。这是对耶稣之死普遍的三重误解,都一一记在以赛亚书53:8-9节中了。这三重世俗小学,不仅是对耶稣的羞辱,也出于魔鬼, 好让耶稣徒然死了。
第一、难以置信(8)
耶稣死了。动词 “夺去”לָקַח一词可参见创世记5:24,这个动词暗示我们,实际上上帝把耶稣取去了,如同以诺与神同行;祂有理由不开口(腓立比书1:23;1列王记上19:4,10,14;约拿书Jonah 4:3;诗篇73:24;箴言24:11)。这里的“欺压”与上文不同,是暴虐以及“石胎”之意,עֹצֶר,to restraint, coercion;barrenness(诗篇107:39,箴言30:16),这场暴行殃及未来,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让同时代的人和后来的人都藐视和歪曲你的死亡。审判,מִשְׁפָּט,judgment, justice, ordinance,合法的、公义的、正义的正式的审判。按世人的标准,对耶稣的审判是合法的审判,和公义的审判,多数正义的审判,是专制和民主在祂身上双重的、联合的胜利,是所有政治正义对上帝正义的胜利,是世俗正义对神圣正义的胜利。是人对神的胜利。是人对神的审判。因此,没有人任何人能按神的道理理解和接受耶稣之死。“谁想他”可以和第1节经文的“有谁信”形成呼应关系。שִׂיחַ,想;宣告、冥想或抱怨。这三种姿势都让人想不明白说不明白耶稣之死和代赎真理。 “鞭打”用的是另外一个字,נֶגַע,主要指灾祸,包括大麻风病等。
耶稣真的死了。剪出,גָּזַר——像婴孩一样被撕裂(列王记上3:25),像树木被砍倒(列王纪下6:4);像大麻风病人一样被隔绝(历代志下26:21),又如同解除婚姻关系(以斯帖记2:1)。人要与之永诀,让祂一死百了,不再纪念(诗篇88:5),与骷髅同腐朽,灭绝净尽(以西结书37:11),圈中无羊(哈巴谷书3:17)。关于活人之地,可参考以赛亚书38:11,诗篇52:5,耶利米书 11:19等——你已经跟活着的人类无关了。以西结书反复7次告诉我们剪除基督之后“活人之地”是什么,那只是法老和恐怖分子掌权的国度,刀和阴间在人间掌权(以西结书26:20,32:23,32:24,32:25,32:26,32:27,32:32)。最后圣灵进一步重申,耶稣之死是为了“我的百姓”,“我”指父神。神就是爱。一方面,神将罪人看成是祂的百姓;另一方面,神要为百姓赎罪。世人 的无知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神的爱——只有把罪人看成是自己的人、自己的儿女的神,才能这样行动;而只有拥有圣灵光照的人,才能理解代赎之爱。
第二、祂是罪犯(9a)
人最自然的反应只能把耶稣之死视为罪犯之死。9这句话的神学含义是充满争议的,我们先看看KJV的翻译:And he made his grave with the wicked, and with the rich in his death; because he had done no violence, neither was any deceit in his mouth。这个翻译可以解决一些难题——和合本中前半句话实际上在句子的结尾,是用来解释与“与财主同葬”的。因此这节经文可以这样中译:祂将祂的坟墓赐给(נָתַן,to give, put, set;创世记1:17,29)给罪犯(复数),在祂的死亡(复数)中赐给财主——因为他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第一句话是一个交叉结构:坟墓和死亡对应,罪犯和财主对应。动词“赐给”是主动语态,不是“人将他”如何,而是他自己主动赐给。十字架现场至少有3位“恶人”(两个同钉的强盗和巴拉巴,流氓和政治犯),耶稣将自己和他们等同。人当然也如此看待(使徒行传3:14)。但这件事情的实质却是:“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23:43)。这是耶稣自己对这件事的“灵意解经”:“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路加福音22:37)。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犹太人还是罗马人,最终都将耶稣视为罪犯。但是真理只有一个,耶稣进入罪人中为罪人死。强暴,חָמָס(创世记6:11,13)——祂与世人不同。诡诈,מִרְמָה(创世记27:35,34:13)——祂与雅各不同。
第三、祂是伟人(9b)
耶稣不仅为罪人死,也为义人死。这是更为深刻的十字架真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人道主义和古兰经一起将耶稣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先知或道德教师;于是耶稣之死成了第二个苏格拉底之死。这是对耶稣之死现代性的误解或流俗,以至于一些半吊子基督徒也大言不惭、人云亦云地说:我不喜欢教会,但我喜欢基督。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所谓的基督到底是谁。以赛亚书53:9b:在祂的死亡中赐给财主——因为他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按旧约和犹太人的观点,有钱人是神所祝福的,是义人(如亚伯拉罕、约瑟、约伯、所罗门等)。这句预言当然是指向亚利马太的约瑟的,马可福音15:45说,彼拉多“就把耶稣的尸首赐给约瑟”,符合这里的语境。而从人的角度看,约瑟也确实是个义人,马太说约瑟是个财主,而且是耶稣的门徒;马可更称之为“他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神国的”,路加赞扬他“为人善良公义”。约翰低调一些:这位约瑟“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但以赛亚书这节经文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耶稣也为财主死,借着死找到财主。而尸首交给约瑟,实际上这不是彼拉多作的,是神作的(约翰福音19:11)。世人看见财主或义人约瑟埋葬耶稣,似乎和罪犯同钉形成对比,但是,上帝的儿子无论和罪犯同列,还是和贵族或义人同列,都不是祂本身。这个启示至关重要。约瑟和尼哥底母的厚葬行动(约翰福音19:39),是因为他们相信耶稣言行上都没有罪(路加福音 23:14,20,22,41)。约瑟和尼哥底母们并不相信耶稣就是神,也想不到耶稣的复活,否则也不至于如此厚葬了。他们不知道他们这样的义人也需要耶稣代死。实际上,彼拉多夫妇都知道耶稣是个“义人”(马太福音27:19,24)。
人按自己的有限理性,只能将耶稣归入以上三者之一。或死于莫名其妙,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已而已。中国人将耶稣视为神经病或骗子,犹太人将耶稣看为宗教罪犯,罗马人将耶稣看为道德高人。但这都不是基督。在以赛亚书40-55的仆人之歌中间,不断穿插这样的信息:“你们将谁与我相比,与我同等,可以与我比较,使我们相同呢?”(以赛亚书 46:5等)。你们所说的基督不是我信的基督。疯子、罪人和义人都不过是人,并不是神。耶稣不是疯子、罪人和义人;耶稣为疯子、罪人和义人死而复活。
三、祂复活叫我们称义(10-12)
1、死而复活(10)
10 耶和华却定意(或作喜悦)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或作他献本身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
上帝的救恩计划就是以耶稣为赎罪祭(אָשָׁם,创世记26:10,利未记5:6等)。在以赛亚书53:10中,圣灵自己解释了耶稣之死的神学本质。人的不信不能废掉神的信,人的误解不能废掉神的正解。而围绕赎罪祭这个核心概念,10节以“喜悦”这个字重复形成交叉结构。“压伤”已经出现在第5节((דָּכָא));痛苦(חָלָה)这个字则第一次出现,但在以赛亚书14:10、17:11、33:24、38:1、38:9、39:1中都指疾病(参创世记48:1等)。与第一个病(忧患)相比,“忧患”强调的是病症,而这个“痛苦”强调的是病因(软弱)。不仅如此,这个字在出埃及记32:11中指摩西为以色列人向耶和华“恳求”。耶稣是罪人和上帝之间的中保或赎罪祭。关于赎罪祭,特别启示在利未记16章中,这是我们曾经完成过的神学课题,此不赘言。这里只是需要强调两个问题。第一、利未记的赎罪祭在以赛亚书进一步完全,直到福音书。第二、赎罪祭是馨香之祭,是上升之祭,是神悦纳之祭;这已经指向了耶稣的复活和升天。赎罪祭本身包括这个大反转的真理:失去而复得,降卑而升高,死亡而复活,悔改而重生,在后而在先(马太福音10:39;;马可福音 8:35;路加福音 9:24;约翰福音12:25;马太福音19:30;马可福音9:35;路加福音13:30)。
第一个“喜悦”也包含复活的福音。חָפֵץ,神喜悦祂(民数记14:8)。这是上帝悦纳的献祭,是挪亚馨香之祭的充分应验(创世记8:21);是利未记16章“替罪羊”之赎罪祭的完全或应验(约翰福音19:30,启示录16:17;约翰福音10:17-18;使徒行传2:24)。第二个喜悦指向上帝在基督里的赎民——上帝因为喜悦基督而喜悦我们。“他必看见后裔”,只有活人和永远活着的人才能看见后裔。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关于复活和永生的说法。旧约圣经一些义人可以看见第三代第四代的后裔,但只有这位义仆,祂的福分是没有限量的。“后裔”这个字זֶרַע就是创世记3:15中女人的后裔(加拉太书3:16);这里指向从水和圣灵生的新人(约翰福音3:5,12:24;加拉太书3:26–29;罗马书8:29;以赛亚书44:3,49:21,54:1-3,61:9)。新约圣经说,神喜悦或愿意万人得救,知道救恩;神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这场救恩将从犹太人一直惠及外邦人。“必在他手中亨通”,亨通צָלֵחַ这个字,相当于使徒行传反复强调的“福音兴旺起来”。直到地极,福音不可阻挡。
2、因信称义(11)
11 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
耶稣之死和耶稣复活对神而言是赎罪祭,而对我们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称义:“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罗马书 4:25,“耶稣被交给人,是为我们的过犯,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或作耶稣是为我们的过犯交付了是为我们称义复活了)”。这是真正的福音,这是真正的恩典,这是圣经的真理——称义即重建和神的关系,罪人脱离死亡;在亚当里死,在基督里复活(哥林多前书15:22;罗马书5:1-21)。但是,称义的过程是借着祂劳苦的工作 完成的,复活的耶稣的工作是要解决我们“信”的问题,我们被称义是因信称义。这是圣灵藉着教会和圣道完全的。“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首先,教会是耶稣的同工(马太福音28:20,哥林多前书3:9 ;哥林多后书6:1;帖撒罗尼迦前书3:2)。其次,这个同工是因为圣灵的同在(使徒行传1:8),因为“劳苦的功效”在原文中是灵的劳作,מֵעֲמַל נַפְשֹׁו 这个句子直译是the travail of his soul,祂的灵的劳苦。这是基督的灵在工作(עָמָל,创世记41:51;נֶפֶשׁ,创世记2:7;使徒行传1:8)。 “心满意足”可以指不叫圣灵担忧,是圣灵的安慰,是罪人的归回,是国度的扩张(诗篇17:14-15)。使徒书信讲的喜乐和安慰,相当一部分指向这种心满意足。
“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בְּדַעְתֹּו יַצְדִּיק צַדִּיק עַבְדִּי,by his knowledge shall my righteous servant justify many;因为知道我的义仆,很多人得称为义。首先,义仆这个字出现,这是救恩的中保,这个字在这里是单数,此后在以赛亚书中,仆人出现都是复数——钉十字架的只有这一位义仆(马太福音3:15,27:19,24;路加福音23:47;使徒行传3:14,7:52,22:14;哥林多前书1:13;雅各书5:6;约翰一书2:2)。但是,众使徒随后成为基督的仆人。其次,认识和知道义仆,是称义的前提。这个“知道”不仅废弃了无知神学,重申信道从听道而来的真理常识;也再一强调了我们称义是因着信。许多人,רַב,这个字先在创世记6:5:“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担当,סָבַל在4节中出现过,这强调的是普世救恩的真理。这实在应了保罗的话:“只是过犯不如恩赐”;“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
3、升入高天(12)
12 所以我要使他与位大的同分,与强盛的均分掳物。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于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
耶稣复活的意义还在于,复活的基督要藉着教会走成圣的路,直到基督复临,带领教会进入新天新地。这和基督升天和再来联系起来的。以赛亚书53:12预表了基督的升天。“所以我要使他与位大的同分,与强盛的均分掳物”;这个句式与腓立比书2:9完全一致:“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上帝要高升耶稣在万有之上。希伯来书1: 3,“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希伯来书1:13,“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那一个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使徒行传2:22-36中,彼得将见证了同样的真理。KJV有5次将רַב翻译成mighty,因此“位大的”可以指全能者,就是父神——升天的耶稣坐在上帝的右边。而强盛的(עָצוּם)和掳物(שָׁלָל)合起来,根据出埃及记15:9可以指仇敌魔鬼”。基督要把魔鬼权势下的人抢救出来。后文“为罪犯代求”进一步指向升入高天的基督,祂是升入高天的大祭司(希伯来书2:18,4:14–16,7:24-26,9:24;罗马书8:26-27,34;约翰一书 2:1);这句话攸关教会真理——教会是我们的大祭司治理的家和祂为我们祈求之所。我们当怎样感谢神呢,正因为我们的主坐在天上,我们就因为教会生活而成了天上的国民。不仅如此,在地如同在天的人有福了,自由和平安将从今生,一直到到永生。而且,我们是有盼望的人,等候耶稣从高天复临,等候新天新地。
应用:耶稣已经死了
12b因为他将命倾倒以致于死。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
这是耶稣之死的总结和回顾,这涉及两个真理,这两个事实也是我们宣讲的“复活神学”的真理根基。一方面,耶稣已死;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蒙恩的罪人。首先,祂已经死过了,你们的罪在律法的意义上已经被赦免。这里的主动词“倾倒”(עָרָה)、“列在”(מָנָה)和担当(נָשָׂא)用的都是完成时态(perfect;53章主动词主要是完成时)。而“代求”(פָּגַע)一词这用的是imperfect,这是强调耶稣已经复活升天,从祂复活升天开始一直到世界末了,都在天上为我们祈求。这四个动词强调耶稣之死是一个已经完成了、过去了的事件;而不是将来时态和现在时态或正在进行时。其次,复活的耶稣代求的对象是罪犯,פָּשַׁע,the transgressors;这一点令我们印象深刻。“麦秋已过,夏令已完,我们还未得救”(耶利米书 8:20)。“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罗马书13:11)。所以我们需要教会,继续十字架天路。
古往今来,保罗的十字架神学是最完全的。这当然不是出于他自己,而是复活的主特别向他显现(加拉太书1:12 ;哥林多前书11:23,15:8)。保罗从复活的基督那里所领受了十字架和圣餐的真理,这两方面分别上述两个问题。保罗的十字架神学就是耶稣已死神学,而不是耶稣在死神学,耶稣将死神学。保罗的的书信是教会书信,而不是个人见证和平信徒文学。但是路德之后,附庸十字架的神学秀士风起云涌,热病频仍。耶稣说“成了!”(约翰福音19:30)但魔鬼的声音马上响遍全球:还不成!它是世界之王——这个“还不成”,“还没完”、而且没完没了十字架的神学,就是今天教会主流的十字架神学。教会流俗还宣称:虽然耶稣钉十字架还没完,但他们完了;他们信基督就完人了:而这些完人在教会的使命就是找出哪一个不完人的人,果子果子地或死啦死啦地拉出去钉十字架。教会匪帮宣称他们犯有“对不起耶稣罪”。如果十字架不是一个过去的事件,用十字架钉死邻舍并钉死基督的暴行就会反复上演,耶稣徒然死了。这是复活节的分界线:“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路加福音24:5-6)。耶稣复活使我们称义,并继续为罪犯代求,直到祂再临。你不能把耶稣正在天上代求的罪犯钉到十字架上,推进火刑堆。这也是使徒和教会的态度(约翰一书5:16)。
以赛亚书53:12的总结和重复非常重要。耶稣已死为人类解决了三个根本问题。第一、人是什么。人就是罪人,耶稣代死而复活要救他,你就是那人。复活神学并不降低成圣的标准,更不会放纵基督徒的自由;因为我们相信教会真理使人成圣。但是,我们指着基督的复活拆毁所有吃人的筵席和哈曼的木头。第二、人怎么办。这涉及人怎样面对罪和义的问题。就罪而言,一方面是认罪,另一方面是接受赦罪。在罪的问题上,要远离两种宗教暴徒和信仰暴行。一是还没有认罪悔罪就宣告罪得赦免了。二是从来不认自己的罪,只是控告别人的罪。就义而言,基督徒的正经事业只剩下爱心和诚实(真理)两个方面了。在义的方面要警惕两种暴行。一是爱的暴政:以爱心的名义审判人。一方面你控告着的爱心绝对是假的;另一方面耶稣再临祂自己要审判,用不着你。耶稣复活升天必要复临审判,解决了人类行义过分、吃人自义的大罪。二是真理的暴政——基督的真理就是恩典的真理,邪教徒的真理总是律法。真理和爱之间有什么张力呢?张力是你的真理有问题,因为恩典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恩典(约翰福音1:14-18;路加福音9:56;约翰福音3:17;罗马书1:16-17;罗马书3-5;哥林多前书1:18;哥林多后书5:14-21;加拉太书2:19-21,6:9-18;希伯来书6:6,10:1-25)。第三、人在哪里。人当在教会中与复活的基督同在。
我们怎样才能靠着复活的耶稣持守正道呢?约翰一书 3:6 ,“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他,也未曾认识他”。 约翰一书3:9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种)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神生的”。但约翰一书5:16又说:“人若看见弟兄犯了不至于死的罪,就当为他祈求,神必将生命赐给他”。出路只能是教会,借此我们才能住在他里面,看见他,认识他,从神生,因道成圣,渐渐更新。希伯来书正是从耶稣已死这个真道中,引申出教会神学:复活的耶稣在教会中,因此不可停止聚会(希伯来书10:1-39)。因为“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希伯来书10:21;参提摩太前书 3:15)。因为复活的耶稣正在教会中,我们应该“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圣经说耶稣坐在天上的“天上”不在万里云空。那是加尔文的物理天空;他们的理性神学让教会如同寡妇。但圣经说,基督徒在地上如同在天上,又说复活的基督就在我们中间,直到世界末了。愿父神藉着耶稣已死所赐下的恩典和祝福,耶稣复活所应许的称义和治理,圣灵膏立的劝人与神和好的职分,与祂的教会同在。亲爱的弟兄姐妹,祂复活了,阿门!
任不寐,2015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