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七课:形象(路9:28-36)

      路加福音第七课:形象(路9:28-36)无评论

亲爱的主,愿我们在你眼前蒙恩,因你一直安慰着我们的心。请你的灵趁夜更未换,将我们眼睁开,为要思想你的话语。阿们!

今天学习路加福音9:28-36节,传统上叫“登山变象”。我们先来读这段经文:

28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29 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30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两个人,同耶稣说话。31 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32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见耶稣的荣光,并同他站着的那两个人。33 二人正要和耶稣分离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却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34 说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他们进入云彩里就惧怕。35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有古卷作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36 声音住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当那些日子,门徒不提所看见的事,一样也不告诉人。

今天的学习内容这样安排,一方面是逐句查经,另一方面是对该句经文的一些神学阐释。这样一来本课的内容在逻辑上就比较简单,我们可以按经文顺序将课程划分为以下9节,每节经文为一节。

(一)

28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

“这话”记载于路加福音9:18-27,主要内容是彼得认信耶稣是基督,而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可将这事告诉人;并第一次预告受难,同时耶稣宣告了十字架道路:十字架在神的国之前,他自己和门徒都要走这条路。“登山变象”随后就是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的“十字架道路”,所以这段经文将基督以及对基督的认信和十字架道路紧紧连接在一起。

“八天”在这里有重要的神学含义。在新约中,与此平行的经文是约翰福音20:26 过了八日,门徒又在屋里,多马也和他们同在,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说,愿你们平安。那里讲述的是耶稣复活之后的第八天。不过我们对照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的相关记载,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因为那两处记载的皆是“过了六天”(马太福音17:1;马可福音9:2)。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马太、马可的计算方法是犹太的,而路加则是按“希腊-罗马”的方法计算的。“第八日”就是“主日”,也是一周的第一日。这一日在教会传统上被视为重新创造的日子,也是耶稣复活的日子。

彼得,约翰,雅各,三位门徒不仅在历史上是最重要的,这里的记载更是让这三位作见证。“山上显荣”更需要见证。也就是说,“登山变象”首先是一件历史事实。当然这“山”有其神学含义(亦可参考路加福音6:12)。在旧约中,山是神向以色列人显现之所:西乃山(何烈山)、摩利亚山(锡安山)、迦密山、亚拉腊山等;在新约中,“神的山”或“圣山”分别聚焦在耶稣死难地各各他和升天地橄榄山。不过若想理解山的这种“象征意义”,最好返回创世记。创世记1:1-2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而在创世记1:9,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我们看见山乃是对“渊面黑暗”和水的超越或否定。关于这一点,在创世记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中更为清楚,“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创世记7:19)。一方面,洪水代表着对罪的审判,因此这世界的“高山”无一幸免(申命记12:2);另一方面,神应许一位救主在高山上拯救人类(诗篇2:6;87:1)。魔鬼知道神的计划,所以,“魔鬼又领他上了高山,霎时间把天下的万国都指给他看”(路加福音4:5)——然而耶稣怎么说呢?“我的国不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耶稣站在世界的山顶之上,打开 天国之门。“圣山”与中国的山林文化或山水崇拜毫无共同之处,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二)

29 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

“正祷告的时候”,这句话再度显示为什么路加福音被称为祷告的福音,而基督在这里是祈祷着的基督。不过我们本次的释经重点在这句话上:“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换言之,耶稣的整个“形象”(面貌和衣服)改变了。“改变”(ἕτερον)这个词是个形容词,原意是指两者中的另外一位(the other, another, other)。首先我们按字面和语境来理解,这个词说明着耶稣的神性和荣耀。其次,我们可以在神学上将“登山变象”放在整本圣经的大语境中去理解,耶稣就是另外一位亚当。创世记1: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但由于人类犯罪,人本来的形象已经破碎了,事实上,人已经丧失了神的形象,成了撒但的仆役。进化论以及一些文化赋予了人以动物的形象,这种努力一方面表明人在犯罪道路上的进一步迷失,另一方面也深刻说明着人类一直盼望恢复形象,以及靠自己返回最初形象之不可能。人类追问自己的形象实际上就是寻找创造自己的神。于是旧约一直把神的形象放在预言之中,直到耶稣登山变相得以成全。申命记4:12 耶和华从火焰中对你们说话,你们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像。这缺憾如今成就了,因为“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歌罗西书1:15);“基督本是神的像”(哥林多后书4:4b)。耶稣登山变相,不仅说明耶稣就是三位一体的神中的一位,也表明了这样的救赎真理:人的形象在亚当里失丧,如今在耶稣里恢复。

“衣服洁白放光”,这本是人的最初形象,这本初形象如今在罪所统治的世界里,显出与众不同的光辉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场景和耶稣复活后的场景非常相似。路加福音24:4 正在猜疑之间,忽然有两个人站在旁边。衣服放光。路加福音将登山和复活两个主题作为平行结构进行编辑的,这是一个证明。与此相关的平行叙事还包括:两个人在荣耀里对照两个人在坟墓旁(路加福音9:30;24:4);预言受难对照在耶路撒冷的应验(路加福音9:31;路加福音22-24);彼得、约翰、雅各害怕对照几位妇人的害怕(路加福音9:34;24:2-5);从云里的声音对照天使向妇女们说话(路加福音9:35;24:5),等等。路加的神学用意很明显:登山预告了复活。

(三)

30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两个人,同耶稣说话。

耶稣周围不仅是使徒,还有众先知。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亚代表先知,律法和先知构成旧约,因此,整本旧约就这样“形象地”指向基督,或者说,基督就是律法和先知的总结。不过摩西和以利亚同样也预表着耶稣的受难和复活。上帝亲手埋葬了摩西(申命记34:6);而神用旋风接以利亚升天(列王纪下2)。摩西和以利亚都和“山”的关系密切,启示在他们中间,延续着上帝关于恢复人类形象的计划或最后的献祭。

关于摩西,“神说,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出埃及记3:12)。关于以利亚:“他就起来吃了喝了,仗着这饮食的力,走了四十昼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华对他说,你回去,从旷野往大马色去。到了那里,就要膏哈薛作亚兰王,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列王记上19:16-18)。以西结书39:17可以视为关于众先知的总结,也是关于耶稣受难的预言:“人子阿,主耶和华如此说,你要对各类的飞鸟和田野的走兽说,你们聚集来吧,要从四方聚到我为你们献祭之地,就是在以色列山上献大祭之地,好叫你们吃肉,喝血”。

有释经者建议,这两个人的出现也是为了满足旧约律法中关于“两三个人”有效见证的需要(参考申命记17:6等)。事实上这句经文中“忽然”一词(Behold!)有特别重要的提醒意义,若翻译为“看哪!”,更能够反应这种见证意义。

(四)

31 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

“他们在荣光里显现”,也意味着他们在基督里已经恢复了人的形象。他们“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可以将这句话视为本段经文的核心信息。这一核心信息集中在“去世”一词上。其实“去世”一词在原文里不是别的,乃是“出埃及记”,就是τὴν ἔξοδον(ἔξοδος,the exodus)。换言之,他们“谈论耶稣出埃及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或者更准确的说法,他们正在讨论新出埃及记。首先,我们可以回到“第一场天国会议”,就是三位一体的神讨论“按我们的形象造人”的时候。这里,另外一场天国会议正在召开,讨论的话题是,重新按基督的形象造人。这新计划将在耶路撒冷成就——耶稣首先要像逾越节的代罪羔羊那样献上,这就是他在耶路撒冷的遇难和受死;然后他将带领选民离开罪辖制的世界,这就是他在耶路撒冷的复活和升天。在整本旧约中,出埃及记一直是上帝对选民最伟大的拯救行动,而今,这拯救就是在基督里神的选民进入新的应许之地——天国。

彼得是这一事件的见证人或目击者,我们来看看他事后是怎样解释的:“我以为应当趁我还在这帐棚的时候提醒你们,激发你们。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并且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后,时常记念这些事。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彼得后书1:13-18)。注意,彼得使用的“去世”一词,原文就是(ἔξοδος)。

(五)

32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见耶稣的荣光,并同他站着的那两个人。

但是那时候的彼得并不是后来的彼得,那时候他是在灵里沉睡着的普通人。他们看见了,却不明白。让我们感谢圣经作者的诚实,从彼得的生命历程里,我们这软弱的人被祝福着,被宽恕着,被鼓励着,直到圣灵在我们里面作满了祂的工,如同在彼得身上所成就的。所以在解释彼得的所有故事的时候,讲经者决不应该嘲笑他的软弱和愚鲁,因为在他里面我们当看见了自己的软弱,更看见神对我们自己的怜悯和爱,。

(六)

33 二人正要和耶稣分离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却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

我们在这里再度为彼得的软弱感慨万千。弥赛亚是人类的千年盼望,如今降临了,彼得,包括整个人类不可能靠自己的理性接受一个要走十字架道路的弥赛亚;他们盼望的就是这荣耀能留在自己的生命里,留在现实世界。彼得的疲惫代表了整个人类的精神状况,人等候自由和福音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盼望救主能在世界上给他们带来荣耀和安息。事实上,人类的一切文化和哲学都到此为止。基督教与众不同之处也在这里:基督到来并不是要在世界的山顶建造令人羡慕的帐棚,而是要走十字架的道路。没有十字架就没有基督教。

所以当人的文化停留在山顶的时候,或者当人类文化自以为走到尽头、一览众山小的时候,耶稣却从人的尽头,从“远方除了遥远以外一无所有”的空无处,返回世界。这新世界,同样是从无到有中创造出来的。人类的思想家总是大言不惭地宣告自己“把一切都看透了”,而基督教不仅真正“把一切都看透了”,而且还要从那里出发,借着十字架将一切重建。

然而彼得代表着这样的大众观点:要基督却不要他的十字架。这是世界的基本原则,这是今天一些教会的普遍状态。基督在这里却把十字架放在天国之门的前面,不通过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宗教和哲学都是关于上山的文化,他们不想从那里下来,因为那里满了荣耀。然而基督教认为,人的形象的改变无法在山上真正完成,所以“耶和华的使者第二次来拍他,说,起来吃吧。因为你当走的路甚远”(列王记上19:7)。帐棚本是基督徒在地上的寄居所,但彼得或世界的宗教把这临时住所改造成终极目标。世界成了目的,真理成了手段。“三座棚”代表着“三神庙”那种文化,但这不是神的道路。

(七)

34 说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他们进入云彩里就惧怕。

神覆盖或否定了彼得的“天国理想”——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神的软弱总比人刚强。云在旧约语境中同样代表神的临在(出埃及记13:21-22;14:19-31;19:16;33:9-10;40:34-38:列王记上8:10-11;路加福音1:35)。“说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所谓选民,就是神单方面的恩典临到的罪人,他们一样是有缺陷的人,却因这恩典被神找到,特别是当他们未经启示信口开河,而神将大大使用他们的时候。神否定人,是人被找到最充分的证据,从来没有被否定的信心根本不是信心。

“他们”是谁,一直有争议。有解经家认为他们包括现场所有的人,而其他人则坚持认为仅指耶稣、摩西和以利亚(这两种观点分别依赖于路加福音早期的两个不同版本)。我个人的看法是,最后这种观点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耶稣、摩西和以利亚”没有理由“惧怕”。而联系上下文,我相信他们仅指三位使徒更为恰当。这恐惧和旧约中人在神的面前的状态是一致的,彼得们像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样颤栗在神的面前(出埃及记19:16;20:18)。不仅如此,“他却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彼得更有理由惧怕神,因为他在真理面前为自己的无知和轻率感到战兢。这是山下搞偶像崇拜、铸金牛犊的以色列人心理状态,由于混淆天国和世界的界限,他们在神的审判面前自知有祸了。

(八)

35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有古卷作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

然而在基督里,神的愤怒没有像西乃山下那样临到他们:“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看这百姓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出埃及记32:9-10)。正相反,我们在这里重新看见了耶稣洗礼那一幕,因为在耶稣的洗礼中,以色列人获得重生。神指着自己的儿子“放过了”以色列人。不仅如此,神将彼得的意志彻底扭转过来,叫他以基督的心为心。其实彼得是希望耶稣听他的计划,但神告诉人,“你们要听他”。这里的动词是“present imperative”强调人要一直地、继续地听从基督。我们在这里看见人与神的冲突,是人本还是神本。这也是人理想中的救主和宗教与神的道路的冲突。一言以蔽之,我们从每一个毛孔里都发出一样的声音:我不要十字架。这种冲突在教会里面同样存在,就是我们总是希望利用神,希望神按我们人的意思来,希望真理按我们的理解来解释。神将这种人本观念彻底推翻,但是“你们要听他”确实为了拯救罪人,这种顺服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道路。

基督徒被从世界分别出来,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你的生命中有了“他”,而他取代“我”成了标准。这是一个“舍己”(deny yourself)的过程,这就是十字架道路的开始。这个他并不是“别的人”,所以神本主义并不导致人对人的奴役,而直接关系到人和神的关系。人为什么要顺服神,因为祂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所以我们再次感谢彼得的反省:“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如同灯照在暗处。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直等到天发亮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才是好的。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从前在百姓中有假先知起来,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师傅,私自引进陷害人的异端,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自取速速地灭亡。将有许多人随从他们邪淫的行为,便叫真道,因他们的缘故被毁谤。他们因有贪心,要用捏造的言语,在你们身上取利。他们的刑罚,自古以来并不迟延,他们的灭亡也必速速来到(原文作也不打盹)”(彼得后书1:18-2:3)。我们站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听他”还是听我们自己,私意还是神意。神的答案是简单的:“你们要听他”。他说了什么呢?就是开头的“这话”(路加福音9:18-27)。

(九)

36 声音住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当那些日子,门徒不提所看见的事,一样也不告诉人。

“声音住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神的声音因耶稣而止住了。一方面,耶稣就是神的话语,另一方面,他自愿与罪人等同,神在他身上熄灭了圣怒,在他身上开始执行着拯救的计划。门徒虽然不明白但他们顺服了神的旨意,“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立起帐幕”(出埃及记26:30)。更重要的是,“十字架上的弥赛亚”这一福音不是世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这拯救是神单方面的作为,不需要人的同工——在十字架的道路上,使徒在沉默中顺服,也在沉默中思想,还有,疑虑重重。“当那些日子”,我们都有过“那些日子”;但那些日子同样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日子——即使在我们疑惑和摇动的时候,祂的拯救计划并不摇动,祂在我们身上的旨意并不摇动,而神的旨意不是我们“那些时候”能明白的。

“声音住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耶稣一个人站在地平线上。这个新时代是以神的儿子被钉在十字架为标志的,世界撇下基督一人,而所有的罪责将加在他身上。他要走一条没有一人理解和明白的道路,连天上的声音也停下来了,直到复活之前他被“人神共弃”。他孤零零的,在天地之间,从山顶到骷髅地,古今一人。阿门!

任不寐,2008年6月10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