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冬天已往 最近和一位弟兄讨论、学习圣诞的一些信息。其中包括怎样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圣经本身,了解耶稣诞生和受难的具体时间,其中涉及很多细节,如怎样对应但以理七十个七的预言,耶稣公开传道的时间,以及耶稣在地上到底是多少年等等。圣诞也快到了,我把这些问题放在这里;也求神赐给不寐之夜新的祝福,带领更多的人进入真理,愿神的国度扩张。
平安。首先我们要知道,既然圣经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圣诞和十字架具体的时间,这就证明,这一切与个人得救没有重要的关系。不过既然这个问题一直被追问和讨论,教会有责任综合相关信息,给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免得世俗小学和异端教训将信心软弱的人掳去;并借着这些回应,可以趁机将福音临到所有感兴趣的人。正好又到了圣诞节前夕,说说这个话题也很有必要。不仅如此,虽然我们说,人了解这个具体时间与得救没有重要的关联,但不等于这个时间真的不重要;所以加拉太书 4:4这样谈论圣诞的时间:“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道成肉身进入世界,乃是上帝创造、救赎和审判大计的重要内容,是按上帝预定的最合适的时间发生的。但这个具体时间,是属于神的奥秘,我们只能通过已经启示出来的部分信息,提供一些参考答案。
大多基督徒知道12月25日这个圣诞时间是后来“规定”的,可能源于Dinysius Exiguns修士的一次计算失误,和Justinian的一次任性而为。我们也知道关于这方面的很多讨论,但这些讨论回到圣经才有价值。这首先涉及年份和季节两个问题。路加福音提供了居里扭的任期和罗马人口统计(“报名上册”)等历史指标,就此引起的争议似乎已经平息,因此我们可以放在一边。只是马太福音提供了大希律在位的时间,今年引起新的质疑。耶稣降生一定在大希律死亡之前,主流传统一直利用约瑟夫的记载,宣称大希律死于主前4年,因此,耶稣诞生一定在主前4年以前。然而我们查考约瑟夫 Antiquities, 17.6.4却发现,约瑟夫并没有说大希律死亡的具体时间,只是强调,他死的那一年发生了月食 :“And that very night there was an eclipse of the moon”。然而事实上,除了公元前4年以外,公元前1你也发生过一次月食。这就意味着,耶稣也可能诞生在主前1年以前。至于季节和月份,路加福音2:8说,在耶稣诞生那一天(路加福音2:11),“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一些学者相信,按巴勒斯坦地区的气候特点,12月份野地里不太可能有牧羊的人看守羊群。
不过近年来通过对“伯利恒之星”(马太福音2:1-11)的“天文”演绎,一些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将圣诞的时间进一步具体化。我们可以就此作出简要述评。这些讨论涉及的经文至少包括创世记49:8-12,10:8-10;启示录12:1-5;民数记22:5,24:17;但以理书2:48-49,9:21-27;耶利米书39:3,13;诗篇19:1-4等等。“圣经天文学”至少可以上溯到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1603年12月17日圣诞前夕的一次发现,后来的学者追随他的发现宣称,公元前7年,木星和土星在双鱼座内“会合”,前后三次(5月29日,10月3日,12月4日)。根据这个理论,耶稣诞生的时间可能是5月29日,而“三个博士”(但以理书2:48-49;耶利米书39:3,13)可能是10月3日启程,12同样4日到达伯利恒。他们可能来自巴比伦的西巴尔占星学院(the School of Astrolgy at Sippar);或但以理羁旅之地,或巴兰的故乡;因此他们知道弥赛亚降临的信息。Sippar应该就是旧约的Sepharvaim (西法瓦音,列王纪下17:24,31,18:34,19:13;以赛亚书36:19,37:13),位置大约在亚伯拉罕寄居的哈兰附近,应该与巴兰的故乡毗夺不远(民数记22:5;24:17)。
沿着开普勒的方向继续前进的圣经学者,今年比较著名的是Ernest L. Martin(1932-2002),他最引起争议的观点首先是通过他自己的“田野调查”或考古发现,重新确定了圣城的位置;然后就是这本书:The Star that Astonished the World(1996)。他在这本书中主要是根据启示录12:1-2描述的天象,再根据相关计算,宣告耶稣基督诞生在公元前9月11日的黄昏;而这一天正是犹太人的新年。其次,他宣称伯利恒之星是公元前2年12月25日的木星,那一天正是犹太人的光明节或修殿节、献殿节(חֲנֻכָּה)。将Ernest L. Martin的观点推到极致的是一个网络视频:The Star of Bethlehem(Rick Larson,2007)。Rick Larson是一位美国律师,天文学爱好者,当然也是一位基督徒。在这这个流传甚广的presentation中,Rick Larson演示了类似的结论,只是星体的角色略有变化。他的理论基础是“星体汇合”: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Jupiter,the “king” planet)与最亮的恒星轩辕十四(Regulus,the “king” star)在公元前3年汇合,代表马利亚怀孕;而随后木星与金星在公元前2年汇合与处女座,代表耶稣的降生。与Ernest L. Martin一样,Rick Larson宣称引领博士从耶路撒冷到伯利恒的伯利恒之星是木星,它在伯利恒作retrograde motion,因此貌似停在伯利恒的上空。为了推翻传统的“主前7年“那个源于约瑟夫的论点,两个人一致强调,约 1544年印制的约瑟夫的作品有明显的错误,特别是关于希律死于主前4年的相关信息。Rick Larson关于耶稣降生的具体时间与Ernest L. Martin是一致的。
关于耶稣受难的时间,上述两位学者根据路加福音3:23(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约有三十岁)和约翰福音关于三个逾越节的记载,再结合马太福音27:45“遍地都黑暗了”这一“月食”天象,结论耶稣于主后30年逾越节被钉在十字架上。《自然》杂志1983年306期有一篇文章说,耶稣在主后33的4月3日逾越节被钉十字架;而2011年的Colins Humphreys在他的著作The Mystery of the Last Supper中重申了这个结论。不过关于耶稣降生、传道和受难的时间,需要与但以理书9:24-27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协调:“24为你本国之民和你圣城,已经定了七十个七。要止住罪过,除净罪恶,赎尽罪孽,引进(或作彰显)永义,封住异象和预言,并膏至圣者(者或作所)。25你当知道,当明白,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必有七个七和六十二个七。正在艰难的时候,耶路撒冷城连街带濠都必重新建造。26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那或作有)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27一七之内,他必与许多人坚定盟约。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那行毁坏可憎的(或作使地荒凉的)如飞而来,并且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或作倾在那荒凉之地),直到所定的结局”。
我们注意到,Rick Larson和Ernest L. Martin及其支持者在驳斥“主前7年”论的问题上,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但是,他们未能充分重视但以理书这段预言带来的挑战,也未能很好地协调他们关于耶稣遇难的时间与但以理书之间的关联。但以理书9:21-27这里共有七十个七,我想在这里阐述一下我的基本理解。首先,“从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基督)的时候”,有六十九个七(七个七加上六十二个七)。波斯亚达薛西王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约在主前457年(以斯拉记6:14,7:12-23);而六十九个七年就是483年,这一年就是主后26年。这一年应该是耶稣出来传道之时,大约30岁(民数记4:3-47;撒母耳记下5:4;历代志上23:3)。耶稣受洗出来传道,开始作祭司和受膏者。其次,上述六十二个七之后基督被害。这并非说敲好在第六十九个七(总计)、或六十二个七那一年被害,而是说,基督受害发生在这些年之后的时间里。最后我们看最后的一个七,即主后26-33年。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这个七年里面,基督藉着传道与信徒定立新约。另一方面,从这一个七的一半时间开始,即三年半的时间,他将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宣告以自己的身体为殿,自称为神的儿子,“使祭祀与供献止息”;并因此最后被杀害。因此大体上,耶稣从传道开始,前三年主要在加利利传道,后三年半开始转向耶路撒冷,走十字架之路。
这样一来,耶稣的年龄就是从主前3到后33年,36岁;而他和门徒在一起的时间,按犹太人的算法,正好是七年(主后26-主后33)。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经文来支持这个相对来说时间较长的理论。传统说约翰福音记载了三个逾越节,不过更可能是四个:第一次、2:13,2:23;第二次、6:4;第三次、11:55,12:1,13:1,18:28,18:39,19:14。不过约翰福音5:1可能是另外一次。不仅如此,尽管约翰福音只记载了4次,不等于只有四次(约翰福音21:25)。不仅如此,约翰记载的应该是耶稣最后三年半时间在南方、特别是耶路撒冷与犹太人之间的冲突;而路加福音将耶稣的传道生涯在北方和南方之间各分一半。根据路加福音的记载,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在这7年的中间,第三年半,耶稣才从加利利经过撒玛利亚转向耶路撒冷,开始十字架之旅(路加福音3:23-9:51)。北方三年半的高峰是登山显荣(路加福音9:28)——受膏者的身份完全彰显。而在约翰福音开篇处,耶稣在耶路撒冷宣告以身体为殿,“使祭祀与供献止息”(约翰福音2:13-22)。同时,路加福音的加利利部分,不可能是短期内完成的(路加福音4:14, 4:37 ,4:44,5:15,7:17,8:1,9:6)。而约翰福音 14:9中,“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长久”(τοσοῦτος)这个字的意思是很久,很长,非常大,不是一般的多,很多年(马太福音8:10;15:33;约翰福音12:37,21:11;路加福音15:29;希伯来书4:7)。
也许我们可以用而雅各反复服侍拉班七年,来作为耶稣服侍世人的预表。也是一个很经典的参考答案——耶稣地上忍耐世人,如同雅各忍耐拉班(创世记29:18,20,27,30);而忍耐的结局,雅各娶了心爱的拉结,耶稣用自己的血洗净了教会。关于雅各的忍耐,我会在这个主日证道中,提供更充分的解释。第七年也是土地的安息年(利未记25:4),也是赦罪或豁免年(申命记15:1);所罗门建造圣殿整整7年(列王纪上6:38)……总而言之,最后一个七用来指从约旦河到骷髅地这个时间更合情合理,也更合乎圣经。我个人大体上接受、至少向“圣经天文学”这个思潮敞开心灵。当然,我知道这个理论自身的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是,如同进化论,找不到“中间证据”。我们只能说,有可能如此;但我们没有充分条件说,上天垂象,必然如此。不过我愿意介绍这个结论,主要不是根据“天文学”,而是根据但以理书。这是圣经关于弥赛亚降生、受难最直接的证据;也许恰恰是由于这个缘故,福音书的作者没有“赘言”耶稣降生和遇难的时间。至少我们今天应该重新思想“耶稣传道三年半”、“门徒与主同在三年半”、“耶稣三十三岁上了十字架”这些司空见惯的概念。我们应该考虑上述信息提供的新的可能性,让我们宣讲相关经文的时候,保持某种弹性。
hongjizhaochen2013-11-04 05:05:45 说: 任牧师平安: 我还不是基督徒,也不认识一个基督徒。看过一些介绍基督教的视频(包括远志明牧师主持拍摄的几部系列)和任牧师这个博客的少数文章。 希望得到一部任牧师推荐的《圣经》汉译和合本的纸书。在我所在的河南安阳的书店找不到,对“三自教会”不想接触,又不认识家庭教会的人。任牧师和各位基督徒朋友能否建议某些渠道?不行的话我试试旧书摊。 可放在“问答与回应”中,或发到我邮箱hongjizhaochen@sina.cn. 谢谢任牧师。
平安。购买和合本圣经可以直接到当地的三自教会,一般来说,他们那里都有和合本圣经。这是最方便的渠道,我不太明白您“不想接触”三自教会的具体原因,但如果因为这种情绪影响了学习圣经,就不值得了。您完全可以“买了就走”。另外,不妨到网络书店(如豆瓣、当当等)查找一下。如果还有什么困难,请再来信。我将您 的信息放在这里,也希望国内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同窗20年 一位故人徒然去世了,有些难过。严冬将至,年长的朋友们多多保重。+主的爱 回复: 同窗20年 向老年人传福音,实在是当务之急。求神兴起这样的团队,救救老人。
平安。每年冬天,特别是最近一些年,常常听闻一些老人去世的消息。这首先提醒教会的弟兄姐妹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请他们多多保重。其次也催逼教会在“向老人传福音”这个问题上加倍努力。也求神特别怜悯我们这小小的教会,能够在近期兴起一个这样的团契,经过必要的装备和成长之后,可以专门差往普天下去。我在这里也特别呼召那些有相关经验和恩赐的弟兄姐妹,起来侍奉。多年前鲁迅说救救孩子,现在教会当呼吁“救救老人”,并身体力行。除了福音真理的装备,侍奉老人需要加倍的爱心和耐心。我曾多次说过:魔鬼在一个老人身上经营了一生,而且即将收获在望;它绝对不会容忍这个生命顺利从埃及越狱,进入应许之地。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和神学院以及教区的教会领袖交流一下,看看能否就此设置一些专门课程或短训班。
老张头回来了 我们不得不思想,女神崇拜或西王母崇拜对中国人的影响。中国的民族精神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女性气质……一个大男人或宝玉(离开教会时)说:我又生气了。||||记得一位传教士说过,中国男人常常不知羞耻地爱生气。又想起以前一本书,《中国不高兴》。中国大男人不仅爱使性子,而且和女人更喜欢搬弄是非。
平安。爱生气主要是由于物质和精神双重的营养不良,一方面过度贪婪,另一方面过于匮乏,或因贪婪显得匮乏,或者因长期匮乏形成的饥饿恐惧。从物质角度看,爱生气的人是缺B族维生素;从信仰角度看,它缺福音。这一切与资源有限或玛门偶像崇拜有关。我注意到,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的人,似乎更容易生气。生气是一种争抢生存资源的策略:先声夺人;也是竞争失败之后的愤怒,以及竞争成功之后的担惊受怕。生气是一种灾民的敏感。对教会来说,爱生气的一个理由就是听道成仇,或出于自卑,或出于嫉妒,或出于骄傲和死不悔改。相对来说,中国人生气的周期比较长,从来不是一个落日可以解决的,它拥有越想越生气、挨家闲游四处控告和报复的属鬼特征。爱生气会爱上爱生气:“我很生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气故我在,我气故我义——像神一样“义怒”(不过在圣经中,愤怒那个动词只属于神;该隐“生气”开了渎神的先河)。在霾国中,生气的频率和能力,以及绝不解怨的小气,常常与年龄大小正相关。人对人生气,从本质上说是自以为神,是一种大罪,因为一个罪人没有资格对另外一个罪人“气得跟上帝似得”。但神一方面吩咐我们不要和好生气的人交往(箴言22:24);但另一方面,在基督里,我们看见两个“雷子”怎样成了爱的使徒(马可福音3:17)。
apple0009112013-11-06 09:58:59 说: 平安任弟兄!非常感谢您回答我上次提出的三个问题,这些问题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祈愿在天的父纪念您的辛劳工作!今天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的家人在一个所谓的国家开设的资产管理公司,其实就是放高利贷的公司,他让我把自己的积蓄用来放贷,可以有很高的回报,我知道高利贷的事,是不好的事,是害人利已的事,基督徒不可以去做!感谢神!问题是我如何去做个忠心不懒惰的神的财产管家呢?马太福音里25章14-34节,这里说的是要我们去努力赚钱吗?如果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又当如何做呢?另外,期货和股票可以做吗?再次感谢任弟兄能在百忙中回复我!谢谢!
平安。首先为你爱主爱真理的心感谢神。坦率地说,现代市场经济的很多形式(如期货、股票、金融市场等等),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圣经并不完全反对借贷( 申命记15:6,24:11,28:12),却反对借钱不还(诗篇37:21)。圣经更鼓励施舍,以及有帮助意义的借贷(诗篇112:5;马太福音5:42)。 其次,圣经也不完全反对利息,至少承认这个事实(尼希米记5:10-11;以赛亚书23:17)。圣经明确反对的是两种高利贷行径,它们的本质是勒索(以西结书45:9;阿摩司书5:11;马太福音23:25;哥林多前书5:11;哥林多前书6:10)。其一、子民之中的穷人,在他们生活困苦的时候,应该施舍,甚至借贷,但不能放贷取利(出埃及记22:25)。其二、自己的弟兄,如果有生活困苦只需,适用同样的原则(利未记25:36-37;以西结书18:13)。申命记23:20明说:“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主内”,他想做生意发财致富(这也无可厚非);但缺少资金,他没有理由以“不能取利”为由,向别的“主内”免利融资。我个人认为,这种融资行为是风险共担的合作,取利没有什么不对。但如果对方饥寒交迫,至少基督徒,提供奉献和借贷都不应该取利。 至于股票等等,我想个人要根据具体情况自己用良心裁量。总的来说,人不要贪心,否则你若真是被神拣选的,神必管教。我曾得知温州教会有些基督徒身陷高利贷的网罗,也是众教会的镜鉴。原则上,圣经鼓励神的儿女,有衣有食就当知足。至于马太福音25:14-34,那个比喻不是在讲“财经”,而是在将我们要珍惜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多为主做工。我们求神帮助,做一个勤快的仆人。
adlington20122013-11-06 09:33:24 说: 平安,先生!你在《圣洗礼要义》中说“但是那些接受了福音,却在生前没有机会受洗的,将会得救。”感到很不解。徒10:47于是彼得说:‘这些人既受了圣灵,与我们一样,谁能禁止用水给他们施洗呢?’一个人信了,必定是圣灵的工作,难道死亡能阻止神施洗?约3:5 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最后,十字架上的那个强盗,他的罪得赦有两个条件:他认罪相信,耶稣亲自赦罪。在耶稣升天以后,一个人信了,谁来赦他的罪?圣灵可以离开水来赦罪吗?
平安。我这句话就是指着十字架上的强盗说的,有了类似的情况,都适用这个原则。耶稣升天之后,就钥匙权交给了教会。马太福音16:19,“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所以教会或教会差遣使者,当有临终关怀。在个别情况下,就是教会也无人在场,当事人自己可以向上帝祈求呼告,神必垂听。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神不仅无所不在,而且大有怜悯,他不愿一人沉沦,而原每个人悔改,知道救恩。
承受恩典2013-11-06 17:19:45 说: 平安!请教LCMS主教是什么意思?
平安。路德教会继承了天主教的一个传统,就是在地图上将不同地方的人群划分到不同教区,而每一个教区,设有一个负责人或协调人。不过路德教会的教区领袖没有“实权”或行政权力,以教区为单位的教会活动也比天主教大为简化。每个教区的负责人被称为主教,这是习惯的译法。
ning-vincent:任弟兄,您好。我想问问您对荷兰画家梵高是如何评价的。他出生在新教牧师家庭,早年也做过传教士,他的作品中也有撒玛利亚人、雅阁与天使等题材。他的作品和人生轨迹是否持守了宗教信仰呢?
平安。谢谢您给我提供这个话题,因为很久以来,特别是写完邓丽君之后,梵高一直沉浮在我的面前。我渴望成为邓丽君的牧师,却更渴望成为梵高的父亲。我想在梵高父亲绝望的地方启程,去寻找那些被教会弃绝又弃绝教会,从而继续宣称自己是追找上帝的人。事实上,邓丽君和梵高活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从他们的背影中看见自己何等需要爱,如同含泪凝望渐渐消失在荒原中的野孩子,看他倒下,然后有歌声,有图画,回荡在天际,追随我们一生。梵高和邓丽君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亡命巴黎,亡命于法国文化。我对法国文化从来没有好感,那是一块灵魂的墓地,飞舞着被称为浪漫的虚荣,花枝招展着对教会的大革命。那里的淫妇或没落的贵族,在台湾夺走了特蕾莎,在荷兰夺走了一位传教士。教会有理由不喜欢梵高,中断了他的传教士资格。梵高有理由不喜欢教会,离开教会之后继续攻击教会并思念教会。这两个理由在基督再回来的漫长历史时间里,都会一直存在。这不是教会的问题,也不是梵高的问题。他们不明白教会的真理。
梵高只是一个离开教会的“基督徒”,一个离开教会却更狂热爱上帝的孩子。组织和律法自然被挑战,有些不是故意的,乃出于人性。这一点我从来不愿意多谈。人学或道德之学或“这个人做人怎么样”以及一只耳朵的梵高,和农妇模特有关系的梵高,从来都是吃人的谎言和骗取稿费与注意力的废话。我想藉着梵高的作品返回梵高本人。这个麦田上面的孩子,这个星空下的孩子,这个静物面前的孩子,这个柏丝树下的孩子,这个教会外面的孩子,他只想说,主啊,我想回家;我爱你,因为你先爱了我。这是非常温暖的声音,100多年了,没有人听见,但神确实听见了,将梵高的绘画还原成这个传教士的教堂,带领更多敏感的心灵,前来看基督。听见的人很少,梵高的小教堂,只是一小群。梵高死的可惜,那是耶稣钉十字架的年龄。“他可耻地自杀了”,我不知道上帝怎样收拾他的身体。但我知道,这世界只有一间教会,是耶稣用石头堆成的。
梵高的系列绘画中,大多只是有形的圣经。教堂系列,有乌鸦的那古老的教堂,展示了梵高对“传统教会”的批评。这种批评夹杂这荷兰改革宗的轻狂和天主教的积重难返。但从那以后,梵高的教堂开始美轮美奂,他渴望一个“真正的教会”,即使孤独,但忠于上帝。这个教堂首先在旷野,就是那阳光灿烂的麦田。圣经中的麦田从路得的麦场,到耶稣麦子的比喻,在梵高的麦田系列里,几乎平铺直述地复制在画面上——你能看见路得和波阿斯在正午的阳光下休息,你也能看见落下的那一粒麦子怎样带来收获之福;当然有乌鸦飞来,正如耶稣所预言的;或者,那是以利亚的小乌鸦。诗人海子抛开他们人类,躺卧在这篇麦田上,归去来兮。这是天上的麦田。梵高比康德更真诚地仰望星空,只是那是亚伯拉罕仰望过的星空,是巴兰预告的星空,是三个博士寻找的星空。然而,怎样从这地上的麦田到天上的星空呢?天地之间是高大的丝柏树,如教会;那是造挪亚方舟的木材,那是雅各的天梯,那是圣殿的香柏木;那是人子,在他身上,我们和梵高一起,看见有神的使者上来,下去。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梵高早期的那幅作品:《吃马铃薯的人》(1885)。这幅画的构图和色彩不过是另外一幅“以马忤斯晚餐”。那个将马铃薯送给别人的主要人物,仿佛是复活的基督,在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当然,可以想象那也是离开教会的梵高,他是那样的渴望爱,渴望将爱分给每一个灵魂贫穷的人。这几乎是一种乞讨式或讨好式的爱,但周围的人还之以“惊讶好奇”。那只手僵硬在他们人类之间,最后这只手结束了梵高自己的生命。真理与爱,落在这个世界里,无人听见。下落,下落,如落入无波的枯井,100多年后,才听见一声回响——那是法国人和中国人掌权的世代,他们说:梵高爱大自然,梵高有精神病。梵高也是这世界本不配有的人,他讨好地笑着,那个小小的土豆,如同沥血呕心。你才真的发了疯,但梵高死于一场严寒。这也是一场交通事故,“现代”快速来了,赶着淫乱和奢侈,将梵高手中的土豆撞飞,梵高这个乞丐的身体就如同利未人的妾,被扯碎成战利品,钉在现代国家各大博物馆中,作希律和希罗底的口红。梵高说过这样的话:“我始终认为,理解上帝的最好方法,就是爱”。我想我听懂了他的苍凉,我的兄弟。没有人接他递过来的土豆;在这个冬天里,主啊,求你爱他。
任不寐,2013年11月7日
梵高的祖父是一位神学家,父亲是荷兰改革宗的牧师。他自己小学上的是天主教的小学,长大了,当了没有经过“教会程序”的传教士,再加上自己倾向于好底层穷人打成一片,不受束约,最后被驱逐出教会。这一切经历一定深刻影响了梵高的一生,刻骨铭心。一方面,他里面有圣经和信仰,甚至比任何画家都有宗教感。另一方面,他对福音真理的理解一定是片面的,甚至越来越极端;其中包括对教会的理解(这一点这篇博文有清楚的说明)。他的情形确实有点儿像犹大。你要说犹大心里完全没有耶稣,没有天国,是不可能的。但在灵与肉,基督与撒旦之间的争战中,最后,他失败了。但是,他的失败不能掩盖在他生前很多的日子,就是在他热情向往天国之时,那些燃烧着的爱情和美好的盼望。任何一个生命都很复杂 ,我们应该带着爱去评价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曾经爱过上帝的人,一个已经不能再说话为自己辩解的前人。犹大显然进地狱了,但是,在传道人的口中,我只是从不寐这里看见对他的那种评论,没有讥笑、咒诅,而是理解,甚至还有认同(承认犹大也活在自己身上)。这是我对这篇博文的感动,看着大家热烈友好(至少开始友好起来了)的讨论,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主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