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isch:路德神学的释经原则

      Judisch:路德神学的释经原则无评论

路德神学的释经原则

Confessional Lutheran Hermeneutical Principles

Douglas Judisch 著,任不寐 译

(版权稿件,请毋转载)

  1. Philological Principles

第一部分:文字学诸原则

  1. Semantic: One must assume that the author used a word in its most common meaning unless it can be proven otherwise.

一、关于语意:必须这样假定,若无其他明证,圣经作者乃是在一个词最普遍的意义上使用之。

  1. Grammatical: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y word or assertion must accord with the grammar and syntax of the language in which it was originally written.

二、关于语法:圣经字句的解释必须与原文所使用的语法和句法和谐一致。

  1. Contextual: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y work or assertion must accord with its context.

三、 关于语境:圣经文本或具体经文的解释必须和她所在的语境和谐一致。

  1. Historic-cultural Principles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诸原则

  1. The only correct interpretation if any word or assertion is the sense intended by the author of the composition.

一、字句或文本唯一正确的解读,基于作者本人关于写作该字句或文本之意向。

  1. The only correct interpretation, unless it can be proven otherwise, is the sense communicated by the author to his original audience.

二、若无其他明证,所谓唯一正确的解读,在于作者本人向他最初的受众所要传递的意向。

  1. The interpretation is, therefore, partially established by one’s knowledge of the author, the original audience,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his communication to them, i.e., the production of the composition (its isag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urces, date, place of composition, occasion, etc.).

三、故此,释经者个人对圣经作者、最初受众和当时话语处境的认知,对释经有决定性的意义。所谓当时话语处境,如文本的产生背景,特别是以下基本要素:起因、时间、文本写作地、事件,等等。

  1. In particular,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y word or assertion must accord with the purpose and theme of the composition as a whole, unless it can be proven otherwise.

四、若无其他明证,尤其要者,字句或经文的解释必须和整个文本的宗旨或主题和谐一致。

  1. One composition by a certain author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any other composition by the same author, unless it can be proven otherwise.

五、若无其他明证,一位作者的某一作品可以援为同一作者任何其他作品的解释。

  1. Any assertion is to be interpreted, if possible, so as not to conflict with any other assertion by the same author.

六、如果可能,同一作者之不同经文作品的解释要避免互相冲突。

  1. Theological Principles

第三部分:神学诸原则

  1. Basic: God is the primary author of all Scriptures. (Back to B, 5)

一、基本前提:神是所有圣经文本的真正作者(回应第二部分之第五项原则)。

  1. It follows from B,5 that any book of Scripture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any other book of Scripture.

二、由第二部分之第五项原则推衍之,圣经任何一本书可以援用圣经中任何其他一本书来寻求正确之解释。

  1. It follows from B,5 that no assertion of Scripture can conflict with any other assertion of Scripture. (must be harmony)

三、由第二部分之第五项原则推衍之,经文之间必然和谐一致,未能存在冲突。

  1. Salvation through Christ is the theme of Scripture as a whole and its purpose is to make men wise to that salvation, and so it follows from B,4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of every word and assertion of Scripture must accord with salvation through Christ.

四、神在基督里的救赎,是整本圣经的主题;圣经目的是启示人认信这救恩。因而,由第二部分之第四项原则推衍之,任何释经必须和基督救赎之主题和谐一致。

思考题

这篇文字虽然简短,但逻辑非常严谨,且神学含义重要而丰富,值得反复研读,以至默记于心,应用自如。在约书亚记第十七课(11:18-20):旧约一文的后面,有很多热烈的讨论。其中一位路德宗(?)的网友一贴可作本文的思考题(我本人不完全赞同这个跟贴的观点)——请结合本文提供的原则,解释“这是我的身体”一句经文。

  • 凤凰网友 发布于 2009-01-08 03:07:24

其实加尔文主义不仅是面对现代性的反应,她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在反对理性自负的同时,他把理性带进了神学,把人的理性强加于神。我举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圣餐论。加尔文主义宣称饼仅仅是基督身体的“预表”或“象征符号”。然而圣经上明明说“这就是我的身体”。加尔文主义还污蔑路德神学的圣餐论是天主教的“变质说”,或什么“同在说”。路德神学从来不相信自己的圣餐论是什么“说”,只是完全接受“神说”(与天主教完全两码事):既然耶稣说“this is my body”,那我们就相信。加尔文主义的问题是:(按人的理性)那怎么可能?路德神学的回答是:我们并不关心how,只关心what——神说是就是是。按人的理性,道成肉身和身体复活都“不可能”。什么叫信仰,这就是信仰。路德当年因茨温利的理性主义狡辩把桌子敲碎了,一字一顿地说“this is my body”。我参加过一次加尔文教会的圣餐,觉得特别滑稽。牧师先宣告“这饼是基督身体的预表”,然而在圣餐过程中,他不厌其烦地重复“this is my body”,“这是我的身体”。神说,圣经增减一字一句都要被咒诅。圣经上明说“这是我的身体”,加尔文主义者却偏偏自以为聪明要加三个字“的预表”。人算什么呢,如此妄改神的话,而且至今还以唯一正统自居。圣经说: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这话是真真可佩的,更是可信的。

经文:马太福音  26:26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And as they were eating, Jesus took bread, and blessed it, and brake it, and gave it to the disciples, and said, Take, eat; this is my body. esqiontwn de autwn labwn o ihsouV arton kai euloghsaV eklasen kai douV toiV maqhtaiV eipen, labete fagete, touto estin to swma mou

相关经文:哥林多前书11: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30 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死原文作睡)。31 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

附录:关于太4:4希腊文释经的两点浅见

谢谢各位参加讨论。我这里是又一天的开始了,所以“大家早上好”。通过网络在分享福音的同时,又能互相推动原文的学习,一直是我的一个理想。我自己更可以借着这样的讨论提高自己的希腊文水平,真的感谢各位。相对来说,希腊文比希伯来文在语法上更“敏感”,更不容易短时间内掌握。我目前的希腊文水平也就是初级阶段。太4:4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让我们能认识到希腊文句法和语法是怎样的千变万化。下面我谈我的一些看法,和诸位一起交流。我依据的语法基础是《fundamental Greek Grammar》,作者是James W.Voelz。这本教科书我正在努力翻译成中文,因为我认为——我的教授们也同意——这是目前最好的英文版希腊文教科书之一。

第一。原则上来说,希腊文的冠词是不能单独使用的,而是修饰中心词的,包括名词、形容词和分词(形容词用法),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概念或相关修饰性从句。在太4:4中,o在形式上应该是修饰分词apokriqeiV的。在特别的情形下,这个句式结构联合起来(冠词加动词分词)形成一个独立概念,英译变通为“the one who……”,但1、这仅仅是意译,因为英文中没有同样的句法结构。也就是说,即使在英译中看起来象是“the one……”这样的“独立名词”,但在希腊文语法中它仍然是通常的冠词用法。2、但这个结构一般在前面有一个名词(也带一个同性冠词)或代词主语,非常罕见单独用作主语或宾语的。所以,太4:4不是这类用法。以上观点分别参考以下课程:1、The article is, technically, an adjective,and as such function as one。It also, therefore,agrees with the noun and the adjective it modifies(修饰) in gender, number,and case.(P49,50).2,the participle is a verbal but it is part verb and part adjective(132).3关于“the one who……”的修饰从句用法,参考139页。

我说“太4:4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让我们能认识到希腊文句法和语法是怎样的千变万化”,是因为第一点竟然都不是我们要的答案。因为太4:4中冠词的用法更为特殊。所以,我们的重点在第二。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动词分词apokriqeiV 一定是修饰主动词eipen的,表示伴随性动作以及主语和动作之间的连贯性。我们先把这一点解决。然后,我们要跳出冠词的常规用法,转到希腊文的惯用语(类似”idiom”)中去。在太4:4中,o de 实际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结构,二者连接在一起有特殊的功用,即“the article with de to change subjects”(详见P155)。所以要了解太4:4的用法,要和太4:3连接起来。为方便更多读者,我们看中文也足够了:“3 那试探人的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注意,3节的主语是“那试探人的”,而4节主语是耶稣,主语靠o de 改了,这是o de 在圣经的常用法之一。但是,这个用法并不与第一那些常规在语法上相冲突。说句额外的话,原文释经之所以重要,在太4:4中也有所表现。我们看见通过o de,“那试探人的”(撒但)和耶稣之间的“对立”,以及神的儿子怎样逆转了世界之王的统治。我们可以通过o de 进行更丰富的神学联想。我个人确实一直觉得旧约的希伯来文表达,和新约的希腊文表达,必有神的美意。当然,我知道有朋友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认为什么语言都可以表达同样的意义。再次谢谢大家。(任不寐2009年1月9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