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移民》主题会上的发言(视频)

首先感谢制作人和发起人对我的信任,愿意在这里与诸位分享我关于这个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构想。在我分享这个主题之前,我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移民》这个名字,不仅或主要不是一个历史学的概念,而更是一个文化、甚至宗教概念。这个说明在于解决“太虚太难”这种必有的误解。特别是三十多年来,移民已经成为“中国表情”的一部分,因此,到了以影视艺术反思的时候了。第二、惟愿诸位都能秉持宽容和尊重的原则参加讨论。中国式讨论会让我敬而远之的地方首先在不宽容,听见不同观点就生气,进而将讨论沦为彼此争吠;如果你在这里听见的思想和你的一样,你就不需要坐在这里了。其次在缺乏尊重,一方面不尊重别人的发言,根本不会倾听,我批故我在;另一方面不尊重别人的倾听,根本不会表达,冗长无章;反复轮番辩论;即兴甚至激情发言,使表达沦为动物式的条件反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既缺乏希腊广场辩论的逻辑训练,也缺乏希伯来人祷告传统造就的爱心、诚实的表达能力。希望我们今天的讨论会能幸免于难。现在让我进入主题。

1、历史渊源

移民是为寻找家乡安顿生活与灵魂;失丧与回家两种超验焦虑造就移民。中国人从未解决定居或安家问题,定居农业社会一直是一项未竟事业。一方面,由于灾变的逼迫,中国人从未在法权关系上确立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因此,贫困与不安成为移民的两个基本的现实动机。另一方面,中国人从未解决精神家园或“天家”方面的终极关切;因此,即使在移民过程和移民所在地,远方与乡愁成为中国移民的文学家园。关于“远方”,可以用米兰-昆德拉的那个范畴加以解释:“生活在别处”;现状不是理想之地,因此将幸福投射到别处。然而当海子代表中国心灵发现“远方除了遥远以外一无所有”之后,海子也代表中国精神移民自杀在上个世纪的黄昏。所谓乡愁,一方面造就了中国文人极为发达的想家文化,另一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国人在任何地方都无家可归的可怜处境。中国人在任何地方都是永远的移民。按圣经的启示,远东居民是离故乡最远的族类。圣经首先说人类要分散全地,但只是在亚伯拉罕的启程中,启示了回家的属天路线图;这场回归最后是基督的十字架,是返回乐园或故乡唯一的道路。

2、现实处境

30年来,中国同时发生着两场大移民。一方面,从农村到城市、从边缘到中心,以解决贫困问题;另一方面,从国内到海外,以解决安全问题。第一场移民为第二场移民预备了理由: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方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这意味着,中国模式不仅不能解决安全问题,而且,从公义、资源和心灵三个方面制造着末世恐慌,愈演愈烈地推动海外移民。先富起来的,先跑出去。阿玛蒂亚森在谈到中国模式的时候,大约说过这样的话:这种增长及其残酷性,都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移民潮主要表现在五个层面。第一是知识精英和企业精英的技术移民与投资移民;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第二是裸官现象;这造成了“外国人家长家属统治中国”的特色国情。顺便说一句,“外国人家长执政”是30年来,我继“爱国贼”这个发明之后贡献给中国政论界的第二个新概念。我要藉着《移民》将这两个发明的版权收回来。第三是留学现象;中国海外留学回归比率之低和小留学生现象以及异地产子的蝗虫现象,以及相关的“异族通奸”中发生的移民丑闻,都让人汗颜无地。第四、历代政治流亡者。晚晴迄今,政治流亡展示着中国政治不共戴天与客死他乡的双重悲剧。中国移民移民精英面临着从国内人上人信仰向海外平常心生活转移的诸多困境,其中海外爱国华人有必要成为心理学的临床对象。所谓假移民,就是坚持按中国的方式在西方生活,骄横与谎言连遭挫败。第五、偷渡悲剧。

3、复合冲突

《移民》体现三个基本主题。第一、批判。借着生活细节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法治、教育、医疗、生死)、人与上帝的关系。电视剧本的中心环节在冲突。中国影视是意识形态喉舌和肉体娼妓之术,不能演绎高深的对抗,只有动物性冲突。这是绝对扁平的故事,围绕高等畜生之间的偶像之争,构成故事的精神价值。有三种精神价值形成中国“优秀”影视作品的两极。第一,禅宗观念对世界的否定,《红楼梦》在这方面是代表。第二、轮回观念对历史的否定,这是《霸王别姬》等作品的深层主题。第三、完全是动物或“吃货”之间的冲突,《活着》、《围城》、《蜗居》、《双面胶》、《后厨》等等,让我们看见没有上帝信仰的“高等动物”之间为了饲料没完没了也不嫌烦的那点儿破事儿。对这饲料的花边点缀,民间作料是李安厚颜着床戏和金瓶梅;官方矫情着张艺谋的“双土”镜头。这三种冲突共同特点是平面化。《移民》展示的是复合冲突,复合冲突在中国当代尤为明显,必能呼喊对岸的相关共鸣。第二、反省。向对岸说教的基本界限:向所在国感恩。移民搭便车对一切便宜并无贡献;开店的人在叙述自己逃税传奇的时候,最低底线是知耻;借地产子享受各样福利的人,最低底线要学会感恩。其次是向输出国诚实。你是用脚投票的,小心爱国的高调成为一场精神诈骗。也要谦卑。移民是一种文化逃跑,而且是特权与寄生并存的流亡;放弃管理和改善本土责任的移民,没有权力当设计师。第三、寻找。移民的地理尽头,仍未到家。最后涉及《移民》的“终极关怀”。

最后我说几句编剧以及合作团队。我非常理解每一位移民、或者诸位参与人表达自己“无论伦比”的经历的那种心境。但是,我们一方面要警惕过度自我表达造成拼盘式肥皂剧这种恶果,另一方面,我们要思想,别人为什么非要听你的故事。我已经20多年不看小说了,因为我对别人编写的别人的故事没有任何兴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召开这个讨论会,将主题说给大家,目的是解决“我为什么要看你的故事”这个必然存在的普遍问题。答案就是,你贡献的故事反映的问题必须具有普遍性、穿透性和复合性。我盼望《移民》在生活和精神两个层面,是所有移民文化叙事的典范(经典与范式)。这也要求这个团队以信仰而不是项目的标准参与进来。私欲必使项目胎死腹中。特别是,要避免“贵国导演”的脏事儿或潜规则。“十九点”那个剧组和所有影视单位,在败坏方面已经贡献良多。中国拍不出好片子,一个根本原因是,你不能指望一群罪犯、流氓、骗子和娼妓为世界提供光和盐;他们只负责提供毒品和笑料。愿《移民》能幸免于难,并成为见证。谢谢大家。

任不寐,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此文为内部讨论会上发言的整理稿,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