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使徒行传”第四十四课:世界的光(11:19-30)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11:19-30:

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20但内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传讲主耶稣。21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22 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23他到了那里,看见神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24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25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 26 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27 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28 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站起来,借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 29 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30 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感谢神的话语。从这个主日开始,“福音之旅”正式启程——教会从巴勒斯坦出来,第一站安营在安提阿。并从这里走向世界。耶稣说祂是世界的光,这满了强暴的黑暗世界,从此被光明照耀;坐在死荫幽暗中的人,将看见大光。基督徒也从这里得名,安提阿因此被称为基督教的摇篮,更是保罗传道的主要基地。而今天这段经文描述了安提阿教会诞生的情况,让我们看神怎样按着祂的应许,在安提阿“植堂”,并从那里开始,将救恩临到天下万人。你也可以将这段历史视为“属灵世界大战”正式打响了,基督的精兵在安提阿登陆,这是诺曼底之役。使徒行传11:19-30可以如上形成交叉结构。第一部分内容是圣灵组织人前往安提阿开始拓荒工作(19-21);与之呼应的第三部分告诉我们教会从安提阿出来,支持普世教会(27-30)。而中间部分,我们看见圣灵怎样呼召和差遣巴拿巴与保罗建立安提阿教会。或者我们也可以将这三部分内容对应教会成长的三个时期:摇篮阶段、学生时代和成年阶段。安提阿教会的建立和成长,成为后世楷模。这段经文特别提到基督徒诞生了,并从方方面面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基督徒。愿蒙特利尔华人基督教会,成为安提阿教会;愿我们每一个人,愿更多的人,成为真正的基督徒。阿门。

引言:安提阿在哪儿

1、世界都会

首先请大家打开地图,找到安提阿。安提阿坐落于Orontes River河上,可谓陆路、水路和海陆交通枢纽。安提阿自古是军事、交通、商贸和文化重地,是罗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或罗马帝国的蒙特利尔。安提阿也位于三大洲的交通路口。安提阿是丝绸之路的要津,是香料贸易中转站,也是波斯帝国以来皇家国道上的重要枢纽。圣灵起初选择耶路撒冷作福音的起点不是偶然的,如今将基督教的“新都”建在安提阿也不是偶然的——圣灵借着教会,要在世界的十字路口传扬基督。诸位可以按着这个领受重读箴言8章。当然你也可以将安提阿想象为供养羔羊义袍(新丝绸)、基督香气(新香料)和君王降临的所在(万王之王)。就在两约之间的静默期,神继续工作。不仅在东方形成了统一的秦汉帝国;而且在西方完成了地理和政治的统一,为福音全球化预备了道路。而安提阿的建立,正是“预备道路”、削平山谷的工作(以赛亚书 40:4;路加福音3:5;玛拉基书3:1;马太福音11:10)。基本工作是语言的统一和道路的沟通。安提阿有“东方的皇后”,“东方的罗马”等美誉。有当时世界上最完美的道路照明系统。神的确在这里建造了基督的新娘,并让这里成为世界的光。

圣诞前300年,神使用亚历山大的一个将军(塞琉古一世,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约前358年-前281)在这里建城,从此这里成了“希腊-犹太文化”中心(The center of Hellenistic Judaism)——为阅读和传讲两约完成了充分的文化预备和政治环境。当然,世界的王或胜利者(Νικάτωρ)或西方的秦始皇建立这个城市是为了他自己的儿子(Antiochus,“塞二世”);但上帝将这座城市变成祂独生子的脚蹬。塞琉古一世在建立帝国的过程中,向东与新兴的印度孔雀王朝结盟并争战,向西将希腊和马其顿人迁移到安提阿。他的“福音预工”有声有色,已经在政治上贯通欧洲和亚洲。当然,塞琉古王朝(条支)利用这条欧亚大动脉主要为了传送印度春药(旃陀罗笈多,月鹄王,Candrá-gupta Maurya,前340年-前298);正如今天网络高速公路在大洋传播普世价值。然而上帝对世上的道路另有用途。上帝使用条支彻底征服了巴比伦,完成了“希腊化”的工作。当时世界文明的主要板块就是条支帝国、孔雀王国,安息-贵霜帝国;随后在远东和远西崛起了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而安提阿,像一个位于中心的巨大鱼钩,将这五大帝国联系在一起。

但拦阻总是和交通共存。如果说印度借着安提阿路线向西方供应春药,中国则供应丝绸;罗马从这里向东方输送的主要是玻璃器皿。东方两大强国“内外兼修”地将安提阿变成世界上臭名昭著的道德败坏之地。这个影响正如老普林尼在《自然史 六,54》中所记:“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老普林尼也曾估算过罗马与东方诸国进行贸易的贸易额:“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10000万塞斯特斯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老普林尼,《自然史 12,84》)。丝绸文化大约相当于“东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最早的“精神污染”。于是尼禄的导师塞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年-65)抱怨说:“只有完全能遮盖住身体的东西,才可以称之为衣服……丈夫不能容忍让其他男人看到自己的妻子穿着轻薄可透的丝制衣服”(Declamations Vol. I)。无论如何,有一点则是共识:安提阿是当时世界的东莞,可以称为“淫都”;而且以宗教之名大行淫乱。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Juvenal)将安提阿视如瘟疫:“Orontes River河已流进台伯河,使源自东方的迷信和淫行在罗马泛滥成灾”;“安提阿充满暴徒贱民、寄生之虫、江湖术士、谎言癖者、敌对势力和声色犬马……”这也是爱德华-吉本(Gibbon)对安提阿的印象:希腊人的淫荡和叙利亚人的萎靡在安提阿汇聚一堂。

2、教会摇篮

基督降生在马槽,而“自古秦淮”竟然成了基督教的摇篮(the cradle of Christianity)。这尤其让我们思想何为神的大爱和大能,明白救恩。显而易见, 这里必然是属灵争战的中心,恰如安提阿位于地震中心。魔鬼抵挡基督一直推行“摇篮战略”,起初让基督降生没有地方,然后屠婴要将耶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正是它对付安提阿教会的手段,对付所有初信者和新教会的手段。安提阿教会本来就是敌基督的堡垒,然后各种仇敌在那里千方百计要消灭襁褓中的基督教。撒旦的摇篮战略主要包括四大战术:第一是犹太律法;第二是希腊哲学;第三是印度宗教;第四是中国丝绸(无花果树叶子)。人类这四大发明足以消灭任何软弱的教会,或者将基督徒扭曲为邪教徒。

基督教最凶恶的敌人当然是犹太教。塞琉西王朝的君主鼓励犹太人定居在安提阿,并赐给他们公民权(使徒行传6:5)。而犹太人乃是律法主义的代表,律法主义是福音的第一仇敌,是魔鬼学的精华——你们便如神知道善恶。魔鬼借着犹太人在使徒,特别是保罗的传教路线上设置了最主要的障碍,而安提阿首当其冲。律法主义或犹太教对教会的搅扰,最悲剧的事件是保罗和彼得的冲突,这场冲突就发生在安提阿,战场就是割礼或律法问题(加拉太书2:11-14)。最邪恶的律法主义者是“引经律法主义者”——我引用圣经来审判你。

安提阿是古希腊名称,偶像林立,对教会来说,“安提阿没有地方”。塞琉古一世的“上帝”是宙斯之鹰(the bird of Zeus),这是美国人今天的政治图腾。这里有阿波罗神庙,希腊人和埃及人对太阳神(Pythian Apollo)的联合崇拜在这里登峰造极;而Pythian Apollo的主要工作在于“医治”。这里也是赫卡忒(Hecate)女神的道场,这位“月阴女神”(常与阿尔忒弥斯混同)主管死亡、巫术和生殖。阿尔忒弥斯与雅典娜和赫斯提亚并称为希腊三大处女神。而这里最流行的“宗教文化”偶像是月桂女神达芙妮。apollo and daphne代表了古希腊人的八卦能力;于是一个男人和和一个女人想好却怎么也好不了那点破事儿,以及宁芙(Nymph)崇拜,成了文学和思想的注意中心。世人像安提阿人一样,不愿意去教会,但亢奋不懈地拥挤到“达芙妮乐园”中以及“自由女神”的脚前。“桂冠”和“达佛涅节”领导了西方文化潮流,玛利亚崇拜也与此相关。安提阿还有一个宏伟的剧院,与宫殿廊柱交相辉映,属灵表演艺术家各领风骚两三年。罗马皇帝钟爱安提阿,直如“夏都”。主前47年,Julius Caesar东巡安都,题词“自由之城”,并在Silpius山上建立了the Temple of Jupiter Capitolinus——罗马的朱庇特相当于希腊的宙斯,希腊罗马人愿意称这个风流韵事的花花公子为天父,更有一些特别有病的“学者”从“神像人一样有缺陷”的希腊诸神身上发现了现代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这些偶像文化无疑成为福音的强大挑战,使徒保罗在提摩太后书 第3章中特别提到他怎样在安提阿遭遇逼迫;而其中所谈到的种种“危险”,都可以追溯到安提阿的“希腊罗马文明”——整个文明的本质就是借着假神崇拜而贪爱世界,进而弃绝基督和真道。
东方人在帕米尔高原之外设置了很多阻挡福音的路障,这些路障最远设在安提阿和雅典。印度文化差遣过一位著名的宣教士,名叫Zarmanochegas (Zarmarus),这位沙门教(samaṇa)的狂热使者,将安提阿变成了他的道场,最后在主前13年于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以自焚的行为艺术为东方风俗的极端主义作证。实际上很多中文的舶来语与沙门教有关:丧门、贫道、贫僧等等。佛教脱胎于沙门教,沙门教首先是关于“止息”的教义,教导人出家苦行、禁欲灵修,并以乞食为生。修道院神学可能受此影响。不过极端禁欲主义往往导致极端纵欲主义——酒肉穿肠,佛祖归心。也许因为如此,庙妓和苦修可以在瑜伽之中融会贯通,无执禅境至于无耻。禁欲和纵欲者的假上帝都是肉身——把肉身看得过于当看的,或者极端否定,或者极端肯定。禁欲主义和肉欲主义的一体两面可能就是尼哥拉主义的真相(启示录2:6,2:15);而尼哥拉党魁应该就是安提阿人尼哥拉(使徒行传 6:5)。换言之,尼哥拉主义(Nicolaism)很有可能是中印文化或东方风俗在教会的反应,以极端禁欲主义和极端纵欲主义的两手,一直在教会兴风作浪。律法主义、世界主义和肉身主义,这是马槽,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一、福音(19-21)

1、先是犹太人(19)

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教会的真理:基督自己调兵遣将,建造安提阿福音基地。不仅这段经文本身显示了这个真理;而按人的常情说,没有人愿意选择安提阿这样的地方传福音。然而耶稣走遍巴勒斯坦的城市和村庄,经过任何地方,愿万人得救。这三节经文的基本结构可以根据罗马书 1:16加以解释:“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参考罗马书2:9-10)。福音的传讲和教会的建立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结构:从有一定圣经知识的人开始。当然,这个福音的路线图也包含这上帝对选民的公义和应许。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即福音先临到犹太人。οὖν(now)表示时间,这是福音进入外邦之地的开端。这里回溯司提反殉道之后的情况,即使徒行传第9章。根据这一节经文,我想与大家分享传道和植堂的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动机的被动性。传道人是什么人呢?“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Οἱ μὲν οὖν διασπαρέντες ἀπὸ τῆς θλίψεως τῆς γενομένης ἐπὶ Στεφάνῳ,这句话中并没有“门徒”这个字,只是说“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人”。不是门徒自己“决志”这样将福音传向天下的;而是神使用了那场逼迫。表示“四散”这个动词διασπείρω,也因此用在被动语态——我们是被神带领出去传道。这个被动传道的道理,贯穿使徒行传的始终。这个被动的真理也提醒我们,那些靠自己决定起来传道、向谁传道、在哪儿传道的人,基本上是本着肉身,或为了利益,或为了虚名。圣经比我们任何人更了解人和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不可能按神的意思做出决定。所以我们也应当在“决意”作什么侍奉之前,耐心等候神,等候那种驱动和牵引,经历那种不情愿和勉强以及连续的顺服。即使我们这小小的教会,也可以说是在逼迫中建立和成长的。信仰是一种坚持,但这种神圣的坚持乃是被动坚持——神用非常奇妙的方式逼迫我们不得不坚持。θλῖψις,所谓的逼迫,就是将各种压力集中在一起,让你只有一条逃路。

第二、禾场的就近性。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这三个地方形成巴勒斯坦的近郊,福音就是这样由近及远、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向前推进的。这三个地方大致也构成一个铁三角,因此我们能看见耶和华的军队怎样列队向世界进军的。圣经说:人都是说谎的。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真理。这种谎言在教会传道方面,特别表现为所谓的“大使命”的喧嚣上。几百年来,基督教会热衷于将传道人、特别是平信徒投放到地极去,结果本土和腹地不断沦丧。就连蒙特利尔也有这样的秀斗士,花很多钱去非洲欧洲亚洲传福音,回来不以为耻地跟我们显示他们在远方的属灵表演怎样配得我们这些属灵的穷人欣羡不已。而蒙特利尔那么多不信的华人和越来多不信的西人,教会束手无策,视而不见。福音的就近性或实用性,也表现为耶稣向身边的两个强盗传福音,而保罗教导狱卒。

第三、知识的渐进性。“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这首先当然是神的计划。不过这也有两个“实用性的道理”。一方面,犹太人都是有旧约圣经知识的人,他们既可能剧烈抵挡,也可能易于接受。另一方面,在当时,只有犹太人恪守“第七天文明”,他们每周聚会,而且在罗马帝国这种聚会是合法的。基督徒可以利用犹太会堂传讲基督。λαλοῦντες τὸν λόγον,preaching the word,这里中译为“讲道”。这个以“道”为中心的“新型宗教”,对腓尼基人、居比路人和安提阿人都是全新的事物;但对犹太人来说,至少在形式上,没有任何障碍。犹太人绝对不会像外邦人一样提出这种愚蠢的问题:不要夸夸其谈,拿出肉身和行动来。犹太人知道,神的话语和神的使者即先知,乃是神与人连接的唯一方式。

2、后是希腊人(20)

20但内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传讲主耶稣。

第四、传道的处境化。福音先临到犹太人,再临到外邦人。到安提阿的时候,这个原则在保持不变的同时也开始有了某些改变——有一部分基督徒开始直接给外邦人传福音。一方面,神在第一轮福音化的基础上,在外邦之地,如居比路和古利奈,培养了新的传道人;另一方面,这些传道人被呼召出来,先汇聚到安提阿,在那里建立第一个外邦人为主要会众的基督教会。巴拿巴本人就是居比路人(使徒行传4:36);使徒行传还提到另外一位叫拿孙的门徒,也是居比路人(使徒行传21:16)。这里又提到古利奈人。古利奈是北非的一个地方,我们已经知道帮主背十字架的西门就是古利奈人(马可福音15:21);使徒行传另外提到“古利奈人路求”,是安提阿教会的基督徒(使徒行传13:1)。居比路-古利奈-安提阿是亚非欧三大洲的聚集。外邦基督徒,或有外邦人生活经验的基督徒,更适合向外邦人传福音。这就是圣灵的福音计划。

第五、基督中心论。不过我们不能“过度处境化”。外邦人向外邦人传福音,不是给他们讲希腊哲学或中国易经,只是用外邦人能明白的语言和概念,即用希腊人能明白的希腊语言和文学传道,但仍然是给他们“传讲主耶稣”。安提阿居民都是希腊人,或希腊化中人。εὐαγγελιζόμενοι τὸν κύριον Ἰησοῦν,preaching the Lord Jesus。这里传耶稣的方式略有不同。对犹太人传耶稣,重点是证明耶稣是基督;但对希腊人,要传讲耶稣各方面的信息。

3、一切相信的(21)

21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第六、归信的主权性。任何一个外邦人最后听道信道,不是传道人的工作,而是神自己的工作。这可以称为归信的主权性——上帝、并唯有上帝自己才是人的救主;而传道人只是神工作的工具。这包括两个方面 的信息。首先,主与他们同在。ἦν χεὶρ κυρίου μετ᾽ αὐτῶν,神的手和他们同在。这个“手”(χείρ),常常比喻为上帝创造的大能、帮助和神迹奇事。一方面,主一定与传道的人同在,我们需要坚固这样的信心。另一方面,主的同在或主自己对信仰负责,让传道人脱去重担。最终那人是否相信,不是你说服的,而是神自己的工作,即圣灵的感动。遗憾的是,今天,传道人背负了太多没有必要而本属于神的重担。耶稣说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首先也是在安慰传道人。其次,“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πολύς τε ἀριθμὸς πιστεύσας ἐπέστρεψεν ἐπὶ τὸν κύριον,a great number believed, and turned unto the Lord;很多人相信了并转向了主。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了,有人不信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信的人不是用肉眼看见什么形象的人,而是听道信道的人。他们是因信道而归向主,不是因眼见而归向主。这同时让传道人正视自己唯一的重担就是把道讲对了——信道是从听道来的。而特别需要警醒的是,传道人不要把精力放在“科学见证”上,而只能放在讲道上。圣灵藉圣道而不是实验带领人归信主。

第七、归信的目的性。我们需要重点说说动词ἐπιστρέφω,“归”。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转向,归回——信仰就是回家。如今上帝在基督里,寻找巴别塔事件之后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儿女。这个动词特别生动地解释了我们信仰的核心信息和独特性。我们先看看新约圣经是如何使用这个动词的。首先,马太福音9:22,“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一个罪人靠自己不能转向归回神,除非神转向我们。上帝在基督里向我们仰脸,而这里的女人可以指任何一位安提阿人。其次,马太福音10: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归主或福音的目的是重获失去的平安,即与神和好。这个字基本含义就是悔改,悔改才能与神和好。最后,这个归回是指归向主。不仅要悔改,还要归入基督。信仰就是回家。但谁是家?是转向主,而不是转向自己。圣灵带领人归向基督,不是带人归向自己(更不是其他偶像);是从此信靠基督,不是从此我是基督。这是基督教和邪教的根本区别。传福音必须始终围绕基督中心论。而只有归向基督,才有真正的平安。

4、属灵世界大战

哥林多后书10:4说,“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以弗所书6:12说,“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两争战原文都作摔跤)”。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来看福音向世界攻击的方向和路线。“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并安提阿”。διέρχομαι,to go throughII,to go different places——走遍。请在地图上找到这三个地方,他们就是毗邻巴勒斯坦的周边地区。

Φοινίκη的意思是棕树之地。腓尼基可以代指迦南人,她的主神就是巴力(以赛亚书23-18;俄巴底亚书1:20),巴力只代表力量,不代表公义,只负责利害,不负责是非(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发展是硬道理)。腓尼基也是庙妓文化的祖国。腓尼基的主要城市就是推罗和西顿;以西结书26-28指着推罗责备撒旦和它的国度。而西顿乃是迦南长子(创世记10:15),西顿的女神就是亚斯他路;耶洗别是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她是杀害先知的恶妇,曾下令所有国民只能拜巴力。现在,福音到了耶洗别和她女儿恶妇亚他利雅的故乡。诸位要回想腓尼基字母的文化意义,它是所有字母文明的母体——在人的逼迫中,圣灵却剑指撒旦,福音挥师魔鬼掌权的世界,于是腓尼基首当其冲。

Κύπρος如今是欧亚交界处的岛国,面积9,251平方公里;旧约称基提(创世记10:4等,כתים,好战分子)。居比路代表军事和商业文明——枪和钱是魔鬼统治世界的两手。在某种意义上,腓尼基的社会理想在居比路实现了,如同马克思之于中俄。安提阿我们已经认识了,有枪阶级和有钱阶级需要一个东莞。Ἀντιόχεια虽然出于国王的名字,但这个字本身的含义就是“对抗”——根据我们对安提阿的了解,可以将那里视为情欲(包括宗教淫乱)对抗圣灵的主战场(加拉太书5:17)。

二、教会(22-26)

1、教会问题(22a)

22a 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

安提阿这些人已经悔改归主了,为什么耶路撒冷教会还要差遣巴拿巴去安提阿呢?因为神要借着巴拿巴和保罗在安提阿建立正式的教会,并且通过他们牧养教会。对于穆德-戴德生-马礼逊这个传统来说,安提阿的事工已经完成了。既然“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那么,接下来应该向其他未得之地扩张。然而这不是使徒行传所记录的教会。事实上安提阿的福音工作刚刚开始。基督徒个人认信归主并不是目的,福音在世界里最终目的是使用这些新人建造基督的教会。19-21节只是完成了教会建立的初期工作,只是找到了建堂的材料,还需要正式的的教会工程。

首先,耶路撒冷教会拥有“植堂的异象”。他们正确地对安提阿事件作出了反应。ὁ λόγος εἰς τὰ ὦτα,这是22节的主语,这是我的译法:关于这些人和事的话语。动词ἠκούσθη是被动语态,“被听到了”。受动者是“耶路撒冷教会”,τῆς ἐκκλησίας τῆς ἐν Ἱεροσολύμοις,the church which was in Jerusalem。ἐκκλησία(教会)这里用单数,指“基督的教会”。显而易见,这个正式的“教会”尚未在安提阿建立起来,安提阿还没有ἐκκλησία;所以耶路撒冷的教会要起来将安提阿的信徒变成ἐκκλησία。有人信主的地方,不一定就有教会。我不知道中国是否已经进入ἐκκλησία阶段了,也许我们正处于从耶路撒冷到安提的中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是圣灵将“安提阿解放”的喜讯送达耶路撒冷教会,并吩咐耶路撒冷教会起来建造安提阿教会。然而我们根据圣经以及我们人生的经验指导,若非圣灵的感动,一些教会在听到“安提阿事变”的时候,可能无动于衷;甚至教会本身就会成为新兴教会的拦阻。我们这小小的教会实际上一直在蒙特利尔他们教会的慰藉和孤立中出生和长大,这是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见证的。然而我们有自己的“耶路撒冷”。LC-MS教区四年来不顾一切的支持值得我们一直为他们感谢神。耶路撒冷教会差遣了一个特别适合前往安提阿带领和牧养这个新教会的人,“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你可以把Godkin牧师想象为巴拿巴。巴拿巴出身居比路,在语言和文化上与安提阿会众是相通的。

2、牧者问题(22b-26a)

22b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23他到了那里,看见神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24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25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26a 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

教会的核心问题是牧养问题。我们现在来进一步认识安提阿教会的两位“牧者”。特别是巴拿巴,从他身上,我们至少能看见牧者的的七个特质和恩赐。

第一。教会差遣——权柄问题。神借着教会建立教会,即借着教会差遣传道人。ἐξαποστέλλω这个字表示出于权柄的命令(路加福音1:53,20:10-11;使徒行传7:12,9:30;加拉太书4:4,4:6)。传道人的确是有神的权柄的,而这个权柄必须经过教会差遣的印证。

第二,劝慰之子——真理问题。巴拿巴是看神恩典的人,是顺服救恩真理的人。ἰδὼν τὴν χάριν τοῦ θεοῦ,had seen the grace of God,“看见神所赐的恩”。这救恩真理是教会成立的根基和目的:有人受洗得救。巴拿巴是看见神的救恩“就欢喜”(χαίρω)的人,而魔鬼的儿子看见罪人得救就大大生气。不仅欢喜,而且能用真理教导众人。παρακαλέω用作Imperfect,不断持续地劝勉和安慰。而且是劝勉所有的人(πάντας)。巴拿巴因此被称为“劝慰子”(使徒行传4:36)。初信者特别需要按真理去安慰和鼓励。劝勉的目的是“立定心志恒久靠主”。τῇ προθέσει τῆς καρδίας προσμένειν τῷ κυρίῳ,with purpose of heart they would cleave unto the Lord(KJV);在内心树立一个持久依靠主的目标。προσμένω,to remain with,hold fast to;仅仅依靠,与主同行。“主”,从此有主了,只靠主,不靠自己和别人。牧者首先应该懂得并顺服主的救恩真理。

第三、因信称义——生命问题。巴拿巴首先是一个好人。ἦν ἀνὴρ ἀγαθὸς,he began to  a good man。系动词ἦν用作imperfect。一方面,巴拿巴并非一出生就是道德上的好人,而是因信称义意义上的好人;神眼里的好人一定是经过向罪死向基督复活的重生。另一方面,这个字显示巴拿巴正在经历成圣的过程。接下来的句子应该是进一步解释巴拿巴的“好”:καὶ πλήρης πνεύματος ἁγίου καὶ πίστεως,充满圣灵和信心——而充满信心也可以视为充满圣灵的进一步解释。总之,巴拿巴的好是从圣灵来的,而充满圣灵的人就是因信称义的人。

第四、牧者冠冕——见证问题。由于巴拿巴的真理教导和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这些不断受洗归主的人,就是牧者的见证(哥林多后书3:2;腓立比书4:1;帖撒罗尼迦前书2:20)。

第五、牧者之间——同工问题。巴拿巴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寻找保罗来和他同工;而那时,教会已经很繁荣了,从属世的意义上说,巴拿巴根本不需要保罗。巴拿巴是知道保罗的使命和恩赐的(使徒行传9:27)。一位神真正的仆人不仅不会嫉妒更有恩赐的人,而且会将讲道台让位于更有恩赐的人。仅仅好人不足以建立教会。我并非说保罗不是好人,而是说保罗更有讲道的恩赐。我们聘牧的策略一定和圣灵针锋相对。中国道德主义恶习的逻辑是:“虽然你讲的好,但是……”;然而圣灵的道理是:都是蒙恩罪人,但牧者首先要讲道。你不一定非得自己传道,不如帮助比你更有传道恩赐的人传道。

第六、坚持聚会——责任问题。“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一方面在时间上坚持到底;另一方面是与教会同在。συναχθῆναι ἐν τῇ ἐκκλησίᾳ,在教会里聚会并带领;把人聚集在教会中,把信徒聚集成教会。συνάγω这个合成词本身就是靠着权柄召集人在一起的意思(马太福音2:4,13:2,13:47,18:20,22:10,25:32,25:35)。而聚集的场所或结果 τῇ ἐκκλησίᾳ,教会。安提阿教会就这样诞生了。值得一提的是,牧者没有“公休假”。谁都可以离开和弃绝教会,牧者不能。牧者坚持聚会与人数和会众质量无关——哪怕还有一名会众,哪怕会众是你最不喜悦的人,牧者就要坚持牧会。一切虚荣和利益都应该钉在十字架上。当然,你可以为会众安排更好的牧者然后离开,并应教会的差遣到新的禾场侍奉。另外请注意,这段经文共提到5 个地名:腓尼基,和居比路,安提阿,古利奈,耶路撒冷和大数——基督组织各地的“资源”,如同从各处运来良好的木材,来建造祂的圣殿。神的教会需要来自不同方向、不同背景、不同的人。肢体搭配,一同建成基督的身体。

第七、坚持教训——勇气问题。教会聚会的目的是为了“教训“,διδάσκω用作动词不定式,表示目的,to teach。保罗说不许女人教导男人,用的就是这个动词。无论如何,真理教导是牧者唯一不能更改的正业。“教训了许多人”——这许多人一定包括各种高人或奇形怪状的人,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仅如此,教导不仅涉及能力,也涉及勇气——当扎心逃走的现象增多的时候,你仍然要敢于真理教导。

可以这样对观魔鬼的使者和牧者。首先,前者不是任何教会差遣来的,而是自己移民或流窜来的,或为了求自己属世的好处而选择教会。而且他们不是任何教会授权的,而是自己“站出来”充当教会领袖。其次,这些人进入一个新教会首先就是挑刺,显示自己:“看见神所赐的恩,就满心嫉妒,控告众人,立定心志,拆毁教会”。我们经历过一些从“大教会”来的人,他们的这类“见证”大同小异。最后,魔鬼之子一定阻挡和败坏有讲道恩赐的人。巴拿巴的胸襟这是今天很多保卫地盘的牧者们没有的。而明明看见自己恩赐不如人还赖在台上,甚至在危机感中千方百计阻挡和毁谤新牧者,这样的教会领袖已经是魔鬼的儿子了。

3、名称问题(26b)

26b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耶稣和使徒时代,相当长的时间内,耶稣的门徒用过不同的名称:贬义有“拿撒勒教党”(使徒行传24:5),“异端的道”(使徒行传24:14),“到处被毁谤的教门”等等。褒义有“圣徒”、“奉这道的人”等等。但一直到安提阿,才有基督徒这个名称。Χριστιανός,a follower of Christ。这显然不是犹太人对耶稣门徒的称呼,而是基督徒以及外邦人的称呼。关于“基督徒”这个名称,值得强调的有三个问题。

第一、先有教会,然后才有基督徒。我们已经看见,教会已经建立了,而在教会之中生活的人,被称为基督徒。换言之,没有教会生活的人,根本就不配称为基督徒。基督徒这个名字在新约圣经中共出现3次。另外两次是使徒行传 26:28,“亚基帕对保罗说,你想少微一劝,便叫我作基督徒阿。(或作你这样劝我几乎叫我作基督徒了)”;彼得前书 4:16,“ 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而“教会”一词至少出现了107次。

第二、这个新人类唯一合法的名称就是基督徒,基督的信徒,耶稣的门徒。而任何替代名称都没有最高的合法性。我们都是奉基督的名受洗,并是这名的见证。我们借此也看见保罗和巴拿巴的谦卑和顺服。安提阿教会没有命名为保罗宗、巴拿巴主义。因为我们只有一位主。从这些看见中,我们是否会震撼今天的教会离使徒的根基已经很远很远了。让我们重新思想保罗激烈的声辩:“10 弟兄们,我借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1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分争。12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13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哥林多前书10-13)。

第三、因公开存在而被人命名。χρηματίζω,被动语态,因执行公务而被人命名。一方面,安提阿已经没有犹太教的白色恐怖了(犹太当局禁止奉基督的名聚会);另一方面,信徒的勇气持续增长。因此教会已经公开奉基督的名聚会了,故有此新名。这个公开聚会是在人前认主的美好见证,对今天很多政治恐惧之下的“地下基督徒”也是鞭策。你们应该改变。

三、国度(27-30)

1、在世上你们有苦难(27-28)

27 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28 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站起来,借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

教会建立在真理上,之后开始成圣。成圣的核心见证就是爱,特别是苦难之中的相爱。使徒行传11:27-30的主题应该是教会的成圣,接着苦难,我们用彼此相爱来见证基督。可以将这四节经文这样分成两部分:27-28将教会和世人一起经历大饥荒的患难;不要相信这种迷信或成功神学:信基督就不再有患难。29-30告诉我们,同样是患难中的灾民,但教会面对苦难并胜过苦难的方式是基督里的相爱。这两部分信息正好切合主耶稣在约翰福音16:33教导的:“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在世上你们有苦难”。

我们看见一些先知从耶路撒冷来到安提阿,安提阿教会无疑在继续增长;而耶路撒冷教会在继续支持安提阿教会。当然,神借着这些先知的加入,对安提阿教会,对整个基督教有更深的旨意。首先我们要解释一下先知这个词。诸位可能都知道耶稣曾经说过这样的话:“12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13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14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马太福音11:12-14)。很多人觉得福音书上的这些话和新约中后来一些经文相互矛盾,因为还有先知。不过这个难题不难回答——耶稣说的先知是指预言天国和弥赛亚的先知;而不包括对未来事件有预言能力的先知。这里的προφήτης无疑指后者;有时候先知和与教师、使徒并用(使徒行传13:1;15:32;哥林多前书12:28,14:29-33,39等)。而先知的预言显示,神知道这场苦难,但没有阻止这场苦难——这场苦难不仅是对外邦人罪恶的惩戒,对耶路撒冷逼迫基督徒之人的惩罚;并催促犹太人和全人类悔改;这患难也是对教会的试炼。

众先知中有一个人名叫亚迦布,显然是一个犹太人的名字。חָגָב在旧约中有两种用法。第一是locust,蝗虫或蚱蜢。利未记11:22叫蝗虫列为可吃之类,可以理解为可以认罪悔改得救的罪人。民数记13:33用之指“渺小的人”;历代志下7:13指吞噬食物传播瘟疫的害虫;传道书12:5中“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以赛亚书40:22中,“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亚迦布是一个悔改的罪人,亚迦布代表人在神以及“命运”面前的卑微。第二在以斯拉记2:46,“哈甲的子孙,萨买的子孙,哈难的子孙”——哈甲即亚迦布,这个家族的后裔随同所罗巴伯从流放中归回耶路撒冷。在这里,这个字的基本含义是“爱”。或者圣灵有意用这个名字提醒拒绝基督的犹太人和普天下的人,愿人人悔改,都知道救恩。亚迦布的预言不是从自己来的,而是从圣灵来的。ἐσήμανεν διὰ τοῦ πνεύματος,signified by the Spirit。这场饥荒影响了整个国家。λιμὸν μέγαν  ἐφ᾽ ὅλην τὴν οἰκουμένην,great dearth throughout all the world。耶稣预言过大饥荒(λιμός,马太福音24:7)。οἰκουμένη常指人类居住的地方或全世界或全国(马太福音24:14;路加福音2:1,4:5,21:26)。参考下文,这场大饥荒当然不是全球性的,而主要是罗马帝国全国性的。当然,考虑当时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也可能波及全地。

这场大饥荒果然发生了,时间是“革老丢年间”。ἐπὶ Κλαυδίου Καίσαρος:KJV将之翻译为in the days of Claudius Caesar,这也是和合本的译法。不过这个句子可以译为“降临在凯撒-革老丢头上”。Κλαύδιος的意思是Lame(残疾人)。革老丢-凯撒的意思就是需要人服侍的瘫子。我倒觉得这个称号用来形容任何一位掌权者都是合适的。这位罗马皇帝的全名是提贝里乌斯•克劳狄乌斯•凯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Tiberius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前10年8月1日-54年10月13日),他是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41年-54年在位。使徒行传 18:2告诉我们这位皇帝逼迫过犹太人。或也殃及基督徒。不过根据这段经文,饥荒的重灾区应该在耶路撒冷。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场大饥荒首先是对犹太人的惩戒。而路加提及革老丢,主要应该是为了说明这场大饥荒的历史真实性和具体时间。

2、但我已经胜了世界(29-30)

29 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30 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当苦难发生的时候,真正的基督徒不可能起来成为控告上帝的愤青,更不可能按灾民理性的逻辑起来彼此抢夺。正相反,上帝要这个新人类在大饥荒中成为祂的见证。也许这是古往今来空前的一幕:不是有政府,而是有一些信仰基督的人,起来彼此救援。教会是爱的团契,而且是在苦难中相爱的家。大家可以重新阅读约翰一书第4章,那里告诉我们何为爱,为什么爱,怎样相爱。而且圣灵将我们的彼此相爱,视为我们胜过世界和苦难的见证。正如箴言 15:17说说的,“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苦难和匮乏中相爱,这是神给教会的命令,是基督徒必须有的见证,是我们领受的所有律法的总结(马太福音22:40;约翰福音13:34-35;15:12,15:17;约翰一书3:11,3:23;约翰二书1:5)。神借着这场大饥荒,让祂的儿女成为有爱的能力的新人,使教会走向成熟。没有这场功课,我们不可能经历神和祂的真理,更不可能长大。我们教会从今年开始特意安排了一些“集体行动”,也出于这样的感动。

首先我们看见这新生的教会整体上壮观而美丽的生命盛况,他们怎样成了安提阿的光——那里的人什么都不信,只信钱,而且淫乱。每一个人都起来,根据各自的能力提供帮助。一方面,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τῶν μαθητῶν,所有门徒。另一方面,没有勉强,并且量力而行。καθὼς ηὐπορεῖτό τις ἕκαστος αὐτῶν,every man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εὐπορέω是动词,用作imperfect,意思是拥有财物。这一幕特别令人感动——提供动态支援,随时有,随时奉献。其次,这个帮助是通过“捐钱”这种方式提供实际的帮助。不过原文并没有“钱“这个字,而是διακονία,这个字通常指食物侍奉(路加福音10:40),也指职分(使徒行传1:7等)。这里应该是意译,relief,救济。也许这个希腊字也在告诉每一位基督徒,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神所赐的份额,应该用来侍奉神。最后,帮助的对象是“住在犹太的弟兄”。大饥荒患难中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弟兄(ἀδελφός)。这是一个全新的看见,让每一位基督徒都不能在灾祸中作壁上观、隔岸观火;甚至幸灾乐祸,趁火打劫。冷血和乐祸之人乃是魔鬼的儿子。不过这里也有这样的一个应用的原则,我们不需要唱高调,爱首先是主内相爱。这个奉献和救济首先是给基督徒的,而不是给外邦人的。尽管我们不能反对教会救援外邦人。但是,我个人确实反对这样一种可笑的“爱心”:对外邦人恩爱有加,对主内漠不关心又视若寇仇。还是那个道理——我不相信一个不爱自己身边的人却对远方情有独钟的爱情。他们的爱只是虚荣或只是恨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

他们确实这样做了。ὃ καὶ ἐποίησαν,Which also they did。基督徒不要只说不练。他们怎样做的呢?筹集救济财务之后,安提阿教会“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ἀποστείλαντες πρὸς τοὺς πρεσβυτέρους διὰ χειρὸς Βαρναβᾶ καὶ Σαύλου,sent to the elders by the hands of Barnabas and Saul。所谓长老,πρεσβύτερος,原来是指犹会堂或公会中的领袖,基督教也用来指教会领袖,特别是牧者;有时候与主教(bishop)通用。安提阿教会将奉献交给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也是对当地教会权柄和秩序的尊重。这些奉献是通过巴拿巴和保罗的手送交的。这是否可以结论说二人在安提阿教会分管财务呢?最多只能说他们愿意在任何职分上侍奉,但不好说他们就是教会的财务人员。也许正相反,他们就是牧者,会众是因为信任他们,所以将这“敏感”的使命托付给他们了。巴拿巴和保罗奉差遣去耶路撒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犹太人。向什么人作什么人,这是照顾耶稣撒冷教会中某些人的“软弱”。这是无微不至的爱。

3、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任何一场苦难,都包含着神的旨意和魔鬼的计谋。约瑟曾经这样反思他遭遇的惨绝人寰的人生:“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世记50:20)。神要借着大饥荒祝福教会,而魔鬼要借着大饥荒毁灭教会。我们必须往更深的地方思想这场大饥荒,“千万不要忘记属灵争战”。魔鬼是抵挡者,面对福音的扩张,特别是安提阿福音基地的建立,我们可以想象魔鬼怎样的如鲠在喉。安提阿是天国的着陆点,是插向世界的一把利刃。然而魔鬼比田野里一切受造物都狡猾,它知道怎样用孙子兵法应战耶和华的军队。这一招孙子兵法就是围魏救赵和釜底抽薪。魔鬼看见她已经没有办法将教会消灭在安提阿,没有办法将蒙特利尔华人基督教会消灭在摇篮之中。新兴教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于是它聪明地转向了后方——消灭耶路撒冷“母会”。这不仅是要切断来自耶路撒冷的真理供给线,更是要让整个教会大扩张成为一场笑谈——熊瞎子掰苞米,拣一个扔一个。最后,福音从耶路撒冷到地极的大使命,就这样彻底失败了;福音事工最后剩下的只是最后一站。

古往今来,魔鬼围魏救赵的战略几乎是成功的。欧洲和北美是教会的耶路撒冷,我们看见他们一步一步差遣传教士前往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但与此同时,这些基地先后陷落了。目前北美教会的萧条,正是一场大饥荒;而今天的革老丢叫奥巴马。福音在扩张中失陷基地,后方沦丧,这也是教会的丑闻。因为教会自己中了撒旦的诡计。“传道学”至少有三大缺陷。第一、只顾个人悔改,不顾归向基督;第二、只顾增加民数,不顾建造教会;第三、只顾前方拓荒,不顾巩固后方。这三大危险实际上正是500年来西方教会衰败的实质。但是让我们感谢神,全能的上帝早就看见了撒旦的诡计,因此,在福音从耶路撒冷转向安提阿的关键时刻,要用这场大饥荒教导祂的儿女,从起初就学习怎样打这场全面的属灵战役。

第一、西方教会与新兴教会。任何新兴教会应该要回头坚固和支援出发地的教会。这一点对我们这间教会也是重要的。我们看见,这四年在中文堂会兴起的同时,英文堂会和北美所有教会一样,面临萎缩的威胁。前不久,一位英文堂的教会领袖流泪拥抱我们,这样哭诉说:“求你们救救这个85年的老教会吧;不要让她就这样结束了”。她的哭喊和眼泪是整个西方教会的共同表情。求神怜悯我们,不要嘲笑和坐观教会在西方的衰落,因为我们本是一体的;他们是我们的弟兄。不要将东方异教的恶心谬见拿去污染西方教会,又称之为复兴。不要指着上亿中国基督徒骄傲得忘乎所以,更不要自以为韩国教会、港台教会比耶路撒冷更属灵。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反省中国教会在整体上被邪教捆绑的事实,以及在真理装备上的先天不足;东方教会应该继续学习真正的谦卑。,一些教会中的爱国贼尤其需要反省,不要因为你的政治之神而对西方教会的衰落幸灾乐祸。另一方面,真正的基督徒面对后方失陷,反要帮助,力所能及。这不仅涉及到东方和西方,也涉及每一个基督徒面对自己教会的基本态度——弃绝基督新娘的人也当被基督弃绝。

第二、基督新教与传统教会。基督徒要记得自己是从哪里出来的,不要以为新的就是好的,越激进的改革越属灵。惟愿教会目送巴拿巴和扫罗返回耶路撒冷的背影,看见神怎样要看顾传统教会。基督徒更要捍卫刚刚离开的传统,这对国度的扩张同样是重要的——宗教改革不能全面否定你所要脱离的母体,甚至以激进主义的改革姿态越走越远。相对来说,路德宗在天主教和新教的中间姿态是最可取的;而从茨温利加尔文开始,我们看见了扬长而去、自以为荣,不以为耻的新教运动;而到了20世纪,这些远方的浪子已经将父亲的资产挥霍一空,正靠各样的猪食创建各种“现代神学”。不顾父家遭遇的大饥荒,这不孝之子必将有一天遭遇更大的饥荒;而在那场饥荒中,基督教面临全面的灭顶之灾。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宗教改革,“13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1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15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 16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路加福音15:13-16)。这是挥师耶路撒冷的时代。感谢神,这是移民时代,使差遣保罗巴拿巴成为可能。面对耶路撒冷的饥荒,面对新娘被困,每一位基督徒有不可妥协的责任提供帮助。

应用:什么是基督徒

各位弟兄姐妹,今天我们第一次在圣经上看见了我们的名字:基督徒。那么你是否会想到这个问题:我们被称为基督徒,这是什么意思?基督徒和外邦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成为假基督徒?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如果仅仅根据使徒行传11:19-30,我们也可以看见圣经关于基督徒的基本定义。结合这段经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何为基督徒。

1、面对世人的罪恶——传道的人

圣经说这世界是魔鬼作王的世界,世人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下,没有义人一个都没有,都是神面前的罪人——面对这样的世界和人类我们的“世界观”是什么。换句话说,面对安提阿的物欲横流、恶贯满盈和残害逼迫,基督徒如何反应。面对罪只有两种姿态,革命者和基督徒。两者都会深刻地经历人的罪;基督徒还要经历这种黑暗:“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为福音受苦。但面对罪恶基督徒和外邦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外邦人首先认为自己是义人,然后对别人的罪忍无可忍,并靠拳头或政治的力量改变世界;最后在这样的过程中革命者不断成为假基督。革命者总是自以为神,以人为鬼。基督徒面对罪则应该做出如下反应:首先在神面前承认我也是人,也是罪人——性情和所有人一样。神拯救我们,将国度赐给我们,绝对不是因为我们的义;而是因为基督的义。路加福音13:1-5从根基上消灭了魔鬼指着别人的罪恶对教会发动的革命的试探;而“社会福音”就是另外一个福音。神说,别人的罪不能成就你的义;你首先应该革自己的命(加拉太书6::1-5)。真正的基督徒不能成为别人的罪的控告者,而控告者即魔鬼。基督徒可以为救恩的缘故责备和劝勉别人。但是,你必须在神面前正视你的内心——你到底是出于控告和报仇并吃人自义,还是出于爱心和真理,你自己知道,神也知道。不仅如此,如果你丑闻别人还要谎称为了主和教会,你就公然违背第二条诫命,“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出埃及记20:7)。基督徒和基督审判世人,那是在基督再来的时候。耶稣拒绝和痛斥约翰和雅各的天火动议,因为,“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加福音 9:56)。其次,不是用拳头和抗议,而是用“讲道”或福音的方式改变个人的生命。基督徒的第一特点就是传福音的人,凡是离开这个核心使命的人就是假基督徒。这使基督徒和革命者区别出来。第三、传福音的中心是“传讲主耶稣”;这使基督教和异教徒区别出来。一个不传耶稣基督的基督徒或教会,与神无关。

2、面对别人的蒙福——快乐的人

基督徒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喜乐,基督徒是快乐的人。一个没有属天快乐的人,一个愁眉苦脸的人,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基督徒的喜乐有两个特点。第一、我们因基督的救恩喜乐。这不是属世的喜乐,而是天国里失而复得的喜乐。世人或离开教会的人也可能很“喜乐”,但罪中之乐不是救恩之乐(诗篇51:12)。第二、因别人也得这种救恩而喜乐。特别是为自己和任何人蒙恩得救而欢喜快乐。所以巴拿巴,“看见神所赐的恩,就欢喜”。路加福音15章是教会的欢乐颂:为任何一个罪人归主蒙恩而欢喜,并和别人一同欢喜,并且是普天同庆。在这段经文中,“欢喜”这个字及同义词,共出现了10次(KJV:rejoicing、Rejoice、joy、Rejoice、joy、merry、merry、merry、merry、glad)。基督徒与主内快乐的人一起快乐,与嫉妒徒区别出来。事实上,世人的痛苦,从该隐开始,就是因为嫉妒——我们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别人的幸福之上,然后追求将自己的福音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这方面,巴拿巴和奉割礼的人截然不同。别人好了,奉割礼的人大大发怒,并起来走该隐的路,控告杀人。该隐不开心,中国不高兴,人类很有病。嫉妒徒会把自己的生命和世界统统变成地狱。嫉妒徒是阴间的军队,是撒旦的差役,是魔鬼的儿子。嫉妒徒不能容忍别人好,并起来毁灭和夺去别人的福分,主要是按这个逻辑进行的:骄傲-贪婪-嫉妒-撒谎-杀人。旧约说嫉妒如阴间般残忍(诗篇9:17;箴言27:20;雅歌8:6);新约说教会应该胜过这阴间的门(马太福音 16:18)——魔鬼主要是使用嫉妒拆毁教会,首先就是拆毁教会的喜乐与荣美(以赛亚书5:14;哈巴谷书2:5)。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0:1-16中讲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是给嫉妒徒开出的良药。主在这个比喻结束的地方说:“15 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16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有古卷在此有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嫉妒不仅毁掉教会的喜乐最终也会失去自己的福分。需要强调的是,嫉妒徒特别痛恨被确诊为嫉妒徒,他们被扎到了不会悔改,而是更加气极败坏;他会从外邦人那里运来一吨无花果树叶子,加倍作嫉妒徒。这需要神特别的怜悯才能医治。

3、面对上帝的临在——聚会的人

基督徒最显而易见的特征,就是一群主日聚会的人,一个依靠“第七日文明”成长的人,一个一同聚会面对上帝的人。保罗和巴拿巴为基督徒树立了典范:“和教会一同聚集”。神借着教会与我们同在,要被教会建造成基督的新娘、神的家和基督的身体,这使基督徒和异教徒区别出来。这不是任何人规定的,这是神关于守安息日为圣日的基本真理。然而这个常识已经被很多基督徒或假基督徒忘却了,以至于主日聚会这个本分也变成了人情和善工。这个启示是一贯的。旧约将聚会称为“圣会”,事关人的安息、无酵、献祭、赎罪、住棚等基本真理(出埃及记12:6,12:16;利未记23等)。这个字的希伯来文是קָהֵל,assembly, company, congregation, convocation,上帝召集的正式聚会,如同组织起来的身体。这个古希伯来文是这样会意而成:在确定的时间,人们起来,面对牧养人的杖。创世记28:3,35:11和48:4依次将这个字翻译成“多族”、“多国”、“多民”显然是不够准确的——神的选民首先是众人“有机的集合”。不仅如此,这个字也有肢体联络器官组合的意思,这就是新约的教会(罗马书12:5;以弗所书2:21,4:3,4:16;歌罗西书2:2,2:19,3:14)。神对教会的应许和旨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两个应许,一个不许。第一、得胜的应许:“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马太福音16:18)——无论教会有任何难处和缺陷,但最终基督得胜。真正的基督徒不会被教会的低潮,内忧外患而吓破胆。第二、同在的应许。马太福音 18:14-20授予教会解决内部矛盾的权柄,因为主与教会同在。主的同在特别表现为借着圣道和圣礼的同在。福音书中只有这两处提到教会,值得一提的是,马太福音18:20已经被严重滥用了——两三个人聚会是指教会中的两三个人(语境清楚),而不是离开教会的两三个人——魔鬼却一直在利用这一节经文怂恿人“反出教会”。第三、不许停止聚会。而神对基督徒聚会有明确的要求:“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见)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希伯来书 10:25)。而阻拦和拆毁聚会生活的主要有三种试探。第一、自义:一方面不相信“施恩之具”;另一方面要靠自己灵修成圣。一个认为自己可以不靠教会,即神借着外在的形式带领我们更新的人,一个以为靠自己内在之光可以重生成圣的人,不是基督徒,而是异教徒。第二、忙碌:魔鬼用太忙阻拦信心软弱的人在主日崇拜别神。忙人或盲人出于贪婪和不信——这两方面都出于灾民生存恐惧。这些人注定忙碌一生而最终失去生命。第三、清高——骄傲和自卑的人,靠与人切割秀“便如神”。与教会切割的基督徒可以视为异教徒,“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马太福音18:17)。

4、面对教会的苦难——爱的见证

一个基督徒,是面对别人特别是主内弟兄姐妹的苦难同哭而帮助的人,我们因此就有了神的爱。基督徒必须和一切苦难中的冷血、伪善、挑刺与乐祸相区别。关于伪善,我特别指用属灵高调在别人苦难中伪饰自己的政治恐惧这种行径。这是以东人和基督徒的区别。整卷旧约诸位先知几乎有一个共同的咒诅对象,就是以扫的后裔,即以东人。以东人的“国歌”叫“阿哈,阿哈”(诗篇35:21;35:25,40:15,70:3;以西结书 25:3,26:2,36:2)。关于以东人,请详细查考如下经文:创世记25:19-34,36:1-43;民数记20:14-21;申命记 23:7-9;撒母耳记上21:7(诗篇52);以赛亚书34:4-15;耶利米书49:7-22;耶利米哀歌4:21-22;以西结书25:12-14,32:28-29,35-36;俄巴底亚书1:1-18;约珥书3:19;阿摩司书1:6-12,2:1-2,9:11-12;玛拉基书1:2-5。以东人被咒诅并最后亡种灭族,主要是因为他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为一碗红汤弃绝神:自己因为爱世界和追求功成名就而出卖了长子的名分。第二、但反过来痛恨弟兄得到了长子的名分或神的祝福——他们极其并无缘无故地痛恨教会和基督徒。第三、因此,以东人总是在别人特别是弟兄的苦难上幸灾乐祸,以至于趁火打劫。第四、以东人多益是一位可耻的告密者和控告者,以东人不能释怨,为报仇不择手段。第五、他们不遗余力追求向高处行,目的是以势压人,以罪为义;让别人仰视和嫉妒他们,是嫉妒徒对幸福的重新定义,是他们另外一个福音。第六、他们甚至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罪人,谋取名利,并利用联合优势攻击和毁灭基督的仆人和神的子民。第七、他们善于指着教会的患难控告上帝,指着外邦人的义控告基督徒,并以此论证上帝的不存在和上帝对子民的弃绝——目的是否认基督和基督徒的因信称义。有人说以东人就是中国人,以东人也确实是“山顶洞人”。不过这个说法显然考据不足。但在上述罪性上,东夷人就是以东人。中国人在任何细节上都充分显示了自己就是以东人。基督徒不会在灾变中质问上帝在哪里;而是马上展开行动,提供救助——上帝在保罗和巴拿巴的救援行动中;而不在屈原的天问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基督徒不能在别人(无论是弟兄还是仇敌)的苦难中见猎心喜、麻木不仁、怨气冲天或趁机打劫、趁机取义,趁机否认基督出卖长子的名分;基督徒要起来去爱、提供切实的帮助。

这就是基督徒:传福音的人,快乐的人,聚会的人,在一切患难中提供帮助和爱的人。因此要时时靠着施恩之具与革命者、嫉妒徒、异教徒以及以东人相区别。在某种意义上,这四种人可以并称为邪教徒。求神怜悯我们,让我们成为圣经上的基督徒。基督徒绝对不是完美的人,但基督徒因为信仰和领受的使命,愿意跟随完美的基督,并在这场跟随中,我们成了基督的见证。这场见证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没有中断。我们都是安提阿人。如果尤西比乌等人是正确的话,路加本人就是安提阿人,路加医生正在描述他故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正在告诉我们在他自己身上这场重生。神使用他见证了“基督教的诞生”,今天,神也要使用他的见证祝福我们每一个人。这是历史的一个新的开端,一个新人类正式出现在地平线上;但愿今天也是中国教会和我们每一个人新生命的开端。最后让我们祈祷,求神怜悯,让我们检讨从安提阿到罗马到蒙特利尔的福音之路上,教会失去了什么;而我们怎样应该披麻蒙灰求主赦免,重新添加力量,成为真正的基督徒。直到基督再来的日子。阿门。

任不寐,2014年8月31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