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 Pless:祷告简史(任不寐译)

      J.T. Pless:祷告简史(任不寐译)无评论

奉耶稣之名祈祷,源于倾听圣经的教导——圣经就是“好牧人”对我们所传讲的道(Word)。以这道为根基,信徒恳求、代祷和感恩。Kenneth Korby 写道:

正如人通过倾听周围人来学习讲话一样,祈祷也必须通过倾听“我们天上的父”,倾听这向我们所传的道,倾听我们所生活在其中的教会之家人。哪里靠信心领受这又真又活的道,哪里就有“与神对话”的祈祷。

在道中(即在基督里——译者注),父神邀请我们“放胆无惧,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以弗所书3:12)。每日祷告之圣事不仅仅是基督徒祈祷的载体,也是凝固信徒和道之联结以及与神交通的指导。路德福音教会满怀感激地继承这些传统圣礼,因为这些崇拜有圣经根基。

每日祈祷的早期历史并不很清楚。新约充满了关于祈祷的劝诫(路18:1;21:36;罗12:12;弗6:18;林前4:2;贴前5:17;彼前4:7)。初期教会无疑深受旧约固定时间祈祷之传统的影响(诗34:1;55:17;65:8;119:62;164;但6:10);“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徒3:1),这是一个例证。虽然最近很多学者修正了C.W.Dugmore的观点,但他在这点上无疑是正确的:初期教会坚持在特定时间祈祷的作法是公会传统之遗产。历史资料并不确证基督徒在多长时间里参与犹太公会和他们的日常祈祷。The Didache(c. 150)吩咐早期的基督徒“白天和夜晚”去“纪念道成肉身的耶稣,尊之为神,因为哪里耶稣被称为主,哪里就有主同在。通过圣徒的教训每日寻求与圣徒相通”(注释略)。The Didache继续教导信徒不要在禁食上摹仿假冒为善的犹太人,也不要与假冒为善的一起祈祷;而要用主祷文祈祷,“正如主在福音中教导的——每日颂祷主祷文三次”(注释略)。对于初期教会的每日祈祷来说,犹太人的日常祷告仅仅提供了形式,而不是内容。

截止Hippolytus(D.235)时代,晨祷和晚祷规范化了。Hippolytus在晨祷和晚祷的基础上,教导基督徒在每个罗马日中增加三次祈祷:上午9:00——terce;中午——sext;和下午3:00——none。看起来,这些规范主要是针对信徒个人祷告和灵修的。Cyprian是第三世纪迦太基的主教,他将每时祈祷的象征意义突显出来:破晓时的祈祷是庆祝我们的主从死里复活;上午祈祷是提醒信徒纪念圣灵降临及救主遭遇审判;中午祈祷是纪念十字架,下午祈祷是纪念基督以血洁净世人的罪;一天最后的祷告是赞美基督将光明带进黑暗的世界。这些祷告,连同晨祷和晚祷一起,奠定了每日祈祷模式之基础。

圣礼研究者最近发现,在4世纪,存在两种并行的祈祷模式。所谓僧侣圣事就源于僧侣社团的祈祷生活(注释略)。首先,修道院的崇拜生活源于教会的崇拜传统,但是绝大部分僧侣人员与当地教会生活相隔绝。正如Gribrooke所说,“僧侣们尽力将自己和教会公共崇拜分别出来,因为他们要把自己和世界分别出来,以便使他们自己能够坚持不懈地祈祷”(注释略)。修道生活的目的就是默想和祷告。因此,修道院里发展起来的祈祷模式注重祷告和赞美的规范化、秩序性与连续性。修道院祈祷生活的中心部分是按一种时间排序背诵诗篇(recitatio continua)。在一些地方,僧侣们交替诵诗和祈祷;在很多地方,不同的职份被分配给不同的诗歌。

诗篇119:164,“我因你公义的典章,一天七次赞美你。”这成为修道院规范每日祈祷次数的圣经根据,并在传统时间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最初祷告(Prime)和最后祷告(Compline)两项。其结果形成了西方的每日祈祷之传统格局:晨祷(Matins,night office)、早祷(Lauds,at dawn)、初祷(Prime,beginning of the day)、上午祈祷(Terce,9a.m.)、午祷(Sext,noon)、下午祈祷(None,3p.m.)、晚祷(Vespers,close of day)、夜祷(Compline,before bed)。前两项合并为一,就形成了诗篇所说的“一天七次”。具体时间因情而异,取决于该修道路院的宗旨和位份以及当时的季节。在Saint Benedict的圣规中,这些祷告的时间就成为著名的“祈祷时间”(canonical hours)。

主教领导教会公共崇拜,读经、赞美和祈祷。在Constantine的统治下,基督教合法性被承认,教会的每日祈祷之崇拜被广泛接受并日渐定型化。正如西班牙的朝圣女士Egeria在她的记录中所证实的,在四世纪晚期,神职人员和平信徒一同参加耶路撒冷的晚祷和早祷;但主教制几乎从开始就深受僧侣模式的影响(注释略)。Grisbrooke总结说:“总而言之,僧侣制度的对圣事的影响无所不在”(注释略)。

中世纪西方每日祈祷的历史比较复杂。在祈祷中诗篇被使用的数量因地而异。以诗篇为中心,唱和短诗(antiphones)、读经、应答圣歌(responsories)和祈祷,大量的内容被充实进来。在第九世纪,赞美诗(Hymns)开始在圣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尽管一些地区以“缺乏圣经根据”等为由强烈反对。不过在罗马,直到12世纪末,赞美诗才被日常圣事所接纳。作为每日祈祷崇拜的补充,一些其他圣事也被创建起来。亡者祷文(The office of the Dead)和万福马利亚(Blessed Virgin)成为日常崇拜的一部分。阅读教父及圣徒作品也逐渐在日常崇拜中占有一席之地。

截止十六世纪以前,日常崇拜绝大部分为神职人员所垄断。路德简化了每日崇拜并将之归还给会众。在路德《Concerning the Order of Public Worship》)(1523)一文中,他呼吁保留每日崇拜:

尽管可能不是所有的会众都参与这些日常崇拜,但教士和学员,特别是那些希望成为优秀的传道人和牧师的人,应该参加。而且应该劝告他们自愿参加,而不是勉为其难或强迫,或者出于世俗或永恒的回报,而仅仅是为了荣神益人(注释略)。

路德关切的是:神的道必须处于敬拜的中心。在1523年,他抱怨说:

教会崇拜已经被以下严重的滥用所侵蚀。第一,上帝的话语(Word)沉默了,只有读和唱残存于教会之中。这是最恶劣的滥用。第二,当上帝的话沉默之后,非基督教的故事和谎言泛滥成灾,在一些奇闻轶事和所谓赞美诗和布道中,这些现象惨不忍睹。第三,这样的崇拜被视为赚取上帝恩典和救赎的善工,结果,信心消失了,每个人热望进入教士阶层和修道寺院,于是教堂林立,募捐无度(注释略)。

“当上帝的话不再被宣讲”,路德说,“你最好不要唱也不要读,甚至不要聚会”(注释略)。路德保留了早祷和晚祷,但将之作为阅读和宣讲神圣话语(Divine Word)的载体,呼召基督徒会众为此前来赞美和祈祷。

*选自《Lutheran Worship History and Practice》,Edited by Fred L. Precht,M.S.1993, P.440-443,版权作品,仅供本博客读者参考,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