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特稿:论教会与圣餐的关系/Hermann Sasse

《D大调庄严弥撒》,作品12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9年至1823年间创作的弥撒。该作品一般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齐名;此二者都是古典音乐时期最显著的弥撒。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绝无仅有的直接表达神和宗教主题的作品。

译注:为了配合“新约圣经里的利未记”或“新约圣经的圣餐神学”这个论题,特别编译此文。文章的背景简明如下:普鲁士联邦1937年5月10-13日,在Halle举行了一次关于认信教会合一的重要会议;在那里,路德教会、改革宗和统一教会(Union churches)签署了《福音教义共识》(Agreement in the Doctrione of the Gospel),该文件宣布在三大宗派中可以同领圣餐。Halle会议否决了路德宗和改革宗教会在圣餐中互相封闭的权利。一些保守的路德宗神学家包括Hermann Sasse(17 July 1895-9 August 1976)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这里编发的文字就摘自Sasse的相关文论。小标题为本人所加。这篇论文逻辑严谨,层层推进;加之圣餐争辩本身存在很多敏感的边界,需要在众多试探和偏离的中间独辟蹊径,持守中道(请特别注意作者怎样小心翼翼在天主教和改革宗之间捍卫路德教会的立场);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神学背景知识才能洞察。各位不要勉为其难,能理解多少都可以。

我在这里只强调两个问题。第一、作者从真理和逻辑两个方面论证了“教会政治合一”的愚妄;第二、作者重申了路德教会圣餐神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没有圣餐就没有教会——从真理上说,这真是主的身体和血,意味着耶稣真为你死了,你真的领受了祂的生命,你的罪真被赦免了,同领基督身体和血的人真能也应该彼此相爱,见证基督;从逻辑上说,你必须重视教会和主日崇拜,因为基督真的在那里,并且用祂的身体和血摆设筵席,喂养我们——拒绝圣餐和主日的基督徒等于宣告:神在那里也与我无关,对你的身体和血我视而不见。与此相关,作者和路德教会神学家们有一个无与伦比的看见:西方教会的连续溃败和消解,根本原因是放弃了耶稣真实临在教会和圣餐中;而和异教行淫,相信所谓上帝无所不在和上帝在我心中。感谢主,我们知道祂在并且祂告诉我们祂在哪里,且与我们同在。阿门!(另外,由于这篇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所以请勿在不寐之夜的学习之外使用和转载)(正文开始)

1、教会聚会就是圣餐聚会

正如只有一位基督,所以只有一个教会;这唯一的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借着独一的圣灵的洗礼我们被归入基督独一的身体,借着唯一的主的餐桌我们同领一个饼,并因此在基督的身体中交接团契。据此教会聚会就是圣餐聚会(church fellowship is altar fellowship),是为“同领基督的身体”(哥林多前书10:16):一方面表明在圣餐中同领基督的身体;另一方面彼此作为基督身体即教会的肢体。

2、圣餐分裂从起初到现在

教会合一,及其密不可分的圣餐合一,是世人不能眼见的。从新约时代开始,那些信仰基督并愿意归入基督教会的人们,就因歧见和异端分崩离析,在圣餐问题也相应地分道扬镳。哥林多前书11:18是关于圣餐实践及其分裂的第一次报告。圣餐上的对立绝不是从这个改革世纪认信教会运动才开始的,分裂早已开始,从安提阿的伊格纳修(Ignatius)时代、从中世纪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革除教籍的闹剧起,世人就可以这样指控基督徒:爱的筵席因争吵而杯盘狼藉。

3、政治合一不是教会合一

这是世人的论断:教会和教会之爱已经不复存在,因为这些自称是耶稣门徒的人竟不能在一个餐桌就坐。但对此不用大惊小怪。教会分裂所带来的严酷困局,不可能仅仅通过宣布圣坛之间的障碍不复存在、通过宣告一场共同圣餐行动就可以解决的。同领圣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是真实可能的:一个真正的教会团契已经存在。如果像上个世纪的教会合一运动那样,将圣餐合并宣布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手段和起点,不仅这种合一无法建立,教会也会被拆毁。这种方式把教会变成了社会团体,而将圣餐沦为社会团体中的一种简单的宗教庆祝行动。这个问题已经被合一各方的经验所证实:他们没有将圣餐合一当成目标,只是作为追求教会一体化的基点。

4、教会和圣餐分裂的原因

只有正确理解了教会分裂和圣餐分疏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教会合一和圣餐同领问题。独一的教会,即基督的身体,没有谁能分裂。主的餐桌是我们领受基督真实的身体和血的地方,永远是独一而不可分割的。正如只有一个教会,因此也只有一个圣餐。基督教在圣餐实践中的分裂和对立有双重原因。一方面,这被理解为一种罪,即爱的缺失导致教会的分门别类。另一方面,这被视为是异端入侵教会的结果,这导致宗派的形成;以及将纯正教义从错误中分别出来、将教会从宗派中分别出来的必要性。

5、教会合一本是圣经常识

分裂和异端是不断威胁教会的两大试探。鉴于分离主义的倾向,新约圣经向基督徒和教会提出了警告,如哥林多前书1:1ff;11:18;以弗所书4:11.。拆毁教会合一的人犯了敌基督的罪。在圣餐问题上引发教会分裂的人,不配领受圣餐,他们吃喝主的身体和血乃是在吃喝自己的罪。鉴于异端倾向(如提摩太前书4:1;提摩太后书3:1ff),新约作者针对异教和异端也提出警告(如加拉太书1:7ff.;提多书3:10;约翰一书4:1ff.;约翰二书10ff.)。因为异端占领了基督教,教会就沦为撒旦的堂会(启示录2:9),而主的筵席就沦为吃祭偶像之物(启示录2:20)。因而基督教有责任将每一间教会和每一次圣餐从异端中严格分别出来,分辨个体信徒,用爱心教训犯错的人,并竭尽全力促进普世基督教在教会和圣餐中的合一。

6、教会分裂史与权威两难

完成上述使命的逻辑前提是:清楚知道何为纯正教义,何为异端教义;何为正教,何为异教。在这些问题上,基督教诸宗派和各教义南辕北辙。这种状况绝非始于宗教改革,比如,古代非洲教会已经滥觞。孟他努派(Montanist)、诺瓦蒂安派(novations)、以及多纳徒派(Donatists)在那里纷纷起来反对大公教会,宣称他们代表真正的教会。古代教会在这些问题上陷入艰苦的争吵,结果导致了这样一个影响迄今的决定性变化:对整个基督教而言,权威至关重要。相应地,宗教改革时代所有教会也都认同这一原则。大公教会的教父赛普里安(Cyprian)争辩说:教会之外没有救恩,即没有罪得赦免;因此,在异端中既没有真正的洗礼,也没有真正的圣餐(letter 70)。其时教会决定,这些宗派按其规范、并由异端分子、在异端团契中实施的洗礼仍是有效的。因为每一间教会都认同这个原则:神的教会——或用加尔文的说法——“真教会之余民”也可以在异端中找到,因为真教会的存在不系于人的信心,而在于施恩之具。判定另一间不能合一的教会是异端教会,绝不意味着这样的决定:像对待撒旦一会或魔鬼教会一样对待之。

7、历史与真假教会的悖论

一个人宣称另一间教会必须或者是同样合法的真教会, 或者必须是假教会和魔鬼的教会,就回到了赛普里安的观点;而且他将看到,1700年的基督教历史都在自我反驳。你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个无法容忍的矛盾:这一点显而易见,异端出于魔鬼,但基督的教会仍然可以在异端中存在。然而他必须承认,这个矛盾贯穿了整个教会的历史,始于异端围绕洗礼的争吵,直到理性主义者针对洗礼的攻战。路德和路德教会同样如此,尽管他们使用激烈的言词将异端之源追溯到那恶者,但是他们绝未否定,即使在异端团契中,仍然可以存在基督的教会。路德和路德宗也一直将这个逻辑应用于对改革宗教会的判断。

8、教皇制和改革宗的试探

如果可以认为基督的教会在我们认信教会围墙的另外一侧是存在的,那么同样可以接受的是,在那里圣洗礼和圣餐礼也仍然存在,尽管是以某种残缺的方式存在。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的父辈一直认为,他们的父辈在教皇制教会中庆祝圣餐礼,并且在圣餐中领受基督真实的身体和真实的血;尽管在罗马教会中,对杯的派送有所保留,尽管弥撒献祭和变质说教义令人憎恶。但是他们从未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你因此可以去罗马的圣坛同领圣餐。因为他若如此行就等于否认了在宗教改革时代返回圣经而获得的真知识,而这些真理在中世纪淹没在黑暗中:弥撒献祭是一种疯狂的罪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会极端基要主义地否认改革宗教会所庆祝的圣餐可能是基督的圣餐,尽管这位圣餐司仪不以为他在饼和酒的形式下,在派发基督真实的身体和血;而所有参加圣餐的人也没有真的吃喝基督的身体和血。然而,对路德教会来说,绝不存在这种可能性,更不会冒死之险,去参加改革宗教会的圣餐。因为这位参与者等于承认:无论你教导路德教会的教义,还是加尔文主义的教义,都无关紧要;尽管他承认加尔文主义的圣餐神学是变态的,但仍然是可以忍受的神学理论,而不是足以摧毁教会的异端。和改革宗教会同领圣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是可能的:他们放弃加尔文的教义并且教导基督身体在饼和酒的形式下真实临在。

9、不可调和的加尔文主义

当前路德教会和改革宗教会构成教会主体,但是我们可以将他们视为教会历史的一种现状,正如我们对待圣公会、东正教、循道宗和浸信会一样。在路德宗教会和改革宗教会之间同领圣餐的动议是令人厌弃的,因为,根据改革宗的教义,他们控告路德教会拒绝同领圣餐犯有分裂教会的罪,他们控告路德教会因为没有爱心而摧毁了大公教会的合一。但是根据路德教会的教义,改革宗的圣餐教义是一种公然否认圣经教导的异端,摧毁了基督的圣礼,后果不堪设想:一方面,像贵格会(Quakerism)一样,加尔文主义导致教会的瓦解;另一方面,像英国国教高教会派(Anglo-Catholicism)一样,带领教会返回罗马天主教。这种悲剧根本没有因此种努力而减缓:在竭力限制指控茨温利的异端神学的同时,尽可能将加尔文的教义变成可以理解的,或勉为其难地使之与有关圣餐的圣经经文相协调。因为首先,改革宗教会从不谴责茨温利;其次,加尔文的教义在本质上已经被奥斯堡信条所弃绝;而且第三,它根本没有圣经根基的支持。事实上,就圣餐问题,路德教会绝不会屈服改革宗的教义,而改革宗教会也不会接受路德宗的教义;而又不存在超越两造的更高统一体。如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种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它仍然缺乏权威性和恒久的重要性,因为它没有足够的圣经根据。在这些基本问题上,“in, with, and under”(在饼和酒中,和饼与酒一起,在饼和酒的形式之下-译注),以及 the manducatio oralis(用口吃喝-译注)和the manducatio impiorum (不信者的吃喝-译注),只有一是。

10、路德教会的封闭圣餐论

因此福音路德教会(ELC)必去放弃和改革宗教会在教会和圣餐上的合一,除非改革宗教会放弃他们的异端。这就意味着,首先,福音路德教会应该返回真道而离弃所有认同改革宗圣餐教义的教会和团契。这也意味着,第二、来自改革宗教会的个体基督徒,如果他愿意在路德教会接受圣餐,只有在他认信路德教会圣餐教义之后才是可能的。因为配领圣餐的前提是正确的信心,这不仅仅指真的相信上帝在基督里的怜悯;也包括这种信仰:相信基督的应许,即他愿意将祂的身体和血恩赐给我们吃喝。因此,一个改革宗教会过来的基督徒在路德教会领受圣餐就意味着他正式加入路德教会。在接受入会问题上唯一的例外,就是接受一个死亡危险之下的人入会,他是愿意悔改的基督徒,可以不用考虑他的认信状况。

11、重估圣餐神学的重要性

对上述论点最有分量的反驳将会是:这些道理在教会生活实践中“不再”被执行了。对此我们必须马上回答:如果在我们时代严格的教会和教义原则不再被践行,那么今天,继续存留福音路德教会就毫无意义。但是然后我们更应该问我们自己,宗教改革时代回归的真理在今天是否仍然有效。路德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宗教改革的真理应该怎样退场。真正的真理和正确教义,在十六世纪的应用和在二十世纪的应用同样艰难,或者同样容易。不仅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国家的教会处境更加艰难。英国教会的局势,当然也是美国教会的局势,和(德国的)路德宗、改革宗、统一教会在合一新秩序中的关系相比,他们面临着完全不同的任务。处理the South Indian Union和处理the Church of England(英国国教-译注)和English Free Churches(英国分离教派-译注)之间的关系,何等艰难,何等令人绝望。我们将不得不学习一种减负能力,去参透教会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当然任何新的安排都不会立竿见影。被忽视了几个世纪的道理不可能在几年之内就见成效。我们必须以数十年为单位来思考问题。

然而有一件事确定无疑。我们今天对局势的评估至少比十年或三十年前更准确。我们已经看见,圣餐教义的扭曲在我们的教会中造成了怎样的实践后果。它几乎已经从我们中间夺去了圣餐,因而,也几乎毁灭了教会。圣餐神学的复兴,这是我们今天在惊喜中正在经历的,将会带来纯正圣餐礼仪的复兴。如果这场复兴首先在一些地方出现,在一些较小的范围内出现,如果圣餐在那里被真正和准确地理解和实施,那么,教会一定会借此复兴。因为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当基督用祂真的身体和真的血喂养祂的会众的时候,教会就这样被建造在地上。(原文出处:Theses On the Question of Church and Alter Felloship,1937;Hermann Sasse:The Lonely Way,2002,p.331-337)

附录1:新约中的利未记,或新约的圣餐神学

此文是2015年1月25日本教会基要真理课程的讲义提纲。1月18日的课程主题是旧约圣经中的圣餐,旨在阐述这样一种圣经神学:旧约的启示中心是圣餐或羔羊的献祭。今天,我们的主题则是新约圣经的圣餐或新约圣经的利未记。两次课程的目的始终如一:以利未记或圣餐为中心的圣经神学,在于重建以圣餐为中心的教会神学,或以教会为中心的圣经神学。

1、四福音书都以基督献祭为叙述目的和中心

四本福音书的叙事重点是耶稣在耶路撒冷被钉上十字架和复活(马太福音21-28;马可福音11-16;路加福音18-24;约翰福音12-21)。十字架的内容几乎占福音书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篇幅。十字架不过就是一场献祭,而圣餐信息将这场献祭浓缩到几节经文中。在“圣餐事件“之前,四福音书是以万万年(约翰福音)、万年(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几十年(马可福音)到几年为时间单位的;但耶稣进入圣城开始以周为单位,最后以天、时辰为单位——十字架事件是最重要的;“圣餐”所代表的信息是最重要的:羔羊的献祭,涉及四大基本真理:赎罪、称义、成圣(给出的爱和同领的彼此相爱)和复临(启示录中羔羊的筵席)。

2、符类福音和哥林多书信中的设立圣餐经文

建议大家仔细阅读以下四部分经文,这是耶稣自己设立圣餐的话语。提醒两个问题。第一、路德教会圣餐神学就是追求在字面上顺服这些教导。过分灵意和过度理性化都会导致异端。第二、复活的主亲自向保罗显现,指示他将圣餐正确地教导给初代的众教会——这足以显示圣餐、特别按着正意举行圣餐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马太福音26:26–28,26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27 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28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马可福音14:22–24,22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了福,就掰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 23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他们都喝了。 24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

路加福音 22:19–20,19 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20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哥林多前书 11:23–26,23 我当日传给你们的,原是从主领受的,就是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24祝谢了,就掰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舍有古卷作掰开)。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25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3、保罗在林多前书中关于圣餐礼的各种教导

哥林多前书 5:6-8,你们这自夸是不好的。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吗? 7 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8 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或作阴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

哥林多前书10:16-17,16 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掰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17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哥林多前书11:27–29,26 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27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4、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和启示录的圣餐信息

约翰福音不能完全按历史发生学的顺序来理解。表面上约翰福音没有“主设立圣餐文”,但是,约翰的三组书卷(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和启示录)都是以圣餐为中心的见证。约翰福音从圣餐讲起(“看哪,神的羔羊),又在启示录中以圣餐结束(羔羊的筵席);而约翰一二三书,强调的乃是同领圣餐之后的肢体相爱。以下信息要特别注意:

约翰福音1:29-36,29 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30 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31 我先前不认识他,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32 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33 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看见圣灵降下来,住在谁的身上,谁就是用圣灵施洗的。34 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神的儿子。35 再次日,约翰同两个门徒站在那里。36 他见耶稣行走,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

约翰福音6:48-58,48 我就是生命的粮。49 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50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51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52 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 5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54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55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56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57 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58 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象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

【路德在《教会被掳于巴比伦》中,针对罗马方面“饼酒分开”的理论,强调约翰福音这段经文重点在道成肉身,而不是指圣餐。路德说:“约翰福音六章完全不在讨论之列,因它没有一点一画提到这圣礼。因为不仅这圣礼还没有设立,而且整个上下文都清楚表明基督是指对道成肉身的信仰而言……我们要承认约翰福音六章不是指此圣礼而言,这是定案。因为这个缘故,我在别处已经写道,波希米亚人不能用这段经文来作他们领圣餐饼酒的根据。”一些加尔文主义者将约翰福音6章视为他们“灵性吃喝论”(spiritual eating and drinking)的证据,因为当时耶稣还没有设立圣餐,更没有死而复活,更没有提到饼和酒;因此,耶稣在约翰福音第6章中谈到的吃喝只能是比喻性的;而也应该用约翰福音6章来解释符类福音和哥林多书信中的“主设圣餐文”(参考Martin Chemnitz:The Lord’s Super,P.231-241;特别是P. 236-241)。路德教会也强调约翰福音6章是针对所有人的,事关救恩;而圣餐信息只是给教会中能分辨的信徒的;因此两处信息谈论的不是一件事。不过我认为这两方面的信息(道成肉身和圣餐;主设立圣餐文与约翰福音6章)是可以并行和互相补充的】。

启示录中羔羊的筵席(启示录5:6、5:7、5:8、5:12、5:13、6:1、6:16、7:9、7:10、7:14、7:17、8:1、12:11、13:8、14:1、14:4、14:10、15:3、17:14、19:7、19:9、21:9、21:14、21:22、21:23、21:27、22:1、22:3)。羔羊在启示录出现来 4*7=28次。并非约翰的作品中没有圣餐,而是从约翰福音到启示录,圣餐被放在宇宙的宏观背景之下了。

5、参考:彼得前书和希伯来书中的圣餐信息

彼得前书1:18-19:18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19 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希伯来书中的圣餐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希伯来书在重新解释利未记。

附录2:相约比特山上——雅歌2:16-17的圣餐预表

“整本旧约都在指向圣餐或各各他山上的献祭,雅歌是吗?”最近一直在讨论圣经中的圣餐神学,或圣餐神学视域下的圣经。这场学习也是在为《利未记》的学习作铺垫工作。我们也在圣餐启示和中餐文化之间作对比,而且我们将继续这样做。上面这个问题是最近学习中有弟兄提出来的,我简短回答在下面,也算是对“旧约中的圣餐神学”这个主题的补充。因时间关系,我仅以雅歌2:16-17为例:“良人属我,我也属他。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 17 我的良人哪,求你等到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你要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My beloved is mine, and I am his: he feedeth among the lilies. Until the day break, and the shadows flee away, turn, my beloved, and be thou like a roe or a young hart upon the mountains of Bether”。

首先,神就是爱。我们来认识雅歌中反复出现的“良人”。和合本圣经是1919年完成的,白话文略显青涩,“良人”这个词今天应该翻译成爱人或情人,尽管后者已经霾的不成样子了。דּוֹד 是masculine noun,所以指男人。这个字通常的意思是叔叔或伯伯(利未记10:4,20:20,25:49;民数记36:11;撒母耳记上10:14-16,14:50;列王纪下24:17;历代志上27:32;以斯帖记2:7,2:15;耶利米书32:7-9,32:12;阿摩司书6:10);其次译为情人或爱情,应该从所罗门开始(箴言7:18);雅歌中有时将之翻作“爱情”,有时翻作“良人”,共出现38次之多;此外在以赛亚书5:1,以西结书16:8,23:17。在“叔叔”和“情人”之间的连接,可以上溯到创世记11:29,“亚伯兰,拿鹤各娶了妻。亚伯兰的妻子名叫撒莱。拿鹤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兰的女儿。哈兰是密迦和亦迦的父亲”。拿鹤和密迦应该是很相爱的(创世记22:23);而“拿鹤的城”后来几乎成了婚约之地(创世记24:10ff)。另外,דּוֹד也有让谁沸腾、使人激动的意思。爱情会使一个生命大放光彩,会使一间也不冷也不热的教会火热燃烧。爱情的表现是דֹּודִי לִי וַאֲנִי לֹו,这句话中文翻译得比英文好,即“良人属我,我也属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一方面可以上溯到创世记2:23-25——只有骨肉的结合才能使爱欲最终达成;另一方面,应验在基督和教会的关系中:“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翰福音14:20)。我们在这里需要记住的是,真正的爱情一定是血浓于水、骨肉一体的关系。

其次,道成肉身。我们要追问的是,这如何可能?第一步,两个人要到一起,这首先涉及一个空间或约会地点的问题。“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一方面,新郎或爱人要来到我这里,住在我们中间。这就是基督教独一无二的道成肉身的真理。很多异教,包括自然神论都承认有神,但或者不承认神就是爱,或者不知道神如何爱。而圣经反复说,神爱我们,所以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与我们认同。一个创造我们却将人类视若弃婴的神,若不是魔鬼,就是假神。不仅如此,神的爱就是牧者的爱,就是牧羊人对羊群的爱。这种爱在某种意义上是单向的,无回报的。当神的儿子降生在马槽,祂不能指望“众牲畜咩咩叫”;人家都忙着吃草、争食和交配,没有谁搭理你。而在牧羊的日子里,你不能指望哪一头羊跑过来和你热烈拥抱。这只是一个极端的画面,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没有也不应该追求平等回报的。凡是以“等价交换”为目标的爱情就不是爱情,而且一定导致悲剧。另一方面,爱人来了,必须进入一个清清楚楚的住处——“他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清清楚楚的地点——祂在百合花中!各异教和基督教诸异端有时候也承认耶稣来了,至于祂在哪儿,“但是你猜”——于是加尔文主义和灵恩运动就“我猜猜猜”;基督在那里,基督在这里,基督在我们心里。一个裂天而来却和我们藏猫猫的上帝,这种神学的幼稚和愚昧到今天更加登峰造极。他们把爱我们来找我们的神重造成谁也找不着谁的神,甚至一个说爱我却从不显身,因此让我只能和偶像以及自身鬼混的骗子和伪君子。百合花就是圣殿,就是教会(列王记上7:19,7:22);基督与祂的教会同在(马太福音6:28;路加福音12:27)。这里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神爱我们,因此来到我们中间,专门设立教会为我们的约会之所(出埃及记25:22,29:42-43,30:6,30:36;民数记17:4;路加福音22:27)。

最后,血肉合一。爱的最后完成是通过圣餐实现的。这首先涉及一场死亡事件。希伯来文中的百合花一词שׁוּשַׁן,按象形文字解释,就是“用死亡胜过死亡,新生命从此诞生”。犹太人和基督徒都愿意用百合花代表复活,是符合文字学的传统的。肉体的结合不仅需要具体的空间或地点,也需要具体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天起凉风,日影飞去的时候”。KJV将之意译为天亮的时候,黑夜过去的时候,这基本上是对的。这个“洞房花烛夜”的时间是黑暗和死荫的权势被复活胜过的时间。我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下重新思想路加福音22:14-20的主设立圣餐文:“14时候到了,耶稣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15耶稣对他们说,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16 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国里。17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18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神的国来到。19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掰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20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我们也要进一步通过原文来解释“你要转回,好像羚羊,或像小鹿在比特山上”——这节经文在清清楚楚地预表圣餐礼。“转回”(סָבַב)应该指从死里复活,耶稣在复活节的清晨,重新回到门徒或教会中。而“羚羊或小鹿”,不过是旧约所有动物牺牲或动物献祭的代表,我们都知道旧约所有的献祭都指向基督十字架上的献祭。比特山(עַל־הָרֵי בָֽתֶר)大约是约旦河东一些山峦的泛称(撒母耳记下2:29)。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字本身的含义,乃是指“掰成两半”!首先这是献祭行动(创世记15:10);其次是立约行动(耶利米书34:18-19;玛拉基书2:14);而最后,这正是圣餐的双重目的:基督舍身献祭(将饼掰开,将身体裂开)为我们赎罪;耶稣流血复活为我们另立新约。

然而,这些常识性的释经多年来已经被弃绝了,正如圣餐被变相弃绝一样。从加尔文到司布真,对旧约和雅歌的解释代表了袪圣餐的方向。比如司布真即使领受到这种地步:These words teach us, first, that COMMUNION WITH CHRIST MAY BE BROKEN;他到了门口仍然不会把COMMUNION还原为同领基督的身体和血,反而“灵意”到异教的泛爱主义见证中。另一个释经方向基本上是西门庆的方向或自然主义的方向。在这方面,西方也不断涌现出兰陵笑笑生:比特山象征女人的两个乳房,书拉密女在饥渴求爱中(原文是“多山”,根本不是“两山”)。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都有这些想入非非之徒:These `mountains of separation’ refer to her breasts, and, by metonymy, to her whole person……In case there is any doubt of what is meant by this, this rendition of Song of Solomon 1:13 will clarify it: “My lover has the scent of myrrh as he lies upon my breasts.”This comparison of a woman’s breasts to twin mountains is evidently quite old. The American Indians did the same thing when they called the mountains near Jackson Hole, Wyoming, “The Grand Tetons.” A recent example of the same thing is near Kokurah, in Japan, where the soldi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called a couple of symmetrical mountain peaks, “The Jane Russell Peaks.” This writer made a picture of those…… 另外一位神学家说:she is referring the cleavage of her breasts (her mountains), and she is expressing a desire for the physical delights of sex……鲁迅说的霾人或教痞总是淫者见淫:看见大腿就层层向下联想,甚至看见一张贴图、听见一首民乐都会狂蜂浪蝶;但明明是自淫,还要控告。

然而感谢神,祂不仅赐给我们旧约,也将新约赐给我们,而让我们可以完全顺服圣经,在基督里学习旧约。不仅如此,既然耶稣说旧约都在给祂作见证,特别是为祂的死而复活和再来作证,那么通过旧约的学习,包括利未记的学习,我们就能更多地认识基督。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误解:既然旧约律法都被基督完全了,旧约预表都应验在耶稣身上了;那么,旧约就无足轻重。不是的,一方面,圣经说:基督从起初到末了都是一样的,所以旧约同样是基督的见证。另一方面,旧约从历史或事实的角度让我们有根有基地认识基督和祂的真理。以雅歌2:16-17为例,我们即使在新约中也找不到如此形象和深刻的圣餐见证:第一、神就是爱;第二、神爱我们就找到我们并在教会中与我们同在;第三、神爱我们就为我们死献出祂的生命,又借着圣餐让我们和他血肉相连,彼此合一;分享祂的生命,见证祂的生命。愿主继续带领我们的学习,使我们更深地认识神,更多的蒙爱,并靠着教会和圣餐有能力按所蒙的爱去爱。【那是真正而且唯一的盟约;我们的良人被献祭在各各它山,成全一份真爱】。阿门。

任不寐,2015年1月3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