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Just: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

      Dr. Just: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无评论

Arthur A. Just Jr.: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

任不寐 译  版权作品,仅供博客内部交流,请勿转载

协调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耶稣家谱确是一个难题。有一种解决方案建议:路加福音中的家谱是马利亚的家谱;但事实上,经文本身显示那是约瑟的家谱(路3:23)。最佳阐释是,马太福音给出了大卫后裔的合法统续,而路加福音列出的是约瑟族系的列祖名字。不过让读者仍然困惑的是,何以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家谱在开篇处,而路加福音的耶稣家谱却位于耶稣受洗与受试探之间?无论如何,“编辑失误”和“神学上无关紧要”,这类看法可能错失了路加福音如此精心设计的重要目的。路加福音这样编辑耶稣家谱的目的是:耶稣是新的亚当和神的儿子(路3:23,罗12:21)。不仅如此,路加福音的读者甚至可以想见,路加福音中的家谱恰好位于耶稣洗礼之后,这显示,受洗归入基督就是重生进入神的家(路8:19-21)。

迄今为止,读者当知道福音书的作者已经刻意地告诉我们,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神性表现于他与圣父和圣灵的相关性中,这一点,在天使迦百列的报讯中已经启示出来(路1:31-35);而且,耶稣在路1:31、32、35被称为“(神的)儿子”。在耶稣12岁赴圣殿之行中,他告诉父母他要以自己父的事为念(路2:49)。特别的,在耶稣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中,圣父自己称耶稣为神的爱子(路3:22)。耶稣家谱只是告诉读者已知的事实,即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不过,这个家谱重新将这一点阐释在如下语境中:一个新的救恩时代即将开始,耶稣作为神的儿子在旷野胜过试探。路加通过这样的编排来达成特定的神学目的:起于耶稣,终于亚当和神;而且在这个框架中,有11个7的组合(共有77个人名)。第78位就是神(图表略)。

也许路加福音的读者深知犹太文化中家谱信息的重要性以及耶稣与法利赛人相关争议的重要性。很有可能,读者也熟悉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家谱,及其内在的清晰功用和神学意义。马太福音在开篇处就告诉我们,马太福音(Ββλο)是新的或第二部创世纪(Ββλο);而且是在基督耶稣里的(ησο Χριστο);而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 太1:1)。在马太福音1:1中,马太告诉他的犹太听众:耶稣是创世纪中族谱的应验,他就是弥赛亚-基督,他的血脉是正统的。耶稣家谱中两位最重要的成员位于起首处,“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大卫是王,亚伯拉罕是万国之父。马太福音很小心地编排了三组14代的家谱,也使用了7这个数字去显示神学上的完全与应验(太1:17)。藉着福音书开头处的家谱,马太福音也证实,犹太文化关于族谱和统续纯正之关切。

创世纪,作为先祖之书,是由一系列的族谱构成的(如亚当的族谱,创5:1以下;挪亚的族谱,创6:9以下;闪的族谱,创11:10以下;他拉的族谱,创11:27以下;以撒的族谱,创25:19以下;雅各的族谱,创37:2以下;这7个人名都出现在路加福音的家谱中了)。创世纪中的家谱可以使以色列人确保弥赛亚将出现在他们的种族中。创世纪包含着一个祝福,就是根据上述家谱,弥赛亚的预言正在应验(创49)。创世纪的读者可能感到惊奇,在雅各的12个儿子中,无论是约瑟还是便雅悯都没有得到这种祝福,就是弥赛亚不会从他们的族裔中出来,反倒出于犹大支派(创世纪49:8-12)。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聚焦犹大支派,这是对创世纪的回应。在约瑟被卖为奴的时候,犹大曾是众弟兄的发言人(创37:25-28);他也让自己的儿媳他玛怀孕生子(创38:12-30)。藉着祝福临到犹大,一位不义的弟兄,而不是更义的约瑟和便雅悯,上帝启示弥赛亚的族系源于神的恩典,而不是出于人的善行。在雅各祝福犹大的时候,他这样说:“圭必不离犹大,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直等细罗(就是赐平安者)来到,万民都必归顺。犹大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把驴驹拴在美好的葡萄树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创49:10-12)。

路加福音承续了马太福音对族谱的重视,却有不同的重心。马太福音继承了从古至今的族谱排列传统,然而,路加福音提供的却是具有希腊-罗马文化特征的族谱,就是从现在追溯到起源。藉着这种方式,路加不仅可以面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听众,而且,也将更多的信息加入耶稣的家谱之中。路加福音继续讲述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但路加福音继续向前,上溯到亚当;而亚伯拉罕(路3:21)和大卫(路3:35)分别出现在各组七的结尾。像马太福音一样,族长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也列为一组。不过族长这组在路加福音中又重复两次(路13:28,20:37)。雅各的名字最早和大卫一起出现在圣诞叙事中(路1:32-33)。亚伯拉罕的名字在圣诞叙事中出现两次,一是在马利亚的尊主颂中(路1:55),一是在撒加利亚颂中(路1:73)。在施洗约翰的传道中,亚伯拉罕的地位也很突出(路3:8),在路加福音其余篇章里,亚伯拉罕也反复出现。作为耶稣先祖中的重要人物,大卫也在圣诞叙事中出现。在耶稣传道的结尾,两个重要事件显示,耶稣是大卫的子孙。在耶稣进入耶路撒冷之前,耶稣行了最后一个神迹,一个盲人见证他是大卫的子孙(路18:38-39)。耶稣也将在耶路撒冷与撒都该人讨论基督是否是大卫的子孙(路20:41,42,44)。耶稣作为大卫的子孙,这个概念构成了他传道生涯的框架。

但是,在强调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和大卫的子孙之外,路加福音重点在于说明耶稣是亚当的后裔。耶稣和家谱中最后一个人名亚当形成家谱的两极结构。耶稣是新亚当。与此同时,读者应该注意,亚当并不是耶稣家谱中最后的名字。因此,耶稣也和神形成耶稣家谱的两极结构。耶稣事实上是神的儿子。通过连接耶稣家谱中第一个名字和最后的名字,路加福音启示:作为家谱第一位的耶稣,怎样是神真的儿子,他来要恢复亚当所失丧的一切。耶稣,这位末后的亚当,要完全第一位亚当所未能完全的一切。作为神的儿子,耶稣将完全顺服天父的旨意,完全神给亚伯拉罕和大卫的应许。正因为如此,接下来他要胜过旷野里的试探,然后进入在加利利的传道事工。

路加福音的家谱也告诉我们耶稣传道之初的年龄:“年纪约有三十岁”(路3:23)。路加常常使用一些数字表达一定的神学含义。三十岁是大卫作王统治以色列的年龄(撒下5:4);因此耶稣的传道年龄暗示他是大卫的子孙(路3:31);而他将继承大卫的宝座(路1:33)。约瑟也是在三十岁开始在法老那里当政(创41:46);旧约中的祭司和利未人也是在三十岁开始公开侍奉神(民4:3、8:24;结1:1、代上23:24,27)。另外,“依人看来”(路3:23),这句话乃是强调耶稣出于童女怀孕的事实。在这个家谱中,这一点清楚地突出了这样的主题:耶稣不是约瑟的儿子,而是神的儿子。作为完全的人,约瑟可以视为耶稣的父亲(路2:41)。约瑟是从家谱中众先祖出来的;但耶稣不是从约瑟生的。我们已经说过,约瑟出现在这里的重要性在于,他属于大卫族裔。从律法上看,耶稣是大卫的后裔(路1:27),与此同时,他是神的儿子。

路加福音的7组家谱成的11个纪元,分别凸现了这个主题:耶稣是救恩历史的终局。他也开启了这样的新时代:人类将在基督里进入末世。如果从家谱中上溯到亚当,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的显要人物:以诺、亚伯拉罕和大卫。但是,第七十个七和最后的人物是耶稣。“耶稣出现在全世界第11周的末了,又在弥赛亚一周之前”(J. Jeremias,Jerusalem in the Time of Jesus,292)。当耶稣在五旬节藉着圣灵诞生了祂的教会之时,第12个弥赛亚周开始了。在这第12个新纪元里,只有一个世代,就是耶稣的世代;因为祂将藉着洗礼和信心重生自己的儿女。在这新纪元里,人不再依靠家谱归入神的约或选民。成为新以色列人,重生于水、道和灵——受洗归入耶稣,祂是以色列历史的完成。现在,耶稣自己穿越了亚当以降的各代人的历史。因此,祂现在开始了弥赛亚的工作,在祂的身体里救赎全人类。他既是亚当的后裔也是神的儿子,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两性集于一身。于是他被圣灵引导进入旷野,去经历魔鬼的试探(Concordia Commentary, Luke,pp166-169)

关于耶稣家谱中的“矛盾”

耶稣的家谱记载在新约圣经的2个段落:马太福音1章2-16节和路加福音3章23-38节,是关于耶稣经由其俗世的父母(马利亚和约瑟)一支或两支的谱系。这2份基督的家谱都向上追溯到大卫乃至亚伯拉罕;而路加福音中的家谱还继续向上,一直追溯到亚当。这2份基督的家谱在亚伯拉罕和大卫之间的部分是一致的,但是在大卫以后的部分则有极大的差异。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所记载的2份耶稣的家谱有明显的差异。2份家谱都将耶稣的祖先经由大卫追溯到亚伯拉罕,但是在大卫之后,就分别接入大卫2个儿子:所罗门和拿单的不同谱系。因此,分歧发生在从大卫到约瑟的父亲这一段。自古以来,学者们对于这2份家谱的意义一直是众说纷纭。

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家谱记载了耶稣的称号“基督”,意思是“受膏的”王。“受膏的”王开始于 所罗门,然后包括了犹大王国的列王,其中也包括耶哥尼雅。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犹大诸王中有少数几位被遗漏。例如:亚撒利雅(乌西亚)被称为约兰的儿子,如此就 跳过了3代人(亚哈谢、约阿施、亚玛谢)。在旧约时代,许多记载同样也被删减。因此耶稣被确定为以色列王国王位合法的继承者。在耶哥尼雅时,由于以色列被巴比伦征服,王室的血统中断。家谱中继续记载了耶哥尼雅的儿子和孙子,他的孙子所罗巴伯是以斯拉记中的著名人物。在所罗巴伯与约瑟之间的人物名称,除了少数例外,均未见记载于旧约圣经或其它任何文献。最后的结论是,耶稣被确定为一位新的王,称为“基督”。

与此不同,路加福音中的家谱所记载的是大卫王另一个较少为人所知的儿子拿单的谱系,拿单只在希伯来圣经中提到过一次,仅仅间接提到是大卫的王位继承人之一。由于每一代人平均大约25年,[5] 包括了长子以外的其他孩子。路加福音中的家谱在大卫与约瑟之间列出了40 代人,实际上大约跨越了1000年。与此相比,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家谱只列出了25 代人,显然代数太少,只能是一种“压缩”。

路加福音中的耶稣家谱提到耶稣的称号“神的儿子”,这里的意义是因为他是亚当的后裔。而亚当是神所创造的。路加的家谱之前,提到当耶稣受浸时,天上的声音说到,“你是我的儿子”,于是将耶稣的祖先从亚伯拉罕向上继续追溯到更早的祖先亚当,他被称为 “神的儿子”。

为了解释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中两份家谱之间存在的差异,已经提出了几种理论:

1.最古老的一种解释,是由北非人游留(Julius Africanus)在3世纪提出[6],他利用了利未婚的观念,认为马但(马太福音中约瑟的祖父)和玛塔(路加福音中约瑟的祖父)是两兄弟,先后迎娶了同一名女子 –这意味着马但的儿子雅各,可能是约瑟的生身父亲,而玛塔的儿子希里,则是他法律上的父亲。

2.路加福音的家谱是马利亚的家谱,希里其实是马利亚的父亲;而马太福音是记载约瑟的家谱。

3.Barbara Thiering在她的书《那人耶稣》(Jesus the man)中,认为雅各和希里是同一个人。希里使用“雅各”作为族长的称号。路加福音中的家谱是真实的家谱,而在马太福音的家谱被嫁接到所罗门后裔的王室血统。(她的理论无论在世俗或宗教的学术界都只获得了很少人支持)。

基督教传统中,对这些矛盾记载最早的解释是犹太人的利未婚风俗。圣奥古斯丁得知非洲人游留(Julius Africanus)的这种解释,就加以接受,并且定为权威。基督教传统中,提到约瑟的祖母名叫Estha,她嫁给了大卫之子所罗门的后裔马但,因此成为雅各的母亲。马但去世后,她又改嫁第二位丈夫玛塔,玛塔是大卫之子拿单的后裔,因此她又成为希里的母亲。

因此,雅各和希里是同母异父的兄弟。

希里虽然结了婚,但是尚未有子女就去世了。因此他的遗孀按照古代利未婚的风俗,嫁给了他的兄弟雅各,生下孩子约瑟,归到希里的名下。因此,约瑟既是雅各的亲生儿子(所罗门的后裔),又是希里法律上的儿子(拿单的后裔)。所以,两个谱系都得以保持。作为希里法律上的儿子,约瑟和他的母亲留在雅各的家族中,根据风俗,约瑟拥有对雅各的合法继承权。

约瑟父亲的名字的混乱,鼓励人们对这2份家谱加以解释,使其达成一致。有人认为路加福音中耶稣的家谱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家谱,根本就不是约瑟的家谱。因此,约瑟的父亲是雅各,而马利亚的父亲是希里。两者并不矛盾。

“儿子”一词的用法,常常是用来表示“后裔”的意思,或者与同住在一起的户主的关系。例如在希伯来圣经中,睚珥在民数记32章41节、申命记3章14节和列王记上4章13节都被称为玛拿西的“儿子”。不过,根据历代志上2章21-23节和7章14-15节,可以发现, 实际上睚珥与玛拿西已经相隔数代(玛拿西的曾孙女是睚珥的祖母)。因此称呼耶稣是“约瑟的儿子”可以解释为,耶稣是约瑟的家庭成员之一,而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儿子。

由于耶稣为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其父系的家谱只能随马利亚的父亲。(与之类似的法律情境是古代“妾”的子女不能继承其父亲的财产,却可以继承其外祖父的财产。)这种意见关注路加福音的希腊语原文的语言。在路加福音3章23节,插入了一个注释性的短语,按原文直译为:“而耶稣本人是… 希里的一个儿子(依人看来是约瑟的)”(希腊语:και αυτο ην ιησου … υιο ω ενομιζετο ιωσηφ του ηλι)。对这段经文普通的解释,通常理解为表达了以下想法:人们相信耶稣是约瑟的儿子,其实他是童贞女所生。但是如果严格照字面理解这句插入语,就会发现约瑟完全不在这份家谱之内。换言之,人们相信耶稣是约瑟的儿子,但是实际上他是马利亚父亲希里的儿子。因此约瑟与这份家谱无关。

这种提议考虑到圣经原文的精确措辞,解决了两处经文之间的矛盾,通过追溯到远祖大卫王,来说明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贵族渊源,并提升她的声誉。

不过,这份家谱实际上并未提到马利亚:因此说成是“她的”家谱是一种“大胆的”解释。更有疑问的是,早期基督徒传统没有将路加福音的家谱认定为马利亚的家谱。直到15世纪,Annius of Viterbo首先将这份家谱归到马利亚的谱系,到下一个世纪才流行起来。多数学者对于这份家谱属于马利亚的可能性表示“有把握的”不完全相信。

补充说明:

馬太的家譜是約瑟的,馬太福音是從約瑟的角度、男性的角度去寫,約瑟是所羅門的子孫。而王的寶座在猶太人(馬太福音的寫作對象)是必須由父親傳下來。所以馬太福音的家譜必須是約瑟的,由父親把王的權柄傳給耶穌。

馬太的重點是約瑟為王族後代。而路加為了證明耶穌是「完全人」(路加福音的寫作對象是當時的外邦人),所以家譜記載的是耶穌「真正」的血統,從馬利亞著手,追溯到普世人類(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共同祖先:亞當。其中一特點是:馬利亞為皇親後代。

另外一點:在耶利米書22章30節有提到「哥尼雅」(又名「耶哥尼雅」)被上帝咒詛。「耶和華如此說:要寫明這人算為無子,是平生不得亨通的;因為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這「哥尼雅」又稱「耶哥尼雅」的就是約雅敬的兒子約雅斤(代上3:16,王下24:8)。因此路加記載耶穌實為馬利亞所出,是沒被上帝咒詛的族類。

馬太福音也小心記載著,耶穌是馬利亞所生(太1:16)。耶穌是由聖靈感孕,由馬利亞所生,約瑟是他的義父、法律上的父親,並不是真實肉體血緣上的父親。

馬太寫的家譜常有「xxx生ooo」,不一定是表示xxx是ooo的父親,而是說xxx是ooo的父系。例如馬太1:8「約蘭生烏西亞」,這邊不是說約蘭是烏西亞的父親,因為從代下21:4-26:23我們可以發現,這兩人中間有好幾個世代(亞哈謝、約阿施、亞瑪謝)沒有被列出來。所以馬太1:11 約西亞 生 耶哥尼雅(我前面提過,他就是哥尼雅 或稱 約雅斤),但事實上:約西亞 是 約雅敬 的父親,約雅敬 是 耶哥尼雅 的父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