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 第十课:责任(书7:1-5)

      约书亚记 第十课:责任(书7:1-5)无评论

1 以色列人在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因为犹大支派中,谢拉的曾孙,撒底的孙子,迦米的儿子亚干取了当灭的物。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2 当下,约书亚从耶利哥打发人往伯特利东边,靠近伯亚文的艾城去,吩咐他们说,你们上去窥探那地。他们就上去窥探艾城。3 他们回到约书亚那里,对他说,众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劳累众民都去,因为那里的人少。4 于是民中约有三千人上那里去,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5 艾城的人击杀了他们三十六人,从城门前追赶他们,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杀败他们。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

一、亚割谷(律法)

若充分理解这段信息所包含的启示,需要延伸阅读约书亚记7:26,“众人在亚干身上堆成一大堆石头,直存到今日。于是耶和华转意,不发他的烈怒。因此那地方名叫亚割谷,直到今日(亚割就是连累的意思)。”以及约书亚记22:20,“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吗?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独一人死亡”。

1、积极个人主义的终结

圣经把个人置于十字型的逻辑关系之中,人不是宇宙中孤立的原子或单子。一方面是人对神负有责任(生命是从神来的,律法将之总结为“你要尽心尽力尽性爱主你的神”),人有一位“主”。另一方面,人对他人负有责任(神是从一本中创造出万族的,律法将之总结为“你又要爱人如己”)。责任使人成为神的儿女,或者说,使人有了神的形象。

在这个责任高于自由的伦理范畴之中,个人主义被设置了最后的边界。对自由的限制不仅源于神的绝对主权,因为只有神是真正自由的;也源于神的爱—— “关系”关乎人存在的本质,直接联系人的重大生死问题:撕裂和破坏这两组关系的“工价”就是死,而人靠自己不可能守全这两条“先知和律法的总纲”。这就是亚干最后的结局。这种“必死状态”把人引向基督——因为基督代死,所以现在的亚干靠恩因信得以存活,并得永生。

首先,亚干“个人主义行为”在纵向的关系中并不是无罪的。在前文中,神对约书亚说:他来既不是帮助以色列人,也不是帮助耶利哥人,而是要做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信仰不是个人牟取利益和成功的工具,不是把神变成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助手,而是要把人、把我们自己变为神的军队的一员。亚干并不是顺从神的旨意,他加入“教会”有自己的计划,是为了个人的物质利益,甚至是为了自己成为上帝——神已经说过,“惟有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都要归耶和华为圣,必入耶和华的库中”(约书亚记6:19),而亚干却将之窃为己有。这个说法当然不是说神像人一样贪爱财富,而是说,荣耀和尊贵只能归于神——圣经禁止任何自以为神的亵渎和篡夺。亚干犯的不是一般的罪,而是伊甸和巴别之罪的重演。

其次,亚干的悲剧另外表现在他缺乏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家人,对整个选民群体。亚干并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存在,他的心思意念和举手投足不仅关涉到自己的利害,甚至也关涉的别人的生死。你的命运和别人的命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全球变暖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事实,不过个人主义的缺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代的家庭问题——父母虽然信奉个人至上哲学,但他们的所有选择最直接关涉到孩子的命运。这里我们并不是仅仅责备单亲家庭中的父母责任,更把每天争战的双亲放在责任之下——父母的任性每天都影响到别人,塑造着你的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运。圣经这个责任伦理叫现代人听起来很扎心,因为她要把你任性而为、坐下吃喝,起来玩耍之罪性转过来归向真理,这叫一切个人主义伪装下的犯罪大为不悦。然而圣经只是将真理告诉我们,她讲的是一个基本事实,一个被人的狡猾掩盖的事实。这诚实又是基于爱,叫我们得生命。

亚割谷告诉我们,你不可能完全属于你自己,你对别人负有责任。这个“不讲道理”的硬道理最早体现在亚当身上。基督教的“原罪论”完全置人的“个人自由主义伦理”于不顾,“蛮不讲理”地把亚当个人的犯罪责任交付给全人类承担,包括我们自己,今天也“无辜”受了“连累”。然而这些一脸无辜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儿诚实,他们就能发现,我们身上确实带着亚当的罪,我们的不洁和不义心心相映,历历在目。人总是要追问“HOW”,甚至忘记了“WHAT”。然而神却把WHAT告诉你,把事实告诉你,至于“HOW”,以及“WHY”,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有限的人所能明白的。亚当“连累”了每个人,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人的不信也无法废掉神的信。无论我们怎么“HOW”和“WHY”,我们仍是亚当的子孙。

2、消极个人主义的终结

亚割谷也宣告了任何逃避主义的破产——所有以色列人都被卷入了亚干的罪中。在基督教伦理中,明哲不能保身,达不能济天下,穷不能善其身。因为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没有屈原的众人皆“罪”我独醒,没有陶渊明的悠悠见南山,没有庄子的逍遥法外。这一切洁身自好都是感情用事,都是自我抒情,都是不真实的。因为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屈原也是个罪人,陶渊明更是,庄子毫不例外。泛舟五湖、笑傲林泉不过是逃避主义的巧妙方式而已,他们盗窃金银席卷而去,因为屋有金银何陋之有就更加自以为神。不仅如此,他们以为藏得比亚干还精致巧妙,然而约拿能逃到哪里去呢?这就如诗人所记:“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我往那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诗篇139:2-3,7-8)。

在约书亚记第六章里,神说,“这城和其中一切所有的都要毁灭”;然而神并没有说,这城之外的以色列人完全是义人,因此有资格存活。亚干的故事进一步说明:没有人外在于耶利哥,选民和耶利哥城里的人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罪人。“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又因耶和华要坚定他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应许的话。你当知道,耶和华你神将这美地赐你为业,并不是因你的义。你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申命记9:5-6)。陶渊明们最大的问题是伪善,因为他们里面根本没有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爱呢?“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哥林多前书12:26)。

基督徒的谦卑不是“谦虚”,不过是在自己是罪魁这个事实面前保持基本的清醒而已。“陶渊明现象”的一个根本问题是,“众人皆罪我独义”,他在别人的罪面前永远保持清醒,而对自己的罪永远“难得糊涂”。这个传统影响到了今天的教会,基督徒的骄傲几乎压倒了基督徒的谦卑。然而以色列人和耶利哥人唯一的区别不是他们义,而是因为神的拣选。不是我们善使我们和世界不同,而是因为恩典使我们与世界分别出来。所以基督徒最没有理由论断弟兄的软弱和跌到,也没有资格嘲笑外邦人的丑闻。然而,今天教会的“长太息以掩涕兮”或“阿哈”(诗篇35:21)的风潮在中国圣人君子之假冒伪善传统的影响下甚嚣尘上。在新法利赛人“有权吐口水”的理直气壮中,在对敏感问题退避三舍、名哲保身中,亚割谷的悲剧仍在继续。

3、不允许任何人当上帝

在失败和罪中,没有人可以高高在上置身事外,而且,你还在别人的罪中有份。你不仅无权作陶渊明,而且你更无权作审判员——每个人都是罪的共犯。基督教反对“都是四人帮的错”这样的控告伦理,也反对家庭战争中都是老婆/老公的错这样的矫情。她告诉我们,在别人的罪中,包含着你的责任。一场悲剧下来,忏悔是全民性的,这使悲剧真正成为悲剧,而不是成为新的胜利者和后来居上者在别人尸体上的伟光正联欢。没有人外在于悲剧和罪。这个道理更是“骇人听闻”的,然而神自有其道理。

(1)十字架上的罪

罪从中心扩张,向两个方向延伸,构成一个十字架形状。约书亚记7:1讲的是纵向关系上的罪责,约书亚记7:5讲的是横向关系上的罪责。或者说,这两节经文讲罪的超验根据。而2、3、4节则讲罪的经验根据,讲人在罪中的直接责任。要明白这个道理首先要回到约书亚记7:1节的希伯来文原文中:

וַיִּמְעֲלוּ בְנֵי-יִשְׂרָאֵל מַעַל, בַּחֵרֶם; וַיִּקַּח עָכָן בֶּן-כַּרְמִי בֶן-זַבְדִּי בֶן-זֶרַח לְמַטֵּה יְהוּדָה, מִן-הַחֵרֶם, וַיִּחַר-אַף יְהוָה, בִּבְנֵי יִשְׂרָאֵל

在这节经文里面,实际上有五个“儿子”(בֶן),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重合的,即“以色列人的儿子”;中间三个儿子代表三代人。中译本和英译并没有或没有准确地把这个词翻译出来。然而,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句看似累赘的经文实际上回应着出埃及记20:5-6节中的诫命和应许:“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不仅如此,若根据创世记50:23的记载,“约瑟得见以法莲第三代的子孙。玛拿西的孙子,玛吉的儿子也养在约瑟的膝上”;那么,这节经文提到的亚干的先人可能还活着,至少有一、两代人同时活着,而他们无疑在亚干的罪上负有责任。注意神怎样的“有言在先”(申命记11:1-7,18-21)。

由此我们就知道,神的“株连”政策是有道理的。今天我们的父母不去教会,却精于推卸责任——儿女犯罪,他们抱怨,好象与自己无关。一个不知悔改的民族也一样,今天的堕落和败坏好象是完全今人和后人的责任,祖先和传统却是好的,然而真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根本不是义,而是罪。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推卸责任的还不仅仅是古人,竟然主要是“儿子”。他们用这种方法拒绝自己悔改,拉祖先控告邻居——是“他们世风日下”,而我是真正的“龙的传人”。这是一切复古主义思潮的本质。圣经是这样绝决地弃绝的祖先偶像迷信活动,为人类在选民那里奠定了一个理性的文明基础。

然而选民并不意味着特权,神对选民的管教是最为严厉的——他所爱的必然管教(希伯来书12:6)。注意这几个名字的希伯来文隐喻。迦米的意思的my vineyard,撒底的意思是endowment,而谢拉是rising,他们是神所恩膏和抬举的,而他们更属于大有荣耀的支派——犹大,犹大的意思就是praised(参考创世记46:12)。这个被拣选的族类,这个有君尊的祭司,这个本该是圣洁的国度,却结出了亚干这样的果实,而亚干的意思就是灾难,就是麻烦制造者。圣经不承认“贵族血统”,因为救恩不是从血缘来的,而是从神来的——除了基督以外,人的得救没有任何属世的保障。

我们再看看罪怎样像“魔戒”一样横向传递。一方面,亚干个人犯罪使整个以色列人承担了失败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这罪的严重后果具体表现在,有36个以色列人被杀,而最后,亚干一家人被杀——罪的工价就是死。在全族和全家被连累的过程中,36个受害者有象征意义。在约书亚记18:4节中,约书亚告诉以色列人:“你们每支派当选举三个人,我要打发他们去……”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推论,约书亚记7:2所说的“当下,约书亚从耶利哥打发人往伯特利东边”,这里面的探子很可能就是每支派三人。以色列人共有12个支派,一个简单的算式就是12*3=36。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三十六个人,以及其所代表的12支派,甚至约书亚本人,他们到底在这一失败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神的道真的不公平吗?

(2)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的连带责任

在约书亚记5:13-15节中,约书亚是直接领受神的信息的人。当时约书亚问神“你是帮助我们呢?是帮助我们敌人呢?”神清楚地告诉他:“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亚干就是在这一基本真理上跌倒的,他要神成为他的兵,进取迦南就是为了他的“鸿鹄之志”——“彼可取而代之矣”,他要靠神打家劫舍,要像神一样剥夺剥夺者。所以,约书亚显然没有有效地将这真理教训给亚干,一如亚伯拉罕之于罗得。至于其他以色列人责任,可以参考以西结书 3:17-21节。显然,在亚干犯罪中,以色列人丧失了“警戒”之责。

(3)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的直接责任

如果说上面谈到的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不作为的责任,那么现在我们看看他们在“作为”方面的责任。耶利哥一场胜利下来,约书亚和以色列人显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这段信息中,他们的轻敌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探子们的骄傲溢于言表,然后,约书亚因为同样的骄傲听任了他们的冒险主义建议;而整个以色列民族中,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说不。骄傲的根本问题乃在弃绝神,他们彻底忘记了耶利哥的胜利完全不是靠他们自己,而是靠“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他们现在则希望完全依靠自己的2-3千精兵或王牌军队——约书亚代表“灵命更好”的教会里的自义,他把2千增加为3千——结果落荒而逃。

这就是我们人生的基本情况,这也是基督徒在生命里常遇到的情形。在第一场困难(耶利哥)面前,我们极尽谦卑之能事——注意约书亚记5:13-15中约书亚一连串的谦卑动作——于是神听了我们的祷告,将胜利和康复加给我们。然而,紧接着我们就必然忘乎所以,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在胜利和痊愈后回过头来把赞美和感谢归给神。我们来读路加福音17:11-17节。那个撒玛利亚人之所以返回来,是因为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是底层的;而那些扬长而去、甚正在为自己开庆功晚会的人,则一直相信自己本不该像撒玛利亚人那样倒霉,如今胜利了,康复了,则是应该的,是靠自己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然而,悲剧马上将敲门了,在我们沉浸人生胜利的喜悦中的时候,接下来就是一场大失败。高考我们脱颖而出,接下来却是事业的失败;事业上我们春风得意,接下来却是婚姻的失败;爱情上我们珠连璧合,亲子关系却视同路人,地震我们“胜利”了,接下来毒奶丑闻“誉满全球”……

所以这段信息不仅禁止我们在罪和灾难中控告别人,更要求我们承担责任,反省自己。在某种意义上,由于我们根深蒂固的骄傲本性,实在说来,我们需要神藉着失败给我们的祝福。这祝福包括: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要检讨自己里面的罪和责任。如果你遭遇失败,你要先检查你自己是否就是亚干;若你家庭和事业遇险或卷入风波乃至破碎,你当检查家里面是否有亚干——是不是你自己在婚姻和爱情上一直藏着“金银”或其他惊天的秘密。如果你的教会遭遇困境,如果你的民族和国家成为后进者,你不要天天责备都是别人侵略造成的,你要首先检查我们自己里面的罪责。在杨佳案中,我们因此当看见所有人的连带责任——警察第一责任,杨佳第二责任——然而,我们就是上帝吗?多年来,哪一位真正对警察尽到了以西结书 3:17-21节的“警戒之责”?事实上即使到今天,一些自以为义的教会还在那里千方百计躲避“警戒之责”,他们成为属灵的“陶渊明”,为此不惜拒绝接纳浪子回家。

二、艾城—祭坛(福音)

上面的责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事实上,没有人能靠自己承担上述责任。圣经只是把人的基本真实状况告诉我们,叫我们知道自己的不堪。圣经并没有苛求我们守全律法,律法的目的是把我们引向基督。“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马书5:20)。

刚开始接触圣经的朋友,有一种共同的经验:随着学习的深入,起初的兴奋和赞同逐渐减少了,反而越来越发现,自己的道理,和传道人所讲的道理开始逐渐冲突。事实上,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不仅因为我们上节课所讲的人与神的敌对关系使然,也可能因为传道人讲了过多的律法,而福音的份量不够的缘故。一方面,真理就是要对付那个“我”,就是要把我们里面的亚当和亚干杀死,而这个过程必然是十分痛苦的;但另一方面,“这城和其中一切所有的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这个审判最后却是指向基督的——由于耶稣取代了“这城”的位置,取代了亚干的位置,他代替我们被毁灭,使我们可以靠着他因信得生。所以在上节课中,我们讲到罗马书3:10-18节信息和十字架上的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目的是,经过那被诅咒的木头,由于耶稣代替我们的罪死了,使我们可以在基督的复活里一同活着,并得永生。亚干一家被毁灭,以及以色列人的失败和死亡,同样把我们带向十字架。

1、伯特利东边,靠近伯亚文的艾城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神学上同样重要。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些地名的希伯来文字义;其次,要知道些地名的地理位置;最后,我们要知道这些地方在这个故事之前和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事件。

伯特利的意思是“house of God”,即“神的家”、“神的殿”。伯亚文则是“house of vanity”之意,及“自负者之家”、“空幻之家”等意。艾城则是“heap of ruins”之意,基本相当于“毁灭之冢”,“死亡之丘”的含义。这样我们可以把这句话重写一遍:在神的家的东边,靠近空幻之家的地方,是死亡之丘。这里面的神学含义很明显:以色列人现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空虚混沌、“万劫不复”的深渊,另一边则是天国。然而人真实的位置是“靠近”死亡的幽谷;עִם,还不仅仅是靠近之意,而是“与(自负者)同在”的意思。以色列人现在进入死地,要得救必须从死地出来,以复活的新生命才能进入神的家。

我们通过下面的地图来了解一下艾城的位置。这张图没有标出艾城,它大致在耶利哥和伯特利之间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些地方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首先是创世记12:8,从这里我们知道,艾的西边就是神的殿的入口。接下来是创世记28:10-19节,从这里我们知道,这地方是神和以色列相会的地方,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路斯לוז原意是杏树(almond tree),或者我们可以把这生命树想象为教堂里的十字架。最后的相关信息在创世记31章。首先我们看创世记31:1-14节经文,然后我们读创世记31:19节。结局在创世记35:6-19节。从这些信息里面,我们至少可以有如下看见:第一、伯特利是神的家;第二、那里有死亡和重生。不仅利百加的奶母底波拉因罪死在那里,她葬在另外一棵树下;更重要的是,拉结也死在伯特利之外。拉结的经历和亚干是极其相似的,他们都隐藏了巴比伦的财物或偶像,而神起初恰恰是吩咐亚伯兰从巴比伦(迦勒底)出来的。本来,拉结的悲剧足以成为亚干的镜鉴,但罪总比镜鉴的力量强大。拉结在生子后死了,完全了律法和神的应许。不过拉结的死地非常重要,“拉结死了,葬在以法他的路旁。以法他就是伯利恒”——伯特利最后的总结就是伯利恒,那是我们主耶稣降生的地方。第三,雅各在伯特利成了新人,成了“以色列”——这个满身诡诈的坏孩子通过拉班的磨练和多次生死存亡,如今成了“与神角力者”,一个神要在他的一生里造就的新人。

2、神学隐喻:选民,在进入圣所之前

如果说,圣经首先是教会用书的话,那么,事实上,摩西五经在某种意义上讲的就是创建教会或神的殿的历史进程。更准确地说不是创建,而是重建——因为最早的教会寓象就是伊甸园,人在那里与神同在,侍奉神。然而由于罪和罪的增长,人被赶出伊甸园,首先是创世记3:24,“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其次是创世记4:16,“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注意这两个“东边”,这些信息埋藏了两个预言:第一是亚伯拉罕和摩西先后从东向西进入神的殿——应许之地迦南,而应许之地不仅是乐园的重现,更预表着会幕-圣殿-教会,而后者也恰恰是门向东开;第二是基督复活如日从东方升起,在他里面,门开了,选民重新返回乐园。神在这里建立一个世界和天国沟通的梯子,应验于基督。拉结和亚干在神的殿的门口被置于死地,乃是因为他们从巴比伦出来,反要回到旧世界去;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人非圣洁,不得见神的面。圣殿和教会都是按“山上的样式”造的,所以我们以会幕的结构来说明这段信息所包含的启示。

如果说耶利哥是圣殿的门的话——耶利哥位于平原和山地交界处,是进入迦南美地的入口或咽喉——那么,艾城的位置就相当于会幕外院中献燔祭的铜坛,就是祭坛。而祭坛再向西,就是洗濯盆,对应着我们这段信息最后一句话:“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我不是很赞成中译本和英译本的翻译,这句希伯来原文是:וַיִּמַּסלְבַב-הָעָם, וַיְהִילְמָיִם。如果我们直译,这句话是:“众民的心消化了,它现在靠近水边”。这个“靠近”是通过介词לְ表现的,在旧约中,这个介词表示“象”并不常见。另外,לְבַב,除了“心”、“心思意念”的意思之外,也有inner man的意思,就是保罗说的“老亚当”或“旧我”(以弗所书4:22;歌罗西书3:9;罗马书6:6)。那么“以色列人的心靠近水边”是什么意思呢?他们要淹死老我,叫新人出来。神借着艾城的人将他们驱赶到洗礼之中。

注意艾城的人是从(圣殿)的“门口”把以色列人赶出来的,“直到示巴琳”;示巴琳乃是“破碎”之意。圣灵不破碎我们是不会罢休的,是不会带领我们进殿的——因为祂爱我们就爱到底。下坡已经接近约但河了,所以悔改重生的道理首先是破碎的道理,为叫他们在进入圣殿之前消除污秽,彻底洁净。因为前面的路很清楚,约过洗濯盆就是圣所的大门——艾西边就是伯特利,就是神的家。

亚干代表我们里面的污秽,亚干不能见神的面,因为人非圣洁不能进神的家。我们可以借助于以下经文来“以经解经”:出埃及记19:6;利未记11:45;民数记15:40;申命记7:6;诗篇110:3。新约里的信息更清楚:罗马书11:16;以弗所书1:4;希伯来书12:14;彼得前书1:15——彼得前书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我们首先注意到,圣洁首先是选民或祭司的责任,亚干被除灭首先是因为以色列人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神是要犹太人做整个世界的祭司,一如在新约语境中,要基督徒作世界的光和盐。这责任伦理也是为了防止全团的面发起来,为了让这个族类能在国度里做各样的善事。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人靠自己怎么可能成为圣洁?按本性,人不可能靠自己的圣洁来到神的前面,这就是亚干必死的原因。所以旧约的解决办法就是献祭,进入圣所的第一关就是经过祭坛,要在那里宰杀逾越节的羔羊作为“赎罪祭”:“会中有许多人尚未自洁,所以利未人为一切不洁之人宰逾越节的羊羔,使他们在耶和华面前成为圣洁”(历代志下30:17)。然而旧约的献祭仅仅是新约的影儿,十字架上的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所以约翰这样见证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约翰福音1:29b)。而希伯来书10:1-14进一步解释了十耶稣怎样成全了旧约的献祭。

什么是福音呢?这“好消息”就是:我们因为圣诞降临的那位救主,由于他的代死或献祭,也由于他十字架上血洁净了我们,使我们从此摆脱和亚当和亚干受到的诅咒,我们可以靠着他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家。这正如使徒所见证的:“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得前书2:5)。现在,亚干的悲剧被十字架终结了,“但如今他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歌罗西书1:22)。如今教会靠什么侍奉神呢?“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以弗所书5:26)。

现在我们看见,以色列人重新来到的水边,神的灵在人的失败中开始工作(约书亚记7:6以下)。这首先是创世记1:2-3节的启示。然后,这水把我们引向约旦河,归入基督的洗礼。最后,我们来到约翰福音13:1-5——我们怎样回到乐园呢?基督洁净了我们。

各位弟兄姐妹,这就是神的爱了。因着基督,从亚当归来的罪,从亚干覆盖过来的颤栗和怨恨,都被胜过了。这正如保罗所得的启示,现在让我们从罗马书第三章来到罗马书第五章。在十字架下,我们因一人之罪的连带责任而激起的愤恨被解除了全副武装。是的,圣经一方面讲罪的连带责任,这是告诉我们存在的基本真相。但另一方面,圣经更在基督里讲神对我们的连带责任,或者说,讲神的“连带恩典”。“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哥林多前书15:22)。我们何以知道并欢喜快乐地相信这一切呢?“So Jesus said to the Jews who had believed in him, If you abide in my word, your truly my disciples, and you wi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约翰福音8:31-32,这个译本是最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聚会学习的原因,这就是新自由。圣诞节快到了,让我们在这新自由里将感谢、赞美、荣耀归给人类的救世主。阿们!

任不寐2008年10月27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