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感谢主,我们到了协同书系列课程最后一课,协同式。2017年早春这个系列课程的奇妙之处在于,我们一边经历协同书一边学习协同书,印象深刻。我们还是先来读圣经:
申命记9:4-6,“4耶和华你的神将这些国民从你面前撵出以后,你心里不可说,耶和华将我领进来得这地是因我的义。其实,耶和华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是因他们的恶。5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又因耶和华要坚定他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应许的话。6你当知道,耶和华你神将这美地赐你为业,并不是因你的义。你本是硬着颈项的百姓”。感谢神的话语。
1580年的协同式完成了路德教会的基本教义,而这场神学集结同时面对天主教和改革宗,核心问题仍然是称义问题。天主教和改革宗是两种殊途同归的人本主义,两方面至少都背离了申命记9:4-6的基本教导。大致上可以说,奥斯堡文件和协同式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而施馬加登信条和论教皇权与首位主要解决第二个问题。相应的,第一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方式是废弃教皇教谕与人的传统对圣经的加添与强吻;第二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方式是阻断罗马教皇与主教对德国教会和牧师的特权与搅扰。而在应用方面,第一个问题催逼和帮助我们重新检讨协同书和圣经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催逼和帮助我们重新检讨路德教区及其主教与蒙城教会及其牧师以及中国事工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协同书不仅仅是继续反对教皇制和加尔文主义,也同时反对路德教会里面继续隐藏的教皇分子和加尔文分子。
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分三个部分。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历史反思。协同式比较长,因此只能要求学员自己通读,而我在这里只是选择几个特别紧急的问题与大家分享。求神与我们同在,让传道人、听道人和翻译“义工”以及教区听众同感一灵。阿门。
一、背景
1、基本史实
路德1546年2月18日逝世,路德宗随即陷入内外危机。1546-1580年这35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对这些事件的追溯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协同式和路德宗的来龙去脉。大致而言,协同式的基本背景包括三个方面:暴政、妥协和抵抗
第一是宗教战争及其暴政。路德一走,教皇和皇帝随即兴兵,试图以武力镇压路德改革(施馬加登同盟),恢复天主教对所有改革地区的统一。教宗在1546年7月4日頒布了一項法令:“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關切該如何根除這些邪惡道理之毒物,而這些毒物就是異教徒在德國各處所撒下的種子…如今我們所關切的就要實現了,因為聖靈的啟示,我們在基督裏最親愛的兒子,羅馬皇帝查理已經決定要用武力來對抗這些上帝的敵人。而且為了保衛宗教,我們打算用我們自己所有的一切以及羅馬教會所有的財物來促成這個敬虔的志業。因此,我們勸告所有的基督徒,擺上他們對上帝的禱告以及一切的賙濟來支持這場戰爭,好消滅這邪惡的異端並除去紛爭…對於每一個並所有行這些事的人,我們會給予最完整的恩惠並赦免他們一切的罪孽。(班特著,第219頁)。这场战争教皇取得了对改革的暂时胜利,查理皇帝征服了所有属于路德宗的领地。
第二是宗教合约或妥协。首先是《奧斯堡臨時和約》(Augsburg Interim),实际上是查理在1548年5月15日頒布的一系列的命令。命令首先要求路德教会顺服、放弃他们的教义;但也包含部分妥协内容。接下来查理皇帝用暴力落实临时合约。在战争状态和暴政之下,改革阵营内部出现软弱、背叛与妥协。其中墨蘭頓願意為了教會和睦的緣故而與羅馬當局妥協。他及其支持者被称为“墨蘭頓派”。墨兰顿派推出了一份妥协文件,即《萊比錫臨時和約》(Leipzig Interim),试图在这份合约中努力保守路德教会的核心信仰,同时在非基要的问题上与罗马合一。这份文件实际上公开放弃了奥斯堡文件。1552年4月5日,一度投降皇帝的萨克逊公爵莫里斯倒戈击败了皇帝查理五世,于是签署了帕騷(1552年8月2日)與奧斯堡協議(1555年)。這些協議确立了“教随国立”的原则。
第三是路德会协同抵抗。战争、暴政与合约一方面使路德宗陷入空前的分裂;另一方面使坚定者更加坚定。这就是危机对教会的祝福。大致上说,路德教会分化为三派,第一是墨兰顿代表的妥协派;威登堡大學和萊比錫大學為其據點。第二是激进派或纯正路德宗派;這些人包括:Nikolaus von Amsdorf、馬提亞-弗拉秋等,他们基本上盘踞于馬德堡大學與耶拿大學。第三是中间派。領袖人物就是雅各-安德瑞(Jakob Andreae)與馬丁-成尼慈(Martin Chemnitz),他们实际上主持了协同式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路德教会一片混乱的时候,加尔文主义火中取栗,趁乱潜入路德教会,一度占领了威登堡。手段之鄙俗令人发指。也正因为加尔文主义的入侵和搅扰,反对加尔文主义同样成为协同式的一个重要论题。
2、关键概念
我们在这里简述协同式开篇处被称为“總結、規則與標準(Summary, Rule and Norm)的内容。神学问题往往是言辞争辩而产生的,当然责任不在协同书,而在教皇制的偏执以及加尔文的弯曲,路德教会不得不被动应战。然而在神学争辩中,我们所援用的一切概念本身都会是一种试探,这就是为什么保罗在教牧书信中三番五次告诫我们远离“言辞争辩”和“无穷家谱”的原因。任何神学名词和教义概念都很难完全与启示真理周延,你只能部分揭示真相,但同时,你必须堆砌更多概念来论战,而这些概念存在无穷无尽滑出外延的危险。而且如果你坚称你建立和捍卫的这些新概念就是圣经的总结,你就会参谋上帝。
像所有教义一样,路德教会的教义或协同书同样包含一种概念矛盾或逻辑悖论,尽管你可以将他们周全和圆通,但这个辩护的过程本身可能本来就是不应该有的重担。请大家先阅读下面的陈述(有条件的读者应该阅读英文):
“1我們相信、教導並宣認:唯獨先知和使徒所撰寫之新舊約聖經,為評估和判斷所有教導和教師的唯一規則與標準〔提摩太後書3:15-17〕……2 但是,任何古代或是現代教師所撰述的著作,不論他們享有何等的名聲,都絕不能將其視為與聖經同等的,而且還當服從於聖經一切的道理〔哥林多前書14:32〕。任何的著作亦不應以見證之外的方式,或是超過見證的形式被接受認可,因這方式可表明:在使徒時代之後以及在甚麼地方,先知和使徒這純正教誨是如何被保存下來的。……7以此方式,就能維護新舊約聖經和所有其他著作之間的區別了。因此,聖經仍是唯一的判斷、規則,和標準。並應當且必須按照聖經這唯一的試金石,來辨別和判斷一切的教導,看看它們是良善還是邪惡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21-22〕,是正確還是錯誤的。”(總結、規則與標準)
问题就是这样诞生的。第一、我们宣告惟独圣经。第二、我们宣告除了圣经以外任何教义都不能与圣经等同。第三、在任何宗派的教会实践中,我们宣告郁金香和协同书与圣经等同,甚至是圣经的终结和总结——实际比圣经更圣经,因为我们用教义定罪弟兄。但是,协同书毕竟要清醒得多。即使根据上述内容以及协同书的精义,我们还是可以更好地解决圣经与教义的关系。当然,协同书本身没有很好地解释这个难题,虽然为解释这个难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诸位将看见,我们比我们的控告者更忠实于协同书的精义。
第一、教义和信仰告白是圣经的“见证”(witnesses),而非最后、全面、最高的“总结”。请注意上述论述中怎样反复强调了“见证”这个概念。见证的意思是任何个人和任何宗派,只能从你的位置上起来,用你领受的有限启示为无限的真理作有限的见证。萤火虫是光,但不是大光本身。约翰不是那光,乃是为光作见证。正如保罗说的:我们现在知道的有限。圣灵确实要带领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但是我们一直在进入一切真理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宣告唯有他和他们的宗派彻底完成了这个过程。若真如此,你们就是在宣告:我们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求神怜悯你们这些“纯正路德宗”的邪教之徒,你们和加尔文主义者一样应该悔改。鸡血神学院不等于真理在握。
第二、协同书以及路德教会的神学家在教导认信牧师必须无条件支持协同书的时候,他们应该是在强调这个道理:无条件协同书主要是护教性的,而非释经性的。请注意这些概念:“於是早期教會為了對抗這些異端,就制定了信經”(3);“是我們全體共同一致宣告的基督教信仰和信條,特別為要對抗教宗制及其虛妄的禮拜儀式、偶像崇拜、迷信,並對抗其他的異端”(4)。协同式正文引言部分在进一步强调这些概念: “19(3)在過去的三十年內,因為臨時和約及其他理由之故,就在一些屬奧斯堡信條的神學家中產生了眾多的分歧意見。所以,在肯定和與其對立的否定觀點中,完全明確且清楚地說明和宣告我們在每一個爭議中的信仰及所承認的,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20基督徒在每個緊急狀況中,都能藉由這個宣告來確認自己的觀點……我們盼望能堅定且持續地遵守奧斯堡信條,以對抗已滲入到我們當中的一切敗壞”。也就是说,无条件认信是在“紧急状态”和“对抗”、“败坏”这个语境之下阐述的。这个无条件认信是因为面对罗马和妥协派,面对异端和邪教,你如果不选择协同书,你就是在支持真理的仇敌。正因为如此,协同式的每一条教义都有一个“争议前提”,是在这个前提之下,路德教会的牧师和会众,必须无条件支持“肯定说明”,否定协同式所否定的。
在这方面,我们比任何人立场更坚定。但是,当我们打开圣经解释和传讲上帝话语的时候,我个人只是把协同书视为最好的阅读圣经的方法,但绝不会用圣经来为协同书背书。而当我遇到圣经经文和协同书一些陈述存在张力的时候,我只会面对圣经保护基督徒的自由,而不会面对协同书去迎合任何人,控告任何人。比如启示录20章以及千禧年的问题,我完全支持协同书对犹太主义的反对,但如果你说根据协同书启示录中的一千年绝对不是一千年,我最多尊重你的任性,但我不会顺服你的解释。而如果你说我的不顺服就是违背了路德宗,甚至必须上你们的火刑场,我就会这样面对你们这几个宗教混混和吃教分子以及因为私欲支持你们的人:“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魔鬼的儿子,众善的仇敌,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使徒行传13:10)。我不知道我以前是否如此清晰、全面和坚决的解释了我的立场,只是我现在告诉你们,这就是我的立场。
最后,我也在这里公开补充我一个观点,我只在比喻的意义上勉强同意这个说法:“大小問答乃「一般信徒的聖經」,因為基督徒對其救贖所必需知道的一切都在這裏面”(5)我绝对不承认任何人的著作是圣经,我在这里建议路德教会的牧师和教授们慎言,真正回到协同书的精义上去。如果路德教会自己违背协同书唯独圣经的教义,是残酷的反讽。“不顺服教皇不得救”是邪教;“不信郁金香不得救”就是邪教。你们呢?
二、内容
1、基本结构和主要论题
协同式被划分两个部分,协同式摘要(The Epitome of the Formula of Concord)和协同式正文(The Solid Declaration of the Formula of Concord)。协同式共12条,每一条基本上都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介绍争辩主题、陈述正方观点、反驳反方观点。这种论述方式的确是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彻底回归。我们可以根据协同式的目录了解该文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總結、規則,與標準Summary, Rule and Norm
第一條 論原罪Original Sin
第二條 論自由意志Free Will
第三條 論信心的義The Righteousness of Faith
第四條 論善行Good Works
第五條 論律法與福音Law and Gospel
第六條 論律法的第三功用Third Use of the Law
第七條 論聖餐The Lord’s Supper
第八條 論基督的位格The Person of Christ
第九條 論基督下到地獄Christ’s Descent to Hell
第十條 論教會的禮儀Adiaphora
第十一條 論揀選Election
第十二條 論其他宗派和異端Other Sects
第十二条涉及四大异端:Anabaptists、Schwenkfeldians、New Arians和Anti-Trinitarians。这四大异端都与加尔文主义以及现代神学密切相关。有路德教会的学者将协同式的内容指向以下7个基本论题:
1、有關廢棄律法的爭論(1527-56年;第五與第六條)
2、有關基督下到地獄的爭論(1544年;第九條)
3、有關可行可不行之事的爭論(1548-55年;第十條)
4、有關基督的義的爭論(1549-66年;第三條)
5、有關神人合作說的爭論(1555-60年;第二條)
6、有關隱藏的加爾文派之爭論(1560-74年;第七和第八條)
7、有關原罪的爭論(1560-75年;第一條)
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协同式12条是否涵盖了圣经的基要真理?显然不能如此狂妄。协同式没有论述创造,也没有论及洗礼,更没有论及耶稣复临和末世审判。从中我们能进一步看见,教义文件只是针对当下挑战作出的反应,为此成为真理的见证;但它不可能是圣经的终结和总结。而协同式的精义在反对人本主义,可以说12个论题都与此相关。人本主义是对我们信仰从始至终致命的试探(“你们”,“你们便如神”)。再一次建议大家通过阅读协同式来查考上述论题;至少学员应该详细阅读协同式摘要部分。我们没有时间详解每一条教义,因此,我下面重点与大家讨论协同式对加尔文主义的批判。
2、坚决反对加尔文主义
协同式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在批判加尔文主义(7、8、11以及12)。而在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方面,教皇制和加尔文是一致的,不仅罗马的统治模式与日内瓦的神权政体完全一致,而且,在惟独加尔文和唯独教皇方面,两者大同小异。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协同书的基本内容就是否定各种形式的加尔文主义。这是宗教改革内部最深刻的一次教会决裂。直到今天。实际上今天控告我们的人,本质上是隐藏的加尔文分子或粗劣的路德派,他们的神学逻辑,不过将协同书取代了郁金香而已。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圣餐论、基督论和拣选论,这是路德神学与加尔文主义的三大区别,关系重大:圣餐、圣子、圣道。
(1)协同式第七条:圣餐论
协同式第七條“論基督設立之聖餐”(路德会的圣餐教义还可以参考奧斯堡信條第六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第十條、第二十二條;施馬加登信條第三部分第六條;路德小問答第六部分;路德大問答第五部分等;另参路德作《有關基督晚餐的宣認》(路德文集37:214)),主要针对的是茨温利和加尔文的圣餐论。加尔文表面上将自己的圣餐理论置于茨温利和路德之间,但实际上加尔文与茨温利的圣餐论都属于“象征说”或这里所谓的“聖禮派”(the Sacramentarians),了解加尔文本人真正的圣餐观点,必须读他的The Consenus Tigurinus(1549)。所以我再一次提醒那些朋友,当你没完没了劝勉我和解加尔文的时候,你首先必须知道你说的加尔文是什么意思。
协同式将茨温利视为“粗劣的聖禮派”,而将加尔文定义为“狡猾的聖禮派”:“他們乃所有人中最具傷害性的。某種程度上,他們利用我們的話,並且把話說的非常漂亮。他們佯裝自己也相信基督的真正、實質,並活着的身體和寶血是真實的存在於聖餐中。然而,他們卻聲稱,這事要藉由信心,才能在屬靈上產生。儘管如此,在這些華麗的詞藻之下,他們所相信的正是前者的粗糙意見,也就是:在聖餐中除了餅和酒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物質存在於聖餐中並為人親口領受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屬靈」這詞僅只是基督的靈臨在,或是基督非親臨之身體和祂功勞的能力同在的意思。他們認為,基督的身體除了在高天之上外,不會以任何形式或方式臨在;還說我們應當藉着自己的信心默想來提升自己進入高天,並應在那尋求基督的身體與寶血,而完全不是在聖餐中的餅和酒中來尋求”。路德会也强调信心,但人的信心指向圣餐的功用,而非圣餐的真伪。
协同式第七条基本论题是:“在聖餐中,是否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真身體和真寶血(一)確實和實質地存在,(二)是藉着餅和酒分遞出去,以及(三)得以為所有使用這聖禮的人-不論他們是否配得,是否敬虔,以及是否相信,親口領受呢?是否信者領受這聖餐,為要得着安慰和生命;而不信者領受則得到審判呢?聖禮派的回答為不,我們則為是”。值得强调的是,教皇派和加尔文派以不同的方式强调人本主义的圣餐逻辑,如天主教的“变质说”,加尔文的“信心说”或“灵在说。这是问题的根本。但路德会强调基督设立圣餐的话语是中心。这是“主的晚餐”,是神赐给我们的恩典。圣礼见证何为信仰。在圣餐以及圣礼上“象征”与“真在”之间的区别,攸关上帝和教会本身的“存亡”。象征说不仅将人视为“主”,而且一定带领基督徒最终远离“神并不真在那里”的教会。这场争论涉及的一个相关问题就是何为“上帝的右边”。聖禮派表面上将右边举到天边,但实际上宇宙中不再有上帝的右边。不过我对路德派论述的上帝的三种存在方式仅存参考。
不仅如此,协同式所论述的圣餐的“兩種領受方式”,我个人持保留意见。这些解释是有建设性的,但我们仍然不能将这些论述与圣经完全周延。比如协同书的作者明确将约翰福音第六章的信息解释为“屬靈層面的领受”或“属灵的吃喝”;而其他三本符类福音中的圣餐经文以及保罗在哥林多书信中的圣餐教导,则指向“身體的層面,就是用口或聖禮的方式領受,亦即凡吃喝聖餐中這祝聖的餅和酒,就是用口吃喝並分享基督實質的真身體和真寶血”。我并不反对相关的论述,我反对这种分割。对我而言,四本福音书讲论的是一个共同的圣餐真理。换言之,这种区分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可能是有害的(缩小了圣餐的意义)。正如我在教导约翰福音的时候所强调的,第四本福音书正是在教会(以圣道圣礼为中心的教会)背景之下在阐述基督的真理;约翰福音第六章不可能脱离圣餐语境。
(2)协同式第八条:基督论
协同式第八条“論基督的位格”。这个论题与圣餐论密切相关。但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基督的位格这条教义所提升上来的所有概念,都是教会对异端被迫做出的护教反应;而圣经本身并没有任何一段文字以系统神学的方式阐述了这个教义。另外,这条教义要否定的不仅仅是加尔文主义,还有古往今来在基督论上的各种异端。相关教导还可以参考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他那修信經;奧斯堡信條第三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第三條;施馬加登信條第一部分;施馬加登信條第二部分第一條;路德小問答第二部分;路德大問答第二部分等。
协同式第八条第一款首先将目标针对加尔文派:“1屬奧斯堡信條的正統神學家和加爾文派的神學家之間,從有關聖餐的爭議中,產生了歧見。而加爾文派者也使得其他一些神學家對於基督的位格、基督的神人二性,以及祂的屬性產生了混淆。2主要爭論的問題一直就是:因為基督位格的聯合,是否基督的神人二性連同其屬性彼此真的有親密的交流?也就是說,(在事實與真理上)基督的神人二性在祂的位格裏真的是彼此相通嗎?這種相通能達到多大的程度呢?3聖禮派者聲稱,基督裏的神人二性乃在這種情況下在祂的位格中聯合,亦即二者沒有真的相通。這意思就是:(在事實和真理上)這二者彼此不共享任何一方的特性,只不過在名稱上共享而已。他們直截了當地說:「基督位格上的聯合,只是使這二性在名稱上共通罷了。」換句話說,亦即上帝被稱為人,人被稱為上帝。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上述之事,即是神性和人性沒有真的相通(就事實和真理而言)。同樣的,人性與神性、神性之權威和屬性之間也沒有甚麼共同之處。但是路德博士與那些和他意見一致的人,則提出相反的教導來對抗聖禮派”。强烈建议大家自己细读下文,这里简而言之,路德教会的观点是基督神人二性属性相通(联合),又各存本性;不可分割,不可混合,不可替换:“7我們相信、教導,並承認:現今,在基督這個不可分割的位格內,有兩個獨特的本性:神性,即從亙古就已存在的;人性,即在適當的時候,被接納至上帝兒子的位格聯合中。在基督位格中的神人二性,彼此既不曾分離,亦不曾彼此混合。而且這二性也不曾彼此互換,在基督的位格中,各自持守其本性和實質直到永遠”。另外,关于“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马太福音24:36)这个难题,这可以参考协同式正文第八条第26节。
这是圣餐论方面加尔文主义相关的基督论:“30(11)由於基督人性所具備之特性,使得祂不可能在同一時間裏出現在幾個地方,祂的肉身更不可能是無所不在的……”与此相关,路德会再一次讨论“上帝的右边”是什么意思:“28……但「上帝的右手」並非意謂着在天上有一固定的位置,就如聖禮派者在沒有任何聖經根據下的主張一樣。所以,它指的不是別的,正是上帝充滿天地之間的全能大能”。
然而这场争论超越了圣餐论的范畴,路德激烈地抨击茨温利的属性交替理论称之为“魔鬼的面具”;改革宗这个理论的本质是分割基督的神人二性,并使之互相替换。路德强调:“因為倘若我相信只有基督的人性為我受苦,那麼對我而言,他會是一位可憐的救主,事實上,他自己也需要一位救主了。總而言之,魔鬼用這「屬性交替」的企圖簡直是無以形容啊!〔路德文集37:209-10〕”。如果基督二性是分割的,加尔文主义的上帝或者无限可怜(只有人性),或者残酷无情(只有神性)。另一方面,如果基督二性是混淆的,加尔文主义的人就会起来演神吃人,洪秀全就会成为基督徒的普遍现象,大同小异(威斯敏斯特信条第八章第七条、第一条)。但我认为基督位格论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强调基督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祂同时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因此只有祂是唯一的中保和救主,教会的元首。一方面,祂能拯救我们;另一方面,只有祂能拯救我们。
我在这里补充一个观点——这也不是什么新观点——论证基督属性的任何人的言辞都是有限的,都是勉为其难的。这一点在协同式的作者和我们这些读者都是真实的,写作和阅读这些信息对任何人都是一种痛苦。路德人一边责备“理性的老巫婆”或“婊子”,一边与之共舞。污秽继续挣扎下去,就必然堕落为加尔文主义者。而且我也向那些骨子里有偶像崇拜或崇洋余孽的人说几句话:根本不存在什么“人家西人毕竟比我们更了解神学”的事。朋友,“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拉太书3:3)。何况在后的可能在先。无论如何,过度的上帝论和基督论都是人为重担,实在应该适可而止。永远不要忘记这个事实,人一说话(定义上帝)上帝就发笑。朋友们,你知道的太多了。这样的神学你“知道”得越多就越蠢,毫无道理地骄傲,并且必然建造审判台和绞刑架报复那看见你皇帝新装的人。我特别反对加尔文主义“论基督先知、祭司与君王的三大职分”的胡说(威斯敏斯特信条第八章第一条),路德会中也有应声虫。这个人的发明实际上割裂了基督的神性,但这个人性的基督只是断章取义出来的偶像:耶稣也拒绝称自己是先知(马太福音11:13,16:14;11:13;路加福音16:16);耶稣不仅是大祭司也是祭物(祭司献上他者的生命,耶稣献上自己的生命并且复活);耶稣明明说祂的国不在这世界上。你的定义毫无意义。
面对加尔文,我完全接受协同式的这些结论。但是,我一生绝不写“论基督二性”之类的论文——我不知道的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怎样联合以及怎样分别的,我也不关心。
(3)协同式第十一条:拣选论
但是加尔文主义者更疯狂,他们不仅知道基督的人神二性及其交替,而且知道并比任何人更知道上帝的拣选和预定。我只能对欧洲人说,你们真的疯了。魔鬼到底有多爱你们呢。圣经有拣选这个字,但拣选论和预定论只是人的把戏。我也深知道,如果那恶者特别爱你,就会激动你去学这种神学,而且仰之弥高。CSMP拦阻你就成了你的仇敌吗?西方公教应该向东方正教学习——东方罕有系统神学和异端审判。
现在我们来看协同书第十一條,“論上帝永遠的預知<預定論>和揀選”。这里实际上就是在批判加尔文的双重预定论:“這個粗糙且可怕的道理宣稱:上帝已經注定並預先確定有些人不管怎樣就是要下地獄,而其餘的人祂則已預定和命定他們上天堂。因此,第十一條明確地推翻這個可怕且沒有聖經依據的教導,同時公開揭露其為一極大的謬誤”。不仅如此,协同式第十一条也反对“一次永远”(“圣徒永蒙保守”)和“限定的救恩”等改革宗教义。
协同书的作者首先对“上帝的預知和祂永遠的預定之間”作出区别。这一点在神学上是重要的,使双重预定论的逻辑基础被彻底拆毁:预知不等于预定。上帝预知某人下地狱,不是祂预定这人下地狱。同时预知“並不是造成邪惡或罪過的原因。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導致人們犯罪以及永远沉沦的原因。人犯罪并进入永罚是出于他们自己:“12(11)不過,「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22:14〕,但是這經文並不意味着上帝不願意每個人都得救。至於有些人未能得救,其原因如下:他們不僅完全不聽上帝的道,還任性固執地鄙視其道,塞住自己的耳朵,且硬着心腸。如此,他們便阻擋聖靈的正當管道,使祂不能在他們心裏運行其工作。抑或是,當他們聽到上帝的道時,他們再一次的輕視並忽略其道。因此,他們未能得救<亦即他們滅亡>乃因他們的罪惡,而非上帝或是祂的揀選所造成的(彼得後書2:1-3;路加福音11:49-52;希伯來書12:25-26)……因此,我們棄絕以下的謬誤:17(1)上帝不願意人人都悔改並相信福音。18(2)當上帝召聚我們到祂那兒去,祂並不渴望一切世人都當到祂那兒去。19(3)上帝不願所有的人都得救,所以選擇一些人判定為有罪的,以致他們無法得救,而這並非出於他們所犯的罪,純粹是出於上帝的計畫、目的,和旨意。20(4)上帝之所以揀選我們,並不單是出於祂的憐憫與基督至聖的功勞,也是因為我們裏面所擁有的,以至上帝揀選了我們得永生。21(5)這些所有的觀點都是褻瀆、可怕,和錯誤的道理。因為它們剝奪了基督徒在聖福音和領受聖禮中所擁有的一切安慰。因此,上帝的教會不應容許這些道理存在其中”。”。
我认为这是协同书中最为精彩而周全的一段论述。不过我在这里要补充两个问题。
第一、这条教义应该更充分地论述“基督里的拣选”。预定首先不是指向我们的,而是指向基督——预定是在基督里的预定,“因為以弗所書1章4節寫道:「因為他從創世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换言之,上帝预定我们听信基督得救。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协同书这个陈述是值得商榷的:“5(4)預定,或是上帝的永恆揀選,僅只適用於敬虔者,亦即上帝所愛的兒女身上”。因为圣经是这么说的:“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翰福音3:18);“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马可福音16:16)。拣选和预定全面的道理只能是:上帝预定我们信基督得救,也预定人类弃绝基督受审。这段话说的好:“10(9)有關預定的真正判別必須只能從關於基督的聖福音中獲得,因為這當中清楚地證明:「因為神把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中,為的是要憐憫眾人」〔羅馬書11:32〕;因為祂「不願一人沉淪,而是人人都來悔改」〔彼得後書3:9〕,且都來相信主基督(也請參考以西結書18:23;33:11,18;約翰一書2:2)”。但我不认为拣选是什么因为“上帝永恆揀選的奧秘〔羅馬書9-11〕”,因为基督就是神的奥秘,在基督里不再有奥秘(歌罗西书2:2;哥林多前书2:1)。
第二、“揀選是一個安慰人的條款”;“這個教導對於凡是以此方式遵行的人來說,是有益且能撫慰人心的”。这个陈述我不反对,对拣选的确信可以帮助我们抵挡和胜过魔鬼的控告,“我們就能撲滅魔鬼那燃燒的箭〔以弗所書6:16〕”。但这个信心要警惕滑向“一次永远”。在我看来,拣选的首要意义在于强调上帝的恩典:我们得救最终不是出于我们自己,而是出于神的拣选,因此得救本乎恩,也因着信,并不是出于我们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以弗所书2:8)。这一点我在讲解罗马书第9章的时候反复说明。诸位也可以检索“拣选”一词在圣经中的全部语境,核心启示只有一个:耶和华拣选你们,并不是因为你们义;而是因为神是爱。所以应该强调这个教导:“15(14)藉由上帝永恆揀選的這個簡要說明,將榮耀完完全全地歸給了上帝。因為祂按着自己旨意之目的救贖我們,是唯獨出於祂純全的憐憫,而不是因為我們有任何的功勞”。
(4)协同书未尽事宜:郁金香
在粗劣的路德分子用最下流的手段向我们疯狂进攻的时候,加尔文主义及其同情者试图用最上流的诡计趁火打劫,其中当然有人完全是因为愚昧和偏执。一边是教皇派,一边是加尔文,我们就这样又一次在经历协同式。亚扪人和摩押人结成联军,他们要求我们包容加尔文主义的弟兄姐妹。
首先这是一个假问题,因为我们从来不敢不包容任何罪人,我们从来都包容改革宗教会里面的会众。尽管“极端加尔文分子就是邪教徒”,这个判断有太充分的事实作为证据,而所有控告者都脱胎于那个邪教传统。其次,我们绝不包容加尔文主义;分子和主义是不同的。当你谈所谓包容的时候,你要将你的大义名分具体化,不然讨论就毫无意义。你说的加尔文主义是什么意思?你是否明白我说的加尔文主义是什么意思?我说的加尔文主义就是他们自己和举世公认的加尔文主义,就是坚持郁金香教义的加尔文主义。而郁金香教义5条中有4.5条公然违背圣经,你怎么包容,我为什么要包容?协同书更不包容。即使第一条全然败坏,他们的阐述与协同书也有不同,他们发挥的实际上是馬提亞弗拉秋那个极端主义路线。他们的无条件的拣选是以“神预见了人将发生的信心”为条件的。这实际上仍然是一种人神合作说。圣经说人因信称义,但申命记第9章连续三次宣告,耶和华拣选你们根本不是因为你们的义(申命记9:4-6;l,另参申命记7:6-9)。而限定的代赎、不可抗拒的恩典以及圣徒永蒙保守完全是魔鬼的谎言。不仅如此,郁金香是对拣选论的进一步发挥,而其作为核心教义,藉着对圣礼的回避,将现代教会彻底沦为不要圣礼的半块石头。教会变成了教室。一间不断人本主义化的图书馆和用教义定罪的政治刑场。
对不起,我绝对不接受加尔文主义,而且因为他们火烧塞尔维特成瘾、在系统神学和教义神学上登峰造极,我避如猪狗——他们一定会反过来咬我们。我跟他们信的不是一位神,我跟他们领受的不是一个灵。不仅如此,隐藏的加尔文分子仍在隐藏,但我从起初就认识他们。正因为我对他们的“避之不及”才让他们恼羞成怒。加尔文主义除了郁金香教义让人一目了然以外,还有他们特别经典的四大教会实践:第一、将教义绝对化,将教义等同于圣经或高于圣经;第二、用教义控告和审判弟兄,在火刑堆和十字架下自以为神。第三、他们精于拆毁家庭(2013)和教会(2016),如蛇入园。第四、不择手段。他们不仅弯曲圣经,也践踏自己刚刚高举的教义,只要能致人死地就行。他们不仅附以肉身控告,而且使用肉身的手段。我坚持定义他们是邪教徒。
值得一提的是,不择手段加害于人、拆毁乐园是加尔文主义者的一个邪教传统。我将上文提及的“手段之鄙俗,令人发指”之事选一则记在这里:“1573年……墨蘭頓的女婿卡斯帕爾裴瑟爾(Casper Peucer)寄了一封信給宮廷裏的一名傳道人,而這人也是屬於加爾文派陰謀計畫中的一部分。裴瑟爾在信中慫恿這名傳道人應藉着送給選侯奧古斯都的妻子一本加爾文的祈禱書來影響選侯。然而這封信卻陰錯陽差的寄到了一個屬正統派的信義宗宮廷傳道人的手上,他就把這封信呈遞給選侯看。選侯看後感到非常的憤怒。經過縝密的調查之後,選侯就解散了屬於加爾文派的威登堡教授團,並從馬德堡和耶拿大學邀請屬於純正信義宗派的教授們回來威登堡”。日光下面没有新事:如今控告者先将控告信寄给教区中的“私交”或“裙带”,然后摇动整个教区和神学院。日光下面有一件新事,因为神说:“倘若耶和华创作一件新事,使地开口,把他们和一切属他们的都吞下去,叫他们活活地坠落阴间,你们就明白这些人是藐视耶和华了”(民数记16:30);“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发现,你们岂不知道吗?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以赛亚书43:19);“背道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你反来复去要到几时呢?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护卫男子”(耶利米书31:22)。阿门。
三、历史
乌尔姆大教堂(Ulmer Münster)是路德宗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161.53米,768级台阶)。这一点也有神学象征意义。从我接触路德神学以来,它一直玉树临风,仰之弥高。但是500年来,路德教会的历史是曲折的,而且内部宗派林立。不仅如此,目前路德教会正在和“西方”一起夕阳西下,我所经历的每一间路德教会都见证了这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教会老龄化和教条化,一方面是教区官僚化和政治化。不仅如此,神学院近年来在亚洲召聚的那些神学生缺乏基本的神学教养和灵性敏感,这些人只是吃教徒,为利吃人的秦国传统正在将路德教会变成一场丑闻。但愿500年纪念是一个全面反省的日子。朋友们,“生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路德改革任重道远。
1、旧大陆
在十六世纪,路德教会从德国传到了斯堪的纳维亚、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丹麦基督徒的呼声代表了“本地教会”的信仰:“We will stand by the holy Gospel, and do not want such bishops anymore”。丹麦第一本圣经就是在路德圣经的基础上翻译的(1550)。瑞典国王Gustav Vasa 1523归入了路德宗,1593路德宗成为瑞典国教。路德教会在欧洲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义正统化(Lutheran orthodoxy)。一般可以将之分成这样三大阶段。
第一、奠基阶段。从1517-1580年,最终以协同式终结了Crypto-Calvinists, Philippists, Sacramentarians, Ubiquitarians and Gnesio-Lutherans之间的争吵,为路德教会的教义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第二、发展阶段(the age of orthodoxy)。这个阶段一分为三。1、Early Orthodoxy (1580–1600)。战争主要在纯正路德宗(Gnesio-Lutherans)和墨兰顿派(Philippists)之间进行,而后者不过是教皇派和加尔文主义内外夹击的产物。2、High Orthodoxy (1600–1685)。这段时间路德神学归回经院哲学,用以抗击耶稣会和墨兰顿主义(the syncretistic controversy of 1640-1686)以及the Crypto-Kenotic Controversy of 1619-1627。重要神学家包括Johann Gerhard (1582-1637). Abraham Calovius (1612-1686),以及Martin Chemnitz, Aegidius Hunnius, Leonhard Hutter (1563-1616), Nicolaus Hunnius, Jesper Rasmussen Brochmand, Salomo Glassius, Johann Hülsemann, Johann Conrad Dannhauer, Valerius Herberger, Johannes Andreas Quenstedt, Johann Friedrich König and Johann Wilhelm Baier。3、Late Orthodoxy (1685–1730)。这一阶段主要争战理性主义和敬虔主义(rationalism and pietism),领军人物如David Hollatz, Valentin Ernst Lösche等。
第三、复兴阶段
1806年拿破仑入侵,德国理性主义甚嚣尘上,这刺激了路德神学的抗议和复兴(Awakening)。当然,这场奋兴运动也导致了Romanticism, patriotism, and experience, 但是19世纪30年代的教会传统(圣礼、教义等)也开始恢复。复兴也席卷了斯堪的纳维亚。其中两个重要的运动就是the Old Lutheran与the Neo-Lutheran movement(German Puseyism)。代表人物有Johann Konrad Wilhelm Löhe、Friedrich August Brünn、Johann Gottfried Herder、Ernst Wilhelm Hengstenberg等。不过复兴运动不仅仅是对理性主义和敬虔主义的反应,更是对Prussian Union的抗议。The Prussian Union of Churches是Frederick William III of Prussia在1817年借助于一系列的法令强行建立的新教联盟,特别是要强行实现路德教会与加尔文主义的“合一”。这场国家合一教会的运动一直持续到21世纪。路德教会坚决抗议真理上的苟合和权力对教会的入侵。抗议导致逼迫,新教徒开始出走,寻找宗教自由的新大陆。在某种意义上,这场流亡是世俗权力和加尔文主义共同逼迫的结果,这是LC-MS的血泪史。
2、新大陆
到1840年,就是中国的鸦片战争那一年,路德人开始移民美洲和澳洲,这就是北美路德教区(the Lutheran Church – Missouri Synod)和加拿大路德教区(Lutheran Church–Canada,LCC,1988))以及澳洲路德教区(the Lutheran Church of Australia,1966)诞生的历史背景。所以应该感谢控告和逼迫,这一切一定是“中国路德教区”诞生的共同背景。 Frederick William III死于1840, Frederick William IV继位后释放了路德会的牧师,继续留在普鲁士的Old Lutherans在1841年建立了the Evangelical-Lutheran Church in Prussia, 1972联合更多路德教会成立Independent Evangelical-Lutheran Church (German: Selbständige 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 or SELK)。
北美的路德人和路德教会最早出现在17世纪早期,位于今天的Manhattan 、Wilmington和Tinicum岛。18世纪早期,从德国Palatinate来的移民在纽约、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和马里兰建立了德语路德教会;而从Salzburger来的移民将路德信条推进到美国的南方。Heinrich Melchior Mühlenberg(September6,1711-October7,1787)一般被认为是美国路德教会之父,他于1748年在宾夕法尼亚组建了第一间路德教区(the first permanent Lutheran synod in America),并向英语人群传讲路德教义。Mühlenberg也呼召更多路德教会的牧者从欧洲到新大陆。第二间路德教区是1786年成立的The Synod of New York (1786),此后,欧洲各国来的移民在新大陆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小教区。这些不同语系和不同民族的教区显然是彼此独立和平等的,根本不存在从属关系。
一直到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初期,各小教区才开始寻求联合。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ical Conference of North America形成于1872年,但在1960解体。原因之一就是拥有40万会员的the 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WELS)“倔强”地退出了,它是北美第三大路德宗派。而拥有250万会友的The 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LC-MS)是北美第二大路德宗派。另外1961年建立的The American Lutheran Church,和1962年成立的the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于1988年联合成了了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ELCA),现在是北美最大的路德宗派,拥有480万会友。这三大宗派拥有了95%的北美路德会众。
在路德教会内部的分分合合的现代历史中,也插播了路德教会与其他基督教派“合一”的故事,悲喜交加,真伪参半。值得一提的“合一”事件首先是the Evangelical Lutheran’s Churchwide Assembly agreed (1997) ,该协议同意与美国the Presbyterian Church、the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and the Reformed Church同领圣餐;而且在1999年已经与Episcopal Church和the Moravian Church也就此达成共识。显而易见,“二弟”和“三弟”对这场妥协行动深恶痛绝,进一步割袍断义。第二件事是世界信义宗联会及罗马天主教于1999年10月31日,在德国奥格斯堡签署文件确认《关于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循道宗附议了这份文件。但是,这份文件同样在“保守路德宗”那里视若水火。第三件事则是1974所谓圣路易斯神学院”walked off the campus”事件。这实际上是自由派神学对路德会的一次伏击。这一事件让我们看见这样的事实:神学院的专业和传统,院长教授和学生精英有时候在魔鬼的攻击下不堪一击。
所以弟兄们,我们必须放弃对任何权柄的迷信,无论是政治权力还是神学权力。而当任何权势企图取消圣经权威、另立中央的时候,我们必须援用不顺服的权力。感谢神,路德教会正是这勇气的见证。国家对教会的控制在纳粹时期比普鲁士时期更加登峰造极,1933年成立的the German Evangelical Church试图在纳粹领导下建立纯种雅利安人的教会。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emöller (14 January 1892-6 March 1984)带领路德人奋起抵抗,建立了the Confessing Church并成立了the Confessional Synod,which issued (1934)。一些所谓基督徒知识分子或公共知识分子今年控告路德教会在德国与纳粹同流合污,他们不仅无视鹏霍费尔的存在,也不知道脍炙人口的那句名言正是出于这位路德教会牧师之口。
亲爱的弟兄姐妹,CSMP的同学们,LCMS和SELC主教、牧师、教授和先生们,今年是路德改革500年纪念日。我们到底要从见证如云的教会前辈身上学习什么,我们到底要从协同书中看见什么。这是我从协同书和宗教改革或路德改革中领受的神学精义:唯独圣经、本地教会和誓死忠心。这才是从马丁-路德到马丁-尼莫拉的天路历程。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同样的处境之中:教皇主义、加尔文主义、菲利普主义、灵恩运动继续在祸害我们,而普鲁士-纳粹的国家暴政继续在逼迫我们,假弟兄和假先知继续在疯狂地控告和残害我们——有些争辩完全无关乎任何真理和教义,只是用谎言控告在遮盖个人的权欲和嫉妒。这是最坏的世代。当然这是最好的世代。我有幸在这个世代和你们相识。但到底能够怎样同行,只有神知道。这是我们的共同信仰,我祈祷这是我们的共同信仰:“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权柄原文作门)”(马太福音16:18)。阿门!
任不寐,2017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