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 第十二课:争战(书9:1-2)

      约书亚记 第十二课:争战(书9:1-2)无评论

1 约旦河西,住山地,高原,并对着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带的诸王,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诸王,听见这事。

וַיְהִיכִשְׁמֹעַכָּל-הַמְּלָכִיםאֲשֶׁרבְּעֵבֶרהַיַּרְדֵּןבָּהָרוּבַשְּׁפֵלָה, וּבְכֹלחוֹףהַיָּםהַגָּדוֹל, אֶל-מוּל, הַלְּבָנוֹן–הַחִתִּי, וְהָאֱמֹרִי, הַכְּנַעֲנִיהַפְּרִזִּי, הַחִוִּיוְהַיְבוּסִי.

1 And it came to pass, when all the kings that were beyond the Jordan, in the hill-country, and in the Lowland, and on all the shore of the Great Sea in front of Lebanon, the Hittite, and the Amorite, the Canaanite, the Perizzite, the Hivite, and the Jebusite, heard thereof,

2 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

וַיִּתְקַבְּצוּיַחְדָּו, לְהִלָּחֵםעִם-יְהוֹשֻׁעַוְעִם-יִשְׂרָאֵל–פֶּה, אֶחָד.

2 that they gathered themselves together, to fight with Joshua and with Israel, with one accord.

约书亚记9:1-2可以视为约书亚记9-11章的导言——以色列人在9-11章攻城掠地,就是在9:1-2所提供的地理范围内进行的。因此我们将约书亚记9:1-2单独提出来作为一课。这两节信息虽然内容简短,但牵涉的圣经背景和神学话题很重要。我们按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样的叙事结构来分解这篇信息。

一、时间

约旦河西,בְּעֵבֶרהַיַּרְדֵּן

“过约但河”或者说进入约旦河西,是旧约反复不断强调的主题。约旦河西就是应许之地。旧约的历史就是进入约旦河西的历史,由三组“天路历程”组成:亚伯拉罕出迦勒底的吾珥和哈兰从东向西进入迦南,从这里预备了一个选民民族;以色列人出埃及经过旷野从东向西进入迦南,从这里发展出一个选民国度;犹太人从巴比仑被掳之地从东向西进入迦南,从这里诞生了世界的祭司。基督是这三组天路的总结。从东向西的“朝圣”之旅回应着创世记3:24节“在伊甸园的东边”这句信息,启示着被驱逐出伊甸以东的罪人将向西回归。另一方面,又在约旦河西预备着亚伯拉罕那位后裔,就是基督,在他身上,乐园获得了彻底的属天意义——要在约旦河西,在人子身上,“将要看见天开了”(约翰福音1:51),“有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去下来”(创世记28:12)。于是在新约的背景里,旧约在世界平面上的道路转变成立体的,进入约旦河西就是从地上向上进入天国。

在这里把“约旦河西”这个空间概念引申为时间概念,即“当以色列人过了约但河”,主要是在新约背景里展开的——从约但河上来,就是新以色列人受洗之后,就是我们归主之后。记住这一时间点至关重要,因为接下来的一切争战,都是在这个新时代、新地点里发生的。בְּעֵבֶר:n,region in the other side. 我们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因为你已经到了生命的新阶段,你离开了旧世界,进入了“另外一边”。然而不是我们靠自己能够在新境界里站立,而是耶和华的元帅已经在那里为我们预备的试炼和胜利——耶稣从约但河上来,先后发生了两起开天辟地的事件:第一是天开了(马太福音2:16),然后第二件,他在旷野胜过了魔鬼的试探(马太福音4)。我们进入约但河西,就是追随耶稣的脚踪,分享神在基督里、在另外一边,为我们预备的恩典和胜利——受洗后,我们看见天开了,同时,我们要靠基督胜过撒但,胜过一系列的争战。

二、地点

约旦河西,住山地,高原,并对着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带

1、应许之地的地理特征1:水中高地

我们首先注意到,迦南地位于河、海之间。换言之,应许之地乃是从诸水中升起的高地(创世记1:9-10)。一方面,诸“水要聚在一处”和诸王聚集关联起来,另一方面,水代表着律法审判,从大洪水到新约的洗礼,水的功用在淹死罪人。而在水中开辟高地,则是在道(神说,道成肉身)中将重生的人带进国度。耶稣说:“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马太福音13:47)。因此我们才能理解以色列人怎样从“大海中经过”,而耶稣在水面上行走、门徒得鱼的隐喻、耶稣平静风和海、耶稣变水为酒,以及耶稣关于这个世代只配看见“约拿的神迹”的宣告。诗篇80:11,“他发出枝子,长到大海,发出蔓子,延到大河”。以西结书17:23,“在以色列高处的山栽上。它就生枝子,结果子,成为佳美的香柏树,各类飞鸟都必宿在其下,就是宿在枝子的荫下”。约翰福音15:5将这隐喻解释出来:“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迦南人被驱逐,旧人死掉,这是律法。以色列人进来,新人出来,这是福音。

2、应许之地的地理特征2:天国又好像网

“约旦河西,住山地,高原,并对着利巴嫩山沿大海一带”,实际上由东向西排列了迦南地的四个地理区域,分别是约旦河谷、高山、高山的西部坡地(בַשְּׁפֵלָה,不是“高原”,而是低地,lowland)、沿海。我们可以把左手伸开,指尖朝北平放,大姆指代表约但河,而其余四指就对应着这四个地带。这四个地带南北纵深,彼此平行,形成迦南的地理纬线。值得一提的是,约书亚记和使徒行传有一种平行关系,正如摩西五经和四福音书平行一样。使徒行传1:8,“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在这里,耶稣从南向北排列了四个区域:耶路撒冷、犹太全地、撒玛利亚和“地极”。我们可以把右手伸开,指尖朝西平放,大姆指代表橄榄山,而其余四指就对应着这四个地带。这四个区域大致上东西延伸,构成应许之地的地理经线。现在我们把左手和右手重叠,我们就看见了那张“网”。הַלְּבָנוֹן(Lebanon) =whiteness,利巴嫩意为“见证”,神的拯救是真实的,有真实的见证者。另外注意这里的四个בְּ,这个介词“在”就是整本圣经中的第一个字母,就是in the beginning里的那个in——超越的神谦卑自己在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审判并拯救。罪“在场”,基督教的神也“在场”——这里最高的启示就是道成肉身,神搭帐篷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14)。

3、迦南的地形图

迦南的地形图代表了整个世界多种多样的生存环境。换言之,基督徒在新的生命里将全面遭遇各种各样的争战,没有任何一种罪可以在新生命里残留,你都要面对、最后都要将之驱逐出去,洗涤干净。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穿越所有的地带,完成所有的功课,你要用一生的时间。没有一个人的生命一受洗就是彻底成圣的,成圣的道路从洗礼刚刚开始。不过你不用胆怯,“不要怕它们”,因为你不仅在约但河西获得了更多功课,更被恩赐了得胜的能力、信心和无与伦比的保障。

三、人物

诸王,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诸王

1、在约但河西,你要遇到世界的王,使你只能信靠万王之王

הַמְּלָכִים,(参考创世记14:1-2),王,且是复数,“万王”。耶稣是万王之王,受洗归入基督就是离开世界的王(撒但,约翰福音12:31)及其代理人的奴役,迁到爱子的国度里。这一场轰轰隆隆的“移民”必然引起撒但王国的强烈反弹,世界的王要起来,为了避免自己损失一位奴隶,他要用一切办法把你打回约但河东。这王拥有足够的“王牌理由”阻挡你:所谓“洗礼的事神岂是真说”,所谓“世界各样价值怎样悦人眼目”,所谓“你可以象神一样”,所谓“没有神”,等等不一而足。所以你遇到的不是一般的敌人,你遇到的是王,是统治世界和我们心灵的强大传统力量。艾城的失败和耶利哥城的胜利从反正两方面告诉我们,胜过世界的王不能靠我们自己,只能靠万王之王——因此,世界的王同样把我们“逼”向基督,我们只传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我们的基督中心论,正是根源于此。

2、这世界的王控制了一切地方,拯救同样是从无到有创造而出。

了解这些种族一定要回到创世记,特别是创世记第10章。挪亚三个儿子的后裔分为列国分地而居,但圣灵着墨最多的是受诅咒的含一族——以迦南族为代表——他们盘居在世界中心,从幼发拉底河到地中海,这里是两河文明、地中海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希腊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神的拯救工作也是从人类的文明中心开始的。约书亚记3:11首先提到迦南七族,“并且他必在你们面前赶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耶布斯人”。这迦南七族在使徒行传13:19被特别强调。在圣经中,七代表完全——全世界都卧在恶者的手下,没有义人,一个也没有。罪的统治是全面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约书亚记9:1-2节,只提到六王,“革迦撒”已经消失了。犹太人传统上认为,革迦撒人在以色列人进入河西的时候,已经迁往非洲了。革迦撒人(Girgashite)也属迦南族,这个词的意思是,dwelling on a clayey soil,乃“泥土中人”。从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引申:经过洗礼的以色列人,已经从泥土中被抬举起来;七个敌人已经被消灭了一个,不仅作为以色列人信心的见证,也可以成为其余六族人的镜鉴。

3、这世界的王控制了一切心灵,拯救同样是从无到有创造而出。

人的败坏也是彻底的,这七族人代表了人灵里失丧、靠自己完全没有希望的黑暗状态。希伯来文和中文一样,名字暗示着很深刻的含义。虽然摩西五经已经列举了迦南人的种种恶行,但通过几族的名字,也可以看见我们所要面对的罪是什么,这罪在每一个人的里面。圣灵是按“堕落程序”排列六个名字的。首先是赫人,חֵת,原意为“恐惧”(terror)。始祖犯罪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恐惧(创世记3:10),人与神隔绝,恐惧就统治了生命,亚当因为“害怕”就成了“赫人”。人类的一切本罪,都起源于恐惧,或者说根源于失去了平安;而平安的丧失根源于人离开了神,没有神就不可能有平安,因为人在世界上成了漂泊流浪的孤儿,失去了真正的家乡(天家)。接下来我们看人怎样在恐惧中而“躲藏”——他们躲避进山林,试图在地上寻找家或平安的替代品。亚摩利人,הָאֱמֹרִי,字根的意思是“空谈者”,或登山家。于是“人说”取代了“神说”,哲学和文化取代了信仰。人要在自己的“道”中寻找寄托和出路。亚摩利人把自己举在高山上,靠普遍启示安于成为万物灵长。这高山居民对应着“住山地”一句。然后是הַכְּנַעֲנִי,迦南人(狭义用法)。这个字根的意思是“陷落”,也有商人之含义。他们住在山坡上,面对太阳西沉之地,对应着“住高原”一句。人的第二步堕落是把家园和安慰投放到人与人之间,人试图靠人际交易来安顿生命和心灵,于是“狼文化”和仁文化构成文明的两极,他人(恩人、巨人、伟人、爱人)成为虚构的天堂。这一切偶像是必然要破碎的,因为这世界只有罪人。于是接下来人继续“陷落”,就到了הַפְּרִזִּי,比利洗人,这个字的意思是“山村里的居民”(hamlet-dweller),大约住在山脚之下。这个词根在阿拉姆语中还有remove, separate,depressed ground between hills的意思。当人因自己的罪和别人的罪坚持“他人就是地狱”的时候,就开始彼此分开,把自己安顿在“自然”或泥土中,成为向死而生的绝望之民和天人合一的“文学青年”。然后是希未人,הַחִוִּי,意思就是村人(villagers)——人和土地完全合一,并安于必死现状,从文学抒情到无神论,人的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这两族人对应着“住沿海(河)”一句,人到了世界的边缘。所以最后是耶布斯人,הַיְבוּסִי,意思是“被践踏或弃绝之地”(a place trodden down),既然到了海边,审判已经降临。所以我们看见这六个地名和撒但降落的轨迹是一样的,人也由高山向低处不断躲藏,最后以世界为家,在神的愤怒之下沦为灭亡之子。我们曾谈过人以城市为中心的反叛,这里则强调的是村庄。人就是要定居在尘土中,弃绝神的国,并自愿成为神的敌人,以世界为基地攻击神。所以在新约里,耶稣的工作遍及城市和村庄——神要把那些以世界或泥土为家乡的人拯救出来,返回“父家”(约翰福音14:2)。由于世界(外面和里面)根本没有地方,基督在世界上的工作只能从马槽到十字架。另外注意每一个名字后面的那个字母,都是ִי,这个点在语法中可以翻译为“我的”。换言之,这七族人代表了以人(我)为中心的人类文明或人本主义精髓,与之对立的就是神本,就是圣经要启示给人类的真理。信主不是别的,乃是“舍己”,就是要否定掉这个“我”,将人心夺回归向基督。

4、约但河西,为什么事动刀兵?

在这个排山倒海的排比句中,敌人蜂拥而来。在我被迫受洗的日子里,我从来没有一次性地遇见过那么多的敌人,有的攻击甚至是从教会里面来的。有的敌人我从来都不认识,这常常使我想起诗篇35:15:“我在患难中,他们却欢喜,大家聚集。我所不认识的那些下流人,聚集攻击我。他们不住地把我撕裂”。今天我们可以借着这段经文,来认识约但河畔必然要起刀兵的基本真相。我们的主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挑战性的话:“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马太福音10:34)。这句话不是应然判断,而是实然判断——约书亚记9:1-2节证实了神是信实的,并因为爱我们,他并不说谎。刀兵不是从基督来的,而是从罪来的。圣经把动刀兵归结为罪和义的冲突,背后就是神的国度和撒但国度的战争。一方面,撒但怂恿世界向信徒动刀兵,另一方面,信徒在里面要对自己的罪动刀兵。所以保罗对这两场战争说的很清楚:“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以弗所书6:12)。另一方面,“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哥林多前书9:26-27a)——第三场战争是我们和神之间的,动刀兵的结果是我们顺服,旧我死去,新人出来,这场争战在耶利哥和艾城都发生了,并将贯穿我们生命的每一天。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同时是迦南人和以色列人——基督教恰恰反对“与人斗其乐无穷”(哥林多前书3:3;雅各书4:1)。如果我们细读马太福音第十章,耶稣那句话是有上文的(马太福音10:16-28),那里谈的就是世界、撒但以及亲人逼迫信徒。所以约翰福音15:19这样说:“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这场争战或刀兵的高潮和清算就是十字架:神的儿子被撒但和世界杀死,但复活将世界和撒但胜过。

5、由于敌人众多,基督徒成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基督徒不仅要遭遇各样的局势,也要遭遇各样的敌人(里面的和外面的)。所以胜利不是一日之间的,成圣是一生的事业。不存在“一举全歼”,一“决志”就全然圣洁、全然无罪,“生命”饱满等等信口开河。约书亚记11:18,“约书亚和这诸王争战了许多年日”(另参撒母耳记下3:1)。约书亚这样“属灵”或“有生命”的人尚且用了一生的时间与罪争战,但仍然没有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我们完全的胜利只能等候基督复临,那时候,这地上和我们里面的一切罪恶权势将被完全粉碎。所以我们要对自己和弟兄姐妹有这样宽容的心态:仗要一场一场地打,允许自己和别人慢慢长大(歌罗西书3:10)。那种“毕其功于一役”的“生命哲学”代表了人的狂妄,而且在争战中必然只靠自己的“生命”而远离神。

6、我们靠什么赢得胜利。

保罗坚持强调自己“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基督徒只是被动地等候,正如外界所攻击的。正相反,这世界再没有比基督徒更勇敢的人了,再没有比基督徒的生命更积极的了!虽然“立志行善”没有功效,但我们靠基督就得胜有余(罗马书8:37)。这包括两个方面,信心和行为,前者是根,后者是结果。整本圣经告诉我们得胜的唯一道路不是你的“立志”或你的生命状态,而是信靠耶和华,是“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出埃及记14:14;申命记3:22;20:1-4;约书亚记10:42)。“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翰一书5:12)。这是从信心说的,谈到行为,罗马书12:21这样说:“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以善胜恶”代表了人类一切积极进取生命的高峰!反击式的“进取”只是失败。然而“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哥林多后书10:4)。十字架上,耶稣用爱胜过了仇恨,用复活胜过了死亡。我们也是战士,但我们并不使用刀剑,而是“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此外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并戴上救恩的头盔,拿着圣灵的宝剑,就是神的道”(以弗所书6:11;6:14-17)。而这一切行为,根于我们的信心:“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翰一书5:4)。这信心是从“听道”来的:“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阿们!

四、事件1

听见这事,就都聚集

כִשְׁמֹעַ,听见这事,当听见这事的时候。诸王确实听见了(罗马书10:18),这叫他们面对审判实在无可推诿。神的公义也在这个地方,神给所有人预留了悔改的时间。然而撒但权势下的人“听见”之后最经典的反应就是聚集,并非悔改,而是要集中一切力量与福音决一死战——这世界就像那位独裁者,一听见福音就要摸枪。对基督的反感和仇恨几乎是“无缘无故”和“本能”的。他们也有足够的机会找到无数同志,然后联合起来,哪怕此前他们彼此为仇(路加福音23:12)。所以重生的基督徒不仅要面对一切攻击控告,而且要面对“大多数”的联合围剿——魔鬼纠集所有力量,要将你消灭在约但河或摇篮状态。这个场面我们的主最早代我们经历了。圣诞,那个婴孩降生的时候,“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马太福音2:3)。你受洗了,世界听见了,他们同样要聚集。这是我重生的时候确实经历的,网络将这“聚集”更具体地见证出来。然而让我们感谢这聚集,一方面使我们不再可能回到他们中间,返回罪;另一方面,神要藉着这集中的“炮火的洗礼”,彻底将我们的罪洗净,把我们置于真正的死地,为要叫我们重生。没有聚集或足够的仇恨与杀害(甚至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也聚集在那里,为增加我们死的绝对性),我们向罪就死而不僵,我们就只是半个信徒或“文化基督徒”。如果世界在约但河那里给我们贡献一个朋友,一点温情,我们就不会主动下到河里。没有一点指望和温馨,我们才彻底向罪而死。他们聚集,我们得生命。

五、事件2

同心合意地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

这世界充满了无数的纠纷和内战。人类文明史就是内战史,从国家到家庭。然而,在反对神的事业上,他们抛弃一切怨仇而成为铁血联盟——“钉他十字架”!这世界异口同声。עִם-יְהוֹשֻׁעַוְעִם-יִשְׂרָאֵל,“与约书亚(耶稣)和以色列人(门徒)争战”,诗人把这一幕写在诗篇2中,为要把我们引向基督。而在使徒行传4中,这一启示被重复宣告。“同心合意”这个词也是一种连接(使徒行传4:24;1:13)。新约的“同心合意”逆转了旧约的“同心合意”。在约书亚记中,诸王是同心合意地抵挡神,而在新约里,门徒是同心合意地赞美主。我们怎样胜过世界的同心合意,就是要在主里同心合意。然而,今天很多教会的宗派纷争和门户之见,开始从里面威胁了我们的胜利。有的时候,甚至教会里的相咬相吞超过了世界,教会沦为世界的“村民”。当初,在约书亚记中,同心合意的原文是פֶּה, אֶחָד,原意是“一张嘴”,而争战是לָּחֵם,意思是吞吃,词根就是面包。世界要把神的儿子(出埃及记4:22)视为食物。然而,在新约里,同心合意是ομοθυμαδον,已经和人的彼此相吃无关 ,同心合意源于一主,一信,一洗,一灵(以弗所书4:5;哥林多前书6:17)。今日教会所有的分歧不是在这“一”里面解决,而是在“我”里面放大。

基督就是天上降下的粮,他的牺牲、他的身体和血,将一切都更新了。吃人的嘴变成了赞美的口,十字架成就了永久的和平。所以那位迦南妇人“听见了”,就从世界出来认信基督(马太福音15:21-28;马可福音7:24-30),迦南七族也和以色列人一样在基督里因恩得救,因信称义。基督的生命既然化解两下的冤仇,就把新的同心合意和得胜的生命赐给了我们,阿门!

任不寐,2008年11月2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