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约翰福音10-12章概论

      第六课:约翰福音10-12章概论无评论

一、祂是好牧人(10:1-42)

第十章的主题是好牧人为羊舍命。耶稣在这里预告了自己的受难,一方面是代赎,另一方面是以身体为殿。前者有关十字架,后者有关基督的教会。基督在十字架上为羊群换来永生,基督复活之后,继续藉着教会牧养羊群,直到永生。因此,第十章可以分成互相呼应的两部分。第一部分,约翰福音10:1-21,羊圈的比喻。请参考创世记4章、诗篇23篇、以西结书34章,这是这段比喻的旧约背景——耶稣就是即将到来的YHWH。耶稣在这里讲了两个“我是”。一方面,“我就是羊的门”(约翰福音10:7,9)。重复两次,这是排他性的宣告。人类走投无路上下求索的迷局结束了。另一方面,“我是好牧人”(约翰福音10:11,14)。重复两次,只有耶稣为羊舍命,赐下永生。耶稣舍命不是被迫的,而出于神主动的爱和大能(约翰福音10:17-18)。请注意10:17,“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父的爱是先将子置于死地,然后复活,基督徒也当蒙受同样的爱,这是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但只有神的儿子既是羊的门,又是好牧人。祂是方向或道路,也是真理和生命。佛教好像开了很多门,但前面的路你自己走。这场关于好牧人和祂的教会的讲道,效果是有人信,有人不信——不信的更加疯狂,要杀耶稣。请一并注意第十章经文中,听道者的相关反应:约翰福音10:19-21,31,39,42。第二部分,约翰福音10:22-42,修殿节争论。圣殿就是神的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耶稣要以自己的身体为殿,重建圣殿。同时,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耶稣算将为自己所讲的道,惹怒更多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就是神的圣殿里,就在所罗门廊下,听道的犹太人拿起石头要打耶稣(约翰福音10:31)。这是耶稣传道的“果效”,这是基督教会必有的“神迹”。但是,必有属于耶稣的羊能听耶稣的道(约翰福音10:26-29),归信基督(约翰福音10:42)。

二、拉撒路复活(11:1-12:11)

约11:1-12:11,聚焦在基督教会中某一个特别的家庭,就是伯大尼的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一家。耶稣所行的第七个神迹是进一步解释,耶稣为羊舍命,怎样将复活和永生赐给羊:“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b);“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约翰福音11:29)。有圣经学者提醒我们,第11章对耶稣行动的关注,超过对祂话语的记录。拉撒路复活的神迹可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死亡是什么(约翰福音11:1-16)。所有人都在死亡的权势下面,而死亡将人间最美好的地方,即家庭撕碎了。但耶稣任凭拉撒路死透了;并重新定义了死亡:病或罪,睡了。这是人类历史上关于死亡的全新概念,是返回创世记1-2章的常识:人本来是不死的。不仅如此,“你所爱的人病了”,这个事实将我们与成功神学和灵恩派区别出来:神爱的人或自以为爱神的人,仍要经历患难。其次、耶稣是谁(约翰福音11:17-27)。耶稣宣告了这两方面的真理,复活与永生;而耶稣自己就是复活和生命的主(约翰福音11:25-26)。这里有一个“我是”,即“我就是复活和生命”(约翰福音11:25)。这实际上也解释了,为何,或者耶稣凭什么,对死亡有那样的看法。同时,将因信称义的真理宣告出来:“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我们也可以将这段经文看作是神对神的定义,以此将神与所有异教偶像区别:永生的神、生命之主和复活之主。神不是“世界的王”;而“世界的王”是一切异教之神的共相。第三、死人复活(约翰福音11:28-44)。在这里,人也被重新定义。人分两类,已经死的(那死人)和即将死的(那死人的姐姐)。拉撒路墓地这场神迹,不仅预告耶稣自己的死而复活,也预告了基督再来时整个人类的境况。第四、人类反应(约翰福音11:45-12:11)。面对这伟大的神迹,有人信基督,但更多人以及犹太领袖,因此动了杀机。而且我们看见,仇恨耶稣的人并不关心复活的意义。他们考虑的是现实利益、政治关系和道德秀场(犹大为代表)。即将必死的人根本不关心死亡,这是人类的基本特征。无论如何,拉撒路复活将死亡的脚步进一步逼近耶稣(约翰福音11:53;11:7;12:10)。这时候逾越节近了,马利亚的香膏预告了耶稣即将被害。我们从这里看见神的计划:罪人复活,神的儿子必须代死(约翰福音11:5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11章,常常是葬礼布道的经文。

三、万人来归我(12:12-50)

约翰福音12:12-50,这是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第一幕。可以将这段经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约翰福音12:12-19,主题是耶稣荣入圣城。请大家注意这个盛大场面与各各他的凄惨形成对比。我们的主也为我们经历了这样一条十字架的道路:从全城拥戴到全城厌弃。在教会历史上,对这个对比的强调非常不够;反而真的按世界的标准,将之称为“荣入圣城”。事实上,这一幕充满了反讽。当然,背后是神的计划:人类欢迎他们自己心目中的王,但神所赐的是另外一位王,真正的王,万王之王;正如旧约所预言的。但无论如何,上帝在“寂静”400年之后,返回圣殿,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的历史或轴心文明即将被更新。第二部分,约翰福音12:20-33,希腊人代表人类文明寻找耶稣(约翰福音12:19-21),耶稣为人类救主(约翰福音12:31-32);并向希腊人讲论生命的真理(约翰福音12:23-26);以及自己要为人的生命献上生命(约翰福音12:33)。第三部分是约翰福音12:34-50,耶稣向犹太人讲论光明之道,并重申基督就是神的道,就是永生。我们知道,圣经常常用希腊人代表外邦人,并且将希腊人和犹太人并列,代表整个人类。于是我们看见,整个人类都被掳来,要他们对神的儿子的死负责,也要他们都能靠基督的救恩蒙福。约翰福音12:31-32可以看成是这段经文的中心,十字架就这样树立在外邦人和犹太人中间。耶稣特别提到审判世界以及“世界的王”,即魔鬼,这是祂要在十字架上胜过的。神在这里对世界同样有一个全新的看法:“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翰一书5:19b)。但这样的看法并不导致悲观厌世和宿命论,而是要叫我们起来,借着十字架作光作盐。这就是“赶出去”与“举起来”的对立(约翰福音12:31-32)。这是一种在异国他乡表面上悲壮实际上自信、喜乐、平安和得胜的存在方式。另外,请注意约翰福音越来越紧凑的叙事特点:越是靠近十字架,强调时间到了的句子就更频繁;借此来说明,道成肉身的救赎目的(约翰福音12:23,27,35)。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