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教会主日程序系列课程第五讲:圣礼部分

引言:教会散居于波斯

感谢神,我们来到了“山上系列”最后一课,圣礼部分。圣餐礼是教会从宗教改革以来矫枉过正的问题之一。一方面,圣餐礼从天主教的铺张和滥用出发,走向了可有可无(以“代表”和“纪念”的名义)的另外一个极端;另一方面,围绕圣餐礼我们看见异教的误读和教内的纷争与破裂。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如今圣礼已经渐渐从基督徒聚会中衰落、淡出;布道会、灵修会、福音大会、特会、祷告会、培灵会、神学讨论会、神学院等等前所未有的异教形式,正在取代主藉着圣经设立的教会模式。这绝非危言耸听或小题大作,这是我们面对的基本事实:教会被掳于巴比伦之后,散居波斯。很多基督徒可能熟悉大卫鲍森布道会、唐崇荣布道会、远志明布道会、保罗华许特会、奥斯汀布道会、生命季刊福音大会……但你绝对看不见圣礼和对圣礼的尊重,反而常常有嘲笑的声音。在电子屏幕时代,这种状况愈演愈烈。而且我们今天还要正视另外一个事实:轻贱圣礼与教会在西方的败落和在东方的混乱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的。魔鬼正是利用教会轻视圣礼这种自杀行径,派遣世俗化大军砸烂圣殿,蚕食教会,使教会成为巴比伦的掠物之后,散居波斯通国。与此同时,持守圣礼的传统教会形单影只,倍受嘲笑和攻击。而整个这场背叛,茨温利、加尔文和后来在此基础之上泛滥而出的卫斯理敬虔主义或灵恩运动,以及当代芬尼开始的布道大会模式,是一系列的标志性的事件。这场拆毁圣殿的运动的实质是:“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带到巴比伦去”(列王纪下25:7)。而取代耶和华圣殿中一切器皿的,是书珊城的御园里的筵席:“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铺的石地上”(以斯帖记1:6)。这就是LCMS等传统教会的基本处境:如以斯帖站在亚哈随鲁和哈曼面前。那么,LCMS圣餐礼的圣经根据是什么,初代教会因此形成的基本传统是什么,而如今,教会失去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返回圣经,并与历代圣徒合一?这是我们这个主日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同时,我们也将学习传统教会在圣礼部分唱诵的七首短歌。请听箴言书9:1-6,“1智慧建造房屋,凿成七根柱子,2宰杀牲畜,调和旨酒,设摆筵席。3打发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处呼叫,4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又对那无知的人说,5你们来,吃我的饼,喝我调和的酒。6你们愚蒙人,要舍弃愚蒙,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阿门。

Service of the Sacrament=圣礼

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字,Sacrament,意思就是“圣礼”。LSB这里用它专指圣餐礼,通用的名词还有:The Eucharist,Holy Communion, the Lord\’s Supper。Sacrament这个名词大约在3世纪进入教会,来自拉丁文sacramentum,是sacer (holy)加上名词后缀mentum;基本含义是,神所设立并使之圣化的仪式,也吸收了希腊字“神秘仪式”(μυστήριον)的含义。藉着这个字我们首先要明白,圣礼乃是超理性的神迹奇事,这已经提前带领我们远离加尔文主义的理性神学。圣礼是一种“属灵的事实”,来自上帝的智慧和能力(a spiritual potency)。正是由于神的设立和介入,即由于圣道的临在,外在物质和形式(洗礼中的水、圣餐中的饼和酒)成为施恩之具。St. Augustine将 sacrament 定义为:the visible form of an invisible grace;或者,a sign of a sacred thing。马丁路德的小要理问答也这样教导:Q. How can physical eating and drinking dosuch great things?A. Of course, eating and drinking do not do these things. These words,written here, do them: “given for you\’\’ and “shed for you to forgive sins.\’\’These words, along with physical eating and drinking are the importantpart of the sacrament. Anyone who believes these words has what they sayand what they record, namely, the forgiveness of sins。因此,我们在这里首先提醒诸位,放下你的理性,顺服神的话语。

Preface:圣餐序祷

Preface,这是“序言”这个词的出处。牧众之间的这些代祷是使徒时代就开始了,这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根植于圣经和教父时代的传统(提摩太后书4:22)。圣餐一般应该由牧者带领。“主与你同在”,这句问候在圣道开始的时候出现过,那时候提醒主藉着道与我们同在;现在则提醒这是主的筵席开始了,主藉着圣礼与我们同在。这意味着,主的晚餐不同于任何一场聚餐。主是主,我们是客。祂亲自宴请和招待我们。路加福音22:27,“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接下来的一句话是,“当求上面的事”。出自歌罗西书3:1,“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这不仅让我们瞩目看神,更是吩咐我们放弃人间的道理、逻辑和理性来论断圣餐,完全顺服神的道理和主的恩典——学马利亚而不是马大,求那上好的福分(路加福音10:42)。因此,带着领受和感恩的心,我们才可能“正确地”进入主的餐桌。这也告诉我们,分领圣餐的理由。最后一句是“让我们感谢主我们的神”,出于诗篇136: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神已经在我们中间,将上好的福分赐给我们,我们唯一应有的回应就是将感谢赞美归给祂。

随着教会年历的发展和完善,The proper preface出现了,“圣餐前序祷文”,就是牧众要根据不同节期献上不同的感恩祷告。LSB的“圣坛用书”列有相应的内容,可供选用。有一段时间里,The proper preface搞得有些复杂,路德改革使之简化;不过公平地说,这项改革从教皇格里高利(590-640)开始的。我们从LSB看见的这段英文大致可这样翻译:“这是美善、合理和有益的……永远赞美神说:”接下来就是合唱Sanctus。中间的部分根据节期不同,简述和赞美耶稣相应的生平和话语。路德教会在圣餐礼中,常常是借着这段祷告,将每个人当下的情形与耶稣的生命和晚餐联系起来。其中都强调“随时随地”(we should at all time and in all places)和“天使同在”(with angels and archangels and with all the company of heaven)这些信息。前者也强调基督徒聚会应该常常分领圣餐;后者让我们知道主餐桌上所有的客人。这有些类似这种祝福:你在某种患难或喜乐中,耶稣请你吃饭,提供安慰、帮助,或坚固你的喜乐,使软弱的刚强;有力的力上加力;而且这是一场天地之间的盛宴,亚伯拉罕等圣徒都在那里,分享你的重担和喜乐。你并非在世上孤单一人,基督徒活在地上,如同活在天上。圣餐序祷也是宣告“与会人员”:主的同在,进入我们的处境,而且我们与天使天军圣徒同在(inaugurated eschatology)。

Sanctus=Holy,Holy,Holy,三圣颂

Sanctus是拉丁文,意思就是Holy;这首圣歌可以中译为“三圣颂”。歌词第一部分出自以赛亚书6:3,“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参考但以理书7:10和启示录4:8)。这是罪人在神面前的经典姿态。“5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6有一撒拉弗飞到我跟前,手里拿着红炭,是用火剪从坛上取下来的。7将炭沾我的口,说,看哪,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恶就赦免了”(以赛亚书6:5-7)。一方面, 我们赞美主的圣洁,而没有一个罪人能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因为我们都是不洁的人。请注意,罪人的罪集中表现在嘴上,人借着吃与说堕落犯罪;正因为如此,神的儿子成为我们的话语(圣道);成为我们的食物(圣道)。另一方面,我们来到主的面前最大的福分是被赦罪,嘴得以满足和洁净,与主和好。这正是圣餐的基本真理。这首歌的第二部分是马太福音21:9,“行后随的众人,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称颂的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不过马太福音21:9引自诗篇118:25-26,“耶和华阿,求你拯救。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亨通。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the Benedictus)”。这里的真理是,我们被赦罪,乃是因为神爱世人,将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耶稣进入圣所,将自己献上,成为我们的赎罪祭(希伯来书9:11-12)。而若不藉着基督,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另外请注意,以赛亚书6:3是天使合唱,马太福音21:9是会众合唱;因此,这首圣歌是天地大合唱,歌唱耶稣基督接纳我们进入父神的圣殿,带领我们回家,返回乐园。这时“天开了”,一切奥秘向我们打开,伊甸园的大门向我们敞开。“圣哉”也说明,我们如今进入了圣殿的“至圣所”(the holy of holies),圣洁、庄重、肃穆是必须的。正因为如此,初代教会在领取圣餐前的自我省察也包括自洁和禁食等预备活动。然后是瞩目看基督,祂是圣餐的中心,祂真实的临在。Sanctus与Kyrie对应,王进来了,为我们献上祂自己的生命。Sanctus可以追溯到耶稣时代。在圣殿和会堂里面,犹太人常常唱诵类似的圣歌。很有可能,耶稣自己也唱诵过这首歌。二世纪的时候,圣礼中唱Sanctus已经很普遍(Clement of Rome和Origen等可以为证)。去记住这个评价:“(The Sanctus) has been called ‘the most ancient , the most ce;ebrated, and the most universal of Christian hymns’”(Lether Reed,1947)。Sanctus可以有不同的唱法(LSB960,961,507)。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宗等教派否认圣礼中的real presence,因此,彻底抛弃了Sanctus。这是散居波斯的开始。

Prayer of Thanksgiving:感恩祷告

传统教会在领圣餐前有感恩祷告。这里的祷告首先强调上帝是天地的主,是创造主,这里的重点是神的创造。然后赞美祂的怜悯和爱,祂的救赎。创造我们,一定来救赎我们。神的救赎集中在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同时,祷告强调圣餐的意义是纪念耶稣的死,坚固我们的重生;而这圣餐是普世和永远的筵席的一部分。感恩祷告是为所有圣餐领取者祷告,进一步重申基本真理,预备心灵。感恩祷告引出Lord’sPrayer,主祷文。主祷文引自马太福音6:9-13,“9……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10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11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12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13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有古卷无因为至阿们等字)”。主祷文有七项求告。第一是明确祷告的对象是天父上帝,预备投靠、敬爱和顺服的心。第二、第三、第四项祷告,分别对应神的名(祂是谁)、国度(天国)和旨意(道)。第五、第六、第七祷告依次涉及人与食物(生存)、人际关系(罪)和人鬼关系(死亡)。我们来到神的面前,将一切交托。不仅如此,耶稣设立圣餐,也是对主祷文的进一步具体化或回应:神的同在、人的满足,归向天父。

The Words of Our Lord=主的话语

根据天父的救赎大计,也回应我们的祷告,耶稣将自己献给我们。现在进入正式圣餐程序,这是耶稣自己为普世教会设立的:the Word of Institution,也可以称为The words of consecration。圣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神迹,是神话语的创造。LSB主日程序的圣餐设立经文,是综合马太福音26:26-28、马可福音14:22-24、路加福音22 :19-20和哥林多前书11:23-25四方面信息而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使罪得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这些经文。

1、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愿经文铲除了一切对圣餐的无知与轻薄,使人都顺服基督。为什么要领圣餐?因为这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自己设立的。借此我们要解决两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第一、形式主义

我们首先必须回应“形式主义”这种攻击。这场矫枉过正的假道理,来自佛教的心性之学(马克思的本质主义主义)和人的任性;最初的起源就是蛇这句话:神岂是真说。毋庸置疑,圣礼首先是一种“外在形式”;但圣礼和所有外在形式相区别的是,神设立这种外在形式,并使用这种形式与选民同在。所以“山上的样式”很重要,神设立的形式很重要——神借着祂所设立的形式谦卑自己,与罪人同在,以便能让罪人借着浅显的形式认识神、归向神。道成肉身,十字架,这就是形式,基督以“人形”或人的形式进入我们的历史,使有眼能看,使有耳能听。所以只有异教才会诱惑基督徒,放弃形式,回到内心。然而圣经明明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没有良善,没有真理,没有国度;反满了罪恶和诡诈。魔鬼、世界和肉体联合起来阻挡耶和华和祂的被膏者,要胜过基督的教会,经常的手段就是消灭教会的形式、特别是圣礼;而教会自愿放弃形式,就是自杀。在某种意义上,形式就是本质,没有形式就没有本质,消灭形式就消灭了本质。怎样进行种族灭绝呢?消灭其语言、服饰、节期、礼仪和聚会地点。日本人在中国,中国人在**、德国人在波兰……执行哈曼一样的政策。魔鬼如此对付教会,就是让教会在世界失去自己的语言、服饰、节期、礼仪和聚会地点。消灭教会的形式就消灭了教会。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哈曼对亚哈随鲁王说,有一种民,散居在王国各省的民中,他们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们与王无益。王若以为美,请下旨意灭绝他们。我就捐一万他连得银子交给掌管国帑的人,纳入王的府库”(以斯帖记3:8-9)。犹太人的仇敌就是要从铲除犹太人的宗教形式入手,消灭犹太人,进而根除弥赛亚降生的可能性。教会至于今日败象,原因大致如此。愿我们今天记住以斯帖记4:13-14,“13末底改托人回覆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14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亚伯拉罕、约瑟、摩西、以斯帖、但以理在异邦如何,我们也当如何。这是主的话语:“32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33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马太福音10)。让我们远离“术”和“迎合”。 如果基督徒对自己的信仰和教会的形式都不自信;特别是在外邦人面前动辄就要“考虑他们的反感”;我们就已经输了。

第二、神的愚拙

正像马丁路德在小要理问答中回应的,人们自以为聪明地反驳说:水、饼和酒怎么做这样的大事呢?路德的回答说,这是神说的。哥林多前书1:19-22,“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首先,上帝以妇孺皆知的“过家家”的方式,将真理启示给每一个人。其次,这里面有深刻的道理,乃是因为人皆以口犯罪。饼与酒代表食物、钱财、物欲、利益等一切偶像,这是一切罪的根源。亚当夏娃因吃将人类陷入罪中,以色列人因吃被严惩,撒旦用面包在旷野试探耶稣。吃而犯罪最极端的表现是吃人,这在世界表现为道德控告,在教会表现为生命神学。吃人的方式常常是通过树立和编造一个偶像来压死人;道德文章就是,弄个假人(神化与妖化,神人与妖人)来吃人。以口犯罪和彼此相咬相吞使人类陷入绝境。正因为如此,耶稣降生在食槽,降生在以饲料为上帝的罪人中间;然后宣称他就是生命的粮,是天上降下的粮,吃了让人不渴、不饿、不死;使人心得到永恒的饱足(约翰福音4:14;6:26-59)。一方面,耶稣拆毁了食物偶像,将道放在食物之上(马太福音4:4,哥林多前书10:20-24),不是食物,而是基督才是“我们的主”;另一方面,祂推翻了吃人的筵席,使自己成为被吃的对象。而更重要的是,耶稣的身体和血成为罪人重生、成圣的施恩之具。这是圣经前后一贯的真理。圣经从始至终称神的筵席为婚宴。创世记1-2章是亚当和夏娃的婚宴,启示录21-22章是羔羊和新娘的婚宴;上帝在旷野里为以色列人摆设筵席,诗人说,神在我的敌人面前为我摆设筵席。四福音书充满了耶稣在筵席中与门徒和众人相聚,教导(圣道)与掰饼(圣礼);更重要的是,符类福音书从不同角度记载了“最后的晚餐”,而复活的主藉着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将圣餐礼赐给整个教会。约翰福音中耶稣第一个神迹行在迦拿的婚宴,耶稣最后一个神迹是提比哩亚海边的早餐……这就是神的恩典,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2、被卖的那一夜

主的晚餐让我们回想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出埃及记12:42,“这夜是耶和华的夜,因耶和华领他们出了埃及地,所以当向耶和华谨守,是以色列众人世世代代该谨守的”。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饼与酒对应羔羊的身体和血。出埃及记12:1-14,“1耶和华在埃及地晓谕摩西,亚伦说,2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3你们吩咐以色列全会众说,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着父家取羊羔,一家一只。4若是一家的人太少,吃不了一只羊羔,本人就要和他隔壁的邻舍共取一只。你们预备羊羔,要按着人数和饭量计算。5要无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你们或从绵羊里取,或从山羊里取,都可以。6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黄昏的时候,以色列全会众把羊羔宰了。7各家要取点血,涂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8当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9不可吃生的,断不可吃水煮的,要带着头,腿,五脏,用火烤了吃。10不可剩下一点留到早晨,若留到早晨,要用火烧了。11你们吃羊羔当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12因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击杀了,又要败坏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华。13这血要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作记号,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我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身上灭你们。14你们要记念这日,守为耶和华的节,作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这是主“被卖的那一夜”,我们瞩目被骗被出卖的主,面对杀害的样式。παραδίδωμι(Tense: Imperfec;Voice: Passive;Mood: Indicative,to give into the hands),成为俎上之肉并揭竿而起,是生命的基本境遇和基本反应。你至今常常被人欺骗和伤害,那深入骨髓的痛苦如今可以释放了;一切残忍和报复,主耶稣都为你胜过了;而此时此刻,耶稣为你,也为出卖你的人,同时为你的出卖等所有的罪,摆上了。耶稣用自己的身体设立圣餐,让一切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这夜是一天的开始,有晚上,有早上。这一夜翻转了月黑风高杀人夜的历史,又赐给子民能力,不在别人的罪中有份,反将自己交托给审判的主,又将主的救恩与爱见证给世人。

3、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门徒

拿起饼来,耶稣是主人,主动为我们舍命,在圣餐中侍奉我们。饼在圣经中与粮同义;这里的饼应该是无酵饼,有催逼快速离开之意(哥林多前书5:7-8)。祝谢:having blessed God. εὐχαριστέω,to be grateful, feel thankful;give thanks。感谢天父上帝,一切粮是从神而来的。掰开:破碎自己身体,使人回想逾越节的羔羊(出埃及记12:3-14;约翰福音19:36)。递给门徒。一方面,未受洗未明白真理的,不能领圣餐。另一方面,众人一主、一洗、一信,因为“一体”。12个门徒代表我们每个人被邀请进入“最后的晚餐”。同领圣餐的人当彼此接纳,彼此相爱。正如哥林多前书10中所说的,“16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掰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17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31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哥林多前书12:12-13也说,“12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13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

4、说

神说,在神的话语中创造天地和新人,也在话语中设立圣餐,从无到有。神说有就有。神说我信,这就是我们圣餐神学的简单逻辑。按改革宗的小聪明,若耶稣说“我是羊的门”这个“门”是比喻,那么,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水变成酒,甚至十字架,都是比喻了。是不是比喻耶稣会告诉我们,何况还有语境为证。当复活的主再一次向保罗显现,包括向众教会说“分辨是主的身体”的时候,我们再没有任何理由狂妄地说,“这是耶稣身体的代表”;而初代教会从来没有“代表说”,因此,这只是人意的发明。饼怎么就成了身体,酒怎么就成了血;这个问题和地上发生青草,事就成了,是一个道理。因此路德教会这样说:“Let Christ himself be responsible for them”。加尔文同学则相反,“让我来负责告诉你们,这是不可能的”。《基督教要义》最臭名昭著的这段“系统神学”,中译的时候被故意省略掉了。天主教的滥用和基督教的分裂,这些大悲剧归根结底是这样的逻辑:神岂是真说。正是形形色色的“代表说”,要为圣礼不断淡出教会负责;就这样,主日程序从圣道和圣礼并重的divine service,变成了今天的“名牧布道会”或pastoral show;实际上,无论你承认与否,布道会在“声誉”上取代了了主日程序。而很多教会会舍弃主日程序不计代价地奔赴pastoral show,好像今天耶稣单单在名人所站立的地方。所谓“特会”只是忘记了,每个主日程序就是基督耶稣自己的特会。你若再特,就出于魔鬼,将主日变成世界的庆典。就这样,service of the sacrament变成了service of the VIP。加上对形式主义的冷嘲,我们就看见西方教会衰败的秘密了。如果说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是我们的信仰中心,而耶稣自己又明明吩咐众教会在聚会的时候以圣餐礼的方式纪念他的死(基督并祂钉十字架);那么请简单想一想,这些完全舍弃圣礼的布道特会和福音大会在干什么呢?!值得一提的是,LCMS所有的聚会,讨论会、年会等等,都要安排主日程序,特别是圣礼程序。

5、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使罪得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你们拿着吃:take and eat。λαμβάνω,约翰福音20:22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合一。This my body!这是我的身体。还是那句话,神说,我信。“为你们舍的”,进一步强调“我的身体”。身体抛开,指十字架上的代赎。然后是血,用来洁净我们的罪,也将我们带入新约,成为国民和祭司(启示录1:5-6)。关于立约的血,可参考出埃及记24:8,“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撒迦利亚书9:11。“锡安哪,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你中间被掳而囚的人,从无水的坑中释放出来”;耶利米书31:31,“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从此你是圣约中的子民或新人。你是在基督的宝血中出生的,如同夏娃出于亚当的肋骨。利未记26:12,“我要在你们中间行走,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作我的子民”。重新进入圣约的罪人,是被赦罪的人。赦罪是新约的主题。

6、启应

牧者接下来宣告哥林多前书11:26,“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然后会众用启示录22:20回应。“主耶稣阿,我愿你来”。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强调,就是改革宗等理性主义在“纪念”一词上大做文章,用以说明,既然是纪念,就意味着是回忆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不是现实发生和未来发生的事件。这种解释不仅缺乏圣经根据,也与这里的语境不能相洽。旧约常说“纪(记)念耶和华”、纪念耶和华的名、纪念神的圣约(出埃及记3:15,30:16,利未记24:7,尼希米记2:20,创世记8:1,出埃及记20:8,申命记8:18 ,尼希米记4:14,耶利米书51:50,何西阿书12:4,撒迦利亚10:9……)显然,耶和华、耶和华的名、耶和华的约,不可能仅仅是历史事件,而是昔在今在今后永在的“现实”。因此,纪念更指人们凭借某种表现,在圣灵感动下认识和进入神的启示。路加福音和哥林多书信中提到的纪念,用的是希腊文ἀνάμνησις,而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另外只出现在希伯来书10:3,“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想起罪来”,不是想起过去某段时间的某件事,而是进入这种意识,一直存在于我们身上的罪。不仅如此,当会众呼应,“主耶稣阿,我愿你来”,也表明,耶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这就是“主已同在但尚未完全”这个真理的启示。而我们不仅纪念他过去与我们同在,现在与我们同在,也纪念(!)他必将与我们同在。另外。“纪念我”是修饰“要如此行”,就是吩咐教会在纪念耶稣这些话语的时候执行圣餐。

Pax Domini=The Peace of the Lord,主赐平安

在圣餐中,耶稣献上自己,成就了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和平。人与神之间,人与道之间的冲突,因基督的舍命而最终得以解决。以弗所书2:13-17,“13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14因他使我们和睦,(原文作因他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15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16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17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 奥古斯丁(354-430)告诉我们,“亲嘴问安”(Pax,Kiss of peace),在他之前就是主日程序的一部分,是分领圣餐前的必要预备。这也是“省察”的功课。领取圣餐前有“主赐平安”的圣歌。引自约翰福音20:19,“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εἰρήνη,שָׁלוֹם)”。此时此刻,耶稣亲自问安,他亲自分派圣餐。

Agnus Dei=Lamb of God,上帝的羔羊

除了省察自己,还有辨认主的身体,知道这平安是逾越节的平安,来自逾越节的羔羊。我们要知道耶稣怎样成就了和平。《上帝羔羊》出于约翰福音1:29,“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承认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和我们的代罪羔羊,这样的信徒才可以到主的餐桌面前来,因为他们真的完成了“辨认主的身体”的功课。我们需要在圣餐前回想圣经中羔羊的事迹。首先是回到创世记3:21,“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披戴基督:罗马书13:14、加拉太书3:27;穿上新人:以弗所书4:24);而创世记27:15-16告诉我们,“15利百加又把家里所存大儿子以扫上好的衣服给他小儿子雅各穿上,16又用山羊羔皮包在雅各的手上和颈项的光滑处”。两处的“皮”是一个字(עוֹר),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创世记3:21说的应该是羔羊的皮。“恶心人雅各”,就是以色列,就是选民的代表。接下来是创世记4:4,“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这显然是指向基督的。到了逾越节的羔羊,耶稣的预表更为完全。以赛亚书53:7进一步预言说,“他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福音书充分将这一切奥秘展示给而我们。最后到启示录7:14,我们看羔羊“劳苦的功效”:“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Agnus Dei是700年进入主日程序的,LSB保留了这个中世纪传统(LSB434;962;963)。

Distribution=圣餐分领

牧者和执事可以在会众之前或之后领取圣餐。然后圣餐分领正式开始。路德教会中会众一般列成两排,在执事帮助下有秩序走向主的餐桌。无论如何,圣餐过程一定是庄重肃穆的,因为这是“纪念主的死与复活”。牧者在分派圣餐的时候,逐一宣告这样的话:“拿着吃,这是我们救主主耶稣基督的身体,为你们的罪舍的;拿着喝,这是我们救主主耶稣基督的宝血,为赦免你们的罪”。路德教会的牧者绝对不可能说,这是主身体的预表或代表这种混账话。不过我建议把LSB的编者同时去掉“true”或“very”这多余的话。圣经怎样说,我们就当怎样行。我也不建议牧者将饼送到嘴里,以表明像婴孩接受食物,或圣餐是神的主动授予,我们被动领受。因为经文明说,“拿起来吃”;这同样出于神的吩咐。至于分配酒。我以前讲论过大杯小杯的问题,一方面,每个人要洁净自己;另一方面,弟兄姐妹不要厌弃他人。送会众离开餐桌返回会众席,牧者说:“愿我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宝血坚固和保守你们的身心,直到永生。平安地去吧”。注意这里强调的仍然是平安、和平这个主题。圣餐分领过程可以唱诵相关圣诗。传统教会常常唱诵诗篇145和34;今天教会可以根据节期选相应的圣餐赞美诗。诸位可以参考LSB提供的617-643首赞美诗。

Post-Communion Canticle=筵后圣歌

圣餐之后,会众起立唱筵后圣歌。Canticle:圣歌,圣经经文歌;可参考这条注释。A biblical song, other than a psalm. The most familiar canticles are the songs of Zechariah (the Benedictus; Lk. 1:68–79), Mary (the Magnificat; Lk. 1:46–55), and Simeon (the Nunc Dimittis; Lk. 2:29–32). There are numerous Old Testament canticles, including the songs of Miriam and Hannah and several from the book of Isaiah. The Revelation to St. John also includes several canticles。LSB所安排的筵后圣歌首先是Thank the Lord=感谢主(Lent期间省去)。这首圣歌取自诗篇105,“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求告他的名,在万民中传扬他的作为。2要向他唱诗歌颂,谈论他一切奇妙的作为。3要以他的圣名夸耀。寻求耶和华的人,心中应当欢喜。4要寻求耶和华与他的能力,时常寻求他的面。……43他带领百姓欢乐而出,带领选民欢呼前往。44他将列国的地赐给他们,他们便承受众民劳碌得来的。45好使他们遵他的律例,守他的律法。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这首圣歌用以表达圣餐之后的喜乐、赞美之情与福音使命感(马太福音28:19-20)。

或者可以选用另外一首圣歌,Nunc Dimittis=song of Simeon,西面颂。引自路加福音2:29-32,“29主阿,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30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31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32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强调的是“安然”(平安)而不是“去世”。“看见”一词再一次让我们看见,形式的重要性;若没有外在形式,你什么也看不见。而这里强调,借着圣餐,我们看见神的救恩。所谓“施恩之具”,也是从这里来的。同时,在这种平安中,教会承担着将福音、神的救恩与荣耀,传给万民的大使命。这是教会的荣耀。

Post-Communion Collect=筵后同祷

我们在LSB第162页看见的是三组筵后同祷。左边是马丁路德的同祷词。这三组祷文可以根据教会需要自行选择。大体上说,筵后同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为圣礼感谢神;祈求神借着圣礼坚固会众的信心;让这信心生出彼此相爱的果子和传福音的能力。

Benediction=祝福

最后是祝福,民数记6:22-26,“22耶和华晓谕摩西说,23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24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25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26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大体上有三个理由使用这段经文作为祝福。第一、民数记记载天路历程,基督徒要继续天路。第二、这场祭司的祝福(Aronic Benediction),显明圣殿的庄重环境,更指向一场献祭。第三、这祝福是给选民的。因此与多数教会今天使用哥林多后书13:14祝福不同:“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路德教会在Martins中使用哥林多后书13:14。值得一提的是,LSB没有“结束赞美诗”,为用神的话语结束崇拜,是神的道和祝福留在会众的心里(最后一个字是“平安”)。这也符合路加福音24:50-5的场景:“50耶稣领他们到伯大尼的对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51正祝福的时候,他就离开他们,被带到天上去了”。当然,这只是建议性的安排,教会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安排结束赞美诗,需要强调的是,主日程序之后,你得到了什么?你得到了神自己,祂亲自与你同去;而我们从此也要成为他人的祝福,正如主说的,“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民数记6:27)。一个从教堂出来的人,是一个新人,是世界的光,是世界的盐;因为他身上带着天父上帝永恒的祝福:赐福、保护、光照、恩典、抬举、平安。阿门!

任不寐,2012年11月18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