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网友:关于圣餐“你们当如此行”的进一步说明】
1马太福音应该是跟随马可福音的记载,在主设立圣餐文中并没有“你们当如此行”这句话;因为这两卷福音书聚焦的是耶稣的“行”,而不是教会的如此行;因为当时还没有教会,更无需论及教会的圣餐礼。路加福音和哥林多前书都是保罗从主那里领受的教导,旨在建立教会的圣餐礼,此时包括哥林多教会在内,众教会在罗马帝国正在兴起。
2尽管如此,路加福音和哥林多前书三次提到“如此行”,仍然同时指向了两大事实:第一,保罗两次教导“你们”效法基督舍命的如此行,“你们”应当以这种行义或效法主的死来纪念主(路22:19,林前11:24);第二、一次是教导“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林前11:25),这虽然可以视为是仪式上的如此行,但这个仪式本身仍然内涵了基督的流血牺牲。即圣餐仪式的吃喝不是日常的吃喝(林前11:21-22)。圣餐中的吃与喝只有一个目的:“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31)。为荣耀神而行,就是后文如此行的题中之意。
3这个荣耀神与殉道相关(约21:19)。所以哥林多前书11:26总结说:“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即仪式中的如此行,只是为了带领教会藉着圣餐仪式重新经历主事实上的舍身流血和末世复临;这个“重新经历”不可能仅仅停留在仪式上。所以主又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可10:39)。“你们也要喝”可以平行“你们也要如此行”。最终,我们靠行义的如此行,而不是弥撒中的如此行,站在审判台前(启20:12-13,约5:29)。
4不仅如此,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的圣餐背景中,仍然内涵了教会将要跟随基督“如此行”的教导:“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9,可14:25)。在父的国里与你们同喝新酒这个异象,应该指从基督复活之后在教会中与圣徒的同在开始,直到世界末了,这个“同喝”既指向仪式中的同喝,更指我们与基督的同死同活(罗6:8,提后2:11)。
5圣餐对基督而言,是神的行动,为人舍命流血。圣餐对信徒而言,归根结底是藉着仪式教导我们自己,效法耶稣的死。而这一真理,不仅贯穿圣经的始终,恰恰铺垫在哥林多前书第4章,如同哥林多前书11章圣餐论的序言:“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4:11)。另参腓立比书3:10,“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6希伯来书核心部分强调基督的献祭终结了所有旧约的献祭仪式(5-9章);但希伯来书最终目的是教导我们跟随神子治理全地,免得我们成为“天使”(1-4章);并且为此只能效法基督的死(10-13);“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13:13)。圣餐中的“这杯”在圣经中有特殊含义。对外邦人而言是神忿怒之杯或苦杯;对信徒而言是福杯和救恩的杯:“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诗16:5)。
7即我们始终在基督的“这杯”中有份,无论宣告神的愤怒,还是最终进入羔羊的婚筵,都必然经历主所经历的“苦杯”,必有该撒希律的士兵或差役用醋和苦胆作酒给你喝。所以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就是在圣餐背景之下,主耶稣自己立即用行动两次解释了“你们也要喝”的“这杯”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太26:39);“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阿,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
8主流基督教之所以是邪教,首先表现在圣餐中的“如此行”被仅仅锁定在弥撒戏剧或宗教仪式上,而阻断了“同喝”所指向的效法行道。其次,魔鬼恶意制造了深奥之理,借此掀起了宗教战争;从而使耶和华的军队自我消灭,为该撒和众王占据全地败坏世界不战而屈神之兵。圣餐的深奥之理就是所谓的变质说、同在说、象征说即三大歪理邪说及其内战或军演。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重点讨论的是“你们当如此行”,而非“记念”主藉着圣餐表明的救恩和赎罪。事实上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强调的正是“赎罪祭”这一真理;而路加福音和哥林多前书11章同时转向了教会的效法行动。基督教重建的意思至少是:退票;撒但,退我后面去吧。起来,我们走;你吩咐以色列往前走。所谓两个十字架,就是圣餐中的“你们也当如此行”。主釘十字架,我们也要走十字架的路。所谓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