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整理:2024年3月24日,回家的路(来11:8-21)

提要:谁恐怖袭击了莫斯科音乐厅:普京,暴虐和撒谎的恶兽。两场回家的死路相逢:网飞科幻《三体》与文革余孽习近平。试探亚伯拉罕及其子孙:人类四大古代文明的乡愁歧路。

相关讲章希伯来书第29课:你的家乡在哪里(11:8-21)

相关视频

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是棕榈主日。棕榈主日的这个画面最早可以追溯到这幅名画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就是亚伯拉罕一家启程,从迦勒底的吾珥进入应许之地迦南,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今天的福音经文,约翰福音14章,主耶稣说,那条路你们知道。我们怎么知道呢?至少我们可以藉着亚伯拉罕回家的路,认识我们应该走的回家的路。

有很多文学来描述回家的路,或者说来描述人生。我们怎么来定义人生呢?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回家之旅。再也没有圣经这个异象更能揭示生命、生活或者人生的本质和它的意义了。

谈到回家,中国人或者说汉语思想、汉语文学博大精深,甚至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思乡、回家这个主题上,都创造了更丰富的作品。这很奇怪。我们很少能够在移民澳洲、北美、南美这些地方,在罗马帝国的后裔身上,在欧洲的移民后裔身上找到这种乡愁。你很少能够在这样的欧美文学里面看到这样的思乡主题。比如说美国有一个什么伟大的作家,写一写他如何日夜思念欧洲的故乡、德国的故乡、法国的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巴黎”。很少有这种现象,这很奇怪。但是你纵观汉语文学数千年而言哪,“乡愁”是不变的主题。从先秦诸子到汉赋、明清小说、唐诗宋词,大老爷们谈起乡愁,不绝如缕。每个人,或者说特别是中国人,为什么充满了这么浓重的乡愁?有深刻的圣经的背景、神学的根源。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人的回家的需求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天命。圣经讲述了两场回家之旅,可能每个人都难以脱离这样的一个框架。第一,就是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这是从一个家到另外一个家的旅程。第二场回家之旅,就是从伊甸园到应许之地的回家之旅。然后我们就看到这两场回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一个家出发到另外一个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充满了矛盾,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决定了人可以因此被分为两类人。第一类人就是离开家,却没有找到新家的人;第二类人就是离开家,幸运地找到了新家的人。

第一类人就是中国人,就是中国文学乡愁真正的根源。什么叫乡愁呢?前些日子我去蒙特利尔有一个卖文房四宝的地方,为了装点一下我们的图书馆。在那个地方的大堂的正中央悬挂着那个店主自己写的一幅条幅,就是乡愁。我看了以后,颇有感悟。“乡愁”是三个因素造成的。

第一,就是离开家,却没有找到新家。我们读过乡愁的经典作品,当然是余光中的《乡愁》,我不去重复它了。还有一位假诗人,叫毛泽东。是不是他写的?我不知道,有可能吧。叫“孩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离家了,他找没有找到家呢?没有找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是青山”。最终没有找到家,这是产生乡愁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离开家了,离开原来的家了,也没有找到新的家园,于是就天天想回去,但是怎么回也回不去了。很多年以前,我好像写过一篇文章的题目叫《离家是一去不复返的旅行》。“离家是一去不返的旅行”,什么意思?就是你再也回不去了。你即使回去,那个故乡、那个家已经不再是你原来的那个家了。鲁迅写的《故乡》很深刻地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回不去了。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家乡都被共产党和习近平拆迁了,所有的家乡都被拆迁了。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心境改变了,或者故乡改变了。总而言之,你不可能再回去了。这是乡愁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想回也回不去了,这真是很悲苦、很悲苦的人生悲剧。

第三个原因,因此就造成了极其普遍的客死他乡。所有中国人的人生、无神论者的人生,他们共同的结局就是客死他乡。

我再说一遍,中国文学的乡愁,三大根源。第一,离开家,却从来也没有找到新的家乡。第二,找不到新家又回不去了。第三,于是普遍地客死他乡。这是解释中国古典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乡愁主题真正的答案。

但是感谢神,还有另外一批比较幸运的一小群人,就是我们。我们离开了家乡,找到了新家,并且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这个家乡的轮廓、这个天家,一天比一天清晰,一天比一天真实。虽然它还没有完全地降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没有完全地成为我们的生活,但是它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就是你们,就是我们彼此成为了对方的家人。我们离开了血肉相连的父家、本族、本地,但是,我们遭遇了一个真正的奇迹,那就是遇到了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但是被定义为弟兄和姐妹的一个新的家庭。这种遭遇美好,这种遭遇真实。它让我们知道神指着亚伯拉罕所讲论的回家的道路,正在成为我们新生命、新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断地从中给我们提供关于人生新的意义。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避免第一重人生悲剧的重演,来坚持我们继续回家的路。要解决这个难题,不仅要重新解释今天希伯来书这段经文,我们还要回到创世记的相关背景当中去,去看一看亚伯拉罕为什么要带领家人开始这场移民?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家,进入一个新的家呢?翻到下一页。

亚伯拉罕为什么要启程呢?创世记12章,神对亚伯拉罕有一个呼召,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方去。圣经好像本身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如果亚伯拉罕一家人活得好好的,神不可能有这样的呼召,一定有已经显明的原因,我们好像没有把它重视起来。我们需要回到亚伯拉罕启程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中去,然后来讨论他离开、他移民、他回家的原因。

为什么要离开?因为他所居住的那个环境被咒诅了,是一个充满了强暴和死亡的地方。创世记6章11节让我们看见的第一场漂洋过海的移民,原因是世界在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挪亚开始启程。那是一场移民,那是一场第一次的哥伦布漂洋过海的回家之旅。那个家,一个方面,在方舟;另外一个方面,在方舟之后的新天新地的希望之上。地上满了强暴,公义荡然无存,恶人作王,我们只有移民,只有回家。那不再是我们的家了。

2024年发生了很多的事件,再一次把我们带到了“地上满是强暴,人们终日思想都是恶”的那种绝境。邯郸孩子杀孩子,这是中国式的霸凌。邯郸就是中南海的缩影,习近平怎样霸凌李克强,邯郸的孩子就怎样霸凌邯郸的孩子,没有区别。然后上个周五,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165枚导弹和无人机,伊斯兰国用机枪瞬间杀害了至少143位莫斯科人。公义也罢,报复也罢,上帝使用以暴制暴也罢,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地上满了强暴”。这个强暴还有一个很具体的画面,我不知道大家看见没有,就是俄罗斯的军队抓住了犯罪嫌疑人,拍成视频,就是当场割掉了其中一个罪犯、一个嫌疑人的耳朵。这是特别生动地告诉我们,地上满了强暴,人类必须启程。我们要离开这样的世界,到神所应许的新家去。离家就意味着对这样的一个世界、这样的故乡,彻底地绝望,彻底地弃绝。没有指望,完全没有指望。

很有趣啊,就是从一个地上满了强暴,然后开始启程的这样的一个文学叙事,在同一周震撼了中国。你们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事吗?中国有一位叫刘慈欣的作家。好吧,他写了一本小说,三本小说啊,叫《三体》。其实《三体》呀,描述的是回家之旅。一场地上满了强暴的文革,塑造了一个向外星寻求家乡的一个人的灵魂。这个女人叫“叶文洁”,她其实有一个另外一个名字,叫习近平。就文化大革命的残暴,实际上塑造了一个寻找新的家乡的人格,但是这种寻找新家的人格不一定是寻找神所应许的地方。她要寻找一个更残暴的家乡,来替代文革式的残暴。于是叶文洁成了三体人在地球上的内应。但是无独有偶,更残暴的三体人世界也开始宇宙移民,把地球当做了它移民之地。这两场移民遭遇在一起了。一个要离开文革式的残暴,一个要离开宇宙星空当中的某一个残暴的故乡,要去一个他们自己的理想之地。这是对圣经一种拙劣的模仿或者深刻的记忆,就告诉我们说,当地上满了强暴的时候,所有的人心都被搅动起来,要去寻找一个可以安息之地、移民之地,一个新的家乡。

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原因相同。我们如何知道这一点呢?创世记10章10节,亚伯拉罕离开那个地方,那个统治者可能是那个宁录。他国的起头就是巴别(巴比伦),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示拿就是China,至少发音是一样的。这里面有两个名字需要特别强调,巴别就是巴比伦。以力是……谁知道以力是哪里?以力是伊拉克。但是在挪亚的时代,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中译的有一个古国的名字叫乌鲁克。乌鲁克诞生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可能最早的一部文学著作,叫《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这个英雄,他的事迹和回家有关,我最后会讲这些名著。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概念就是,巴别塔前后,地上满了强暴,暴君、暴民统治,强暴和死亡临到了每一个地球人。是在这种绝境,神伸手搭救了亚伯拉罕一家。我们是在强暴即将临到头上的时候,被神从中国带出来的。你现在回想,但愿你有点后怕,你才会知道这场回家,神是真正的导演。

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看亚伯拉罕是怎样启程的。11章,哈兰死在他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亲他拉之先。这是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吾珥的第一个死亡的信息。这是人类历史以来,除了亚伯被杀以外,第二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哈兰是怎么死的?不知道。病死的也好,那就是被神杀了,或者被他人杀了也好。但是这个事件本身,我想对亚伯拉罕,对他拉这个家族来讲,震撼太大了。这里面明确告诉我们的悲剧信息,就是他在他父亲他拉之前就死了,这是极不寻常的一个事件,而这个事件可能标志着,迦勒底的吾珥或者巴别塔那个文明中心出现了惊人的道德灾变,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是这是一个死亡的催逼。

第二件事情,那就是30节,撒拉不生育,没有孩子。闪族的后裔,或者说人类当中有一个女性,她被夺去了生育的能力,这是亚伯拉罕离开那个地方的第二大背景。女人不生育,意味着什么?咒诅。神咒诅了那里的人,撒莱只是被咒诅的一个代表人物而已。这是亚伯拉罕要离开咒诅之地的第二个证明。

第三件事情,32节,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他父亲也死了,他拉也可以代表主流基督教,这是一个典型的半途而废,他离开了吾珥,但是他没有进入迦南,他死在路上,就是我刚才讲的典型的客死他乡。这很奇怪,你发现这里面有一个词重复,哪个词在重复呢?哈兰。一个哈兰是人名,一个哈兰是地名。这是什么情况?我们讲过,该隐用以诺,用他的儿子以诺给一个城市命名。我们可不可以认为,他拉为了纪念他夭折的孩子哈兰,所以给这个哈兰命名呢?有这种可能性,我不敢确保。但是如果这种可能性存在的话,就让我们看见,死亡,哈兰之死对整个家族造成的巨大的道德阴影。

死亡作了王,覆盖了每一个人。这意味着什么?诸位,这意味着整个的他拉家族都活在这个死亡的重担之下。这是什么情况?这是人类思想的基本状况。关于“死”本身成了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共同话题,我回头还会给大家讲古埃及的最古老的作品。你们可能有人知道,这些作品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叫《亡者之书》、《亡灵书》,关于死亡的咒语或者思考。哈兰,一个死者像邱坛一样压在了人类心灵之上,这个文明的框架像一个巨大的黑阈或者铁屋子,没有人能从中走出去。中国文明就是这样的,我们学习孔孟之道,说穿了就是“死人之道”。因为他们都死了,你明白吗?在所有的这些思想里面,没有希望,没有复活,没有棕榈主日,没有天家。于是神呼喊亚伯拉罕,你起来,你要离开。

我们今天读的旧约经文,这个“离开”很重要,他怎么说“要离开”呢?本地、本族、本家。作为基督徒啊,你要想去天家,开始天路历程,真的不能拖家带口。叔叔、大爷,各种亲族最后一定会把你纠缠至死,使你无法真正地去侍奉神。他拉死之后,我想亚伯兰是决绝了,咬着牙,必须走了。有一位跟随的亲眷,就是罗得。但是其他的家族,他都扔下了。这是亚伯拉罕开始归家之旅、回家之旅最重要的一个改变。于是,希伯来书11章第8到第21节,用这一章最丰富的信息重新解释了亚伯拉罕的启程,或者离开一个家到另外一个家真正的神学含义。现在我们来看今天的证道经文。

第8节到21节,大家先看这段经文的结构。第8节到第12节,讲亚伯拉罕和撒拉怎样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去应许之地。第17节到第21节,再一次讲亚伯拉罕,但是进一步提到了以撒和雅各他们的信心之旅。以撒和雅各这两个名字在第一段经文当中已经出现了,在第三段里面再一次重复。在第一段经文出现的时候,重点强调的不是他们的信心,而是为了证明亚伯拉罕的信心,所以我们可以把雅各和以撒的信心放在第三段里。那么第三段还特别提到了约瑟这个名字。但是约瑟的信仰哪,放到下一个单元。

按照这样一个结构哪,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回家之旅还有第三个家的概念。我说了两个家啊,离开“老家”,然后到一个“新家”,这是两个家的概念。还有一个家,就是“一家移民”。所以亚伯拉罕的一家包括两组关系。第一组关系,就是亚伯拉罕和撒拉,就是夫妻合为一体,共同的信仰,一起移民。然后到了第三段哪,是父子一起移民。亚伯拉罕是以撒的父亲,以撒是雅各的父亲。你要仔细去考察,这段经文讲了五代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约瑟的两个儿子。它就告诉我们,举家移民,一家人一起回家,这个概念是圣经讲的回家非常重要的信息。这和中国的回家、过年团圆正相反。中国的回家的终点是“这一家人”。但是哪,圣经讲的回家是“一家人一起回家”。你仔细想,这区别在什么地方,实在太重要了。也就是说,中国文明的终点实际上是圣经的起点。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几千年还没有开始真正的回家之旅。还没有走就停了,这是悲剧。

那么这个回家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中间13节到16节。这是圣经对家乡前所未有的定义,就是这个家没有人得着呢,我们实际上是住在对新家出于信心的盼望之中。回家是一种盼望,并没有得着这样的家乡,这很重要。回家就变成了“回家之路”,家成了一个旅程。在路上的一个中间状态。这意味着什么,诸位?这意味着对人、对历史莫大的祝福。为什么这么说?一个方面,人活在信心当中,因此,有一个词叫”信仰”。这使我们和其他人类区别出来了,我们不是顾念所看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第二,更重要的祝福是,这个家还没有成型,还没有完全降落,还没有完全到来。那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生活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你知道吗?在主耶稣基督回来之前,在天上的耶路撒冷降临之前,我们对理想世界、理想家园的建造,从来也不会完成。这实在是太伟大的一个祝福了。

所谓的共产主义的描绘也好,对任何一个理想国柏拉图式的梦想也好,都是谎言,我们不知道它有多美。这里只有一个词告诉我们,更美的家乡、更美好的一个地方。这就激发一代一代人去向更美的方向去前进,去努力,去生活,永远不会到达终点,除非主耶稣回来了。我们在这里,为什么要告别教义的狂妄?教义给我们圈定了真理的一个边界。没有边界,真理没有边界呀,诸位。真理没有边界,家乡没有边界,我们一直在路上,生活就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叫真理叫我们得以自由。再也没有圣经因基督的缘故,向整个人类彻底开放了未来。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天空是敞开的,我们的天空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废弃了所有暴君对我们未来的控制权和主导权。我们可以分段来讲一讲这条回家之旅是如何可能的,我们先看第一段。

刚才这三段信息哪,除了从夫妻、亲子和家乡这三个角度结构,还可以换一个结构方法,那就是第一段实际上讲的主题是离开;第二段讲的是到达,但是还没有到;第三段告诉我们,那么怎样去到呢?这里开始讲离开。我这样讲,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抽象,再翻回来,我再跟大家讲啊。这一段讲离开,离开家乡;这段告诉我们,我们看到了,看到了家乡,看到那个地方了。这一段告诉我们,那怎样去呢?第一段讲离开家乡,第二段讲仰望家乡,第三段告诉我们从这个家到那一个家的到达的方法。

我讲第一点和第二点你们都能理解。第三点,我为什么这么讲呢?从这个家到那个家,怎样才能去呢?怎样才能去,诸位?一代一代人出于信心,前赴后继地坚持。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代一代的以撒、雅各、约瑟、以法莲、玛拿西都要秉持亚伯拉罕的信仰。这意味着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回家之路不可缺少的一环。诸位,你想一想吧,就从亚伯拉罕,从以撒开始,一直到2024年,每一代基督徒都是回家之路不可缺少的一站,需要我们去坚持,需要我们去努力,需要我们血肉相连。每一站都不可缺少,就意味着我们的家藉着我们又多了个家人,这个家又多了一种可能性,又更加地完备一点,完备了一年,完备了一步。所以每个家人真的都不可缺少。换句话来讲,怎样从这个家到达另外一个家呢?那就是千百年来,每一个基督徒都是这个回家之路上的一小段旅程,我们太重要了。你说我不做这块旅程了,那这就是一个缺口,这就是一个深渊,不可或缺啊。所以你看启示录讲新的耶路撒冷,每个砖镶着宝石,那些概念是什么呢,诸位?那些概念就是我们。这个家是这样建起来的,真是很美好,历史有了意义。对不对?每一代人有了意义呀。

好吧,我们现在来讲回家开始的过程。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我总结一下,我们怎样离开中国,离开家乡,离开祖国,开始天路历程,开始信仰之旅或者回家之路呢?五大条件。第一,因着信。你相信,你相信神的话,有了信仰。第二,蒙召遵命。有人呼召,有教会的呼召,我们去一个地方不是出于自己的决定、自己的盘算,是因为神呼召和差遣。

第三,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异教一个特点就是管你出来,不管你去哪儿,但是神指示我们去哪里。神是怎么指示我们去哪里?就是一步一步地展示给我们。出去的时候哪,还不知道往哪里去。这意味着我们每一步都需要神的引领,每一个地方都要三思而后行。神对我们的回家之路的带领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会发现啊,在创世记12章、15章、17章、22章,神不断地临到亚伯拉罕。在他人生关键的三岔路口,不是像那个京剧的《三岔路口》,那个瞎摸,不是的,神会告诉他你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你要谦卑下来,听神的声音。每一次选择当然都会有道理的,各种道理几乎是对等的,但是只有一个声音很微弱,告诉你,那样走才是对的。细心听神的声音,不要走错。雅各和以撒也一样,特别是雅各到了东方,你也会发现,到关键的时候,神告诉他下一步应该往哪里去呀,保罗他们去出去侍奉传道也一样,对吗?所以第三个条件,就是一路听神的话。你们还记得东方有几个找家的博士,其实他们一路上神一直在带他们的,包括他们回去的时候,他们原来的行程都被改变了,还记得吧?马太福音第2章。

第四个条件,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住帐棚。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采取一个寄居的心态,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寄居不是说你在教会里寄居,而是教会在世界里寄居。我们不能把教会变成一个上山下乡的地方啊。“我大城市来的,给你们脸了,我跟你们待一段时间”。不是的,我们要去,我们自己要对这个世界采取一个寄居的态度。教会在世界里,主耶稣道成肉身,但是神有句话说哪,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所以不要变成世界的一部分,教会永远不要变成一个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教会变成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就会追求像世界一样那些大而全的大教会,我们不要那个东西,所以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教导自己的儿女要持守我们的信仰。我没有别的意思,我是心疼教会这么讲。每次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就会想到英文堂。诸位,这些年啊,英文堂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我们也很爱他们,除了那些特别不爱我的人以外。这些老人哪,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美好,善良正直,你说他傻白甜也好,反正很多良善,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基督徒美好的品质。当然,他们都恨川普,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谈起川普,加拿大人都恨,恨得不行不行的啊,他们也一样。像我以前说那琳达,讨厌川普,那么可爱一姐妹啊,讨厌川普。但是哪,整个路德教区有一个共同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我们现在99%只剩下第一代路德基督徒了,他们的第二代人几乎整体上都不信了。

真的是很难过很难过。当然这和教义,和宗派教导本身是有关系的,我不展开这个话题了。但是,这样的悲剧会不会轮到我们这代人身上呢?我们这小小的教会身上呢?我们能否按照圣经教导我们的儿女继续我们的回家之旅呢?我们这代人是到不了那个家乡的,这是肯定的,我们必须托付下一代人,继续往前走。那个词怎么说?叫“任重路远”。好吧,这是五大条件,离开家,你做好准备了吗?

第10节,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这个家是神在建造的。马太福音16章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神所建造的,人不可厌弃,人不可拆毁。

11节,我们看这位妻子。“撒拉自己”,特别强调是“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为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传统上的争战、分歧,就是有的版本讲这个“因着信”,不是指撒拉,而是指亚伯拉罕,有这样的版本。我不知道,我个人愿意相信这是撒拉。我这样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根据,就是“撒拉自己”。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一个语境之下哪,能够看见这个一家人移民就是夫妻一体。这是新造的男人和女人,迥别于亚当和夏娃。这是新造的男人和女人,迥别于使徒行传第5章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他们开始一起回家了。

藉着撒拉这个概念,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真理,是什么呢?不仅仅是她相信复活也好,更重要的是生育、怀孕或者新生。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已经年龄很大了,到了一个特别的时候,神因为特别地疼爱我们,仍然让我们有重生的可能,能生出新的生命的可能。我们可以这样来应用撒拉的见证。我说我今年是按牧整整10年。这10年是不断重生的10年,诸位,你们可以作见证,我的很多教导也在更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在更新,不是我们已经都得着了,不是的,会藉着一些生活上的挑战、生活上的压力、身体上的衰弱、教会的某些风波、世界里的某些搅扰,让我们经历撒拉的重生。我说圣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相关的见证人,就是使徒约翰在启示录里面的见证。我们仍然要悔改,仍然要不断地更新。所以藉着撒拉,我们会看见这场回家之旅包含着我们自己不断生出新的生命这样的一个见证。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尽管如此,尽管有了五个条件,尽管还有不断更新的见证,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今生就能够完全到达家乡,我们看第二段信息。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这句话真是让人特别的尴尬,甚至悲凉。他们什么都没得着,信什么呢?这叫主流基督教或者成功神学大为尴尬了。我们在蒙特利尔苦苦坚守了至少10年,我是从2014年按牧算起,今年正好是10年,也是个复活节吧,我不记得了,记不住这些概念。我们得着什么了呢?起初这个规模的教会,现在仍然是这个规模的教会。我们会失去信心吗?我的孩子去了温哥华,温哥华有更大的禾场、更大的教会。有不同的声音最近在呼喊我:“去那里吧”。我说我有一万零一个理由去那里,但是只有一个理由不让我去,所以我不会去。

我们看看圣经这些见证吧,诸位。亚伯拉罕,信心之父,奔跑一生,什么都没得着,在应许之地建了几座坛。约瑟,我们可以说创世记最义的义人就是约瑟,临死的结局就是跟雅各一样客死他乡,他连应许之地回都没回去。其实还有一个所谓的悲剧性人物,你知道是谁吗?摩西。圣经怎么评价摩西?他在神的家是尽忠的。但是你不能进应许之地呀。保罗,余生都献上了,彼得。他们殉道的时候,看见什么了?他个人有什么功成名就呢?使徒约翰,到启示录的时候,还在监狱里,在劳改营,在荒岛上被囚禁。所有这些见证,藉着这段信息,真是让我们醍醐灌顶,让我们重新思想什么是我们的信仰。

我们如果想明白了,你就会进入第二个环节,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不,我们绝不悲观,绝不伤心,绝不难过,绝不沮丧。相反,我们是何等的欢喜快乐,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满足于从亚伯拉罕到基督回来这段时间,回家之旅的那一小段的侍奉和见证足够了,而神从天上,从垂直的方向上来拣选、悦纳和赏赐我们的见证,这就够了,何等美好。我们指着主夸口,蒙特利尔基督教会的历史,我们这小群在这里面不离不弃的见证,像金子一样被神看为宝贵。我怎么可以丢弃这么大的福分,去追逐世人所看为的荣耀呢?不,我们坚持在这个地方,欢喜迎接。

所以,希伯来书2章、3章、6章讲过“家”的概念,讲过亚伯拉罕的这个概念。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基督为神的儿子,治理神的家。家乡在哪里?我们的家到底在哪儿?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祂的家了。我们就是家,我们就是天家。我们换一个词,“坚持”就是“家乡”。坚持就是家乡啊,在希伯来书3章14节、6章15节、启示录2章4到5节,把起初的信心和爱心坚持到底。这些信息共同的来表明,坚持就是家。“坚持就是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用人的常话来讲,你有没有发现过弟兄、姐妹、夫妻这种血缘关系可以中断的吗?没办法中断,当然极端的案例另当别论。就是这种家人的关系,是不可以拆散的,也拆不散的,你想拆散也拆不散的。这是属灵意义上的血肉相连,这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神圣的坚持。坚持到底就是家乡,家就是一种坚持,坚持就是家。

15节到16节,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是可以回去的。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有一个问题啊,为什么“不以为耻”?讲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告诉大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的,就是没有得到所应许的,太可耻了,瞎折腾啊,这群人得到什么了?用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话来说,“你这么讲有什么用?”“你有什么医治神迹吗?有什么大教会吗?”我们今天指着这段经文来讲,我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就是这样。

像我们这样的一条我们所拣选的这条路,我们这样的教会,我们这样的信仰,我们这样领受的重建的异象,不断地会有羞辱我们的声音和局势来逼迫我们,会不会有人经常指着我们的家人说,你们的牧师把蒙特利尔的人都得罪光了?其实他们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你们要觉得可耻,就是这意思,这样的话我听的太多了。神被称为我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神为我们预备了一座城。包括我们的学员,在他们所在的城市和教会遇到了同样的表情,一提起我们这一群人,面露鄙夷,把我们看得像瘟疫一样,我们不以为耻,以神为荣。

好吧,翻到第三段。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让我们的儿女继续走这样回家的路。我们看这种新型的父子关系,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再一次谈到了我们喜乐的生活。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这是新约圣经最明确地告诉我们,亚伯拉罕相信复活,所以献以撒。这个话题我不展开了啊,这是基本的真理。复活节要讲这段信息,也许更重要。

我想强调的是另外一个概念,就是17节一直到21节,这三个父子关系告诉我们回家,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怎样能够持守我们的回家的道路呢?说穿了,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关系,强调的就是要把我们最宝贵的舍弃并且献上。中国人回家过年,你是要买礼物的,对吗?一年把最好的礼物带到家里去,这个道理有点类似。但是,我们这场回家之旅是要把我们最最最爱的,拿出来给神。一代一代基督徒把我们最宝贵的恩赐,甚至财富拿出来都献上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保罗常有,而巴拿巴不常有。巴拿巴前半生积累财富,后半生全献上了,不再去追求生意,追求财富了。他肯定是认为够了,够了。我不知道巴拿巴余生会不会有生存危机。企业结束了,没有生意了,进项减少了,钱都捐了,怎么办呢?在回家的路上,一代一代的保罗,一代一代的巴拿巴,就是这样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回家的道路。我再次想起主耶稣的一句话,那条路你们知道。回家的路,就是把最爱的献出来,这是第一条回家的道路。

第二条,以撒因着信,就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这里面特别谈到了以扫,他的两个孩子都是蒙受祝福的。以撒给雅各和以扫的祝福,以及神指着亚伯拉罕给以撒的祝福,有一个共同的环节,你知道是什么吗?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讲,叫“政治祝福”,那就是在这个后裔当中要有人作王的。所以,回家的第二个条件就是,我们必须把耶稣基督来作王当做一个诚实的、常识的表述,这就是基督教重建的一个基本方面。我们不可以把这个世界交给撒但,交给魔鬼,交给高老庄,我们要让基督按照祂的真理,在地上扩张祂的国度,所谓愿祂的国降临。

第三个方面,雅各因着信,临死的时候,给约瑟的两个儿子各自祝福,扶着杖头敬拜神。有不同的翻译啊,在“床上敬拜神”,我们还是说“扶杖敬拜神”吧。这里面有两个信息。第一个信息,就是两个孩子的祝福。我们知道那段经文,约瑟的意思是长子玛拿西胜于次子以法莲。雅各说,不,以法莲要高于玛拿西。他告诉我们教会当中的一个秩序。如果说以撒对雅各的祝福,指向我们跟凯撒的关系、跟世界的关系,我们的君王的异象。那么,雅各对以法莲更高的祝福这一事实,指向的是教会本身的治理。他就告诉我们主耶稣讲的道理,自卑的必升为高,自高的必降为卑,在后的要在前,在前的要在后。

基督教,我们内部最大的一个威胁、一个危险,或者我们最需要重生的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灵里的骄傲。我们不是在讲鸡汤教那套东西,我们在讲一种真正的谦卑、真正的降卑。我认为最最最最重要的降卑,是什么呢?有两点。第一,就是在圣经面前,让一切教义变成粪土,让我们知道圣经太大太大了,我们只是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第二种降卑是什么呢?要记得我们的讲论、教导、见证、生命、家庭、教会也好,每年都要更新、改变、重生,这是真正的谦卑。如果没有这一点,你猜怎么着?如果没有这一点,我们就跟凯撒、世界完全一样。我们和习近平有什么区别,和共产党有什么区别,和法轮功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我告诉大家,我们真正的区别就是我们的主日程序当中的第一个环节,主啊,我们是个罪人,求祢赦免我们。我们未能尽心爱主,也没有能够尽心爱人如己。我们会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很少去体谅别人生活的难处。这是我的罪,也是我的局限。我不能总是责备人,责备人,责备人,要体谅别人生活的重担、生活的压力,每个人量力而行吧,每个人量力而行吧,这是第一个方面,教会里真正的谦卑。

第二个方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一站呢?没有,没有终点,那就是拄着杖头敬拜神。不瞒大家说啊,释经到最后这一节经文,真是泪如雨下。我们侍奉神,侍奉到什么地步呢?就是颤颤巍巍地走不动了,但是我不丢弃手中的杖,我继续敬拜神,永远不放弃。我们中间有一位弟兄跟我讲,永远不退休,就是这个意思。“杖”,摩西手中的杖和雅各手中的杖,是同一个杖,那就是我们在地上作君王的权柄。回家这条路生生死死、永不止息。这是真正的生命不止,回家不休。

回家或者回家的路,在我们余生,或者说在我们以前的生命当中,遇到过很多很多的试探。我们需要结合今天的这个经文,讲一讲我们怎样胜过这些试探。一个方面,帮助我们的儿女在加拿大,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面,面对这种回家假路的试探。另外一个方面,面对将来我们自己可能面临的这个试探。这个试探来自哪里?就是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在箴言书的这个背景里面,你们会看见总有一位淫妇在十字路口摆摊,搭建帐幕,让你去她那里,告诉你那是回家的路。在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在埃及法老、亚比米勒、非利士人等等等等的环境当中,都有另一条回家之路的试探和诱惑,我们必须学会分辨。

但是日光之下没有新鲜事。事实上,另外一条回家的路构成了所有古代文明共同的文化本色。考大家一下,世界有几大文明?四大文明。这四大古代文明有一个是冒牌的,就是中国,中国挨不上边。我要告诉大家四个古代文明,文明古国,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四条回家的歧路,影响至今,愈演愈烈。在上古时期,他们怎样勾引亚伯拉罕偏行己路,今天他们也怎样勾引整个的时代、整个的人类,离开基督刚才讲的那条路,走另外一条回家,实际上是死亡之路,翻到最后一页。

中国文学史谈乡愁历史的根源哪,一般会追溯到《诗经》的《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被称为中国乡愁之母。到了余光中,到了一个顶点。你们知道,我喜欢邓丽君。其实邓丽君的歌分三大类。男女情爱。还有呢?故乡。回家、小村之恋、回家之旅、怀乡。还有第三类,第三类是赞美自然。回家这条路在四大古代文明当中,呈现了四种不同的试探。

最古老的文明,实际上是刚才我讲的巴别、以力那个地方的古代文明,就是挪亚到亚伯拉罕那个时期。那个时候被称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叫《吉尔伽美什》。我们对应圣经的时间哪,大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你才知道我在说什么啊。你有这个概念就好了,我只讲约数。挪亚的时间大约在主前2700年。两个词,你要分清楚啊。一个是距离现在多少年,一个是主前多少年啊,这差2000年啊,你要记住才能明白,我现在讲主前的问题啊。就是挪亚的时代大约是主前2700年,3000年,这个概念吧。这是个约数,你记住就好了啊。亚伯拉罕是主前2000年,摩西主前1500年,大卫王主前1000年,这好记吧?就500年,500年啊。我再说一遍,亚伯拉罕主前2000年,摩西主前1500年,大卫主前1000年。好,这个框架我们搭建好了,我们看在这三个代表性的人物,在他们回家的路上,魔鬼藉着世界其它的文明,向人类所摆设的另外一条回家之路分别是什么。

第一条道路,就是在亚伯拉罕启程的时候,在挪亚和亚伯拉罕启程的时候,他们藉着宁录所统治的巴别塔文明,给人类贡献了最早一个伟大的诗篇,就叫《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国王,乌鲁克就是创世记10章10节的以力,就是后来的伊拉克,就是迦勒底的吾珥所在的地方,就是亚伯拉罕启程的地方。神在当时在那个地方行了最大的神迹是拆毁巴别塔,但是你知道吉尔伽美什这个君王,他一生的功绩是什么吗?重建乌鲁克的城墙。对他来讲,这意味着什么呢?回家之路就是重建家乡。亚伯拉罕是离开家乡,到另外一个家乡去。吉尔伽美什是重建乌鲁克。这是很奇怪的一个对立。

我们讲应用,现代世界、后来的人类,他们回家的一个方向,你知道是什么?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已经被咒诅和推翻的文明要重新焕发生机,就是我们人类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就让这个曾经辉煌的文明再一次重新得以建造。如果亚伯拉罕一家有这样的一个信仰,他的道路完全不同,你明白吗?他不需要回到迦勒底的吾珥。我一直不是完全明白,雅各又回到东方去找老婆。其实回到中国,回到乌鲁克,回到祖国会有一种试探,“我要把家乡建的更加美好”。上帝真的在这个意义上是很无情的,很决绝的,彻底放弃。在中国的古代文明里面,在所谓的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能不能发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呢?圣经的回答说是No。有没有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呢?有,但是,神让亚伯拉罕全然放弃。吉尔伽美什盘踞在巴别塔轰然倒地的地方,他的理想其实就是乌鲁克文明的复兴。

第二场试探、第二条道路,就是到了古埃及。其实我说的四大文明就是,巴比伦、埃及、希腊和印度,我们现在讲古埃及。大约在主前2100年出了一本书,被称为人类最早的宗教文献The Coffin Texts,可以把它翻译成是《棺木之书》、《棺木文书》,都可以啊。它使整个世界藉着古埃及的文明获得了宗教感和死亡意识。死亡本身被对象化了,这当然比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高明多了啊,古埃及。那这本书出来,后来不断地编辑衍生,变成了我刚才讲的亡灵书,已经到了1500年,到了摩西时代。从亚伯拉罕到摩西时代,古埃及创造了宗教名著,领先世界。

其实我们在圣经当中能够看到这些线索,是什么呢?你发现没有啊,就是雅各和约瑟在埃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结局是什么?棺木,木乃伊。那个不是偶然的啊,那是埃及宗教文化的一个高峰。它寄托着埃及人对死亡及其超越的一个终极关切。换句话来讲,埃及,只有埃及文明把家乡定义为死亡之旅,死亡就是家乡,人死了就是回家了。不仅如此,在《棺木之书》当中透露了大量的信息,就是这一场死亡的归宿,最终的目的是胜过第二次死亡。这第二次死亡让我们看见的就是启示录整全的真理。我们藉着这样的信息,还可以看见另外一个我们一直困惑的问题,主耶稣为什么跑埃及去呢?亚伯拉罕下埃及、以色列人下埃及,我们可以理解。到了主耶稣的时代,一家逃往埃及。这件事很重要,我作为思考题给你们,我不讲了啊。第二个问题、第二条道路,就是回家的路就是死亡。

第三条道路,就到了东方的印度或者伊朗。印度,第一部宗教典籍叫《梨俱吠陀》,这本书有多少内容呢?我花了850美刀买了三卷书,这么高,还在路上。这是进入了21世纪,西方世界第一次完整地把它翻译出来,是牛津大学翻译的。在这之前,商务印书馆啊,或者台湾,好像分别出过两个中译、编译本,也就这么厚,摘选了其中非常有限的内容。所以,它可以成为印度思想的一个源头。在《梨俱吠陀》的这些典籍当中哪,谈到了一个假基督,叫“因陀罗”。他的一生的见证是杀死蛇妖,保卫家乡。我们会看到,在巴比伦的史诗和印度的宗教典籍当中,有一种关于“回家”的一个连带的关系。

第四本宗教典籍,第四本古书哪,是希腊的《荷马史诗》。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主前八世纪。《荷马史诗》两大名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它代表人类的文明找到了另外一个新的家乡,这个家乡就是“女人”。我不展开说了,《荷马史诗》的女人的主角,《伊利亚特》的女性主角叫海伦。她实际上是淫妇的化身,为了她,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废墟之后,一个英雄启程回家了,回家之旅,这就是《奥德赛》或者奥德修斯的故事。奥德修斯的妻子叫珀涅罗珀,这是一位贤德妇人的化身,一生忠贞不二。十年漂泊,十年归乡之旅,奥德修斯终于回家了,夫妻团圆。珀涅罗珀相当于中国的《牛郎织女》的织女,这个名字是“织女”的意思,很有趣。

不仅如此,海伦和珀涅罗珀的这种对立的关系,实际上完全直线平行了圣经当中的耶路撒冷和巴比伦。海伦美到什么地步呢?有一个经典的描述叫“沉船落雁”,不是沉鱼落雁,就是船上的水手,看见她就傻了,就掉下去了。所以,启示录18章,船上的水手看见巴比伦大淫妇被丢在海里,就为她哀哭。圣经有特别多的平行信息,在同时代的文学当中得到了直线的引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个时代是何细亚的时代。何细亚是北国以色列最后一位君主,在他的时代亡于亚述帝国。

人类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我们的家乡到底在哪里?其实从曹雪芹这个例子上我们也能看见,长期以来,女人成为“家”,成为我们在世上伤痕累累、逃避世界、安顿灵魂的另外一个宗教对象,这始于《荷马史诗》。这个想法其实很深刻。自由女神像站在那个地方,是这种史诗般的追求的现代化身而已。我们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们到底在哪里安顿我们的灵魂?爱尔兰有一位文痞叫乔伊斯,写了一部所谓开创了现代文学的历史的名著,叫《尤利西斯》,就是奥德修斯。尤利西斯和奥德修斯是什么关系呢?尤利西斯是奥德修斯的希腊文的发音,仅此而已。这个现代的文学混混成了很多文青顶礼膜拜的祖宗,实际上,他既向荷马撒尿,也在羞辱他原来的天主教或者圣经。他把这位新妇珀涅罗珀描述为另外一个海伦,这是他一个深刻的一个刀笔功夫。

我们可以这样来讲,一个真实的女性可能被文青视为“家乡”,但是,我们需要回到圣经,我们的家乡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我们才会完全回到真理上来。不仅如此,教会本身仍然在一个妆扮的过程当中,所以没有完美的珀涅罗珀,我们一直在回家的路上。用现实当中的女性取代天上的耶路撒冷,这是一个巨大的试探。在这条路上,跌倒的人太多太多太多了。我们需要回到圣经,才可以保持自己不至于失望。以女性甚至婚姻家庭为安息之所和最终家庭的人,注定要跌倒、破碎。所以,感谢圣经藉着亚伯拉罕给我们看见的这一切,要回避这四重离乡的歧路或者试探。

最后说两句中国古书,上古之书。有一首诗表达了关于中国上古文献的一个迷思,就是“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什么意思呢?好吧,你自己去查吧。举个例子,就是最古老的中国文献,据说是“三坟”,是三皇五帝“三皇”创造的,没有人见过。但是,中国人开辟了回家的第五条试探之路,是什么?就是返回帝王,或者帝王术,或者祖国。我们的祖宗是三个皇帝。政治,“祖国”这个词很悖谬,“祖国”是什么?“祖国”和什么对立?祖国和天家对立,祖国就是祖宗的那个国。祖宗是什么?祖宗是罪人,就是主耶稣说的充满你祖宗的罪恶吧。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信息很值得我们重视,“三坟”,“坟”虽然按照甲骨文、金文的解释是指高大的土丘。达官贵人、三皇五帝死的时候才可以住那么大的房子。但实际上,“三坟”这个概念,很有可能和古埃及的《棺木文学》真的密切相关。我一直有一个想象,没有证据啊,就是中国所谓的上古文明,很有可能是从古埃及来的。他们两者不仅共享了象形文字的文明,而且有很多最远古的宗教异象、偶像崇拜,如出一辙。讲到这个地方,还是有些抽象。我现在在这个地方给大家展示的上古之书,在我们的图书馆里都有。

下下个星期六,我邀请大家到图书馆去旅行。由于时间的关系哪,因为我下个主日要去温哥华讲道,所以下个主日我没办法通知大家,我就在这里通知了,欢迎大家去。但是,因为去的人可能会比较多,就没有办法按照正常的主日学课程安排我们那场聚会的时间,所以我可能主要地简单介绍一下,馆藏的、我自己比较中意的14本经典——7本上古之书,就是人类最古老的书卷,还有7本最古老的圣经书卷。剩下一点时间哪,就是让大家去认识一下图书馆的基本结构和周边的环境。有几点要求。第一,就是要保持安静。第二,虽然我们的图书馆很小,但是按照图书馆的规范,吃喝不可以在图书馆进行。所以,要坚持,要忍耐。

我自己预计的儿童主日学青少年组的学习是两堂课,两个45分钟。一个45分钟,指着图书馆拣选的书,给孩子们讲,以我们圣经的立场,怎样来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包括我刚才讲的这些古典名著。第二个45分钟,第二节课,室外做工。就是在我已经汗流浃背建好的蔬菜床上开始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五月初那个主日开始种,那个星期六开始种,下一个星期六去看看那个现场,考察一下。我们的孩子都不赚钱,所以哪,买种子、买秧苗所需的钱款向我们教会报销。但是父母要带孩子们去学习,去采购,去苗圃去看,去种子店去选。中英文名字、植物的历史、成长的条件,栽种的自然地理的区域,生长期、花期、病虫害、化肥,土壤、水分、阳光等等等等,要为你所栽种的植物做日记,我们要检查。那么,那个45分钟除了做工以外,要回到教室,有黑板已经做好了。谁种的谁讲,讲你种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加拿大苗圃有一个优点,就是每个月份有当季的植物,这就意味着我们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都可以种,多好。所以,欢迎大家来到图书馆。

停车是个问题,周边的小路的两边可以停,停不下了,就按照我们同工的指挥,可以停到马路对面的那个,或者稍远一点的那个超市里面,具体的我们可以请蔺弟兄、韩弟兄、周姐妹现场指导一下吧,有什么其它的难处啊,地点也可以问这三位同工,可以发给你们,但是,最好要把孩子带上。下个主日还是请韩弟兄讲道侍奉大家,下下个星期六咱们图书馆见。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图书馆,教导我们的儿女,坚持我们正在走的回家之路。

我们一起祷告。天父,感谢赞美祢。谢谢祢在这个世代让我们看见回家的真理,求祢保守和兴起我们的小小的教会,用我们的余生作祢的见证。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