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 第十一课:亚伯兰(创11:31-12:3)

这篇讲章是加拉太书系列课程的第十一课。之所以要回到创世记,是因为如果不了解“亚伯拉罕之约”,就无法明白加拉太书第三章(至于第四章所讲论的撒拉和夏甲,我们仍然要回到创世记)。我们今天特别要领受的圣经经文是创世记11:31-12:3,“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不过要全面地领受创世记11:31-12:3的信息,必须参看以下几段经文:约书亚记24:2-3;希伯来书11:8-10;使徒行传7:2-5。藉着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就可以更全面的领会神藉着亚伯兰的天路历程,怎样将祝福在“约”里赐给我们。

一、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加拉太书第3章重点谈到了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之事;而在第4章,这约藉着亚伯拉罕的两个女人分为新约与旧约。要理解圣经,首先要明白“约”的概念。为此我们要回到创世记(The Book of Genesis;Greek: Γένεσις, “birth”, “origin”; or Hebrew:בְּרֵאשִׁית,”in the beginning”)。我推荐给大家三种阅读创世记的方法。第一是二分法:1-11章讲人类史前史,12-50章讲选民的先祖史。第二是三分法,就是“七天创造”(1-2)、堕落(3)、在七个人中恢复(4-50)。第三是十分法,由“These are the generations of”一句将创世记分割出10部分(创世记2:4; 5:1;6:9;10:1;11:10;11:27;25:12;36:1/36:9;37:2;使徒行传用“神的道传开”作了相同的事情);你也可以注意亚当的家谱(5)、闪的家谱(11)怎样使用“十”这个概念的。马太福音的家谱用了3个十四代就是一个例子,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民数记33章的呼应;耶稣差遣70个门徒,可以视为对创世记10章70个国家的回应,等等。当然,我们要避免另外一种极端,诸如“Torah密码”等异想天开(Equidistant letter sequences)。创世记用大部分篇幅谈到了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1、与神有关之人、与人有关之神

这个句子首先告诉我们,上帝与人存在一种关联。这一点将圣经启示的神和人,与世界其他宗教与哲学关于神与人的思想区别出来。一方面,人不是孤独的存在,不是自然的存在,人是被神所创造的,因此也被注视(诗篇139:7)、眷顾(使徒行传17:24-31)、救赎和审判。圣经对人的看法是神对人的看法。上帝怎样看人,与人不同。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有神的形象,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4);另一方面,“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3:23)。关于后面这一点。罗马书3:10-18讲得非常全面。换句话说,进化论和无神论用动物定义人,圣经用上帝来定义人。另一方面,神不是孤独的存在,神对人的命运极度关切(出埃及记6:7);上帝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这种同在关系的最终祝福就是在神里永远活着——因为神是活人的神,不是死人的神(马太福音22:32、马太福音8:11、罗马书4:17)。由于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亚伯拉罕的生命因此拥有了意义。从这两方面的真理中我们也知道:人不是上帝,这导致人类中心的瓦解和假上帝事业的终结(诗篇103:14;创世记3:19)。同时,人不是动物,这也宣告了人作为高等动物身份的结束;人是“有灵的活人”(创世记2:7)。最后,上帝不是人,我们对上帝的认识不能通过人的理性,只能来自上帝自己的启示。

2、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神人之约

代表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约”。在圣经文化里,人与上帝的关系,取代了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思想中心。我在作文化基督徒的时候,多次谈到汉语文化缺乏这样一种纵向的关系;结果就用虚拟的纵向关系来取代真实的纵向关系,在这样的模拟结构中,平等的人成了人上人,造成了自由的失丧和人的奴役。在某种意义上,所有宗教都是对这种纵向关系的沉思,但只有圣经将这种纵向关系启示为约的关系。首先,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立约的一方,是神谦卑自己,主动与人立约,因此成为有恩典、有慈爱的神。其次,神藉着约将信心赐给选民,告诉我们神是信实的,一定能将祂在约中给我们的祝福赐给我们。与此相关,这约既是神性的又是人性的,一方面,圣灵来带领我们明白上帝在约中的意义;另一方面,立约的另一方一定能清晰明白约的含义。这一点是基督教的经典比所有的宗教典籍更理性,更简明。阅读创世记第一章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明这一点。第三、约给了我们一种主体性的地位,使我们拥有了责任能力。最后,约代表上帝的公义,代表一种“法学上的效力”;如果我们失约,我们将遭受审判。此外,约向未来展开,指向践履,使生命有了意义,告诉我们神在历史中工作。这是约的历史学含义。

“约”在旧约中英译为covenant(创世记6:18),希伯来文写作ברית,用于人与神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约。这个字的字根是בָּרָה,意思是eat,consume。这是我们主在“最后的晚餐”上谈到新约的时候所蕴含的意义。或בָּרָא,意思是创造(创世记1:1)。上帝创造了我们,因此有权力在约中保守我们,正如在基督的新约里重生了我们。这个字在旧约中出现了150次,可见她的重要性。约在新约中英译为testament(马太福音26:28)。希腊文写作διαθήκη,动词词根是διατίθημι,有“在两者之间赐予”之意(路加福音22:29)。这个希腊文通过介词δια(在两者之间)指向了基督,因为是基督在上帝和人之间完全了合约或和好的工作。这个字在新约中出现了30次。我们常说的圣经一字,是the scriptures(γραφή,马太福音21:42),它告诉我们,约是以文字和书面的方式赐给我们,这显明神的信实和对我们软弱状态的怜悯:空口无凭,立字为据。由于我们根深蒂固的怀疑主义倾向,神不得不把圣经用书面的方式赐给我们,使我们可以在不信的时候回去查看上帝真实的应许。大约在主后223年,拉丁语Biblia(希伯来语为ביבליה‎,本意为莎草纸)成为圣经的专有名词。biblia sacra,holy book,源自希腊文τὰ βιβλία τὰἅγια,βιβλίον,paper,scroll,book。原指埃及的βύβλος(Egyptian papyrus)。至此,圣约跃过犹太主义的文化围墙,摆在全世界面前。

在整本旧约中,大致可以找到四个约:挪亚之约或彩红之约(创世记9:1-17);亚伯拉罕之约或应许之约(创世记12:1-3;13:14-17;15:4-6;17:10-14;22:15-18);西奈之约或律法之约(出埃及记19-20;申命记5;28;约书亚记24)和大卫之约或弥赛亚之约(撒母耳记下7;23:5;诗篇89:3-47)。这四个约最后都归向基督的新约,是基督之约的预表。我们可以用约翰福音3:16节的经文一一对应上面四个约。保罗在加拉太书里重点谈到了亚伯拉罕之约,及其与律法之约之间的张力,最后在基督里被解决,并反过来去祝福所有彩虹之下的人类。事实上,当圣经反复重申“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的时候,主要在重申上帝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立的约(出埃及记2:24;列王记下13:23;历代志下20:7;以赛亚书41:8;路加福音1:55,72-74等)。这样代表上帝不变的恩典,不仅要保守以色列人,而且要应许将弥赛亚赐给全人类。大卫之约更坚定地将这个应许指向那位“后裔”,就是基督。彩虹之约和律法之约从两方面告诉我们,人是如何不配这样的福分,因此罪人得救完全出于恩典。

3、约的标的是基督,神与人

所以我们也能明白,为什么新约开篇说到:“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马太福音1:1-2)。这是在告诉我们,上帝开始在基督里践行他的应许;现在日子到了(耶利米书31:31)。这约最后的标的就是基督。路加福音22:20说:耶稣“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人是罪人,不可能履约;人的背约同时造成上帝的愤怒,上帝不可能容忍人不履约。这两方面的难题通过十字架的中保得以解决。所以希伯来书9:15说,“为此他作了新约的中保。既然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参考希伯来书12:24)。读旧约我们会发现,上帝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约一直没有中保,我们也在这三个人身上不断看见他们的行为并不能在上帝面前称义。神与这祖孙三代立约,显示祂完全的恩典与爱。但同时,祖孙三代不能完全守约,也预表了全人类也不可能因行律法在上帝面前称义。神必要预备另外一条称义的道路。认真读创世记的人会发现,在这三位族长的时候,神的话语临到他们;但约瑟出场之后,上帝就缄默了。我们找不到“耶和华对约瑟说”这样的经文。约瑟就是中保的预表,“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代表我们要与基督同死同活。你可以自己努力,找出约瑟身上怎样预表着基督。

二、亚伯兰的家;他的祖父、父亲和弟兄

约的祝福在于分享基督的复活与永生,挣脱死亡的捆绑和奴役。亚伯拉罕为这样的缘故被呼召,神要从他那里预备一位后裔,去将整个人类从罪和死亡的奴役之下拯救出来。慕道的人对罪的概念总是不舒服,不过要真正理解这个概念最好的途径是直面死亡;因为死亡是罪的见证,是罪的工价。每个人都是罪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死人。人类因此划分为两部分,已经死的和正在死的。有人不承认自己是罪人,但圣经告诉你怎样认识罪。圣经所说的罪主要是什么——就是导致死亡的根本原因。疾病、衰老和灾难仅仅是现象。由于罪的本身和魔鬼的工作,我们已经默认了死亡。由于我们对死亡的习惯或正常化的接受,我们就无法认识罪,也就不可能认罪。同时,由于思想的懒惰或恐惧,不能深刻沉思死亡阴影对我们个人命运和整个人类文明决定性的影响——当一个罪人因各种原因宣称“不怕死”的时候,他实际上打算自由地犯罪。事实上,死亡统治着我们,是我们一切心思意念背后的真正动因。不怕死的勇敢不过是“任凭死亡统治我”的另外说法而已。我们可以亚伯拉罕家族的情况为例来说明这一点。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何以上帝要作亚伯拉罕的神,并要与他立约——因为他要作活人的神,不要做死人的神;上帝不要亚伯拉罕继续成为死人。

1、本地:示拿平原、巴别塔与吾珥

我们先进入亚伯拉罕启程的地方。要理解创世记11章结束的时候亚伯兰随父亲前往迦南,与12章开始的故事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知道摩西在创世记中经典的“倒叙”写法。这种文法在近东文学中比较常见。创世记1-12章更有三处倒叙。创世记第2章重复聚焦了第1章中提到的上帝造人的细节。同样,创世记第11章解释了第10章列国分布的理由。而创世记12:1-3向我们启示了创世记11:31-32他拉一家迁徙的根源。总体上说,后面的部分是解释前面历史表象之下的上帝主权及属灵意义。首先,他拉一家出走迦勒底的吾珥(创世记11:31-32),不是出于人的意思,乃是因为神对亚伯兰的呼召(创世记12:1-3);尽管人没有完全按神的意思去行。同样,人类在创世记10章在全地分为列国,乃是因为巴别塔事件。上帝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又造男女造女?创世记第2章是对第1章的解释,并把人置于创造的中心。

要理解上帝呼召亚伯兰离开迦勒底的吾珥,首先要明白迦勒底的人类和文化。那里的人类乃是大洪水之后的灾民的后裔;坚守在迦勒底的吾珥的居民,更是巴别塔之后拒绝按上帝分散全地指令而留守在那里的顽固势力。亚伯兰家族是这一反上帝力量的一部分。人们常谈到他拉等在大河那边拜偶像;事实上,他们更是上帝的仇敌。也就是说,上帝不仅拣选了普普通通的人来彰显祂的恩典,更通过救赎祂的仇敌来显明神的大爱。迦勒底人有两大精神遗产:第一就是大洪水后遗症——不要忘记,亚伯兰远行的时候,经历大洪水的闪可能还活着;第二则是巴别塔变乱后遗症。这两大事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的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对这两大事件的反应。大洪水造成了结构性的死亡恐惧,从此使人类生活在噩梦之中。幸存者很快从感恩之情中出来,为未来一场大洪水进行自救的预备——从此人类的生活没有了真正的幸福,我们不再是生活,却用一生在准备生活。我们还没来得及年轻就衰老了,我们还没来得及生就死了——这一局面一直到耶稣来,重新让我们仰望彩虹,看天上的飞鸟和地上的野花。这样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呢?人在两方面寻求生命的意义。一方面,我们不再向神活着,开始向人活着。这样就诞生了以宁录为代表的无神论英雄主义,就是人开始在别人身上扮演上帝(创世记10:8-12);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偶像迷信纷纷出笼——迦勒底是世界各大宗教真正的发源地(但以理书2章;启示录17:5)。“无神论和宗教都是人民的鸦片”。与此同时,人开始成为上帝的敌人。出于上面两种原因,人类单方面撕碎了彩虹之约,就是拒绝相信上帝在约中的保证,转向建造自己的城市和巴别塔,一方面抵抗上帝,要人定胜天;另一方面要在地上建立天国。巴别塔不仅表明人类抗拒上帝吩咐人布满全地的命令(创世记9:1);也代表人类根本不相信上帝在彩虹之约中的承诺——建造巴别塔的材料显示,巴别塔的功用之一是为了预防将来的大洪水(创世记 6:14;出埃及记2:3)。结局我们都清楚,神在那里变乱人的语言,将人类分散全地。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巴别塔的废墟上。这就是上帝要亚伯兰离开的地方和人。

约书亚告诉我们亚伯兰及其先祖在迦勒底的吾珥崇拜别神。吾珥一字是אוּר,大约有“火光”之义(以赛亚书50:11)。我个人相信他们与后来的拜火教有一定的联系。考古学则确认,吾珥城的守护神是月神。无论亚伯兰一家所拜何神,对他们同样有诱惑力的则是吾珥的繁华。大洪水之后,人类从亚拉腊山上下来,向东迁移到示拿地,那里就是两河流域所形成的平原,“就住在那里”。吾珥是示拿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时中国的夏朝还在虚无缥缈之中,吾珥已经是当时世界的纽约了。英雄是一种垂死挣扎;繁华则是人向死亡的夸胜。人甘心定居或死在大河的边上,同时追求想象中的不朽。于是神呼召亚伯兰,要他离开这样必死之地。繁华是一种极大的诱惑,这是亚伯兰首先要面对的十字架。上帝呼召亚伯兰出迦勒底,更有末世论的意义。在启示录中读创世记是非常必要的。在那里,使徒约翰把先知以赛亚、耶利米和以西结的看见更具体地启示给了我们。启示录告诉我们,巴比伦从未悔改,因此最后将遭遇审判(耶利米书50:24;51:7-9)。启示录14:8,“又有第二位天使,接着说,叫万民喝邪淫大怒之酒的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巴比伦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启示录18:21,“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像大磨石,扔在海里,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的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从末世论意义上看,亚伯兰出迦勒底,是一场“胜利大逃亡”。上帝让我们离开,乃是要我们避免永死,从此真正向神活着。

2、本族与本家:哈兰之死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真正中心。只是在人看为自古繁华之地,在神却是死地。迦勒底人是死人。这是要应验创世记2:17节的话:“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记5章亚当的家谱中,我们看见死已经统治了人类。而在创世记11章,从闪的族谱中,我们看见死亡的统治变本加厉。所以保罗指着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然而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连那些不与亚当犯一样罪过的,也在他的权下。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罗马书5:14)。我们何以知道这一点呢?仔细查考创世记10章中从闪到亚伯兰的家谱,我们就会发现:大洪水之后的历史,就是人类寿命不断缩短、死亡不断得胜的历史。挪亚活了950岁,基本接近人类最长寿的玛土撒拉(מתושלח‎,英译:Methuselah,969岁)。但这一局面每况愈下。如果我们承认“罪的工价乃是死”,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段时间人类的犯罪更为猖獗。我们看见,闪的年龄只有六百岁,而他的儿子亚法撒的年龄只有438岁。这一趋势在以后的各代中一直延续着,以至到了亚伯拉罕的祖父拿鹤的时候,他只活了148岁。死亡大兵压境,兵临城下。亚伯拉罕的祖父拿鹤是死亡天使最可以炫耀的战利品;因为拿鹤的年龄是这个族谱中寿命最短的,也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自然死亡年龄最小的。用今天的话说,这个噩耗几乎是惊天霹雳,相当于“股价暴跌”造成的恐慌。与各位列祖相比,他拉的父亲拿鹤几乎等于夭折。

死亡的阴影反应在他拉给自己的儿子命名上。他拉的第二个儿子与他祖父同名(拿鹤娶哈兰女儿,可能说明哈兰是拿鹤的哥哥)。他拉的二儿子可能与他的祖父一样是个“英雄人物”(拿鹤一字的意思大约相当于“嗤之以鼻”),至少他拉希望如此。这种“不可一世”的光荣传统是宁录精神的遗传,这种精神将拿鹤一家留下来在吾珥继续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我也愿意相信,亚伯兰这个名字也是他拉为纪念他拉的父亲拿鹤而取的,因为“亚伯兰”的字义是“被高举的父”。或者,他拉希望亚伯兰高举他自己,就如自己如何高举亚伯兰的爷爷。他拉显然为自己的父辈的“光荣”感到骄傲。或者,完全出于对上帝的抗议。他拉的女儿,也就是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字义是公主,是月神配偶的称号。这个名字告诉我们,他拉是一个具有高度宗教热情的迷信者。

不过更具有爆炸性的新闻是哈兰之死。哈兰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亲他拉之先。这是圣经第一次明确提到儿子在父亲之前去世。这是创世记第二场死亡的盛宴:白发人送黑发人——因为尽管哈兰不是第一个早于父亲的死者,但显然,他死的时候,应该比他爷爷的死亡年龄更小,很可能没有超过100岁。“哈兰”的字义是高山居民,或登山者。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一种要通天的巴别塔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哈兰的三个孩子的名字上看见哈兰当是一个“很有精神追求”,或者“志向远大”的人。哈兰的儿子就是罗得。我们从罗得身上多少能看见他父亲的影响。罗得的意思是“覆盖”,要理解这个字表达的雄心壮志,或者巴别塔之后人类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大无畏精神,可以参考以赛亚书25:7,“他又必在这山上,除灭遮盖万民之物,和遮蔽万国蒙脸的帕子”。然后是两个女儿,密迦和亦迦。密迦代表哈兰的宗教追求,因为这个字的意思乃是月神的女儿。密迦要与她的小姑撒莱交相辉映,平分秋色;大有将偶像迷信进行到底、代代相传、前赴后继之意。亦迦可能是罗得的妻子。亦迦的字义是“向前看的人”,大意是绝不悔改(希伯来字“悔改”的原意是“回头”、“返回去”等)。不过这个字很有讽刺意味。她一生最重要的一次回头看,只是为了留恋所多玛,结果变成了盐柱(创世记19:17-26)。

3、半途而废:他拉之死

人的罪、生活的悲剧和人的性格,从根本上追溯,可能源于死亡恐惧。哈兰之死对他拉和整个家族的打击一定是很大的。这很可能构成了他拉离开吾珥的动因之一。那里成了他拉的伤心地。神拿走了哈兰,可能一度将他拉的骄傲粉碎了。但他拉远遁哈兰城,化悲痛为力量,像该隐一样,以哈兰命名新城,宣示他的不屈:绝不求告耶和华的名(创世记4:16-17;24)。也许因此之故,哈兰成了另外一个崇拜月神的宗教中心。换句话说,他拉离开迦勒底的吾珥,不是出于上帝的呼召,不是出于对天国的盼望;而是出于他自己,甚至出于他自己的死亡恐惧。他拉远行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出于父权的意志;我们已经说过,这是他拉家族的传统。我们知道上帝呼召的是亚伯兰,但创世记11:31-32清楚地显示,他拉反成了这个“移民团契”的领袖。这完全不是出于神的意思,而是出于人的意思。他拉是“老子”,他论资排辈成了属灵的带领人——他拉带着他的儿孙(这里有5个),这是父权的彰显。这形成对亚伯兰这位“万国之父”的文化阻拦。他拉的天路历程是虚假的天路历程。一方面,他注定走不远;另一方面,神要除灭他,让自己的教会继续前行。他拉死在哈兰具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以领受。

首先,他拉代表基督徒天路历程的重要一站(民数记33:27-28)。这个字תֶּרַח本身就有Station和delay之意,应该不是偶然的。换句话说,基督徒被从世界分别出来,不会一步就进入天国。我们有很长的天路要走,而中间,就有哈兰一站。在那里,我们软弱、跌倒,无力继续向前。我们要在那里完成的功课就是进一步埋葬老我,活出新人来。在地图上我们看见:吾珥、哈兰与迦南构成“天路三角”。这幅图画可以安慰、勉励与警告所有目前沉陷在中途或哈兰的人。一方面,我们都会软弱,不要因此中了魔鬼的控告,失去了站起来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神鼓励我们继续前行,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只有死亡。只要坚持到底,必然得救。我们也要知道,天路埋葬了很多半途而废的基督徒,其中不乏以老资格自居的“有生命的基督徒”。哈兰分别着真基督徒与假基督徒。

其次、我们看看他拉和哈兰所代表的神学。哈兰位于故乡吾珥与天国迦南中间。这是中间信仰,是调和的信仰,是信仰与迷信或理性的调和。是宗教对话,是信仰与理性的对话。他拉不想离家太远。就住在哈兰。无论出于恐惧,还是不信,或者懒惰和自以为是;这代表文化基督徒的精神世界或各样半吊子信仰,我们迁就老我,迁就过去、迁就民族文化、迁就世界。事实上,我们常说某位基督徒很有生命,实在说来,乃是说他很属世界,很会为人处事;很不保罗。我们利用我们过去的经验和资源接受神。我们的理论或文化加上基督信仰,这造成了很多半吊子信徒。“我认为”和“神认为”共同构成我们的生命。这个生命就是在哈兰的生命。在哈兰,我们把基督信仰打扮成可以保守各样不同思想和性情的混合物,让我们在里面可以与老我和各种敌基督势力、假福音相安无事。有考古学家告诉我们,他拉的后代聚集在哈兰一带,这里有几个城市可能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除了哈兰以外,拿鹤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拿鹤的城(创世记24:10;按圣经的相关信息,哈兰可能就是后来“拿鹤的城”,参见创世记27:43,或者,在哈兰城附件另建了一座拿鹤城,马里有文献提到哈兰附近有个“拿鹤城”)。而在巴里赫河边的沙土拉希废丘(Til-sha-turahi)遗址可能是为了纪念他拉。今天,有多少宗派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并且互相践踏,尽管圣经如此清楚地反对这一点(哥林多前书3:4)。各位,你想一想,怎么会这样呢?不仅如此,哈兰也代表各种异教。首先是佛教,离开了世界,却不能到达终点。没有人合上红楼梦真正得到安慰。所谓轮回,就是盼望在吾珥和哈兰之间周转,以为可以周转出一个迦南来。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哲学。佛教和禅宗是一种半途而废的信仰。这也是犹太教的问题,犹太教囿于摩西的传统,他们拒绝进入基督,同样是半途而废。

最后,正如法老追赶以色列人到红海,巴别塔精神追随他拉一家直到哈兰。我们的过去会追赶我们,旧的传统会追赶我们,要在我们的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阻拦我们完全成圣。至少这些力量会拦阻我们前行,甚至将我们带回去。基督徒的生命会出现这种反复。这是魔鬼的执着。我们要知道,哈兰更是两河流域或者巴别塔文化流域的边陲,已经与应许之地一步之遥;就是在那里,魔鬼消灭了他拉,吞噬了很多生命。从这个意义上,哈兰意味着一场残酷的属灵争战;而他拉代表人生最大的悲剧或失败。他拉魂断哈兰,是离开吾珥却不能到迦南的人。他拉的悲剧在于过去的死死纠缠。他拉离开了吾珥,但不是去迦南。我们曾经自以为比仍停留在吾珥的人深刻和超越,但我们仅仅是五十步笑百步。哈兰是一条分界线。大河那边住着一群绝不悔改和拒绝基督的人。他们主动和天国划清界限,以至于无缘无故地仇恨基督。在创世记31:30-35,那时,拉结偷拉班的金像,表明他们仍然在拜偶像。另一方面,拉班与雅各在那一带立约,试图构筑阻挡基督的防线。不仅如此,他们在那里复制另外一套信仰体系,就如这边有摩西律法,那边有《汉谟拉比法典》以及《乌尔纳木法典》。这是今天世界的情形,除了基督,社会和异教什么都有了。

三、天路历程:从吾珥到哈兰到迦南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亚伯拉罕是谁。创世记12:1-3节至少有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所谓的“一次呼召还是两次呼召”的问题。我们藉着“倒叙”结构,可以很容易将这个问题解决掉。第二个难题就是他拉的年龄问题。结合司提反的见证,我们知道亚伯拉罕是在他拉死后离开哈兰的,那时候亚伯拉罕75岁。他拉生亚伯拉罕的时候是70岁,因此此时他拉应该是145岁。但是,创世记11:32又明确说他拉205岁死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很多纷争和千方百计的“说文解字”的努力。目前广为接受的解决方案是,他拉生亚伯拉罕的时候是70岁,是指“开始生”那三个儿子;亚伯拉罕是最小的儿子,那三个儿子不是三胞胎;他拉生亚伯拉罕的世纪年龄应该是130岁。另外一种方案是路德的,他说上帝将那丢失的60年隐藏在奥秘里。路德的说法遭受了加尔文严厉的嘲讽。我把这两种解释提供给大家,只有上帝知道答案,只有祂能笑到最后。

1、亚伯兰,你要离开,你要去

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有人说,圣经上最具有悲剧感的一句话,也许就是上帝看见人的罪恶极大,就说:“我造他们后悔了”(创世记6:7)。但是,“哀莫大于心死”,到了巴别塔之后,神一方面要守彩虹之约没有毁灭人类;另一方面开始吩咐他的选民离开人群;因为那一群人,乃是死人。现在,上帝用“离开”代表了神对人的“无可奈何”或深深绝望。中国古典文学有大量的离别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切地体会那种悲伤。当然这不是全部。这首先显出神的信实与忍耐。我特别赞同路德一句话:如果我是上帝,我早就把我创造的人类灭绝了。那些动不动就责备旧约上帝残忍的人,应该好好想一想这句话,特别想一想在所多玛被倾覆之前,上帝与亚伯拉罕的对话,想象上帝那时候的心肠(创世记18)。更重要的是,尽管圣经对人的看法很负面,正如罗马书3:10-18所说的,但这种否定不是人对人的否定,乃是神对人的否定;而且,这种否定,并只有这种否定之中开始了救赎——上帝否定人,最后将这否定全部归向了自己的儿子;同时,藉此呼唤人悔改重生。所以这种否定代表神的圣洁与爱。佛教深刻地否定了人,吩咐人离开,却不知道往哪里去。最后返回内心,但圣经把那条归路堵死了,告诉我们,人的里面不仅没有良善,而且没有人从里面真正寻求神并能找到神。无神论、进化论表面上高扬人本主义或人的尊严,却把人视为畜生或高等动物;而如果没“创造”之超验之根,“人人平等”不过自欺欺人(注意独立宣言中“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一句中译的伪造)。

上帝吩咐亚伯拉罕离开,一方面是对罪人的否定和绝望。但神没有难成的事。基督教的上帝不是一个只会后悔的上帝。基督教的上帝是一位大有救赎能力的上帝。这个救赎计划首先从亚伯拉罕被带领出来开始的。神要从亚伯拉罕一人开始,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到可能,重新创造新世界(以赛亚书51:2)。另一方面,上帝没有彻底抛弃亚伯拉罕背后的万族,恰恰要从亚伯拉罕那位后裔中,回去寻找所有失丧的。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来为神的救恩作见证。不仅如此,即使创世记中,我们也能看见神反过来要救赎迦勒底人的计划——拿鹤家族的利百加和拉结被带出来了,不过亚伯拉罕吩咐仆人,不要返回去定居。正相反,要继续把世界里的人拯救出来,一起“去”。不仅如此,上帝从来没有“不公平”的弃绝罪人。这一点正如彼得前书4:5-6所说的:“他们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账。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性却靠神活着”。要明白这话的意思,我们要回到彼得前书3:18-20,“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他借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神对大洪水淹没的人不公平吗?犹大书1:14-15说:“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预言这些人说,看哪,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话”。让我们重读创世记5:21-27,如果你能知道“玛土撒拉”是什么意思,就会恍然大悟——上帝在玛土撒拉中呼唤、忍耐人类1000年!

愿我们知道,上帝不是“负气”出走的,不是轻易离开的。上帝不仅把亚伯拉罕带出来了,而且吩咐他去,从此,亚伯拉罕的生命有一个方向。这一点与所有其他半途而废的宗教完全不同。宗教只吩咐我们离开,却不管我们去,更不管我们去哪里。无神论者或政客不断用“计划”明确告诉我们去哪里,但我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那里。事实上,上帝要我们去,而且他要与我们同去。但无论是离开还是去,都不是亚伯兰自己的“决志”。

首先,上帝拣选亚伯兰,绝不是因为亚伯兰好。亚伯兰不过是受蒙召的罪人,他本是拜偶像之人。神召亚伯兰不是因为亚伯兰配得的,乃是因为神完全的恩典。亚伯兰同样是一个拜偶像的罪人,靠他自己不可能离开。亚伯兰离开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神的呼召。换句话说,神的呼召是我们悔改归信的前提与根基。同样,亚伯兰靠自己也不能去。关于亚伯兰的顺服我们至少要明白两个真理。第一、亚伯兰被祝福不是因为他顺服,而是因为他被祝福所以顺服。亚伯拉罕顺服的行动之前,神的祝福已经在了。祝福不是我们的顺服赚取的,而是因为神的爱。不是我们顺服,所以我们被祝福;是我们被祝福,所以我们顺服。我们的难处是,即使我们被祝福,我们仍不顺服。所以第二、由于罪,亚伯兰的顺服不是彻底的,他的信心是不断成长的,并非一开始亚伯兰就是“信心之父”。加尔文在解释亚伯拉罕筑祭坛的时候说了一段比较抒情的话:“……亚伯拉罕在双脚所踏到的每一片土地上都撒上他信心的馨香之水,他尽上全力将所到之地都为神献上”。这不是真的,甚至到创世记16章,亚伯兰与夏甲生子以实马利的时候,亚伯兰仍然没有全然信主。就在他仍然不完全相信的时候,神在创世记第17章将他更新为亚伯拉罕,又将撒莱重造为撒拉。所以亚伯拉罕的重生从来不是因为他的义,而是因为神的义。

最能代表亚伯兰的软弱的,就是哈兰一站。当然,亚伯兰比拿鹤好的多。拿鹤甚至连吾珥都没有离开。但这种“好”完全是因上帝的道。不过亚伯兰并不比拿鹤好哪里去。我们看到,亚伯兰对上帝的话只是顺服不到三分之一:他没有离开本族(带着罗得)、父家(不仅带着父亲,而且以顺服掌权者或谦卑为名,将他拉尊为领袖);而至于“本地”,他只离开一半。基督徒生命的真相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神的旨意却仍然不能全然顺服。在亚伯兰滞留哈兰的日子里,神在哈兰沉默了,我们再度看见上帝在这些年里的忍耐与忧伤。亚伯兰在哈兰,代表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在生命里的某一站,也许就是你的今天。亚伯拉罕在哈兰浪费了很多年的生命。亚伯兰留在哈兰可能有很多原因:顺从掌权者或多数意见,在这样强大的传统和多数力量的压迫下,亚伯兰本来就不强大的信心变得更加灰暗,于是他像彼得和巴拿巴一样开始合伙装假。于是哈兰的教会就成了一个伪善、平安的化装舞会。神的道和真理不再是教会的最高根基和指南,人与人的“彼此相爱”和互相包容成了教会的属灵标志、也是教会存续、繁荣的基础。也许,亚伯兰自己开始贪恋哈兰的乐土。那里有很多悦人眼目的果子。于是在那里,魔鬼反复对他说:神岂是真说你要去迦南吗,神的话真的可靠吗?等等。这一切我们都司空见惯了。是哈兰的富饶或繁荣使我们进一步不看或弯曲神的话。我们甚至可能这样说服自己:也许,上帝要我去的地方就是哈兰,那里岂不也流着奶与蜜吗?我们要在哈兰建立天国,建立基督教日内瓦共和国,梵蒂冈神圣王国,等等。最后,可能源自对前程的恐惧,或者就因为最简单的原因:疲惫与倦怠。“每周去教会是很无聊的”;而未来到底如何,我们没有信心。不仅如此,迦南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有无数不可预测的危险和困难。也许,亚伯兰开始启程的时候,主动动员他拉和罗得跟随他。父亲有对敌斗争经验,可以依靠,也可以在失败的时候推卸责任。罗得年轻,可以在没有孩子的日子里托付未来。说的更根本一些,亚伯兰不完全相信上帝的话。

我们的信心是需要成长的。不要把亚伯拉罕看得过于当看的,所有的信心英雄不过是人。我们已经来说过,迦勒底是偶像的故乡,那里至少有2000多尊偶像。但我们要警惕,很多时候,我们在反偶像中树立偶像,在反迷信中迷信。其中最大的迷信就是对人的迷信,对教会里“信心巨人”、“信心伟人”的迷信。“伟人”在圣经里不过是魔鬼与罪人的私生子(创世记6:4;申命记2:11;民数记13:33;撒母耳记下21:22)。神的教会不是蚱蜢仰望伟人的地方。但最大的试探还不是平信徒自以为蚱蜢,而是教会领袖自以为伟人。因此保罗彼得都诚惶诚恐地强调自己“不过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认识到自己不过是人,是亚伯兰和所有神的教会在哈兰要领受的功课。亚伯兰在哈兰最深刻的功课是认识自己,从自我迷信中开始铲除迦勒底文化深深的偶像残余。神的呼召也许一度让亚伯兰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简直“惊为天人”、是“宗教英雄”、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但哈兰的跌倒让亚伯兰在神学上有深刻的转变:第一,他开始真正谦卑下来;第二、他学会宽容别人软弱;第三、从此他不会再迷信任何伟人或信仰巨人;第四,他开始完全仰望神。亚伯兰的软弱也给我们很多祝福。一方面,这也要我们宽容软弱的灵魂,别人的,和自己的。不要以为我们一旦软弱、失败了,上帝就抛弃我们了,我们一生就完了,就要从此进入地狱了。另一方面,哈兰搁浅也要我们警醒,免得我们和他拉一样半途而废,客死他乡。今天神就藉着这样的信息呼召我们每一位在哈兰逗留的人,如同38年无力站起来的人,起来行走。这次起来是更深刻的一次离开。

亚伯兰在哈兰最重要的事件是埋葬他的父亲他拉。这是三位父亲的故事。一方面,亚伯兰要在地上的父亲和天上的父亲之间做出抉择。另一方面,亚伯兰因为顺服天上的父,埋葬了地上的父,才能为多国的父(创世记17:5)。我们只有在基督里才能成为别人的祝福,一如保罗“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腓利门书1:10)。亚伯兰自己无法超越他地上父亲的权势,直到他拉死了。他拉代表我们的老我,我们的过去和文化传统。今天,中国教会有一种思潮,一定要把“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真理相结合。我今天告诉诸位,吾珥的文化比你“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得多,但你必须把他们埋葬在哈兰。因为人非圣洁,不得进迦南。更重要的真理是:圣经是神的话,在祂全无黑暗;没有一种人的文化有资格与圣经融合、有资格帮助“道”去创造和扶助生命。上帝的真理拒绝并诅咒任何人的巴结或自作多情、自以为是的“合作”;正如对待乌撒的手(撒母耳记下6:6-7)。与此相关的,是教会要对付另外一种巴比伦偶像,就是出生地崇拜和民族主义偶像以及祖先崇拜(包括把儿子视为工具的“孝道”)。我们要记得,神清楚地吩咐我们离开。因此我们必须完全投靠到神的话语之中。

2、亚伯兰的信心与上帝的同在

当我们提到基督徒的信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白三个真理。第一,这里所说的信心乃是持续地相信(新约希腊文因此用“现在持续式”来表达这样的真理);第二、人持续地相信乃是因为持续地听道,是因为神的保守,将神的道持续地、甚至重复地临到我们。第三、神的道的中心是基督。这三方面的真理特别具体地启示在罗马书10:17,“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正因为如此,以弗所书2:8-10才说:“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换句话说,亚伯兰的信心,同样出于神的恩典。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亚伯兰的离开,是因为“耶和华对亚伯兰说”。听道是信的前提。但不仅如此,亚伯兰不可能自己靠这起初的信心坚持到底。因此,神又要负责为亚伯拉罕一路上提供去的力量、方向和安排最后归处;并为我们不住地祈求。我们的上帝不是一个愤青,一走了之,祂是一个负责任而且要对我们负责到底、坚固到底、爱我们到底的上帝(约翰福音13:1;哥林多前书1:8;希伯来书3:6,14;7:25;启示录2:26;13:1)。但这不能得出“一次得救终生得救”的神学结论来,耶稣爱犹大也是到底的。为此上帝不惜重复他的呼召、陈述与亚伯兰立约;这就是神的爱,祂知道我们信心软弱;若非“唠叨不已”我们就会把很多地方变成哈兰。这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要求我们常常听道,不要停止聚会,以免我们失去了持续相信所需要的力量,就是“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12:2)。希伯来书11章讲到很多信心英雄,但到12章,将谜底揭开,我们信,乃是我们有“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那么亚伯拉罕的信心是从哪里来的呢?约翰福音8:56说:“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教会必须让基督徒每次聚会的时候看见耶稣。

其次、当上帝说,“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的时候,司提反说,亚伯兰此时还不知道具体去哪里;他是完全靠着信心上去的。这就告诉我们,天路有无数的不确定性,这需要极大的信心。不仅如此,基督徒的生活是在异邦的生活,有迦南人,敌人。但同时,天路有更大的确定性,就是神要与我们同在——“我所要指示你”,这表明神要一路上一直与我们同在。我们与圣灵的关系,就很像我们与GPS的关系。有时候我们很骄傲,以为没有GPS也行,甚至不绑安全带,结果就是“你比飞机先到机场”。或者,我们不认真领受神的话,也可能造成“小心地滑”的误导。我们可以藉着保罗第二次传道的旅程更具体的认识这样的真理。但另一方面,从物质供应上,我们也将从原来靠自己的努力转变到依靠天恩或吗哪的新生活。这当然不是鼓励懒汉或好吃懒做,更不是鼓励传福音的人过寄生的生活。而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先求祂的国和义,神一定供应我们的基本需求,并管理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在祂的旨意之中。一方面,我们从定居的生活开始变成客居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看见远处更美的家乡,从而使生命有了意义(希伯来书11:13-16)。在这客居与天家之间,我们每天靠“这是什么”(吗哪)活着,就是神的话语和各样的供应。不仅如此,神还会在前面为我们预备胜利,一如起初怎样在约书亚之前就宣告了上帝对耶利哥城的胜利。所以我们不要夸大天路的危险,我们的软弱有神帮助,我们的眼泪神都看到了,他不会让我们经历我们无法面对的试探和拦阻。很多时候神似乎任凭我们在患难和痛苦之中,乃是为熬炼我们,要我们进一步悔改,或要我们学会刚强,长成祂儿子的形象。所以我们要相信神的恩典是够用的。亚伯兰向西进入迦南,因为那里是闪族居住地(创世记10:5,19,30)。迦南并没他有想象的那么艰难。有人称说保罗为福音不顾性命,但神并没有亏欠他,甚至连家庭医生也赐给他了。这才是亚伯拉罕的神。

最后、让我们回到约的概念里——上帝是守约的上帝,他和亚伯兰所立的约必然成就。亚伯兰所信的并不是虚空,而是有实际内容的福音。所以加拉太书3:8说,“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我们因此知道,福音就是约。正是由于“有约在先”,我们才可能进入“信心生活”。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我们就会知道,神对亚伯兰有七个祝福,这是完全的祝福。这七项祝福是逐渐展开:“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分析这些祝福了,但我盼望诸位可以自己深思其中的逻辑关系和神何等长阔高深的爱与智慧。我们也可以将这七重祝福总结为三个方面:神要亚伯兰离开一个国家,却成为一个大国(And I will make of you a great nation);离开一个种族,成为神的儿女(and I will bless you, and make your name great, so that you will be a blessing. I will bless those who bless you, and him who curses you I will curse);离开一个父家,应许一个后裔(by you all the families of the earth shall bless themselves)——最后这项祝福无疑是指向基督的。

我们知道,当上帝向亚伯兰显现的时候,司提反这样说:“当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在米所波大米还未住哈兰的时候,荣耀的神向他显现”(使徒行传7:2)。这里特别强调,向亚伯兰显现的神是“荣耀的神”。我们已经知道迦勒底文明自己营造的火光和月光,但在荣耀的上帝面前,这一切都黯然失色了。但这不是真理的关切所在。我们知道,司提反乃是为复活的耶稣作见证,而紧接着,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看见了复活的主,在那荣耀或大光里获得了重生。所以向亚伯兰显现的神,乃是三位一体的神在基督里找到了亚伯兰。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明白耶稣所说的:“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约翰福音8:56)。各位弟兄姐妹,也许你正在从吾珥启程,你正犹豫不决;也许你正从哈兰启程,正在犹豫不决;也许你正行在大马士革路上,要抵挡基督——你寻找一种力量,一种声音能帮助你做出决定。我在这里祈求你仰脸去看耶稣,只有祂可以让你起来,离开,归入荣耀。让神带领我们一起祷告。

任不寐,2010年2月18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