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指着主夸口,为近500年来路德教会在教会音乐侍奉上独一无二的贡献感谢神。不仅路德本人是伟大的音乐家,著名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也是Lutheran,他的作品多为路德会创作。路德会特别强调礼拜仪式的重要性,而音乐在传统礼仪中举足轻重。路德教会大都设有音乐部,包括唱诗班、手铃乐队、儿童唱诗班,建有钟塔的教堂甚至会组建钟乐队等等。圣经上基督徒唱赞美诗最动人的一幕是使徒行传16:25,“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sang praises unto God),众囚犯也侧耳而听”。这是夜半歌声,这是黑夜里的宣告。这是监狱里的歌声,众囚犯都侧耳倾听。他们没有“顺服掌权者”(“首领”、“官长”、“禁卒”,使徒行传16:19-24),他们要赞美主。这是所有教会的唱诗班和崇拜赞美所在的时间与地点,所面对的听众。这是使徒行传记载的赞美诗第一次响彻欧洲的夜空,基地在腓立比。路加医生说:保罗一行“从那里来到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也是罗马的驻防城。我们在这城里住了几天。当安息日,我们出城门,到了河边,知道那里有一个祷告的地方,我们就坐下对那聚会的妇女讲道”(使徒行传16:12-13)。值得一提的是,保罗在欧洲首先归正的是一群妇女(那些不愿教会女人多的女人是忘恩的;而这样做的男人是无耻的);包括女商人吕底亚。然后是狱卒,狱卒一家的人都受了洗。当然,我们也不能夸大赞美诗的功用,我们需要注意,吕底亚和狱卒一家受洗,最终是因为听道。所以请注意,使徒行传16:32说:“他们就把主的道,讲给他和他全家的人听”。吕底亚也一样(使徒行传16:13-14)。因此,因听了赞美诗就“好好感动”就“决志”受洗了,这样的“案例”要特别警惕。
可以简单把教会音乐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旧约时代、教会时代和教堂时代——教堂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教皇时代。我们对崇拜神学的关切,在于剥落圣殿时代和教堂时代的虚华,特别是道的边缘化,努力回归教会时代。我们先看第一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崇拜都是“有声崇拜”(audible worship),字与音是同样重要的。这与我们所领受的真理有关:信道是从听道来的,而神要求我倾听,也鼓励我们的开口祷告。旧约时代的崇拜大约分两个阶段。首先是圣殿时期(temple)。一直到耶稣时代,圣殿音乐是器乐的,也是专业的,但并不排斥会众。唱诗班至少有12位男子和12种乐器组成,而主要的诗歌就是诗篇。如用15预备崇拜、113-118用在三大节期。其次是公会时期(synagogue),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圣殿音乐开始平民化和非专业化。但在这个时期,读经、Shema(申命记6:4-7、9)和Amidah(起立祷告;Eighteen Benedictions)成为崇拜不可或缺的程序。我们能从这里看见神的美意,献祭向道归回,预备道成肉身。
教会是在歌声中诞生的,而且是在犹太人的赞美传统中诞生的(基督的教会也将在歌声中迎来新天新地。启示录14:3,“他们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彷佛是新歌;除了从地上买来的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彼得回忆,在耶稣受难前,在最后的晚餐上:“他们唱了诗(an hymn),就出来,往橄榄山去”(可14:26)。这是犹太人的逾越节,耶稣和门徒所唱的hymn,应该是诗篇118篇。犹太人的传统对耶稣时代的信徒有重要的影响。不过像路加福音2:14、罗马书16:27、加拉太书6:18、启示录19:1、马可福音11:9、哥林多前书16:22等经文,以及马利亚颂歌和西缅颂等,说明基督教会开始有了“自己的赞美诗”,其中包括赞美基督的新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耶稣和使徒时代,全体会众都卷入在唱诗之中。在313年以前,器乐不允许进入教会。Clement of Alexandria(死于215)在他的一份“赞美诗神学讲章”中说:外邦人在公共庆典中使用乐器,“We, however, make use of but one instrument, the word of peace by which we honor God”(The Tutor)。说与唱之间的界限在早期总是模糊的,有时候,祷告和读经也是唱着说出来的。根据Justin Martyr等人的见证,初期教会崇拜的中心是读经(Antiphon)。3世纪以前,教会崇拜的主要歌曲是诗篇,不过也开始出现创作歌曲,如Odes of Solomon。诺斯替教派在创作歌曲上表现出更大的热情,而Clement of Alexandria的创作代表一个新的开端。唱诗应该继续是全体会众参与的;文与音开始分开,但音乐并未独立。313年之后,教会移入大教堂对赞美诗产生了重要影响。读经员开始固定化,同时,唱诗开始专业化,与之对应的问题就是赞美的表演化。诗歌开始以圣礼为中心,女人被排除或限制。诗歌仍以圣经上的诗为主。被称为赞美音乐之父的Ambrose(死于397)在米兰创办唱诗班学校。,而在东方,器乐一直到5世纪都被禁止,最后在那里勉强接受的器乐是风琴。第六世纪教会一个重要人物是Gregory the Great,Plain song(“素歌”)是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但无论如何,一直到8世纪,器乐伴奏在教堂里没有位置。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中世纪开始和教会与皇权蜜月的终结,不过到了8世纪,查理曼大帝重新在欧洲光复了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的联姻。与此相关,罗马-法兰克的精神统治了中世纪教会崇拜模式(Franco-Roman liturgy)。这个模式的首要特点就是崇拜等级制度或政治制度的出现,平信徒开始被排除在圣坛,与神职人员分开。音乐也在教士、唱诗班和平信徒之间加以区分。这一时期“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开始居支配地位,尽管很难将“格里高利圣咏”视为Gregory the Great的发明。但9世纪开始有了变化,主要是乐谱的出现和发展。这时期的赞美诗主要文本是拉丁的。随着僧侣阶层在教会崇拜中垄断地位的增长,平信徒开始有了自己的非崇拜仪式性质的音乐(nonliturgical Christian songs),基本上是vernacular songs。这些歌曲有时候也可以在教会里唱,不过受到诸多限制。
从11世纪开始,随着欧洲世俗权力的衰败,教皇权力开始扩张,这对教会崇拜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德国出身的GregoryVII(死于1085)可以视为罗马体制兴起的代表。在这个期间,对弥撒“观望”取代了对道“倾听”,成为崇拜神学的中心。只有教士或神父允许在弥撒中发声唱诗。而崇拜音乐,进一步专业化了:复调音乐兴起,音乐赞美成为教会崇拜独立、重要的一部分。罗马把基督的教会改造维也纳金色大厅,这已经背叛了“马槽-十字架”所彰显的基督教的基本精神。宗教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舞台式教会或教会剧院、宗教歌剧院的纠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罗马精神那种虚荣和骄傲至今影响着基督教。讨论宗教改革、特别是教会音乐改革离开路德是不可想象的。路德作为一个教会音乐家,似乎比他作为系统神学家更值得注意。路德在创作和翻译德文赞美诗的同时,也强调对传统赞美诗的继承。路德改革的要点之一是将神父垄断的音乐赞美还给平信徒,粉碎了仪式音乐与非仪式音乐之间的壁垒。不过加尔文的观点值得一提,他禁止复调音乐在崇拜中出现,因为那会混乱“话语”;加尔文也警告器乐可能分散会众的注意力,影响他们与神的亲近。在这个问题上,加尔文是深刻的;在主日崇拜中,应该克制对教会音乐的过度热情。事实上路德所创造的歌曲也是简单的。但是包括改革宗在内,他们完全无视加尔文的领受和路德的传统,在音乐上的沉迷和滥情(Elaboration、Sentimentality)从近代蔓延到当代,与天主教变本加厉的音乐铺张争奇斗艳。这种滥情的另外一支就是圣乐的流行歌曲化。特别是启蒙时代以来,教会音乐丧失了领导世界的地位,逐渐被世界所领导。我们站在这个十字路口。
我们讲赞美诗神学不是从世俗小学出发,什么音乐理论或者神学大师。我们从圣经出发。保罗的三段经文可以视为“赞美诗神学”的基本原则。当然,我们这里有引申的成分。1、歌罗西书3:16,“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2、以弗所书5:19,“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3、哥林多前书14:15b中说,“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这三段经文解决了赞美诗的五个基本问题:为何歌唱、向谁歌唱、谁在歌唱、歌唱什么、怎样歌唱。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歌唱。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道在我们里面,信了神的道,接受了基督,领受了神的爱,这是我们歌唱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我们不仅认识了道成肉身的真理,而且,我们为这样的爱充满了感谢;心被恩感(ν χριτι δοντε ν τ καρδ μν;singing with grace in your hearts)。这就意味着,无病呻吟、“男愁唱女愁哭”,不可能赞美诗出来。有慕道的朋友质问:为什么要唱歌给祂听,为什么要赞美祂?这里就是答案了。无论是创作还是歌唱,若非从心里面信道和感恩,是不可有赞美诗的。
歌唱,无论在埃及(Aten),犹太(Psalms,)、印度(the Vedas)和中国(诗经)、希腊(Homeric Hymns)都是余音绕梁。歌唱不仅是说的变形 而且是动情地说。情从何来,情向谁诉,只有从犹太诗歌而来的传统,将这个问题揭示出来了。这也意味着,歌唱马利亚和圣彼得甚至路德、加尔文、我的祖国,王大爷、林黛玉的歌声,不是赞美诗。歌罗西书3:16说“歌颂神”;以弗所书5:19说“赞美主”。我们向谁歌唱?唯有神。按第一诫命,这是排他的。我们所赞美的不仅是神,也是我们的主——神与我们有关系,我们要赞美祂的创造、救赎和审判。这实际上也是赞美诗歌的三大主题。另外,基督是神在我们面前的彰显,因此,赞美基督,特别是基督的复活,就成为赞美的中心。面向神歌唱,不是抱怨,不是黛玉葬花,不是宋玉悲秋,而是“赞美”和“歌颂”。事实上,歌罗西书3:16并没有“歌颂”和“赞美”一字,而是τ Κυρ和τ κυρ,而强调都归给神、归给主。从这里我们也知道,圣乐与淫词艳曲的区别,更与文革式的假赞美诗的区别。
赞美诗可以勉强划分为个人赞美诗(Individual hymn)与教会赞美诗(Liturgical hymn)两种,但总体上说,赞美诗就是教会赞美诗,或信徒群体赞美诗。也就是说,唱歌的主体是所有信众。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讲这里的道理。第一、“彼此”、“互相”告诉我们,赞美的主体是群体,不是个体。每个人祷告、赞美、感谢神,唱诗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一部分(诗篇5:11)。但我们今天所讲的,主要是教会崇拜的赞美诗(出埃及记15:2)。在这一点上,特别个人性的诗歌不适合主日崇拜。第二、“彼此”、“互相”所包括的个体之间是平等的,就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说教皇体制偏离了真理,赞美必须把会众全部纳入、当然,这与唱诗班的引领并不矛盾。但总的原则是,会众要参与到崇拜赞美中来。路德会强调Liturgical responses,无论读经、圣礼还是唱诗。其神学重点在于,鼓励会众参与主日崇拜。轮换唱诵stanza也出于同样的目的,会众(the congregation)、唱诗班(the choir)和器乐(organ)可以同时参与,但会众一定是中心。Psalms常以会众参与为主。以会众为中心的赞美要求诗歌必须在音乐和思想上力求简单化。教会不适合特别复杂和晦涩的音乐。赞美崇拜的带领人或助理同工需有音乐方面的装备,而带领人必须是被按立的“执事”。第三、“教导、劝戒”,这意味着诗歌本身具有福音的功能,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都有助于深化听众对真理的理解。因此赞美诗应与主日崇拜的经文主题、圣礼相一致。比如,在“受难节”就不适合唱特别欢快的歌曲。显然,过于滥情的诗歌不可能有“教导、劝戒”的功能,或者让人不知所云,或者反而引人犯罪。“听了一首淫词艳曲,他浑身增加了无穷的犯罪力量”。第四、口唱心和,这要求信徒是同感一灵,基本信仰是一致的。如果人们所信仰的都不同,在一起赞美是很荒唐的。
歌罗西书3:16与以弗所书5:19共同一致地把赞美诗划分为三类(当然,我们不能说这就是赞美诗分类的定义)。首先是诗章:ψαλμ,a striking, twanging,管弦;动词ψλλω有引起波动之意。可特指圣经上的诗篇。诗篇在教会崇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次是“颂词”:μνο,1) a song in tithe praise of gods, heroes, conquerors;2) a sacred song, hymn。一般译作hymn;就是狭义上的“赞美诗”,是人创作出来专门赞美上帝的,是唱给神听的。中国古典文学的“词”就是“歌曲”的意思,和合本是按这个传统对译的。赞美诗不限于诗篇,比如Canticles来自圣经经文,如Magnificat。也不限于圣经经文。路德教会基本上有五大类赞美诗,这是从中世纪教会五大弥撒曲中发展过来的:hymns of the ordinary of the service;psalm hymns;hymns of the offices(圣事、早祷、赞礼等);sacramental hymns;hymns of the church year。在对传统赞美诗继承的同时,路德会特别突出了de tempore hymns,就是Hymns of the Day。这首赞美诗十分重要,它是与这个主日崇拜的圣经经文,特别是证道的福音经文相关联的。我们有时候不理解这首诗歌的重要性,乃是因为,我们所选的Hymns of the Day无助于理解证道经文。一般来说,起始赞美诗是一首,结束赞美诗是一首,但重点在Hymns of the Day。Hymns of the Day一般是在读经之后,主日证道之前。第三、灵歌:δα πνευματικα(δ πνευματικ),spiritual songs。δ的用意比较广泛,原意是a song,、lay(短叙事诗)、ode(颂歌)。它不仅指赞美的歌曲,也包括受圣灵感动而唱出来的叙事歌曲,不限于圣经,也可以不限于礼仪。但它一定是从圣灵来的,不是从情欲来的。什么是从圣灵来的,可以详细参考“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5:22-23)。一些特别纵情和躁动的歌,不属于灵歌。二泉映月和摇滚乐不适合做教会歌曲。此外,包括对乐器没有强调。主要为唱诗伴奏。个别时候可独奏:崇拜开始(会众进入)独奏,在收取奉献的时候,以及会众离开的时候。像唱诗班一样,伴奏是崇拜仪式中的辅助部门,不能夸大它的功能,特别是禁止过分的音乐炫耀和表演。我们也可以按“素歌”的传统解决我们教会的“司琴”问题。在路德会的传统中,没有什么特别的乐器被禁止,但风琴是主要的。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15b中说,“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这似乎确定也见证了基督徒唱诗的原则。赞美诗首先是“属灵的”,这使赞美诗歌与所有的歌曲区别出来。按照我们的崇拜神学,赞美诗同样是从神来的,是神所赐的。人类都有说、唱的恩赐,但基督徒要向上帝唱新歌。诗篇96:1-4,“你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要向耶和华歌唱,称颂他的名,天天传扬他的救恩。在列邦中述说他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他的奇事。因耶和华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他在万神之上当受敬畏”。没有经历救恩的喜乐的人,是不能理解也不愿意唱新歌的。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悟性。νο:the mind, comprising alike the faculties of perceiv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those of feeling, judging, determining。中文把这个字翻为“悟性”,实际上,更准确地应该是“理性”,甚至是“知性”。这个词不仅与迷信和混乱对立,也与滥情相区分。赞美诗首先必须是能被理解的,是已经被理解了的;然后也应该是会众能听明白的。理性也不等于高度的专业技巧。灵恩派的一些“方言”式的“赞美诗”,以及天主教一些阳春白雪式的“花腔”,都不是真正的赞美诗。与此相关,唱诗班有三大工作。第一是领唱。唱诗班的带领,整齐,同心合意,动员会众的情绪。唱诗班首先需要训练。特别是Hymn of the Day。唱诗班的工作不是面向会众“演唱”,而是带领会众合唱。第二是轮唱。第三是attendant music,大约相当于背景音乐,如圣餐时的赞美,主要由唱诗班完成。至于怎样选择符合灵性和理性的赞美诗,这是我们下一课的内容。愿你们平安。
任不寐,2011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