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证道经文是使徒行传1:12-14:
12有一座山名叫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当下门徒从那里回耶路撒冷去。13 进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间楼房。
在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或作兄弟)犹大。
14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
感谢神的话语。使徒行传1:12-26可以看为一个单元,主题就是十二使徒及其更新。但由于内容较长,我们只能用三个主日的时间讲完。今天我们讲第一部分内容,就是十一位使徒。如果说使徒行传1-3,讲上帝在基督里开天辟地,4-8讲地上的使命,9-11讲耶稣回到天上;而12-26 重点讲天地之间重造的新人。这样的结构安排和创世记1章是一致的:创世记1:1-8讲神创造天地和诸天;创世记1:9-13回到地上;创世记1:14-23又回到空中和水域;而创世记1:24-31重点是上帝造人,并且是造男造女。不仅如此,创世记第2章将亚当创造成有灵的活人,对应着使徒行传第2章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使徒行传1:12-14乃是上帝在基督里重造新人,也是造男造女,同样是“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使徒行传1:8),而他们和新人类的食物,乃是基督和祂的道(创世记1:29-30)。我们今天重点藉着使徒来解释何为新造的人。使徒的生命大致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他们是重生的人,是蒙恩的罪人;其次,他们是承担福音使命的人,是基督的使者。也许两首著名的赞美诗特别能够代表使徒生命的两个阶段,就是奇异恩典与Be Thou My Vision(中译“成为我异象”。我建议译成“你为我异象”),这也是我们教会十月份的赞美诗。愿那拣选、重生和差遣使徒的神,也与我们同在,并带领我们在基督里作新造的人,阿门。
12有一座山名叫橄榄山,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当下门徒从那里回耶路撒冷去。13a 进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间楼房。
人的堕落始于叛逆,而新人类的历史从顺服开始(“顺服神”)。这个句子的第一个希腊字母是Τότε,中译为“当下”,基本含义是then,at that time。这个副词很清楚地表示了使徒们对上帝使者话语的顺服(使徒行传1:11);他们在使者的提醒下,完全顺服了耶稣的指示(使徒行传1:4-5,1:8),从耶稣升天的橄榄山,返回耶路撒冷,等候圣灵降临,并要从那里将福音传到全地。回到这个动词ὑποστρέφω在新约圣经中,主要是路加的用词(35次中的32次),而事实上,这个字与希伯来文的“悔改”有相同的含义。路加就是回家的浪子。罪起源于亚当的不顺服,从此,人存在的悲剧是瘫子:瘫痪在当下自己也不满意的状态中却无力改变。耶稣在罪人身上行的神迹常常是提醒他们:首先,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其次,你真的想痊愈吗?然后,吩咐他们,起来,走。基督信仰绝对不是一个消极无为的信仰,而是让人起来行动的信仰。这个行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离开现状,认罪悔改;另一方面,在信(信耶稣第一次来)和望(守望耶稣第二次来)中去爱(在耶稣第一次来和第二次来之间起来行动),就是按神的旨意去传福音、去生活,去爱人如己。不仅如此,只有在这起来行动中,我们才能进一步经历神的信实。门徒按神的旨意返回耶路撒冷,圣灵果然降临了。我们就是在这种新顺服中经历神的实在和神的话语,历历在目,无可置疑。“信义宗”在实践中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对马丁路德小要理问答的第二部分(日常祷告)和第三部分(信徒天职)教导不够,这是我们的“基要真理课程”要完善的。
门徒的路线是从橄榄山返回耶路撒冷。这完全是信心之旅,因为他们要返回的耶路撒冷是杀害耶稣的大城,也埋伏着各种危机。事实上,重新返回世界,等候他们的的的确确就是石头、口水、监狱、死刑。但我们能看见基督教和所有异教在这个时刻或这个路口彻底分道扬镳。异教基本上是要留在橄榄山上的,出世避世,归隐山林,绝尘而去——“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雨有谁争”。这也曾经是彼得的宗教理想(马太福音17:4)。福音之旅至少有两段不可回避的旅程,第一是从橄榄山到耶路撒冷,第二是从耶路撒冷到地极。另外一种试探就是定居耶路撒冷,这就是政治之旅。然而神的旨意是清楚的,你们要去耶路撒冷,并从那里将福音传遍天下;福音之旅是在宗教和政治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值得一提的是,向中国人传福音,就是呼喊他们从自己的山头上下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那里有茂林修竹,他们沉湎于鹤子梅妻,甚至大碗酒肉。中国人另外一处圣地是“首都”,是大城,一如东方的博士首先奔赴的地方;因此让中国教会脱离市井热点和贪爱世界也不容易。从橄榄山到耶路撒冷距离很短,但意义很长。σαββάτου ἔχον ὁδόν,有一个安息日可走的路程,having a sabbath day’s journey。根据橄榄山和耶路撒冷的位置,σαββάτου显然不是指七天的路程,而是一天的路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更可能的原因是,这一天就是安息日(Chrysostom等有此同感);主耶稣可能是安息日升天,而且应该是安息日的早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按犹太人的习惯,安息日旅行不超过2000肘的距离,这是一个标准的计量单位。不过路加或许有这种用意:这里有两种安息,一种是归隐橄榄山的安息,这是异教的安息;一种是返回耶路撒冷的安息,这是上帝所预定的安息。
他们进城之后到“所住的一间楼房”,教会传统中常常指这是“马可楼”,迄今留有胜迹(参考马太福音26:18,马可福音14:15,路加福音22:12,24:33;约翰福音20:19)。无论如何,在山与城中间,神为使徒留有一间楼房;这是第三条道路,这是教会在世界里的位置。ὑπερῷον常常指顶楼,它的字根ὑπέρ意思就是超越,高过等等。这似乎充分显示教会在世界又高于世界,在地如同在天的存在状态。这个“顶楼”那里是常常是犹太人沉思和默祷的地方,或女人住的地方,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很多时候,ὑπερῷον未必是指真正的一个独立的房间,而仅仅是一个隔开或凸起的空间,甚至临时堆放杂物的地方。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思想ὑπερῷον的神学含义。首先,这与1节的内容是连贯的。这个字仅在使徒行传中出现了4次,使徒行传9:37和9:39中,女徒大比大曾“停尸”在“楼上”。使徒行传20:8,犹推古在“楼上”摔下。ὑπερῷον总是和一场复活相关联,这也正是此时此刻这些新人的处境——他们的灵魂即将苏醒,他们将成为有灵的活人,死而复活。其次,门徒重新出发,上帝赐给他们一个立脚之地,一个出发点。耶稣是从马槽出发的,而教会起源于一间“阁楼”。神的供应从来是够用的,但愿我们将此时此地这间教堂也看为一间阁楼。我们正经历一场复活,整装待发。第三、这是一个寄居的地方,是接待客旅的地方。神从未有让这些门徒从此在这里安居乐业的计划,或者将一间教会看成一个属世的地盘;或者在那里“登高望远,怆然涕下”。相反,任何一站,都是我们的出发点,直到新天新地。不过我们将会看到,按人的惰性,若没有外在的推力,他们不可能主动离开耶路撒冷——一场逼迫,催逼门徒往普天下去。
13b在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或作兄弟)犹大。
新人类的历史是从这11位使徒开始的,他们是教会的根基(以弗所书2:20),是第一批基督徒或教会领袖(哥林多前书12:28,以弗所书4:11)。符类福音和使徒行传各有一份使徒名录,顺序和个别人名略有不同,可以对照阅读(马太福音10:1-4;马可福音3:14-19;路加福音6:12-16);而约翰福音6:67-71中,十二使徒可以看为耶稣的“最后跟随者”。一般来说,十二使徒对应以色列十二支派,也对应圣殿院墙上的十二根柱石(启示录21:12-14)。这11个人大约是8名渔夫,1名税吏,2位愤青(奋锐党人),涵盖了普通百姓、在朝官吏和在野反对人士等三个方面所有的罪人。
我们可以先简单将这11个名字的原意列出来。彼得,Πέτρος,a rock or a stone;雅各,Ἰάκωβος,supplante;约翰,Ἰωάννης,Jehovah is a gracious giver;安得烈,Ἀνδρέας,manly;腓力,Φίλιππος ,lover of horses ;多马,Θωμᾶς,a twin;巴多罗买,Βαρθολομαῖος ,son of Tolmai(furrowed;Ναθαναήλ :gift of God);马太,Ματθαῖος,gift of Jehovah;亚勒腓的儿子雅各,Ἰάκωβος Ἁλφαίου,James of Alphaeus(changing);奋锐党的西门,Σίμων ὁ ζηλωτὴς,Peter,a rock or stone,one burning with zeal, a zealot;和雅各的儿子(或作兄弟)犹大,Ἰούδας Ἰακώβου,he shall be praised,Judas of James。意思也可以连贯起来:一块石头或本是尘土的罪人,靠基督的代赎成为全新的人,这完全出于神的恩典,他成了真正的男人,有上帝形象的男人,他们开始像马一样地在地上奔跑,而且他们不是单独一人,他们将在世界留下深深的痕迹或脚踪,这也出于上帝的同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更新变化,为福音更加热心,不顾性命,他们最后将被神高举。
教会历史中,常常将十二位使徒分成每四位一组,第一组:彼得、约翰、雅各、安德烈;第二组: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第三组:雅各、西门、犹大。另外,我们需要参考Eusebius of Ceasarea(优西比乌,260-341A.D)的Ecclesiastical History(《教会史》,来进一步了解其中一些使徒的结局。除了约翰以外,使徒都“悲惨地死去”——使徒之死对今天的教会具有强烈的颠覆,一方面,带领我们反省,很多教会到底是不是圣经启示的教会;另一方面,重新思想信基督蒙祝福的福分,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愿在这种反省中,我们能返回圣经中的教会。我们并非宣扬信仰必然导致悲剧或殉道的逻辑,而是主张,无论生死,我们为主而活,为主而死。
我们先看第一组。这组名单实际上是两对兄弟,都是加利利海上的渔夫。根据马太福音4:18-22记载,他们是同时蒙召的。圣灵解释了渔夫使徒的含义: “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马太福音4:19;参考马可福音13:3,路加福音5:10)。 其中彼得、约翰和雅各常常同时出现(马太福音17:1,26:37;马可福音5:37,9:2,14:33;路加福音8:51,9:28),有时候,彼得和约翰并列(路加福音22:8,约翰福音20:2-4,21:7,21:21;使徒行传3:1,4:13)。总而言之,神呼召门徒,赐给他们“得人”的使命。
第一、彼得。彼得是排名第一的使徒。教会历史是从一块“烂石头”开始的,正如上帝起初用泥土造人;到耶稣的世代,泥土已经又臭又硬。耶稣首先赐给彼得一个新名。路加福音 6:14,“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西门(שִׁמְעוֹן)是他的希伯来名字,意思是听见;而彼得是希腊名字,意思是石头。西门原是雅各第二个儿子,旧约翻译成西缅(创世记29:33),本为“(神)听见”之意。耶稣用彼得称呼他,为要用这块石头建造教会(马太福音16:18)。彼得还有另外两个名字,一个是西门巴约拿 (马太福音16:17,约拿的儿子),另一个是矶法(约翰福音1:42等,כְּף ,石头之意,参考耶利米书4:29)。彼得是弟弟安得烈带领归主的(约翰福音1:41)。他们弟兄二人和腓力都是伯赛大人(约翰福音1:44),伯赛大乃是被咒诅之城,也是算带领他们逃离了“所多玛”(马太福音 11:21)。后来彼得弟兄移居迦百农(马可福音1:21-29,马太福音8:14)。彼得曾被撒旦利用(马太福音16:23);更因自己的软弱三次否认主。彼得首先告诉世人,上帝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主,也是怜悯罪人的救赎主;耶稣就是来召罪人,并使罪人成为教会的支柱和圣徒。除了使徒行传中的彼得讲道之外,新约圣经有两封彼得书信,彼得书信是大患难中的圣言,是燃烧的荆棘,在黑暗年代是引领教会出死入生的火柱。另外,根据初代教会的传统,马可福音本是“彼得福音”。《教会史》第二卷第十四章谈到“彼得在罗马城传扬福音”。尽管具体年代有分歧,但彼得殉道前在罗马是没有问题的。《教会史》第二卷第二十五章谈到了因罗马皇帝尼禄的迫害,保罗和彼得在罗马“几乎同时殉道”。保罗被斩首,而彼得被倒钉十字架(约翰福音21:18-19)“首位提到彼得倒釘十架而死的是Tertullian,並指出這是眾人都相信的事實。而教父Origen則進一步提到,彼得乃是被倒釘十架而殉道”。有一种说法:今日的圣彼得大教堂,就是彼得殉道的地方。
第二、约翰。使徒约翰和他哥哥雅各,都是西庇太的儿子(马太福音4:21,约书亚记7:1)。这两个罪人有三个共同特点首先,都是雷子,就是爱生气之人。耶稣为他们起名为“半尼其”(马可福音3:17),意为“雷子”(בֵּן and רְגַז ,sons of Thunder)。这常常打雷的两位弟兄,后来将他们的怒火粉饰为“义怒”,于是要引下以利亚的天火,烧灭撒玛利亚村庄里的罪人(路加福音9:54);又要禁止或封锁、孤立奉主名赶鬼却“不跟从我们”的人(马可福音 9:38)。其次、两位都是官瘾很深、权力欲很强的人,他们希望作基督的左右丞相,结果引起教会纷争(马可福音 10:35-41)。最后、两位貌似都是断奶很晚的人.约翰的父亲西庇太看来属于“剥削阶级”,或富农(船主,马太福音4:21,马可福音1:20);而约翰的母亲撒罗米应该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妹妹(马可福音15:40;马可福音16:1;约翰福音19:25; 马太福音27:56)。早年间,两个人在父亲的船上打工;后来,靠母亲的面子去要求耶稣为他们安排权位(马太福音20:20)。就是这位长不大却脾气很大的约翰,后来成了爱的使徒,“耶稣所爱的门徒”;他爱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爱众教会,宣告神就是爱。新约圣经至少有五卷书出自约翰:约翰福音、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和启示录。《教会史》第三卷第二十三章讲到“使徒約翰的故事”。那个寻找第100只羊的故事实在令人动容:“孩子,你为何要逃?”。约翰一直活到图拉真(Trajan)时代(98年-117年),帮助初代教会建造纯正的根基。晚年约翰从拔摩岛移居以弗所。《教会史》第三卷第三十一章讲到約翰和腓力之死,或“亚细亚的日落”。
第三、雅各。约翰的哥哥雅各,也被称为大雅各。他是第一位殉道的使徒。使徒行传12:1-2,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这位暴君就是希律亚基帕王 41年至44年在加利利作分封的王,他以不法之手段娶了其异母兄腓力之妻希罗底,而施洗约翰也死在他的手里。他也曾羞辱过耶稣(路加福音23:6-12)。希律王是为讨好犹太人杀害了雅各。值得一提的是,约翰没有起来为哥哥寻仇,因为他知道雅各死后在哪里。亚基帕的下场记在使徒行传12:23,“希律不归荣耀给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罚他。他被虫所咬,气就绝了”。《教会史》第二卷第九章谈到“使徒雅各殉道”,说在雅各殉道现场,围观者因感动而认耶稣是主。
第四、安德烈。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本是施洗约翰的门徒,后跟随耶稣。安得烈是耶稣基督第一个门徒,被普世教会称为首召者,也首先带领人跟随基督(约翰福音1:35-42)。耶稣喂饱五千人他在场,并是一位怀疑主义者(约翰福音6:8-10);耶稣在橄榄山上对圣殿而坐,他也在场(马可福音13:3)。他也是希腊人见耶稣的引荐者(约翰福音12:20-23)——最后希腊人杀了安得烈,他应该是在希腊被钉X型十字架而死。安得烈是一个希腊名字,他为外邦人的得救而死。
第五、腓力。腓力来自伯赛大,是彼得弟兄的同乡。因他的缘故,拿但业(巴多罗买)跟随了基督(约翰福音1:43-46);腓力和安得烈一起,是耶稣喂饱五千人神迹的见证人与被试炼者(约翰福音6:5-7)。腓力也是希腊人见耶稣的引荐人(约翰福音12:21-22)。腓力曾质疑耶稣的神性(约翰福音14:8-9)。腓力大约殉道于公元80年,最终被钉十字架,在土耳其西南部的古希腊城市希拉波利斯(Ἱεράπολις,圣城)。《教会史》第三卷第三十一章讲到腓力之死,特别提到腓力的三个女儿:“十二使徒之一的腓力和他兩位年老守童身的女兒,在希拉波立沉睡。腓力另一位活在靈中的女兒,則葬在以弗所”。《教会史》显然认为使徒腓力与使徒行传21:8-9那个执事腓力是一个人:“第二天,我们离开那里,来到该撒利亚。就进了传福音的腓利家里,和他同住。他是那七个执事里的一个。他有四个女儿,都是处女,是说预言的”。不过根据使徒行传6:1-5,这种可能性很小。
第六、多马。耶稣的门徒中,至少有8位是渔夫。约翰福音21:2-3,“2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3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多马显然是其中之一。对他的叙述集中在约翰福音,三次出现。多马首先是一位愤青。约翰福音11:16,“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然后他是一位不可知论者,约翰福音14:5,“多马对他说,主阿,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最后,多马是著名的怀疑主义者和经验理性主义者,约翰福音20:24-25,“24 那十二个门徒中,有称为低土马的多马。耶稣来的时候,他没有和他们同在。25 那些门徒就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后来神差遣这位使徒进入无神论的故乡,亚洲大陆东部。据教会传统,53年他到了印度传福音并建立教会,72年12月21日,被杀于印度麦拉坡(மயிலாப்பூர்,Mylapore)。他是被矛刺死的,古代教会用一支矛与一柄木匠曲尺作这位使徒的标志。唐僧(602年-664年)到印度取经,此时多马所传的福音在“西天”已经存在了600年。
第七、巴多罗买,又名拿但业,应该也是加利利的渔夫(约翰福音21:2)。拿但业被耶稣称赞为“真以色列人”(约翰福音1:45-49)。这位真以色列人与教会中流行的“用爱心说诚实话”实际上吃人自义的人不同,因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传巴多罗买带着马太福音到印度传教,最后被暴徒剥皮而殉道。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中,拿但业手上拿着自己的皮(另外一种说法是,巴多罗买在亚美尼亚被剥皮后钉死十字架)。剥皮之恨可以直追中国的凌迟;或许,这位真以色列人为福音得罪了很多人,直至怒不可遏,众怒成城。巴多罗买被剥皮以殉,与世间专门揭露别人、剥下别人的皮,或互相食肉寝皮的黑暗之子相比,与他们钉别人历史耻辱柱的黑暗事业相比,与所有被别人用各种方式钉上十字架的使徒一起,见证了另外一个方向。这条道路非常孤独,那是一道窄门,通往灿烂的前程。事实上大祭司的破烂外衣就被撒旦剥掉了,但神说,“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要将洁净的冠冕戴在他头上”(撒加利亚书3:14-5)。巴多罗买有任何人都不能剥去的义袍,他一生披戴基督。
第八、马太。又名利未,原为税吏。我们都知道税吏在犹太社会中被厌弃的状况。他是第一卷福音书的作者。马太是在他的工作现场突然被召的(马太福音9:9;马可福音2:14)。随后耶稣应邀到马太家,与马太等罪人一起坐席;这件事在法利赛人那里引起轩然大波;耶稣再次讲论了福音的基本常识:我来召罪人,不是召义人(马可福音2:15,路加福音 5: 27-32)。值得一提的是,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只称他为马太,马太福音则毫不掩饰地自称“税吏马太”(马太福音10:3)。似乎他常和多马在一起(马可福音3:18,路加福音6:15)。另外,“亚勒腓的儿子雅各”(马太福音10:3)与“亚勒腓的儿子利未”(马可福音2:14)应该是弟兄,这样一来,12使徒中至少有三对亲兄弟。传说他四处传道直到埃塞俄比亚,最后在那里殉道;一说在帕提亚的希拉波利斯。
第九、亚勒腓的雅各。第三组的三个使徒都加有一个限定的名词,直译应该是亚勒腓的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犹大。我们首先认识一下亚勒腓的雅各。如果他是马太的兄弟,我们不难理解他信主的过程。有一种可能,这位亚勒腓的雅各与马太是同父异母的弟兄。传这位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到过波斯传福音,最后在那里为主殉道。不过我想在这里说说另外一位雅各,即保罗称主的兄弟雅各(加拉太书1:19,哥林多前书9:5),福音书称小雅各,他的母亲是马利亚(马可福音6:3,15:40),以及初代教会大名鼎鼎的义者雅各,即《雅各书》的作者雅各,第一位耶路撒冷主教雅各(耶路撒冷的雅各),就是与彼得约翰并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加拉太书2:9)。东正教接受《雅各福音书》的观点:雅各是约瑟的前妻所生,是耶稣的异母兄,非由马利亚所生。但在圣经中看不见“约瑟前妻”这样的信息。天主教相信耶柔米的观点:雅各是耶稣的堂兄或表兄,与亚勒腓的雅各是一个人。我的观点是,这位小雅各与亚勒腓的雅各以及约翰的哥哥西庇太的儿子雅各不太可能是同一个人。参考约翰福音7:2-5,我们明明知道,那时候耶稣的兄弟(包括雅各)是厌弃耶稣的,不可能同时成为祂的使徒。
俄利根《驳塞尔苏斯》中提到小雅各(耶稣的兄弟雅各)的死:“公义者雅各是被称为基督的耶稣的兄弟。虽然他是最公义的人,犹太人却置他于死地。”不是外邦人,而是犹太人以群众审判的方式杀了雅各;他们的元凶是撒都该人;而雅各的罪名是破坏律法的罪犯——由此我们也能理解雅各书的律法主义倾向,它几乎是教会为雅各的辩护书:这位义者比任何犹太人更守律法,也主张犹太基督徒守律法(雅各书1:1;参考哥林多前书9:20)。优西比乌对小雅各的死表述的较为充分:“他們引導雅各到廣場,要求他在眾人面前放棄基督的信仰,但與他們的想法相反,出乎意料之外的,雅各以堅定的口吻向眾人宣示,他承認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我們的主和救主。……雅各是由殿翼拋扔下去後,以棍棒打死”《教会史》第二卷第廿三章,主的兄弟雅各的殉道)。约瑟夫的《犹太古史》也证实:“他们审问雅各,耶稣的兄弟,那位被称为基督的耶稣,和一些其他人,罪名是触犯律法,发落一干人被乱石砸死。本城居民中,向有公正无私之名,与谨守律法者,对此甚是不以为然。”
第十、奋锐党的西门。“奋锐”这个字有两种写法,其一马太福10:4与马可福音3:18,Καναναῖος,源自希伯来文קַנָּא,(神)忌邪的(出埃及记20:5)。这意味着,奋锐党人乃是像神一样知道善恶因此有权不择手段、嫉恶如仇进行政治革命的人。其二。路加福音6:15与使徒行传1:13写作Ζηλωτής,这是一个希腊字,与前者同意,不过也可以指人的狂热。根据塔木德的记载,奋锐党是犹太社会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或革命党人,也可以视为“政治基督徒”的极端代表。圣经没有介绍他是怎样归正的,这更是一个神迹。圣经四次提到他都用“奋锐党的西门”这个名称,一方面可能是为了与西门彼得区分,另一方面就是强调他的出身和重生。 但西门是十二使徒中留下资料最少的一位。初代教会有人说他先去埃及传福音,然后在波斯和亚美尼亚和使徒犹大会合,并一同在此殉道。这是沉默的西门,他让我们看见,我们为主所作的工作,未必一定要显在人前。这世界有太多的名人传记和土木牌坊,但天上的圣徒大多都如奋锐党人西门。西门无传记,因为他被记载在生命册上,永远不会被涂抹。不仅如此,考虑政治背景,西门的默默无闻实在令人感喟圣灵的重生之工——政治理想是以名利为目标和动力的,但那个西门已经死了。如今,出现在世人眼前的只有一个不需要任何人丑化而是自己全面丑化之后,在主怀中得享大爱的新人。千百年来,无数西门从未出现在人类任何一本光荣榜上,无论是福布斯,还是诺贝尔——他们在世人面前默默无闻地死去,在天使面前光辉灿烂地上升。
第十一、雅各的犹大。根据同样的理由,我也不太相信使徒犹大是耶稣的兄弟犹大。按惯例,“雅各的犹大”应该是指雅各的儿子犹大,这个说法是为了与加略人犹大划清界限。他的另外一个名字是达太(马太福音10:3,马可福音3:18;Θαδδαίος,large hearted, courageous)。这个名字似乎显示,犹大与西门是一路人;某些拉丁文抄本中,他被称为奋锐党的犹大。2位前政治活动分子和1位税吏,这3人在政治上本是仇敌。在宗教绘画中,犹大身边常有一把斧头或棍棒,因为他被棍棒打昏,被斧头将头颅劈碎;并与奋锐党的西门一同在贝鲁特(Beirut)或波斯(Persia)殉道(Acts of Simon and Jude)。另一种说法是,犹大在亚美尼亚被钉十字架,并被箭射透。而Georges de La Tour的作品中,犹大是负戟的形象。无论如何,世界看使徒如临大敌,用军事手段视若寇仇。有人相信他是新约《犹大书》的作者。不过同样有可能的是,《犹大书》的作者只是雅各的兄弟犹大,是耶稣的兄弟,是另外的一位犹大(犹大书1:1,1:17-18;马可福音6:3)。使徒犹大比奋锐党西门“幸运”一点点,整本圣经中只记载了他一句话。约翰福音14:22,“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阿,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耶稣为这个问题发表了很长一段讲论;耶稣特别谈到,神向爱神的人显现,而“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约翰福音14:23-31)。
14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
使徒是新造的人(哥林多后书5:17;加拉太书6:15)。他们首先是重生的人,其次是有使命的人,最后,神要赐给他们能够承担使命的能力。我们已经看见,他们不过是人,只是蒙恩的罪人。这不是一份伟人名录,而是耶稣救赎的生命册。另一方面,上帝的确重造了他们,使他们成为新人。正如撒母耳记上 10:6所预言的,“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你要变为新人”。也是保罗所见证的:“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 4:24b)。这新人是如何可能的呢?“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罗西书3:10)。只要在这形象里,他们才可能完成神交托的使命。仅仅根据这节经文,新人至少有四个基本特征,而这四大特征,是基督徒与外邦人,病人,和小孩子的区别,这使我们渐渐成为成熟的人,健康的人,和正常的人以及上帝眼里的义人。也就是从根本有病的人或根本有罪的人,变成讨神喜悦的人,像基督的新人。在这四个特征中,前两者强调内在信心,后两者强调外在行为。常有人说,中国人真的有病,今天我们将看见这病到底是什么,而怎样可以靠着“知识”渐渐痊愈,成为能够完成使命的人。
第一、恒心。他们都同心合意地祷告。οὗτοι πάντες ,these all,这些人全都……。 首先是προσκαρτεροῦντες,προσκαρτερέω :恒切,动词分词。这个字有六个基本含义:有所依靠或投靠神( to adhere to one, be his adherent, to be devoted or constant to one);持续关切坚持不懈(to be steadfastly attentive unto, to give unremitting care to a thing);咬定青山善始善终(to continue all the time in a place);不屈不挠愈挫愈奋(to persevere and not to faint);面对困难绝不丧胆(to show one’s self courageous for);喜乐盼望始终如一(to be in constant readiness for one, wait on constantly)。没有常性和半途而废甚至半路反目,这是霾人第一痼疾,也是教会生活的首要敌人。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共出现了9次,强调在真理上恒心(使徒行传2:42),聚会上的恒心(使徒行传 2:46),祷告上的恒心(使徒行传1:4, 6:4;罗马书12:12;歌罗西书4:2),同工上的恒心( 使徒行传8:13),侍奉上的恒心(使徒行传10:7,罗马书13:6)。
而所谓恒心,哥林多前书13:13是最权威的解释了,“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这里的“常存”在原文中是“持续居住”(μένω)的意思。第一是信心。首先,信道,就是要常住在主的话语里面(约翰福音8:31-32;彼得前书1:23)。其次,在我们和圣道冲突的过程中,忍耐到底,不断顺服,不断走向自由。最后,在为道遭遇逼迫的时候,忍耐到底。所以马太福音前后清楚地启示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10:22,24:13;参考希伯来书3:14)。 第二是盼望:就是相信神所应许的必然成就,更持守末世论的信仰(希伯来书 13:14)。第三是爱心:神吩咐我们要将起初的爱心坚持到底(哥林多前书13:4-8a;启示录2:4-5)。另外,恒心也和“心理的稳定性”有关联,这需要渔夫的心理素质。
第二、同心。仅仅有恒心是不够的。一个霾人可以在权力搅肉机中持续忍耐,一直到“光明的顶点”;一个异教徒可以恒心修炼,一直到走火入魔。但圣经强调的恒心首先在信望爱方面,其次指向教会的生活,就是指向一种新的家庭生活。这就是同心所要求的。人的自私和自负一直使所有的人际关系沦为窝里斗和彼此弃绝,这是中国的两大社会丑闻、家庭丑闻和教会丑闻,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同心的恩赐。同心是从神来的,因为“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以弗所书4:4-6)。副词ὁμοθυμαδὸν,它有两个字根组成,大意是说,快跑进入合一状态,常描述大*合唱的场面。这个字强调恒心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团体的共同事业。一方面,新人要与别人或另外的新人在知识和感情上保持一致,这实际上指向基督这个共同的房角石和祂的道。没有信仰的共识,同心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同心是需要努力进取的。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共出现12次。其中有3次是负面的,就是同心合意地不信、犯罪和作恶,攻击神的仆人(使徒行传7:57,18:12,19:29);其余9次都是正面的,强调基督里众人合一的聚会、传道、见证、信道、和平、同工(使徒行传2:1,2:46,5:12,8:6,15:25;罗马书15:6)。彼得和保罗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教会的同心只能“求大同存小异”。
第三、祷告。这是强调人与上帝的关系。ῇ προσευχῇ,in prayer。它主要有两个含义,其一,向上帝说话;其二,处于向上帝说话的生存状态之中。新人的特点就是祷告的X。人和动物的区别绝非是因为人是有语言能说话高等动物;而是在于,人是听上帝的话语并向上帝说话的存在。汉语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不教导神的话,只教导人的话;也不教导向神说话,只教导向人说话。同时,重视人的话到了变态的程度,到了视人如神的迷信程度,无论褒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更接近“非人”。“非人”不可能从神那里支取属天的力量和智慧,非人只能在人话中被捆绑,不断失去自由。但是祷告需要教导,主祷文是最好的教材。同时,请记住这三节经文。第一,但以理书9:21,“我正祷告的时候,先前在异象中所见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飞来,约在献晚祭的时候,按手在我身上”。你正祷告的时候,必有天使到来,提供帮助和指引。当然,你正作恶的时候,或者正生气的时候,罪就伏在门前,必有魔鬼的使者趁机而入,落井下石,助纣为孽。第二、路加福音3:21,“众百姓都受了洗,耶稣也受了洗,正祷告的时候,天就开了”。无论头上是怎样的重压,无论你走到了什么样的绝路,正在祷告中,天就开了,上帝与你同在。第三、路加福音9:29,“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你正祷告的时候,在祷告生活中,你开始有了神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圣洁,越来越自由;而且还有照亮别人,成为基督复活的见证 。
第四、乞求。这是强调人与世界的关系,要解决人生追求的目标。τῇ δεήσει这个字基本含义是贫穷和和失丧,然后转意为祈求。但圣经中这个“祈求”的含义与我们想象的不同。δεήσει这个字在新约圣经共出现了19次。首先,这是义人(因信称义)或新人的乞求;其次,这是在上帝面前谦卑顺服者的祈求;最后,要求上面的事(歌罗西书3:1-2)。那么,地上的事如何祈求呢?乞求的内容大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处理新人与财物的关系,在悔改中为自己所匮乏的祈求(路加福音1:13,2:37,5:33;腓立比书4:6;提摩太前书5:5;希伯来书 5:7)。新人的追求远离贪婪或罪以及妄求(彼得前书3:12;雅各书4:3),也脱离因吃穿而生的焦虑和恐惧的绝对奴役(马太福音6:24-34)。在中国的语境下,这意味着胜过“灾民恐惧”或“生存焦虑”,也胜过宴乐和骄傲。如果这些日子,这些年来,你的一切愁苦,家里的一切纠纷,都源于财物焦虑,我求神感动你,今天真理把你一次性地解放了。你的“非分祈求”本来就毫无指望。所以你当起来,快乐生活。另一方面,新人的人际关系,乃是胜过嫉妒、论断、控告和杀害的关系,进入代祷的关系。无论中国文化怎样强调“仁”,但生活实践总是由人际关系取代人神关系,同时,在人际关系中,人吃人是人际关系的本质。但προσευχῇ要求基督徒为他人祈求,重点是为别人得救或为信徒的侍奉以及万人代求(罗马书10:1;哥林多后书1:11,9:14;以弗所书6:18;腓立比书1:4,1:19,提摩太前书2:1;提摩太后书 1:3;雅各书 5:16)。这是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
新人中包括女人,正如起初神说的,那人独居不好。σὺν γυναιξὶν,with the women。γυναιξὶν这里用的是复数。中译”“几个妇人”,但也许更多。只有女人的同在,新人才是完整的。教会没有女人也不好。也许今天我们觉得这节经文平淡无奇,但在2000多年前,在人类普遍蔑视女性的历史长河中,这场公开聚会真正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σὺν告诉我们男女在上帝面前地位平等。圣经不是主张属世平等主义的滥情。一方面,男女不同;另一方面,男女平等。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但男不可无女,女也不可无男,这是神的创造旨意(哥林多前书11:8-12)。起初造人,乃是起初造男造女,就显示了这两个并列的原则(创世记1:27)。γυνή这个字可以指任何年龄段的女性,不仅指女孩儿、少女、妇女等等;也专指妻子。换言之,一方面,神的家向所有女人开放;另一方面,特别是妻子,应该与丈夫恒心、同心、同祷和同求。当女人失去这四个形象的时候,同样,教会和家庭都会破裂。夫妻同求更是重要——如果妻子总是生活在“妄求”中,家庭必然总处于内战状态。
然而女性中与妻子并列的重要角色是母亲。所以这里特别提到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首先,耶稣在十字架上将母亲交给使徒约翰照顾,实际上是将母亲交给教会。所有爱母亲的人,当效仿基督的爱。因为母亲进入教会,就是进入国度的开始——从此,“这世上最爱我的人”永远不会离开我远去了。其次,母亲被解放了,母亲被尊重了,孩子才可能成为有尊严的新人。耶稣的母亲被尊重,每一位母亲都被尊重;而一位母亲都尊重,每一个母亲的孩子都被尊重。这就是基督信仰给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第七天文明”建造了人的宗教品格,而“马利亚现象”更新了家庭模式。最后,耶稣母亲更新了夏娃的传统,神也藉着马利亚将一切矫枉过正的女权主义运动正本清源。这是马利亚最后一次露面。教会诞生之后,马利亚就完全消失在公共视线里面了。夏娃受魔鬼试探,连同丈夫一起将人类陷入罪中,大致是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自以为是,要在丈夫面前作属灵的领袖;另一方面,亚当自己甘心乐意作哑巴狗。然而马利亚将上帝眼中的女性形象展示给我们,马利亚不仅与旧约三大恶妇形成对比(波提乏之妻,恶妇亚他利雅与耶洗别),也与今天所有的属灵寡妇和女牧者形成对比——在人类历史上最有资格成为女牧者的就是马利亚,但她从此却在教会里隐藏了。天主教的马利亚崇拜实在是违背了上帝藉着圣经清清楚楚的启示,他们绑架了耶稣的母亲,并从那里开始,500年来,制造了千千万万个夏娃,在教会里与蛇对话,然后天女散花一般,将各种禁果装满教会的橱窗。哑巴狗亚当更有末世风采,不仅沉默是金,而且成为夏娃的谄媚者,他们以普世价值和现代主义的名义,形成当代教会的主流。
圣灵带领新人进入新的家庭关系,这个新的家庭关系也表现为弟兄关系。创世记让我们看见,家庭关系或人类的基本关系首先是夫妻关系,而魔鬼败坏了它。其次,是弟兄关系,魔鬼再一次败坏了它。这就是该隐杀害亚伯的故事,从此以后,不信、贪婪和嫉妒引起弟兄相残,并因此将人进一步陷入罪中,构成人类历史的本质。“9耶和华对该隐说,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10耶和华说,你作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11地开了口,从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现在你必从这地受咒诅。12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你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创世记4:9-12)。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的历史。但是感谢神,如今在基督里,咒诅正在变成祝福。καὶ σὺν τοῖς ἀδελφοῖς αὐτοῦ,and with his brethren——新人的弟兄关系,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所有在基督里的人,无论是仇人还是尊长奴仆,都是平等的弟兄;而只有平等才有真爱。另一方面,弟兄之间不再是该隐和亚伯的关系,而是恒心、同心、同祷、同求的关系。“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阿门!
任不寐,2013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