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亲爱的主,你怎么哭了(约11:1-57)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我们进入约翰福音的“中央山脉”,约翰福音第11章。这是顶峰,也是谷底,因为耶稣进入坟墓;从“第七个神迹开始”,犹太公会正式决议要杀耶稣(53)。然后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展翅上腾。如果说“我是羊的门”和“我是好牧人”指向耶稣之死,那么今天我们将看见耶稣的另外两个身份:“我就是复活,我就是生命”。感谢主,这让一切自以为到了死地的人重建信仰、盼望和爱。

大致来说,以约翰福音11章为中心,约翰福音前后所部署的内容,分别是基督和教会:1-10章见证耶稣是基督;12-21章建立基督的教会。传统上也将约翰福音11章分成五段,这可以形成交叉结构。第一、1-16:面对死亡——分别记载了耶稣和门徒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而耶稣进入世界就是为了解决死的问题,胜过死的权势。第二、17-27:复活的主,耶稣宣告祂就是复活,就是生命;而一切信祂的人都要复活,并进入永生。这是在宣告耶稣的身份和使命。第三、28-37:耶稣哭了。这里重点强调神就是爱,“神爱世人……”(约翰福音3:16)。这段经文也是这个交叉结构的中心,解释了耶稣道成肉身和死而复活的根本理由是因为神就是爱。即使在死地,我们也要相信祂爱我们,并必将赐下复活。而这份爱与第一部分中的两个“爱”和第五部分的两个“替百姓死”(“将要替这一国死”和“也不但替这一国死”)交叉呼应。第四、38-44:复活的人。与第二部分回应:一方面,马大认信耶稣基督的身份;另一方面,信的人果然复活。第五、45-57:面对死亡——复活拉撒路的基督却面临世人的审判和杀害。这也意味着,耶稣要替所有人的死而死,并藉着祂的死而复活拯救人类。

复活首先是末世的,但同时也是当下的。我们又一次陷入死荫的幽谷,但我们再一次经历复活。“3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4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5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23:3-6)。阿门。

一、面对死亡(1-16)

只有约翰福音记载了拉撒路复活的故事。约翰福音10:40-42应该是这个故事的背景:“40耶稣又往约但河外去,到了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41有许多人来到他那里。他们说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42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了”。因此这两章在时间上是紧密连接的。而路加福音7章中,施洗约翰和“马利亚”的记事也是连在一起的。不仅如此,路加福音7:17“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与约翰福音10:40-42也可以平行。显而易见,伯大尼以及11:54的“以法莲”就位于犹太的“周围地方”。我们可以将约翰福音1-16节分成两部分来讨论,第一部分(1-7)记述拉撒路病了,及耶稣的反应;第二部分(8-16)记述拉撒路死了(睡了),及门徒的反应。

1、耶稣面对死亡(1-7)

1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2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

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3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阿,你所爱的人病了。

4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5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6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7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事件发生在伯大尼(Βηθανία,house of misery)。伯大尼是世界的缩影,承担了人类悲剧全部的重量:亲人之死。因为死亡的统治,家就是house of misery,如同创世纪的结局。耶稣来要翻转这个悲剧。伯大尼约在耶路撒冷以东3公里处,在橄榄山的东坡。耶稣在受难之前住在这里(马太福音21:17);在这里接受马利亚的膏抹(马太福音26:6-13;马可福音14:3-9;约翰福音12:1-8);在这里差遣门徒预备最后的晚餐(马可福音11:1;路加福音19:29);从那里出来咒诅无花果树(马可福音11:11-12);在那里升天(路加福音24:50)。κώμη不仅指村庄或城镇,也特别指劳动者夜晚安息的城郊(马太福音9:35,10:11,14:15)。

(1)姐弟三人(1-2a)

现在我们来认识伯大尼的三位人物。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都出现在路加福音中。路加福音10:38-42中的马大和马利亚,与约翰福音11章中两位姐妹完全吻合。我个人认为,路加福音16:19-31所记载的拉撒路可能就是约翰福音中的拉撒路。在路加福音的这个比喻中,“财主”就是指向法利赛人(路加福音16:14-18;约翰福音11:47-49);而“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可以与“拉撒路病了”平行;“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则可以与拉撒路复活平行(马太福音8:11;加拉太书3:9)。特别是,路加福音16:29-31应该是在讲论拉撒路的复活与犹太人的不信:“29亚伯拉罕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的话,可以听从。30他说,我祖亚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31亚伯拉罕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讨饭的”(πτωχός)就是贫穷的(马太福音5:3,11:5,19:21,26:9,26:11;约翰福音12:5,6,8等)。特别有趣的是,约翰福音12:5-8所说的穷人可能就是指拉撒路。如果约翰福音12:1-8(以及马可福音14:3-9,“西门”)中抹香膏的马利亚就是路加福音7章中的罪人马利亚(那城里可能是伯大尼),而路加福音7章的这个罪人马利亚就是路加福音8:2中“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那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说马利亚是一个罪人,而她的确也应该出现在埋葬耶稣的夜晚和耶稣复活的清晨(马可福音16:9)

我们需要详细考察拉撒路这个人,这个在圣经中始终不发一言的复活见证人。Λάζαρος,אֶלְעָזָר,whom God helps” (a form of the Hebrew name Eleazar)。这是一个希伯来人常用的名字,但是在旧约圣经中,最重要的拉撒路就是大祭司亚伦的儿子,后来一直作以色列人大祭司的以利亚撒;而他的儿子非尼哈也是大有恩赐的勇士。亚伦死的时候,将大祭司的职分完全交给了以利亚撒:“摩西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就死在山顶那里。于是摩西和以利亚撒下了山”(民数记20:28)。后来“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也死了,就把他葬在他儿子非尼哈,以法莲山地所得的小山上”(约书亚记24:33)。大祭司亚伦和以利亚撒都死了,他们的死也预表着耶稣要来复活这些大祭司——这些祭司不能自救。不仅如此,以利亚撒葬在以法莲,而约翰福音11:54告诉我们,耶稣到了以法莲。同样值得强调的是,拉撒路可以和下文的该亚法形成对比。而这一切信息,让我们看见犹太教的祭司文化,到了彻底更新的时候了。因为大祭司们根本不能彻底为人赎罪,而他们自己也是罪人,在死亡的权势下面。我们需要一位真正的大祭司,为我们赎罪,并继续治理神的家(希伯来书10:11-21)。这再一次让我们想起主耶稣在约翰福音10章中关于诗篇82:6-8的引用:“6我曾说,你们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儿子。7然而你们要死,与世人一样。要仆倒,像王子中的一位。8神阿,求你起来,审判世界。因为你要得万邦为业”。

(2)死亡事件(2b-3)

拉撒路病了。约翰福音11:1-7有5个“病”字连续出现,“急急如律令”,人在死亡中,人在紧急呼救的状态中。这不仅让我想起创世纪中每一份死亡家谱或阵亡名单,以及上帝呼喊亚伯拉罕离开的理由;也让我们想起摩西五经——律法让人知道自己有病(律法使人知罪)。事实上,“病”(ἀσθενέω,1-2)这个字就是约翰福音4:46大臣儿子的热病,也是约翰福音5:3,7中那个三十八年瘫子的瘫痪病;也是约翰福音6:2众人都有的那种病。不仅如此,约翰福音11:1-7中有4次使用的“病”都是动词ἀσθενέω,在时态上都是present和imperfect;拉撒路一直是、现在也是一个病人;大祭司们是罪人。而约翰福音11:4中的“病”是名词(ἀσθένεια,feminine noun,约翰福音5:5,使徒行传28:9)。病是耶稣来要解决的对象。

病或罪或死至少有三个特征:第一、人有病,人都是罪人——普普通通的拉撒路病了,他就是我们。第二、病不仅夺去患者的生命,而且会击中每一个爱他的人和他身边的人:“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拉撒路的垂危深深伤害和捆绑了他的姐妹。第三、在死亡绝境中,世人完全无能为力,只能去寻找神,只有神能够解决这人间最大的悲剧。“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阿,你所爱的人病了”。基督不仅有胜过死亡的能力,也有拯救罪人出离死亡的爱心。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2:29-32这样谈论复活:“29耶稣回答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30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31论到死人复活,神在经上向你们所说的,你们没有念过吗?32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

(3)死亡意义(4)

正如苦难对神的意义不同(约翰福音9:3),苦难的终极事件死亡对神的意义也不同:“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遇到任何事件和危机,人的想法首先是:谁犯了罪,而我藉着这件事能得到什么。但耶稣的反应是:在这件事情中,神的意思是什么。

病或罪有两个方向,或人类面对罪有两个认知方向;这两个方向通过οὐκ ……ἀλλά……针锋相对,分道扬镳:“至于死”或“荣耀神”。第一、“这病不至于死”。Αὕτη ἡ ἀσθένεια οὐκ ἔστιν πρὸς θάνατον, This sickness is not unto death。因为基督,这病不在死的权势下面,不是每一次都必然地走向毁灭和死亡。第二、ἀλλ᾽ ὑπὲρ τῆς δόξης τοῦ θεοῦ ἵνα δοξασθῇ ὁ υἱὸς τοῦ θεοῦ δι᾽ αὐτῆς,but for the glory of God, that the Son of God might be glorified thereby。在这个交叉结构中,“死”与“神”对比;而介词πρός 与ὑπέρ对比:这两个介词都可以表示目的。换言之,病或罪只有两种结果、两种前景,两种目的:见证死的权势,服务神的荣耀。犯罪到底是永远的死;转向基督则复活永生。人类从来没有能力解决罪的问题,于是人面对罪只能有两个结果:或者任凭罪走向死亡。或者,在罪人解决罪的过程中, 那些自以为神起来论断别人罪的罪人,进入更大的罪恶,领受更大的咒诅。只有到了这一天,冬天已往,雨水止住过去了;只有当马大马利亚将这罪交给基督,总是“至于死”的悲剧终于结束了;终于,“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

那么,神的荣耀是什么意思呢?荣耀一词可以将11:14、2:11、12:23以及13:31联成一体,指向基督的死而复活。这里有两个“荣耀”,第一是名词(δόξα);第二是动词(δοξάζω)。后者解释前者:藉着这件事耶稣被荣耀,神藉着耶稣的荣耀得荣耀。因为这件事将见证神的爱,见证耶稣是复活的主,并指向耶稣的死而复活。

(4)蒙爱的人(5-7)

姐弟三人都是蒙爱的人。值得强调的是,3节“主阿,你所爱的人病了”,这里的“爱”是φιλέω;5节中“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这里的“爱“”是ἀγαπάω(5)。φιλέω主要指人的爱,特别是爱自己所喜欢的并用行动表明出来;而ἀγαπάω主要指神的爱,特别是,爱的就是这个人而不在他是什么,而且是从内心到外在诚实的爱。而φιλέω用的是present,中断却重复的爱;ἀγαπάω用的是imperfect,一直存在从未改变的爱。马大马利亚的表达也非常生动:“主阿,你所爱的人病了”;她们没有说“主阿,我所爱的人病了”。也许在她们印象中,拉撒路比她们更讨耶稣的喜爱;或者她们认为耶稣偏爱;当然,她们也希望给耶稣一个紧急行动起来医治拉撒路的理由。这句话也让我想起创世纪3:12,“那人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亚当和双马姐妹的意思是:你爱的,你负责。但主的爱不同。这不同至少表现为五个特点,第一、祂同时爱这三个人,没有偏爱。第二、耶稣首先爱父,所以在这件事情上首先考虑神的旨意是什么(4)。第三、耶稣爱所有的人,因此也要藉着这件事祝福所有人(15)。第四、这是一种舍己的爱——尽管祂爱姐弟三人,却仍然滞留两天,以便让神的爱更深地临到更多的人。这不是一种炫耀和市恩的爱,而是对姐弟三人以及门徒和周围的人诚实的爱。第五、这是舍命的爱:“7b我们再往犹太去吧”!“15b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这是一次冒死之行(8,16)。我们里面没有神的爱,但是,神先爱了我们(罗马书5:8)。

2、门徒面对死亡(8-16)

我们也可以将8-16交叉结构。首尾(8,12,16)和中心呼应的这三节经文,深刻地显明了人面对死亡的三种基本反应,或死亡对人的绝对统治——人生活在死亡恐惧之中。而耶稣对死亡事件作出两种旷世空前的宣告:“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祂是拉撒路的救主,也是我们的救主。

8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

9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10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11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2门徒说,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3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14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15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

16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1)死亡恐惧(8,12,16)

死亡给门徒和世人带来三种恐怖,第一是石头恐怖:“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他们怕死。显然,因为恐惧,他们要更改耶稣的传道风格和福音路线。这个因为恐惧而采取的拦阻行动,可能同样出于魔鬼(马太福音16:23;马可福音8:31-37)。门徒关心耶稣的危险,这不完全是表面的功夫,他们指出的是事实(11:8;8:59,10:31-33)。νῦν,不是“近来”,而是at this time, the present, now(22)。但是,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危险(11:16)。第二、16节中多马的态度显明了死亡恐惧对人的一种扭曲:他们实际上开始抱怨耶稣,并将这种怨恨向周围扩散,形成因为死亡恐惧而起来逼迫耶稣、背叛真理、出卖上帝的多数意志和群体行动。多马在这里不是对耶稣说,而是用很“文学”的方式私下搅扰众门徒。死亡恐惧直接导致人对人的恐怖和论断。这不仅指门徒对犹太人的恐怖,也指在这恐怖之下,门徒对耶稣,甚至门徒对门徒、门徒对马利亚马大的怨恨。死亡恐惧不断生产出拦阻、论断和控告,将人带入黑暗之中。这是亚当和夏娃起初面临的局势;也使彼得曾经沦为撒旦差役的原因。多马是门徒中的代表,人面对死亡的任何勇气都没有,完全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但他却要藉着怨恨遮盖自己。约翰福音多次让我们认识这位多马是谁,他就是我们;如果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双胞胎(Θωμᾶς,Δίδυμος,twain),我们今天看见了他的另一半,都坐在这个教会里。这是一个胆小鬼(约翰福音11:16);常常看不清前面的天路(约翰福音14:5),一个较真的怀疑主义者但有时候坚信基督是主(约翰福音20:24-28),然后仍然会有软弱的时候,等候主重新呼召和坚固(约翰福音21:2)。第三、我们在死亡面前完全缴械投降,彻底臣服;我们完全不相信复活,更不相信耶稣是复活的主(12)。没有人不怕死,而是千百年来人类先被死亡吓破了胆,然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惯成自然。

(2)走向光明(9-15)

耶稣看见了门徒正在走向亚当跌倒的路上,于是教导他们。请注意“跌倒”一词(προσκόπτω,9-10),首先就出现在魔鬼的试探中(马太福音4:6)。马太福音16:23耶稣说彼得是“绊我脚的”,用的是一个同义词σκάνδαλον。后来彼得用προσκόπτω这个字作了反省,并给教会作镜鉴(彼得前书2:6-8)。死亡恐惧让我们成为真理的绊脚石,诱骗我们进入黑暗中;死亡会让我们加倍用犯罪的方式进行报复和抗争(以赛亚书22:13;哥林多前书15:32),而这正是魔鬼的诡计。但“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耶稣来,要带领我们走一条光明的新路。耶稣再一次论及8:12开始的光明与黑暗的话题(9-10)。而所谓黑暗或黑夜,首先指向耶稣的受难(约翰福音12:35-36;路加福音22:53);而所谓光明,是告诉我们只要在基督里,就可以胜过死亡对我们的试探。现在我们来看光明对黑暗的彻底胜利。

第一、耶稣重新定义了死亡,就是将之称为“睡了”(动词κοιμάω,11-12;名词ὕπνος,13)。这个定义只有耶稣才可能有,因为只有祂知道死亡的的确确是小睡而已;并且只有祂有能力将死亡变成小睡。而这一见证,首先证明耶稣的的确确是神。古往今来,没有人像耶稣这样看待死亡。这一点正如主刚刚教导的:“7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8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约翰福音10:7-8)。但正是从基督开始,门徒也这样看待死亡了(哥林多前书15:18,20;帖撒罗尼迦前书4:13-15)。第二、耶稣面对死亡竟然欢喜(14-15)。只有在真正的基督教会里,才真的能在葬礼的忧伤中同样传出笑声。死亡用忧伤和哭泣对人的彻底统治被废除了。χαίρω这个字是荣耀一词的动词形式。当然,耶稣的欢喜也是“为你们的缘故”:这事和每一个人有关,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死之人;因为每一个人都将因“信”复活。这个欢喜也是为了普天下的人,因为从此,世人将因为使徒或教会关于复活的见证,因信而脱离死亡,走向光明。

面对死亡我们必须采取行动。首先这是爱的行动,“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这也是爱的胜利,因为耶稣称拉撒路是“我的朋友(φίλος)”。死亡恐惧夺走门徒的爱心,他们的意思显然是不要管拉撒路的死活,但耶稣告诉我们,人要为朋友舍命,但这份爱是建立在信和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复活的信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这份爱也激动我们去传福音,将死权下面世人看成是耶稣的朋友。耶稣在乎拉撒路,而“这条小鱼儿在乎”。其次,这是爱的勇气:“7b我们再往犹太去吧”!“15b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这是对每一个基督徒,每一间教会的呼喊,我们应该看见死亡在败坏伯大尼一家以及人类,因此我们要往普天下去(马太福音28:18-20),将复活的福音带给他们,哪怕那地和前面布满了石头和十字架。

二、复活的主(17-27)

17耶稣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18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19有好些犹太人来看马大和马利亚,要为她们的兄弟安慰她们。

20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21马大对耶稣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22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23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24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

25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26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27马大说,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

约翰福音11:17-27同样可以交叉结构。其中17-19将我们带入拉撒路的坟墓,以及坟墓对家人和邻舍的影响——人需要安慰。与之呼应的是25-27,耶稣是复活主,是生命主,是安慰主——祂最终将用自己的坟墓取代拉撒路的坟墓。中间是马大对耶稣的抱怨——死亡不断将人类制造成怨妇和不信者或无神论者;但是马大在抱怨中仍存着侥幸的盼望。

1、人在墓中(17-19)

“耶稣到了(ἔρχομαι)”(另参20)。神来了。耶稣“就是那要临到(ἔρχομαι)世界的”(27)。这个世界就是“坟墓”(17),就是伯大尼和耶路撒冷组成的(18),就是马利亚的家(19-20)。“六里路”原文是σταδίων δεκαπέντε,fifteen furlongs(使徒行传27:28;加拉太书1:18)。另外,17节的4天与39节的4天可以交叉呼应。犹太人有一种普遍的观念:死者的灵魂会滞留在死者身边3天(39)。所以送葬或开追悼会的人已经来了(约伯记2:11)。一方面,死亡统治每一个灵魂,有力量向周围释放死亡的威胁;另一方面,拉撒路死透了,他的复活是彻底的死里复活。不过“安慰”(παραμυθέομαι,παρακαλέω)这个字让我想起伯利恒的母亲——面对死亡,人对人的安慰实在有限。需要强调的是,“四天”这个概念,不仅在于确证拉撒路彻底地死了,他真正是从死里复活;也是对耶弗他之女悲剧的终结(士师记11:40)。这悖谬的世界里,的的确确有一种死亡是“无辜”的,这些理性难以穿透的黑暗将在复活之主面前彻底消解,并重得安慰。

2、又见马大(20-24)

马大先出来迎接耶稣,这是我们在路加福音认识的那位马大:“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路加福音10:41)。ὑπαντάω也指怀有敌意的迎接(马太福音8:28;路加福音8:27)。这次马大思虑烦扰的是死亡。“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原因可以参考约伯记2:8,13;以西结书8:14。马利亚极度悲伤,如同坐着讨饭的瞎子,等候神的医治和怜悯。人的安慰不能让她起来,她在等候耶稣。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她因耶稣的迟到而不愿意来见耶稣。这马大的抱怨:“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马大认为耶稣对她弟兄的死承担某种责任,因为耶稣和上帝的关系比一般人要好:“22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那时候马大并不完全清楚耶稣和父神的关系,只是将祂视为一个上帝愿意垂听祷告的义人。而即使这一点,她也半信半疑:“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阿,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39)。根据39节,我怀疑22和24节中马大的话充满了对耶稣的讽刺意味。因此马大才将复活仅仅理解为末世复活,她根本不相信耶稣此时此刻能复活拉撒路。有一句俗语说:专制使人反讽,死亡专制才会制造出万圣节这些死亡的游戏。这是在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这句话之后马大的反应,她不相信耶稣的话。也许正因为如此,11:28节中马大又称耶稣是拉比或夫子了,尽管她刚刚认信耶稣是基督。马大是我们众人的代言人,每当我们传讲复活的时候,世人大多都是马大的表情:很礼貌甚至很同情地嘲笑着我们。

3、我是复活(25-27)

这段经文包含两个基本真理:基督是谁,信祂得生。在这段经文中,“复活”(动词ἀνίστημι,to rise, stand up,x3;名词ἀνάστασις,x1)这个概念重复出现了4次。如果约翰福音11章位于约翰福音的中心,那么“复活”就是中心的中心。耶稣在这里宣告“我就是复活”(Ἐγώ εἰμι ἡ ἀνάστασις),我就是生命。这两个宣告是同等重要的——复活之后开始永生。与“复活”平行的核心概念是“信”,也出现了四次。人是因信称义,因信得生。启示这一切,是为了让我们信,信耶稣是基督,并因此得生命(约翰福音20:31;另参5:24-25,6:47,8:51;另参申命记32:39-40,以赛亚书51:11-15)。值得强调的是,马大认信基督有一个过程:从相信耶稣行神迹的能力(21-22),到认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27)。马大的认信,向前与施洗约翰(1:15-37;3:23-36)以及安德烈(1:41)、拿但业的认信(1:49),撒玛利亚妇人的认信(4:42)、彼得的认信(6:68-69)、瞎子的认信(9:38);向后荣入圣城众人的认信(12:13)以及多马的认信(20:28)遥相呼应,形成交叉见证,见证耶稣是基督。正是藉着基督对死亡的胜利,门徒开始改变——他们的余生,成了复活得胜的见证(使徒行传1:22,2:32,3:15,4:2,17:3,17:1,17:18,17:31,17:32,23:6,23:8,24:15,24:21,26:8,26:23)。而见证复活的教会是不可战胜的(约翰福音12:24-26;罗马书6:8;哥林多前书15:1-58;哥林多后书5:14-15;腓立比书1:23)。

需要强调另外一个事实,见证复活的教会是要受逼迫的,根本原因在这里:“28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29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30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约翰福音5:28-30)。“作恶的”是复活真理最大的仇敌,他们的梦想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他们的鸦片是:人死灯灭。现在是硝烟季节。

三、耶稣哭了(28-37)

28马大说了这话,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29马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30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子,仍在马大迎接他的地方。31那些同马利亚在家里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急忙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

32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33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34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35耶稣哭了。36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37其中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

1、你看她(28-31)

如果我们将这段经文放入交叉结构,我们就看见这里有4个“哭”前后呼应:1哭(κλαίω,31)与3哭(κλαίω,33;ἐδάκρυσεν,37)。无独有偶,在耶稣复活的那个黎明,也记载了4哭:“11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哭的时候,低头往坟墓里看,12就见两个天使,穿着白衣,在安放耶稣身体的地方坐着,一个在头,一个在脚。13天使对她说,妇人,你为什么哭?她说,因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里。14说了这话,就转过身来,看见耶稣站在那里,却不知道是耶稣。15耶稣问她说,妇人,为什么哭?你找谁呢?马利亚以为是看园的,就对他说,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便去取他”(约翰福音20:11-15)。我个人愿意相信两个马利亚是一位,而那时候,天使和耶稣问了马利亚一个共同的问题:你为什么哭?“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这是人面对死亡唯一能作出的反应。

你看她,就知道没有人不怕死亡,没有人不愿意信基督。当然,这一幕有象征性:“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31b-32a);以及约翰福音11章的中心经文:“马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29)。人面对死亡,从走向坟墓哀悼,转为走向基督求助。这是伟大的历史转折,虽然此时仅仅是一个起点。

我们先看这节经文:“马大说了这话,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很有可能,“叫你”是马大杜撰的,因为上文看不到耶稣呼召马利亚的意思。“暗暗地”也是证明。马大也算用心良苦:多一个人祈求,多一份希望。所以我们果然看见,马利亚和马大所讲的话完全一样(21,32)。马大和马利亚实际上被死亡粉碎了,失去了信心。而他们的半路迎接,特别是还跟着一群犹太人,形成了对耶稣迟到的一种抗议或捆绑:耶稣听见消息故意停留两天;但马大马利亚一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城迎接……无论马利亚信心如何,马大传达的消息还是让她充满了一丝盼望。马利亚身后跟着很多犹太人。“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这节经文不仅让我们看见死亡对人的摧残,也让我们看见,没有人在心里认为死亡是正常的——哀哭是人类对永生的共同记忆,对死亡的永久抗议,对基督的不懈等候与祈求。

2、看见他(32)

“32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我们先看马利亚的姿态,然后看马利亚的话语。很多学者都提到,马利亚每一次出现,都出现在耶稣的脚前。人们借此指出马利亚和夏娃的不同:夏娃的飞扬跋扈,马利亚的降卑顺服(创世纪18:4;马太福音15:30,18:29,28:9;使徒行传10:25;提摩太前书5:10;启示录1:17,22:9等)。我们至少可以找到3次这样的见证。第一次在路加福音10:39,“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第三次四福音书几乎都记载了,如约翰福音12:3,“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而约翰福音11:32记载的应该是第二次。

然而,如果我们将复活这个主题和脚前这个画面联系起来,也许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一些。关于复活的胜利预告,最早就和脚有关:“14耶和华神对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创世纪3:14-15;另参马太福音4:6,5:35,22:44)。耶稣复活是经历过脚伤的。脚不仅指人走过充满荆棘和石头的人生之路以及撒旦败坏的世界(马太福音10:14;约翰福音13:5-14),更指祂在十字架上脚被钉在木头上,胜过魔鬼——复活升天的基督,让一切仇敌成了祂的脚蹬(路加福音20:43,24:39-40;哥林多前书15:25;以弗所书1:22;希伯来书1:13,2:8,10:13)。实际上,十字架上的死亡最终是因为脚失去支撑能力而造成的。从某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见马利亚如同神的使者,在抚慰上帝儿子的脚。而恰恰是靠着这位脚上的基督,我们出死入生。所以马利亚在擦拭基督得胜的奖杯:“他们看见以色列的神,他脚下仿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出埃及记24:10)。不仅如此,我们也许需要重新思想创世纪25:21-34:雅各“手抓住以扫的脚跟”。如果被咒诅的铜蛇指向十字架上的耶稣,被咒诅的以东也可以指向十字架上的耶稣。雅各的后裔正是犹太人。而且,以扫因为死亡恐惧出卖了长子的名分;耶稣却用死捍卫了长子的名分。这是两个长子的本质不同。另外,一个人俯伏在基督脚前,也是在等候祂的差遣(启示录1:12-20)。

其次我们来看马利亚的话语,实际上两个姐妹两个人都坚定地宣告:“主阿,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21,32)。这是一句非常柔软也非常刚硬的话。柔软,就是像被世界和死亡欺负的孩子,终于看见父母了,扑上去撒娇、委屈,痛哭。刚硬,乃是因为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乐园里的声音:“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纪2:17);“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创世纪3:4)。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拉撒路和世人的死出于罪,按律法说,实在“该死”。她们更不知道,她们这样的强求,只能指向一个结果:拉撒路必不死,那么耶稣必须死。但是,耶稣之死不是马大马利亚所逼迫的,乃出于祂自己的意愿:“你兄弟必然复活”(23)。

3、你看他(33-37)

最后我们来讨论:耶稣为什么哭。我们在这里看见了主耶稣非常强烈的情绪表达。首先是前文耶稣的“欢喜”;然后是这里的三种情感:第一、心里悲叹,重复两次(33,38)。第二、“又甚忧愁”(33)。第三、“耶稣哭了”(35)。这四重情绪只有一个目的,让我们看见耶稣何等爱我们。犹太人像该亚法一样,不是出于自己,而是出于神的启示,将神的爱宣告出来:“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这三种反应为基督的爱作了见证。

第一、“心里悲叹”。ἐνεβριμήσατο τῷ πνεύματι,he groaned in the spirit。祂在灵里强烈地说不。耶稣看见了一种灵界的争战,因此表现出强烈的否定情绪。ἐμβριμάομαι这个字在新约中只出现5次,另外三次可以参考马太福音9:30、马可福音1:43,14:5。特别重要的是,马可福音14:5将这个字翻译成愤怒或生气。我个人愿意认同这个翻译。那这是什么意思呢?耶稣不可能是对马大、马利亚甚至犹太人生气,因为祂爱他们。因此,耶稣愤怒的对象只能是灵里的仇敌,就是魔鬼和死亡的权势——这阴间的门先夺去了拉撒路,然后败坏了他的亲人。魔鬼起初就是杀人的,然后就是说谎的。耶稣的义怒在洁净圣殿的时候已经显示出来,而在旧约中,耶和华的怒火向仇敌发作的启示连篇累牍。复活的信息总是与报仇连接在一起(申命记32:41,以赛亚书51:13-14;希伯来书10:13)。但是,耶稣的愤怒乃是出于爱,爱那被魔鬼和死亡践踏的人。只有愤怒的上帝才是真爱。当然,只有神才是义怒的主体,祂有这个资格,有这个能力,并且为了爱(诗篇45:7,97:10)。基督是神,祂爱我们。祂因爱我们对死亡和魔鬼怒不可遏。亲爱的弟兄姐妹,起初为了亚当和夏娃咒蛇的不是神吗?不是祂应许女人的后裔要伤魔鬼的头吗?伤蛇之头的行为,就是绝对的义怒(诗篇68:21,74:13-14,110:1-6;耶利米书30:23;哈巴谷书3:13;以赛亚书51:9)。一个从不为我们的生命向仇敌生气而砍碎蛇头的“神”,他的爱在哪里呢?父亲就是父亲。两个女儿都这样了,你们还想让祂怎样?祂要报仇!

第二、又甚忧愁。ἐτάραξεν ἑαυτόν,make himself troubled。使自己不安,在压力之下采取行动。祂要采取行动。ταράσσω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出现了17次,KJV都翻作trouble;中译有“不安(马太福音2:3)、惊慌(马太福音14:26;马可福音6:50;路加福音1:12;使徒行传17:8;彼得前书3:14)、愁烦(路加福音24:38)、搅动(约翰福音5:4,7)、忧愁(约翰福音11:33,12:27,13:21,14:1,14:27)、搅扰(使徒行传15:24,17:13;加拉太书1:7,5:10)。只有爱我的基督,才会因我们被死亡蹂躏而紧急行动起来,解决我们的重担。或把我们的重担担在祂自己的身上。而且,这个重担没有任何人能够为我们背负。因为祂爱我们。正是因为愤怒和急切行动,所以耶稣接下来的问题是:“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祂马上要开始拯救行动。而且这个问题类似创世纪3:9,“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以及创世纪4:9,“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或者约翰福音1:38,“拉比,在哪里住?”人类无处安放的死者和死亡,没有能力逃脱死亡的毒钩。这是我们的求救:“Lord, come and see”(请主来看)。如同受伤的孩子,向父母出示伤口。主来了,不顾一切,匆忙中,祂爱我们,如此真切,不可阻挡。

第三、耶稣哭了。ἐδάκρυσεν ὁ Ἰησοῦς,。δακρύω,to weep, shed tears(Tense: Aoris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圣经最短的一节经文(另见帖撒罗尼迦前书5:16-17)。这可能是为了更强烈地表达耶稣的情绪。我突然想起加拿大一家医院一位医生看见我女儿烫伤的时候满眼的泪水。这是无法伪装、本能流露的爱。而这个动词在圣经中只出现这一次,祂是一位节制自己情感的神(加拉太书5:23)。路加福音19:41中的“哀哭”(κλαίω)可以指“号啕大哭”(马太福音2:18,26:75;约翰福音11:31,33,16:20,20:11,13,15等);但耶稣大哭也只有这一次。在约翰福音的中心,一位流泪的上帝,到了伤心之处。这个动词的字根是δάκρυ,就是眼泪(马可福音9:24;路加福音7:38,44;使徒行传20:19,20:31;哥林多后书2:4;提摩太后书1:4;希伯来书5:7,12:17;启示录7:17,21:4)。耶稣哭了不是作秀,不是绝望(帖撒罗尼迦前书4:13),而是表达完全的爱,以及必能爱到底的心志和信心。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为你哭过,他绝对不可能爱你;不会为我们哭泣的上帝不是上帝,尤其不是圣经启示的上帝。罗马不相信眼泪,因为罗马没有爱。但圣经启示的上帝始终是忧伤的上帝:“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世纪6:6)。

我们也可以把耶稣哭了与创世纪50章中约瑟的两次哭泣对比:创世纪50:10,“他们到了约但河外,亚达的禾场,就在那里大大地号啕痛哭。约瑟为他父亲哀哭了七天”;创世纪50:17,“你们要对约瑟这样说,从前你哥哥们恶待你,求你饶恕他们的过犯和罪恶。如今求你饶恕你父亲神之仆人的过犯。他们对约瑟说这话,约瑟就哭了”。一方面,眼泪与死亡事件相关;另一方面,要通过另外一场死亡或舍己,才能最终完成对死亡的胜利:“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希伯来书5:7)。在这种意义上,耶稣也是为自己的死哭泣。但是,耶稣是否也在为整个人类的未来或末世终局而哭泣呢?“27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28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29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30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31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路加福音23:27-31)。这两句经文放在一起,真令人难过:“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犹太人不明白耶稣也在为他们哭:仿佛只有别人是罪人,是死人和死难者家属,仿佛只有马利亚一家人是可怜人……这几天看新闻,美洲的,亚洲的,欧洲的,每一次我都想起约翰福音11:35:耶稣哭了……主啊,求你怜悯。

四、人的复活(38-44)

38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39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阿,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40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41他们就把石头挪开。

耶稣举目望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42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43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44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1、石头(38-41a)

耶稣再一次怀着“愤怒”面对坟墓:洞、石头(38)与布、手巾(44)呼应;“那死人”(τοῦ τεθνηκότος,39)与“那死人”(ὁ τεθνηκὼς,44)呼应。这一场景也预告耶稣的死和复活(19:41-42,20:1,6)。世界和死亡,这是四面的仇敌。面对仇敌,耶稣要展开一场生对死的大决战。石头这个字在这段经文中出现了3次,石头代表死亡的势力,正如在约翰福音10:31-33出现3次一样:“31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他。32耶稣对他们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33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神”。而在约翰福音11:8,我们看见这样的提醒:“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一种来自魔鬼的石头控告者的石头,堵住我们的洞口,让我们不能复活。马大再一次显示了她的小信:“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阿,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一个被人吐槽或搞臭的人,是不可能复活的,这是马大的人生经验。不信乃是阻挡复活最大的石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马大的怨言,或者魔鬼对复活最后一次貌似情理之中的拦阻。

耶稣怎样完成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神迹:话语,我们只要相信神的话语,我们就会经历复活:神的儿子说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这话你信吗?我们记得话语创造天地;我们也当看见,耶稣的神迹与异教神迹完全不同,没有任何装神弄鬼的法术和表演,完全是圣道,祂说有就有,因为祂是神。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神迹,只是藉着这十六个字完成的:“你们把石头挪开”,“拉撒路出来”,“解开叫他走”(原文11个字)。中间一句是对拉撒路喊的(当然这个点名很重要,免得全球的死人都出来);前后两句是对身边的人喊的,这身边的人可以指教会。这也意味着一个人复活需要两步:首先就是你自己听道信道,其次靠教会生活渐渐脱离世界和死亡的纠缠。教会要将打人的石头从慕道友身上或手中清除掉,尽管那一切凶狠和不信是这世界的主流价值。教会要帮助这人脱去旧人,穿上新人(诗篇116:16-18;马可福音5:35-43;以弗所书4:20-24)。当然,无论哪一步,都以圣道为根基;而圣道的中心是“神的荣耀”。我们凭什么相信复活?因为基督将要死而复活。40与42各有一个“信”字,就是要强调约翰福音的这个目的。40节这个信心是专门指向马大的,她是半信半疑的人。而42节的信心是指向“周围站着的众人”。

2、尸布(41b-44)

41b耶稣举目望天说,父阿,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42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43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44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耶稣这里的祷告是在为整个犹太人祷告,就是不信祂、甚至正在计划谋杀祂的犹太人祷告。有改革宗的牧师指着约翰福音17章耶稣的最后祷告,为他们的限定救恩论教义辩护:耶稣只为教会祷告,不为世人祷告。他们忘记了,耶稣已经为世人祷告之后,才为门徒和教会祷告。这是不可能弯曲的真理:祂愿万人得救。“周围站着的众人”,不可能都是门徒,而是犹太人(31,33,36)。耶稣为他们祷告的目的仍然是:“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仍然是,让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仍得永生。耶稣不仅藉着祂的祷告让犹太人听见而去相信,也不仅让他们见证拉撒路的复活、因为看见而相信;更让他们参与这场复活事工而相信。

这与人神合作说无关,而关乎教会的侍奉:你只有侍奉主,与主同工,你才能更深切、更真实地经历基督的话语和复活的真理。这里的同工就是众人按耶稣的吩咐,帮助拉撒路解开手脚裹着的布(κειρία),脸上包着的手巾(σουδάριον)。这两种服饰放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而根据旧约的背景,特别是根据摩西律法,我们必须知道,人的尸体及其上面的衣物都是不洁的,沾染它们乃是犯了大罪(利未记21:11;民数记5:2,6:6,19:11-13;以西结书44:25;哈该书2:13)。罪是人的捆绑,一则紧紧捆锁肉身(δέω),一则让人颜面尽失(περιδέω)。我们的信心必须经历这样的功课:面对罪,无论是自己和别人的罪,并相信罪已经赦免了。易言之,我们是否真的相信耶稣已经洁净了这一切的罪,这是重生的关键:“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使徒行传10:15)。

不过这里有一个难题:拉撒路已经死了,但他是在坟墓里听见耶稣的呼喊才走出来的——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向死人传道,正如天主教所教导的?约翰福音5:25-29的相关信息可以参考:“25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26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27并且因为他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28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29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耶稣在世之时只是复活了拉撒路等有限的几个人。因此耶稣复活他们的目的是末世论的,而不是福音时代的交托给教会的使命。

五、面对死亡(45-57)

45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46但其中也有去见法利赛人的,将耶稣所作的事告诉他们。47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48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

49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50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51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52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53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54所以耶稣不再显然行在犹太人中间,就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莲,就在那里和门徒同住。

55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节前洁净自己。56他们就寻找耶稣,站在殿里彼此说,你们的意思如何,他不来过节吗?57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吩咐说,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去拿他。

1、犹太人(45-48)

耶稣复活拉撒路之后,自己抉择面对死亡——犹太人从此正式决定要杀祂——杀害耶稣的计划从个别领导同志的意见,上升为国家意志。而在约翰福音11章中,我们看见了这样的首尾呼应:拉撒路的死和耶稣的死;耶稣面对拉撒路的死和耶稣面对自己的死。耶稣为拉撒路死而复活。耶稣为之祷告的犹太人中有信的,也有不信的。不信的人有三类。第一是告密者:“但其中也有去见法利赛人的,将耶稣所作的事告诉他们”。告密者就是控告者,是魔鬼的儿子(9:13;11:46,57)。第二是嫉妒者:“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48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嫉妒如阴间般残忍,这些阴间的差役在耶路撒冷展开了一场正式的公会会议。第三、恐惧者,更可以说是假冒伪善者:“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一方面,他们恐惧罗马人对耶稣事件的敏感;另一方面,他们杀害耶稣并非完全出于政治考量。他们的确就是杀人的,就是说谎的。他们继续坚称耶稣为“这人”(οὗτος ὁ ἄνθρωπος),拒不承认耶稣是基督。这可以为他们杀害耶稣提供一种心理安慰。这场杀害基督的阴谋确定之后,他们只是在等候一个合适的杀人时间。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会公会,这是正式的政治会议,也是犹太人最高决策会议。耶稣成了犹太社会的主要威胁或不稳定因素,而且已经是严峻的挑战。会议根本不讨论真理问题,只是分析利害。“犹太人”和“罗马人”在这段经文中也共同为人是什么作证:都是吃人的贼和强盗,都是“外人”。

2、该亚法(49-54)

约翰福音11:49-54深刻揭示了基督事件和耶稣之死的神圣旨意。在谋杀耶稣的人类精英中,有一位特别阴险狠毒的人,就是大祭司该亚法(Καϊάφας,as comely)。“我怎么这么美”作大祭司在主后18-38年,是大祭司亚拿(主后15年被罗马罢免)的女婿(约翰福音18:13-14);这人在审判耶稣的时候还会出场(约翰福音18:13-14,24,28)。值得一提的是,耶稣威胁的是一个家族利益集团;既得利益,这是所有仇恨基督的国家机密。捍卫利益制造的意识形态,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们不知道什么”,自以为神,骄横无比。然后他以耻为荣地提出杀神方略:杀一儆百,并让罗马人没有战争的借口。50节很重要:“一个人替百姓(λαός)死,免得通国(ἔθνος)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所谓“益处”,συμφέρω主要指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和替代性的好处(马太福音5:29-30;约翰福音16:7等)。“这是好事”。51节特别强调两个事实,第一、“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这计谋可能出于魔鬼。但神允许这事发生,正如起初藉着法老得荣耀一样。第二、“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他的宣告有权威性;另一方面,耶稣之死就是一场献祭,祂是我们的大祭司。于是圣灵藉着大祭司将耶稣之死的代赎真理宣告出来:“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ὑπὲρ τοῦ ἔθνους,for the nation)”(51)。而且耶稣不仅是犹太人的救主,也是世人的救主(52)。该亚法是在讲政治;耶和华是在讲真理。

这事必然成就。于是杀害耶稣的计谋从“那日”开始启动。那日不仅与拉撒路复活事件有关,更指向“该亚法”发表“重要讲话”的日子。商议,συμβουλεύω,这个字出现在马太福音26:3-5,“3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里。4大家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他。5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这种高级会议应该是秘密的,之所以外传可能因为公会中有耶稣的门徒(如尼哥底母,或者使徒约翰)。公会一致通过和拥护该亚法同志的意见,并为最高领袖的高见添砖加瓦。事实上接下来只剩下怎样落实和执行的问题;司法在这个国家只是一场邪恶的政治把戏。耶稣的命运在审判之前就已经定了,此后耶稣预备成为待宰的羔羊,等候父神所定的时间为众人的生而赴死。于是上帝再一次在人类面前退却了,雅各和神的使者摔跤再一次得胜。请注意54节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耶稣被送进旷野。εἰς τὴν χώραν ἐγγὺς τῆς ἐρήμου,into a country near to the wilderness。这是阿撒泻勒的应验。第二,在以法莲与门徒同住。约瑟夫称这座城市距离耶路撒冷和伯特利很近。我们已经知道大祭司“拉撒路”葬在以法莲。Ἐφραίμ,אֶפְרַיִם,或עֶפְרוֹן,double fruitfulness(创世纪41:52)。以法莲也是以法他(אֶפְרָת,place of fruitfulness)的双数,而以法他就是伯利恒(创世纪35:16,19;48:7;路得记4:11;弥迦书5:2)。伯利恒的意思就是粮仓。耶稣正在旷野等候,与门徒同在。日子近了。

3、逾越节(55-57)

约翰福音45-48与55-57 的呼应是显而易见的:“犹太人”与“犹太人”;“多有(πολύς)信他的”与“有许多人(πολύς)”;“祭司长与法利赛人”与“祭司长与法利赛人”;“将耶稣所作的事告诉(εἶπον)他们”与“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μηνύω)”;“聚集公会”与“逾越节”以及“耶路撒冷”、“殿里”;“我们怎么办呢(Τί ποιοῦμεν)”与“你们的意思如何(Τί δοκεῖ ὑμῖν)”;“人人都要信他”与“他不来过节吗”;“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τὸ ἔθνος,nation)”与“好去拿他”。上帝给了他们一个杀害基督的神学理由(当然他们自己不知道):“55c要在节前洁净自己。56他们就寻找耶稣”。耶稣的血要洁净我们一切的罪。“好去拿他”,这个“拿”(πιάζω)已经蓄谋已久了(约翰福音7:30,7:32,7:44,8:20,10:39,11:57;另参以赛亚书53:1-12)。而使徒要经历同样被拿的命运(使徒行传12:4;哥林多后书11:32)。但是,这些要拿耶稣的人,不知道他们将被耶稣所拿(约翰福音21:3,10)。而自以为已经拿住耶稣的那“兽”,最终将被擒拿:“那兽被擒拿,那在兽面前曾行奇事,迷惑受兽印记,和拜兽像之人的假先知,也与兽同被擒拿。他们两个就活活地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启示录19:20)。

总之,最后这段经文的信息重点在逾越节,在逾越节的羔羊——耶稣代死献祭的时候到了。冬去春来,又一个春天到了。“听阿,是我良人的声音。看哪,他蹿山越岭而来”(雅歌2:8);“16良人属我,我也属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17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雅歌2:16-17)。阿门。

任不寐,2016年8月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