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系列查经课程1:在掌权者面前(但3:1-7)

2013-2014的岁末年初,我为“信望爱查经小组”设计了一个动机系列课程,就是学习但以理书第3章。这个系列课程分四课,用四个月时间或四次聚会讲完(11月、12月、1月、2月)。但以理书第3章是一个交叉结构。世界之王(1-7)与万王之王(24-30),各是7节经文;魔鬼的儿子(8-15)与基督的门徒(16-23),各是8节经文。我们四次课程也分别对应这四个主题。这是两个世界的撞击;我们的世界存在这四种基本力量。但以理书可以这样划分结构。第1章是序言,讲但以理在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第2-7章讲外邦王国的未来命运,特别涉及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四大帝国。8-12章讲选民的未来命运,特别预言了耶稣基督的降临。我们选读的第3章,是用阿拉姆语或亚兰文(Aramaic language)写成的。但以理书2:46-7:28,以斯拉记4:8-6:18,7:12-26;以及创世记31:47、耶利米书10:11、马可福音5:41、15:34以及哥林多前书16:22中的“主必要来”等,用的是亚兰词语。可以大致说,旧约属于闪族语系,而新约属于印欧语系。闪族语系可能起源于东北非,而印欧语系可能起源于高加索或安纳托利亚。我们知道,这是人类两次大移民的出发地(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有发生学关系)。

一、世界之王(1-7)

1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2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 3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4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族原文作舌下同),有令传与你们,5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6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7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1、一位国王

新约圣经告诉我们,魔鬼是世界之王。我们来认出其中最不可一世的一位,尼布甲尼撒王。נְבוּכַדְנֶצַּר,或נְבוּכַדְנֶאצַּר,Nebuchadnezzar,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Nebo is the prince of gods;换言之,Nebo是神的儿子或王子。这个“天子”是所有假基督共同名字,与基督是上帝的儿子针锋相对。其中Nebo(נבו)可能是“宁录”的变体,后面演变成巴比伦和亚述的神或神之子,也是智慧和书写文字之神。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文明始祖”。他骑着“乃父” Marduk(日神火逐日的“夸父”)化身的“翼龙”。Nebo也可以解读为“蒙召者”或“先知”之意,奉天差遣,替天行道。以赛亚书46:1-2提到过这个“普世价值”或“普世偶像”,“1 彼勒屈身,尼波弯腰。巴比伦的偶像驮在兽和牲畜上,他们所抬的如今成了重驮,使牲畜疲乏。2都一同弯腰屈身,不能保全重驮,自己倒被掳去”。“尼波”,נְבוֹ,prophet,相当于希腊人的Hermes, 拉丁语的Mercury和埃及的Thoth。“尼波崇拜”使这个名字也成了一些人的名字或地名(如民数记32:3,申命记34:1,以斯拉记10:43,以赛亚书15:2等)。

尼布甲尼撒,史称尼布甲尼撒二世(约前605年–前562年在位),这个名字就旧约圣经中出现过90次,他是围攻耶路撒冷、掳掠犹太人和圣殿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位的世代,正是轴心文明辉煌时代。“因在首都巴比伦建成著名的空中花园(paradeisos)而为人赞颂,同时也因毁掉了所罗门圣殿而为人熟知”。上帝拆毁了巴别塔,新宁录拆毁了圣殿,重建通天塔。空中花园的神学本质是:人类不要基督也能重返乐园。尼布甲尼撒是新巴比伦王国或迦勒底王国(前626年-前539年)最强大的统治者。他的妻子Amyitis来自米底王国(即玛代),米底王国强盛的时候,向东和中国以及印度接壤。空中花园是献给乡愁女神Amyitis的礼物。

圣殿被毁时期,在西方,希腊文明进入理性时代。米利都学派开始在多神论的背景下沉思万物的本源。米利都的泰勒斯(约前624年-前546年)被称为科学和哲学第一人,他提出了存在的概念,并宣布世界的本源是水。毕达哥拉斯(前580年-前500年)着迷于数学并为理念论和抽象思维提供了基础。政治上出现了梭伦(约前638年-前559年)改革,而奥林匹克运动会进入全盛时期。两河流域向东,波斯琐罗亚斯德(查拉图斯特拉,约前628年-前551年)创建了二元论的有神论。继续向东印度耆那教始创人为笩駄摩那(Vardhamana,或大雄,Mahavira,前599年—前527)开始传扬无神论。耆那教不承认创造和审判的神,主张世界是由“极微”(paramāṇu,邻虚,邻虚尘)构成。这个观点比希腊的原子论哲学家早了100年。稍后,释迦牟尼(约前565年-前486)在无神论的基础上寻求人靠自己进入自由和永恒的道路。继续向东,为中国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在战乱年代,出现了包括孔子(前552年-前479)在内的诸子百家,知识人将目光完全从彼岸和上帝转回尘世,一个中心在朝廷,一个中心在自然以及内心。

2、一个金像

每一个国王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自己的神。尼布甲尼撒的神是一座金像。דִּֽי־דְהַב צְלֵם,an image of that gold。圣殿之后,每个人都在寻找神,而人寻找人的结果,一定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尼布甲尼撒的神是一座金像,可能源出但以理书第二章记载的那个梦:“31王阿,你梦见一个大像,这像甚高,极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状甚是可怕。32这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腰是铜的,33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但以理书2:31-33);“你就是那金头”(但以理书2:38)。尼布甲尼撒完全没有从但以理的“释梦”中学领受到上帝的警示,相反,他要把自己当做神——这个金像就是他自己。小品词דִּֽי也在于强调这个关系。这并不奇怪,据说第一个呼喊“主席万岁”的人就是主席本人。这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六十肘大约是27米,6肘就是2.7米。可以说这是一个硕大(接近十层楼高)而畸形的金像(高宽比例为10:1)。这大约相当于巴别塔的微缩。有人解释说,这里里有三个6字:金像高60肘,宽6肘,乐器有6种,所以这里是三个6;这既表明巴比伦使用6进位制,她也是魔鬼的数字或人的数字(启示录13:18)。另外一种解释是,60×6=360,是巴比伦一年的日子,国王要人民每日崇拜这位假神: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个金像超过梦中的形象,是全身包金(以赛亚书40:19;出埃及记37:25)。尼布甲尼撒的金象所用的金子,很有可能来自所罗门圣殿(以斯拉记5:14;6:5)。这有神学上的意义:罪人更愿意用神的形象往自己脸上贴金,“再造金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神,换言之,每个人都有一座尼布甲尼撒的金象。无神论有无神论者的金象。有了金象之后,每个人都勉强别人拜自己的神。什么神都不想崇拜的人一点儿也不清高,他崇拜自己:肉体、灵魂、理性、情感、道德、容貌、财富、能力、甚至罪性。

金像“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立”(קוּם)这个字的原意是“竖起来”、“升起来”。这个动作代表人自我神化的一个过程。这个动词主要出现在但以理书中(约35次),似乎要强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这个诸神升起的历史背景就是圣殿的倒塌。另外两次出现在以斯拉记5:2和6:16,用来描述神兴起选民重建圣殿。巴比伦成了一个行省,因为当时的信巴比伦是一个领土广大的帝国。“杜拉平原”应该是杜拉河的一个冲击平原,位置大约在巴比伦城东南三公里处。金像设在这里不仅因为“风水好”,也是因为更容易被人看见;地域开阔,交通枢纽,便于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平原”(בִּקְעָא)这个字在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不过基本含义应该和创世记11:2的平原(בִּקְעָה)是一个意思。杜拉(דּוּרָא)就是定居之意,用创世记11:2的话说,“就住在那里”。被分散的人类又重新开始聚集。不过尼布甲尼撒不是始作俑者。出埃及记32章记载以色列人造金像的事迹,其中出埃及记32:21特别提到,“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唉,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作了金像”。埃及的金牛犊和巴比伦的金像应该是有联系的。无论如何,圣殿之后,人类首先挑战和否定的就是上帝的第一条诫命(出埃及记20:3-6)。

金像崇拜通过奠基仪式推行全国。2-6分别用平行的结构描述了国王的无限专横与臣民的无限顺服。2-3讲开光之礼或奠基典礼,4-7同时使用交叉结构讲迷信狂热风行全国。首先被动员起来的是各级官员。这里讲了七类官员(前三者为省级行政长官;臬司是司法官员,藩司是财政官员;谋士代表智囊和文化机构;法官是指地方行政和治安官员),囊括的全国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员,甚至包括渴望当官的“积极分子”。这也是检查官员是否忠诚、重新排队的“新政”策略,于是所有的公务员和有公务员瘾的人都赶来效忠。开光之礼相当于某届某会,都有“划时代的意义”。חֲנֻכָּא,dedicatio,即奉献或奠基之礼。其次,用国家法令的方式要求全国臣民崇拜金像。“传令的大声呼叫”,相当于最早的新闻联播或红头文件,这项法令规定的崇拜的时间和具体仪式。时间就是以六种乐器声音为号;方式就是“俯伏敬拜”。六种乐器分别是角(管乐器),笛(管乐器),琵琶(弦乐器),琴(弦乐器),瑟(弦乐器),笙(管乐器)。第7节省略了“笙”字也许是故意的——这勾画了那种争先恐后表忠心的熟悉场面。类似“重要讲话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所以偶像崇拜这不完全是强制的。另一方面,崇拜仪式是俯伏敬拜。这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俯伏,נְפַל,to fall;然后是敬拜,סְגִד,to worship。俯伏敬拜真神是应当的,但是问题是,这是一尊假神。这两个动词都出现在但以理书中,表明这是一种东方的风俗,即崇拜假神的宗教活动。换言之,这种崇拜不是耶和华神要求的崇拜。偶像崇拜不要求你内心的信仰,只要求外在的顺服。

3、一种选择

然而,在这全国迷信横行的狂热气氛之下,第6节经文在交叉结构中间,埋藏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这里有一个名词值得强调,שָׁעָה,brief time, moment;“立时”。这是一种紧急状态。一方面,国家根本不允许你有什么妥协,而且惩罚马上兑现。另一方面,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活在“立即决定”这种抉择之中。所谓”烈火的窑“,就是燃烧的火炉。不仅如此,这节经文将我们的带向几个不顺服的犹太人。国王的强大和残暴,全民谄媚和顺服,为这几个不识时务、不合时宜的人出场,铺垫了极为残酷的悲剧气氛。他们不仅要成为暴君的私敌,也将成为全民公敌。烈火熊熊,只等飞蛾扑火。事实上,我们被这节经文带到了十字路口。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普世价值或“公认”的金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有不顺服世界之王的游戏法则的人,都生活在某种火炉之中。虽然我们不能说,凡在水深火热中的人都是不拜偶像者;但是我们可以说,不拜偶像者,一定要穿越火炉。你会经过死阴的幽谷。今天,我们又一次但却前所未有清醒地来到火炉面前;作一个顺民,还是作一只飞蛾;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你选择吧。

任不寐,2013年12月2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