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 第十五课:旧约(书11:18-20)

18 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19 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没有一城与以色列人讲和的,都是以色列人争战夺来的。20 因为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来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叫他们尽被杀灭,不蒙怜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יחיָמִיםרַבִּים, עָשָׂהיְהוֹשֻׁעַאֶת-כָּל-הַמְּלָכִיםהָאֵלֶּה–מִלְחָמָה.

18 Joshua made war a long time with all those kings.

יטלֹא-הָיְתָהעִיר, אֲשֶׁרהִשְׁלִימָהאֶל-בְּנֵייִשְׂרָאֵל, בִּלְתִּיהַחִוִּי, יֹשְׁבֵיגִבְעוֹן:  אֶת-הַכֹּל, לָקְחוּבַמִּלְחָמָה.

19 There was not a city that made peace with the children of Israel, save the Hivites the inhabitants of Gibeon; they took all in battle.

ככִּימֵאֵתיְהוָההָיְתָהלְחַזֵּקאֶת-לִבָּםלִקְרַאתהַמִּלְחָמָהאֶת-יִשְׂרָאֵל, לְמַעַןהַחֲרִימָם, לְבִלְתִּיהֱיוֹת-לָהֶם, תְּחִנָּה:  כִּילְמַעַןהַשְׁמִידָם, כַּאֲשֶׁרצִוָּהיְהוָהאֶת-מֹשֶׁה.

20 For it was of the LORD to harden their hearts, to come against Israel in battle, that they might be utterly destroyed, that they might have no favour, but that they might be destroyed, as the LORD commanded Moses.

一、第十八节

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

约书亚记11:1-15节和约书亚记第10章是平行的。如果阅读希伯来文原文,这个完美的平行结构更为清楚:第10章的“南征”和第11章1-15节的“北战”在文法上几乎一一对应。举一个例子,南方诸王的首领אדני–צדק(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以及他对以色列人的反应方式,和北方诸王的领军人物יבין(夏琐王耶宾)的反应模式是完全一致的。这是我们阅读旧约特别需要注意的。这两下的对应关系,是为引出“中间项”或者最后的神学重点,这个重点就是11:16-23,圣灵在南北战事之后就这一历史过程进行总结。而且,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个总结在灵意上怎样归向基督。事实上,这三方面的叙事结构就是我们常谈论的两希文法之“交叉结构”(Chiasm)。就此两章信息而言,南北两方面的历史叙事构成门的两翼,而第三方面的总结就是门——当基督说“我就是门”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从旧约的历史中看见诸多相关的预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北两位“大王”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耶路撒冷王亚多尼洗德的希伯来文字根之意义是“my lord is righteous”,即,“我的主为义”。我们可以将之想象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第一核心概念“道德”。夏琐王耶宾的希伯来文字根之意义是“he perceives”,我们可以将之想象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第二大支柱“哲学”或“思想”、“智慧”、“知识”之类。正是在“道德”(人类的自以为义)和“知识”(人类自以为智)之上,神的律法临到了。这就是以色列人——“摩西-约书亚”为代表——除灭迦南人的属灵背景:在神的律法之下,人的“义”和“智”将被灭绝净尽,在这一历史基础之上,福音成为完全的恩典。这场“残酷的灭绝”一方面在历史中预备着亚伯拉罕那位后裔(加拉太书3:16)必将按神的应许在应许之地降生;另一方面,则在律法中预备着基督救赎的福音。

“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根据约书亚记14:6-7,按迦勒的自叙,我们可以推论出来,迦南战事前后大约进行了7年(所谓“许多年日”)。这七年成全了两大预言,第一是创世记1-11章人类犯罪后“必定死”,这应验在迦南各族身上(基遍的希未人完全是因恩得救)。第二是创世记12章关于亚伯拉罕后裔的应许,这个应许从迦南地归属以色列人开始应验,但这个应验过程的完全要等候“圣诞节”。

二、第十九节

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没有一城与以色列人讲和的,都是以色列人争战夺来的

关于“希未人”,我们在以前的课程有过深入的讨论。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信息是,第一,“以色列人”和世界的关系,因为拣选的缘故,或者说因为神的原因,在历史中(יָמִיםרַבִּים)处于“敌对状态”。这一敌对状态根基于创世记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第二、神“征服”世界的方式,就是在无中创造有,在敌基督的世界中创造出国度来——迦南美地是神赐给选民的,但要通过多年的“争战”。圣经对“平安”的理解是从“没有平安”开始的,是从对“平安”的否定(לֹא)开始的。换言之,这世界根本没有平安,而神和世界的相遇也没有平安。这一冲突最后指向十字架。所以信徒必须明白,人靠自己所营造的平安就是敌基督的“人的义”和“人的智慧”,惟有经过十字架之后的平安才是属天的平安。第三、这节经文并不是要把荣耀归给征战而得胜的以色列人,而是为了引出下一节核心信息——20节的“因为”(כִּי)就是为了排除读者将历史作人本主义的演义;而是告诉我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神的计划不可弯曲的落实。那么,什么是神在历史中的计划呢?

三、第二十节

因为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来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叫他们尽被杀灭,不蒙怜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现在我们要面对旧约最重要的难题之一,就是“耶和华使人的心刚硬”,而且是为了要在被灭亡的人身上得荣耀。我们首先在出埃及记中遇到过相对集中的信息(如出埃及记14:17),那是选民出埃及之际。其次 ,则是选民在旷野(申命记2:30)。我们现在遭遇的问题是第三次,发生在选民进入应许之地。难题首先在于:若世界之王犯罪阻挡神根源在神的计划,那么,惩罚就违背了神的公义。与此相关,神叫世界之王的心刚硬竟然发生在神要选民按神的旨意出离世界、跋涉于天路和进入“国度”的历史进程中,这构成了这个神学难题的第二部分:神似乎同时为拯救之路“设置了阻碍”。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作过一些努力,但一直感觉不满意。我也不认为如今我有足够的能力提供一个标准答案。下面的分析仅仅是一家之言。

1、文法上努力的失败——告别自由主义神学

首先我们要排除一种现代性(所谓“人的崛起”)的努力,就是试图在文法上重新解释“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目的是想说明,“他们心里刚硬”“实际上不是耶和华的意思”,而是“他们自己的意思”。这个解释可能符合“现代逻辑”,但完全得不到释经学的支持。正相反,第20节经文的希伯来文原文更强调了这一点:就是“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这是非常清楚的。在语法上,第20节经文特别通过5个不定式加以强调“耶和华的意思”。我们可以把英文的翻译重新排列一下(这个译法是比较忠实于原文结构的):

For it was of the LORD

to harden their hearts,

to come against Israel in battle,

that they might be utterly destroyed,

that they might have no favour,

but that they might be destroyed,

as the LORD commanded Moses.

首先请注意首尾两句的呼应:מֵאֵתיְהוָההָיְתָה,כַּאֲשֶׁרצִוָּהיְהוָהאֶת-מֹשֶׁה。这个结构从耶和华起头,又归于耶和华,很清楚地启示着神是一切历史源头和结局。中间的五个不定式都是表目的的——神在历史中执行自己的意志,为要就这一切计划应验——应验于借摩西所传的(律法)。

2、神的主权与双重预定论——加尔文主义的问题悬而未决

加尔文主义神学在捍卫神的主权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按神的主权论,以及双重预定论,对这个难题的答案是:第一,正如罗马书9:18所说的,“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按神这一绝对主权,神有权作任何事情,神的权秉就是公义。第二、按“双重预定论”,神按自己的主权拣选一部分人遭受永罚,同时拣选另外一部分人蒙恩得救——对以色列人的爱平衡了对埃及人的惩罚,神爱的属性保存在“给了埃及人(迦南人)悔改时间”和对选民的拯救两个方面。这也是加尔文主义神学倍受争议的论题之一,因为“永死的拣选”在圣经上的根据并不非常清楚,主要是从“神的主权”这个逻辑前提推衍出来的;其神学宗旨在于强调人是因恩得救而非因行成义。但这一宝贵努力同时无法避免相反的结果:必有一部分人也“因恩”遭遇永罚。第三、这个主权论并不排除人的自由和责任,尽管人的责任和神的主权之间的边界是人所不能靠理性阐释的,这一问题被放置在奥秘领域,因此使“预定论”最后退守于申命记29:29。有一幅关于“埃及十灾”的图表代表了这种努力——在十灾发生的进程中,法老自己心刚硬和神让他的心刚硬是交替出现的,因此,这似乎意味着罪人无法摆脱自身的责任。不过从逻辑上看,法老自己心刚硬和神让他的心刚硬未必就是矛盾的,这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述方法。加尔文神学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是面向现代性挑战而建立起来的护教神学,其中最大的困惑之处在于:基督在上述三种理论中丧失了轴心地位——耶稣不再是一切答案的最终归指和解决,神学逻辑本身为这些问题上了十字架。

3、一种出路:十字架神学、基督中心论,律法与福音

路德神学不相信“永死的拣选”,她把永罚的责任归于人的自由意志;路德神学同时保留了蒙恩的拣选,为把荣耀归给神。然而这并非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即使按路德神学的单重预定论,也无法解释上面的难题:“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所以,我认为,用主权论和预定论解释这个问题是走错了方向,真正的出路不在这里,而在“基督中心论”。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正如这个系列课程反复强调的——怎样阅读旧约。我在这里所提供的方法是“在基督里解读旧约”。我的观点是:任何绕开或无视“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旧约神学都是渎神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旧约难题的真正答案,另一方面等于在人意解经中将基督重钉十字架——在这种释经方法中,“耶稣徒然死了”。我所见证的旧约释经方法根基于路加福音24章几节相关经文,这是耶稣自己所教导的。耶稣对门徒说:“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26-27);“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路加福音24:44-48)。

首先,约书亚记11:20(连同其他所谓旧约难题)并不是要我们今天应用到自己的问题世界,而是要应用到耶稣身上(当然我们可以藉着主基督间接地应用到我们身上;但别忘了,旧约所说的一切事情在基督里都“成了”)。这就避免了很多儒家化或中国化的释经模式:有人把旧约的以色列人等同于今天正在打仗的以色列人,而忘记了在基督里,世界诞生了一族“新以色列人”。具体到本节经文,我们就不可能这样来“应用”:凡是抵挡我们传道的,我们就采取约书亚的方式和他们“争战”。我也发现很多教会绕开基督去学习和应用旧约的箴言书等,仿佛那里有和东方哲学一样的属世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其次,约书亚记11:20是怎样指向基督的呢?“他们尽被杀灭,不蒙怜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换言之,罪人在律法之下“公义”的结局就是死;无论“他们”是否刚硬,“他们”都是在律法咒诅之下“该死”之罪人。一方面,神使用罪人,为叫他关于基督(亚伯拉罕的那一位后裔)的预言应验——应许之地的一切历史是为着创世记3:15的“第一福音”,耶稣要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所以“刚硬”一事是和选民的历史、特别是基督中心这样的历史计划联系在一起的,是“特殊启示”,未必要作普遍的应用(基督就是神的荣耀)。另一方面,也恰恰是按着同样的逻辑(“你吃了以后必定死”),耶稣必须上十字架。这就是路加福音24章所说的主题。我们对观以下两节经文就更清楚。马太福音5:18,“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约翰福音19:30,“耶稣尝(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宣告“成了”的时候,约书亚记11:20所包含的全部启示也“成了”。这也意味着,生活在“成了”之后的教会,没有任何理由将约书亚时代指向基督的历史事实“活学活用”到自己身上,因为有耶稣为这一切作了总结,我们则生活在神藉耶稣所赐的恩典之中。这也是保罗所说的,“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哥林多后书3:14)。在基督里,现在已经是“禧年”了(路加福音4:18-19)。十字架上的代赎将“迦南人”的命运逆转过来,这藉着“迦南妇人”的故事很具体地启示出来。而我们的主更是这样宣告:“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加福音9:56) 。这一切何以可能呢,就是耶稣代替“迦南”的一切罪人在十字架上“尽被杀灭,不蒙怜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当耶稣问“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46)的时候,约书亚记11:20就是答案之一。然而耶稣既然已经代替了“他们”,“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即按罪要灭绝他们,这个“计划”已经“成了”;如今,“他们”就不在律法之下,而在恩典之下了(罗马书6:14;加拉太书3:23)。

最后,这样解释,并不意味着旧约不重要。一方面,旧约叫我们知道自己曾经是谁——我们是神的仇敌,也被神视为仇敌。律法将一切人都圈在罪中,为叫我们等候神借基督给我们的怜悯(罗马书11:32)。律法之下的“尽被杀灭,不蒙怜悯”,为预备福音之下的“如今蒙了怜悯”、“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基督就是神的怜悯,是我们从约书亚时代至今直到永远都仰望的(弥迦书7:19;马太福音9:36;路加福音1:78;以弗所书4:32;提摩太前书1:16;彼得前书1:3;提摩太前书1:13;雅各书5:11;耶利米哀歌3:22;路加福音7:13;提多书3:5;诗篇41:4;以赛亚书54:8;马太福音9:13;彼得前书2:10;希伯来书4:16;哥林多后书3:7-18)。另一方面,旧约让我们知道基督是谁,并因此知道神的公义和爱。此外,历史是为我们的天路做鉴戒。虽然基督成全了律法,但我们在肉体上仍旧是迦南人,历史的鉴戒让我们在敬虔中、在十字架道路上(回答了那个难题的第二部分,即“拦阻”的问题)、在感恩和赞美中守候基督的再来(林前10:11)。

任不寐,2009年1月5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