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与回应:一份书目,谁在黑暗中世纪和新房

1

任牧平安。最近这则新闻震动了世界: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与俄国东正教宗主教基利尔在古巴举行历史会晤,这是两教分裂近千年后双方领袖第一次聚首。基督徒应该怎样看待这件事,请任牧拨冗指教。谢谢。

平安。教会合一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之前祷告的内容之一;但是教会合一的真理前提是每一位基督徒、每一个宗派和基督的合一。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东正教,二者在基本真理的一些偏离从未从根本上修正,因此,这种合一并不特别令人鼓舞。

基督说:祂的国不在这个世界上,祂也拒绝在这个世界上作王。但是无论梵蒂冈还是莫斯科,无论教皇制还是主教制,对君王名分的劫持以及对尘世政治的过度热情,都是没有圣经根据的。另外,这个行动生动反应了两大宗派仍然充满了异教风俗或偶像崇拜:“教宗赠送给基利尔宗主教一个保存圣齐利禄遗物的圣髑盒,基利尔宗主教则赠送给教宗一幅喀山圣母像复制品”。据报道:教宗与宗主教在简短的讲话中,向在场的双方代表以及为这次会晤提供场所的古巴总统劳尔·卡斯特罗概述了他们谈话的内容。彼得和保罗从来不会跟希律和该撒通报他们的福音活动。长期以来,天主教和东正教越来越像异教,他们的和解越来越像政治和解,而非教会合一。

对世界的沉陷一定把基督信仰扭曲为道德媚俗行动,不断带领基督教变成异教。但无论主教还是教皇不过是人。最近另外一则新闻提醒莫斯科和梵蒂冈:宗教领袖不过是人。这则新闻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信件暴露私密情感世界——已故罗马天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经和一位名叫安娜-特雷莎·蒂米尼卡(Anna-Teresa Tymieniecka)的女性保持了超过30年的亲密关系。这样的新闻,连同前几年那位特蕾莎修女日记的“出土”,不仅为外邦苍蝇提供食槽,更让基督教更理性地向圣经归回。演出结束了,只见耶稣一人。基督教需要一场诚实,而诚实必将归回这样的真理:圣礼型教会——每一位基督徒作为人诚实而平等地、直接而垂直地站在圣坛和讲道台前。

虽然在历史上,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裂出于“我们的先人在对天主三个位格的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但是,双方的积怨不仅是教义的,更是政治的。这是中世纪历史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东西方的冲突焦点则在拜占庭。这一点带领我们返回中世纪这个悬而未决的论题。一些读者也一直关心我何时能完成相关的论文,并且驳斥“黑暗的中世纪”这个陈词滥调。我迟迟未能交稿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以赛亚书和箴言的注释非常繁重;二是一些相关的图书资讯尚未阅读和整理完成。我在这里先将我的阅读书目提供给大家,这是一个以拜占庭历史为焦点的中世纪研究计划,而海外的拜占庭研究,已经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中文方面则尚未起步。

千年帝国拜占庭与圣经的连接在西方也尚未真正开始。一方面,启示录20:1-10提到的千年王国可以平行;另一方面,使徒书信所送达的地方,都是君士坦丁堡周边的重要城市。保罗第二次和第三次宣教之旅,以及约翰和马利亚晚年定居之地,更在拜占庭帝国的腹地。

附录:拜占庭和中世纪研究参考书目

中世纪教会史 (Medieval Church History),(德))Karl Bihlmeyer,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另参Church History(3 Volumes),Karl Bihlmeyer Revised By Hermann Tuchle;

Sketches of Church History From A.D. 33 to the Reformation,James Craigie Robertson,2011;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The Complete Eight Volumes In One),Philip Schaff,2014;

Maureen C. Miller:Clothing the Clergy: Virtue and Power in Medieval Europe, c. 800-1200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4). Power and the Holy in the Age of the Investiture Conflict: A Brief Documentary History, in The Bedford Series in History and Culture, ed. Lynn Hunt (New York: Bedford/St. Martin’s, 2005). The Bishop’s Palace: Architecture and Authority in Medieval Italy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0). Awarded the 2001 Helen and Howard R. Marraro Prize of the Society for Italian Historical Studies for the best book in Italian history. The Formation of a Medieval Church: Ecclesiastical Change in Verona, 950-1150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Awarded American Catholic Historical Association’s John Gilmary Shea prize for the best book on Catholic history published in 1993. Translation: Chiesa e società in Verona medievale (950-1150), a cura di Paolo Golinelli (Verona: CIERRE, 1999).

Byzantium: The Surprising Life of a Medieval Empire,Judith Herrin,2007

The Lost World of Byzantium,Jonathan Harris,2015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DB).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Author index of Byzantine studies [microform] / edited by Jelisaveta Stanojevich. [Zug, Switzerland]: IDC, [1986].

Hanawalt, Emily Albu.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yzantine source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Brookline, Mass.: Hellenic College Press, c1988.

Byron, Robert. The Byzantine achievement: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D.330-1453. London; New York : Routledge, 1987.

The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2d. ed.]. Cambridge [Eng.] : University Press, 1967-69. 8 v. in 9.

Contents Note: v. 1 & 2 (Byzantine history till 716); v. 4 The Byzantine Empire: pt. 1, Byzantium and its neighbours; pt. 2, Government, church, and civilization.

Treadgold, Warren T. 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Hussey, J. M. (Joan Mervyn). The Orthodox Church in the Byzantine Empir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

Meyendorff, John. Byzantine theology : historical trends and doctrinal themes. 2d ed. New York :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c1979, 1983.

Jones, A. H. M. et al. 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Cambridge [Eng.] University Press, 1971-1992. 3 v.

牛津拜占庭史 (The Oxford History of Byzantium),(英)Cyril Mango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拜占庭简史 (A Concise History of Byzantium),(美)warren Treadgold,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拜占庭 :东罗马文明概论(Byzantium: An Introduction to East Roman Civilization),(英)Norman H. Baynes 主编 ,大象出版社,2012年。

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研究 ,张绪山,中华书局2011年。

欧洲中世纪史(Medieval Europe: A Short History) ,(美)Judith M. Bennett / C. Warren Hollister,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欧洲中世纪简史 (Medieval Europe: A Short History),(美)Judith M. Bennett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欧中世纪史 (We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300-1475) ,(美)Brian Tierney, Sidney Painter,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中世纪大学 (Les universités au Moyen Âge),(法)Jacques Verger,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Intellectuals in the Middle Ages,),(法)Jacques Le Goff,商务印书馆1996年。另参Time, Work, & Culture in the Middle Ages(1980),Medieval Civilization, 400-1500(1988),The Medieval World(1990),The Birth of Europe(2005)。

中世纪的思维思想情感发展史 (The Medieval Mind. A History of Thought and Emotion in the Middle Ages),(美)Henry Osborn Taylor,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

中世纪的城市(Medieval Cities) ,(比)Henri Pirenne ,商务印书馆2006年。另参History of Europe (1936)。

歐洲經濟史-中古篇(Fontana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the Middle ages),(意)Carlo M Cipolla編;臺北允 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中古歐洲社會經濟史(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medieval Europe),(比)Henri Pirenne,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Middle Ages,30-1300),(英)James Westfall Thompson,商务印书馆,1961年。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The Middle Ages,300-1500),(英)James Westfall Thompson,商务印书馆,1992年。

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五至十五世纪(Life And Work In Medieval Europe)  ,(法)P. Boissonade ,商务印书馆1985年。

欧洲中世纪生活 (Life In The Middle Ages),(德)Hans-Werner Goetz,东方出版社2002年。

中世纪的奥秘:天主教欧洲的崇拜与女权、科学及艺术的兴起,(美)Thomas Cahill,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中世纪政治思想史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The Middle Ages),(英)Walter Ullmann,译林出版社2011年。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Mohammed and Charlemagne),(比)Henri Pirenne,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Science in the Middle Ages),(英)Edward Grant,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The Autumn of the Middle Ages,a study of the forms of life, thought and art),(荷)Johan Huizinga,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法)Marc Léopold Benjamin Bloch,商务印书馆 2004年。

注:1、中译本的出版日期不是原著的出版日期;2、所有图书基本上都可以从亚马逊书店购置。

2

韩弟兄:谢谢上次任牧推荐的三部远东贺岁片观看指南读了很受用,最近还有部远西主内电影叫战争房间或叫争战室(war room)在国内网上传得挺火的,请你春节期间边休息看看这部电影边说上二句,就象你上次说给我们那三部贺岁片那样,祝新年侍奉力上加力!

平安。既然是“主内电影”,那么评价的标准就应该更为严格。可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灵恩运动的作品,基本反映了他们教会、黑人教会或现代教会的主流文化。影片所追求的“基督教精神”,一直在满足信息社会中罪人的虚荣心:一个女人怎样换一种方式改变男人和世界。我在这次主日证道中说过这样的话:只有以属灵人物为中心的福音电影,但罕有以耶稣和祂的新娘(教会)分别为男女主角的作品。某个男人取代耶稣,某个女人取代教会。或者可以这样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部以教会为主角的福音电影。这是“基督教文艺”的共同耻辱。保罗在罗马书第1章中说:我不以福音为耻;但是罗马书最后一章让我们充分地看见:福音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建造基督的教会。“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以弗所书5:29)。但是,以教会为耻实际上已经成了当代基督教和外邦人共享的一种恶俗、情感或表情。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教会在西方怎样以属灵的名义而理直气壮地衰退的。黑人教会开始领先潮流。

整卷旧约的叙事是以圣殿(坛、帐幕、圣殿)为中心的;整卷新约的叙事是以教会为中心的(所有新约书卷都是教会用书或教会书信)。但在《战争房间》里面,我们看见至少有三重致命的偏转。第一、“夫妻战争”取代属灵争战,但家庭生活和私人领域从来不是圣经启示的中心。第二、衣柜(战争房间)取代教会,进而个人祷告取代圣道。 第三、女先知、女教师、女牧者取代基督的新娘(教会),进而取代男人成为属灵的领袖。圣经多少包含相关的信息,但在影片中,圣经的话语中心却被边缘化了。那位“女先知”慷慨激昂地要求女主角每天给她一个小时,她好做她的牧者进行“真理的教导”。实际上这个女人就是摧毁教会的理由,是教会衰败的原因。一方面,她已经完全得着了,因此她不需要教会;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基督徒都模仿这样的人。这位女先知让我立刻想到这座城市的女教师和我所经历的“属灵寡妇”们,那种北朝鲜播音员一样高亢刺耳和因为自卑更加骄傲的声调,绝不安静顺服的姿态,自以为是的表情,历历在目。她们大多是寡居的,或者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但是无论在家庭还是在教会,她们都是分争的挑起者和传播者。我为这位女先知的丈夫庆幸,他在老太太“重生”前就去世了。实际上女先知比女主角更让任何男人无法忍受。这种女权主义者充斥了西方国家和现代社会。

我认识一个被丈夫抛弃或把丈夫逼走的女人,这正是她的“信仰见证”:那个男人为什么不能按我的教导改变?一个面对丈夫和邻舍真理在握、生命在身、道德在口、属灵在心、分争在手的女人,就是别人的地狱。这个女人的教会和家庭永远没有晴天和日出。这是主的话语:“妻子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箴言19:13);“大雨之日连连滴漏,和争吵的妇人一样”(箴言27:15)。我这样说并非强调男人不是罪人,而是强调女人不要扮演天使。你们的丈夫宁愿和低调的罪人在一起,也不愿意和“光明的天使”在一个屋檐下。一个律法主义、灵恩运动和改革宗的牧师与传道人以及任何属灵表演艺术家也是如此令人窒息。每个灵魂渴望和真神同居,但假神只能让人崩溃——当黑黄天使根本做不到自己的标准反而更加伪善地起来咬人的时候,他们只是被半吊子基督教信仰进一步扭曲的小妖或邪教徒。他们只是用公义的高调在争食、论断、恼恨(报复)和自义。人是和人结婚的,没有办法跟天使或妖精同床。妻子不是丈夫的教会和牧者,丈夫只和妻子一起去教会。那个从头到尾舞动唇舌和手臂的女人,像一只黑色的苍蝇。我不讨厌她的肤色,我讨厌任何苍蝇扮演天使天军。属灵老太太取代圣职人员和教会,一个末世女牧者和平民主义思潮的化身,取代耶稣也取代圣道和圣坛站在话语的中心。

几乎所有福音电影都存在这样的神学恶俗:信仰被贬低为个人生活的指南,基督真理异化为与心理学和各种人本主义异教平起平坐的心灵鸡汤。当然,这类宣教在末世会掳掠很多投机取巧的道德恐怖分子以及野心勃勃的女人,因为每个人都渴望摇身一变就成为精神世界的人上人;越是底层和自卑,越是充满道德翻身的狂想。如果一位基督徒靠着片段的真理和感动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彻底拨乱反正,基督教会和基督复临都毫无意义。保罗说他尚未得着,但每一部福音电影中的属灵人物,最终都惊为天人。这是基督教为了媚俗在巴比伦宫廷的一场撒娇和谎言。教会在影片中也出现了,但只是微不足道的配角。教会不是上帝摆设筵席与人同在更新生命的地方,更不是基督的新娘;罪人在教会之外和神相遇重生,而教会只是宣示重生的终点站。这部电影充分传扬了现代神学和成功神学:没有教会和圣职人员也行,甚至更行。片尾引用的经文,本是所罗门在圣殿中的祷告,而非一个女人在衣柜中的挣扎。“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历代志下7:14)。而这里的“天上”更指神的圣殿。导演和演员以及观众本需要一起返回历代志下第7章,看看那里圣灵怎样不厌其烦的铺陈圣殿这个语境的。“现在我已选择这殿,分别为圣,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里”(历代志下7:16)。

当然,无论这部电影在真理上怎样乖僻,都比中国那些被称为电影的垃圾让人思考更深刻的东西。影片中的女人也比中国式的女英雄、女教师、女牧者们好得多——毕竟她真的先谦卑悔改了。中国的属灵寡妇们是绝对不悔改却专门教导别人悔改的一群奇葩。奇葩会把家庭和教会都变成荒漠。她们只能不断“移民”或穿堂蛱蝶,但结果不过是将另外一处家庭和教会再变成荒漠。她配得这样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家庭,没有牧者的教会。于是她的丈夫总是别人的丈夫,她的牧者总是人家牧者。悲剧是这有发生的:丈夫月黑风高,牧者远走他乡。“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箴言21:9);“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箴言25:24)。心灵鸡汤是潘金莲手中的中药。

3

湖北小牧童:任牧平安。这个春节几乎在不寐之夜推荐的贺岁片和其它电影中度过,冷淡而沉重。霾人似乎日益视春节如鸡肋了。现有一个问题请教。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圣灰节、大斋节吗?看教会年历,对这些节期十分陌生。我们是仅仅需要知道一些宗教知识,还是必须有具体的斋戒行为呢?教会传统和律法主义的界限在哪里呢?谢谢。求主保守眷顾你的眼睛!

平安。教会年历和宗教节期,并非是律法,而是传统。教会总是要在一定的规范中开始崇拜的,即使那些反对任何传统的教会仍然要有自己的规则和日历才能进行教会生活。传统教会在教会年历和教会节期中强调个人生命与基督生命在时间中的连接,这对我们学习真理和经历圣灵都是大有帮助的。这一切不是绝对真理,但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绝对真理。我在上个主日证道中简单介绍了圣灰节和大斋节,可以参考。圣灰节标志着大斋节的开端,而复活节是大斋节的终点。在大斋节期间(40天加上6个主日),传统教会鼓励基督徒将心灵集中在“认罪悔改”、“刻苦己心”这个方面。但这不是说,大斋节期间不允许喜乐平安;也不是说,其他时间不需要“刻苦己心”。这些概念都是建议性的。律法主义的症结在于:他们要靠传统称义。但是反律法主义的人则靠不传统称义。这两种极端都是我们反对的。我们尊重传统,但我们不认为传统就是圣经。我们选择一种更有利于带领我们进入圣经的传统;而我们对任何带领我们进入人本主义的新传统避而远之。

4

郑弟兄:亲爱的不寐弟兄平安。如果说利未记的献祭是明显在预表基督的,而以赛亚书是进一步指向了基督,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惊奇的,那么箴言书的释经课是越读越令我上瘾。我换用了一个16开的大本圣经,将你那些精彩的句子和要点都抄写在圣经的边缝里。感谢主的恩典,拨乱反正,很多地方使我耳目一新,超乎我以前的理解。若不这样从基督里读箴言这卷书,魔鬼文化下的我们这些基督徒和外邦人一样都是按照世界里的道理来理解这卷书的;于是,圣经贬低到了世俗小学一类的东西。如此这般的释经,箴言书成为圣经里与普世价值短兵相接的一把利剑,直捣魔鬼文化的七寸。愿主将这把利剑赐福给说汉语的教会,开瞎子的眼,重新认识圣经与文化的不同。愿主加添你的心力保守你的视力,阿门。

平安。箴言是另外一个见证:离开原文释经,圣经就面临被掳掠到巴比伦或返回埃及的危险。上一篇讲章关于“商议”、“止息”和“君王”的注释,让我们真正地返回圣经,仰望基督。但这条道路很艰难,唯有不辞劳苦。我在这里也再一次劝勉弟兄姐妹,特别是那些蒙召受遣的弟兄,无论原文学习有多难,一定要坚持到底。殉道与爱主,并非总是表现在“战争房间”里;基督徒的生命主要不是表现在跟别人拼命上,而是更表现在“为福音不顾性命”上。到底何为“为福音不顾性命”,这不仅指地理上的跋山涉水和政治上的忍耐逼迫,更表现在牧者不顾一切查考圣经和传讲福音上。最近有人问我怎样看鹏霍费尔(潘霍华)牧师,我说:如果他是平信徒,我支持他刺杀希特勒的义举;但作为牧师,他所表现的勇敢也是一种伪勇敢。一个牧师的勇敢不是表现政治勇气,更不是在人前尽态极妍的道德形象;而是将这一切看为粪土,反要用所有的生命和精力去注释圣经,并传讲出来。这是圣职,事关永生,志在天国。

5、

先生好,最近有人说,在博客中发现了一张让他“淫心摇荡的一张剧照”,想听听先生怎样回应,感谢。

平安。这是一个很“幽默”的话题。请转送他(她)八个字:深得蛇心,独具秽眼。所谓深得蛇心,是指蛇怎样试探了夏娃。在乐园中,神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但蛇带领亚当和夏娃偏偏聚焦“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博客里动物和自然风景图片浩如烟海,但只有“独具秽眼”的人才能在鸡蛋里挑出一块骨头来,见猎心喜地自义、分争、论断、恼恨、报复和争食。但他所咬的还不是他朝思暮想的骨头,只是“剧照”。淫者见淫的病不是很容易医治的,但你出来吓人就是自己的错了。你的问题让我脑海中闪现很多英雄人物。首先就是郭德纲:“不是我跌倒你了,你本来就是那个玩意儿”。然后是鲁迅论“坚壁清野主义”。鲁迅说他实在受不了这样的中国人:“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第三位英雄人物是天主教,一度他们想吊销圣经中的雅歌,因为那里充斥了大量“自然主义”的描写,让他们觉得“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以弗所书5:4)。然而事实只有一个:他们自己正在“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而雅歌只是在陈述任何正常人都拥有和向往的情爱与性爱。世人都是说谎的,但似乎只有中国人爱在性事上进行道德撒谎,同时只有中国人创作了金瓶梅。然而我信仰的上帝也是默示雅歌的上帝,更是审视每个人内心的上帝。祂是诚实的,唯有祂是诚实的。

6

魯西野叟:任牧好!请问先生:太19:6与可10:9两处经文提及「所以,神配合的,人不能分开。」指的是基督对婚姻、婚配、或男女结合之后不能分开的命令吗?怎样理解这里说的神所配合的男女,是指的世上所有的夫妻关系吗?还是一种基于信仰相同的婚配关系?摩西因为人心硬准许人休妻,基督因为人心硬要审判休妻者,故圣经这里对离婚的教训,踩被动消极的看法,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平安。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最多只能说,婚姻这种制度本身是神所设立的,而不敢说任何一场婚姻都是神所设立的。如果特别教条主义,就无法面对这两节经文。马太福音5:3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哥林多前书7:15,“倘若那不信的人要离去,就由他离去吧。无论是弟兄,是姐妹,遇着这样的事,都不必拘束。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这至少意味着,淫乱和信仰不同并且分争,可以离婚。尽管在实践中具体怎样应用这些原则,是需要特别谨慎的。

同时,“神所搭配的”,这句话的主语是神而不是人;所谓神所搭配的,就意味着婚姻的缔结一定是在圣洁无罪诚实相爱的基础上起步的,否则,我们就可能妄称主名。大卫和拔示巴的结合,显然是他们自己搭配的,尽管后来神也怜悯了他们。不仅如此,夫妻双方如果是成年人,在诚实无伪的基础上缔结婚姻,如非发生上述两种极端情况,就应该持守婚约到底。这是我们理解玛拉基书2:14-16的前提,“14你们还说,这是为什么呢?因耶和华在你和你幼年所娶的妻中间作见证。她虽是你的配偶,又是你盟约的妻,你却以诡诈待她。15虽然神有灵的余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单造一人吗?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愿人得虔诚的后裔。所以当谨守你们的心,谁也不可以诡诈待幼年所娶的妻。16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休妻的事,和以强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恶的。所以当谨守你们的心,不可行诡诈。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又是你盟约的妻”。虚假的合约是无效的,但那些真的海誓山盟、至少权衡事实之后仍然走进婚礼的双方,必要承担履约责任,否则要面对神的审判。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以斯拉记第10章那场“大离婚运动”,那场运动甚至是圣灵引导的。另外,则是根据十诫引申出来的一些原则,也可以应用到离婚案件中。如果夫妻一方公然践踏前三条诫命(如丈夫或妻子常常辱骂上帝或妄称主名,强烈反对和抵制主日生活),如果婚姻存续足以威胁家庭成员的生命,如果婚姻是建立在“作假见证陷害人”的根基上,陷入这样困境中的弟兄姐妹,如果他们忍无可忍要离婚,我不会反对,更不会利用他们的案例吃人自义。我们反对两种极端:为淫乱目的离婚,以及指着离婚吃人自义。

7、

很喜欢路德作品,正版的《协同书》140元,《路德文集》160元,《罗马书讲义》160元,这还是淘宝最低价,中等的都要二三百,都比原价贵很多倍。在中国这样的环境,手机水货问题还可以忍受,国产的也有便宜的,不用偷税买水货,可是这书也这么贵,有压力,买一两本还可以忍受,经常买的话负担不起。淘宝也有便宜的影印本,可是觉得不平安,偷税了,支持盗版了,不顺服政府权柄了,有买影印版的自由吗?还有软件,国内平民有几个用正版软件呢?一个windows几千,office也上千。请先生从圣经角度给一些建议。

平安。任何犯罪都是有理由和借口的。同性恋有自己的理由,盗版犯有自己的理由。如果实在很理由地犯罪,至少把罪当成罪,别把理由当成理由。这是刚刚学到的箴言:“定恶人为义的,定义人为恶的,这都为耶和华所憎恶”(箴言17:15)。我自己不买任何盗版软件,但我不把我的标准强加于人,也不敢指着自己的善工称义。但我建议一些有感动的弟兄姐妹,宁可去打半天的labour工赚点儿钱去买这个软件,也比在网络上挨家闲游却抱怨别人作品太贵所以不得不偷要光彩得多。愿主怜悯我们不过是尘土。

8

任牧师您好,平安: 一直以来不敢提问,怕自己因生性愚钝,信仰根基浅薄,提出来的问题水平太低以致占用任牧宝贵时间。今天看到一则新闻,颇有疑问,遂鼓起勇气,向您请教。国内门户网站腾讯新闻以“除了信仰基督 王雪红还能靠什么拯救HTC”为题报道了王雪红遭诈骗事件。王雪红和HTC一直被很多教会拿来做见证,后来HTC股价一路狂跌似乎就没人再提了。您若有时间可否简单点评一下“王雪红”现象?谢谢任牧不吝赐教!以下是这篇新闻稿(略)。

平安。首先我一直反对,不要用圣经来建立和管理公司或企业。圣经只是为了建造教会,但公司和企业完全是世界里的组织。如果一方面以圣经为公司规范,一方面以盈利为目的,这个企业一定是假冒伪善的怪胎。其次,基督徒的奉献被教会或福音机构滥用了,不影响他们在上帝面前的敬虔;但挪用者要受审判。第三、面对教会丑闻,我们要避免两种极端和邪教姿态:一方面是自以为比当事人更敬虔,甚至像神一样论断丑闻的主角;另一方面是对这种新闻事件的关切到了忘记圣经和教会的程度,以至于聚集很多教友聚讼不已。日光下面没有什么新事,魔鬼仍然用钱财统治灵魂。但我们如果厌弃那些滥用钱财的人,却不惜花费很多时间关注和传播钱财丑闻,实际上魔鬼更深刻地用钱财捆绑了我们,以至于大儿子比小儿子失丧得更为深远。

对任何新闻的过度热情都是因为我们嫉妒罪。性丑闻和钱丑闻都是如此。女人的每一个形象和钱财的每一个数字都刺激着看客的神经,但假冒伪善的人总能将嫉妒粉饰成义怒,进而挑拨成众怒。然而我们相信基督复临和末世审判。我们因为这样的末世论信仰而不断远离分争,走向自由。恰恰是因为我们远离对人的软弱和罪的过度关切,我们的教会今天才如此温馨。是的,亲爱的弟兄,可以用“温馨”来描述我们这小小的教会了,感谢主。而我今天才可以说:“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罗马书15:20)。“看人”的人都走了,到别人教会那里去“看人”了。余民和新归来的人,我们一起只看基督。“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