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使徒行传”第八课:万人来归(2:5-13)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2:5-13:

5 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

6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 7 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吗?8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9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10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的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11革哩底和亚拉伯人,

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12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什么意思呢?13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感谢神的话语。亲爱的弟兄,有三个“哲学问题”是每个人的问题:你从哪里来,你在哪里,你要往哪里去。 这个主日崇拜的三段经文(创世记11:1-9、使徒行传2:5-13、马太福音28:18-20)分别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人类本出于一源,圣经说,“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使徒行传17:26)。人在各自的“祖国”成了移民或浪子(路加福音15:11-24),福音带领我们踏上回家之旅(希伯来书11:16)。圣灵浇灌教会,为让人类藉着“新方言”回家。使徒行传2:5-13展示了全世界浪子回家的动人场面,我们可以将这段信息按平行结构分成两部分。第一、归来的人类(5;9-11a)。人类的基本状态是: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但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第二、人类初听福音的基本表情(6-8;11b-13)。近乡情怯,不过使徒行传2:14-47告诉我们,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诗篇 126:4);“你禁止声音不要哀哭,禁止眼目不要流泪”(耶利米书31:16),“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以赛亚书35:10)。因为主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翰福音12:32)。阿门。

一、他们人类(5,9-11a)

5 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

……

9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

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10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的人,

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11革哩底和亚拉伯人

……

1、流亡者(5)

5 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5  Ἦσαν δὲ ἐν Ἰερουσαλὴμ κατοικοῦντες Ἰουδαῖοι ἄνδρες εὐλαβεῖς ἀπὸ παντὸς ἔθνους τῶν ὑπὸ τὸν οὐρανόν。

基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而且神愿万人得救,知道真理。那么上帝要拯救的都是什么人呢,或者说, 福音的对象是谁?我们可以借助于这段经文,来认识人。首先是犹太人,而且是散居天下各地的犹太人。换言之,人类首先是失去家园者,然后是回家者。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犹太人代表人类踏上了归乡的旅程。Ἦσαν,ἦν,“系动词,时态是Imperfect——有很多犹太人,不断向耶路撒冷聚集。申命记16:16,“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却不可空手朝见”。五旬节是犹太人三大节期之一,普天下的犹太人向耶路撒冷聚集。这样对应使徒行传1:8 ,福音从耶路撒冷开始传向地极。Ἰουδαῖος,Jews,犹太人,字根Ἰούδα,he shall be praised——这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民族,被赋予了赞美神的使命。抱怨神以及不信神是万国人的性格,是人类精神的本质,但选民被命定了另外一种形象。

但不是每一个犹太人都回来了,事实上很多犹太人成了外邦人。ἄνδρες εὐλαβεῖς,devout men,犹太人中虔诚的男人们。这些人中也包括女人,但是以成年男人为主,父亲、丈夫、弟兄。虔诚一字(εὐλαβής)在新约圣经只出现三次,是路加的专用字(路加福音2:25,使徒行传8:2)。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敬畏和顺服神,并愿意为神国大发热心。他们是“从天下各国来”的。ἀπὸ παντὸς ἔθνους τῶν ὑπὸ τὸν οὐρανόν,out of every nation under heaven。请注意,他们来自每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有犹太人出来,返回耶路撒冷。人类是怎样分散出去的呢?可以这样说,人类两次沦陷在巴比伦——巴比伦就是世界——反作他乡为故乡。第一次在创世记11:1-9;第二次以犹太人被掳为代表,可参考耶利米书50:16-20。如今他们“住”(κατοικέω,渴望长期定居)在耶路撒冷。使徒行传2:6-11列举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15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基本顺序是从东到西,又从西向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人类的“历史地理学”基本上是东西方向的,而不是南北方向的,这与旧大陆(亚洲大陆)的基本走向有关。即使中国的历史架构,只是到了汉朝以后,才有南北的;但在汉朝以前,东西才是中国政治版图与文化区域的基本构架。

不过要了解这些国家的来源和基本方位,我们必须返回创世记第10章。事实上,使徒行传这段经文和创世记第10章存在密切的关联,我们借此可以看见,神怎样开始藉着圣灵和教会,沿途找回巴别塔事件分散到全地的人。这是“上帝的春运”(何西阿书3:5;约珥书3:1;阿摩司书9:14;西番雅书3:20;撒迦利亚10:6-9;玛拉基书3:18)。其中有五处关联值得强调,第一、挪亚三个儿子共生了16个孙子,他们是列国的创立者;而使徒行传这里正好提到16个地方或民族(包括耶路撒冷)。第二、大洪水和巴别塔之后,在列国名录中,率先提到的是雅弗的子孙,而雅弗的第一个儿子就是歌篾,歌篾第一个儿子是亚实基拿,而亚实基拿就是歌罗西书3:11提到的西古提人(Σκύθης,野蛮人),而西古提人就是使徒行传这段经文首先提到的帕提亚人。第三、雅弗的儿子分布在天下最北(歌篾、玛各)、最东(玛代)和最西端(雅完对应希腊以及克里特人或革哩底人;土巴对应弗吕家和旁非利亚,米设对应加帕多家和本都,提拉在希腊之北),因此,使徒行传也基本上是按这个顺序开始召聚天下列国的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第四、闪的5个儿子中,以拦对应以拦,在两河流域最东端;亚述,亚法撒、亚兰对应米所波大米,基本就在“新月地带”;路德(吕底亚)对应亚细亚。含的四个儿子古实,麦西,弗,迦南;他们基本上盘踞在巴勒斯坦,阿拉伯和非洲北部——耶路撒冷是含国之中的飞地。使徒行传这里提到的埃及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以及阿拉伯人,都在含子孙的土地上。第五、创世记第10章每一次提到挪亚三个儿子的后裔,都强调各爱自己的“方言”立国,这一切就构成了后世“方言”的历史基础。

2、杀人者(9a)

9我们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Πάρθοι καὶ Μῆδοι καὶ Ἐλαμῖται,

现在我们具体认识一下这些国家及其人民。首先是东方三国,皆为强暴之民(创世记6:11)。人成了杀人的人。第一是帕提亚人,他们大约是主前700前从多瑙河以北、喀尔巴千山以东的原居地迁移到了今天伊朗东北靠近中国边境的地区。他们以野蛮和善战著称。Πάρθοι(Parthians)的意思是誓言;国王号称“万王之王”。帕提亚王国在耶稣降生前后横行500年,中国古史称之为安息帝国。安息帝国东部边境为阿姆河,出于帕米尔高原。安息帝国是罗马帝国与汉朝丝绸之路的枢纽。安息帝国与中国汉朝有正式的贸易关系,《史记•列传•大宛列传》记:“初,汉使(张骞)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於东界”。也有人说汉朝军队曾与安息军队联合作战对付罗马。犹太人曾经在安息帝国掌握重要的权势,并引发多次内乱和驱逐事件。有研究者称,犹太人在汉朝甚至周朝已经到了中国。第二、帕提亚西边的国家就是玛代,Μῆδος的意思就是“中土”(middle land),其民同样野蛮善战。波斯国王大流士就是玛代人(但以理书5:31;另参以斯拉记6:2、以赛亚书13:17、耶利米书25:25等)。第三是以拦,Ἐλαμίτης(不朽),比邻玛代西南。其首领曾是四王之一(创世记14:1)。先知多次提到以拦人是毁灭者和恐怖分子(以赛亚书21:2、22:6;耶利米书49:34ff;以西结书32:24等)。以拦的首府在书珊(但以理书8:2),后为波斯京城,犹太人在那里险遭灭族(以斯帖记1:2等)。汉谟拉比法典在此出土,而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精神是以牙还牙(创世记4:23-24)。然而耶利米书49:38-39预言说,“我要在以拦设立我的宝座,从那里除灭君王和首领。这是耶和华说的。到末后,我还要使被掳的以拦人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另参尼希米记1:1)。

3、迷信者(9b-10a)

和住在米所波大米,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10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的人,καὶ οἱ κατοικοῦντες τὴν Μεσοποταμίαν Ἰουδαίαν τε καὶ Καππαδοκίαν Πόντον καὶ τὴν Ἀσίαν Φρυγίαν τε καὶ Παμφυλίαν Αἴγυπτον καὶ τὰ μέρη τῆς Λιβύης τῆς κατὰ Κυρήνην

“东方三国”的犹太人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所以称为帕提亚人,玛代人,以拦人。而余下地区的犹太人,看来沦陷程度没有那么深,他们只被称为居民或栖居者(κατοικέω,动词分词 dwellers,这个字先出现在使徒行传2:5),最后只是客旅或流亡者(ἐπιδημέω,动词分词,strangers)。我们先看栖居者,包括“住在米所波大米,犹太,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 弗吕家,旁非利亚,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的人”。米所波大米。Μεσοποταμία(between two rivers),今译美索不达米亚,这是进一步向西到了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最丰饶的地方,是人类定居首选之地;但与此同时,居住地崇拜(祖国、家乡、种族等)也从此发轫。然后向西就到了犹太地,代表整个巴勒斯坦——宗教上升为人类栖身之所。从巴勒斯坦经过安提阿,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从东向西并且逆时针旋转排列着加帕多家,本都,亚西亚, 弗吕家,旁非利亚。首先是加帕多家(Καππαδοκία,province of good horses,今译卡帕多细亚),包括从托罗斯山脉至黑海之间的广大地域,西北与本都接壤。约瑟夫也承认加帕多家人是雅弗三子米设的后裔,这里也是赫梯人的发祥地。彼得前书1:1告诉我们这个“千里马之乡”已经有了教会;而后来的“迦帕多家教父”也出于此。本都(Πόντος,the sea,邦图斯)是亚居拉的故乡(使徒行传18:2),曾经是小亚细亚最强大的王国。本都历史上不断遭遇“列强”侵略和蹂躏,居民崇拜希腊诸神。本都向西,就是亚细亚(Ἀσία,orient),大约指整个小亚细亚半岛西部,那里异教崇拜极为猖獗(启示录1:4),保罗在那里深受苦害(哥林多后书1:8,提摩太后书1:15)。

然后向南向东进入弗吕家(Φρυγία,dry, barren),大致在本都之南。老底嘉和歌罗西位于弗吕家境内,歌罗西人可能是修行者,曾迷恋“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而老底嘉人的特点是不冷不热——这或许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启示录3:15)。灵恩派的先驱孟他努主义(Montanist)从这里起源,可能不是偶然的,那里是土耳其的密宗高原或不毛之地。孟他努高举女权,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从孟他努的故乡向东,就转到了旁非利亚(Παμφυλία,of every tribe),这个名字的意思大致是“多元共存”,这是人类最后的伪信仰。这里是保罗三人第一次传道登陆的地方(使徒行传13:13ff)。

旁非利亚位于地中海北岸,因此,这里穿越地中海到了地中海 的南岸,就是“埃及的人,并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的人”。这里是含的后裔所在地。含有四个儿子古实,麦西,弗,迦南,其中古实(כּוּשׁ,black)指非洲南部、特别是尼罗河上游(创世记2:13,使徒行传8:27)。麦西(מִצְרַיִם)就是埃及(Αἴγυπτος,double straits;“两难”)。对犹太人来说,那里就是南方(创世记12:10-11;诗篇68:31;以斯帖记1:1)。埃及的人既爱世界,又崇拜神灵,在那里,死亡与法老联合做王,人成了人的奴隶。神的救赎也从未离开过埃及人:亚伯拉罕下埃及,以色列人下埃及,后来耶稣随父母流亡埃及。含的另外一个儿子弗(פּוּט,a bow)的后裔居住在北部非洲,大约在利比亚(吕彼亚)。这里提到的“靠近古利奈的吕彼亚一带地方”,原文的意思是,吕彼亚的部分地区(μέρος,parts),古利奈附近。吕彼亚,Λιβύη,这个名字代表人间的苦楚:afflicted or weeping。人类对权势和邪灵的迷信,带来的只是眼泪与磨难。古利奈是利比亚的首都,Κυρήνη,supremacy of the bridle,大意是用枷锁建立最高权力,或者,阿波罗是主。我们今天或许可以从“卡扎菲”这个样品中看见这个地方的人类的文化状况。古利奈是一座大城,曾被称为非洲的雅典——外来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只是这里的强人更加“独裁有术”。但救恩临到了这里,要在沙漠开江河。新约圣经提到了两个古利奈人,一位就是著名的负主十架的西门(马太福音27:32,马可福音15:21,路加福音23:26);另外一位是基督徒古利奈人路求,是安提阿教会的同工(使徒行传13:1)。

4、交易者(10b-11a)

καὶ οἱ ἐπιδημοῦντες Ῥωμαῖοι Ἰουδαῖοί τε καὶ προσήλυτοι Κρῆτες καὶ Ἄραβες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11革哩底和亚拉伯人

最后,我们转向“客旅”这部分人。“从罗马来的客旅中,或是犹太人,或是进犹太教的人, 11革哩底和亚拉伯人”。首先是罗马。罗马在这块地图上,位置最西。Ῥώμη的意思是strength。我们可以这样说,罗马人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实力。罗马征服世界靠的是实力,目标是物质资源。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共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此同时,罗马法作为罗马人给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宗旨是维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秩序。罗马皇帝赛维鲁(Septimius Severus)曾有一句名言:“让士兵们发财,不要管其他人”。罗马巡抚腓力斯特别能够代表这种罗马精神:除了钱,都是假的。使徒行传24:26,“腓力斯又指望保罗送他银钱,所以屡次叫他来,和他谈论”。事实上,彼拉多的名言也蕴涵着同样的意思,“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约翰福音18:38)。所以我们可以将罗马视为人类物质主义、商业主义的代表,人类为争夺钱财和资源成为征服者、商人以及经济动物或捕食者。使徒行传22:28记载一件事,“千夫长说,我用许多银子,才入了罗马的民籍”。这很生动记载了在罗马,金钱才是上帝这个事实。在罗马,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犹太人这样谈论罗马人:“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约翰福音11:48)。而纳税问题,是罗马当局在属地的首要关切(马太福音22:17;路加福音23:2)。当然,犹太人在某种意义上,更是狡猾商人的化身。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首先就是一位“买卖人”(创世记49:30);在世界范围内,犹太人的公众形象几乎就是“奸商”(约翰福音2:16)。

其次,革哩底,就是克里特,Κρήτη(fleshy,属肉体的)。全世界恐怕再没有克里特更应该成为商业文明的象征了。如果说罗马是拉丁文明的中心,那么,克里特就是希腊文明的家园。这个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8300平方公里)因为海上贸易富甲一方,主要交易产品是金银等奢侈品和香料以及农作物。首先这里是最古老的欧洲文明──米诺斯文明的中心,克里特人对军事和真理都毫无兴趣。希腊人将这里视为宙斯的出生地,以及宙斯与少女欧罗巴私奔的避难所;他们生下了米诺斯(Minos)。西方人一直将克里特文明视为和平的乐园,“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人”,他们“没有敌人”。但保罗对克里特人的见证至为深刻:“有革哩底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这个见证是真的” (提多书 1:12-13a)。革哩底之谎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最后是亚拉伯人。Ἀραβία(desert or barren),他们就是沙漠中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如今他们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不过这个民族本来的营生是作买卖,而且可以将任何项目当成商业项目(以西结书27:21),买卖约瑟就是著名的例子(创世记37:28);他们也将印度数字卖到西方,就成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亚伯拉罕的长子以实玛利,是犹太人和埃及人的混血儿或“杂族”(列王记上10:15)。罪人是交易者,什么都可以出卖,以扫卖长子的名分,犹大卖了耶稣,神的儿子。为一己私欲可以出卖任何人的人,如今被神找到了——我们是神用祂儿子的血买来的(申命记32:6;使徒行传20:28;哥林多前书6:20,7:23;启示录14:3-4)。

二、人类表情(6-8;11b-13)

6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各人听见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就甚纳闷。 7 都惊讶希奇说,看哪,这说话的不都是加利利人吗?8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

……

11b都听见他们用我们的乡谈,讲说神的大作为。12众人就都惊讶猜疑,彼此说,这是什么意思呢?13还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

1、圣道

福音临到的就是这样的人类,我们都在其中。使徒行传2:6-8与11b-13以非常清楚的平行-交叉结构,告诉我们,人类遭遇福音的最初反应。首先是6与11b之间的呼应关系,重点是圣道临在:

第一、“这声音一响”与“讲说神的大作为”呼应。首先是“声音”(φωνή,a sound, a tone,a voice,speech,tongue)显现出来(γίνομαι,become,出现在历史上)。φωνή这里用的是单数,告诉我们各种方言所宣讲的无非都是上帝的道(马太福音3:17;17:5),都是圣灵的声音(约翰福音3:8;启示录1:15)。这声音是众人聚集的原因,是历史开始的理由和动力,太初有道。συνέρχομαι,又是“最早的聚会”。“这声音”中的“这”(ταύτῃ),特指五旬节这一天圣灵的工作。那么这声音的内容是什么呢?是讲论天下各国的新闻吗?不是,福音的中心只有一个:“讲说神的大作为”。τὰ μεγαλεῖα τοῦ θεοῦ,the wonderful works of God。一方面,这声音是从上帝出来,又是关于上帝的。我们中国人可以想见,在我们的话语之中,关于神的声音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只是用人的智慧,不遗余力地讲论人那点儿破事儿;然后被人的话语和人的事跌倒、毁灭。另一方面,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福音讲论神的大作为,这个大作为当然指向上帝在基督里的作为,即神的救恩。μεγαλεῖος,magnificent, excellent, splendid, wonderful。这个字只出现在路加的作品中,并只出现过两次,另外一次在路加福音1:49,“那有权能的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为圣”。我们应该重新思想马利亚颂歌(路加福音1:46-55),这篇信息的重点就是神的救赎与审判。

第二、这声音、圣道或福音 ,怎样临到人类呢?就是借助于“他们”,传给人类。他们就是使徒,就是教会。一方面,众人都听到了福音或使徒们的声音。第6节中“听见”(ἀκούω)一词用的时态是Imperfect,用以强调使徒和教会连续不断的传讲神的话语。正如保罗说的,“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摩太后书4:2)。主更说,“那落在好土里的,就是人听了道,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路加福音8:15)。福音要在忍耐中传讲,也要在忍耐中领受。而第11节中的“听见”用的是同一个字,但时态是Present,用以强调在他们发言的时候,就是他们听见使徒正在讲道的时候,他们确实听见了,而且马上做出了反应。所以KJV是这样翻译的:we do hear——我们确实听见了。另一方面,第6节和第11节中的“说话”、“讲说”,用的都是一个字,λαλέω,这个动词分词的时态是Present,强调使徒讲道就发生在众人听道的过程之中。所以罗马书10:13-18说,“13 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14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15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16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因为以赛亚说,主阿,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 17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18但我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

2、方言

那么使徒或教会怎样传道呢?就是用“方言”传道,就是用众人都听得见听得懂的话语传道。第6节与第11b之间同样是紧密呼应的:

众人的乡谈(In his own language)(6)

用我们的乡谈(In our own tongues)(11)

事实上,第6节中使用的是单数,不是“众人的乡谈”,而是“他的乡谈”——每一个人都听见使徒用他自己的方言在对他说话。首先主语是εἷς ἕκαστος ,即,every man,每一个人。然后是每个人听见的内容。τῇ ἰδίᾳ διαλέκτῳ,ἴδιος,这个形容词特别强调个体性,pertaining to one’s self, one’s own, belonging to one’s self。神的话语针对每一个人,因为神爱每一个人。所谓“乡谈”,这里用的名词是διάλεκτος,这个字也是对上文“方言”的进一步解释:conversation, speech, discourse, language;the tongue or language peculiar to any people。这个字最早出现在使徒行传1:19,而使徒行传2:8重复使用了这个字;另外三次在使徒行传21:40,22:22,26:14。从这个字的使用上,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第一、所谓方言,就是地方话语。第二、它不仅指民族语言,也指反映文化习惯的话语方式。第三、保罗所谓他也能说方言,“ 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哥林多前书14:18);我们就当本着以经解经的原则,就一目了然了——保罗的方言,就是使徒行传21:40,22:22,26:14所说的方言。另一方面,11节强调的是复数的主体(ἡμέτερος ,“我们”);每个人都被摸到了,现在,大家要谈论共同的感受。而这里的“乡谈”则返回最初的那个“方言”:γλῶσσα——这简直是一再地、专门地告诉我们,διάλεκτος就是γλῶσσα;乡谈就是所谓的方言。

3、反应

众人听懂了使徒话语,他们开始做出反应。这是人类初听福音的基本表情,我们既不要以为稀奇,也不要忘记,这也是我们每个基督徒最早接受福音的时候也曾有过的表情。但愿如今我们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再遇到类似表情的时候,能够忍耐着去爱。

第一、“纳闷”。συγχέω(Tense: Aorist;Voice: Passive;Mood: Indicative),被动语态告诉我们,这是被福音扎到了,这是从外面加诸的感受。换言之,人靠自己的追求、修行,得到的倒是快乐和满足(因为人性总是避重就轻,趋利避害);但从外面强加而来的道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使困惑、混乱、挫败,甚至诅咒。换言之,这是一种非常“郁闷”又极为迷惑、甚至抓狂的感觉。不过这个字的原本含义是,被灌入新的东西,结果引起动荡和不安。这个字的动词词根χέω就是“倾倒”和“灌输”的意思。所以我们才能理解后文他们反过来讥诮使徒是“新酒灌满了”。这是一种本能的自卫反应。“他胡说八道”,这个我们很熟悉。这个字只出现在使徒行传中,其次在使徒行传9:22,有驳倒的含义——福音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决绝地将你过去一切的自以为是,特别是行为称义的假道理沦为粪土(使徒行传9:22);再次出现在使徒行传19:32,“纷纷乱乱”。保罗传讲的信息,在整个以弗所引起轩然大波和全城骚乱,“那时,因为这道起的扰乱不小”;以弗所的意见领袖煽动暴民:“这样,不独我们这事业,被人藐视,就是大女神亚底米的庙,也要被人轻忽,连亚西亚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荣,也要销灭了”。然后“众人听见,就怒气填胸,喊着说,大哉以弗所人的亚底米阿。满城都轰动起来。众人拿住与保罗同行的马其顿人该犹和亚里达古,齐心拥进戏园里去。 聚集的人,纷纷乱乱,有喊叫这个的,有喊叫那个的,大半不知道是为什么聚集”(使徒行传19:23-32)。最后这个字出现在使徒行传21章,首先在21:27,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耸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捉拿保罗——这里我们看见,福音的仇敌精明地注视着福音必然引起的不安,然后刺激被激动起来的听众起来伤害传道人。结果21:31说,“耶路撒冷合城都乱了”。这个“乱”也显示,内中必有听信福音的人,他们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人类出现了分裂;福音引起的分裂是残酷的(马太福音10:36;路加福音12:49)。

第二、“惊讶”。第7和第12节都用了“惊讶”这个字,ἐξίστημι(Tense: Imperfect;Voice: Middle;Mood: Indicative),英译amazed。从时态上看,这个希奇是开始了的不断发生的动作,众人开始不停地对这些话语惊疑不定。而从语态上看,众人已经从完全的被动状态开始走出来,开始反思这件新事。而从语气上看,这是陈述语气——这个过程实实在在发生了,这是所有听福音的人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不仅如此,这两节经文都用了πάντες这个形容词,all;就是说,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换言之,人类无论在哪一种文明中,从未听闻过这样的道理;福音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以为苏格拉底或老子或奥勒留之中有什么福音信息的观点,都是假的。最后我们看看这个字的基本含义。ἐξίστημι 是由两个字合成的:ἐκ与 ἵστημι ,这个合成词的意思就是,你被从原来的位置或状态中抛出来了(to throw out of position)。换言之,你面对福音,再没有任何资格用过去的文化资源和思维习惯以及“普世价值”与福音对接、合作。你必须彻底放弃原来的立场。“神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出埃及记3:5);“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对约书亚说,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约书亚记 5:15);“那时耶和华晓谕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说,你去解掉你腰间的麻布,脱下你脚上的鞋。以赛亚就这样作,露身赤脚行走”(以赛亚书20:2)——约翰福音特别讲到耶稣为门徒洗脚,我们分享过其中爱的真意。

第三、希奇与猜疑。首先是第6节的θαυμάζω,Tense: Imperfec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请注意这些反应怎样从完全被动,到半主动再到完全主动这个变化。总的来说,这个字常常代表一种比较正面的反应,to be wondered at, to be had in admiration。众人也许不能马上全部接受福音,但仍然被这“新方言”震撼了。这是福音必然拥有的大能。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频率较高。基督和祂的道,或者道成肉身的真理,在人类世界引起前所未有的反应。然而,另一方面,就是第12节中的“猜疑”——人们真的不知道“福音怎么可以这样”。διαπορέω,Tense: Imperfect;Voice: Active;Mood: Indicative。这也是人类完全主动甚至充满敌意的反应。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to be entirely at loss, to be in perplexity。它是由διά 和 ἀπορέω合成的,强调人完全陷入“失神”混乱的状态中,并且开始用自己的一套东西胡思乱想。这个字也只有路加使用过五次,另外四次分别是路加福音9:7a,“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所作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世界的掌权者就这样举足无措了。路加福音24:3-4,“她们就进去,只是不见主耶稣的身体。正在猜疑之间,忽然有两个人站在旁边。衣服放光”;人类不仅无法理解耶稣这个人,更不能理解祂的复活。使徒行传5:24,“守殿官和祭司长听见这话,心里犯难,不知这事将来如何。”世人不能理解基督在教会里的神迹奇事。最后是使徒行传10:17,“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站在门外”。就是彼得也不能理解神的心意,不能理解福音临到外邦人的计划。所以圣经借着这个字“谢绝”所有人作上帝的谋士,神有自己的道理。“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55:9 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 55:8-9)。

第四、讥诮。传福音——我是说传真正的福音,而不是另外一个福音——定会有一部分人,甚至很多人,做出负面的反应,极端的是敌对,普遍的就是讥诮。ἕτεροι δὲ,But others,但有人。不是所有人都讥诮,但一定有人如此。ἕτερος,另外一些人,他们在数量上甚至可能与最后接受福音的人等量齐观(马太福音6:24)。我们重点说说讥诮这个希腊字:χλευάζω (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它的基本含义是负面的,或不怀好意的:to mock, deride, jeer。新约圣经第二次用这个字在使徒行传17:32,“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又有人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这是“智慧的”希腊人对复活真理的经典反应。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动词的字根是χεῖλος,即嘴唇(诗篇12:2-4;以赛亚书6:5,29:13;马太福音15:8;罗马书3:13)。这个字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海边或入海口(希伯来书11:12)。讥诮或反讽曾被中国语和希腊修辞学奉为一种表达能力,但实在说来,这是罪人的自卫与小聪明。千千万万个鲁迅和阿里斯托芬的嘴唇需要“红炭”的医治(以赛亚书6:6-7)。福音带着审判的力量。也许很多人不明白耶稣指着彼得和教会赐给教会的钥匙权(马太福音16:18-19)。这不是说教会及传道者自己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和品质可以主动释放和捆绑谁;而是说,他们宣告的话语,若符合真理,根据听众最后的反应,大局已定:“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翰福音3:18)。这也正如主说的,“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约翰福音 12:47-48)。

4、人言

自从蛇说和夏娃说之后,人类总是愿意根据自己的“知道”对基督和祂的道用“人说”做出反应。使徒行传这段经文中的人言可谓有代表性,我们可以继续将相关的信息放在交叉结构中:

人类对传道习惯性反应,首先不是思想你说的是什么,而是两个关于人的基本关切:针对说话的人(7);对传道人进行人身攻击(13)。第一、瞩目看传道人。ἰδού,看哪!这是不信者关于教会最本能或基本反应。我们谈论过,“加利利人“这个名称带有蔑视的含义——这些人有什么资格来教导我们呢?这一套人类的自卫反击战大致相当于生命神学——我们都知道神使用的传道人不过都是普普通通的罪人,甚至还可能是罪魁(我再次申明,我这样说绝对不是主张传道人不需要生命更新,正相反,我恰恰一直主张,藉着传道人所传讲的道,传道者的生命一定在渐渐更新中);因此,用律法主义的一套针对任何传道人,都可以成功地拆毁教会和讲道台。圣经明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神面前站得住,也许恰恰因为撒旦和它的差役清楚这一点,所以,藉着攻击传道人来败坏我们的信仰,就是世界之王及其臣民的基本战略和战术。第二、对传道人的恶感上升为人身攻击:“他们无非是新酒灌满了”。μεστόω(Tense: Perfect;Voice: Passive;Mood: Participle),to fill, be full——已经完全地喝多了。新酒,γλεῦκος,这个字并没有“新”的意思,基本含义是“甜”(酒)。五旬节新的葡萄酒还没有酿好,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所以这里的葡萄酒应该是陈酒;这种酒更容易醉人。这个攻击的言外之意是,你所传的道不仅不是真正的道,而且是个人情欲的表达。不仅如此,这是一个毫无根据和自以为是的假见证。这些人并不愿意追求真相,只是用这样的人身攻击掩护自己撤退到埃及,在罪中自生自灭。

然而当使徒坚持传道之后,世人不得不正视他们所传讲的信息了。于是就有了两个关于道的基本攻击。第一、态度攻击。“我们各人,怎么听见他们说我们生来所用的乡谈呢?”(8)这当然首先强调的是方言这个神迹。不过也有这样的信息:他们关注说话的人的态度,超过关注传道人的信息。或者说,人们总是看你怎样说,而无视你在说什么。这相当于态度神学——世人根本不关心、甚至故意回避你讲的道理,反而通过强调和批判你讲话的方式,本末倒置地将真正的信息架空,并彻底否定掉。第二、动机攻击。“彼此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战术。一方面,诉诸多数正义。“彼此说”,就是强调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看的。另一方面,诉诸动机分析。θέλω(to will, have in mind, intend)用在这里,使这句话的含义更为深刻,实际上众人要表达的主要不是“这是什么意思呢”,而是“你们这样做,这一切到底是想干什么”(参考马太福音1:19等)。正是借着这样的恶意过渡,才有人趁机起来,攻击使徒喝高了。我们多次说过,动机分析是控告者的普遍智慧,是小市民的民族性格:归向私欲、自我指认、莫须有、不能证伪。没有任何一切正经事业能逃脱动机分析的中伤,用动机分析弄脏教会和传道人,是那恶者从起初就拥有的谎言和吃人的伎俩;并能在所有罪人那里引起共鸣。我们也应该再次赞美神的智慧,当上帝从东、北、南、西四个方向“啸聚群雄”的时候,给他们预备的教师或传道人不是任何人类英雄,而只是加利利海边的几个渔夫。神要藉着他们不仅显明上帝自己在历史中的主权和作为,神也藉着罗马帝国扫清了所有浪子回家的政治障碍;更为要显明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以弗所书2:8)

结语:我们在哪里——中国人的流离飘荡与救赎

最后我们想一想,我们在哪里。圣经提到的最东的国家是印度(以斯帖记1:1,8:9)。不过以赛亚书49:12提到了“秦国”人。关于这里的秦国人是否是中国人或中国历史上的秦,众说纷纭。不过无论是波斯人还是阿拉伯人,甚至犹太人和罗马人,对中国最早的认识就是秦。只是后来赞成“秦国论”的西方学者,因为经过他们考察,既然秦国出现晚于以赛亚近500年,因此,这不可能是真的。然而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以赛亚作先知的时间大约在主前740- 680年;而秦国(封国)在主前778年秦庄公去世前后,就已经与“西戎”长期兵戎相见,其父秦仲就与西戎争战中牺牲。秦庄公其长子世父因讨伐西戎,让太子之位于弟秦襄公。而秦襄公继位后,继续与西戎争战,甚至被迫东迁于汧(今陕西省陇县南,前776年);而西戎掩兵追击,俘虏公子世父。主前766年,秦襄公率军攻打西戎至岐山,在这次东征中去世,葬于西垂。《史记•秦本纪》中曾记载许多与西戎族相关的来往或交战记录。而西戎,则是中国古代对西方部落的泛称。《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而中国与西方的战事,更可上溯到夏朝。《诗•小雅•采薇•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昆夷即西戎。

不过更有可能的是,秦本身也是西戎的一支——他们从西方来。“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泛指西部羌系各部落。《说文》称:“羌,西戎牧羊人也”。而在甲骨文中,羌从羊从人,姜从羊从女,两字相通(范晔、章太炎、傅斯年、顾颉刚等人)。《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诗经•鲁颂•閟宫》说:“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羌族最早源头可能在青藏高原,姜出于羌,向西北异动;秦出于姜。中国上古有三大部落,炎(姜姓),黄(姬姓)与蚩尤(出于三苗),前两者互相融合,源出辽河文明(红山文化)与黄河文明(仰韶文化,后者起于九黎三苗,向西与高原古羌融合,构成长江文明(良渚文化)。换言之,炎帝对应西戎和秦所代表的西部民族,黄帝对应契丹板块,代表的北部和东部民族(通古斯一翼),蚩尤代表南方民族(由海上进入长江流域,由陆路进入西藏高原)。其中秦国应该是西部文明的代表,《后汉书•西域传》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国”,无非是比照秦国,如称罗马为远西(《魏略》之“大秦”大约后来的秦国)。我们可以在字源上找到相关的线索。以赛亚说的秦国,希伯来文是סִינִֽים מֵאֶרֶץ (from the land of Sinim);而创世记10:17中的“西尼”,希伯来文是ינִֽים ם;实际上,秦国只是西尼的复数形式而已。没有什么别的理由将之分别。从这个角度上看,秦人应该是迦南的后裔。秦、楚亡于汉,也符合挪亚给三个儿子的预言:汉可能是雅弗的后裔,而秦、楚皆出于含。

中国文明主要是“汉(朝)人”的思想,因此丧失了先汉数千年关于西方的全部交通史。在这一点上,张星烺对司马迁的责备是对的,所谓“张骞凿空”(《史记-大宛传》)不过是汉(朝)人谄媚或自夸之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可惜中国的历史学家缺乏圣经知识,否则真的该醍醐灌顶了。若参考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也可以知道,在汉武帝之前,中国与西方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密切联系(华胥氏、西王母、搜渠国、奇肱国、泥离国、越裳国……)。傅斯年关于中国古史“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的看见是“天才的”,这与使徒行传这里的东西列国是一致的。只是傅斯年将西羌仅仅视为东夷西迁的一支,应该是片面的。羌人四处迁徙,但源头应该在西南。不过我们这里重点说说傅斯年的东夷。商起于东北,黄河中下游文明由此滥觞。但商的源头应该出于“契丹”,这个源流构成了黄帝部落的主干。长期以来,北亚、中亚以及西方流传的另外一个关于中国的名字是Cathay ,应该就是中文的契丹(Kitai);今天包括俄语国家、突厥语国家和西亚国家等有十几个国家仍称中国“契丹”( Kaitay、Kathay、Hatay、Katay等)。有人说这主要是由于金帐汗国自13世纪至15世纪长期横行欧洲造成的,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没有任何一个名字是凭空而来的。在创世记的列表中,基提(כִּתִּים,Kittim,雅弗之子雅完的儿子,10:4)与契丹最为接近(迦南的儿子赫Heth似乎与此无关)。不过西方人在传统上常用这个字泛指地中海周边的众海岛(民数记24:24、以赛亚书23:1,23:12;耶利米书2:10;以西结书27:6;但以理书11:30)。然而基提是否有子孙流散远东,我们不得而知。

阿拉伯的马苏第提供了另外一个选项,称中国人源出雅弗的儿子土巴,是土巴的儿子“阿穆尔”的后裔,他们最早定居在中亚直至现在新疆的龟兹或高昌。可能就是这些移民的后裔成了中国北方民族、东北民族、黄河中下游的民族以及北美印第安人。“汉”有可能源出“Uyghurkhan”,这是北方民族对其国王的尊称。有趣的是,马苏第说这个民族在宗教上崇拜亡灵或祖先,这是汉人的信仰。我们也曾经讨论过,这些民族因为“都吃猪肉”而成为一族(通古斯文明)。中国人的另外一个名称就是支那人,这来自梵语(Cina),支那人与契丹人、秦人的发音很相似,不过也有可能,这是印度人对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沿海居民的称呼。这也是马苏第的观点,他认为,阿穆尔的另外一支向南进入印度和西藏,形成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注意土巴与吐蕃在发音上的联系)。不过很有可能,西南地区的契丹人与西北地区秦人有通婚的关系(马苏第证实,远东民族以通婚为祝福;但作为中亚文明摇篮的高加索可能发生过第一场民族大融合)。马苏第还特别提到,气候怎样改变了印度人和西藏人的肤色;而含的另外一裔进入非洲,似乎经历了同样的遭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阿拉伯人的话只有参考价值。

中国人可能是契丹人、秦人和支那人(羌+黎苗)的共同后裔(三者不断通婚)。契丹人主要是蒙古血统,秦人可能追溯到高加索的血统,而“支那人”更接近尼格罗人种。所以中国人的性格中既包含了含后裔被咒诅的奴仆人格(创世记9:24),也包含了雅弗后裔必有的寄生模式、人上人理想与无限乡愁(创世记9:27)。然而,这一切在基督里都要改变。在基督里我们知道,不仅迦南的后裔被咒诅,所有人类都伏在咒诅之下。换言之,亚当的后裔都被咒诅。创世记 3:17,“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创世记4:11,“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创世记5:29,“ 给他起名叫挪亚,说,这个儿子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因为耶和华咒诅地”。犹太人也被咒诅,“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的供物,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玛拉基书3:9)。 所以主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翰福音8:34)。加拉太书3:10 说,“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因为经上记着,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因此耶稣来了,“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玛拉基书4:6)。加拉太书3:13更说, “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受原文作成)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

在基督里,被咒诅的奴隶要释放得以自由;寄生和压迫者要认罪悔改,远方的浪子要归回。“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以弗所书2:19)。“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神要万人回家,而你正在埃及被掳为奴,在远东在罪中“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路加福音15:14-16);就当仰望神的救恩:“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出埃及记19:4)。第二、有很多家人已经在家等候了,“13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14 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15 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 16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希伯来书11:13-16)。第三、你还在等什么呢?你当灵魂苏醒说,“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路加福音15:18);“22 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23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24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路加福音15:22-24)。阿门。

任不寐,2013年10月13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